专题12 世界地理之极地篇 备战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精选试题(含解析)
展开本考点内容是南、北极地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两极地区,把两极地区同太空,海洋并列起来,称其为人类急待开发的三大区域。本周是规定的必学区域具有重要意义。考试中要求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在备考时,要根据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进行解题,要充分认识到极地地区的特殊性,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科学地理观。
易错考点1 南极地区
易错考点梳理:
南极自然环境与居民
位置:大部分在南极圈(66.5°S)以南。
范围: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海陆分布:以陆地(南极洲)为主。
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及固体淡水资源丰富;
(2)生物资源:企鹅(“南极的主人”)、磷虾、鲸、海豹
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有“风库”“冰雪高原”“白色荒漠”之称。
居民:无常住居民。
南极科学考察
我国的南极考察站
(1)长城站:属于南极圈以北的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
(2)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3)昆仑站: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4)泰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5)罗斯海新站:是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南极最佳科考时间:11月—次年2月。原因: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地区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有利于科学考察工作的开展
南极地区周围大洲、大洋位置的判断方法
易错中考真题展:
南极洲自然环境独特,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如图示意南极洲三个纬度的多年气温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图示资料能够直接体现的是( )
①海陆分布②地球形状③地球运动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图示资料反映了南极洲自然环境特征中的( )
A.暴雪B.狂风C.干燥D.酷寒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2022年建成,届时将成为中国“功能完整、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安全可靠、国际领先、人文创新”的现代化南极科考站。图为南极地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作为低碳环保的现代化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能够全年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A.风能B.水能C.太阳能D.煤炭
4.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 )
A.西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东北方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科研价值,但是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图为南极某处103年前和现在的对比照片。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5.由照片对比可知,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B.矿产资源枯竭C.水土流失D.冰川融化加剧
6.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B.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
C.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D.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图示意1996~2016年南极磷虾的平均密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7-9小题。
7.正值南极磷虾产卵期的月份是( )
A.2月B.5月C.8月D.10月
8.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低的海域扇区是( )
A.甲B.乙C.丙D.丁
9.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 )
A.企鹅数量减少B.生物种类增多
C.海洋污染减轻D.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南极大陆四周被海洋包围,这些海洋是( )
①北冰洋②大西洋③太平洋④印度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的时间为2月份,主要因为南极地区此时( )
A.气温较温和B.降水较丰富C.大气较洁净D.冰雪已融化
12.中国南极科考员在科学考察期间,会面临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
A.淡水缺乏B.酷寒烈风C.闷热潮湿D.高寒缺氧
13.2022年是中国和阿根廷建交50周年,两国在农产品贸易、能源开发、极地科考等领域持续深入合作。图为阿根廷及周边地区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贸合作优势尽显】
阿根廷农产品品质优良,樱桃、苹果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1)阿根廷北部有南回归线穿过,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南北气候差异____,农产品种类丰富;位于____(填“南”或“北”半球),可向中国供应反季节农产品。
【携手共进开发水电】
“基塞”水电站是世界最靠南的水电站,由中国企业承建。工程施工期间将创造近2万个就业岗位。建成后,发电量预计可满足150万个家庭的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大笔油气进口开支。
(2)说出“基塞”水电站建设的有利影响。
【世界尽头南极驿站】
乌斯怀亚是阿根廷南部的港口城市,也是南极科考的重要补给站。我国“雪龙”号科考船多次在这里停靠补给。
(3)乌斯怀亚成为南极科考重要补给站的原因是____,推测科考船在此补给的物品主要有____。
(4)列举科考船从乌斯怀亚前往南极地区可能遇到的困难。
1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用“警示”一词报道了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的现象,这与当地藻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
材料二: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见图甲。
材料三:图乙是南极地区及相关资料图
(1)乙图中a、b代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点的________(方向)。
(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________(2月/8月),此时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出现_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
(3)乙图中的动物是有南极“绅士”之称的________,为适应当地严酷的气候,它们有什么特点?________
(4)南极洲是冰雪世界。请分析材料一中“极地冰雪可能消融失控”的原因。
(5)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易错考点2 北极地区
易错考点梳理:
一、北极自然环境与居民
位置:大部分在北极圈(66.5°S)以北。
范围: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海陆分布:以海洋(北冰洋)为主。
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等;
(2)生物资源:北极熊(“冰海霸王”)、海豹、海狮、海象、北极狐
气候特征:严寒、降水较少、多暴雪。
居民:因纽特人(黄色人种,传统民居为冰屋)和拉普人
二、北极科学考察
我国的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地处北寒带,是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极最佳科考时间:7月—9月。原因: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地区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有利于科学考察工作的开展。
三、极地的保护和开发
1. 存在问题
(1)过度捕杀鲸、海豹、海狮、海象等极地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
(2)开采加工石油、天然气等导致环境污染。
2. 保护措施
(1)各国加强合作,签订《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2)在极地地区科考、旅游时将生活垃圾带回。
(3)不乱捕滥杀极地动物。
(4)不在极地地区建筑物上乱涂乱画。
四、南、北极气候的异同点
易错中考真题展:
1.极地地区作为科考宝地,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2018年1月,我国宣布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我国北极通道路线图,完成下题。
关于我国北极通道路线(大连——鹿特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路线沿途经过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
B.该路线沿途经过的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多、风速大
C.北极地区科学考察都选择在2月,因为此时冰面坚固,利于通行
D.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只有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
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2-3小题。
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3.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人类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越来越频繁。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4-5题。
4.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太平洋西部B.位于西半球
C.经纬度是(0°,30°W)D.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5.我国黄河站考察队员( )
A.要面临“风库”的凶险B.要忍受“冰雪高原”的极寒
C.可以和企鹅家族合影留念D.致力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021年10月在北极圈论坛大会上,《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所提出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再次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有关北极航道叙述正确的是( )
A.沿线地区可看到成群的企鹅B.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C.最佳通航时间为每年的1月前后D.提升了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价值
7.关于北极航线所联系的①②③大洲,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大洲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B.②大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C.③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奉基督教D.①②③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曾用鲸骨、兽角或海象骨制作保护眼睛的“雪镜”,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太阳镜”之一。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因纽特人戴“雪镜”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御狂风暴雨B.避免暴雪伤害C.减轻低温冻伤D.预防患雪盲症
9.因纽特人生活的地区主要属于( )
A.高原高山气候B.极地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10.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是( )
A.冰屋B.蒙古包C.窑洞D.吊脚楼
下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图中,A处是____海峡。它是____两洲的分界线。( )
A.霍尔木兹海峡 亚洲、非洲B.直布罗陀海峡 非洲、欧洲
C.白令海峡 亚洲、北美洲D.土耳其海峡 亚洲、欧洲
1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3.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淡水资源匮乏B.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C.北极地区的“主人”是北极熊D.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图为北极航道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图中所示北极航道路线主要联系的大洲是( )
A.欧洲与北美洲B.欧洲与非洲C.亚洲与北美洲D.亚洲和欧洲
15.推测最有利于北极航道通行的时段是( )
A.1~2月B.3~4月C.7~8月D.11~12月
16.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图为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两地区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判断照片的拍摄地,说出两点理由。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____,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____。(单项选择)
A.11月一次年4月B.5-8月C.全年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___高,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___高。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①—④表示气候变化对两个地区环境的不同影响,将数字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海冰、冰盖面积变化②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变化③“亚洲水塔”水量变化④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
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有____;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____。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冰海霸王”——北极熊】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生物与环境
北极熊即白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素有“冰海霸王”之称。北极熊毛长而稠密,全身白色,稍带淡黄,皮下脂肪层厚达6~7厘米。
(1)根据北极熊的体貌特征,推测其栖息地的自然环境。
探究二:环境与生活
(2)读图说出北极熊栖息地所涉及的大洲、大洋。
探究三:气候变化与环境
北极熊常在较低纬度陆地和较高纬度海区之间南北迁徙,海冰是其在海上觅食、繁殖、休憩的主要场所,冬季是北极熊海上捕食的黄金期,主要以海豹为食;夏季海冰大量消退时,北极熊南撤回到陆地,主食植物。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3)气候变化对北极熊栖息地的影响很大,简析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只有一个柠檬那么重的北极燕鸥,却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候鸟。它们始终追逐太阳的脚步,每年都能完成一一次往返于地球两极之间的旅途。据科学家研究表明,英国北部的法恩群岛有超过2000对北极燕鸥,但数量在不断减少。
材料二北极燕鸥主要迁徙路线示意、英国伦敦气候资料和北极燕鸥图
(1)英国居民以____人种为主,伦敦的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____。
(2)每年秋季,北极燕鸥从繁殖地向南迁徙,到达非洲海岸后,会选择A路线或者①大洲沿岸的B路线南下,到达南极地区越冬,①大洲的名称是____洲:第二年3月,北极燕鸥开始沿C路线从越冬地飞越②大洋迁往繁殖地,②大洋的名称是____洋。
(3)推测北极燕鸥选择北极地区而不是南极地区作为繁殖地的自然原因。(至少列举两条)
专题通关测试: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1-2题。
1.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优势是( )
A.沿线经过的国家更多B.一年中通航时间更长
C.缩短了距离,节省了能源D.沿途看到的景观更丰富
2.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传统航线,依次经过的重要海上通道①②③④是( )
A.朝鲜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B.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
C.朝鲜海峡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直布罗陀海峡
D.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近年来,极地海冰范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1979-2013年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北极地区有大范围的海冰体现了该区域( )
A.纬度高,气温低B.海拔高,光照强
C.陆地广,风力大D.海域小,降水足
4.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 )
A.淡水资源增多B.海域面积减小
C.陆地植物减少D.适航范围扩大
5.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 )
A.研完全球气候变化B.改变极地生态环境
C.大量捕捞海洋生物D.开采极地矿产资源
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有北半球最大的陆地冰川。下图为1979—2007年格陵兰岛冰川年内累计融化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6-7小题。
6.格陵兰岛冰川累计融化面积( )
A.逐年减小B.逐年增加C.保持不变D.总体增加
7.科学家关注格陵兰岛冰川的变化,是为了( )
A.开发淡水资源B.开采极地矿产
C.研究气候变化D.增加渔业产量
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每年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当冬季来临时便开始长途迁徙,飞到南极洲越冬。这样周而复始,它的一生往返于两极之间。下左图为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下右图为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8-10小题。
8.北极燕鸥()
A.繁殖期时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B.迁徙路线均需经过大西洋和印度洋
C.越冬期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D.回到繁殖地时越过赤道大致向北飞
9.北极地区()
A.从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由a向bB.黄河站在北极圈以北
C.北极降水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D.北极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10.两极地区气候都很寒冷,但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原因是()
①冰雪覆盖②海拔更高③纬度更高④陆地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5年1月20日,我国“雪龙”号科考船离开新西兰基督城,前往南极中山站,途中需穿越一个移动的强气旋区。以下为随船工作人员穿越大风区的气象实录表和“雪龙”号航线图。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1月20日至27日期间,雪龙号主要航行在( )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南寒带
12.南极科考活动期间,南极地区( )
A.黑夜漫长B.常见极光C.冰层最厚D.气温适宜
13.根据24-25日气象实录表和雪龙号的空间位移推测,期间雪龙号( )
A.满速航行B.静避风浪C.遭遇极夜D.遇险冰川
近年来,我国对南极的科学考察力度不断增大,新的南极科考站正在建设,同时去南极旅游的人数也逐年增长。读图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
A.九分陆地一分海洋B.八分陆地二分海洋
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5.科考队在南极可以看到( )
A.B.
C.D.
16.极地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
A.森林锐减B.水土流失
C.全球变暖D.土地沙化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7-20小题。
17.南极大陆四周被海洋包围,这些海洋是( )
①北冰洋 ②大西洋 ③太平洋 ④印度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莫基的时间为2月份,主要因为南极地区此时( )
A.气温较温和B.降水较丰富C.大气较洁净D.冰雪已融化
19.中国南极科考员在科学考察期间,会面临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
A.淡水缺乏B.酷寒烈风C.闷热潮湿D.高寒缺氧
20.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 )
A.焚烧废弃物品B.捕捉喂养企鹅C.运回生活垃圾D.掩埋老旧设备
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批154名队员搭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征,奔赴南极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在南极地区考察,不可能遇到的危险是( )
A.在冰原上咆哮的暴风雪会使人晕眩迷途B.酷寒的天气,会导致考察队员冻伤
C.饥饿的白熊疯狂觅食会袭击科考队员D.冰隙纵横交错造成考察队员出行障碍
22.关于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考察站唯一位于西半球的是长城站
B.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约(164°E,75°S)
C.昆仑站是我国在南极大陆建立的第一个考察站
D.中山站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2021年11月5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中山站等地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22年4月返回国内。读“雪龙号科考航线图”,完成下面23-25小题。
23.本次前往南极过程中,雪龙号的航线依次经过什么大洋( )
A.太平洋、北冰洋B.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D.太平洋、印度洋
24.雪龙号出发当天,上海( )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出现极昼
25.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期间( )
A.南极地区处于冬季,冰层厚,有利于冰层取样
B.南极地区冰雪全部融化,安全性高,便于通行
C.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方便观测极光
D.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处于一年中较温暖的时期,适合作业
二、综合题:按照每个小题的要求,完成作答。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 年 3 月 23 日至 29 日,苏伊士运河被一艘巨型货轮堵住,大量船只被迫绕行好望角。导致全球石油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海运从业者们迫切希望北极航道早日通航。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主要包括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东北航道是连接东亚、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
材料二:北极东北航道和传统航道示意图
(1)从上海出发的商船走传统航道前往欧洲,途经①大洲是 _______,(填名称)与①大洲各国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 _____。
(2)从上海出发的科学考察队沿东北航道前往北极,途经②是 ______洋,航道经__________海峡进入北冰洋,沿岸大陆③是 _____大陆。北极航线经过的一类世界人口稀疏区域是____,该航线的终点是位于大西洋沿岸的欧洲著名大港鹿特丹,那里大多数国家是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3)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东北航道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各列举一条)优势______,劣势________。
27.读极地地区图完成问题
(1)甲、乙两图代表的地区中,中心地区地势更高的是____图,年平均气温更高的是____图地区。
(2)图中中山站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带,长城站位于____带。
(3)图中冰穹-A是我国昆仑站所在地,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方向。
(4)我国多在七月和二月建立极地考察站,在甲图地区建站一般在____月,在乙图地区建站一般在____月。
(5)从中山站附近出发乘船向东环绕甲图中大洲一圈,先后经过的大洋是____,____和____。
28.读南极洲图,回答问题。
2018年2月7日,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恩克斯堡岛为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举行了选址奠基仪式,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预计2022年建成。
(1)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罗斯海新站在长城站的____方向。
(2)和平站是俄罗斯国家的科学考察站,从和平站出发到我国的中山站,大致与地球自转的方向____(相同或相反)。
(3)与南极地区距离最近的大洲是____。
(4)在南极地区有着广阔的冰原和冰架,而冰下却蕴藏有煤炭资源(煤炭是千万年前森林被埋在地下形成的),说明了这里曾经发生了____(海陆变迁、气候变暖)现象。
(5)我国在南极洲建立考察站的时间通常选择在2月份,请简单分析原因。
(6)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南极地区的和平开发备受关注,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南极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南极环境B.为了经济发展,大力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
C.大量捕杀企鹅,享用企鹅美食D.科考队将垃圾埋在雪地里或丢弃海中
29.我国十分重视极地科学考察工作,2004年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黄河站位于78°55′N,11°56′____(填E或W),距离我国黄河站最近的大陆是____。
(2)我国通常会选择在每年4月到10月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原因是____。
(3)科考人员发现,北极地区气温比南极地区____,降水量比南极地区____,同时发现北极地区每年有大量冰山脱落进入北冰洋,说明全球气候正逐渐____。
(4)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我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____的国家,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____的国家。
30.读两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极地区以________为主,三面被大洲包围,而南极地区以________为主,三面被海洋包围。(填“海洋”或“陆地”)
(2)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材料与南极地区对应的地理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厚度达1720米________A干旱
②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 ________B丰富的风能
③多风暴,沿海风速最大可达100米/秒 ________C淡水资源库
(4)我国在南极建考察站都选择在2月份,因为2月是南极的________季,2月南极点有__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
(5)为了保护极地地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资源丰富,应大力开采 B.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C.各国加强合作,进行科学考察 D.建立军事基地,加强国防
参考答案
易错考点1 南极地区
1.B 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这里为极地气候,气候特点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读图可知,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就使得低纬度地区太阳光照强烈,地面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斜射,甚至没有太阳照射,因此气温低;图示资料能够直接体现的是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这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造成的,故②③正确,图示资料反映不出海陆分布及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D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荒漠”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读图可知,图中显示南极洲大部分时间气温在-10°C以下,最低气温在-60°C左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是酷寒,D正确;图示资料反映不了暴雨、狂风、干燥的气候特点,ABC错误。故选D。
3.A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风力强劲,所以在南极洲利用风力发电是最适宜的洁净能源。水能不丰富,太阳斜射得很、太阳能资源不丰富,煤炭不属于清洁能源,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4.D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可判定,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3.A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风力强劲,所以在南极洲利用风力发电是最适宜的洁净能源。水能不丰富,太阳斜射得很、太阳能资源不丰富,煤炭不属于清洁能源,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4.D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可判定,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7.A 由题干可知,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南极地区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2月是南极的暖季,故A正确;5月、8月、10月是南极的寒季,故BCD错误。故选A。
8.B 由图可知,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平均密度最高的海域扇区是丁海域扇区,其次是甲海域山区,然后是丙海域山区,乙太平洋海域山区平均密度最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A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企鹅数量减少,因为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故A正确;南极磷虾平均密度降低可能会减少生物种类,南极磷虾的多少与海洋污染、南极冰川面积无关,故BCD错误。故选A。
10.D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南极大陆周围被②大西洋、③太平洋、④印度洋包围,北冰洋与南极大陆分处在地球的北极和两极两端,北冰洋不可能包围南极大陆,故②③④正确,故选D。
11.A 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的时间为2月份,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份时是北半球的冬季,但南极洲此时是暖季,气温较高,并且有极昼现象,适合考察和建站。南极大陆降水稀少,有“白色荒漠”称号;建站的选择时间与大气洁净无关;图示显示最热月均温为-30℃左右,说明南极大陆气候严寒,95%以上的地区被冰雪覆盖,冰雪未融化。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12.B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大陆,图示显示最热月均温为-30℃左右,是世界最寒冷的大陆,在科考期,会面临酷寒、烈风等恶劣天气;南极地区淡水十分丰富;全年寒冷,不会有闷热潮湿的天气;南极地区平均海拔两千多米,不存在高寒缺氧的问题,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13.(1)大 南(2)增加就业岗位;缓解能源短缺;节省油气进口开支;优化能源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距离南极地区近;港口设施完善;物资丰富。 食物;淡水;燃料。(4)大风、低温、海冰等影响科考船的航行安全。
【解析】(1)阿根廷北部有南回归线穿过,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南北气候差异大,农产品种类丰富;位于南半球,可向中国供应反季节农产品。
(2)“基塞”水电站,这个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项目诠释着“一带一路”的合作内涵。水电站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49.5亿千瓦时,预计可满足150万阿根廷家庭的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近11亿美元的油气进口开支,甚至可以实现对巴西、巴拉圭等邻国的电力出口。除缓解阿根廷能源短缺问题,“基塞” 水电站在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也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3)乌斯怀亚成为南极科考重要补给站的原因是距离近,从这里一直向南就可以到达南极半岛。科考船在此补给的物品主要有加油、加水、采购食品、蔬菜供应。
(4)科考船从乌斯怀亚南前往南极地区可能遇到的困难是需要克服酷寒、干燥、烈风等残酷的气候,以及浮冰等困难。
14.(1)a 正北(2)2月 极昼(3)企鹅 耐寒(4)气候变暖(5)多步行、骑车上下学、随手关灯等
【解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看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图中a所示的自转方向是正确的;长城站位于南温带,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2)受地球公转的影响,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考察队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在2月,此时是南极地区最温暖的季节,又有极昼现象,适合考察和建站。
(3)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乙图中的动物是有南极“绅士”之称的企鹅,被称为“南极的主人”,具有脂肪厚、耐寒等特点。
(4)由材料一可知,“极地冰雪可能消融失控”的原因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异常升高。
(5)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为过度排放二氧化碳导致,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到人走灯关、少坐车,多步行、多骑车或坐公交车等。
易错考点2 北极地区
1.A
【解析】1. 关于我国北极通道路线(大连一鹿特丹)的说法,该路线沿途先后经过了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该路线经过的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比南极地区气温更高、降水更多、风速更小;北极地区科学考察应该选择6--8月,此时气温高、结冰面小、利于通航;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2.C 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A错误;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下降,B错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正确;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D错误。故选C。
3.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年中10-11月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而10-11月为观赏北极熊的最佳时间,D正确;1-2月、4-5月哈得孙湾及北冰洋其他海域都已结冰一段时间,北极熊可能已经迁徙至更北区域,AB错误;7-8月海域没有结冰,C错误。选D。
4.B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可知,甲地经纬度为(60°N,30°W),位于西半球,C错误,B正确;甲地位于大西洋,不位于太平洋,A错误;甲地在北极圈以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故选B。
5.D南极地区是地球最冷的地区,严寒、干燥、烈风,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气温不及南极地区严寒,降水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不及南极地区大。南极地区代表动物企鹅,北极地区代表动物北极熊。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应注意保护。ABC错误,D正确。故选D。
6.B 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北极航道沿线地区不能看到,故A错误;北极航道的开辟缩短了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故B正确;北极航道最佳通航时间为每年的7月前后,故C错误;北极航道提升了白令海峡的航运价值,不经过马六甲海峡,故D错误。故选B。
7.C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欧洲。①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面积占四分之三,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A错误;②是北美洲,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故B错误;③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奉基督教,故C正确;①亚洲、②北美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③欧洲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无热带,故D错误。故选C。
8.D 北极地区因为纬度高,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习惯戴雪镜,是为了防止极地冰雪反射的强光对眼睛的刺激,D对;北极地区气候严寒,没有直射现象,降水量少,A错;“雪镜”仅仅是保护眼睛,不能够抵御暴雪伤害,也不能减轻低温冻伤,BC错;故选D。
9.B 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海拔地区,A不符合题意;读上述文字资料可知,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属于高纬度地区,气候类型为极地气候,B符合题意;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属于低纬地区,C不符合题意;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A冰屋是常年寒冷的极地地区的民居,A符合题意;蒙古包是我国内蒙古地区的传统民居,B不符合题意;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C不符合题意;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1.C 由图可知,A处是位于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上的白令海峡,同时也是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亚、非两大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12.B 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图中①处位于亚欧大陆内陆、气候干旱;②处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气候湿润、农业发展早,人口稠密;③处是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气候极其干旱,人口稀少;④处位于亚洲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故选B。
13.A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但以冰雪形式存在的固体淡水资源丰富,故A不正确。这里纬度高、气温低,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B正确。北极地区的”主人“是北极熊,故C正确。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
14.D 北极航道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两段。与传统航道相比,它的开通使其成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新纽带”和“高速路”。读图可得,北极航道路线主要联系的大洲是亚洲与欧洲,经过的大洋有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C北极航道纬度高气温低,常年结冰封冻,只有气温最高的季节才有利于航行。其中最有利于北极航道通行的时段是7~8月,此时段北极航道沿线地区气温最高,是北极地区的暖季,C正确。ABD三个时间段气温都偏低,不利航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1)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察场景,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海面结冰,多冰川,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行。照片二为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场景,图片中显示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牦牛是青藏地区的代表性动物。(2)B A(3)海拔 纬度(4)②③ ①④
【解析】(1)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察场景,显示了正在极地科考的破冰船,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海面结冰,多冰川,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进。照片二为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场景,青藏地区畜牧业发达,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5-8月,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气候因海拔高而寒冷,5-8月大部分时间为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便于考察,B符合题意。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11月一次年4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并且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察,A符合题意。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纬度高,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常年被冰雪覆盖。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地区的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会逐渐萎缩,“亚洲水塔”水量变化逐渐减少,②③符合青藏地区。南极地区冰川会消融,海冰、冰盖面积减小,进而影响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①④符合南极地区。
17.(1)冰雪世界;严寒;大风;干燥等(2)亚洲;北美洲;欧洲;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3)人口不断增加;滥砍乱伐;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废气;空调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等。(4)植树造林;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废气经环保处理后排放;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环保意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
【解析】(1)北极熊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食肉动物之一,由图可知,北极熊脂肪很厚,毛长而稠密,可推测其栖息地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冰雪世界;严寒;大风;干燥等。
(2)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由图可知,北极的位置为亚洲、北美洲、欧洲的北极圈内的部分地区,北极所在的地区的大洋主要是北冰洋,还有大西洋、太平洋的北极圈内少部分海域。
(3)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导致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有:人口不断增加,生活生产的需要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使气温上升;滥砍乱伐,破坏森林,气候失调;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废气,空调大量使用破坏了臭氧层;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我们应该植树造林,让森林调节气候;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推广清洁能源;废气经环保处理后排放,较少污染;加大监管力度,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提高环保意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维护好地球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18.(1)白色 均匀(2)南美洲 大西洋(3)夏季北极有极昼现象;为北极的暖季。
【解析】(1)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由图可知,伦敦季节分配特征是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2)由图可知,图中①大洲是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②大洋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洋--大西洋。
(3)北极燕鸥选择北极地区而不是南极地区作为繁殖地的自然原因是:北半球的夏季来临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便于北极燕鸥繁殖。
专题通关测试:
1.C 北极东北航道,和北极西北航道统称为北极航道.从海上运输效率的角度,北极航道较传统航线可减少12至15天航程,所以航海界也把北极航道称为“黄金水道”.北极航道一旦开通,世界海上运输格局将发生较大改变.中国与欧洲、北美等市场的距离将大大拉近.北极航线的开通,将最大限度地缩短航程,减少船舶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企业经营效益。
2.D读图可知,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传统路线,一次经过的重要海上通道:①是台湾海峡,②是马六甲海峡,③是苏伊士运河,④是直布罗陀海峡,故A正确。
3.A 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大范围的海冰,海冰的形成受光照、风力和降水条件影响小,故选A。
4.D 读图可知: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海平面上升,海域面积扩大,适航范围扩大,淡水资源不会增多,对陆地植物影响小,故选D。
5.A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说明全球变暖,所以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故选A。
6.D 由图可知,格陵兰岛的冰川累计额融化面积不同年份虽有所变化,但总体不断增加,D对,ABC错。故选D。
7.C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气温升高,使得格陵兰岛冰川累计额融化面积不断增加,所以科学家关注格陵兰岛冰川的变化,是为了研究气候变化,C对,ABD错。故选C。
8.D 从材料信息可知,北极燕鸥夏季在北极地区繁殖后代,正是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时期,A错误;读图可以看出,北极燕鸥离开北极地区向南迁徙路线沿着大西洋东岸飞行,从南极地区回到北极地区的路线是沿着大西洋西岸飞行,不需要经过印度洋,B错误;北极燕鸥到南极地区越冬时期是北半球的冬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C错误;读图可以看出,北极燕鸥从南极地区回到北极地区的路线,越过赤道后大致是向北飞行,D正确。故选D。
9.B 在北极地区上空俯视地球,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运转,由b向a运转,A错误;读图可以看出,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B正确;北极地区气候严寒,降水稀少,多大风,淡水资源远不如南极地区丰富,C错误;北极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D错误。故选B。
10.B南极地区冰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强,气温低,是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的重要原因,①正确;南极大陆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其气温比北极更寒冷,②正确;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位于极地地区,属于高纬度,太阳辐射弱,③错误;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冬季散热比北极地区快,气温低,属于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的重要原因,④正确。①②④正确,B正确,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
11.C 南极考查站位于南半球,季节南北相反,故1月20日至27日是南半球的夏季。据雪龙号的位置可以看出,这几天主要位于23.5°S至66.5°S之间的南温带,C正确;这段时间没有航行在热带和北温带,大约在28日后进入慢慢进入南寒带,ABD错误。故选C。
12.D 南极科考活动期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极地区白昼漫长,有极昼现象,此时极光少,冰层最薄,气温相对较高,比较适宜,D正确。故选D。
13.B根据24~25日气象实录表和雪龙号的空间位移推测,期间雪龙号应静避风浪,该时间段风力较大,B正确,A、C、D三项叙述错误,故选B。
14.D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D正确。故选D。
15.B 南极地区象征性动物是企鹅,有”南极小主人”之称,B所示的是企鹅,B正确。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长颈鹿集中分布在非洲草原上;ACD错误。故选B。
16.C极地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在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导致冰川面积减小,C正确。极地地区不存在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ABD错误。故选C。
17.D 读图分析,南极大陆被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包围,②③④正确;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①错误;D正确;故选D。
18.A 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大陆气温较温和,且白昼时间长,A正确;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B错误;大气较洁净与选址奠基无关联,C错误;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显示,2月份气温低于-30℃,说明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冰雪不易融化,D错误;故选A。
19.B 中国南极科考员在科学考察期间,会面临的恶劣自然条件是酷寒烈风,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B正确;南极地区冰川就是丰富的淡水资源,A错误;南极地区终年寒冷,C错误;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高寒缺氧不符合,D错误;故选B。
20.C为保护极地环境,在南极焚烧废弃物品会导致污染,A错误;捕捉喂养企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运回生活垃圾符合极地环境保护,C正确;掩埋老旧设备会污染南极冰川,不符合极地环境保护,D错误;故选C。
21.C 南极气候酷寒,多狂风,干燥,南极科考可能遇到的危险有,在冰原上咆哮的暴风雪会使人晕眩迷途;酷寒的天气,会导致考察队员冻伤;冰隙纵横交错造成考察队员出行障碍。故ABC可能;白熊一般指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动物,南极没有白熊,故C不可能,本题要求选择不可能的选项,故选C。
22.B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反之为西半球,由图可知,图中的罗斯海新站和长城站都是位于西半球,故A错误;依据经纬网的判读及0°、180°经线的位置,可判定,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位置约是164°E、75°S,故B正确;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故C错误;由图可知,中山站濒临印度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故D错误。故选B。
23.D 读图中雪龙号行驶的路线,根据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可知,雪龙号的航线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和印度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B 读图可知,2021年11月5日雪龙号从上海出发,此时是北半球的秋季,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上海昼短夜长,上海地处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D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期间,南极地区主要处于夏季,冰层薄,A错误;南极地区冰雪部分融化,B错误;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察,C错误;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处于一年中较温暖的时期,适合作业,D正确。故选D。
26.(1)非洲 南南合作(2)太平 白令 亚欧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发达国家(3)优势:距离较近,节省燃料。 劣势:经过终年严寒的北极地区、结冰期长、对船体有较高要求等均可,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解析】(1)从上海出发的商船走传统航道前往欧洲的鹿特丹,途经的①是非洲,是世界面积第二大洲;非洲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2)从上海出发的科学考察队沿东北航道前往北极,途经②是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5%的总面积;航道经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沿岸大陆③是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北极航线经过的一类世界人口稀疏区域是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不适合人类居住,该航线的终点是位于大西洋沿岸的欧洲著名大港鹿特丹,那里大多数国家是发达国家,欧洲是世界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
(3)北极东北航道是指西起冰岛,经巴伦支海,沿欧亚大陆北方海域向东,直至白令海峡的航道。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东北航道的优势是:航行时间更短,可以节省运输时间和燃料;劣势是: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
27.(1)甲 乙(2)南寒 南温(3)东南(4)二 七(5)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解析】(1)根据海陆轮廓分布可知,甲图为南极地区,乙图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中心为陆地,高出海平面2000多米,北极地区中心为海洋,所以甲图中心地区地势更高,气温也最低;而乙图中心地区由于是海洋,且海拔较低,所以气温较高。
(2)23.5°N—23.5°S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S—90°S为南寒带,根据五带的划分标准,中山站位于66.5°S—90°S之间,属于南寒带;长城站位于23.5°S—66.5°S之间,属于南温带。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穹-A距离南极点比中山站近,位置偏南,冰穹-A位于中山站的顺时针方向,位置偏东,故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4)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出现短暂的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察;而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北极地区出现短暂的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察,所以在甲图地区建站一般在2月,在乙图地区建站一般在7月。
(5)图中中山站位于60°E-90°E之间,濒临印度洋,乘船从中山站出发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圈,先后经过的大洋是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28.(1)长城站 西南(2)相反(3)南美洲(4)海陆变迁(5)原因: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地区气温相对较高,且白昼时间较长,有利于科考工作的开展。(6)A
【解析】(1)由图可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能见到极昼极夜现象的科学考察站是中山站、泰山站和昆仑站,都位于南极圈内;北极科考站是黄河站也有极昼极夜现象。根据题干和轮廓图可知,图示为南极洲,则中心点为南极点,则罗斯海新站比长城站更靠近南极点,所以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南侧;南半球的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取罗斯海新站和长城站所在的经线组成的小于180°的夹角,根据“头东尾西”的方法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西侧,因此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向。(2)从和平站出发到我国的中山站,大致方向是自东向西,而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从和平站出发到我国的中山站,大致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3)与南极洲距离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其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4)在南极地区有着广阔的冰原和冰架,而冰下却蕴藏有煤炭资源(煤炭是千万年前森林被埋在地下形成的),说明了这里发生了海陆变迁。南极大陆发生了漂移,跟其他的大陆一样,也都经历了各种自然环境的变化。(5)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在二月,是因为2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且又有极昼现象,便于考察,该季节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黄金时间。(6)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保护南极环境;选项 BCD 都是错误的做法,选项A正确。故选A 。
29.(1)E 亚欧大陆(2)此时为北极地区为暖季、有极昼现象,便于开展科考工作(3)高 多 变暖(4)最大 最快
【解析】(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我国黄河站位于北极附近的斯瓦尔巴群岛上,大体位于( 78°55′N,11°56′E),距离黄河站最近的大陆是亚欧大陆。(2)此时为北极地区为暖季、6~8月份有极昼现象,便于开展科考工作。同理人们多选择在11月到次年3月在南极的暖季时间去进行科学考察。(3)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所以北极地区气温比南极地区高,降水也多。同时发现北极地区每年有大量冰山脱落进入北冰洋,说明全球气候正逐渐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变小。(4)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最早制定和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30.(1)海洋 陆地 (2)北极熊 企鹅 (3)C A B (4)暖 极昼 (5)C
【解析】(1)由图可知,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被三个大洲包围;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被三个大洋包围。(2)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3)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厚度达1720米,有着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说明南极地区气候十分干旱,有“白色荒漠”称号;多风暴,沿海风速最大可达100米/秒,说明南极地区有丰富的风能。
(4)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在南极建考察站都选择在2月份,因为2月是南极的暖季,在2月时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5)为了保护南极地区,各国应该加强合作,进行科学考察,而不是大力开采资源,建立军事基地和大量移民,故选C。
名称
判断方法
三
大
洲
南美洲
与南极半岛正对
非洲
从南美洲起,沿顺时针箭头所指方向向东,隔大西洋与南美洲相对的是非洲
大洋洲
从南美洲起,沿逆时针箭头所指方向向西,隔太平洋与南美洲相对的是大洋洲
三
大
洋
太平洋
南美洲和大洋洲之间
大西洋
非洲和南美洲之间
印度洋
非洲和大洋洲之间
相同点
严寒、干燥;
原因:纬度高,极地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不同点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
差异
原因
(1)南极洲为陆地,且海拔更高;北极地区为海洋,且海拔低;
(2)南极地区冰层厚,面积广,反射强;
(3)北冰洋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日期
天气
21~22日
西北风增大到6级以上
23~25日
西北风达最大,阴雨
26~27日
西南风6级
(27日14: 00离开风区)
中考地理二轮复习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2 世界地理之极地篇(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二轮复习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2 世界地理之极地篇(含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S)以南, 存在问题, 保护措施,5°S至6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5 世界地理之海陆篇-备战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练习: 这是一份05 世界地理之海陆篇-备战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练习,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半球为,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白令海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6 世界地理之气候篇-备战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练习: 这是一份06 世界地理之气候篇-备战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练习,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火箭发射当日前后,葫芦岛地区,下列天气符号可表示强降雨的是,报告厅位于水稻试验田的,拍摄照片时,南宁的天气状况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