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解析版).docx
    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01
    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02
    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03
    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01
    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02
    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文件包含专题36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36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明确模拟练习的目的。检测知识的全面性,更是训练书写规范,表述准确的过程。
    2、查漏补缺,以“错”纠错。查漏补缺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过程,逐渐实现保强攻弱的目标。
    3、严格有规律地进行限时训练。平时如考试,并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
    4、保证常规题型的坚持训练。做到百无一失,可适当拓展高考中难点的训练。
    5、注重题后反思总结。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的存在,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越多,说明你距离成功越近,及时处理问题,争取“问题不过夜”。
    6、重视每次模拟考试的临考前状态的调整及考后心理的调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高考。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解析版)
    类型一 动点产生函数关系
    1.(2020秋•呼和浩特期末)如图,AB=5,O是AB的中点,P是以点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点A,B可以重合),连接PA,过P作PM⊥AB于点M.设AP=x,则AM=15x2,令y=AP﹣AM,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B.
    C.D.
    思路引领:由y=AP﹣AM=x−15x2=−15x(x﹣5)(0≤x≤5),即可求解.
    解:由题意得:y=AP﹣AM=x−15x2=−15x(x﹣5)(0≤x≤5),
    ∵a=−15,故抛物线开口向下,
    当x=52时,y的最大值为−15×52(−52)=54,
    故选:A.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确定函数的表达式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2.(2022•湖北模拟)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动点P由点A出发,沿AB→BC→CD向点D运动.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AOP的面积为y,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②所示,则AD边的长为 .
    思路引领:当P点在AB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增大,当P点到达B点时,结合图象可得△AOP面积最大为3,得到AB与BC的积为12;当P点在BC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减小,当P点到达C点时,△AOP面积为0,此时结合图象可知P点运动路径长为7,得到AB与BC的和为7,构造关于AB的一元二方程可求解.
    解:当P点在AB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增大,当P点到达B点时,△AOP面积最大为3.
    ∴12AB⋅12BC=3,即AB•BC=12.
    当P点在BC上运动时,△AOP面积逐渐减小,当P点到达C点时,△AOP面积为0,此时结合图象可知P点运动路径长为7,
    ∴AB+BC=7.
    则BC=7﹣AB,代入AB•BC=12,得AB2﹣7AB+12=0,
    解得AB=4或3,
    ∵AB<AD,即AB<BC,
    ∴AB=3,BC=4.
    即AD=4.
    故答案为:4.
    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分析三角形面积随动点运动的变化过程,找到分界点极值,结合图象得到相关线段的具体数值.
    3.(2022秋•荔城区校级期末)如图,点A为双曲线y=−2x在第二象限上的动点,AO的延长线与双曲线的另一个交点为B,以AB为边的矩形ABCD满足AB:BC=4:3,对角线AC,BD交于点P,设P的坐标为(m,n),则m,n满足的关系式为 .
    思路引领:连接OP,分别过点A、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N,证明△AOM∽△OPN,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求解.
    解:连接OP,分别过点A、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N,
    ∴∠AMO=∠PNO=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90°,AP=PC,
    ∵OA=OB,
    ∴OP∥BC,BC=2OP,
    ∴∠AOP=∠ABC=90°,AO:OP=AB:BC=4:3,
    ∴∠AOM+∠PON=90°,
    ∵∠AMO=90°,
    ∴∠AOM+∠MAO=90°,
    ∴∠MAO=∠PON,
    ∴△AOM∽△OPN,
    ∴S△AOMS△OPN=(AOOP)2=169,
    ∵点A为双曲线y=−2x 在第二象限上的动点,
    设点A的坐标为(a,−2a),
    ∵S△AOM=12×(−a)×−2a=1,
    ∴S△OPN=916,
    ∵P的坐标为(m,n),
    ∴S△OPN=12mn=916,
    ∴mn=98,
    故答案为:mn=98.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和矩形的性质,恰当的构建相似三角形,利用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关键.
    4.(2022秋•甘井子区校级期末)如图,△ABC中,AB=AC=6cm,BC=8cm,点P从点B出发,沿线段BC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着C→A→B的方向以3cm/s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P,Q同时出发,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s),△CPQ的面积为S(cm2).
    (1)sinB= ;
    (2)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思路引领:(1)过点A作AD⊥BC,垂足为D,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求出BD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即可解答;
    (2)分两种情况,当0<t≤1时,当1<t<2时.
    解:(1)过点A作AD⊥BC,垂足为D,
    ∵AB=AC=6cm,AD⊥BC,
    ∴BD=12BC=4cm,
    在Rt△ABD中,AB=6cm,BD=4cm,
    ∴AD=AB2−BD2=25,
    ∴sinB=ADAB=53;
    故答案为:53.
    (2)过点Q作QE⊥BC,垂足为E,
    ∵AB=AC,
    ∴∠B=∠C,
    ∴sinB=sinC=53,
    分两种情况:当0<t≤1时,
    由题意得:CQ=3t,BP=2t,
    ∴CP=BC﹣BP=8﹣2t,
    在Rt△CQE中,QE=CQsinC=3t•53=5t,
    ∴S=12CP•QE=12•(8﹣2t)•5t=45t−5t2=−5t2+45t,
    当1<t<2时,
    由题意得:CA+AQ=3t,BP=2t,
    ∴CP=BC﹣BP=8﹣2t,
    BQ=AB+AC﹣(CA+AQ)=12﹣3t,
    在Rt△BQE中,QE=BQsinB=(12﹣3t)•53=45−5t,
    ∴S=12CP•QE=12•(8﹣2t)•(45−5t)=5t2−85t+165,
    ∴S=−5t2+45t(0<t≤2)5t2−85t+165(2<t≤4).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函数关系式,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类型二 动点产生面积变化
    5.(2022春•舒城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0,AD=16,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点P到达终点后,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1)当t=3秒时,线段DP= .
    (2)当t= 秒时,△BPQ的面积是24.
    思路引领:(1)当t=3秒时,根据题意可得,AP=12,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2)设运动时间为t(t≤5)秒,则BP=20﹣4t,BQ=2t,根据△BPQ的面积是24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1)∵当t=3秒时,AP=4×3=12,
    根据勾股定理得DP=AP2+AD2=20.
    故答案为:20.
    (2)设运动时间为t(t≤5)秒,
    此时,BP=20﹣4t,BQ=2t,
    ∵△BPQ的面积是24,
    ∴12⋅(20−4t)⋅2t=24,
    整理得,t2﹣5t+6=0,
    解得:t1=2,t2=3,
    ∴当t=2秒或3秒时,△BPQ的面积是24.
    故答案为:2或3.
    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列代数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
    6.(2022秋•江门期末)如图,在△ABC中,∠B=90°,AB=5cm,BC=8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PQB的面积能否等于9cm2?请说明理由.
    (2)几秒后,四边形APQC的面积等于16cm2?请写出过程.
    思路引领:(1)根据△PQB的面积等于9cm2,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根的判别式Δ=﹣11<0,可得所列方程没有实数根,进而得出△PQB的面积不等等于9cm2;
    (2)根据四边形APQC的面积等于16cm2,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t的值,结合当t=4时,C,Q点重合,即可得出结论.
    解:(1)△PQB的面积不能等于9cm2,
    理由如下:
    ∵5÷1=5s,8÷2=4s,
    ∴运动时间t的取值范围为:0≤t≤4,
    根据题意可得:AP=tm,BP=(5﹣t)cm,BQ=2tcm,
    假设△PQB的面积等于9cm2,
    则12(5−t)×2t=9,
    整理得:t2﹣5t+9=0,
    ∵Δ=(﹣5)2﹣4×1×9=﹣11<0,
    ∴所列方程没有实数根,
    ∴△PQB的面积不能等于9cm2;
    (2)由(1)得:AP=tcm,BP=(5﹣t)cm,BQ=2tcm,运动时间t的取值范围为:0≤t≤4,
    ∵四边形APQC的面积等于16cm2,
    ∴12×5×8−12(5−t)×2t=16,
    整理得:t2﹣5t+4=0,
    解得t1=1,t2=4,
    当当t=4时,C,Q点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
    ∴t=1,
    答:1s后,四边形APQC的面积等于16cm2.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2)牢记当Δ<0时,方程无实数根.
    类型三 动点产生两点距离变化
    7.(2022•安岳县模拟)如图所示,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AD=8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B移动,一直到达B为止;点Q以2cm/s的速度向D移动.当P,Q两点从出发开始几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 )(若一点到达终点,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A.2s或235sB.1s或225sC.225sD.2s或225s
    思路引领:设当P、Q两点从出发开始x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此时AP=3xcm,DQ=(16﹣2x)cm,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设当P、Q两点从出发开始x秒时(x<163),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
    此时AP=3xcm,DQ=(16﹣2x)cm,
    根据题意得:(16﹣2x﹣3x)2+82=102,
    解得:x1=2,x2=225.
    答:当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2秒或225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
    故选:D.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找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8.(2022秋•荔湾区校级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中,AB=5cm,以B为圆心,1cm为半径画圆,点P是⊙B上一个动点,连接AP,并将AP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P′,连接BP′,在点P移动的过程中,BP′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cm.
    思路引领:通过画图发现,点P′的运动路线为以D为圆心,以1cm为半径的圆,可知:当P′在对角线BD上时,BP′最小;当P′在对角线BD的延长线上时,BP′最大.先证明△PAB≌△P′AD,则P′D=PB=1,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对角线BD的长,则得出BP′的长度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当P′在对角线BD上时,BP′最小;当P′在对角线BD的延长线上时,BP′最大.
    连接BP,
    ①当P′在对角线BD上时,
    由旋转得:AP=AP′,∠PAP′=90°,
    ∴∠PAB+∠BAP′=90°,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AD,∠BAD=90°,
    ∴∠BAP′+∠DAP′=90°,
    ∴∠PAB=∠DAP′,
    ∴△PAB≌△P′AD,
    ∴P′D=PB=1cm,
    在Rt△ABD中,
    ∵AB=AD=5cm,
    由勾股定理得:BD52+52=52cm,
    ∴BP′=BD﹣P′D=52−1,
    即BP′长度的最小值为(52−1)cm.
    ②当P′在对角线BD的延长线上时,
    同理可得BD=52cm,
    ∴BP′=BD+P′D=(52+1)cm,
    即BP′长度的最大值为(52+1)cm.
    ∴BP'长度的取值范围是(52−1)cm≤BP′≤(52+1)cm
    故答案为:(52−1)cm≤BP′≤(52+1)cm.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最值问题,寻找点P′的运动轨迹是本题的关键.
    9.(2022秋•海港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M(2,0),与y轴交于点B(0,2),直线y=x+m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D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过D作x轴的垂线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点E.则线段DE的最大值为 .
    思路引领:根据题中条件可求出抛物线和直线的解析式,进而求出点A的坐标,根据点D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设出点D的坐标,再根据DE⊥x轴,可得出点E的坐标,则可得出DE=−12m2+3m=−12(m﹣3)2+9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最大值.
    解:根据题意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2,
    把B(0,2)代入可得:4a=2,解得:a=12,
    ∴抛物线解析式为:y=12(x﹣2)2=12x2﹣2x+2,
    把B(0,2)代入直线y=x+m可得:m=2,
    ∴y=x+2,
    当12x2﹣2x+2=x+2时,解得:x1=0,x2=6,
    ∴A(6,8),
    ∵点D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
    ∴可设点D的坐标为(m,m+2),且0≤m≤6,
    ∵过D作x轴的垂线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点E,
    ∴点E的坐标为(m,12m2﹣2m+2),
    ∴DE=m+2﹣(12m2﹣2m+2)=−12m2+3m=−12(m﹣3)2+92,
    ∵−12<0,图象开口向下,且0≤m≤6,
    ∴当m=3时,DE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2;
    故答案为:92.
    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之线段最大值题型,解题关键:一是求出抛物线与直线的解析式,二是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出DE的长并配成顶点式.
    类型四 动点产生图形形状变化
    10.(2022秋•阳泉期末)如图所示,已知△ABC中,BC=16cm,AC=20cm,AB=12cm,点P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P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设运动的时间为t(s),若△ABP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则运动时间t= .
    思路引领:分情况讨论:AB=BP,AB=AP,画出图形分别求解即可.
    解:∵BC=16cm,AC=20cm,AB=12cm,
    ∴BC2+AB2=AC2,
    ∴∠B=90°,
    如图1,AB=PB=12cm,
    ∴t=12÷2=6s;
    如图2,AP=AB=12cm,
    ∴BC+PC=(16+20﹣12)cm=24cm,
    ∴t=24÷2=12s;
    如图3,AB=BP=12cm,
    过点B作BD⊥AC于D,则AD=PD,
    ∵S△ABC=12×AB×BC=12×AC×BD,
    ∴12×16=20BD,
    ∴BD=9.6cm,
    由勾股定理得:AD=AB2−BD2=122−9.62=7.2cm,
    ∴AP=2AD=14.4cm,
    ∴t=(16+20﹣14.4)÷2=10.8s,
    综上所述,t的值是6s或12s或10.8s.
    故答案为:6s或12s或10.8s.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1.(2022秋•中原区校级期末)如图,在矩形OAHC中,OC=83,OA=16,B为CH中点,连接AB.动点M从点O出发沿OA边向点A运动,动点N从点A出发沿AB边向点B运动,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连接CM,CN,MN,设运动时间为t(0<t<16)秒,则t= 时,△CMN为直角三角形.
    思路引领:△CMN是直角三角形时,有三种情况,一是∠CMN=90°,二是∠MNC=90°,三是∠MCN=90°,然后进行分类讨论求出t的值.
    解:过点N作OA的垂线,交OA于点F,交CH于点E,如图,
    ∵B点是CH的中点,
    ∴BH=12CH=8,
    ∵AH=OC=83,
    ∴由勾股定理可求:AB=16,
    ∵AN=t,
    ∴BN=16﹣t,
    ∵NE∥AH,
    ∴△BEN∽△BHA,
    ∴BNAB=ENAH,
    ∴16−t16=EN83,
    ∴EN=32(16﹣t),
    ∴FN=83−EN=32t,
    当∠CMN=90°,
    由勾股定理可求:AF=12t,
    ∴MF=AM﹣AF=16﹣t−12t=16−32t,
    ∵∠OCM+∠CMO=90°,
    ∠CMO+∠FMN=90°,
    ∴∠OCM=∠FMN,
    ∵∠O=∠NFM=90°,
    ∴△COM∽△MFN,
    ∴OCMF=OMFN,
    ∴8316−32t=t32t,
    ∴t=83,
    当∠MNC=90°,
    CE=OF=OM+MF=t+16−32t=16−t2,
    ∵∠MNF+∠CNE=90°,
    ∠ECN+∠CNE=90°,
    ∴∠MNF=∠ECN,
    ∵∠CEN=∠NFM=90°,
    ∴△CEN∽△NFM,
    ∴CEFN=ENMF,
    ∴16−t232t=32(16−t)16−3t2,
    ∵0<t<16,
    ∴t=8,
    当∠NCM=90°,
    由题意知:此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CMN为直角三角形时,t=83或8.
    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
    12.(2022秋•中原区月考)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5cm,AD=5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点B为止,点Q以2cm/s的速度向点D移动(点P停止移动时,点Q也停止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s).连接PQ,QB.
    (1)当t为何值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13cm?
    (2)四边形APQD的形状可能为矩形吗?若可能,求出t的值;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思路引领:(1)可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来求解.过Q作QM⊥AB于M,如果设出发x秒后,QP=13cm.那么可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未知数表示出PM的值,然后在直角三角形PMQ中,求出未知数的值.
    (1)利用矩形的性质得出当AP=DQ时,四边形APQD为矩形求出即可;
    解:(1)设出发t秒后P、Q两点间的距离是13cm.
    则AP=3t,CQ=2t,作QM⊥AB于M,
    则PM=|15﹣2t﹣3t|=|15﹣5t|,
    (15﹣5t)2+52=132,
    解得:t=0.6或t=5.4,
    答:P、Q出发0.6和5.4秒时,P,Q间的距离是13cm;
    (2)四边形APDQ的形状有可能为矩形;
    理由:
    当四边形APQD为矩形,则AP=DQ,
    即3t=15﹣2t,
    解得:t=3.
    答:当P、Q出发3秒时四边形APQD为矩形.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本题结合几何知识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3.(2022春•淄川区期中)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C=∠D=90°,BC=16,CD=12,AD=21.动点P从点D出发,沿线段DA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P运动到点A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引领: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况:当PB=PQ时,当PQ=BQ时,当BP=BQ时,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如图1,当PB=PQ时,作PE⊥BC于E,
    ∴EQ=12BQ,
    ∵CQ=t,
    ∴BQ=16﹣t,
    ∴EQ=8−12t,
    ∴EC=8−12t+t=8+12t.
    ∴2t=8+12t.
    解得:t=163.
    如图2,当PQ=BQ时,作QE⊥AD于E,
    ∴∠PEQ=∠DEQ=90°,
    ∵∠C=∠D=90°,
    ∴∠C=∠D=∠DEQ=90°,
    ∴四边形DEQC是矩形,
    ∴DE=QC=t,
    ∴PE=t,QE=CD=12.
    在Rt△PEQ中,由勾股定理,得
    PQ=t2+144.
    16﹣t=t2+144,
    解得:t=72;
    如图3,当BP=BQ时,作PE⊥BC于E,
    ∵CQ=t,
    ∴BP=BQ=BC﹣CQ=16﹣t,
    ∵PD=2t,
    ∴CE=2t,
    ∴BE=16﹣2t,
    在Rt△BEP中,
    (16﹣2t)2+122=(16﹣t)2,
    3t2﹣32t+144=0,
    △=(﹣32)2﹣4×3×144=﹣704<0,
    故方程无解.
    综上所述,t=163或72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矩形的性质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方程是关键.
    14.(2022秋•崇左期末)已知抛物线y=ax2+bx+3(a≠0)交x轴于A(1,0)和B(﹣3,0),交y轴于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M为抛物线上第二象限内一点,求使△MBC面积最大时点M的坐标;
    (3)若F是对称轴上一动点,Q是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F、Q,使以B、C、F、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
    思路引领:(1)由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2)由△MBC的面积=S△BNM+S△CMN,即可求解;
    (3)当BF(BC、BQ)是对角线时,由中点坐标公式列出等式,即可求解.
    解:(1)把A(1,0)和B(﹣3,0)代入y=ax2+bx+3(a≠0),得:
    a+b+3=09a−3b+3=0,解得a=−1b=−2,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
    (2)∵M为抛物线上第二象限内一点,如图,过点M作MN⊥x轴交BC于点N,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B(﹣3,0)
    ∴C(0,3),
    ∴OC=3,OB=3,
    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b,则−3k+b=0b=3,
    解得:k=1b=3,
    ∴设直线BC解析式为y=x+3,
    设M(m,﹣m2﹣2m+3),N(m,m+3),
    ∴MN=−m2−2m+3−m−3=−m2−3m=−(m+32)2+94,
    ∴当m=−32时,MN有最大值94,
    ∴当m=−32时,△MBC的面积最大,
    ∴△MBC的面积=S△BNM+S△CMN=12×3×MN=278,
    此时点M的坐标为(−32,154);
    (3)存在.理由如下: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x+1)2+4,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设点Q(m,﹣m2﹣2m+3),点F(﹣1,t),
    当BC是对角线时,由中点坐标公式得:﹣3=m﹣1,
    解得:m=2,则点Q(﹣2,3);
    当BF是对角线时,由中点坐标公式得:﹣3﹣1=m,
    解得:m=﹣4,则点Q(﹣4,﹣5);
    是对角线时,由中点坐标公式得:m﹣3=﹣1,
    解得:m=2,则点Q(2,﹣5);
    综上所述,点Q的坐标为(﹣2,3),(﹣4,﹣5),(2,﹣5).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类型五 动点产生三角形相似
    15.(2022秋•亳州期末)如图Rt△ABC的两条直角边AB=4cm,AC=3cm,点D沿AB从A向B运动,速度是1cm/s,同时,点E沿BC从B向C运动,速度为2cm/s.动点E到达点C时运动终止.连接DE、CD、AE.
    (1)当动点运动 秒时,△BDE与△ABC相似;
    (2)当动点运动 秒时,CD⊥DE.
    思路引领:(1)分当△BDE∽△BAC时,当△BDE∽△BCA时,两种情况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2)如图所示,过点E作EF⊥AB于F,证明△BEF∽△BCA,求出BF=85tcm,EF=65tcm,则DF=(4−135t)cm,再证明△ACD∽△FDE,得到ACAD=DFEF,即3t=4−135t65t,解方程即可.
    解:(1)由题意得AD=tcm,BE=2tcm,则BD=AB﹣AD=(4﹣t)cm,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AB2+AC2=5cm,
    当△BDE∽△BAC时,
    ∴BEBD=BCBA,即2t4−t=54,
    解得t=2013;
    当△BDE∽△BCA时,
    ∴BEBD=BABC,即2t4−t=45,
    解得t=87;
    综上所述,当t=2013或t=87时,△BDE与△ABC相似,
    故答案为:2013或87;
    (2)如图所示,过点E作EF⊥AB于F,则EF∥AC,
    ∴△BEF∽△BCA,
    ∴BEBC=BFBA=EFAC,即2t5=BF4=EF3,
    ∴BF=85tcm,EF=65tcm,
    ∴DF=BD−BF=(4−135t)cm
    ∵CD⊥DE,
    ∴∠CDE=90°,
    ∴∠ACD+∠ADC=90°=∠ADC+∠FDE,
    ∴∠ACD=∠FDE,
    又∵∠CAD=∠DFE=90°,
    ∴△ACD∽△FDE,
    ∴ACAD=DFEF,即3t=4−135t65t,
    解得t=213,
    故答案为:213.
    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熟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6.(2022秋•渠县校级期末)如图,直线y=−43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A—O—B的路线运动到点B停止,C是AB的中点,沿直线PC截△AOB,若得到的三角形与△AOB相似,则点P的坐标是 .
    思路引领:先由直线y=−43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求得A(6,0),B(0,8),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10,则AC=CB=5,分三种情况讨论,一是点P在OA上,且△APC∽△AOB,此时PC∥OB,可求得PO=AP=3,则P(3,0);二是点P在OB上,且△PCB∽△AOB,则PBAB=CBOB,可求得PB=254,所以OB=74,则P(0,74);三是点P在OB上,且△CPB∽△AOB,此时PC∥OA,可求得OP=PB=4,则P(0,4).
    解:直线y=−43x+8,当x=0时,y=8;
    当y=0时,则−43x+8=0,解得x=6,
    ∴A(6,0),B(0,8),
    ∵∠AOB=90°,OA=6,OB=8,
    ∴AB=OA2+OB2=62+82=10,
    ∵C是AB的中点,
    ∴AC=CB=12AB=5,
    如图1,点P在OA上,且△APC∽△AOB,
    ∴∠APC=∠AOB,
    ∴PC∥OB,
    ∴APPO=ACCB=1,
    ∴PO=AP=12OA=3,
    ∴P(3,0);
    如图2,点P在OB上,且△PCB∽△AOB,
    ∴PBAB=CBOB,
    ∴PB=AB⋅CBOB=10×58=254,
    ∴OB=8−254=74,
    ∴P(0,74);
    如图3,点P在OB上,且△CPB∽△AOB,
    ∴∠CPB=∠AOB,
    ∴PC∥OA,
    ∴OPPB=ACCB=1,
    ∴OP=PB=12OB=4,
    ∴P(0,4),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是(3,0)或(0,74)或(0,4).
    总结提升:此题重点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形与坐标、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运用等知识与方法,此题综合性质强,应注意按点P的不同位置分类讨论,求出所有符合题意的答案.
    17.(2022秋•唐河县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cm,BC=6cm,动点M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以2cm/s的速度从点D出发,沿DA向点A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0<t<3).
    (1)当t为何值时,△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19?
    (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引领:(1)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BAD=90°,求出AM、AN,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S=19×18建立方程,解之即可;
    (2)先假设相似,利用相似中的比例线段列出方程,有解的且符合题意的t值即可说明存在,反之则不存在.
    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6cm,∠BAD=90°,
    AM=tcm,AN=6﹣2t(cm),
    ∴S△AMN=12AN•AM=12×(6﹣2t)×t=﹣(t−32)2+94(0≤t≤3),
    依题意得:﹣(t−32)2+94=19×3×6,
    t2﹣3t+2=0,
    t1=2,t2=1.
    答:经过1秒或2秒时,△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19;
    (2)设运动时间为t秒,
    由题意得DN=2t(cm),AN=(6﹣2t)(cm),AM=t(cm),
    若△NMA∽△ACD,
    则有AD:AN=CD:AM,即6:(6﹣2t)=3:t,
    解得t=1.5,
    若△MNA∽△ACD
    则有AD:AM=CD:AN,即6:t=3:(6﹣2t),
    解得t=2.4,
    答:当运动时间为1.5秒或2.4秒时,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六 动点产生两直线位置关系变化
    18.(2022秋•路南区校级期末)如图,矩形ABCD中,AB=16,BC=8,点P为AB边上一动点,DP交AC于点Q.
    (1)求证:△APQ∽△CDQ;
    (2)P点从A点出发沿AB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DP⊥AC?
    思路引领:(1)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CD∥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CQ=∠QAP,∠PDC=∠QPA,进而可得判定△APQ∽△CDQ;
    (2)首先证明△DAP∽△ABC,结合相似三角形即可得到t的值.
    (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CD∥AB,
    ∴∠DCQ=∠QAP,∠PDC=∠QPA,
    ∴△APQ∽△CDQ;
    (2)解:当t=2时,DP⊥AC;
    ∵∠ADC=90°,DP⊥AC,
    ∴∠AQD=∠AQP=∠ABC=90°,
    ∴∠CAB+∠APQ=∠CAB+∠ACB=90°,
    ∴∠APQ=∠ACB,
    ∴△DAP∽△ABC,
    ∴DAAB=APBC,
    ∴816=2t8
    解得:t=2,
    即当t=2时,DP⊥AC.
    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掌握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类型七 动点产生最值
    19.(2022秋•荆门期末)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6,0),以OA为边作等边△OAB,△OA′B′与△OAB关于y轴对称,M为线段OB′上一动点,则AM+BM的最小值是( )
    A.6B.9C.12D.18
    思路引领:连接A′M.首先证明OB′垂直平分线段A′B,推出A′、B关于OB′对称,由MA+MB=MA′+MA≥A′A,可知此时当点M与O重合时,AM+BM的值最小,最小值为12.
    解:连接A′M.
    ∵△OA'B'和△OAB都是等边三角形,
    ∴∠A′OB′=∠AOB=∠BOB′=60°,OA′=OB,
    ∵OM=OM,
    ∴△OMB≌△OMA′(SAS),
    ∴A′M=BM,∠OMA′=∠OMB=90°,
    ∴OB′垂直平分线段A′B,
    ∴A′、B关于OB′对称,
    ∵MA+MB=MA+MA′≥A′A,
    ∴当点M与O重合时,AM+BM的值最小,最小值为12,
    ∴BM+AM的最小值为12.
    故选:C.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问题、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0.(2022•扬州三模)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边上一动点,连接ED,将ED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到EF,连接DF,CF,则DF+CF的最小值是( )
    A.45B.43C.52D.213
    思路引领:连接BF,过点F作FG⊥AB交AB延长线于点G,通过证明△AED≌△GFE(AAS),确定F点在BF的射线上运动;作点C关于BF的对称点C',由三角形全等得到∠CBF=45°,从而确定C'点在AB的延长线上;当D、F、C'三点共线时,DF+CF=DC'最小,在Rt△ADC'中,AD=4,AC'=8,求出DC'=45即可.
    解:连接BF,过点F作FG⊥AB交AB延长线于点G,
    ∵将ED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到EF,
    ∴EF⊥DE,且EF=DE,
    ∴∠EDA=∠FEG,
    在△AED和△GFE中,
    ∠A=∠FGE∠EDA=∠FEGDE=EF,
    ∴△AED≌△GFE(AAS),
    ∴FG=AE,AD=EG,
    ∵AD=AB,
    ∴AB=EG,
    ∴AE=BG,
    ∴BG=FG,
    ∴F点在BF的射线上运动,
    作点C关于BF的对称点C',
    ∵EG=DA,FG=AE,
    ∴AE=BG,
    ∴BG=FG,
    ∴∠FBG=45°,
    ∴∠CBF=45°,
    ∴BF是∠CBC′的角平分线,
    即F点在∠CBC′的角平分线上运动,
    ∴C'点在AB的延长线上,
    当D、F、C'三点共线时,DF+CF=DC'最小,
    在Rt△ADC'中,AD=4,AC'=8,
    ∴DC'=AD2+AC′2=42+82=45,
    ∴DF+CF的最小值为45,
    故选:A.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求最短路径;能够将线段的和通过轴对称转化为共线线段是解题的关键.
    21.(2021秋•殷都区期末)如图,在△ABC中,∠C<90°,∠B=30°,AB=10,AC=7,O为AC的中点,M为BC边上一动点,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α(0°<α≤360°)得到△AB'C',点M的对应点为M',连接OM',在旋转过程中,线段OM'的长度的最小值是( )
    A.1B.1.5C.2D.3
    思路引领:O为AC的中点,M为BC边上一动点,则当OM′⊥B′C′时,OM′最短,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α(0°<α≤360°)的过程中,当OM′在直线AC上时,OM′最短,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B=∠B′=30°,BA=B′A=10,再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AM′=12B′A=3,而AO=3.5,所以M′O=AM′﹣AO=1.5.
    解:连接AM,AM′,
    根据题意,点M′在以A点为圆心,AM为半径的圆上,
    当AM⊥BC时,AM最短,此时AM=12BA=5,
    ∵M′O≥AM′﹣AO(当且仅当M′、A、O共线时取等号),
    ∴M′O的最小值为5﹣3.5=1.5.
    故选:B.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2.(2022秋•横县期中)如图,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E是对称轴AD上的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等到FC,连接DF,则在点E运动过程中,DF的最小值是( )
    A.3B.1.5C.23D.6
    思路引领:取线段AC的中点G,连接EG,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角的计算即可得出CD=CG以及∠FCD=∠ECG,由旋转的性质可得出EC=FC,由此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出△FCD≌△ECG,进而即可得出DF=GE,再根据点G为AC的中点,即可得出EG的最小值,此题得解.
    解:取线段AC的中点G,连接EG,如图所示.
    ∵△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为△ABC的对称轴,
    ∴CD=CG=12AB=3,∠ACD=60°,
    ∵∠ECF=60°,
    ∴∠FCD=∠ECG.
    在△FCD和△ECG中,
    FC=EC∠FCD=∠ECGDC=GC,
    ∴△FCD≌△ECG(SAS),
    ∴DF=GE.
    当EG⊥AD时,EG最短,即DF最短.
    ∵点G为AC的中点,
    ∴此时EG=DF=12CD=1.5.
    故选:B.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DF=GE.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相等的边是关键.
    23.(2022秋•石门县期末)如图,AB是⊙O的直径,AB=4,C为AB的三等分点(更靠近A点),点P是⊙O上一个动点,取弦AP的中点D,则线段CD的最大值为( )
    A.2B.7C.23D.3+1
    思路引领:取OA的中点Q,连接DQ,OD,CQ,根据条件可求得CQ长,再由垂径定理得出OD⊥AP,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求得QD长,根据当C,Q,D三点共线时,CD长最大求解.
    解:如图,取AO的中点Q,连接CQ,QD,OD,
    ∵C为AB的三等分点,
    ∴AC的度数为60°,
    ∴∠AOC=60°,
    ∵OA=OC,
    ∴△AOC为等边三角形,
    ∵Q为OA的中点,
    ∴CQ⊥OA,∠OCQ=30°,
    ∴OQ=12OC=12×2=1,
    由勾股定理可得,CQ=3,
    ∵D为AP的中点,
    ∴OD⊥AP,
    ∵Q为OA的中点,
    ∴DQ=12OA=12×2=1,
    ∴当D点CQ的延长线上时,即点C,Q,D三点共线时,CD长最大,最大值为3+1.
    故选:D.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利用弧与圆心角的关系及垂径定理求相关线段的长度,并且考查线段最大值问题,利用圆的综合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2022秋•泰山区期末)如图,点P(3,4),⊙P半径为2,A(2.5,0),B(5,0),点M是⊙P上的动点,点C是MB的中点,则AC的最大值是( )
    A.32B.52C.72D.92
    思路引领:作射线OP,交⊙P于M1、M2,连接OM,因为OA=AB,CM=CB,所以AC=12OM,所以当OM最大时,AC最大,M运动到M2时,OM最大,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如图,作射线OP,交⊙P于M1、M2,连接OM,
    由勾股定理得:OP=32+42=5,
    ∵OA=AB,CM=CB,
    ∴AC=12OM,
    ∴当OM最大时,AC最大,
    ∴当M运动到M2时,OM最大,
    此时AC的最大值=12OM2=12(OP+PM2)=12×(5+2)=72,
    故选:C.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与图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最小值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圆外一点到圆的最小距离以及最大距离,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所以中考常考题型.
    25.(2022•南京模拟)如图所示,AB=4,BC=8,AB⊥BC于点B,点D是线段BC上一个动点,且AD⊥DE于点D,tan∠DAE=34,连接CE,则CE长的最小值是 .
    思路引领:在BC上截取BQ=3,构造相似,可得出∠AQE=90°,过C点作CH⊥EQ可得出△ABQ∽△QHC即可求出CE的长.
    解:在BC上截取BQ=3,则CQ=5,Rt△ABQ中,BQ:AB:AQ=3:4:5
    ∵tan∠DAE=34,
    ∴在Rt△ADE中,DE:AD:AE=3:4:5,
    ∴△EAD∽△QAB,
    ∴ABAQ=ADAE,∠QAB=∠EAD,
    ∴∠BAD=∠QAE,
    ∴△BAD∽△QAE,
    ∴∠AQE=90°,
    ∴∠EQC的角度固定不变,
    ∴CH为CE的最小值.
    过C点作CH⊥EQ交EQ于点H,
    ∴∠CHQ=∠ABQ=90°,
    ∵∠AQE=90°,
    ∴∠CQH=∠QAB,
    ∴△ABQ∽△QHC,
    ∵CQ=5,
    ∴CH=3,
    故答案为:3.
    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相似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6.(2022秋•市北区校级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12cm,M、N分别是边BC,CD上的两个动点,且AM⊥MN,则线段AN的最小值是 cm.
    思路引领:由正方形ABCD和AM⊥MN先证明在△ABM∽△MCN,Rt△ADN,AN=AD2+DN2,而AD为定值,所以当DN取最小值时,AN也取最小值.于是设BM=xcm,利用△ABM∽△MCN,求出CN的长,即可表示出DN的长,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求法即可得到正确结果.
    解:∵AM⊥MN,
    ∴∠AMB+∠CMN=90°,
    而∠AMB+∠MAB=90°,
    ∴∠MAB=∠NMC,
    又∵∠B=∠C=90°,
    ∴△ABM∽△MCN,
    ∴ABMC=BMCN,
    设BM=xcm,则1212−x=xCN,
    整理得:CN=−112x2+x=−112(x﹣6)2+3,
    ∴当x=6时,CN取得最大值3cm,
    ∵AN=AD2+DN2=122+DN2,
    ∴当AN取最小值时,DN取得最小值、CN取得最大值,即DN=9cm时,AN最小,
    ∴AN=122+92=15(cm),
    故答案为:15.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与二次函数求最值的结合,把代数与几何问题进行了相互渗透,本题中证明△ABM∽△MCN以及运用二次函数求线段的最值是解题的关键.
    27.(2022•富阳区二模)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OAB=45°,∠ABO=60°,BD=8.点P从B点出发沿着BD方向运动,到达点O停止运动.连接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Q.当点Q落在AC上时,则OQ= ,在运动过程中,点Q到直线BD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
    思路引领:过点O作OH⊥AB,垂足为H,根据题意可得AQ=AB,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OB=4,然后在Rt△OBH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OH,BH的长,再在Rt△AHO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H的长,AO的长,从而求出AB,AQ的长,进行计算即可求出OQ的长;根据题意可得点Q的轨迹为: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弧上,当点P运动到点O,则点Q在圆弧终点的位置,连接BQ,过点Q作QG⊥BD,垂足为G,连接OQ,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OQ=OB,AQ=AB,∠QAB=2∠OAB=90°,从而可得QB=2AB=22+26,∠QBA=∠AQB=45°,进而求出∠OBQ=15°,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QOG=30°,最后设QG=x,则OQ=OB=2x,OG=3x,再在Rt△QGB中,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解:过点O作OH⊥AB,垂足为H,
    由题意得:
    AQ=A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B=12BD=4,
    在Rt△OBH中,∠ABO=60°,
    ∴OH=OB•sin60°=4×32=23,
    BH=OB•cs60°=4×12=2,
    在Rt△AHO中,∠OAB=45°,
    ∴AH=OHtan45°=231=23,OA=OHsin45°=2322=26,
    ∴AQ=AB=AH+BH=2+23,
    ∴OQ=AQ﹣OA=2+23−26,
    ∴当点Q落在AC上时,则OQ=2+23−26,
    ∵AQ=AB,
    ∴点Q的轨迹为: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弧上,
    当点P运动到点O,则点Q在圆弧终点的位置,连接BQ,过点Q作QG⊥BD,垂足为G,连接OQ,
    ∵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Q,
    ∴OQ=OB,AQ=AB,∠QAB=2∠OAB=90°,
    ∴QB=2AB=22+26,
    ∠QBA=∠AQB=45°,
    ∵∠OBA=60°,
    ∴∠OBQ=∠OBA﹣∠QBA=15°,
    ∵OQ=OB,
    ∴∠OQB=∠OBQ=15°,
    ∴∠QOG=∠OQB+∠OBQ=30°,
    设QG=x,则OQ=OB=2x,
    ∴OG=3QG=3x,
    ∴BG=OB+OG=(2+3)x,
    在Rt△QGB中,QG2+GB2=BQ2,
    ∴x2+[(2+3)x]2=(22+26)2,
    ∴x=2或x=﹣2(舍去),
    ∴QG=2,
    ∴在运动过程中,点Q到直线BD的距离的最大值为2.
    故答案为:2+23−26,2.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8.(2022秋•南开区校级期末)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0,4),K(2,0),A为x轴上一动点,连接AC,将AC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当点A在x轴上运动,BK取最小值时,点B的坐标为 .
    思路引领:如图,作BH⊥x轴于H.由△ACO≌△BAH(AAS),推出BH=OA=m,AH=OC=4,可得B(m+4,m),令x=m+4,y=m,推出y=x﹣4,推出点B在直线y=x﹣4上运动,设直线y=x﹣4交x轴于E,交y轴于F,作KM⊥EF于M,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点B与点M重合时,BK的值最小,构建方程组确定交点M坐标即可解决问题.
    解:如图,作BH⊥x轴于H.
    ∵C(0,4),K(2,0),
    ∴OC=4,OK=2,
    ∵AC=AB,∵∠AOC=∠CAB=∠AHB=90°,
    ∴∠CAO+∠OCA=90°,∠BAH+∠CAO=90°,
    ∴∠ACO=∠BAH,
    ∴△ACO≌△BAH(AAS),
    ∴BH=OA=m,AH=OC=4,
    ∴B(m+4,m),
    令x=m+4,y=m,
    ∴y=x﹣4,
    ∴点B在直线y=x﹣4上运动,设直线y=x﹣4交x轴于E,交y轴于F,
    作KM⊥EF于M,则直线KM的解析式为y=﹣x+2,
    由y=−x+2y=x−4,解得x=3y=−1,
    ∴M(3,﹣1),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点B与点M重合时,BK的值最小,此时B(3,﹣1),
    故答案为:(3,﹣1)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变化﹣旋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点B的运动轨迹,学会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最短问题.
    29.(2022秋•河口区期末)如图,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点A(﹣1,0),点B(3,0),与y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在对称轴上找一点Q,使△ACQ的周长最小,求点Q的坐标;
    (3)点P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试求四边形ACPB面积的最大值.
    思路引领:(1)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即可;
    (2)连接CB交对称轴于点Q,当C、B、Q三点共线时,△ACQ的周长最小,直线BC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所求Q点;
    (3)过点P作PD⊥x轴于点D.设点P坐标为(t,t2﹣2t﹣3),则S=−32t2+92t+6,当t=32时,四边形ACPB的面积最大,最大值=758.
    解:(1)将点A(﹣1,0),B(3,0),代入y=ax2+bx﹣3,
    ∴a−b−3=09a+3b−3=0,
    解得a=1b=−2,
    ∴y=x2﹣2x﹣3;
    (2)连接CB交对称轴于点Q,
    ∵y=x2﹣2x﹣3=(x﹣1)2﹣4,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A、B关于对称轴x=1对称,
    ∴AQ=BQ,
    ∴AC+AQ+CQ=AC+CQ+BQ≥AC+BC,
    当C、B、Q三点共线时,△ACQ的周长最小,
    ∵C(0,﹣3),B(3,0),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b=−33k+b=0,
    解得k=1b=−3,
    ∴y=x﹣3,
    ∴Q(1,﹣2);
    (3)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取点P,连接CB做PG∥y轴交直线BC于点G,
    设点P坐标为(t,t2﹣2t﹣3),
    则G(t,t﹣3),
    ∴PG=t﹣3﹣(t2﹣2t﹣3)=﹣t2+3t,
    ∵AB=OB+OA=4,OC=3,
    ∴S四边形ACPB=S△ACB+S△CPB=12AB•CO+12PH•BO=−32t2+92t+6,
    ∴当t=32时,四边形ACPB的面积最大,
    最大值=−32×(32)2+92×32+6=758.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的方法,铅锤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7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图问题: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7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图问题,文件包含专题37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图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37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图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题专题36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题专题36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含解析答案,共45页。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拓展训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拓展训练(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点产生函数关系,动点产生面积变化,动点产生两点距离变化,动点产生图形形状变化,动点产生三角形相似,动点产生两直线位置关系变化,动点产生最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最新中考数学二轮核心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36 几何动态性问题之动点问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