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习题精练专题 (含解析)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习题精练专题0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习题精练专题0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主要与叶片的结构有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
1、光合作用主要与叶片的( )结构有关
A.上表皮 B.下表皮 C.叶肉 D.叶脉
【答案】C
【解析】
A.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肉中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疏导作用,属于疏导组织,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酒精溶解叶绿素;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③⑥①⑤②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答案】A
【解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用酒精溶解叶绿素;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所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④③②⑤①⑥,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天竺葵叶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
A.将其煮熟 B.去掉污物 C.脱去叶绿素 D.去掉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脱色,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4、下图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四个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现蓝色 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是防止温度过高破坏叶绿素 D.步骤①是为了降低叶片的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A.淀粉遇碘变蓝,见光部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才能呈蓝色,叶片遮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不呈现蓝色,A错误。
B.把同一叶片遮一半露出一半,控制唯一变量为光照,设置为对照试验,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去掉叶片的绿色,不是防止温度过高破坏叶绿素,C错误。
D.在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暗处理一夜使叶片内储存的淀粉运走耗尽,不是为了降低叶片的呼吸作用,D错误。
5、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答案】C
【解析】
锡箔覆盖的部位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锡箔覆盖的部位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该实验可以证明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6、如图,将枝条上的一片树叶主脉从中间切断,在阳光下照射4-5小时,摘下叶片,脱色,且碘液处理后,再用清水漂洗,结果是( )
A.叶片上半部不变蓝,下半部变蓝 B.叶片下半部不变蓝,上半部变蓝
C.叶片上、下半部均不变蓝 D.叶片上、下半部均变蓝
【答案】A
【解析】
由图可知:叶片的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造成伤口上方的部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上半部没有淀粉生成。仅下半部有水分通过,因此有淀粉生成。由于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因此将叶片脱色、加碘液处理后,叶片的上半部不变蓝,下半部变蓝。
7、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隔水加热和鉴定产物用的液体材料分别为( )
A.酒精、澄清石灰水 B.碘液、酒精 C.碘液、澄清石灰水 D.酒精、碘液
【答案】D
【解析】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
8、小丽和同学坐在草地上聊天,站起来时发现白裤子沾上了绿渍,她要选下列哪种液体最容易洗去绿渍( )
A.酒精 B.自来水 C.肥皂水 D.沸水
【答案】A
【解析】
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所以,小丽要选酒精才最容易洗去绿渍(含叶绿素)。
9、如图所示,可以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的装置是( ),此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
A.甲,有光条件 B.乙,有光条件 C.甲,无光条件 D.乙,无光条件
【答案】A
【解析】
甲装置左图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装置内的植物由于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内没有产生淀粉,因此甲装置中新鲜的叶片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颜色不变蓝色。 甲装置右图放置在阳光下,漏斗内的金鱼藻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产生的氧气被收集在试管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是否有氧气的产生。因此该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 乙装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装置可用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的装置是甲,此装置必须放在有光的环境中,故选A。
10、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如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A,B,C三个部位一般不会呈现蓝黑色的是( )
A. 只有A,B B. 只有A,C C. 只有B,C D. A,B,C都是碘液颜色
【答案】B
【解析】
此实验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乙叶片,遮光部分(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和未遮光部分的变量是光,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变蓝.甲叶片A和B的变量是水,将主脉切断后,切断部位的导管被切断,导致水分无法运输到叶片的A处,A处因为无法得到原料而停止了光合作用,因此淀粉无法生成,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B处在切断部位以下,因此能得到导管输送来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B处能产生淀粉,滴碘液变蓝色。
11、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 )
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D.三个圆片的蓝色深浅相同
【答案】B
【解析】
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
12、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①和②可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B.海尔蒙特通过实验说明了阳光和柳树生长的关系
C.图中A可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D.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仅用以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
【答案】C
【解析】
A.①是水,②是二氧化碳,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错误。
B.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过一个有名的"柳树实验”,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于是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还证明二氧化碳也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所以海尔蒙特实验说明了水和柳树生长的关系,B错误。
C.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表示叶绿体,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以满足植物本身的生长需要,同时还是动物和人所需食物的最终来源,D错误。
13、下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B.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
D.滴加碘液后,甲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
【答案】D
【解析】
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将植物暗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
B.科学探究实验的操作原则之一是控制单一变量,因此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B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方便后续碘液的滴加,C正确。
D.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实验中,在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乙装置内的叶片因缺少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
粉,滴加碘液后,乙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D错误。
14、下面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置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此装置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的脱色步骤,A错误;
B、此装置是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A错误;
C、此装置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C正确;
D、此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D错误。
15、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吃像红薯一样含淀粉较多的食物。红薯块根中的淀粉是( )
A.块根细胞自身利用无机物合成的 B.块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的
C.由叶肉细胞制造,再运输到块根细胞的 D.根细胞合成,运输到块根细胞中的
【答案】C
【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在植物体中可转变成各种糖分)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红薯是地下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体、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进行运输;茎的作用是输导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供给叶、果实,将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给根、果实。
因此,红薯块根中的淀粉是由叶肉细胞制造,再运输到块根细胞的。故C符合题意。
16、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夜间温度 ②延长光照时间 ③合理密植 ④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①提高夜间温度,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减少有机物的积累,不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②光合作用需要光,延长光照时间,农作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能提高农作物产量。③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制造的有机物增多,能提高农作物产量;④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因此,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②延长光照时间、③合理密植、④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故选B。
17、如图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植物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曲线a、b分别表示( )
A.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在一天的24小时中只有白天有光的时候进行,大约6时至18时之间进行,而呼吸作用不受光的限制,在24小时中都能进行,所以图中的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曲线,b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曲线。故D正确。
18、栽培韭菜时,若露天栽培,长出的叶片是绿色;而遮光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该探究实验说明绿叶中叶绿素形成需要( )
A.水分B.光照C.无机盐 D.空气
【答案】B
【解析】
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如在同一块地里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有光的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条件是光照。
19、从能量转变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是气体转变为固体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D
【解析】
由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能量转化,即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可见D符合题意。
20、温室大棚适时通风或增设二氧化碳发生器,都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其原理是( )
A.增强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增强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原料中的二氧化碳是气体.温室大棚适时通风或增设二氧化碳发生器,都能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这样就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达到增产的目的,A符合题意。
21、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千克,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解析】
绿色植物由根吸收来的水,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用于细胞的构建以及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斤重量主要来源于柳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重量,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22、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反映了光合作用的实质。A、B表示进出叶片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光照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B.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A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氧气 D.B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A.光照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无光的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不符合题意。
C.A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B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D不符合题意。
23、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中,利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早春播种地膜覆盖 B.种植作物适时松土
C.庄稼蔬菜合理施肥 D.温室种植通风换气
【答案】D
【解析】
A.地膜覆盖可以保温和减少土壤内水分的散失,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及时松土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无关,B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不同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因而要针对不同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进行适时、适量地施肥,即合理施肥,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温室种植通风换气,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产量,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D符合题意。
24、2020年为脱贫攻坚决胜年,种植大棚有机蔬菜进行产业扶贫,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下列措施,不利于提高大棚蔬菜产量是( )
A.增加灯光照射 B.增施农家肥 C.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D.合理灌溉
【答案】C
【解析】
A.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可见,增加灯光照射,能增产,A不符合题意。
B.合理施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可见,增施农家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B不符合题意。
C.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到了夜间温度低,可有效地抵制蔬菜呼吸作用,可以减少因为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所以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而保持大棚内温度的恒定,不利于提高大棚蔬菜产量,C符合题意。
D.适时松土,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浇水,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不符合题意。
25、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一段时间后,伤口上方形成瘤状物,说明什么? ( )
A.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B.有机物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
C.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由上向下运输D.有机物通过导管由下向上运输
【答案】B
【解析】
导管位于茎的木质部,作用是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说明茎的韧皮部被割断,韧皮部内有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如果韧皮部被割断向下运输的有机物就会聚集于伤口的上方,由于此处营养丰富,所以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就形成瘤状物。所以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一段时间以后,伤口上方会形成瘤状物,这个现象说明有机物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故B符合题意。
26、“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如果用黑色的“T”字形纸片遮挡时,经光照、脱色、碘液染色后,实验结果是( )
A.“T”呈蓝色 B.“T”呈黄白色 C.“T”呈绿色 D.“T”呈黑色
【答案】B
【解析】
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如果用黑色的“T”字形纸片遮挡时,叶片遮挡的部位,不能接受光照,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叶片的其它部位能接受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如果用黑色的“T”字形纸片遮挡时,经光照、脱色、碘液染色后,实验结果是“T”呈黄白色。
非选择题
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请分析回答:
主要步骤:
a.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分别置于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b.将A瓶移到光下几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c.取下瓶盖,迅速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d.摘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色。e.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1)步骤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b中为什么要把B瓶仍放在暗处?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c,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___________ (气体),伸入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上述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___________作用消耗掉的。
(4)步骤d,将叶片脱色,使叶片含有的____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绿色叶片变成黄白色。
(5)步骤e,滴加碘液后,观察到摘自_________(填序号)瓶的叶片变蓝色。
【答案】
(1)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2)作对照 (3)氧气 呼吸 (4)叶绿素 (5)A
【解析】
(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光。步骤b中要把B瓶仍放在暗处是为了形成对照。
(3)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多,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氧气,氧气被植物的呼吸消耗。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5)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滴加碘液后,摘自A瓶的叶片会变蓝色,摘自B瓶的叶片不变蓝。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同时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2、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对图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叶片摘下,酒精脱色,碘液染色,你认为_____(填字母)瓶中的叶片会全部变蓝。
(2)A叶片上所进行的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____________(填字母)进行对照。
(3)C、D叶片所进行的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答案】
(1)耗尽叶片内淀粉(有机物) C (2)水 BC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解析】
(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因为只有C瓶中的叶片完全满足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具有光、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叶片摘下,酒精脱色,碘液染色,C瓶中的叶片会全部变蓝。
(2)图中,A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A叶片的前端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因此,A叶片割断处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而B叶片和C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是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所以,A叶片上所进行的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水,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BC进行对照。
(3)C叶片和D叶片对比,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在装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D)中,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而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装有清水的玻璃瓶(C)中有二氧化碳,该装置里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能变蓝色。因此,两组实验对照后,实验结果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所以,C、D叶片所进行的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下面是某同学利用银边天竺葵做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完成后面的题目:
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的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用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现象记录与分析:
(1)甲(银边)部位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甲处和丙处的对比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__________处和__________处的对比说明了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4)甲处和乙处能否形成对照实验: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初实验时将天竺葵黑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没有叶绿体,不产生淀粉
(2)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内进行(或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 (3)乙 丙
(4)不能 因为甲处和乙处有两个变量 (5)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和消耗掉
【解析】
(1)由于叶片甲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故遇碘不能变成蓝色。
(2)甲处与丙处的区别是叶绿体,甲没有叶绿体,实验的结果是甲处没有变蓝,说明甲处没有制造淀粉,故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甲处和丙处的对比说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内进行(或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
(3)实验中,乙处不见光,丙处见光,所以乙处和丙处的变量是光。实验结果是乙处不变蓝,丙处变蓝,说明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4)叶片甲处没有叶绿体,乙处遮光,有两个变量叶绿体和光,所以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5)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把盆栽的天竺葵黑暗处理一昼夜,其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4、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如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图三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________。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________(填数字)。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________(“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把图三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________内的氧气含最比较高,产生氧的能量转换器是图二中的________。
【答案】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1、2、5、6,多于 (3)二,叶绿体
【解析】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在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1、2、5、6。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和乙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又因为乙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小于甲植物,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单位时间内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多于乙植物。
(3)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一中的二氧化碳,缺乏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二中有二氧化碳,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二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场所。叶的部位
现象
原因分析
白边(甲)
不变蓝
遮光部分(乙)
不变蓝
没有光照,不产生淀粉
未遮光部分(丙)
变蓝
有叶绿体。有光照,产生了淀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专题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卷版docx、专题0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专题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卷版docx、专题0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过关测试专题0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