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4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生存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
    B. 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C. 一种生物只能占据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特定营养级
    D. 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
    (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详解】A、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有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并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动物中的蚯蚓属于分解者,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B正确;
    C、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C错误;
    D、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消费者从活的生物体中获取营养物质,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中获取营养物质,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D错误。
    故选B。
    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仅仅是一句谚语,也体现了自然界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若老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会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生物构成完整的食物链
    B. 老鹰的迁入增加了相关食物链的长度
    C. 老鹰的迁入一定会使螳螂数量增加
    D. 老鹰迁入后与黄雀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当鹰迁入并在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
    【详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但是缺少生产者,不能称为是完整的食物链,A错误;
    B、鹰捕食黄雀,因此食物链由“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变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故鹰的迁入增加了该食物链的长度,B正确;
    C、老鹰的迁入一定会使黄雀数量减少,但可能会使螳螂其他捕食者数量上升,因为除了生物因素以外还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因此不一定会使螳螂数量增加,C错误;
    D、老鹰迁入后与黄雀之间除了存在捕食关系外,还会竞争环境资源,D错误。
    故选B。
    3. 如图为甲、乙两个天然生态系统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物种丰富度比乙少
    B. 图乙能表示能量金字塔
    C. 分解者不包含在生态金字塔中
    D. 甲中只有1条含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图为数量金字塔,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数量,乙图中生产者的数量少于消费者,但是生产者能量大于消费者。
    【详解】A、丰富度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图示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因此甲、乙的物种丰富度无法比较,A错误;
    B、能量金字塔呈现正金字塔形,即图甲所示,B错误;
    C、生态金字塔表示不同营养级的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的关系,因此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不包含分解者,C正确;
    D、甲图能够说明有3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可能包括多个物种,甲图不一定只有一条食物链,D错误。
    故选C。
    4. 2023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建立智库平台,开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零排、负排关键技术等研究。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优先选乘坐公共交通、注意节约用电、用纸等,有利于碳的零排、负排
    B.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短缺时,水圈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到大气中
    C. 我国采取的秸秆还田等措施,可以降低农田表层土壤的碳储存
    D.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物质循环的速率变慢
    【答案】A
    【解析】
    【分析】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碳(主要)、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2、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
    3、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4、发展低碳经济、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详解】A、优先选乘公共交通、注意节约用电、用纸,可以减碳节能,有利于碳的零排、负排,A正确;
    B、大气中CO2短缺时,水圈层中的CO2会进入到大气中,B错误;
    C、我国采取的秸秆还田等措施,秸秆中储存的有机物可以提高农田表层土壤的碳储存,C错误;
    D、物质循环的速率和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更取决于生产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等,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增加,其物质循环的速率不一定会降低,D错误。
    故选A。
    5. 生物富集系数(BCF)=生物体中某种物质的浓度/环境中同种物质的浓度,BCF用以表示生物富集的效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BCF值的大小与物质在生物体内分解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
    B. 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的浓度可能超过外界环境浓度
    C. DDT、铅等有害物质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碳循环过程相同
    D. 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等途径扩散,故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A、生物富集系数数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难在生物体内分解,BCF与物质在生物体内分解难易程度密切相关,A正确;
    B、某些难于分解的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的浓度会超过外界环境浓度,属于生物富集现象,B正确;
    C、DDT、铅等不易被分解,可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而碳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可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产生CO2进入非生物环境,C错误;
    D、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生物富集现象是全球性的,D正确。
    故选C。
    6.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物质循环的过程
    B.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C. 在物质循环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可以将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在一起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往复循环;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详解】A、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物质循环的过程,A错误;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正确;
    C、在物质循环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实际上是指元素)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正确;
    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可以将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在一起,D正确。
    故选A。
    7. 某同学利用学校花园土壤研究“土壤中微生物对枯枝落叶的分解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中的微生物均依靠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而获取能量
    B. 该实验中对照组为高温灭菌后的土壤,实验组为不作任何处理
    C. 为防止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实验所用土样应敞开置于室温下保存
    D. 用碘液检测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加入土壤浸出液的淀粉溶液蓝色变浅
    【答案】D
    【解析】
    【分析】要探究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土壤微生物,因变量是落叶是否腐烂。
    【详解】A、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全是分解者,A错误;
    B、土壤需要经过高温灭菌后的组别是实验组,不作任何处理的是对照组,B错误;
    C、为防止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处理1小时,C错误;
    D、用碘液检测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加入土壤浸出液的烧杯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溶液蓝色变浅,D正确。
    故选D。
    8. “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油菜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油菜籽可以生产食用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
    B. 蜂蝶飞舞在油菜花田属于行为信息
    C. 使用农药对油菜害虫进行杀害,属于生物防治
    D. 诗句中只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详解】A、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A错误;
    B、蜂蝶飞舞在油菜花田是通过飞舞这一动作实现的,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
    C、使用农药对油菜害虫进行杀害,属于化学防治,C错误;
    D、诗句中除了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外,还能体现出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D错误。
    故选B。
    9. 生态缸创意来源于人们常见的有山有水的自然景观,将这种大自然美景微缩到一个生态缸中,从而达到美化居室、陶冶情操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缸中的沙土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B. 设计生态缸时,生产者数目越多越有利于其稳定
    C. 生态缸所选用的材料需透明,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D. 制作完成的生态缸需密封,并置于光线充足且能直射的地方
    【答案】C
    【解析】
    【分析】制作生态缸时,要将生态缸密封,并且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使得生态缸中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维持生态缸内的能量供应。
    【详解】A、生态缸中的沙土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沙土中的微生物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
    B、设计生态缸时,并非生产者数目越多越有利于其稳定,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合适的比例,B错误;
    C、生态缸所选用的材料需透明,有利于生产者光合作用的进行,C正确;
    D、制作完成的生态缸需密封,并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接照射,D错误。
    故选C。
    10. 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足迹随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减小
    B. 生态赤字越大表明该地区越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C. 一般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 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工作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这些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详解】A、人类消费水平越高,所需的生产资源越多,产生的废物越多,生态足迹随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A错误;
    B、生态赤字说明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的出现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赤字越大表明该地区越难实现可持续发展,B正确;
    C、一般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C正确;
    D、积极推进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工作,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D正确。
    故选A。
    11.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正在对自身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影响地球的热平衡
    B. 大气平流层臭氧量减少会使人患皮肤癌的风险增大
    C. 人口增加和人类活动不会影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D. 各种污染物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会造成海洋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 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 境污染等。这些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详解】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产生温室效应,进而会影响地球的热平衡,A正确;
    B、大气平流层臭氧量减少会造成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强,进而可能会使人患上皮肤癌等,B正确;
    C、人口剧增和人类活动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危机,C错误;
    D、各种污染物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会造成海洋污染,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可能会造成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
    故选C。
    12. 植食性动物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存在食入量,未食入量;同化量、未同化量;有机物质积累量、呼吸代谢消耗量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未食入量和未同化量最终都通过有机物的形式流入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
    B. 用有机物质积累量/食入量可计算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C. 在同化量相同的情况下,恒温动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要少于变温动物
    D. 有机物质同化量/食入量的值越大,说明同样的饲料能够让动物的生长量更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下一营养级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
    【详解】A、植食性动物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包含存在食入量、未食入量,食入量包含同化量、未同化量,未食入量、未同化量都会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入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A正确;
    B、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下一营养级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生产者的同化量/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B错误;
    C、恒温动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恒定,故在同化量相同的情况下,恒温动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要少于变温动物,C正确;
    D、食入量是生物吃进去的食物的能量,而同化量是生物利用吸收进来的能量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同化量/食入量的值越大,说明同样的饲料能够让动物的生长量更多,D正确。
    故选B。
    13. 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从2020年1月1日期实行“十年禁渔”制度,全面禁止捕捞。农业农村部决定调整黄河禁渔期制度,规定黄河干流青海段、四川段和甘肃段等从2022年4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实行全年禁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过度捕捞等活动降低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B. 实行禁渔制度有利于恢复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
    C. 禁渔期间市民垂钓或小范围捕捞鱼类不会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
    D. 禁渔期开放后长江和黄河流域可以开展小规模的生产性捕捞
    【答案】C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详解】A、人类过度捕捞等活动是具有破坏性的,降低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A正确;
    B、实行禁渔制度,减少鱼类的捕捞量,有利于恢复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B正确;
    C、禁渔期间市民垂钓或者小范围捕捞鱼类可能会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应进行规范化管理,C错误;
    D、禁渔期开放后长江和黄河流域生产性捕捞应该合理适度,避免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14. 沿海防护林体系是包括海岸基干林带、红树林、农田林网、城乡绿化和荒山绿化等,加上滨海湿地的“绿色系统工程”,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对于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和维护生态平衡起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集中种植同一种植物
    B. 沿海防护林体系有利于减轻城市污染
    C. 沿海防护林体系有利于防御海啸和风暴等自然灾害
    D.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应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原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循环原理。(2)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自生原理。(3)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原理。(4)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指整个系统,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原理。
    【详解】A、根据自生原理,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根据当地环境,气候等条件,种植较多种植物,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A错误;
    B、沿海防护林体系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B正确;
    C、沿海防护林体系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对于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和维护生态平衡起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C正确;
    D、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属于生态工程,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原理,D正确。
    故选A。
    15.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 y越大,则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C. 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值和y值的关系为正相关
    D. a时间点一定是由于人为干预使该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题图分析,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y越大,则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弱,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详解】A、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弱,A错误;
    B、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y越大,则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弱,B错误;
    C、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越大,表示干扰程度越大.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一般干扰程度越大,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因此x和y之间是呈正相关的,C正确;
    D、a时间点不一定是由于认为干预该生态系统逐渐恢复,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研究者对某自然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单位:104kJ/(m2·a)],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各营养级产生的粪便和尸体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B.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2×107kJ/(m2·a)
    C.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3%
    D. 表中第三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为4.17×105kJ/(m2·a)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 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详解】A、表中甲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各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同化量不包括其产生的粪便,A错误;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434+1466+128+605)×104≈2.6×107kJ/(m2·a),B错误;
    C、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434÷(434+1466+128+605)×100%≈16.5%,C错误;
    D、第三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为(62-10-2.3-8)×104=4.17×105kJ/(m2·a),D正确。
    故选D。
    17. 如图是放牧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强度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内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植物自身呼吸的碳损耗)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不同季节的放牧量,有利于畜产品持续高产
    B. 为保证净初级生产力的最大化,应将放牧量控制在A点左右
    C.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其抵抗力稳定性上升
    D.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
    【答案】C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 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 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恢复力稳定性。
    【详解】A、合理控制不同季节的放牧量,可以在增大畜产品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增加草原生产的净生产量,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
    B、A点为有食草动物采食刺激时净初级生产力最大的点,B正确;
    C、草原的载畜量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环境遭到破坏,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错误;
    D、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D错误。
    故选CD。
    18. 自然生态系统属于开放系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负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B. 反馈调节的存在可以协调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
    C. 森林火灾后,光照充足使幼苗快速生长,该过程属于正反馈
    D.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机体的稳态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工作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存在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负反馈调节,如血糖的调节过程以及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制约;而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作为信息促使系统工作的效果进一步增强,最终使受控部分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这种调节方式叫做正反馈调节,如排尿反射过程以及河流被污染后引起水生生物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的过程。另外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正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
    【详解】A、负反馈调节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反馈调节可以协调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森林火灾后,光照充足使幼苗快速生长,该过程属于负反馈,C错误;
    D、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反馈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以维持机体的稳态,D正确。
    故选ABD。
    19. 某实验小组欲探索某种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三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1与实验3对比,说明雌虫传递的信息具有挥发性
    B. 若只进行实验2也能说明这种物质就是由雌虫的腹部分泌的
    C. 若提取雌虫腹部产生的物质放在诱捕器中进行实验,会捕捉到同种雄虫
    D. 若在实验3基础上,在诱捕器周围喷洒汽油,其目的是干扰该昆虫的信息传递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详解】A、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性外激素不能向外挥发,故通过实验1与实验3比较可知,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具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A正确;
    B、由实验2与实验3的比较可知,昆虫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B错误;
    C、若提取雌虫腹部产生的物质放在诱捕器中进行实验,应该会捕捉到同种雄虫,因为雌虫的腹部能产生吸引雄虫的化学物质,C正确;
    D、若在实验3基础上,在诱捕器周围喷洒汽油,其目的是干扰该昆虫的信息传递,但仍能“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D正确。
    故选ACD。
    20.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不是固定不变的,会进行一定的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g表示相关过程,①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B. 图中e过程表示光合作用,c、d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C. 物质①主要是CO2,过程f和过程g均表示捕食
    D.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过程a的增多有关,会打破生物圈中的碳平衡
    【答案】AC
    【解析】
    【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g表示相关过程,①表示物质,则图中①表示主要是CO2,那么e过程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d过程能将有机物分解形成CO2,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图中f表示捕食,g是消费者的物质流向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的过程,b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a表示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
    【详解】A、图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硝化细菌等也属于生产者,因此生产者不都是绿色植物,A错误;
    B、识图分析可知,物质①主要是CO2,因此图中e过程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d过程能将有机物分解形成CO2,表示呼吸作用,B正确;
    C、识图分析可知,物质①主要是CO2,f表示捕食,g是消费者的物质流向分解者的过程,C错误;
    D、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即图中a过程,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D正确。
    故选A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湿地生态系统物种资源丰富,具有蓄水泄洪、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大米草主要生长在海滩潮间带,藻类主要生活在水中,若水域中磷含量过高,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如图为某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位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2)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若喷洒杀灭食草虫幼虫的含磷杀虫剂(该杀虫剂对植物无害),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草虾同化的能量最终除一部分流入鲫鱼外(不考虑其他捕食者),其余能量去向包括____________;若环境影响导致该地区草虾消失,则一段时间后鲫鱼的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大米草、藻类 ②. 草虾、鲫鱼、植食性线虫、食草虫 ③. 6 ④. 将生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破坏大米草根系,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下降
    (3) ①.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利用 ②. 上升 ③. 草虾消失,鲫鱼由第二、三营养级,变为只占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增多
    【解析】
    【分析】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其去路有:自身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后者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是大米草、藻类,生产者的同化类型是自养型,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来同化环境中的无机物,位于第二营养级的有草虾、鲫鱼、植食性线虫、食草虫;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其作用是将生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小问2详解】
    由于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破坏大米草根系,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下降,所以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小问3详解】
    草虾同化的能量最终除一部分流入鲫鱼外,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还有一部分未利用的能量。若环境影响导致该地区草虾消失,鲫鱼由第二、三营养级,变为只占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增多,因此一段时间后鲫鱼的种群数量上升。
    22. 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池塘生态系统的过程,甲~丙表示连续的三个营养级,数字表示能量[单位为103kJ/(m2·a)]。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________________。丁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甲营养级中2.3×104kJ/(m2·a)的能量表示_________,乙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属于__________营养级中的能量。
    (3)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图示可说明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4)在养殖鲫鱼的过程中,养殖户会将螺狮等一些水生动物清除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的化学能 ②. 分解者
    (2) ①. 呼吸作用散失 ②. 第一
    (3) ①. 17.6 ②.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可以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网)。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甲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图中2.3×104kJ/(m2·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粪便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能量。因此,乙营养级粪便量中的能量属于甲(第一)营养级中的能量。
    【小问3详解】
    由于丙从乙获得的能量为0.3×104kJ/(m2·a),图中乙固定的总能量有两个来源:生产者和饲料,生产者提供了1.4×104kJ/(m2·a),饲料提供了0.3×104kJ/(m2·a),所以乙固定的总能量=1.4+0.3=1.7×104kJ/(m2·a),所以“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能量传递效率=0.3/1.7×100%=17.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小问4详解】
    在养殖鲫鱼的过程中,养殖户会将螺蛳等一些水生动物清除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可以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3. 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在中国的主要栖息地位于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回答下列问题:
    (1)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形式进行,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
    (2)当野外生活的象群遇到食物和水源短缺时,会分工去远距离寻找食物和水源,大象的远距离通讯能通过灵敏的鼻子嗅觉来实现,该过程大象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
    (3)有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栖息地碎片化后,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会减小,分析其原因是____(答一点)。
    (4)建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后,该地区的物种数量逐渐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
    (5)亚洲象喜食棕榈、竹子、芭蕉等阳生速生草本、藤本植物。有生态学家推测,随着西双版纳境内森林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大象的环境容纳量将呈下降趋势。科学家做出该推测的依据是____。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CO2) ②. (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非生物环境中,被生产者再利用
    (2) ①. 化学信息 ②.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栖息地碎片化会导致每块栖息地面积变小,导致亚洲象被捕食的概率增加;栖息地碎片化降低了亚洲象与异性相遇的概率,进而降低了其出生率
    (4) ①. 自我调节能力 ②. 恢复力
    (5)森林覆盖率提高会导致棕榈、竹子、芭蕉等阳生速生草本、藤本植物生存空间缩小,大象食物来源减少
    【解析】
    【分析】三种信息类型: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萤火虫的光、哺乳动物的体温;化学信息:生物的代谢活动,如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小便气味做标记;行为信息:动物的特定行为特征,如蜜蜂跳舞、孔雀开屏。
    【小问1详解】
    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体现自身的分解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最终以无机物的形式回归到环境中,成为自养生物的营养物质。(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非生物环境中,被生产者再利用。
    【小问2详解】
    当野外生活的象群遇到食物和水源短缺时,会分工去远距离寻找食物和水源,大象的远距离通讯能通过灵敏的鼻子嗅觉来实现,该过程大象利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小问3详解】
    栖息地碎片化后,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会减小,分析其原因是栖息地碎片化会导致每块栖息地面积变小,导致亚洲象被捕食的概率增加;栖息地碎片化降低了亚洲象与异性相遇的概率,进而降低了其出生率。
    【小问4详解】
    抵抗力稳定性也称为抗变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 (不受损害)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也称为弹性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在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一般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建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后,该地区的物种数量逐渐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小问5详解】
    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和环境变化有关,推测森林覆盖率提高会导致棕榈、竹子、芭蕉等阳生速生草本、藤本植物生存空间缩小,大象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条件变差,大象的环境容纳量将呈下降趋势。
    24. 2020年,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在陕西洋县发现时的7只,扩展到5000余只,朱鹮受危等级由极危降为濒危。为了保护朱鹮,洋县制定严苛的生态保护政策:在朱鹮活动区禁止开矿、狩猎、砍林伐木;引导农民保留天然湿地和冬水田,保障朱鹮的觅食地等。发现朱鹮后的20多年间,洋县农作物减产、地方财政减收,每年损失共计2000多万元。严峻的形势倒逼洋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在洋县,除草都是靠人工,除虫严格要求使用纯自然的生物制剂或物理方法(主要依靠黏虫板、除虫灯)。如今,洋县绿色产业富了乡亲,“朱鹮”和“有机”,已成为洋县最耀眼的两张名片。回答下列问题:
    (1)洋县对朱鹮进行的是最有效的________保护措施,该措施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从而实现了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综合保护。
    (2)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这是因为每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系整个生态系统的稳态。
    (3)朱鹮保护之初,可能由于限制使用________________,出现病虫害危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收入减少;后来,采取生物制剂或物理方法除虫,反而增加了收入,尝试分析收入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4)洋县依托保护朱鹮造就的优越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景区和乡村观光旅游,结合有机产业开发休闲农业,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请结合洋县保护采购的案例,说明该理念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就地 ②. 不会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
    (2) ①. 其他物种 ②. 当地环境
    (3) ①. 化学杀虫剂(普通农药) ②. 采用生物防治,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4)绿水青山即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物提供安全的栖息环境,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小问1详解】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不会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提高了环境容纳量,从而实现了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综合保护。
    【小问2详解】
    每个物种再生态系统中都具有一定的神态地位,与其他物种和当地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可构成复杂的食物网,共同维系整个生态系统的稳态。
    【小问3详解】
    由于普通农药(化学杀虫剂)的限制使用,朱鹮保护之初可能出现病虫害而导致农作物减产;后期生物制剂或物理方法除虫属于生物防止,采用生物防治,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增加了收入。
    【小问4详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绿水青山即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物提供安全的栖息环境,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25. 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修复”,强调恢复湿地刻不容缓。某研究小组选取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中典型的水生植物(挺水植物:菖蒲、千屈菜、旱伞草;浮水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黑藻),探究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磷的净化效果。检测污水中总磷质量浓度(mg/L)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这些植物对水体中磷的净化效果,排除水体自身净化作用对结果的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照组,操作为____。
    (2)该生态系统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植物是____,若采用净化效果最好的植物进行大规模种植,一般需要配套建设以这种植物为主要原料的饲料加工厂,其原因是____(答一点)。
    (3)湿地公园中挺水植物的叶片较大,可防止水华的发生,其原因是____。在修复湿地过程中,需要保证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这属于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特征中的____平衡。
    (4)某研究小组同学发现,黑藻和好氧细菌都能净化污水,但与单一投放相比,同时使用黑藻和好氧细菌能够大大提高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请简述其原理:____。
    【答案】(1)选取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同种污水,除不种植水生植物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并在相同时间点进行检测
    (2) ①. 水葫芦 ②. 防止该植物种群过度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将植物中的磷输出到该生态系统外,达到净化效果
    (3) ①. 挺水植物叶片较大,能够遮挡阳光进而降低水中绿藻和蓝细菌等的光合作用,同时与绿藻和蓝细菌等竞争部分N、P元素,从而抑制绿藻和蓝细菌等的生长 ②. 功能
    (4)好氧性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无机盐),有利于黑藻生长;黑藻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能够促进好氧细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在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分解过程处于平衡的状态,这时生态系统的外貌、结构以及动植物组成等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第二,功能平衡,生产一消费一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第三,收支平衡,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2、根据题意和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磷的净化效果,那么实验的自变量为水生植物的种类,因变量为污水中总磷质量浓度(mg/L)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通过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随着时间变化,水葫芦一组的总磷质量浓度(mg/L)最低,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植物是水葫芦。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磷的净化效果,那么实验的自变量为植物种类,为确定这些植物对水体中磷的净化效果,排除水体自身净化作用对结果的影响,还应该增加一个空白对照,即选取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同种污水,除不种植水生植物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并在相同时间点进行检测污水中总磷质量浓度(mg/L)随时间的变化。
    【小问2详解】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葫芦净化的一组污水中随时间变化总磷质量浓度(mg/L)最低,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植物是水葫芦,若采用净化效果最好的植物种类进行大规模种植,则需要对这些植物进行处置,比如建设以这种植物为主要原料的饲料加工厂,这样可以一方面避免该种植物大量繁殖影响其他植物生长,防止破坏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等。
    【小问3详解】
    水华的发生是由于绿藻和蓝细菌等大量繁殖引起的,而挺水植物叶片较大,能够遮挡阳光进而降低水中绿藻和蓝细菌等的光合作用,同时与绿藻和蓝细菌等竞争部分N、P元素,从而抑制绿藻和蓝细菌等的生长。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结构平衡;第二,功能平衡;第三,收支平衡。在修复湿地过程中,需要保证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这属于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特征中的功能平衡。
    【小问4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好氧性细菌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无机盐),无机盐被黑藻吸收,有利于黑藻生长;黑藻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促进生长,同时产生氧气能够促进好氧细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因此与单一投放相比,同时使用黑藻和好氧细菌能够大大提高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营养级/能量值/能量类型
    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第一营养级
    605
    128
    1466
    434
    第二营养级
    96
    24
    252
    62
    第三营养级
    10
    2.3

    8
    实验1
    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将玻璃管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同种雄虫
    实验2
    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将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同种雄虫
    实验3
    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时间(天)
    菖蒲
    千屈菜
    旱伞草
    水葫芦
    黑藻
    10
    0.14
    0.13
    0.11
    010
    0.12
    20
    0.12
    0.11
    0.07
    0.05
    0.09
    30
    0.11
    0.10
    0.04
    0.02
    0.13
    相关试卷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