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部分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陶瓷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B.葡萄酒中通常含有微量,既可以杀菌又可以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
C.石墨烯智能发热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二氧化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浓硫酸溶于水是放热反应
D.在化学反应中,断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3.下列措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夏天将食物放入冰箱中
B.在食品包装袋内放置小包脱氧剂
C.工业上煅烧硫铁矿生产时,先将矿石粉碎
D.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将稀硫酸改为98.3%的浓硫酸
4.下列物质的转变在给定条件下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B.
C.
D.
5.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B.钢铁制品生锈
C.Al与稀硫酸的反应D.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铜与浓硝酸反应:
B.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气体:
D.向氯化钡溶液中通入气体:
7.下列实验目的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达到的是( )
A.以、浓盐酸为原料,制备、干燥、收集
B.以Cu、稀硝酸为原料,制备、干燥、收集NO
C.以浓氨水、生石灰为原料,制备、干燥、收集
D.以固体、质量分数为70%的浓硫酸为原料,制备、干燥、收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A(s)+B(g)C(g)+D(g)的反应,加入A,反应速率加快
B.(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v(正)增大,v(逆)减小
C.一定温度下,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充入He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100mL2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9.“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溶液中,电子由镁片流向活性炭电极
B.该装置实现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D.每消耗时,外电路中转移个电子
10.在4L密闭容器中充入6mlA气体和5ml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xD(g),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mlC,经测定,D的浓度为0.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1
B.B的转化率为20%
C.平衡时A的浓度为1.50
D.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85%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②、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③常温下,通常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④是两性氧化物
⑤实验室中用加热分解来制取氨气
⑥由可推知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⑦燃煤加入生石灰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⑧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A.2项B.3项C.4项D.5项
二、多选题
12.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三、填空题
13.A、B、D、E、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略去)。
已知A为气体单质,气体B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E为红棕色气体。
(1)B的电子式为:_____,实验室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D、E都是大气污染物,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表现在_____(填序号)。
a.引起酸雨
b.引起温室效应
c.形成光化学烟雾
d.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3)为避免D、E等污染气体对环境造成影响,降低污染物排放,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E尾气可使用碱性的溶液吸收,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在标准状况下进行如下反应,将一定量的铜粉投入一定量浓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收集到由、、等组成的含氮混合气体,这些混合气体与11.2L氧气反应后通入水中完全转化为硝酸,则参加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ml。
1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连接仪器、_____、加药品后,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装置A中试剂是_____。
③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验证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在(1)①操作后打开b,关闭a。
②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四、实验题
15.完成下列问题。
(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气体X与气体Y反应可生成气体Z,反应过程中,X、Y、Z三种气体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X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_____;若向容器中充入He,该反应速率_____(填“加快”或“减慢”或“不变”)。
(2)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NO和CO的反应:。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条件已经填在表中:
①a=_____。
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序号)。
③实验Ⅰ和实验Ⅱ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实验Ⅱ的是曲线_____(填“甲”或“乙”)。
④若要进一步提高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除了使用催化剂和升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任写一条)。
(3)天然气是高效洁净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
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如:。若上述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e.
f.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
16.Ⅰ.如图所示,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研细的晶体。将此小烧杯放在事先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晶体,并用玻璃棒快速搅拌。
(1)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除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及反应混合物呈糊状以外,还有_____。该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该反应为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实验中要用玻璃棒搅拌的原因是_____。
Ⅱ.(4)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B.。判断上述两个反应中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填“A”或“B”)。
(5)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中方式插入100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_乙(填“>”“<”或“=”)。
③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
(6)瑞典ASES公司设计的曾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下,则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
(7)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C为电极,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电池工作时消耗,则电路中通过_____ml电子。
(8)请设计一个简单原电池,证明氧化性,则负极材料为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陶瓷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A正确;
B.萄酒中通常含有微量,既可以杀菌又可以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B正确;
C.石墨烯智能发热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
D.晶体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D错误;
故答案为:D。
2.答案:C
解析:A.有的放热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发生,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选项A正确;
B.化学反应的特征:一是新物质生成,二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选项B正确;
C.浓硫酸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为放热过程,不是放热反应,选项C不正确;
D.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是对的,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3.答案:C
解析:A.将食物放入冰箱中是为了降低温度,减缓食物的腐败速度,A错误;
B.包装袋内放置脱氧剂为了除去食品包装袋内的空气防止氧化,B错误;
C.煅烧硫铁矿时,将矿石粉碎是为了增加矿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正确;
D.锌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生成氢气,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A
解析:A.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氨气,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醋酸铵,能一步实现,故选A;
B.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不能生成氢氧化铝,故不选B;
C.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不生成,故不选C;
D.氮气在放电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NO,不生成,故不选D;
选A。
5.答案:A
解析:A.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选项A符合;
B.钢铁制品生锈属于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选项B不符合;
C.Al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选项C不符合;
D.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属于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
6.答案:B
解析: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氮,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B.气体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和锰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C.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气体生成碳酸氢钙,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D.盐酸的酸性比亚硫酸的强,向氯化钡溶液中通入气体,二者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B。
7.答案:D
解析:A.、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酒精灯,不能制备氯气,选项A错误;
B.NO与氧气反应,不能选排空气法收集,且NO与NaOH溶液不反应,不能处理尾气,选项B错误;
C.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不能选图中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尾气处理不能选NaOH溶液,选项C错误;
D.固体与质量分数为70%的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且可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最后尾气处理,图中.装置可制备、干燥、收集,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答案:D
解析:A.对于A(s)+B(g)C(g)+D(g)的反应,A为固体,加入A,A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B.(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故B错误;C.一定温度下,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C错误;D.100mL2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锌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析出铜,形成原电池,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故D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A.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A错误;
B.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B错误;
C.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食盐水作为电解质溶液,C正确;
D.没有标况,不能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x=2,A错误;
B.B的转化率=×100%=20%,B正确;
C.平衡时A的浓度为=0.75ml/L,C错误;
D.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不变,D错误。
答案选B。
11.答案:A
解析:①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与氧化性无关,而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与HClO的氧化性有关,故错误;
②硫化氢为酸性且有还原性的气体,能被浓硫酸氧化,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正确;
③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止进一步反应,故错误;
④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物为四氟化硅和水,不符合两性氧化物的概念,不是两性氧化物,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故错误;
⑤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会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故不能用加热分解来制取氨气,故错误;
⑥根据反应分析,高温下碳的还原性比硅强,但不能说明C、Si的非金属性强弱,故错误;
⑦燃煤中含有少量硫元素,燃烧时生成大量和少量。高温下,生石灰能与、反应生成硫酸钙,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但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错误;
⑧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故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②⑧,共2项;
答案选A。
12.答案:BD
解析:A.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或AgCl,因此溶液中含有或时均会出现题述现象,故A错误;
B.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说明无,加入氯水后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生成了,因此原溶液中含有,故B正确;
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气体具有漂白性,气体可能为氯气、二氧化硫等,故C错误;
D.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故D正确;
答案选BD。
13.答案:(1);
(2)acd
(3)
(4)
(5)1
解析:(1)B为,电子式为:;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共热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都是大气污染物,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形成硝酸型酸雨、形成光化学烟雾、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但不引起温室效应,答案选acd;
(3)为避免NO、等污染气体对环境造成影响,降低污染物排放,NH3与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尾气可使用碱性的溶液吸收,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根据得失电子守恒,Cu失去的电子数与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解得,答案为1。
14.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品红溶液;A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2)出现浅黄色浑浊现象;;;
解析:(1)①实验开始时,先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价,浓硫酸被还原为,同时产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试剂A是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的存在;
③具有漂白性,当A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说明已经完全除尽,避免了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析出硅酸白色沉淀,说明碳酸能制取硅酸,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酸性;
(2)②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具有氧化性,气体与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淡黄色难溶性固体硫(单质)和水,因此看到溶液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③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氯水溶液,氯水中有分子,分子具有氧化性,能把氧化成+6价的,和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的方程式为:,另一份中滴加氨水,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电离出铵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15.答案:(1)X(g)+3Y(g)2Z(g);0.02ml/(L·min);不变
(2);Ⅰ和Ⅲ;乙;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压强等)
(3)acf
解析:(1)由图可知,X、Y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Z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则Y、X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X):(Y):(Z)=(0.5-0.3):(0.7-0.1):(0.4-0)=1:3:2且2min后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3Y(g)2Z(g);=10s,用X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X)===0.02ml/(L·min);向容器中充入He,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
故答案为:X(g)+3Y(g)2Z(g);0.02ml/(L·min);不变;
(2)①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要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所以a=,故答案为:;
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实验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温度不同,符合条件的是实验Ⅰ和实验Ⅲ,故答案为:Ⅰ和Ⅲ;
③因Ⅰ、Ⅱ温度相同,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则平衡不移动,但Ⅱ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较大,反应速率快,则Ⅰ先达到化学平衡,即表示实验Ⅱ的是曲线乙,故答案为:乙;
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和接触面积等,提高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除了使用催化剂和升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压强等,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压强等);
(3)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b错误;
c.反应正向为体积增大反应,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前后均为气体,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故d错误;
e.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与系数无必然联系,故e错误;
f.单位时间内生成1ml同时生成2ml,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f正确;
故答案为:acf。
16.答案:(1)烧杯外水结冰,烧杯和玻璃片黏在一起;不是
(2)吸;小于
(3)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促使反应充分进行
(4)B
(5)BD;>;
(6)
(7)6
(8)铜;
解析:(1)该实验中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降低,观察到的现象除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及反应混合物呈糊状以外,还有烧杯外水结冰,烧杯和玻璃片黏在一起;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实验中要用玻璃棒搅拌的原因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促使反应充分进行;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中和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为自发氧化还原反应,故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B;
(5)①A.乙中没有形成闭合电路,不能构成原电池,A错误;
B.乙中没有形成闭合电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铜不和稀硫酸反应,故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B正确;
C.甲中铜片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铜质量不变;乙中锌片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锌质量减少,C错误;
D.两烧杯中氢离子均反应生成氢气,导致溶液的pH均增大,D正确;
故选BD。
②甲中形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故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乙;
③甲中构成原电池,锌失去电子生成锌离子做负极,负极电极反应式:;
(6)液氨-液氧燃料电池中总反应为氨气和氧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为;
(7)燃料电池,以C为电极,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电池工作时甲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消耗,则电路中通过6ml电子;
(8)氧化性,则铁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反应为;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为负极。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滴加的溶液
氯水
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
_____
_____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ml/L)
CO初始浓度(ml/L)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Ⅰ
280
82
Ⅱ
280
b
124
Ⅲ
350
a
82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重点校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重点校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实验题,简答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Fe,1ml/LAgNO3溶液中,4LH2O有的分子数为 NA,0ml⋅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