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1.(8分)默写。
(1) ,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移舟泊烟渚, 。(孟浩然《宿建德江》)
(3)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4)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基础知识(6分)
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xuān) 沉着指挥(zhuó) 叱咤风云(zhà) 虎视眈眈(zhěn)
B.渲染(xuàn) 沉着指挥(zhe) 叱咤风云(chà) 虎视眈眈(zhěn)
C.渲染(xuàn) 沉着指挥(zhuó) 叱咤风云(zhà) 虎视眈眈(dān)
D.渲染(xuān) 沉着指挥(zhe) 叱咤风云(chà) 虎视眈眈(dān)
3.(2分)比喻“拘泥于老办法,不知变通”的成语是( )
A.杯弓蛇影B.叶公好龙C.掩耳盗铃D.刻舟求剑
4.(2分)小红同学收集到一组长征组歌,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大会师”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①③②
三、语言运用(6分)
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具有夸张色彩的一项是( )
A.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摘自《草原》)
B.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摘自《竹节人》)
C.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摘自《狼牙山五壮士》
D.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摘自《宇宙生命之谜》)
6.(4分)阅读《宇宙生命之谜》中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1)对选文开头从古代神话写起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从古代神话说起,能引起读者丰富想象。
B.能引出说明的话题: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C.开头从古代神话说起,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这些神话是古人编出来的,对我们毫无意义。
(2)“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蟠桃盛会……”,请补出省略号后面的列举: 。(至少2个)
四、阅读(36分)
7.(4分)古诗文阅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中的加点词“山郭”的意思是 。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紧扣题目“春”字,铺展开一幅江南春景图。
B.诗歌中“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虚指,强调庙宇数量之多。
C.诗歌结尾在写景中融入怀古幽思,给人无限回味的空间。
D.全诗写景特色是只有空间上的拓展,没有时间上的追溯。
8.(6分)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对文中画线句所标朗读停顿号最适切的一项是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C.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D.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伯牙鼓琴
②伯牙破琴绝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汤汤乎若流水
(4)对文中“善哉乎鼓琴!”这句话理解最不确切的一项是
A.将“善”字提前起强调的作用,强调锺子期对俞伯牙高超琴技的赞美之情。
B.句中连用“哉”“乎”两个叹词,表现锺子期对俞伯牙琴技由衷的赞美之情。
C.“善哉乎鼓琴”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把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
D.句中“善”是“擅长、善于”之意,表明锺子期善于鼓琴,俞伯牙擅长听琴。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9.(12分)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丁香结
宗璞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__________(幽雅 幽远)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__________(柔媚 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1)根据选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还有淡淡的 (幽雅 幽远)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②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 (柔媚 妩媚)。
(2)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在文中具有总起的作用。
B.第①段主要描写城里街旁与宅院里丁香花。
C.写街旁丁香主要用“雪白”突显其洁白颜色。
D.写宅院丁香主要突显其色美、味香特点。
(3)第②段加点词“那儿”具体指 。
(4)第⑤段“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中加点词“恍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5)对结尾画线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分析最不确切的一项是
A.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有很多烦恼、忧愁不能立刻化解,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常态。
B.作者觉得人生中不需要任何问题、挫折与困难,因为平淡无味的生活是作者倡导的。
C.结尾画线句作者反其道而行之,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从容豁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D.选文结尾处作者将丁香结和自己的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使得文章有了深刻的内涵。
10.(14分)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尝试一次成功:8岁男孩丰丰的故事
①下课铃响起的那一瞬间,丰丰简直就像是屁股底下装了弹簧一般,“呼”地一下跳了起来。刚上三年级的小男孩,今天要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独自一人走回家了!要知道,偌大的北京城,车来人往,从他就读的小学到家,出校门后要先步行一段路,才能乘坐公交车;中途下车后还要转乘,继续坐到离家最近的一站下来,再步行几分钟回家去……这么折腾着,即便不堵车的情况下,没有个把小时恐怕也难以完成这段行程。更何况这是他第一次独立“作战”,仅如此就足以令他紧张、兴奋和激动了!
②往常,爸爸或者妈妈总有一个会在校门口等他,然后牵着他的手一起回家。而今天他们有意放手﹣﹣就像早晨送他来时说好的那样:他们要看看他的能力,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③秋日的阳光十分灿烂,甚至还带着夏天没有散尽的暑热。没走几步,丰丰的脖子里已是汗津津的了。突然,他发现自己身后一两步远的地方,似乎有个身材高大的人一直跟着他。丰丰顾不上擦汗了,他一路小跑起来,而身后那个人也迈步疾走,紧紧跟着他。他感到心在胸腔里“突突”乱跳,都快蹦出嗓子眼儿了!他撒开腿在路边人行道飞跑起来﹣﹣他知道早晚高峰时,前面路口总有一位警察叔叔在那里指挥过往行人车辆。直到跑到了路口,看到了警察叔叔,他才敢刹住脚步,迅速回头看了一眼。哪儿有什么高大的人影啊,身后的人们或匆忙、或悠闲地走着自己的路,全然没有一点关注他的意思。丰丰在心里笑起自己来:真是的,那不过是斜阳照射下自己的影子而已!
④看到站牌了!丰丰一阵欣喜。可真正站在站牌下时,丰丰才真的傻眼了﹣﹣模样相近的站牌这里足有四五个,而他从前竟没有注意到过自己上的是哪一路车!
⑤一辆车过来了,又一辆车过来了……丰丰犹豫着,开始认真读站牌上的站名。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站名里,他终于找了自己要转乘的那一站。于是,当那辆车驶来的时候,他果断地跨了上去。
⑥为了清楚地听到报站名,也为了方便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否熟悉,丰丰一上车就选择了最前面靠近司机叔叔的座位,仔细听着自己要到达的那一站目的地。
⑦下车转乘时他继续认真读站牌。其实,他书包里就装着手机,只要愿意,他可以随时拨通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只是那样做就没什么劲了,丰丰想,我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回家去!
⑧这回他从容多了,很快选好了自己要乘坐的公交车。他简直是熟练地刷了学生卡,凝神听着站名播报,一站,两站……到了!丰丰下了车,几乎是蹦跳着往家里跑去。
⑨“哎呀,我们家的大英雄凯旋了!”丰丰进得门来,听到了迎在门口的妈妈说出来他最受鼓舞的一句话。
⑩他不知道的是,紧跟在他后面一起进门的爸爸,是怎样一路悄无声息地“尾随”着他,随时都做好了准备要冲出来保护他,带着他顺利回家。
(选文有删改)
(1)第①段“ ”这句话,暗扣题目中“8岁男孩丰丰”将要发生的故事。
(2)第①段画线句中加点词“作战”具有夸张色彩,请结合语境,写出表达效果。
(3)阅读第④﹣⑦段内容,完成下表。
(4)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明故事发生时节是阳光十分灿烂的秋日。
B.突出当时天气还带有夏天没有散尽的暑热。
C.为下文“丰丰脖子里汗津津”的状况作交代。
D.烘托“丰丰”对回家行程充满恐怖的心理。
(5)第⑩段补充交代“爸爸”一路悄无声息紧跟“丰丰”之事,其实第 段内容早有暗示。(填段落序号)
(6)从“丰丰、小男孩、他”到“大英雄”称呼转换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突出了“妈妈”对儿子小小年纪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尝试成功的勇气持夸赞之情。
B.随着称呼最后转换成“大英雄”,隐含作者对文中“小男孩”赞赏之情在不断加深。
C.“英雄”是指才能勇武过人、令人钦佩的人,一个8岁男孩和这个称呼不相匹配。
D.文中“丰丰”只是独自一个人回家,这样的小事与“大英雄”的行为不能画上等号。
六、综合运用(4分)
1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初中语文学习,要关注阅读的方法与策略。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的任务。
【阅读材料选择】下面是要完成的三个活动任务﹣﹣任务1: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任务2:要了解故宫的建筑特点;任务3:要了解故宫的历史掌故。按上述任务顺序选择匹配的阅读材料,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宫三大殿》
②《故宫史话》
③《故宫平面示意图》
A.①③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③①②
12.(2分)【阅读方法交流】同学之间交流时明确: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下面列举的一些阅读方法,其中最不可取的一项是( )
A.阅读人生故事,要多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B.阅读科普类文章,要带着自己的理性思考。
C.阅读时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其他都不必读。
D.读古诗,要关注体裁特点和情感表达。
七、写作(40分)
13.(40分)请以“我眼中的好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数在500字左右。(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信息。(3)不能抄用试卷中的材料。(4)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宝山区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六年级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8分)默写。
(1)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4)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一水护田将绿绕(重点字:绕)
(2)日暮客愁新(重点字:暮)
(3)黑云翻墨未遮山(重点字:翻)
(4)清风半夜鸣蝉(重点字:蝉)
二、基础知识(6分)
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xuān) 沉着指挥(zhuó) 叱咤风云(zhà) 虎视眈眈(zhěn)
B.渲染(xuàn) 沉着指挥(zhe) 叱咤风云(chà) 虎视眈眈(zhěn)
C.渲染(xuàn) 沉着指挥(zhuó) 叱咤风云(zhà) 虎视眈眈(dān)
D.渲染(xuān) 沉着指挥(zhe) 叱咤风云(chà) 虎视眈眈(dān)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音。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平时的学习中要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渲染”的“渲”应读作“xuàn”,“虎视眈眈”的“眈”应读作“dān”。
B.有误,“沉着指挥”的“着”应读作“zhuó”,“叱咤风云”的“咤”应读作“zhà”,“虎视眈眈”的“眈”应读作“dān”。
C.正确。
D.有误,“渲染”的“渲”应读作“xuàn”,“沉着指挥”的“着”应读作“zhuó”,“叱咤风云”的“咤”应读作“zhà”。
故选:C。
3.(2分)比喻“拘泥于老办法,不知变通”的成语是( )
A.杯弓蛇影B.叶公好龙C.掩耳盗铃D.刻舟求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故选:D。
4.(2分)小红同学收集到一组长征组歌,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大会师”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①③②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①“遵义会议放光辉”说的是“遵义会议”,④“四渡赤水出奇兵”说的是“四渡赤水”,“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说的是“过雪山草地”,“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说的是红军胜利会师,威名远扬。即:①④③②。
故选:A。
三、语言运用(6分)
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具有夸张色彩的一项是( )
A.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摘自《草原》)
B.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摘自《竹节人》)
C.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摘自《狼牙山五壮士》)
D.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摘自《宇宙生命之谜》)
【分析】本题考查夸张的修辞手法。解答时结合句意以及词语的意思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CD.加点字不具有夸张色彩;
B.加点字具有夸张色彩。叱咤风云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今多指将帅或左右世局者的威风气势。句中指的是一张破课桌,所以该成语用于此处具有夸张色彩。
故选:B。
6.(4分)阅读《宇宙生命之谜》中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1)对选文开头从古代神话写起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开头从古代神话说起,能引起读者丰富想象。
B.能引出说明的话题: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C.开头从古代神话说起,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这些神话是古人编出来的,对我们毫无意义。
(2)“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蟠桃盛会……”,请补出省略号后面的列举: 共工怒触不周山、八仙过海 。(至少2个)
【分析】(1)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
ABC.正确。
D.有误,此项表述没有对开头段作用进行分析。
故选:D。
(2)本题考查课外积累。从积累的神话故事中选取几个作答即可。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女娲造人等。
【解答】答案:
(1)D
(2)示例:共工怒触不周山、八仙过海、天神下凡、天狗吃月
四、阅读(36分)
7.(4分)古诗文阅读。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中的加点词“山郭”的意思是 山城 。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诗歌前两句紧扣题目“春”字,铺展开一幅江南春景图。
B.诗歌中“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虚指,强调庙宇数量之多。
C.诗歌结尾在写景中融入怀古幽思,给人无限回味的空间。
D.全诗写景特色是只有空间上的拓展,没有时间上的追溯。
【分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是: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因此“山郭”的意思是:山城。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南朝”二字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没有时间上的追溯”不准确。
故选:D。
答案:
(1)山城。
(2)D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8.(6分)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对文中画线句所标朗读停顿号最适切的一项是 A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C.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D.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伯牙鼓琴 弹奏
②伯牙破琴绝弦 扯断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汤汤乎若流水
(4)对文中“善哉乎鼓琴!”这句话理解最不确切的一项是 D
A.将“善”字提前起强调的作用,强调锺子期对俞伯牙高超琴技的赞美之情。
B.句中连用“哉”“乎”两个叹词,表现锺子期对俞伯牙琴技由衷的赞美之情。
C.“善哉乎鼓琴”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把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
D.句中“善”是“擅长、善于”之意,表明锺子期善于鼓琴,俞伯牙擅长听琴。
【分析】译文: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锺子期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锺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锺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锺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解答】(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句意: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泰山。故断句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故选:A。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伯牙弹琴。鼓:弹奏。
②句意:伯牙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绝:扯断。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若,像。翻译为:(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ABC.正确;
D.有误,俞伯牙擅长鼓琴,锺子期擅长听琴。
故选:D。
答案:
(1)A
(2)①弹奏 ②扯断
(3)(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4)D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9.(12分)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丁香结
宗璞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__________(幽雅 幽远)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__________(柔媚 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1)根据选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还有淡淡的 幽雅 (幽雅 幽远)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②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 妩媚 (柔媚 妩媚)。
(2)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选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在文中具有总起的作用。
B.第①段主要描写城里街旁与宅院里丁香花。
C.写街旁丁香主要用“雪白”突显其洁白颜色。
D.写宅院丁香主要突显其色美、味香特点。
(3)第②段加点词“那儿”具体指 城外校园里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 。
(4)第⑤段“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中加点词“恍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5)对结尾画线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分析最不确切的一项是
A.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有很多烦恼、忧愁不能立刻化解,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常态。
B.作者觉得人生中不需要任何问题、挫折与困难,因为平淡无味的生活是作者倡导的。
C.结尾画线句作者反其道而行之,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从容豁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D.选文结尾处作者将丁香结和自己的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使得文章有了深刻的内涵。
【分析】本文第①段引出抒情对象。第②段描写了图书馆北面的丁香。第③段描写了“我”住处外的丁香。这些丁香引起了作者的思考,由此表达了对人生的乐观、豁达的态度。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幽雅”指幽静而雅致,“幽远”指深远,幽深。结合此处形容丁香花的语境可知,宜使用“幽雅”。“柔媚”指柔和可爱,“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结合此处形容丁香花的语境可知,应使用“妩媚”。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ABC.正确;
D.有误,写宅院丁香突出其可爱特点,并未写其“色美、味香”特点;
故选:D。
(3)本题考查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此类题通常从其附近寻找答案,由“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得出答案为:城外校园里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可从语句附近寻找答案,由“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可得出答案为:“我”发现丁香花蕾从外形上与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似。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ACD.正确;
B.有误,“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是反问句,可见作者并不提倡平淡的生活,此项理解有误;
故选:B。
答案:
(1)①幽雅 ②妩媚
(2)D
(3)城外校园里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
(4)“我”发现丁香花蕾从外形上与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似。
(5)B
10.(14分)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尝试一次成功:8岁男孩丰丰的故事
①下课铃响起的那一瞬间,丰丰简直就像是屁股底下装了弹簧一般,“呼”地一下跳了起来。刚上三年级的小男孩,今天要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独自一人走回家了!要知道,偌大的北京城,车来人往,从他就读的小学到家,出校门后要先步行一段路,才能乘坐公交车;中途下车后还要转乘,继续坐到离家最近的一站下来,再步行几分钟回家去……这么折腾着,即便不堵车的情况下,没有个把小时恐怕也难以完成这段行程。更何况这是他第一次独立“作战”,仅如此就足以令他紧张、兴奋和激动了!
②往常,爸爸或者妈妈总有一个会在校门口等他,然后牵着他的手一起回家。而今天他们有意放手﹣﹣就像早晨送他来时说好的那样:他们要看看他的能力,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③秋日的阳光十分灿烂,甚至还带着夏天没有散尽的暑热。没走几步,丰丰的脖子里已是汗津津的了。突然,他发现自己身后一两步远的地方,似乎有个身材高大的人一直跟着他。丰丰顾不上擦汗了,他一路小跑起来,而身后那个人也迈步疾走,紧紧跟着他。他感到心在胸腔里“突突”乱跳,都快蹦出嗓子眼儿了!他撒开腿在路边人行道飞跑起来﹣﹣他知道早晚高峰时,前面路口总有一位警察叔叔在那里指挥过往行人车辆。直到跑到了路口,看到了警察叔叔,他才敢刹住脚步,迅速回头看了一眼。哪儿有什么高大的人影啊,身后的人们或匆忙、或悠闲地走着自己的路,全然没有一点关注他的意思。丰丰在心里笑起自己来:真是的,那不过是斜阳照射下自己的影子而已!
④看到站牌了!丰丰一阵欣喜。可真正站在站牌下时,丰丰才真的傻眼了﹣﹣模样相近的站牌这里足有四五个,而他从前竟没有注意到过自己上的是哪一路车!
⑤一辆车过来了,又一辆车过来了……丰丰犹豫着,开始认真读站牌上的站名。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站名里,他终于找了自己要转乘的那一站。于是,当那辆车驶来的时候,他果断地跨了上去。
⑥为了清楚地听到报站名,也为了方便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否熟悉,丰丰一上车就选择了最前面靠近司机叔叔的座位,仔细听着自己要到达的那一站目的地。
⑦下车转乘时他继续认真读站牌。其实,他书包里就装着手机,只要愿意,他可以随时拨通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只是那样做就没什么劲了,丰丰想,我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回家去!
⑧这回他从容多了,很快选好了自己要乘坐的公交车。他简直是熟练地刷了学生卡,凝神听着站名播报,一站,两站……到了!丰丰下了车,几乎是蹦跳着往家里跑去。
⑨“哎呀,我们家的大英雄凯旋了!”丰丰进得门来,听到了迎在门口的妈妈说出来他最受鼓舞的一句话。
⑩他不知道的是,紧跟在他后面一起进门的爸爸,是怎样一路悄无声息地“尾随”着他,随时都做好了准备要冲出来保护他,带着他顺利回家。
(选文有删改)
(1)第①段“ 刚上三年级的小男孩,今天要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独自一人走回家了 ”这句话,暗扣题目中“8岁男孩丰丰”将要发生的故事。
(2)第①段画线句中加点词“作战”具有夸张色彩,请结合语境,写出表达效果。
(3)阅读第④﹣⑦段内容,完成下表。
(4)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点明故事发生时节是阳光十分灿烂的秋日。
B.突出当时天气还带有夏天没有散尽的暑热。
C.为下文“丰丰脖子里汗津津”的状况作交代。
D.烘托“丰丰”对回家行程充满恐怖的心理。
(5)第⑩段补充交代“爸爸”一路悄无声息紧跟“丰丰”之事,其实第 ③ 段内容早有暗示。(填段落序号)
(6)从“丰丰、小男孩、他”到“大英雄”称呼转换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B
A.突出了“妈妈”对儿子小小年纪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尝试成功的勇气持夸赞之情。
B.随着称呼最后转换成“大英雄”,隐含作者对文中“小男孩”赞赏之情在不断加深。
C.“英雄”是指才能勇武过人、令人钦佩的人,一个8岁男孩和这个称呼不相匹配。
D.文中“丰丰”只是独自一个人回家,这样的小事与“大英雄”的行为不能画上等号。
【分析】文章叙述了小男孩丰丰独自一个人回家的经过,表现出丰丰的聪明、果敢、自信。文中多处运用伏笔的写法,结构严谨。
【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后文内容作答。由“更何况这是他第一次独立‘作战’,仅如此就足以令他紧张、兴奋和激动了”可知,下文要写小男孩丰丰一个人回家,“刚上三年级的小男孩,今天要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独自一人走回家了”暗扣题目,作下了暗示。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解答此题,要先解释词语,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作战”是“武装力量打击或抗击敌方的军事行动”的意思,通常用在军事方面。文中“小男孩独自一人回家”本是一件小事,这里用“作战”来形容,是大词小用的写法。通过大词小用,突出这段行程对小男孩而言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与挑战,写出小男孩的紧张(兴奋、激动)的心情,表现小男孩的勇敢(独立、坚强)品质。
(3)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再进行概括。“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站名里,他终于找了自己要转乘的那一站。于是,当那辆车驶来的时候,他果断地跨了上去”,可直接提炼出②处的答案:果断。在第一辆公交车上“为了清楚地听到报站名,也为了方便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否熟悉,丰丰一上车就选择了最前面靠近司机叔叔的座位,仔细听着自己要到达的那一站目的地”,可概括出①处的答案:选择了最前面靠近司机的座位,仔细听自己到达站名的播报。“这回他从容多了,很快选好了自己要乘坐的公交车”,可直接提炼出③处的答案:从容。
(4)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辨析。
ABC.正确;
D.有误,由“仅如此就足以令他紧张、兴奋和激动了”可知,“充满恐怖”有误。
故选:D。
(5)本题考查伏笔的写法。解答此题,要了解伏笔写法的特点,即为后文要出现的情节作暗示。“突然,他发现自己身后一两步远的地方,似乎有个身材高大的人一直跟着他”“而身后那个人也迈步疾走,紧紧跟着他”,联系第⑩段写“爸爸”一路悄无声息紧跟“丰丰”,很显然,那个人就是爸爸。所以,第③段作了暗示。
(6)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AB.恰当;
C.不恰当,“大英雄”是妈妈对丰丰独自一人回家行为的肯定和赞扬,用在这合适。
D.不恰当,文中“丰丰”虽然只是独自一个人回家,但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且丰丰再回家途中表现出得聪明、果敢、自信,妈妈称呼他“英雄”合适。
故选:AB。
答案:
(1)刚上三年级的小男孩,今天要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独自一人走回家了
(2)“作战”通常用在军事方面,文中指“小男孩独自一人回家”。这里大词小用,生动形象地写出这段行程对小男孩而言面临的困难、艰难与挑战,写出小男孩紧张(兴奋、激动)的心情,表现小男孩的勇敢(独立、坚强)品质。
(3)①选择了最前面靠近司机的座位,仔细听自己到达站名的播报 ②果断 ③从容
(4)D
(5)③
(6)AB
六、综合运用(4分)
1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初中语文学习,要关注阅读的方法与策略。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的任务。
【阅读材料选择】下面是要完成的三个活动任务﹣﹣任务1: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任务2:要了解故宫的建筑特点;任务3:要了解故宫的历史掌故。按上述任务顺序选择匹配的阅读材料,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宫三大殿》
②《故宫史话》
③《故宫平面示意图》
A.①③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③①②
【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排序。
【解答】结合任务顺序,“计划故宫一日游”先要了解《故宫平面示意图》,任务2是要了解故宫的建筑特点,就应阅读《故宫三大殿》,任务3要了解故宫的历史掌故,就得阅读《故宫史话》,排序为:③①②。
故选:D。
12.(2分)【阅读方法交流】同学之间交流时明确: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下面列举的一些阅读方法,其中最不可取的一项是( )
A.阅读人生故事,要多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B.阅读科普类文章,要带着自己的理性思考。
C.阅读时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其他都不必读。
D.读古诗,要关注体裁特点和情感表达。
【分析】本题考查对阅读方法的掌握。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阅读文章是为了从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或者获得一定的信息,因此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就随便跳过,有可能跳过的地方恰好就是知识的普及或者所需信息的所在地。
故选:C。
七、写作(40分)
13.(40分)请以“我眼中的好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数在500字左右。(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信息。(3)不能抄用试卷中的材料。(4)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分析】这道命题作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普通”的作文题目,从小学就写过很多次,但我们转化一下思路,越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作文题目,能写出新意难度非常大,也非常难能可贵。“我眼中的好老师”这道全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原义的“老师”,即专指给自己带课的教师;二是比喻义或者引申义的“老师”,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或者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所有事物,如将一本好书当做“老师”,都可以理解为“我的老师”。可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想要赞扬老师,可以先写老师“不好”,最后用正面的示例来表现老师。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例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注意联系“老师”这一主题,并且文字优美。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解答】
我眼中的好老师
鸟儿因为有了蓝天,才能翱翔;花朵因为有了雨露,才能绽放;鱼儿因为有了溪水,才能遨游;而我因为有了您,才能茁壮成长。
在我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我的现任班主任﹣﹣刘老师。他,个子不高,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额头上显露出丝丝皱纹,头上布满了根根银丝,每天穿着光亮的皮鞋,帅气的风衣,其精气神是顶呱呱的!
刘老师可是一个关爱学生、教学有方的人,让我心生敬意!
记得有次周一早晨升旗时,校领导说晚自习时要进行仪容仪表检查。这句话一说出口,原来嬉皮笑脸的男生,突然变得垂头丧气,像打蔫的茄子。因为他们的头发未理,将会“榜上有名”。上午一转眼就过去了,到了午休时间,男生们更愁了,因为离晚上又近了一步。当时,刘老师似乎觉察到了这一点,带着关切的语气说:“头发长的男生可以趁午休时间去理一下,没有钱的找我拿!”听到这句话,男生们脸上的愁苦一扫而光,找刘老师拿完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我呆呆地望着刘老师,脑海里浮现出刚才的画面,觉得刘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是那么温暖、那么幸福!
刘老师教我们语文,不知怎的,上他的课,我总是精神饱满。教学有方的他,带给我们的总是无穷的欢乐。记得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这个片段时,他竟把课堂变成舞台了﹣﹣“同学们请先在下面模拟捕鸟的过程,等会请同学上台表演。”大家在座位上兴致勃勃地疯玩起来,可到了上台的时候,却总是手忙脚乱。看来,还得请“刘大师”亲自出马。只见“刘大师”往碗下撒了点粉笔灰,正要拉绳子时,“那鸟呢?”一个同学忽然叫道。“刘大师”犹豫了一会儿,忽然笑了起来,“鸟呀,在这儿呢!”“刘大师”伸出他的两根手指头,在桌子上交叉着来回走动着。“叽,叽!”口里还模拟着鸟叫声。“啪!”“鸟”捕到了!我们乐得直拍桌子,哈哈大笑。“同学们想想刚才的过程,迅速把这段背下来吧。”还真是奇怪,不一会儿,我们就把描写的内容又快又准地记住了。这有趣的授课方式,一下子就把我们吸引到语文深处去了。
刘老师是我的榜样,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总会想办法帮我们解决;在同学们不开心的时候,他会像家人一样找同学谈心;在我们集体比赛失败了的时候,他也会来安慰我们,让我们再接再厉,不要灰心……
他是我的好老师,是一个值得我永远敬重的人。我真的好想对他说一声:“刘老师,您辛苦了!”人物
地点
行为
心理(表情)变化
8岁男孩
丰丰
站牌下
认真读站名,找到转乘那一站
傻眼﹣﹣犹豫﹣﹣“②
”
第一辆公交车上
①
/
站牌下(转乘)
继续认真读站牌,很快选好要乘坐的公交车
③“ ”
第二辆公车上
熟练刷卡,凝神听站名播报
/
家里
/
深受鼓舞
人物
地点
行为
心理(表情)变化
8岁男孩
丰丰
站牌下
认真读站名,找到转乘那一站
傻眼﹣﹣犹豫﹣﹣“②
果断 ”
第一辆公交车上
① 选择了最前面靠近司机的座位,仔细听自己到达站名的播报
/
站牌下(转乘)
继续认真读站牌,很快选好要乘坐的公交车
③“ 从容 ”
第二辆公车上
熟练刷卡,凝神听站名播报
/
家里
/
深受鼓舞
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小升初语文综合练习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小升初语文综合练习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句子加工厂,快乐阅读,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5页。
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