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07330/1-17129203167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07330/1-17129203167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07330/1-1712920316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07330/0-17129203118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07330/0-17129203119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07330/0-17129203120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教学情况调研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时不得使用任何型号的计算器。
2.请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N:1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按对应的题号填涂在答题纸上)
1. “三酸两碱”是最重要的通用基础化工原料,下列不属于“三酸两碱”的是
A. 盐酸B. 硫酸C. 碳酸D. 纯碱
2. 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报告中需要监测的污染物是
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合物C. 二氧化碳D. 可吸入颗粒物
3. 滆湖白鱼与太湖白鱼相比,虽肉质略粗,却有另一种风味。滆湖白鱼所含主要营养物质是
A. 糖类B. 油脂C. 蛋白质D. 维生素
4. 用手触摸生活中的碱性溶液时常有滑腻感。下列溶液显碱性的是
A. 食盐水B. 肥皂水C. 蔗糖溶液D. 食醋
5. 根据作物特点,给学校小菜园辣椒施复合肥。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 尿素B. 磷矿粉
C. 草木灰D. 硝酸钾
6. 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下列常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 新石器时代木插销B. 五代越窑青瓷香熏
C. 明朝云龙纹铜镜D. 清朝恽寿平图轴
7. 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是
A. 甲醛溶液B. 浓硝酸C. 饱和硫酸铵溶液D. 乙酸铅溶液
8. 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是:Fe + CuSO4= FeSO4 + Cu。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9. 某品牌苏打气泡水的标签如图,关于该饮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溶液属于混合物
B. 标签中的pH是用pH试纸测得的
C. 分离水和氯化钠可以用蒸发结晶法
D. 整瓶口感一致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
10. 某同学笔记本上有关实验现象的整理,其中正确的是
A. 浓盐酸敞口:瓶口出现大量白色烟雾
B. 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黄色
C. 灼烧棉线和羊毛线:灼烧棉线有烧焦羽毛气味,灼烧羊毛线有烧纸气味
D 锌片、铜片插入稀盐酸中:锌片表面快速产生大量气泡,铜片表面产生少量气泡
11. 下列趣味实验的目的无法达成的是
A. 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
B. 利用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煮鸡蛋
C. 用白醋和鸡蛋做无壳鸡蛋
D. 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制叶脉书签
12. 配制NaOH溶液并检验铵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NaOH固体B. 配制NaOH溶液
C. 加入NaOH溶液D. 检验NH3
13. 《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地方立法。下列劳动与所述化学知识无关的是
A. 家务劳动:用洗洁精去油污——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B. 学工劳动:用食醋除水壶内的水垢——食醋与水垢反应
C. 兴趣劳动:用活性炭等自制简易净水装置——活性炭有吸附性
D. 公益劳动:用75%的乙醇溶液擦拭桌椅消毒——乙醇能破坏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结构
14. 甜味豆腐脑见证“尔滨”宠溺南方“小土豆”。做豆腐用的葡萄糖酸内酯(C6H10O6)是一种食品添加剂,需在安全剂量内应用,它主要由葡萄糖(C6H12O6)氧化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酸内酯由葡萄糖氧化而成,大量使用对人体无害
B. 葡萄糖酸内酯和葡萄糖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不相等
C. 葡萄糖酸内酯分子和葡萄糖分子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葡萄糖酸内酯和葡萄糖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都是CO2和H2O
15. “跑龙图”是跑友们独特的迎龙年方式(如图)。某同学带着稀盐酸逆时针奔跑,若稀盐酸分别能与各旗点的物质反应,就能跑向下一个点。为顺利跑完,各旗点的物质选择错误的是
A. ②—AlB. ③—Al2O3C. ④—D. ⑤—AlCl3
16.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氢气点燃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也要验纯
B. 酸溶液一定显酸性,所以酸性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C.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氯化钙、硝酸银等盐中都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有金属元素
17.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O2→O2C. NH4Cl→NH3D.
18. 《天工开物》中有关靛蓝的记载:“凡造淀,叶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淀信即结”。制得的靛蓝无法直接染色,需把它还原为靛白才能进入纺织品的纤维,衣物透风又变回靛蓝。现代工业常用保险粉(Na2S2O4)还原靛蓝,保险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可用它保存食物水果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浸七日,其汁自来”,这个过程主要是溶解
B. “下石灰…淀信即结”,生石灰先与水反应,再与发酵产生的CO2反应
C. “衣物透风”的目的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使靛蓝变成靛白
D. “保险粉”(Na2S2O4)属于盐类物质
19. 常温下,工业可利用(未配平)原理制备。、KCl、NaCl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一直增大
C. 60℃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该制备反应利用了常温下溶解度相对较小的性质
20. 工业上用NO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的分子数之比为1∶2
B. 转化过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 理论上,、足量可以将NO、全部转化为
D. 工业上,30kg NO生产得到42 kg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 指尖乾坤,魅力非遗。金坛面塑(如图)以捏、搓、揉等手法塑型,题材有神仙八怪、花鸟虫鱼等无所不及。制作一般以①小剪刀、②牛角针(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磷酸钙)和小木梳等为制作工具,以③水、④米粉以及蜂蜜和食用颜料等为制作原料,依据其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
(1)金属______;
(2)氧化物______;
(3)糖类______;
(4)盐类______。
22. 下表是部分酸、碱、盐在20℃的溶解性表,据表回答:
(1)具有挥发性的酸是______;
(2)“?”处物质的溶解性为______(选填“溶”、“微”、“不”);
(3)20℃溶解度:CaCO3______CaSO4(选填“>”、“=”、“<”)
(4)实验室不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CO2的原因______;
(5)据表写一例反应本质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3. 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CH3COOH)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古法酿醋是用粮食经过发酵而成,发酵属于______变化。
(2)在醋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______。
(3)新方法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两种反应物共含有18g碳元素,当生成醋酸质量最多时,消耗CO2的质量是______g。
(4)这一新方法的重要意义除了制取醋酸外,从环保的角度看还有助于______。
24. 2024春晚《瓷影》以舞绘型,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明代《菽园杂记》记载“青瓷初出于琉田,…泥则取于窑之近地,其他处皆不及。油由取诸山中,蓄木叶烧炼成灰,并白石末澄取细者,合而为油。”“油”即为釉,它以草木叶烧炼成灰以澄细的白石配合而成。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焙烧所致。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1)草木灰(K2CO3)和白石(SiO2)反应:,X的化学式为______,K2SiO3中,Si的化合价为______。
(2)还原气氛就是在烧制陶瓷高温时CO把原料中的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的过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三、探究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5. 兴趣小组以“氢气的制取、性质和应用”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
(1)项目一——氢气制取。图是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除杂和收集装置。
①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
②若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H2,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填接口字母)。
③若要制取224mL的氢气备用,理论上需锌粒______克。(列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氢气密度0.089g/L)
(2)项目二——氢气性质。按图进行H2还原CuO实验。
(已知:Cu2O、Cu均为红色固体,Cu2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Cu和H2O。)
①无水CuSO4由白变蓝,说明实验过程中有______生成。
②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生成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存在Cu2O:______,证明红色固体中存在Cu2O,否则无Cu2O。
(3)项目三——氢气应用。
应用1:兴趣小组设计简易氢氧燃料电池装置图,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断开S1,闭合S2,观察到一端玻璃管内的液柱接近溢出时,断开S2。
步骤二:闭合S1,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该装置能实现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b.玻璃管内液柱最先接近溢出的U型管端收集的是O2
c.从闭合S2到断开S2,这个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大
②能证明U形管两端H2和O2发生反应的现象:电流计指针偏转;______。
应用2:助力碳中和,电解水联合碳酸钙分解制氧化钙,新方法如图
③传统方法:CaCO3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④新方法:反应器1,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与H2反应生成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CaCO3也可以直接分解。反应器1中CO、CO2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______℃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______。
26. 维生素C(简称Vc)有抗氧化、提升免疫力等作用。Vc易溶于水,易被O2、I2(碘)氧化。
(1)新鲜蔬果富含Vc,“蜂蜜柠檬水”DIY:清洗、切片、蜂蜜腌制、取出冲泡。冲泡时,兴趣小组对水温选择展开讨论,图是相关数据资料,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冲泡“蜂蜜柠檬水”水温最好不超过______℃,据此Vc可能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水果在不同温度的维C含量(mg/100g)
(2)Vc泡腾片是常见的补充Vc的保健品。某品牌Vc泡腾片主要成分如图。加入水中产生大量气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探究Vc溶液一定温度下(18℃)露置时间对Vc含量的影响,采用上表控制变量法实验。淀粉遇I2变蓝,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I2是否存在。
①实验3处碘水浓度及用量分别是______。
②下图是Vc随露置时间(0~36h)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______(填图象标号)。
A. B. C. D.
27. 氯化钠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
(1)氯化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用作调味品,可以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
(2)氯化钠用作雪天道路抗冻剂。冰水混合物中,水与冰会发生水分子交换。0℃时,水与冰发生交换的水分子数目相等,微观过程如图中甲图。冰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水分子交换的微观过程如图中乙图。从水分子交换的角度解释NaCl降低水凝固点的原理:______。
(3)氯化钠用作氯碱工业,部分流程如图:
①电解槽中反应物除氯化钠,还一定有______。
②生产的碱样品中常含有Na2CO3和NaCl等杂质:
I.用方程式表示碱样品中含Na2CO3原因______。
Ⅱ.碱样品若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变湿,原因是______。
28. 学完新课,同学们回顾教材“验证CO2与NaOH反应”的实验,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和思考。
资料: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整理:证明“CO2与NaOH能发生化学反应”,如图。
思路1:反应物的减少
(1)实验1:实验中带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当向装置中缓慢通入约200mLCO2,观察到______,即可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思路2:新物质生成
(2)实验2:常温下,氢氧化钠、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当观察到______,即可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已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只吸收氯化氢不吸收CO2)
思路3:反应物减少和新物质生成
(3)实验3:先滴加NaOH溶液,关闭活塞,充分反应后,再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可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4)实验4:打开活塞K1,将过量的NaOH浓溶液加入广口瓶,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先向氯化钙溶液中加酚酞溶液,再打开止水夹K2,充分反应后,发现广口瓶内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红色的上层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指示剂除外)。(已知:氯化钙溶液为中性)
(5)改进:小李认为实验1存在不足,理由是______;于是利用图中甲图装置采集CO2浓度变化数据绘制成乙图曲线,能说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据乙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①相比于t1-t2,t2-t3段变化的可能原因是进行了振荡
②ab段CO2浓度不再变化原因是CO2在水中达到饱和
(6)小钱认为不需要小李的改进实验,实验1能得出结论,理由是______。
拓展:探究二氧化碳的量不同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也不同。
(7)通常的实验都是氢氧化钠过量,确保CO2完全被吸收;但若CO2过量,氢氧化钠不足时,过量的CO2会与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现氢氧化钠溶液中含8g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得ag产物溶质,且氢氧化钠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溶、挥
溶
溶、挥
微
?
微
不
温度/℃
橘子
柠檬
葡萄
30
38.5
64.1
43.2
40
38.0
64.4
43.5
50
38.3
64.0
43.6
60
38.5
64.5
43.1
70
20.7
38.9
22.8
实验序号
碘水浓度及用量
淀粉溶液
Vc溶液恒温露置时间/h
蓝色消失时Vc溶液滴数
1
0.06%、4.8mL
3滴
0
10
2
0.06%、4.8mL
3滴
12
12
3
?
3滴
24
18
4
0.06%、4.8mL
3滴
36
41
溶剂
乙醇
溶质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溶解性
易溶
难溶
精品解析: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常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况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况调研测试化学试题,共8页。
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