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和平发展,是人类的渴望和理想。进入21世纪,全球化步伐加快,多元文明日益接近,人类社会面临着一场新的考验。一些西方学者有着很深的西方中心主义情结并持二元对抗思维模式。例如,美国学者亨廷顿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以后宏观层面的主要分裂是西方和非西方之间的冲突,西方文明将与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发生冲突。亨廷顿带着“有色眼镜”把儒家看成是文明冲突的根源,说明他不了解当今中国,也不了解儒家思想。从儒家形成以来的2500余年历史来看,儒家思想不仅不是造成任何文明冲突的根源,而且相反为化解各种文明冲突提供了基本理念。逐步复兴而具有全球共同价值的儒家观念,如以人为本、仁者爱人、贵和尚中、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庸之道、忠恕之道等核心价值观,可以避免大规模、破坏性的文明冲突。正如澳大利亚学者李瑞智、黎华伦所著的《儒学的复兴》中指出的那样,“未来“地球村’的许多准则由儒教思想来规范,而非儒教思想难以有所作为”。
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杜维明先生在阐发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以“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他所著的《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一书就是集中围绕“文明对话”这一主题展开的。他通过反思启蒙思潮,追溯轴心文明,消解人类中心主义,面对全球化语境下价值多元化、文化本土化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以儒家人文精神给予积极回应,并身体力行,推动世界各大文明和谐对话。
近年来,杜先生从儒家哲学思想的包容性入手,以宽广的学术视野,为21世纪提供了新的理论——精神人文主义。“这个理论结合现实的世界与超越的信仰,提出同情式关怀和身体力行,要打破学校学科的疆界,而提倡人文学回归精神性。精神人文主义内涵普世伦理,处理自我、社群、地球和天道四个方面,为寻求身体与心灵、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世俗与神性之间的调和,希望能够从形而上的高度,追求天人合一,为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提供指导和解决之道。”在杜先生看来,当今西方文明的全球性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观念的产生,并为儒家人文精神的重新弘扬和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缘。儒家应该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
其实,不同民族文明之间的对话从古代就已开始。世界上最早的巴比伦史诗《吉尔迦美什》便继承了苏美尔等人的文学遗产,而其中关于洪水的细节,后又被犹太人改编收入《圣经》,并成为《旧约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中国古代同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文化交流,形成东亚“儒家文明圈”。罗素曾经指出:“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以往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中世纪的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习东罗马帝国。学生胜于老师的先例有不少。”这证明不同文明之间需要接触与交流,这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欧洲文化在历史上也吸收了许多其他民族文化,包括阿拉伯文化的某些成分。人类不同文明通过对话、和平交流和公平竞争,可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不信任、不理解、仇视,乃至暴力斗争。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对话、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韩星《天下归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带着西方中心主义情结,表现出二元对抗思维模式。
B.李瑞智、黎华伦认为儒教思想在21世纪很重要,世界准则要由儒教思想来规范。
C.杜维明提出以“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他身体力行,推动“文明对话”。
D.东亚“儒家文明圈”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同朝鲜、日本等国的文化交流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有色眼镜”的比喻,非常形象地论证了亨廷顿对儒家思想的不了解和偏见。
B.文章在论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论。
C.文章举《吉尔迦美什》继承苏美尔等人文学遗产之例,是为了论证“文明对话”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罗素的言论,论证了接触与交流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思想具有全球共同价值,为避免大规模、破坏性的文明冲突提供了具体方法。
B.《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积极回应了对启蒙思潮的反思和对轴心文明的追溯问题。
C.当今时代西方文明面临着全球性危机,这为儒家人文精神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性。
D.人类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和交流,就可以进行公平竞争,避免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乡村短视频以“小叙事’的手法描述了村民的生活,个体的所见所遇、所感所想走上舞台,通过及时性的、随意性的呈现方式,展示了对乡村生活的特殊体验。由于短视频的制作门槛低,艺术要求不高,短视频也成为当下乡村较为真实的表达,这就使它比诸多脱离实际的农村剧更能打动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娜认为。
在社会舆论之中,“农村人”长期成为“愚昧无知”“落后守旧”等贬损之语的代名词。而随着现代社会的深入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个体都被迫卷入到加速世界之中,“007”“996”“内卷”等新名词的产生,正是愈演愈烈的现代性焦虑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新变体。为了对抗这一种普遍性的现代性焦虑,来自神秘东方的传统乡村世界成为人们的情感依托,城市人越来越向往更加恬静美好的乡村生活。
2008年大火的“开心农场”开启了全民“偷菜”的热潮,“认养一头牛”与“蚂蚁森林”的爆红正是“久在樊笼里”的城市人“复得返自然”的情感投射。短视频平台的横空出世又恰好满足了部分人的娱乐心理,只需一台手机,划划手指,就能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一批乡村短视频博主的生活呈现恰好满足了旅居城市的“60后”“70后”“80后”网络用户的怀旧心理,其视频中所蕴含的乡味与野趣,唤醒了中年网络用户的童年记忆,激发了他们“留住乡愁”的审美,舒缓了他们的现代性焦虑,成了现代社会给予他们的精神补偿——这也是新农人胜出农村剧专业创作者的优势所在。
(摘编自《乡村短视频,靠什么拨人心弦?》)
材料二: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魏万青认为,网红经济在农村的介入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农村网红是新生事物,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其发展加以规范。
有识之士建议,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机制,平台应加强对视频内容的监管与审核,不能为一些恶俗、低级甚至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提供生存土壤。同时,要加大对有潜质、正能量的农村网红的孵化与指导。
2021年5月,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韧对贵州当地农村网红、非遗传播调研发现,部分短视频平台曾以专项计划对这类农村创作者进行短时间的培训和指导,但离开平台的扶持和指导后,这些创作者的作品质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获赞量也很难提升。
李韧建议,政府和短视频平台在扶持农村网红时,应注重常态化运营的培训,让其能保持健康而长久的生命力,进而在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提供更大助力。
“红极一时不难,一辈子红下去很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说,农村网红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内容创作上多下功夫,同时要具备更专业的包装和营销能力。
(摘编自《部分农村网红“红得快凉得也快”,应注重健康持续发展》)
材料三:
媒体和专家此番直指农村网红“昙花一现”,不啻为一支清凉剂,是对农村网红无序发展的理性预警。若不给予足够重视,不排除会出现大量农村网红被“拍在沙滩上”的局面。尽管这属于不可避免的迭代代价,但如果能早一些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开一些坑,情况无疑会好很多。
这中间,各地各部门应该在出台助推网红经济发展的同时,多一些监管的思路和办法,要做到包容和规范并重,激励和约束同步。尽管互联网的特质是“去中心化”,但也绝不能像一盘散沙一样各行其是,有必要建立一些基本的规范和准则。
此外,农村网红也应该有起码的自律意识。人设是一回事,格调是另一回事,但无论如何,农村网红都应有基本的红线和敬畏意识,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突破诚信原则,唯利是图。任何恶俗、低级乃至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的土味网红,都不会行之久远。
(摘编自《“红得快凉得快”,农村网红真是昙花吗?》)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短视频有及时性的、随意性的呈现方式,所以只有乡村短视频能展示对乡村生活的
特殊体验。
B.很多农村剧脱离实际,而乡村短视频制作门槛低,艺术要求不高,表达较为真实,比一些
农村剧更能打动人。
C.当下的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愈演愈烈的现代性焦虑,城市人越来越向往更加恬静美好
的乡村生活。
D.一批乡村短视频博主的视频蕴含乡味与野趣,能激发中年网络用户“留住乡愁”的审美,
是给予他们的精神补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昧无知”是贬损“农村人”的代名词,而“996”“内卷”是贬损“城市人”的代名词。
B.农村网红在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应支持和规范其发展。
C.农村网红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在内容上下功夫,但具备更专业的包装和营销能力更加重要。
D.部分农村网红“红得快凉得也快”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基本的敬畏意识,突破了诚信原则。
6.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网红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一次巡逻
王曦
二班长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离开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个别。
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二班在操场集合完毕,只等连长一声令下,便可以出发,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逻。二班长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
队伍出发了。①作战靴踩在厚厚的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把满满一山谷的寂静踩了
个碎。副营长扭头看一眼身后的二班长,说:“守平,今天是你们班?”二班长愣了一下,赶紧答是。副营长说了声好,回过头,又轻轻地说了一声,很好。二班长希望副营长再说点什么,可副营长不再吭声,迈步向前走了。二班长只好跟上去,踏着副营长踏出的脚印,低头默默揣测。
二班长是个寡言少语的人,喜欢把什么事都搁心里琢磨,嘴一闭,就成了石头。这点跟副营长很像。没办法,二班长就是他带出来的兵嘛。十多年前,二班长来到这个驻扎在云端的连队时,副营长是他的排长。②那时的二班长还是个高高瘦瘦的新兵,穿上松松垮垮的军装,山风一吹,活像个立在麦地里的稻草人。二班长一直待在这个连队,历经了三任连长、四任指导员。连长说,这石头可真够硬的,什么事都憋在心里,这怎么行,老憋着会出问题的。指导员说你可把心搁肚子里去吧,咱这石头外硬内软,外冷内热,是块和田玉,温的,通透着呢。
队伍沿着流经连队门前的河,溯流向山里走。十二个人,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河不大,是季节性的,还没入冬就结了冰,断流了。一断就是半年。
今天的队伍走得有点闷。带头的副营长不说话,大家都不好说话。副营长东瞅瞅西看看,
很激动,像是初来乍到一样。
有什么好看的?这条路线他走了少说也上百遍了,以前没见他这么兴奋过。难道是专门来
送自己的?肯定不是,二班长觉得自己还没那么重的分量。他为什么又来跟队巡逻?没听说有
什么特别情况。还有他那句“很好”,是什么意思?这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二班长,他反复琢磨,没琢磨明白。心里装的事情多了,二班长脚下就有些重,有些粘,他计划的告别巡逻,被副营长搅乱了。
二班长听到细微的声音:5201、5201。出发后不久,这个声音便时不时从背后传到他耳朵
里。二班长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那个列兵,二班长很满意,就像看成熟的麦子。二班长家里是农村的,他喜欢庄稼,上高原后,就更喜欢了。
③53……37、53……37,身后又传来列兵的声音,这次是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二班长连忙回头看,一看二班长就有些生气。
“护目镜戴上!怎么回事?说你几次了!”二班长训斥列兵。
正在仰望雪山的列兵戴上护目镜,心里却是不大乐意。列兵上高原刚满两个月,这是第二
次跟队巡逻。当作战地图上那些烂熟于心的黑色三角变成了眼前一座座活生生的雪山时,他才
真正知道,每座山都是唯一的,每座山都是有生命的,没有谁能征服一座山。他要好好观察这些山,要为每座山都写一首诗。
二班长喜欢这个比他小了快十岁的兵。这个小孩能吃苦,爱学习,会写东西,是连里的宣传骨干,最重要的是,他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比方说前两天,列兵找二班长说,想向连里建议买架无人机。二班长问咱又不是空军,配无人机干什么用?列兵说不是打仗的那种无人机,是小型的,网上就有得卖,能高空拍照。二班长这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二班长说恐怕连里不会批。
列兵说试试呗。一试,连长当场就批了。连长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一年来,二班长跟连长的脚步跟得有些吃力。
队伍拉着手翻过积雪过膝的山脊,开进一片开阔的高原戈壁。他们要穿过戈壁,去对面的
雪山。雪山看似近在眼前,其实还很远,要走三个多小时才能到。
副营长接着说:“守平,听说今年你要走了。”
二班长愣了一下,舔舔嘴唇,咕哝出一个短促的音节:“嗯。”
副营长抬头望向前方,像是在自言自语:“当年的老家伙一个个都走了,咱们早晚都有下山的一天,今年我也要走了。”
二班长现在真的明白了,原来这次巡逻,副营长也是来告别的。
队伍在这里休整。二班长走到连长跟前,叫列兵过来。列兵蹦跳着跑过来,像只雪地里觅
食的藏羚羊。二班长说:“程志,不是跟你说过吗,不要猛冲猛跑。”列兵双手撑住膝盖,边大口喘气边答是。二班长说:“程志,报告当前位置。”列兵有些为难地看着自己的班长。二班长说:“你一路上嘟囔什么呢?”列兵立即明白了,赶紧回答:“当前位于5585峰和5621峰之间。”二班长骄傲地看看连长。连长黑着脸,没什么表情。二班长让列兵走开。二班长说:“是个不错的兵吧?”
连长说:“还行。”二班长说:“他现在是我们班的活地图,才两个月,资料已经滚瓜烂熟了。”连长说:“不错。”二班长问:“能留在山上吗?”连长看二班长一眼说:“石头你今天话还真多,他自己不想走,谁还能撵他不成。”二班长笑了,放心地走去副营长那边。
列兵觉得班长今天有点怪。班长不守规矩,摘掉了护目镜和防寒面罩。班长还脱了手套,
抓一把雪往嘴里塞。班长不再是冷冷的班长。班长笑了,有些羞涩,有些傻气,憨憨的,像一块开花的石头。
④再次上路,队伍仍旧那么走着,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高原寂静无声。
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深深的脚印。
(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写巡逻途中作战靴踩在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山谷的寂静。
B.句子②运用叠词“高高瘦瘦”“松松垮垮”和“麦地里的稻草人”的比喻,写出了二班长当年的瘦弱。
C.句子③中“53……37”承接前面的“5201”,一起为“当前位于585峰和5621峰之间”的回答做了铺垫。
D.句子④与第五段的内容形成对比,“不急,不慢,不停歇”“紧凑”表现出队伍的训练有素和战斗力。
8.文章是如何塑造二班长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9.文章标题“最后一次巡逻”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曹操既得荆州,顺流东下,遗孙权书,言“治水军八十万众,与将军会猎于吴”。张昭等曰:“长江之险,已与敌共。且众寡不敌,不如迎之。”鲁肃独不然,劝权召周瑜于鄱阳。瑜至,谓权曰:“操托名汉相,实汉贼也。将军割据江东兵精粮足当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又今盛寒,马无藁草;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险,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瑜请得精兵五万人,保为将军破之!”权曰:“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因拔刀砍案曰:“诸将敢复言迎操者,与此案同!”竟败操于赤壁。
(选自《智囊·识断卷》,有删改)
材料二: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冑,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得复而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选自《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七》,有删改)
[注]刘豫州,指刘备,其曾任豫州牧。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将军割据A江东B兵精C粮足D当为E汉家F除残去秽G况操自送死而可H迎之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遗孙权书”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的“遗”词义相同。
B.周瑜,字公瑾,东吴名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描述了他的形象。
C.举,这里指拿、用,与《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中的“举”词义不同。
D.诚,这里指如果,与《陈情表》“愿陛下矜悯愚诚”中的“诚”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在夺取荆州后,顺着江水东下,写信给孙权,约定要和孙权一起来打猎,当时张昭等人震慑于曹操水军的声势而主张迎接曹操。
B.在听了周瑜的分析之后,孙权对曹操的进犯心里有了主意,他用砍断桌子角的方式表明
了坚决抵抗的态度,禁止归顺曹操的言论。
C.面对诸葛亮的激将法,孙权以反问刘备为何不投降来进行回击,后来表明了要和刘备共
同抗曹的决心,但也关注了刘备新近战败的情况。
D.诸葛亮向孙权提出了联合抗曹的建议,并且预计到曹操战败后将形成三方鼎足而立的
局势,孙权听后非常高兴,就去与其部属商议。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险,不习水土,必生疾病。(5分)
(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得复而为之下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
欧阳修
经年迁谪厌荆蛮,惟有江山兴未阑。
醉里人归青草渡,梦中船下武牙滩①。
野花零落风前乱②,飞雨萧条江上寒。
荻笋时鱼③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
[注]①青草渡与武牙滩均为峡州境内地名。②乱,这里有飞舞之意。③时鱼,即鲥鱼,为名贵食用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联回忆,诗人深情赞美峡州的山水风物,并常在“醉里”“梦中”回到峡州。
B.颈联写景,到了冬天,峡州野花飘落,一片狼藉,江上飞雨,让词人特别感伤。
C.尾联抒情,诗人在享用当地物产的美味时,想起了好友,遗憾不能与好友共享。
D.这首诗的结构非常严谨,首联点明了题意,中间两联承接自然,尾联富有情味。
15.本诗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都写到自己的“迁谪”,二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表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 ”,则六国能抵御强秦;“ ”,则秦可传递万世。
(3)小明在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时,老师告诉他很多古诗词也常常运用拟人手法来描摹事物
和表情达意,小明想到了“ , ”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锦鲤》的服装设计借鉴水墨画的写意留白,为了营造水中的失重感,尝试数十种面料后选用了轻薄、柔软的中式丝绸,力求让裙摆呈现出“( ① )”的姿态;《瓷影》的服装则汲取了青白釉的“青”“白”两种传统色,凸显其“( ② )”的特点,展现出大繁若简的东方美学;《只此青绿》的服装在裙型上以层叠感形成山峦层叠之势,色彩则提取《千里江山图》中的石青与石绿,舞者的 A ,姿态优美,呈现出清雅境界……在这些作品中,美学的构建不只是对古代服饰、色彩的模拟还原,更注重的是“写意”“传神”,融入现代表达,进而呈现出“ B ”的意象,用东方审美打动观众。
舞剧《咏春》中融合了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和香云纱染整技艺。创作过
程中,我们深入岭南地区,寻找传统的香云纱作为舞者的服装面料。香云纱面料本来柔软,但经过数遍手工处理后,再伴随草、木、泥、水等自然作用,面料增加了韧性,“( ③ )”。香云纱具有 C 的特点,与咏春拳所传递出的“( ④ )”的精神是一致的。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下列句子中的“精神”与文中加点的“精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最近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精神上的负担加重了。
B.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C.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显得分外精神,好不有趣。
D.新年伊始,大家都在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19.下列依次填人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②素肌玉骨
③柔软却有身骨 ④扶弱小,以武辅仁
B.①柔软却有身骨 ②素肌玉骨
③翩若惊鸿,婉若游 ④扶弱小,以武辅仁
C.①柔软却有身骨 ②扶弱小,以武辅仁
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④素肌玉骨
D.①素肌玉骨 ②扶弱小,以武辅仁
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④柔软却有身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冻雨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天气条件,即从高空到地面存在着“冷—暖—冷”的大气层结构。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这会使 ① ,还会使近地层气温骤降,从而形成“冷—暖—冷”的大气层结构。于是,高层云中的冰晶和雪花下落时,会进入一个比较深厚的暖层,冰晶和雪花完全融化成液态雨滴,继续下落又会进入低于零摄氏度的冷层,此时的雨滴不会冻结而是成为过冷雨滴,当过冷雨滴遇到冰冷的物体,就会迅速冻结,形成冻雨。
, ② ,冻雨给电力、交通和农业等带来的危害将更为严重。冻雨冻结在电线上,容易导致电线绷断;冻雨造成的道路结冰,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冻雨造成的农田结冰,会冻伤农作物。为防范冻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公众在冻雨天气发生后,③。若必须外出,应采取必要的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步行外出时要保持与车辆的安全距离。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请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
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很多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追寻“诗和远方”,他们有“鸿鹄之志”,希望飞得更高、更远。但也有一些年轻人选择扎根家乡,贡献青春,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实现人生价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重要概念和内容含意的能力。“认为儒教思想在21世纪很重要,世界准则要由儒教思想来规范”不合文意,原文是“未来“地球村'的许多准则由儒教思想来规范,而非儒教思想难以有所作为”。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是为了论证‘文明对话”的重要性”分析不当,应“是为了论证不同民族文明之间的对话从古代就已开始”。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提供了具体方法”分析不当,应是“提供了基本理念”。B项,“积极回应了对启蒙思潮的反思和对轴心文明的追溯问题”曲解文意,原文是“他通过反思启蒙思潮,追溯轴心文明,消解人类中心主义,面对全球化语境下价值多元化、文化本土化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以儒家人文精神给予积极回应”。D项,“就可以进行公平竞争,避免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说法绝对,原文是“人类不同文明通过对话、和平交流和公平竞争,可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不信任、不理解、仇视,乃至暴力斗争。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对话、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重要动力”。
4.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含意的能力。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只有乡村短视频能展示对乡村生活的特殊体验”说法绝对。
5.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A项,“而‘996*内卷'是贬损“城市人的代名词”不合文意,原文是“而随着现代社会的深人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个体都被迫卷入到加速世界之中,007*996*内卷’等新名词的产生,正是愈演愈烈的现代性焦虑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新变体”。C项,“但具备更专业的包装和营销能力更加重要”分析不当,原文没有比较哪个方面更加重要。D项,“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基本的敬畏意识,突破了诚信原则”以偏概全,部分农村网红“红得快凉得也快”的原因有多种。
6.①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机制,多一些监管思路和方法,规范网红经济的发展;平台要加强对视频内容的监管与审核。②政府和短视频平台在扶持农村网红时,应注重常态化运营的培训和指导。③农村网红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自律意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首先通读材料二和材料三,读懂大意;然后梳理有关内容,分析更好地促进农村网红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特定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句子④与第五段的内容形成对比”分析不当,句子④呼应了第五段的内容,不“与第五段的内容形成对比”。
8.①正面描写。如对副营长来巡逻动机猜测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二班长的外冷内热和细心;如对列兵的训斥和询问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二班长对士兵的严格要求和细心关爱。(如从其他角度举例分析也可)②侧面描写。如通过连长眼中的“石头”印象和指导员眼中的“和田玉”形象,表现出二班长表面寡言少语,实则外硬内软;通过列兵眼中班长摘掉了护目镜和防寒面
罩、往嘴里塞雪的“有点怪”的形象,表现出班长对岗位的深情留恋和不舍。(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小说,梳理有关二班长的内容;然后结合内容,分析文章塑造二班长形象的手法;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9.①“最后一次巡逻”指二班长退伍前最后一次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巡逻,跟山口告别;也指副营长退伍前特地最后一次跟队巡逻,与战友告别。②“最后一次巡逻”蕴含着成边事业和精神的传承,二班长和副营长要退伍了,但列兵已经成长起来了,戍边事业后继有人,成边精神不断传承。(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小说标题意蕴的能力。首先通读小说,理解“最后一次巡逻”的表层含意;然后深入探究,分析“最后一次巡逻”的深层意蕴;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10.BD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将军割据江东,兵精粮足,当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句意:主公占据江东,兵精将广而粮草充足,应当为汉室除去奸贼,再说曹操现在正自寻死路而我们哪有归顺他的道理呢?
1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A项,两句中的“遗”词义不同,前者为“送、给予”,后者为“放弃、遗弃”。B项,解说正确。C项,“杀人如不能举”中的“举”词义为“全、尽”,与文中加点的“举”词义不同。D项,“愿陛下矜悯愚诚”中的“诚”词义为“诚意、诚心”,与文中加点的“诚”词义不同。
12.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约定要和孙权一起来打猎,当时张昭等人震慑于曹操水军的声势而主张迎接曹操”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是曹操要与孙权交战,东吴的张昭等人认为曹操兵力强大,主张投降曹操。
13.(1)中原地区的曹军,长途跋涉来到南方(偏狭的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病。(“中国”“江湖之险”“习”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
(2)如果大事不成,这就是天意,怎么能再屈居于曹操之下!(“济”“安”“为之下”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关键词。第(1)句关键词:中国,中原地区;江湖之险,险之江湖,陆地偏狭的江湖地带,这里指南方;习,习惯、服。第(2)句关键词:济,成、成功;安,怎么;为之下,屈居于曹操之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曹操取得荆州后,顺流东下,写信送给孙权,说“将率领八十万水军,与将军您在东吴交战”。东吴的张昭等人说:“我们所凭借的只有长江天险,曹操取得荆州后,长江天险已经成为敌我双方所共有。再说敌众我寡,双方兵力悬殊,不如投降曹操。”只有鲁肃不这样认为,他劝孙权立即召回在鄱阳的周瑜商议大计。周瑜赶回后,对孙权说:“曹操虽名为汉朝丞相,其实却是汉朝的奸贼。主公占据江东,兵精将广而粮草充足,应当为汉室除去奸贼,再说曹操现在正自寻死路而我们哪有归顺他的道理呢?请主公听我详说平曹的计划。现在北方并没有完全平定,关西的马超和韩遂,是曹操的后顾之忧;如今曹操竟舍弃善战的骑兵,而想与擅长水战的吴军在水上决战;再加上现在正值隆冬时节,马草军粮的补给都不方便;中原地区的曹军,长途跋涉来到南方(偏狭的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病。刚才所列举的,都是曹操用兵的不利情况。周瑜请求主公给我精兵五万人,我保证会击败曹操!”孙权听了周瑜这番话后说:“我与曹操这老贼势不两立!”说完抽出宝刀砍断桌子一角,说:“诸位再有敢说归顺曹操的,就会和这桌子同样下场!”后来东吴果然在赤壁打败了曹操。
材料二: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孙权,对孙权说:“如果将军能以江东的人马与占据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尽早与曹操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早点解除武装,向他称臣!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朝廷,而心中犹豫不决,事情已到危急关头,却不果断处理,大祸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向曹操称臣?”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壮士,还坚守节义,不肯屈辱投降;何况刘备是皇室后裔,英雄才略,举世无双,士大夫们对他的仰慕,如同流水归向大海。如果大事不成,这就是天意,怎么能再屈居于曹操之下!”孙权勃然大怒,说:“我不能拿全部吴国故地和十万精兵拱手奉送,去受曹操的控制。我的主意已定!除刘备以外,再没有能抵挡曹操的人;但刘备新近战败之后,怎么能担当这项重任呢?”诸葛亮说:“刘备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大败,但现在陆续回来的战士和关羽的水军加起来有一万精兵,刘琦集结江夏郡的战士,也不下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惫,听说追赶刘备时,轻骑兵一天一夜奔驰三百余里,这正是所谓‘强弩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尽的时候,连鲁国生产的薄绸都穿不透'。所以《兵法》以此为禁忌,说‘必定会使上将军受挫’。而且北方地区的人,不善于进行水战;另外,荆州地区的民众归附曹操,只是在他军队的威逼之下,并不是心悦诚服。如今,将军如能命令猛将统领数万大军,与刘备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败曹军。曹操失败后,必然退回北方,这样荆州与东吴的势力就强大起来,可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势。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今天!”孙权听后非常高兴,就去与他的部属们商议。
1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一片狼藉”理解错误,诗句意思是“即使是冬天,峡州也有野花迎风起舞”;“特别感伤”不符合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15.①本诗写自己被贬官到峡州,虽然厌恶那里的习俗,但对那里的山光水色颇有兴味,表现出豁达乐观的思想感情。②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迁谪”,是由琵琶女演奏悲愤的琵琶曲引起的,诗人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流露出的是一种被贬后的愤懑之情。(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首先通读这首诗歌,理解大意;然后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分析鉴赏“迁谪”蕴含的不同感情;最后组织答案,概述作答。
16.(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3)示例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示例二: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给分。第(3)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要填写的语句。第(1)题,需关注“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表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等关键信息;第(2)题,需关注“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等关键信息;第(3)题,需关注“很多古诗词也常常运用拟人手法来描摹事物和表情达意”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本题易错字:(1)跂,博;(2)复;(3)示例一,衡;示例二,猱,攀。
17.A举手投足(一举一动)B形神兼备C刚柔相济(每处1分,如有符合语境的其他成语,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举手投足:举一下手,放一下脚,比喻一举一动。B形神兼备:形态和神情都具备了,形容形态和神情都刻画表现得很充分。C刚柔相济:强硬与柔和互相配合,互为补充。
18.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境中词语意义和用法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文中加点的“精神”意为“宗旨”“主要的意义”,D项“精神”的意义和用法与此相同。A项,“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B项的“精神”意为“表现出来的活力”,这里可以理解为“精明、机警”。C项的“精神”是形容人或物活跃,有生气。
19.A【解析】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理解文段大意和所要填人的四个语句的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分析要填入括号内的语句,最后进行选择判断并验证答案。
20.①暖空气被抬升②与普通雨雪天气相比③一般应尽量减少外出(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理解大意;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给的提示语;最后根据要求,概括答案。
21.示例:冻雨之所以能够形成,(2分)是因为从高空到地面存在着“冷一暖一冷”的大气层结构。(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读懂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内容;最后梳理答案,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简要作答。
22.【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
材料讲述了年轻人的不同选择,有人追寻“诗和远方”,有人扎根家乡。材料引导我们思考如何认识和对待“追寻远方”与“扎根家乡”的人生选择:选择本身没有对错,但无论哪种选择,都应该适合自己,更有利于自己放飞梦想,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立意:①选择适合自己的,实现人生价值;②以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为选择标准;③立“鸿鹄之志”,追寻“诗和远方”;④扎根家乡,助力家乡发展。
(二)写作任务和要求
1.确定立意
写作必须紧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立意不准确的,不能评为一类文和二类文。
2.综合材料
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
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上学期2024届高三零诊考试语文: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上学期2024届高三零诊考试语文,文件包含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零诊考试语文试题docx、21级雅安零诊语文答案简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四川省雅安市部分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雅安市部分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