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2 离骚(节选)课时作业
展开基础达标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是的,屈原是一个“箭垛式人物”(胡适语),我们后人( )给他的东西太多,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没有一个人像屈原那样,被后人随己意或随时代需要而加进去那么多东西。我们固然可以因此说,屈原是一部大书,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这部大书中读出自己的东西。但屈原也因此( ),或千人千面,如同一千个读者的一千个哈姆莱特。屈原的生平留给我们太多的盲点与疑点,为他作传的司马迁情绪激动,心潮起伏,不能( )地记录他的身世行踪,大段的主观抒情议论占据了不长的篇幅。司马迁可能意识到,对于屈原来说,他的精神远比他的生平事功更重要。这样做事实上也并无不妥。历史的本体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不可复现的, ① ,更何况疑窦丛生的屈原?韩非曾( )地说,孔墨死后,其不同的后学都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谁能定孔墨之是非?我们也可以说,屈原不可复生,我们谁又能定屈原之是非?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内涵也因为有了这些附着,而越来越丰富,其影响也越来越深巨。所以,我们也可以说, ② 。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附会 面目全非 心安理得 困惑
B.附加 似是而非 心平气和 困惑
C.附会 面目全非 心平气和 疑惑
D.附加 似是而非 心安理得 疑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附会”,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说成有某种意义;“附加”,附带加上,额外加上或附带的,额外的。根据后文“被后人随己意或随时代需要而加进去那么多东西”,结合语境,选择“附会”。
“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似是而非”不合语境,应填“面目全非”。
“心平气和”,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根据前文“为他作传的司马迁情绪激动,心潮起伏”结合语境,应填“心平气和”。
“困惑”,感到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疑惑”,迷惑,疑惑不解或怀疑,不相信。根据后文“谁能定孔墨之是非?”的反问句,结合语境,选择“疑惑”。故选C。
2.请列举文中的句子,并指出所使用的四种修辞手法。
【答案】①是的,屈原是一个“箭垛式人物”(胡适语)——引用(说明:直接引用)
或:孔墨死后,其不同的后学都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谁能定孔墨之是非?——引用(说明:间接引用)
②屈原是一部大书——比喻(或“暗喻”);
③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这部大书中读出自己的东西——借代;
④文中的问句都是反问(每处1分,只有原句和修辞都答对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①“是的,屈原是一个‘箭垛式人物’(胡适语)”使用引用(直接引用)的修辞手法。“孔墨死后,其不同的后学都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谁能定孔墨之是非?”也是引用“韩非”的话。②“屈原是一部大书”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屈原是本体,“大书”是喻体。③“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这部大书中读出自己的东西”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这部书”借代屈原。④“更何况疑窦丛生的屈原?”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何况……(呢)?”是典型的反问句式。文中的问句都是使用反问修辞手法。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①存在的只是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②屈原是一个滚雪球式的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
根据上文“历史的本体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不可复现的”,得知这句话讲的是“历史是不存在的”,结合语境分析“存在的只是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此处是对整段文字的总结,根据前文“屈原的内涵也因为有了这些附着,而越来越丰富,其影响也越来越深巨”,可以将屈原比作“一个滚雪球式的人物”。
二、课内诗歌阅读
(一)阅读屈原《离骚》(节选),完成4、5题。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前四句写“吾”注重修养品性,因而有美好的品质,喜欢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于身旁。
B. 五到八句写“余”惟恐抓不住飞逝的时光塑造美好的心灵,早晨在大坡上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C. 最后四句希望君王趁着壮年抛弃恶习,改变原有政治法度,若君王乘上骏马驰骋,“我”愿意在前面做向导。
D. 诗歌中表达了尽管时光轮转、年华易逝,但作者仍不懈追求美好高洁的品格,并希望能够辅佐君王的愿望。
【答案】A
【解析】A项,“注重修养自己的品性,因而有美好的品质”有误,从诗中来看,“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既…又…”是并列关系,选项变成因果关系,错误。故选A项。
5.诗歌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比喻。用香草比喻美好的品德和人格。②象征。“美人”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君王,亦可以象征美好的理想。③借景抒情。借日月交迭,春秋更替,黄叶飘零,表达时光易逝、时不我待的迟暮之感。④反问。反诘君王,加强肯定语气,情感强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歌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然后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等角度思考。“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芷”“秋兰”均为香草,这里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人格;“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美人”使用象征手法,象征自己、君王以及美好的理想;“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使用借景抒情,借岁月流逝、春秋更替、草木零落来抒发迟暮之感;“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使用反问修辞,加强语气。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离骚》中,表现屈原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叹息流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而九死不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屈原德行高尚却遭到嫉妒和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屈原借古代圣贤能够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屈原不怕粉身碎骨、坚守志向的决心。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4)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属于直接填写上下句,作答时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掩涕、蛾眉、谣诼、惩”等字。
能力提升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7~11题。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④。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⑤将去此而沉吟 ⑥。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⑦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⑧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⑨。”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⑩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助词。②伊:助词。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惊湍:惊人的急流。⑤逝:发语词。⑥沉吟:犹豫不决。⑦退默:引退隐居。⑧九关:九重天门。⑨中浦:水滨。⑩要:总结。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浮扁舟以适楚兮 适:到
B.去家千里兮 去:离开
C.又或为之臣佐 佐:辅佐
D.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 勉:鼓励
【答案】D
【解析】勉:努力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赋《怀沙》以自伤兮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B. 独嗷嗷其怨慕兮 其如土石何
C. 独茕茕乎中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 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答案】C
【解析】 C项都是介词,相当于“于”;A为连词“来”和介词“把”;B为“助词”和副词“将、将要”;D为连词,分别表“转折”和“递进”。
9.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子孙散兮安在
B.宜夫人之不吾与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句读之不知
【答案】C
【解析】C为介词结构后置,A、B、D为宾语前置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记念“骚体赋”的创使人屈原,此赋是发屈原之心而作,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
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给合,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他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建立匡时济世的情感。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答案】C
【解析】“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说法错误,应是“哀叹孤独的个人面对社会压力和人生必死的脆弱性,也是他流放后的理性思索”。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2)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答案】(1)生前既不能奋力争辩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
(2)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
【解析】(1)注意重点词语“争”“ 谏”“ 冀”“ 改行”的意思。
(2)注意重点词语“畏讥”“ 改度”“ 斫”“以为”的意思。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13题。(9分)
屈 祠
[唐]汪 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楚 城[注]
[宋]陆 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注] 楚城,也称楚王城,遗址在今湖北秭归境内。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被罢回乡四年,又入蜀奔走八年,至淳熙五年始奉召东归,经归州(秭归),作此诗。
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汪诗一、二句写屈原宁死也不肯回到故乡,突出了屈原忠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汪诗三、四句写猿猴哀啼,用猿猴的悲啼渲染悲凉的气氛,抒发了对楚怀王的痛恨。
C.陆诗一、二句将“江上荒城”与“屈原祠”联系起来,用“荒”和“悲”奠定全诗的基调。
D.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诗,都把屈原祠作为吟咏的对象,表达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
【答案】A
【解析】“写屈原宁死也不肯回到故乡”错,原句是“不肯迂回入醉乡”,即“不肯改变正直的节操去迎合他人,过醉生梦死的生活”。
13.陆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以“滩声”的“似旧”反衬人间万事万物的非旧,表达了对人间万事万物变迁的感慨。②表达了一个爱国志士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楚城荒废状况有所感伤的情怀。③对南宋统治者偏安苟活的辛辣讽刺。
【解析】分析情感要抓住关键字眼,如“似旧时”有对事物变迁的感慨;由知人论世可知,陆游此诗有一种讽刺意味,即怀古诗常用的手法——借古讽今。
班级:
姓名:
得分:
语文人教统编版1.2 离骚(节选)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98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2 离骚(节选)习题</a>,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2 离骚(节选)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98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2 离骚(节选)一课一练</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下列诗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2 离骚(节选)精品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