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47讲 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战争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练透)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47讲 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战争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讲通)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一 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专题检测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二 魏晋至隋唐: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专题检测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专题三 宋元到明清: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和中国版图的奠定(专题检测卷) 试卷 0 次下载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46讲 现代世界的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练透)
展开第2环节——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第3环节——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
第4环节——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第5环节——考:结合学校周考练安排,特别训练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如最佳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第46讲 现代世界的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
最新模拟精炼
1.(2023·山西晋城·统考三模)新航路开辟后,花生由南美洲传到旧大陆,但主要由种植者自己食用,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大。1900年前后,德国和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花生和花生油的几十种工业用途,印度、西非和中国的花生产量和出口量由此大增。由此可见,花生的传播与种植
A.主要缘于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B.以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为前提
C.迅速提高了农业的商品化程度D.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00年前后,科技的发展拓展了花生的用途,推动了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故花生的传播与种植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花生的传播与种植受到工业需求的影响,但工业革命不是花生传播与种植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前花生就已经传播与种植,排除B项;花生的商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主要出现在1900年之后,并不是迅速出现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中国食物报》中的一篇文章写道:“在影响品牌公众形象的诸多因素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也是永恒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安全、口感好的食物越来越受欢迎。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物是每一位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据此可知,我国
A.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B.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
C.尝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D.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题干中“口感好”“安全”“营养”“健康”等信息可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食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不仅要满足温饱,还要安全、口感好、营养丰富,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食品“安全、营养和健康”受到欢迎,不能说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众对食物的要求,而不是国家尝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排除C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我国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结论,且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福建龙岩·统考三模)1999年,欧盟首脑会议就“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达成了《2000年议程》改革方案。方案中给予符合要求的年轻农民一次性2.5万欧元的资助;对提前退休的农民给予总额为1.5—3.5万欧元不等的资助。该方案表明,欧盟
A.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B.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C.日益完善福利政策D.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99年(欧盟)。据材料“方案中给予符合要求的年轻农民一次性2.5万欧元的资助;对提前退休的农民给予总额为1.5—3.5万欧元不等的资助”,可以看出欧盟达成了《2000年议程》改革方案,通过对农民进行资助,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农业,并未提及食品安全,也为谈到福利制度的完善,排除AC项;仅从材料,无法看出欧盟制定方案是为了维护农产品的价格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浙江·模拟预测)1731年德国人彼特•亨克斯依托当地的稀有金属矿产和制刀剑传统,外加三十多道工艺,创立双立人品牌。1867年双立人成立现代化钢材铸造车间,1939年双立人独有的低温冰段技术研发成功。由材料可知,双立人品牌长盛不衰的原因是
A.注重品质坚持技术创新B.物美价廉广受市场欢迎
C.采用现代化机器大生产D.国家统一助力企业发展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伊始就有很强的品牌意识,注重工艺和设备的与时俱进,坚持更新设备、研发技术等,反映出双立人品牌长盛不衰的原因是,注重品质、坚持技术创新,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双立人品牌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排除B项;采用现代化机器大生产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1870年德国统一并非双立人品牌近三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山东·统考模拟预测)下图为美国1955-1985年家用电器价格趋势图(以1982年美元价格计算)。此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A.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B.社会救助制度在美国逐渐形成
C.电力开始广泛服务于生产D.新科技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应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段“1955-1985年”,可知这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大量的新技术、新科技被运用于生产过程中,极大地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从而导致了材料中的家用电器的价格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D项正确;当今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是在不断扩大,排除A项;社会救助制度同材料中的家用电器价格下降无关,排除B项;电力开始广泛服务于生产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辽宁丹东·统考一模)2022 年4月,第 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丹东市组织 30家企业“登云”参展,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
A.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B.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D.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企业“登云”参展,与外国“屏对屏”商洽,线上产品展示和在线洽谈交流的实现得益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国民对电商的态度,不能得出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排除A项;“根本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互联网虽然获得了重大发展,但并未完全取代传统商务,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江苏盐城·盐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浙里办”是一款基于浙江政务服务网一体化平台的App,随时随地可以办理公积金、医保社保、教育就业等服务事项。相关业务部门通过数据集成和共享,将审批流程由过去的人工审批变为机器审批。由此可见,人工智能
A.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B.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范围
C.推动政府的变革与创新D.促进了前沿技术的突破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根据“随时随地可击办理公积金、医保社保、教育就业等服务事项。”可得出利用智能手段与技术能够更多好地为民服务,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民众生活的丰富,排除A项;材料中是把现有的服务事项通过技术手段整合,而非拓宽视野,排除B项;技术的突破才有智能手段,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两年半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增长,人们在高唱资本主义“繁荣”的胜利吹,“普遍”叫嚣苏维埃国家“必定灭亡”、“必定崩溃”。而现在,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大量工人失业……当此之时,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的“必定崩溃”,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上述言论应发表于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大萧条时期(世界)。据材料“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大量工人失业……当此之时,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社会主义苏联却欣欣向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据材料“两年半以前”,所以应该是20世纪30年代,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其余时间均不符合材料要求,排除ACD项。故选B项。
9.(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1975 年,苏联数学家、经济学家康托罗维奇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指出,以线性规划构建最优化的方法将有可能大大提高经济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利用资源,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他的这一思想对西方数理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表明
A.国家干预理论仍受到重视B.美苏冷战局势有所缓和
C.计划经济体制获西方认可D.新经济加速全球化进程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5年,据题意可知,康托罗维奇认为线性规划构建最优化的方法有可能大大提高经济工作的质量,而且这一主张对西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说明通过规划,即国家干预发展经济的方式仍受到一定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思想,和美苏冷战局势没有关系,排除B项;西方国家并没有认可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内容和新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3·辽宁·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考虑到东部地区将首先成为中日之间的战场,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1940年底沿海工矿内迁工作基本完成,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员工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在地域分布上,以四川和湖南两省接受内迁厂家数量最多,沿海工厂的内迁有力地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前后投入2000多亿元和上千万人力,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完善了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谱写出新中国史册上伟大而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材料三 “三线精神”是在国际形势动荡、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时期凝聚而成的。“三线精神”承继了红船精神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内嵌了井冈山精神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融渗了长征精神的“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糅合了延安精神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植了西柏坡精神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脉相承。
——摘编自张立《三线建设博物馆文化传承的新时代之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沿海工业内迁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三线建设工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三线精神”的认识。
【答案】(1)原因:绝大部分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将成为战区;服务于战时统制的需要。(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任答两点即可)
(2)特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重点发展国防工业等重工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规模大,历时长,投入大。(任答两点即可)
认识:“三线精神”是建设者们在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长期孕育的一种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和共同信念,在此基础上凝聚出的不朽精神,承载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共和国领袖的雄心壮志,是我们党红色基因谱系的重要一环,续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篇章。(任答两点即可,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
原因:结合所学可得出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若不迁移会被日本摧毁或占领;据材料一“东部地区将首先成为中日之间的战场”等可得出,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将成为战区,为了保存经济实力;据材料一“1937年”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当时是抗战时期,工业内迁是出于服务于战时统制,服务抗战的需要。
意义:据材料一“沿海工厂的内迁有力地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可得出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以及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结合所学可得出,内迁工业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
特征:据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不合理布局”可得出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结合所学,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三线建设”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据材料二“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可得出重点发展国防工业等重工业;据材料二“前后投入2000多亿元和上千万人力”等信息可得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据材料“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等信息可得出规模大,历时长,投入大。
认识:据材料三“‘三线精神’是在国际形势动荡、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时期凝聚而成的。”可得出“三线精神”是建设者们在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长期孕育的一种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和共同信念,在此基础上凝聚出的不朽精神,承载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共和国领袖的雄心壮志。据材料三“三线精神”承继了......,内嵌了......,融渗了......,糅合了......,根植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脉相承。”可得出“三线精神”是我们党红色基因谱系的重要一环,续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真题实战演练
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
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49~1985(美国)。据图可知,美国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在1949至1985年有一定波动,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比较高,1965至1977年基本处于下降状态,77年以后又处在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因此政府研发投资用于国防研究比重下降,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题干涉及时间内,美国对外战争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而且60、70年代美国在发动越南战争,此时对外战争较之之前频度烈度有所增加,而题干中70年代美国国防研究占比下降,不符逻辑,排除B项;在题干涉及时间段内,美国并非一直都面临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主要是在70年代以来,而题干涉及时间还保罗70年代以前,排除C项;美国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与题干中美国国防研究占比变化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罗斯福新政初期,为了能够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美国企业家和国会议员对罗斯福实施的大量政策,如劳工立法,并没有加以阻挠,甚至还表现出某种支持。这表明,当时美国
A.国家干预使经济得以恢复B.分权制衡原则发生改变
C.现实需要总统权力的扩大D.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根据材料“为了能够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美国企业家和国会议员对罗斯福实施的大量政策,如劳工立法,并没有加以阻挠,甚至还表现出某种支持。”可知,为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美国企业家和国会议员对罗斯福的政策表现出支持,说明当时需要扩大总统的权力,以推动新政的实施,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信息,排除A项;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美国没有改变,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而不是基本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强调的是“村村通”工程,即在农村发展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这有利于加强农村和农村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力的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A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1978年到1983年,材料不涉及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排除B项;三线建设的时间是20世纪60~70年代,目的是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材料和三线建设无关,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早在1956年底就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
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
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世界。据所学可知,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方便人类之间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因此D项正确;铁犁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它的作用并不是让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据所学可知,促进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的是原始农业的出现,排除A项;钢筋混凝土技术有助于提高房屋的质量,与城市夜生活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性,排除B项;杂交育种新技术能改良作物品种,同时增加作物产量,生鲜食品涉及到的技术是食物储存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间是当代。根据材料可知,大数据可以使历史资料共享,提高了利用率,但并不是变革史料运用的原则,史料运用仍然要坚持孤证不立、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等原则,排除①;根据材料“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可知,数字化史料可以通过大数据将史料分类,数字化文献检索可以使史料的搜集极其快捷而且相对完备,可以快速检索到大量资料,由此可见,历史资料数字化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②③正确;“e-考据”指的是充分利用电子资源进行考据的方法,是信息技术和历史考据的结合,并非是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排除④。综上,D项正确,排除ABC项。
6.(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收入;英国工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世界市场的联系增强,消费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大丰富。
(2)后果:产生了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带来制造业的繁荣;信贷消费也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埋下经济危机的隐患。
(3)认识:鼓励适当消费,可扩大内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消费应在合理的需求之内,与个人收入水平密切联系,要理性消费;国家应该加以争取的消费引导,同时通过宏观调控稳定市场、金融秩序,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提高了工人的工资收入;依据“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可知,英国工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依据“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市场的联系增强,消费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大丰富。
(2)后果:依据材料“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并结合所学可知,产生了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依据“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带来制造业的繁荣;依据“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并结合所学中的时间和所学可知,信贷消费也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埋下经济危机的隐患。
(3)认识: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消费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启示分析,如鼓励适当消费,可扩大内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消费应在合理的需求之内,与个人收入水平密切联系,要理性消费;国家应该加以争取的消费引导,同时通过宏观调控稳定市场、金融秩序,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44讲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练透): 这是一份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44讲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练透),文件包含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原卷版docx、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30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练透): 这是一份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30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练透),文件包含第30讲走向整体的世界原卷版docx、第30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30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讲通): 这是一份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30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讲通),文件包含第30讲走向整体的世界原卷版docx、第30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