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测试卷(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展开1.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规定由联邦储备银行保证储户在银行破产时能得到一定数量的存款偿还;同时还通过了《房主贷款法》,规定房产主无力偿还欠款时,可以房产为抵押品,转借由政府担保的国债。这些做法( )
A.拓展了计划经济的形式B.代表了工农群众根本利益
C.强化了社会保障的职能D.有效解决了“滞胀”危机
2.下表为《史记》对战国时期相关社会现象的记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商贩注重市场经营的技巧B.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
C.商业受抑制的境况被改变D.经商理念源于社会生活
3.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 )
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
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
4.8世纪中期至9世纪,在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扩建巴格达城,广建清真寺、驿馆、市场及市政交通设施等。此时,巴格达市场的交易物品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中国的瓷器、丝绸B.欧洲的玉米、甘薯
C.德川幕府的武士刀D.高丽王朝的诗歌集
5.“元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纸币作为主币在全国范围发行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徽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④棉花种植在南方得到大力推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有资料显示,1872~1895年,官办或官商合办工业资本额占民族工业总资本额的64.56%,民营工业占33.01%,中外合办企业占2.43%。1896~1911年,上述数据分别为21.44%、57.88%、20.68%。这一变化反映( )
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加剧B.晚清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C.洋务运动工业成就显著D.清末经济政策调整有一定成效
7.据记载,19世纪60年代初期天津的洋布价格即便“仅土布价格一半”,也只有“直隶和临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购买洋布”,而广大北方“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织的土布”。这说明( )
A.传统的自然经济牢不可破B.洋布在价格上缺少竞争优势
C.农民自觉抵制西方的入侵D.北方农村洋布市场尚未打开
8.1702年7月,根据与英国国王威廉三世达成的协议,“新东印度公司”并入东印度公司,成为“联合东印度公司”。这次重组主要限制大股东的独占性控制权,确立了每名股东的投票权和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推动东印度公司治理向民主化方向转型,渗透了民主思想的股东大会制度从此走上历史舞台并持续影响后世。据此推断( )
A.表明了英国的民主制度已经完善
B.有利于削弱旧贵族的政治影响力
C.满足了英国殖民侵略的现实需求
D.不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的壮大
9.下图为1856年创立于山西平遥南大街协同庆票号。可以佐证( )
A.地域性商帮的发展B.“工商食官”政策的推行
C.信贷业务的诞生D.平遥成为中国金融中心
10.美国政府于1934年通过《黄金储备法案》,将美元的官方价格从每盎司黄金20.67美元调整为35美元。该规定
A.解决了经济危机B.防止了通货膨胀
C.扩大了贸易出口D.维护了美元霸权
11.1935年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指出:当时的美国商会认为罗斯福总统企图将美国“苏维埃”化,前总统胡佛把新政称为“对整个自由精神的最让人目瞪口呆的侵犯”。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B.对传统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C.推行了苏联的经济制度D.违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12.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和失望情绪。但同一时期,苏联文学则生机勃勃,一大批优秀作家创作了许多歌颂现实的优秀作品。由此可见,两者( )
A.经济状况的巨大反差B.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C.军事斗争的不同状况D.冷战对峙的攻守态势
13.1975 年,苏联数学家、经济学家康托罗维奇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指出,以线性规划构建最优化的方法将有可能大大提高经济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利用资源,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他的这一思想对西方数理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表明( )
A.国家干预理论仍受到重视B.美苏冷战局势有所缓和
C.计划经济体制获西方认可D.新经济加速全球化进程
14.美国推动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于1961年10月达成协议,决定共同提供黄金设立“黄金总库”,以稳定维护黄金的兑换官价。不久后,美国又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十国达成《借款总安排协定》,规定由“十国集团”共同出资60亿美元,协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市场。这反映了( )
A.美国在世界金融领域的主导权B.美国积极扶持欧洲一体化运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内在缺陷D.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难以维系
15.《管子》中提到,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中记载了,宋国大夫戴盈之和孟子商量“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这些记载反映了该时期
A.商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B.仁政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诸侯争霸阻碍经济发展D.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关税
16.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为声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埃及和叙利亚,对以美国为首的偏袒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了禁运,使得油价暴涨,引发197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结束,出现了广泛的长期的“滞胀”现象。这说明了( )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两极对峙
B.全球化促使世界经济和政治紧密相连
C.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
D.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世界经济主导权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
——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体系。广泛兴起的各种集市将市场活动扩散到农村各个角落,将农民零散的交易活动纳入到一定地域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之中,由此发挥出初级市场的作用。镇市则属于更为成熟的市场形式,不仅商品流通规模大,辐射范围广,而且与城市市场和跨地区市场联系密切,因而具有中心市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江南农村多层次的商品流通日趋活跃,跨地区的市场联系不断加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格局。小农经济也发生相应变化,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出由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向市场供给和商品化生产转变的趋向。但此时期江南农村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体上仍相当有限,且明显受人口增长压力和朝廷赋税货币化政策的影响,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繁荣。
——摘编自陈国灿、吴锡标《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棉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具有前后联进效应的产业,价廉机纱的进口和民族棉纺业的发展使土布业手纺纱的使用被机纱所取代,手工棉纺织业发展的瓶颈得以解决,织布区出现了商人放纱收布的雇佣劳动组织形式,并推动了手工织布工场的发展。民族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植棉业的科学种植,政府和社会努力改良棉种,改善棉质,增加产量,至20世纪20年代末外棉进口减少明显,纱厂用棉的自给率提高,也增加了农家经济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棉业的前后联进不仅关乎棉业经济本身,与农业、工商业、机械、金融、交通运输等业皆密切相关。近代海外贸易中乡镇棉业民营经济的演进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虽历经劫难,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但是在竞争压力下通过技术改进和结构重组,仍在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摘编自于新娟《海外贸易与近代江南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以棉业为例》
材料三 当前中国农村已经进入加快转型和全面转型的新阶段,也就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面临八大严峻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成本严重损害农业竞争力。高生产成本推高了粮食价格、降低了农业经营收益,损害了农业竞争力。此外,农业机械化亟待转型升级、农民增收的压力不断增加、农村资源资产浪费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乡村治理模式仍需创新等问题也给农村全面转型发展提出了多重挑战。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江南农村市场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乡镇棉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农村经济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近代企业制度生成的过程中,公司制度的缘起较之于工厂制度要早。大致上从16世纪起,西方社会就开始出现最早的特许制公司组织,其主要的经营领域是对外贸易,其中如1555年获得特许状的俄国公司,1600年获得王室特许状的著名的东印度公司等。1720年《泡沫法案》对公司的设立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制。英国海外贸易法人的建立一般被认为是世界近代公司制度的起源。18世纪60年代,纺织、冶炼、机器制造、造纸、玻璃等行业建立了一系列工厂,工厂制度开始形成。工厂制度与公司制度在制造业领域普遍化的内在结合是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使用的扩大,固定资产规模大大扩大了,股份公司制度就被引入工业制造业。
——摘编自张忠民《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
材料二 与西方工厂制度脱胎于旧有的工场手工业,并且最早产生于棉纺织业不同,西方的近代工厂制度传入中国之后,由于中国的近代工业最早产生于国家特许、甚至是国家经营的军用重工业,资金耗用以及生产规模的巨大,使得近代中国最早的工厂制度一开始就走上了与公司制度相结合的演进道路。只不过当时的中国,由于尚无明确的经济立法,无论是工厂制度还是公司制度,都缺乏相应的适用法律调整,使得当时的近代工厂企业显现出明显的早期制度特征。
——摘编自张忠民《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企业制度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街上到处都是顾客,他们购买来自斯里兰卡的珍珠项链,佩戴着由非洲象牙雕刻而成的装饰品,使用添加了稳定剂(来自中国西藏和索马里)的香水、由波罗的海的琥珀制成的小瓶子,以及各式各样的沉香木家具。空气中弥漫着外国熏香的气味。附近的一家商店出售着价格昂贵、工艺精巧的产品。你来到朋友家做客,她会端给你一杯散发着独特香味的冷饮。这家人炫耀着他们新买的东西:一张由爪哇檀香木制成的精致桌子,上面摆放着一只雕工精湛的犀牛角。屋里的许多小摆设看上去都是进口的,彰显着你朋友的国际化品位。这座城市与遥远的地方有着许多联系,听起来像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这就是公元1000年中国城市泉州的样子。
——摘编自(美)韩森《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
有学者认为,公元1000年标志着全球化的开始。这是贸易路线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时刻,货物、技术和人们得以离开家园,去到新的地方。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普通百姓也受到了影响。请评析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能重复材料)
记载
出处
宋国一庄姓商人开了酒铺,他“升概甚平”(称酒公平)“遇客甚谨”,还把酒铺招牌挂得很高,以招徕顾客,多做生意
《史记·货殖列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史记·田单列传》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时期,金融领域的银行业和房贷业出现情况恶化时的保障做法,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是不能称这种对经济的干预为计划经济,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罗斯福政府的做法代表工农利益,而且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的做法主要保障资产阶级利益,排除B项;据所学,“滞胀”现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材料涉及20世纪3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由材料“把酒铺招牌挂得很高,以招徕顾客”、“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可知战国商户通过悬挂招牌,打造精致商品等方式招揽顾客,注重经营技巧,故选A项;明清时期出现长途贩运,排除B项;战国时期商业有所发展,材料中并未提及商业受到抑制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经商理念,排除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1938年(世界)。根据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可知,这一时期,世界工业有所发展,但世界贸易量却增长有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说明了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1929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贸易量增长相对较少,不是工业发展,排除C项;一战后,国际关系并不是持续恶化的,也有缓和与稳定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8世纪中期至9世纪的西亚地区。中国的瓷器早在唐朝就输出到西亚和欧洲,丝绸早在西汉时期就输出到欧洲,A项正确;玉米、甘薯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才输出到欧洲的,排除B项;德川幕府17世纪才建立,排除C项;高丽王朝于10世纪才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纸币管理制度,把纸币上升到全国通行的唯一法定货币的地位,所以①符合题意;元朝在漕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所以②符合题意;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所以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徽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所以③与题意不符,故A、C、D项错误。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2~1911年(中国)。根据材料“1896~1911年,上述数据分别为21.44%、57.88%、20.68%。”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资本输出合法化,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因此民营工业和中外合办企业占比明显增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故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经济政策调整有一定成效,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民营企业和中外合办企业占比增多的原因,并非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且此时列强资本输出为主,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晚清的经济结构,无法得出其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依据材料“直隶和临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购买洋布”,“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织的土布”,可以看出洋布并未在北方的农村受欢迎,可见北方农村洋布市场尚未打开,D项正确;“直隶和临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购买洋布”,可以看出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受到了冲击,排除A项;“仅土布价格一半”,可见洋布有价格上的优势,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洋布未在北方农村受欢迎,未涉及农民对外来入侵的抵制,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02年(英国)。在国王的支持下,建立了联合东印度公司,推动治理向民主化方向转型,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满足了英国殖民侵略的现实需求,C项正确;东印度公司与民主制度完善无关,排除A项;东印度公司影响主要是经济层面,与贵族影响力关系不大,排除B项;工业资产阶级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山西平遥的票号是经营商业汇兑业务,适应了地域性商帮——晋商的发展,A项正确;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排除B项;春秋时期出现了信贷业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平遥在中国的金融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从每盎司黄金20.67美元调整为35美元”可知,美元有一定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故选C项;这一调整仅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措施之一,排除A项;美元官方价格调整,不会影响美元的市场供应量,排除B项;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排除D项。
11.B
【详解】依据材料“苏维埃”“对整个自由精神的最让人目瞪口呆的侵犯”,可以看出对罗斯福新政的诋毁和质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经济模式,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罗斯福新政的质疑,不能得出其成果,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属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不是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放弃原来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至30年代,西方文学的悲观情绪与苏联文学的歌颂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此时西方正处在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阴霾之下,社会矛盾尖锐,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文学中的不同社会思潮正是对同一时期不同经济状况的反映,A项正确;二战后美苏之间出现意识形态尖锐对立和冷战对峙的局面,排除B、D项;材料指出的时间是20世纪20~30年代,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向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起巴巴罗萨行动,德国以闪电战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军事斗争开始于30年代末,排除C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5年,据题意可知,康托罗维奇认为线性规划构建最优化的方法有可能大大提高经济工作的质量,而且这一主张对西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说明通过规划,即国家干预发展经济的方式仍受到一定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思想,和美苏冷战局势没有关系,排除B项;西方国家并没有认可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内容和新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稳定维护黄金的兑换官价”、“协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市场”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推动设立“黄金总库”和“十国集团”,体现了美国在世界金融领域的主导权,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欧洲一体化,排除B项;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材料不仅涉及了黄金价格,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排除C项;难以维系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管子》和《孟子》中记录均记载了收关税的问题,这与商品贸易活动有关,A项正确;材料与仁政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诸侯争霸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知财政收入的全部来源,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3年西方。材料体现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对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行为,最终引发了“滞胀危机”,说明的是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和政治已紧密相连,B项正确;两极对峙是指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并不是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峙,排除A项;材料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无关,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至今仍然是发达国家掌握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并非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世界经济主导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7.意义:推动中西方文化在借鉴中向前发展;增进中西方相互了解;推动着世界服饰文化的发展。
【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并结合所学,从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了解方面展开即可,如推动中西方文化在借鉴中向前发展;增进中西方相互了解;推动着世界服饰文化的发展。
18.(1)特点:发展速度快,呈现体系化;多层次市场并存;出现地域分工;传统市场转型趋势增强;发展有限且畸形。(任答4点)
(2)原因:西方技术的传入;新劳动组织形式的推动;科学种植技术的进步;政府与社会支持;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解体;棉业从业者努力。(任答3点)
意义:推动了棉业相关产业链发展;增加农村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转型;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一定程度助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任答3点)
(3)认识: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科技革新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依据材料“南宋时期,江南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体系。”可知,发展速度快,呈现体系化;依据材料“广泛兴起的各种集市将市场活动扩散到农村各个角落,将农民零散的交易活动纳入到一定地域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之中,由此发挥出初级市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江南农村多层次的商品流通日趋活跃,跨地区的市场联系不断加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格局。”可知,多层次市场并存;依据材料“在此基础上,江南农村多层次的商品流通日趋活跃,跨地区的市场联系不断加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格局。”可知,出现地域分工;依据材料“小农经济也发生相应变化,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出由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向市场供给和商品化生产转变的趋向。”可知,传统市场转型趋势增强;依据材料“但此时期江南农村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体上仍相当有限,且明显受人口增长压力和朝廷赋税货币化政策的影响,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繁荣。”可知,发展有限且畸形。
(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原因:依据材料“棉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具有前后联进效应的产业,价廉机纱的进口和民族棉纺业的发展使土布业手纺纱的使用被机纱所取代。”可知,西方技术的传入;依据材料“织布区出现了商人放纱收布的雇佣劳动组织形式,并推动了手工织布工场的发展。”可知,新劳动组织形式的推动;依据材料“民族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植棉业的科学种植,政府和社会努力改良棉种,改善棉质,增加产量。”可知,科学种植技术的进步和政府与社会支持;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方的技术和杨埠、洋纱的进入中国,使得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解体;依据材料“近代海外贸易中乡镇棉业民营经济的演进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虽历经劫难,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但是在竞争压力下通过技术改进和结构重组,仍在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乡镇棉业发展离不开棉业从业者努力。
影响:依据材料“棉业的前后联进不仅关乎棉业经济本身,与农业、工商业、机械、金融、交通运输等业皆密切相关。”可知,推动了棉业相关产业链发展;依据材料“至20世纪20年代末外棉进口减少明显,纱厂用棉的自给率提高,也增加了农家经济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可知,增加农村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转型;依据材料“近代海外贸易中乡镇棉业民营经济的演进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虽历经劫难,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但是在竞争压力下通过技术改进和结构重组,仍在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可知,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近代棉业的发展带动了工人阶级的增长,一定程度助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认识:依据材料“材料三 当前中国农村已经进入加快转型和全面转型的新阶段,也就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面临八大严峻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依据材料“农业机械化亟待转型升级、农民增收的压力不断增加、农村资源资产浪费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乡村治理模式仍需创新等问题也给农村全面转型发展提出了多重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转型面临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依据材料“高生产成本推高了粮食价格、降低了农业经营收益,损害了农业竞争力。”可知,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依据材料“ 棉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具有前后联进效应的产业,价廉机纱的进口和民族棉纺业的发展使土布业手纺纱的使用被机纱所取代,手工棉纺织业发展的瓶颈得以解决,织布区出现了商人放纱收布的雇佣劳动组织形式,并推动了手工织布工场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革新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19.(1)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政策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发展;工厂制度的影响;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2)特点:深受政府政策影响;与公司制度的结合较早;缺乏法律的调整与相关的经济立法;发展历程曲折。
影响:积极: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加速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培养一批民族企业与技术工人;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
消极:近代工厂发展不充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发展环境艰难,造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至19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大致上从16世纪起,西方社会就开始出现最早的特许制公司组织,其主要的经营领域是对外贸易,其中如1555年获得特许状的俄国公司,1600年获得王室特许状的著名的东印度公司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发展;根据材料一“1720年《泡沫法案》对公司的设立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政策的发展;根据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纺织、冶炼、机器制造、造纸、玻璃等行业建立了一系列工厂,工厂制度开始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厂制度的影响;根据材料一“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使用的扩大,固定资产规模大大扩大了,股份公司制度就被引入工业制造业。”可知,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以上可知,西方近代企业制度兴起的历史背景。
(2)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西方的近代工厂制度传入中国之后,由于中国的近代工业最早产生于国家特许、甚至是国家经营的军用重工业,资金耗用以及生产规模的巨大”结合所学至可知,深受政府政策影响;根据材料二“使得近代中国最早的工厂制度一开始就走上了与公司制度相结合的演进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公司制度的结合较早;根据材料二“只不过当时的中国,由于尚无明确的经济立法,无论是工厂制度还是公司制度,都缺乏相应的适用法律调整”可知,缺乏法律的调整与相关的经济立法;根据材料二“使得当时的近代工厂企业显现出明显的早期制度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历程曲折。
第二小问影响,从积极与消极方面分析。积极,根据材料二“由于中国的近代工业最早产生于国家特许、甚至是国家经营的军用重工业,资金耗用以及生产规模的巨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并且加速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根据材料二“使得近代中国最早的工厂制度一开始就走上了与公司制度相结合的演进道路”可知,培养一批民族企业与技术工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
消极,根据材料二“只不过当时的中国,由于尚无明确的经济立法,无论是工厂制度还是公司制度,都缺乏相应的适用法律调整,使得当时的近代工厂企业显现出明显的早期制度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工厂发展不充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并且发展环境艰难,造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0.有学者认为,公元1000年标志着全球化的开始。这是贸易路线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时刻,货物、技术和人们得以离开家园,去到新的地方。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普通百姓也受到了影响。这种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夸大了此时期世界贸易的影响。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易枢纽。公元1000年左右的丝绸之路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全球之间的联系,如非洲象牙、斯里兰卡珍珠项链、爪哇木器等在泉州地区较为常见,对于普通百姓也受到了影响。材料观点有一定合理性。
宋朝时期的世界贸易连接了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但中欧之间没有建立直接商贸联系,美洲此时没有进入全球贸易体系,商贸路线并没有在世界各地形成,所以学者观点夸大了此时期世界贸易的影响。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公元1000年前后(中国)。据设问可知,学者的观点是,公元1000年标志着全球化的开始。这是贸易路线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时刻,货物、技术和人们得以离开家园,去到新的地方。随之而来的变化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普通百姓也受到了影响。
据所学中国古代丝绸之流与文化交流相关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易枢纽。公元1000年左右的丝绸之路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全球之间的联系。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泉州可以见到非洲象牙、斯里兰卡珍珠项链、爪哇木器,体现了此时期的世界贸易对于普通百姓也受到了影响。所以材料观点有一定合理性。
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亚洲和欧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贸联系,美洲进入到全球贸易体系,而该学者认为在公元1000年的世界贸易“是贸易路线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时刻”,这显然夸大了此时期世界贸易的作用。所以该学者的观点夸大了此时期世界贸易的影响。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专练: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专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二轮复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