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青藏高原“祁吉线”(下图)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例约93:7,两侧人口疏密格局长期稳定。上世纪80年代后,西北半壁人口占比持续微增,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西北半壁相比,青藏高原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 )
①气候相对温暖湿润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资源条件较好④太阳能和地热丰富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2. 为协调西北半壁日益增长的人口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引导人口从生态脆弱区迁出B. 利用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矿业
C. 鼓励和扶持人口向城镇集聚D. 减少放牧数量,发展旅游业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土壤、矿产等。读图可知,青藏高原东南半壁河流较多且向东南方向流动,聚落大都位于河谷,说明相比“祁吉线”西北半壁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好,适合人类生存,东南半壁大多位于400mm年降水量线以东,气候相对湿润,①正确;图中无法获取矿产资源分布信息,②错误;河流数量较多,因此水资源条件好,③正确;青藏高原地区的太阳能和地热青藏高原都比较丰富,“祁吉线”两侧没有明显区别,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青藏高原西北半壁分布有可可西里、羌塘等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且许多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属于相对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极难,因此可以出台政策引导人口从自然保护区及生态脆弱区迁出,A可行,不符合题意;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工矿业对生态环境破坏大,B不可行,符合题意;当地人口以从事畜牧业为主,而且近年人口持续增长,收入较低,生活质量不高,可以引导、鼓励和扶持人口向城镇集聚,C可行,不符合题意;推动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D可行,不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人文因素不断变化。(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1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计划到2020年末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广州统计局披露,自2015年以来广州常住人口已连续四年以每年超过40万的规模增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广州提出的“1500万”的人口控制线,“1500万”是指
A. 环境人口容量B. 人口合理容量C. 环境承载力D. 土地承载力
4. 针对广州市目前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A.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移民B. 限制消费,提高人口容量
C 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D. 推迟退休,缓解老龄化问题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在固有的区域可用面积和绿化等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容纳的人口总量。环境承载力一般指的是某个区域的行政规划大小,比如一个县、市的实有可用面积。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一个地区在比较好的条件下,合理的人口数量,相当于最佳状态时的情况。“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因此“1500 万”是指人口合理容量,故选B。
【4题详解】
据材料“据广州统计局披露,自2015年以来广州常住人口已连续四年以每年超过40万的规模增加。”可知,广州市目前人口状况是新增人口过多,且以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为主,所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使人口继续迁入广东,不可取,A错误;限制消费是不可取的,B错误;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使迁入的普通劳动力大量减少,高素质人才迁入为主,这种做法可取,C正确。目前广东人口现状不是老龄化,所以推迟退休,缓解老龄化问题与题干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下图为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折线①—④对应的大洲分别是( )
A. 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B. 非洲、北美洲、亚洲、欧洲
C. 亚洲、北美洲、欧洲、非洲D. 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
6. 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的分布高度差异显著,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B. 水源C. 矿产D. 交通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读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曲线①在2~3km海拔高度人口密度最大,说明该洲纬度低,海拔高处气候凉爽适宜人类居住,故①是非洲;曲线②0~1km处最高,但不同海拔差异不大,说明位于中纬度地区,地形类型多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分布比较分散,故②是北美洲;曲线③0~1km处最高,其它海拔高度也有分布,说明地形类型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口集中分布在低海拔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故③是亚洲;曲线④人口集中分布在0~1km处,高海拔几乎没有人口分布,说明该大洲温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拔低的地方气温较高,适宜人类居住,故④曲线是欧洲,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欧洲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密度大,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密度小,若是因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海拔高的地区气候更冷,不适宜人类居住;非洲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更凉爽,适宜人类居住。故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A正确。水源、矿产、交通也能影响人口分布,但不是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 A。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两大类,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自然资源等;人文因素包括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历史文化、人口政策等。
下图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自1995年至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是( )
①西部和南部地区始终是人口净流入②东北部和中西部一直是人口净流出
③人口迁移规模变小④人口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8. 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发展B. 交通状况C. 文化教育D. 自然环境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西部地区在1995年人口以流出为主,2010年人口流入,南部地区始终是人口净流入,①错误;东北部和中西部一直是人口净流出,②正确,从人口迁移数量上看,2010年比1995年总量减少,人口迁移规模变小,③正确;人口仍向西部、南部迁移,④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美国中西部地区因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吸引人口流入的地区,故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A正确; 交通状况、 文化教育、 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浙江某地共享田园在11下旬播种油菜,但等到次年3月底油菜花期过后,当地农民就会将田里的油菜用拖拉机打碎、碾轧,之后把它们翻到土壤里,再灌水沤制。完成下面小题。
9. 当地农户种植油菜,主要目的是( )
①发展城郊旅游业②为获取生产食用油原料③为后续小麦种植育肥④为后续水稻种植育肥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0. 2022年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原因最可能是( )
A. 种植小麦成本远低于油菜B. 郊区城市化导致当地粮食需求增加
C. 国家种粮政策的引导和鼓励D. 气候变暖更有利于小麦生产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当地农民就会将田里的油菜用拖拉机打碎、碾轧,之后把它们翻到土壤里,再灌水沤制成为土壤肥料,浙江省在3月底油菜花期结束后以种植水稻为主,④正确,③错误;该地油菜种在共享田园上,使田园不仅仅是农业的生产业态,同时可以是文化、旅游、体育等其他业态,方便发展城郊旅游业,①正确;获取生产食用油原料不是共享田园的主要目的,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以前稳定种植油菜,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选择,说明农民选择油菜收益更大,而2022年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有所增加说明有强外部因素干预,国家种粮政策的引导是最可能的原因, C 正确;小麦成本不会突然远远低于油菜, A 错误;郊区城市化所增加的人口,其日常消费的粮食依然是来自超市的商品粮,而非当地农田种植的小麦, B 错误;小麦是冷凉作物,其发育和生长习性决定了它适合于在较为冷凉气候条件下种植生长,气候变暖不有利于小麦生产,D错误。故选 C 。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土地(地形、土壤)、水源(丰富程度和灌溉便利程度)。(2)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技术、政策和产业基础(设施)等。
“氹”是广东省G镇山地村民在房前屋后挖池蓄水形成的小池塘,最初主要用作灭火水源。自唐代以后,该镇的氹开始蓄水养鱼,一池多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氹的主要功能也随之变化,现多用于养殖淡水鱼。如今,优质的鲜活淡水鱼走出大山,端上大众餐桌,成为享有盛誉的“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防火是“氹”最初的主要功能,原因是( )
①当地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易发生火灾②当地林木资源丰富,早期住宅以木质建筑为主③当地为季风气候,旱季易发生火灾④当地人口密集,焚林开荒易引发火灾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12. 如今,“氹”的主要功能是淡水养殖,其原因是( )
①现代房屋建设多以土石为主②现代气候较唐代以前降水多
③当地村民淡水鱼食用量大④养鱼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广东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少雨期气候干燥,易发生火灾,①错,③对;“氹”出现在山地村民的房前屋后,山区林木资源较为丰富,当地建筑多就地取材,以木质建筑为主,②对;山区人口密度较小,且山区以伐木为主,不是焚林,④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氹”的主要功能由防火转变为养鱼,主要原因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建材类型多种多样,现代房屋建设多以土石为主,防火性提高,①对;从我国古代到现今,气候的变化并不明显,②错;由材料可知,“氹”养殖的淡水鱼主要供外销,③错;养鱼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④对。综上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氹仔”养鱼是指山区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山溪水、山泉水和草木资源,在房前屋后、山坑坡地挖醛叠石砌基建成“氹仔”,在“氹仔”中进行养鱼的养殖方式。“氹仔”养鱼水质清新、含氧量高,种苗、饵料无污染,病害少施药少,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其经济效益比山区渔业平均值约高70~80%。
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县城以中心公园为基心向周边辐射。全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没有一处红绿灯,却从不拥堵。在这里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相互交融,被誉为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八卦城”。下图为特克斯县城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景观最深刻的影响表现在( )
A. 城市布局依山傍水B. 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C. 各功能区交错分布D. 环形—放射式城市道路网
14. 形成特克斯县城当前地域空间结构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落后封闭B. 地形平坦开阔
C. 历史文化传承D. 人口密度较小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八卦是易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克斯县城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八卦城”,从该城的平面规划图来看,城市道路构成的网络与八卦图非常相似,深受易经文化影响,D正确;图示没有显示出该地的山地、河流地貌,无法判断该县城是否依山傍水,A错误;图中显示的是该地的整体民居布局及路网的分布特色,并没有现出民居本身的建筑特色,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县城以中心公园为某心,向周边辐射,绿地分布集中,其他功能区布局特色无法体现出来,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县城地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是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影响的结果,这是历史上早已经形成的,属于历史文化传承,C正确;经济落后封闭、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较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该县城当前地域空间结构形态形成的主要形成,ABD错。故选C。
【点睛】城市地域结构受到历史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地域文化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古城多考虑历史遗留,现代城市建设多考虑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1850年之后,中、美、英三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是( )
A. 英国城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 美国先于英国达到城镇化成熟阶段
C. 美国城镇化进程起步早与英国
D. 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
16. 关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B. 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C.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D. 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提高,缩小城乡差距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1890--1950年之间,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坡度缓,其速度低于美国,A错误;读图可知,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80%大约在1965年前后,而美国城市化水平达到80%大约在2010年前后,所以英国先于美国达到 城镇化的后期,B错误;读图可知,英国率先开始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于美国,C错误;1970年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最陡,所以其城市化速度快于美国,D正确。故答案选D。
【16题详解】
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城镇化建设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C错误但符合题意;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提高,缩小城乡差距,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点睛】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所以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脐橙是热带、亚热带水果,宜生长在年降雨量16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8~22℃、空气相对湿度在63%~71%的环境条件下。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奉节县是著名的脐橙之乡,该县脐橙分布于长江两岸海拔不超过600m的坡地和阶地上。下图示意奉节县脐橙主要种植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其他产区相比,奉节脐橙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关键在于( )
A. 销售渠道广B. 上市时间早
C. 品质优良D. 交通便利
18. 与乙种植区相比,甲种植区脐橙单产和品质普遍较高。主要原因是甲地( )
A. 光照更充足B. 空气相对湿度更大
C. 灌溉水源更丰富D. 土壤更肥沃
19. 奉节县600m以上地带很少种植脐橙,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坡度陡B. 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C. 日照时间不足D. 易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奉节脐橙品质优良是其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主要原因,C正确;销售渠道和其他地区差异不大,A错误;奉节热量条件并不占优,上市时间不会早,B错误;与其他产区相比,交通并不便利,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乙种植区相比,甲种植区位于阳坡,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利于脐橙糖分累积,A正确;甲种植区位于阳坡,空气相对湿度小,B错误;甲、乙种植区均位于海拔较低的坡地,灌溉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相差不大,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脐橙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奉节县位于中纬度地区,海拔 600m以上地带,冬春季节气温低,易受低温冷害威胁,影响脐橙生长发育,B正确;地形坡度陡不影响脐橙的种植,A错误;高海拔地区未必日照时间不足,C错误;图中显示,600m以上地带坡度大,利于排水,雨后不易发生涝灾,D错误。故选B。
【点睛】奉节脐橙,重庆市奉节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奉节县柑桔栽培始于汉代,历史悠久,产区位于三峡库区,具有“无台风、无冻害、无检疫性病虫害”的三大柑桔种植生态优势。
近年来,“认养农业”在我国蔚然兴起,它是指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辽河三角洲的盘锦市大洼区曾是传统稻作区,所产盘锦大米因品质高而响誉全国。2015年,大洼区首创“互联网+认养农业”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认养客户自选水稻良种,可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测水稻的生产过程,收获后直接配送到客户家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认养农业”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
A. 乡村与城市的产业融合B.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D. 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21. 大洼区实施“互联网+认养农业”新模式可以( )
①提高农民经济收入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③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④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认养农业”生产者为消费者生产和提供绿色、有机食品,满足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是“认养农业”蔚然兴起主要原因,D正确。生产者拥有先进的科技、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乡村与城市的产业融合是“认养农业”兴起的保障,不是原因,ABC错误。故答案选D。
【21题详解】
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测水稻的生产过程,生产者不会过量使用化肥,可减少农田污染,满足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可以扩大销售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①③正确,A正确。互联网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作物的单产没有影响,②④错误,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工业等。
南沙群岛是南海上散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环境条件恶劣,导致岛上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以前官兵利用换防机会从大陆带回泥土建起一块块小菜地,菜地产出无几。后来利用南沙温室技术,先后成功种出了10多种蔬菜,月产量最多时近500千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南沙岛礁种植蔬菜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 热量 光照B. 热量 土壤
C. 水分 光照D. 水分 土壤
23. 官兵带回土壤建立菜地后仍产出低的原因是( )
A. 降水量大,土壤流失严重
B. 土层薄,肥力低
C. 蒸发量大,土壤硬化、盐碱化
D. 适合生长的农作物品种少
【答案】22. D 23. C
【解析】
【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南沙群岛是南海上散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位于热带地区,光热充足,ABC错误。岛屿面积小,地表水难以存留,水分条件差,所以该地蔬菜种植受到水分条件限制;珊瑚礁,土层薄,土壤贫瘠,也可通过材料信息“以前官兵利用换防机会从大陆带回泥土建起一块块菜地”得知该地蔬菜种植受土壤条件限制,D正确。故选D。
【23题详解】
该地处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土壤易出现硬化、盐碱化等问题,导致蔬菜产出低,故C正确;根据材料其种植蔬菜采用温室技术,说明土壤流失不严重,故A错误;由题干可知官兵带回土壤后仍产量低,说明其产量低和土层薄,肥力低关系不大,故B错误;根据材料已经成功种出10多种蔬菜,说明品类较多,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在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用地主要分布在山间的“坝子”中。下图示意我国某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其中甲、乙、丙表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甲土地利用类型最可能为( )
A. 居住用地B. 林业用地C. 耕作用地D. 畜牧用地
25. 影响乙、丙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水源B. 土壤肥力C. 地形D. 土地面积
26. 甲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不断扩大,可能会导致当地( )
A. 环境承载力提升B. 生物多样性减少C. 粮食总产量提高D. 水资源总量减少
【答案】24. A 25. C 26. B
【解析】
【24题详解】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平地少,山间小盆地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因此乙是耕地;丙位于石灰岩峰丛山区,适合发展林业;甲主要位于道路沿线,接近耕地和林地,应该是居住用地,A正确,BC错误;我国西南部气候湿润,以耕地为主,一般没有畜牧用地,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乙地势较平坦,是耕地;丙位于石灰岩峰丛山区,适合发展林业。造成两地土地利用类型差异是因为地形类型的不同,C正确;该地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大,水源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错误;坝子地区虽然比山区土壤更深厚,但也是因为其地形起伏和缓决定的,所以土壤肥力不是最主要的因素,B错误;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与土地面积大小无关,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甲土地利用类型是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扩大会侵占耕地和林业用地,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承载力会有所下降,A错误,B正确;居住用地扩大可能占用了耕地,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产量下降,C错误;当地降水充足,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居住用地扩大对水资源总量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喀斯特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客家人历史上为躲避战乱迁居在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其民居四角楼(见下图)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四角楼建筑平面严格遵从中轴对称的格局,重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四角楼外墙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外宽内窄,是为了( )
A. 防御游匪滋扰B. 遮挡盛夏阳光C. 稳固墙体立面D. 抵御台风侵袭
28. 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四角楼多选址在( )
A. 背阴洼地B. 背阴缓坡C. 向阳洼地D. 向阳缓坡
29. 四角楼的布局体现当时的文化特征是( )
A. 交流频繁,热情好客B. 志在四方,重商重利
C. 合族聚居,尊卑有序D. 重武轻文,救人急难
【答案】27. A 28. D 29. C
【解析】
【27题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客家人历史上为躲避战乱迁居在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四角楼外墙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外宽内窄,易守难攻,主要是为了防御游匪滋扰,A正确;盛夏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难以起到很好的遮挡作用,也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稳固墙体立面以及抵御台风侵袭等不一定要使得外墙呈现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的建筑特点,C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注意材料关键信息“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山区为采光需要,应选址在阳坡而非阴坡,AB错误;区域降水丰富,洼地易积水,应建在缓坡,一是排水较好,二是坡度相对和缓,利于建设,C错误,D正确,故选D。
【29题详解】
注意材料信息“为躲避战乱”、“四角楼建筑平面严格遵从中轴对称的格局,重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为躲避战乱,应合族聚居,相互照应,提高防御游匪能力;重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体现了尊卑有序的观念,C正确;多战乱,四角楼的布局主要为了防御游匪滋扰,并不是热情好客,A错误;“志在四方,重商重利”以及“重武轻文,救人急难”均不是四角楼布局文化特征的体现,与材料关键信息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
【点睛】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
近年,不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带着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返回家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促进近年人口向乡村回流的主要因素有( )
①户籍制度②生育政策③惠农政策④乡村经济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31. 人口回流对乡村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①增大就业压力②发展区域经济③缓解农村“空心化”④增加土地撂荒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30. D 31. B
【解析】
【30题详解】
近年来,国家为助力乡村振兴出台了较多的惠农政策,农村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吸引力增大,这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向乡村回流的主要原因,③④正确;我国城乡户籍制度和生育政策无明显差别,①②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1题详解】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向乡村回流,可增加农村劳动力,缓解农村“空心化”,带回资金和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②③正确;人口回流对乡村地区会填补乡村劳动力不足,①错误;农村劳动力增多,会减少土地撂荒,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来说。人口的增加,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增长了市场需求,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人口的增加,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交通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加大等等。(2)对于迁出地来说。人口的流失导致经济发展滞后,劳动力分配不均,人才流失等问题。
二、非选择题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一场在武汉、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间爆发的“人才争夺战”打响。西安市借助“大学生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在线落户”的宽松政策,仅2018年1~3月,累计新迁入人口21万,直逼2017年迁入人口总和。2018年初,北京、上海、天津等老一线城市也纷纷加入,“抢人大战”日趋激烈。与此同时,我国广大农村正承受人才流失之痛,空心化和老龄化严重。
材料二2018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1)据材料二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短期内大量人口迁入给西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人口流动规模大(或流动人口数量多);流动人口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从乡村流向城镇(或呈现就近流动趋势)。
(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压力,挤占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就业压力增大;抬高房价和物价,提高当地生活成本;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环境质量降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人才争夺战”为背景材料,涉及到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数据来看,仅2018年1~3月,累计新迁入人口21万,直逼2017年迁入人口总和,流动人口数量多,人口流动规模大;由跨省人口流动看,人口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多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有明显的方向性;从乡村与城市流动人口数据来看,人口以乡村流向城镇为主,向城市流动的选择中有明显的呈现就近流动趋势。
【小问2详解】
西安人口规模增加,加大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压力,挤占其他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可能对原来生活在此的人生活造成困扰;人口增加,加大西安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人口增加,购房人数增多,可能抬高房价和物价,提高当地生活成本,幸福指数下降;人口增加,也加大城市管理难度,社会秩序可能的管理难度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降低。
33. 如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据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图能正确表示图中从甲到乙沿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
A. A.B.
C. D.
(2)该城市在丙处建有大型仓储式超市,结合图中信息说明其合理性。
(3)该城市规划在a、b、c三处开发新的住宅区。请结合图中信息,选择预售房价最高的住宅区,并说明原因。
【答案】(1)C (2)丙处位于城市外缘,地价低;有公路线经过,交通便利;邻近居住区,靠近市场。
(3)b。原因是距离文化区和城区近,方便生活;地势较高,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
【解析】
【分析】本题以城市空间结构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地租的因素、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可知,图中X位于城市中心,是商业区;Y占地面积最大,是住宅区;Z代表的功能区位于郊外,是工业区,则从甲到乙沿线中部经过市中心的商业区,中部应是地租水平最高,两侧低,C正确;ABD地租变化都不符合中部地租水平最高,两侧低的变化趋势,ABD错误。故选C。
【小问2详解】
大型超市占地面积大,需要投资土地费用高;由图可知,丙处位于城市外缘,地价低;丙处有公路线经过,交通便利,便于商品的运输;丙处邻近居民区,人流量大,靠近销售市场。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a、b、c三处开发新的住宅区中,b处距离文化区和城区近,方便生活,人文环境好;从等高线地形图可知,b处地势较高,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结合图中盛行风的风向可知,b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不受工业和城市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好,所以b处预售房价最高。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米泉位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因“多泉盛产大米”得名,2007年与乌鲁木齐东山区合并为米东区(如图)。近年来,米东区水稻种植面积由21世纪初的20万亩调减至2020年3.5万亩,将水稻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稻田主题观光旅游。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推进,米东区加强蔬菜、奶产品、牛羊肉“三大基地”建设,基本退出小麦、大麦、玉米粮食作物的生产。
(1)简要说明该地区泉水的主要来源。
(2)该地区生产的稻米品质明显优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近年来米东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2)该地纬度高,气温较低,水稻生长期长;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有利于水稻的成熟;昼夜温差大,有利作物有机质积累。
(3) 该地水资源短缺,水稻对水资源消耗大,需适度发展;距离大城市近,蔬菜、奶产品、牛羊肉需求量大,附加值高;将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提升就业,增加收入。
【解析】
【分析】本题以米泉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陆地水源补给、农业区位因素,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泉是地下水天然出露至地表,或者地下含水层露出地表形成的。分析泉水的主要来源,本质是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形式。米泉位于天山山脉搏格达峰北麓,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是该地区泉水的主要来源。
【小问2详解】
该地纬度高,气温较低,水稻生长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的成熟和养分的积累。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米东区减少水稻种植,发展稻蟹养殖、旅游业、加强蔬菜、奶产品、牛羊肉“三大基地”建设;水稻对水资源消耗大,当地水资源有限,需适度发展;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蔬菜、奶产品附加值高,建设蔬菜、奶产品、牛羊肉“三大基地”能够提升产品经济效益;乌鲁木齐市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将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提升就业,增加收入,对环境破坏作用小,利于可持续发展。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
流出
流入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
流动人口城乡构成
乡村
75.6%
乡村
22.8%
城镇
24.4%
城镇
77.2%
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6139万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商城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商城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商城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