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姓名:___ 准考证号:___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驱动,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
A. O2B. H2OC. ATPD. 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在细胞内能量转换和利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详解】细胞内的能源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ATP等,但直接能源物质ATP,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某人体检时发现血红蛋白含量较低,为轻度贫血。医生建议补充某种元素含量较高的食物,这种元素是( )
A. 钙B. 镁C. 铁D. 钾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I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等。
【详解】由于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缺Fe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造成缺铁性贫血,因此如果某同学的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可能的原因是缺铁,应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淀粉是一种多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
A. 氨基酸B. 核苷酸
C. 脂肪酸D. 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详解】淀粉是一种多糖,是由葡萄糖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D符合题意。
故选D
4.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检测蛋清稀释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95%酒精B. 苏丹Ⅲ染液
C. 双缩脲试剂D.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检测蛋清稀释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选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若有蛋白质,溶液将变紫色,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植物细胞液泡从细胞质基质中吸收H+,以维持液泡内的酸性环境。H+逆浓度进入液泡的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B. 易化扩散
C. 渗透作用D. 胞吞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1、协助扩散(易化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同时消耗能量。
【详解】植物细胞的液泡从细胞质基质中吸收H+,以维持液泡内的酸性环境,H+逆浓度进入液泡,即从低浓度往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是( )
A. S型菌的DNAB. S型菌的脂质
C. S型菌的多糖D. S型菌的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详解】S型菌的DNA分子是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DNA分子独特的结构使其能够满足作为遗传物质多样性、稳定性的要求。某DNA分子结构模型中的一个片段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脱氧核糖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两条长链反向平行,形成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详解】A、a表示磷酸基团,A错误;
B、b表示脱氧核糖,B正确;
C、c表示碱基,C错误;
D、d表示碱基,D错误。
故选B。
8. 雄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雌雄两套生殖管道。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雌性生殖管道消失,只留下雄性生殖管道。雌性生殖管道消失的原因是( )
A. 细胞分化B. 细胞衰老
C. 细胞凋亡D. 细胞癌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等方式:(1)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比如人在胚胎时期尾部细胞自动死亡、蝌蚪尾部细胞自动死亡、胎儿手指间细胞自动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等;(2)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叫作细胞坏死,比如骨细胞坏死、神经细胞坏死等;
2、雄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雌雄两套生殖管道。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雌性生殖管道消失,只留下雄性生殖管道,这个过程叫作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过程。
【详解】A、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题中现象为细胞凋亡,C错误;
B、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阶段,表现为细胞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和适应的能力降低,细胞衰老是生理活动和功能不可逆的衰退过程,B错误;
C、雄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雌雄两套生殖管道,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雌性生殖管道消失,只留下雄性生殖管道,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这个过程叫作细胞凋亡,C正确;
D、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变为激活状态,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D错误。
故选C。
9. 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F1均为圆粒豌豆,F1自交产生的F2中圆粒:皱粒=3:1。F2中同时出现不同表型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A. 基因分离B. 性状分离
C. 表观遗传D. 伴性遗传
【答案】B
【解析】
【分析】1、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
2、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
3、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4、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让杂合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圆粒和皱粒,即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 通常把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称为多倍体。由二倍体杜鹃培育成为花期更长的三倍体杜鹃的育种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运用的变异原理是( )
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优点是可以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且方法简单,可预见强。
2、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方法是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3、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而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优点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5、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是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详解】多倍体育种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加倍,运用的变异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图中①~④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4个时期的示意图。按细胞分裂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④→②→③B. ②→③→④→①
C. ③→①→④→②D. ④→①→③→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④是分裂中期、分裂末期、分裂后期、分裂前期。
【详解】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及位置可以判断出图中①~④是分裂中期、分裂末期、分裂后期、分裂前期。按细胞分裂过程排序为④→①→③→②,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 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培养成完整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细胞含全部遗传信息
B. 细胞分化程度低
C. 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D. 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细胞全能性高低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低。植物细胞全能性高于动物细胞,而生殖细胞全能性高于体细胞,在所有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详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分化成其他任何细胞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含有全部遗传信息,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 某天南星科植物在开花期,与其它部位的线粒体相比,花顶部的线粒体内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很少用于合成ATP,更多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开花期花顶部的温度可能高于其它部位
B. 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但分解不彻底
C. 该现象有利于花朵释放挥发性物质,吸引昆虫前来传粉
D. 与其它部位的线粒体相比,花顶部的线粒体可能存在特殊的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详解】A、由于花顶部的线粒体内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很少用于合成ATP,更多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故开花期花顶部的温度可能高于其它部位,A正确;
B、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降解为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中分解,B错误;
C、该植物是花序成熟时进行该特殊的有氧呼吸,据此推测该呼吸方式有利于释放气味分子吸引昆虫,利于传粉,C正确;
D、由于与其它部位的线粒体相比,花顶部的线粒体内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很少用于合成ATP,更多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因此推测花顶部的线粒体可能存在特殊的酶,D正确。
故选B。
14. 在深红色玫瑰栽培园中,偶然发现少数植株开粉色花。为探究粉色花植株的出现是否由基因突变导致,可检测和比较两种花色植株的细胞中( )
A. DNA含量B. 花色基因的碱基序列
C. RNA含量D. 花色基因的碱基种类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上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即碱基序列改变,不是碱基的组成发生改变,也不是细胞中的DNA含量变化和RNA含量变化,所以可以测定花色基因的碱基序列,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黄精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提高免疫力、降低血糖、抗肿瘤等功效。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遮阴对黄精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注:气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
15.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B. 光反应为卡尔文循环提供O2和NADPH
C. 卡尔文循环只有在黑暗环境中才能进行
D. 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的物质是一种五碳化合物
16. 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B. 气孔导度与遮阴比例呈负相关
C. 黄精在不遮阴条件下O2的释放速率最大
D. 光强度合适的林下环境适宜种植黄精
【答案】15. D 16. D
【解析】
【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15题详解】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A错误;
B、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B错误;
C、卡尔文循环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只是在无光条件下不能持续进行,C错误;
D、卡尔文循环中CO2的固定是一种五碳化合物与CO2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16题详解】
A、由题表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遮阴的比例,A错误;
B、由表可知,随着遮阴比例的增加,气孔导度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不呈负相关,B错误;
C、黄精在不遮阴条件下O2释放速率(净光合速率)仅比遮阴80%大,C错误;
D、由表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遮阴比例的增加,黄精的净光合速率增加,因此在光照强度合适的林下环境适宜种植黄精,D正确。
故选D。
17. 某雄性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1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中1~4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
B. 图中变化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图中变化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 1可与3或4随机组合分配到正常配子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A、动物染色体数目为2n,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为n,A正确;
B、图中染色体发生联会,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B正确;
C、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C正确;
D、图中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分离,1不能与3或4分配到正常配子中,D错误。
故选D。
据记载,在1780~1790年间,一次飓风袭击了东卡罗群岛,造成岛上的Pingclap人大量伤亡,仅留下9个男人和数目不详的女人,直到1970年才增加到1500人。某种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先天性失明症,在Pingelap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4%以上。该遗传病的某系谱图如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8.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先天性失明症基因是( )
A.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 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 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19. 该先天性失明症对个体的生存是不利的,但在Pingelap人群中发病率高。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发生了自然选择B. 群体中携带者比例高
C. 出现了生殖隔离D. 基因发生了定向突变
20. 若该家系中还存在由X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红绿色盲,且只有I-2个体表现为红绿色盲。则预计个体Ⅱ-6和Ⅱ-7生育的后代中,红绿色盲患者的概率为( )
A. 1/4B. 1/8C. 5/24D. 7/32
【答案】18. A 19. B 20. C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基因突变的特点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有害性、不定向性;
2、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
3、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达尔文提出。
【18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Ⅰ-1、Ⅰ-2正常,Ⅱ-5患病,说明该病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又由Ⅰ-4患病而Ⅱ-7正常可知,该病致病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否则Ⅱ-7不可能正常,因此先天性失明症基因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题详解】
该先天性失明症对个体的生存是不利的,但在Pingelap人群中发病率高,最可能是原因是在该人群中携带者人数比较多,导致人群中发病率高,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题详解】
设先天性失明基因为a,则6号基因型为1/3AA、2/3Aa,7号基因型为Aa,则后代先天性失明概率为2/3×1/4=1/6,正常视力概率为5/6;若该家系中还存在由X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红绿色盲,且只有I-2个体表现为红绿色盲(用XbXb表示),Ⅰ-1为XBY,则Ⅱ-6为XBXb,Ⅱ-7为XBY,则Ⅱ-6和Ⅱ-7生育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红绿色盲患者的概率为1/4,则后代中红绿色盲患者的概率为5/6×1/4=5/24,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离心技术可用于分离细胞的结构和成分。科研人员将某组织材料经过研磨得到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改变条件后继续离心,将匀浆中各种结构逐步分离,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低速离心分离出___结构,说明该材料来自真核生物。离心结果均未发现细胞壁及其碎片,说明该材料来自___(填“动物”或“植物”)。
(2)超高速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中,存在组成中心体的蛋白质。中心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___的形成有关。
(3)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基本骨架是___。两种结构的膜面积较大,但离心后并未发现,可能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研磨、离心中破碎成了图示中的___结构。
(4)离心结果出现的细胞器中,能在细胞内行使消化功能的是___,内含多种水解酶。这些水解酶由附着于___的核糖体合成,再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后才具有生物学活性,线粒体为该过程提供能量。水解酶的合成和加工体现了细胞器之间在结构和___上的协调配合。
【答案】(1) ①. 细胞核 ②. 动物
(2)纺锤体 (3)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 小泡
(4) ①. 溶酶体 ②. 粗面内质网 ③. 功能
【解析】
【分析】1、细胞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大小、质量都不相同,所以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
2、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含多种水解酶;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构成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进行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该细胞器内;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组织匀浆经过低速离心后可以分离出细胞的细胞核,说明该材料来自真核细胞,因为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而原核细胞无细胞核;离心结果均未发现细胞壁及其碎片,说明该材料中没有细胞壁结构,该材料来自动物细胞;
【小问2详解】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小问3详解】
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离心后并未发现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可能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研磨、离心中破碎成了图示中的小泡结构;
【小问4详解】
细胞内能行使消化功能的是溶酶体,因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这些水解酶由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再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后才具有生物学活性,线粒体为该过程提供能量,水解酶的合成和加工体现了细胞器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协调配合。
22. L-天冬酰胺酶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物,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人体血浆中,该酶可催化L-天冬酰胺转化为L-天冬氨酸和氨。研究者制备了含L-天冬酰胺酶的纳米微球(简称酶微球),为研究酶微球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以游离的L-天冬酰胺酶(简称游离酶)为对照,进行了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适量酶微球溶液和游离酶溶液,分别与模拟血浆混匀,37℃水浴预热;
②预热不同时间后,加入L-天冬酰胺保温10min;
③反应体系中加入三氯乙酸终止反应;
④测定体系中氨的生成量,得到时间-酶活性曲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L-天冬酰胺转化为L-天冬氨酸和氨的反应过程中,L-天冬酰胺酶发挥了___作用,促进反应的进行。
(2)已知L-天冬酰胺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实验中采用37℃的主要原因是___。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三氯乙酸,可破坏酶的___,使酶变性,从而终止反应。
(3)与游离酶相比,酶微球在血浆中的稳定性较___。L-天冬酰胺酶作为药物使用时,应采用的给药方式是___(填“口服”或“静脉注射”)。该实验结果可为给药剂量和___提供参考。
【答案】(1)催化 (2) ①. 模拟人体内环境温度 ②. (空间)结构
(3) ①. 高 ②. 静脉注射 ③. 频率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是一类极为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失活,不能恢复。
【小问1详解】
酶具有催化作用作用,在L-天冬酰胺转化为L-天冬氨酸和氨的过程中L-天冬酰胺酶起到催化作用;
【小问2详解】
在人体血浆中L-天冬酰胺酶可催化L-天冬酰胺转化为L-天冬氨酸和氨,因为酶需要适宜的温度,而人体血浆中酶的最适温度应为37℃左右,此时酶的活性较高,因此实验中采用37℃的主要原因是模拟人体内环境的温度;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三氯乙酸,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失活,从而终止反应;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相同条件下,酶微球在血浆中的相对活性比游离酶高,说明在相同条件下酶微球在血浆中的稳定性比游离酶高;L-天冬酰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作为药物使用时,应采用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如果口服会被分解而失去作用;该实验结果可为给药剂量和给药的频率提供参考。
23. 下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产生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为母链,另一条是新合成的子链,这种复制方式为___复制。
(2)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酶2是___酶。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填“a→b”或“b→a”)。一个mRNA上同时有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其意义是___。
(3)下列密码子(5'→3')和对应的氨基酸如下:GGC甘氨酸、CGG精氨酸、CCG脯氨酸、GCC丙氨酸。根据提供的密码子推测氨基酸1是___。
【答案】(1)半保留 (2) ①. RNA聚合 ②. a→b ③. 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
(3)丙氨酸
【解析】
【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小问1详解】
DNA复制产生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为母链,另一条是新合成的子链,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酶2与双链DNA结合,催化RNA的形成,因此酶2是RNA聚合酶。靠近a侧的肽链较短,而靠近b侧的肽链较长,因此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a→b。一个mRNA上同时有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其意义是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
【小问3详解】
据图分析,反密码子的认读是3'→5',故氨基酸1对应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GG,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对应的密码子是GCC,所以氨基酸1为丙氨酸。
24. 果蝇的黄体与野生型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甲、乙两组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子一代表型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定律。根据甲组实验,可以判断黄体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
(2)根据杂交实验,能够确定体色显隐性关系的是___(填“只有甲组”、“只有乙组”或“甲组或乙组”)。
(3)乙组亲本的雌果蝇中,基因型有___种,纯合子占___。
【答案】24. ①. 分离 ②. X
25. 甲组或乙组 26. ①. 2##二##两 ②. 3/4
【解析】
【分析】甲组分析,黄体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和雄果蝇表型不同,说明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果蝇该性状的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
【小问1详解】
果蝇的黄体与野生型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因此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甲组分析,黄体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和雄果蝇表型不同,说明与性别有关,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控制果蝇该性状的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根据小问1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组子代雌果蝇同时含有亲本黄体和野生型的基因,而表型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性状;甲组亲本均为野生型,但子代出现了黄体,因此黄体为隐性,所以甲组或乙组都能够确定体色显隐性关系。
【小问3详解】处理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μml CO2·m-2·s-1)
(mml·m-2·s-1)
(mml·m-2·s-1)
不遮阴
5.70
108.12
1.47
遮阴20%
6.86
82.05
1.17
遮阴40%
10.85
124.13
1.81
遮阴60%
7.21
62.51
1.41
遮阴80%
3.48
58.15
1.06
组别
处理
子一代表型
甲组
黄体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
野生型雌果蝇:黄体雄果蝇=1:1
乙组
若干只野生型果蝇自由交配
野生型:黄体=15:1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6页。
云南省2021年春季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2021年春季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三)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三)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