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象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我国早在9000年前就可以运用发酵技术获得产品,为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时,可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发酵液pH等措施降低杂菌使果酒变质的概率
B.利用酵母菌进行传统酿酒过程中,需一直保持无氧的条件
C.泡菜坛装八成满可以防止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等产生的CO2使发酵液溢出
D.腐乳鲜美的味道主要由曲霉分解蛋白质产生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引起
2.关于果酒、果醋和泡菜这三种传统发酵产物的制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所利用的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B.发酵过程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C.发酵过程都在同一温度下进行D.发酵都是放热过程
3.传统工艺酿酒过程中,会出现“酿酒不成反酿醋”的现象,即酿出的酒水变酸。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和醋都是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它们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酸酒”产生的过程中,糖类直接被分解成为乙酸
C.“酿酒不成反酿醋”的原因可能是发酵条件控制出现问题,如容器的密封性
D.酿酒前将酿酒容器高温消毒不一定能够防止酒变酸
4.某兴趣小组利用石榴为原料制备石榴酒和石榴醋,其简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中对石榴破碎、榨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原料与酵母菌的接触面积,提高发酵效率
B.调整成分中需加入一定量的蔗糖,其主要作用是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糖源,增加酒精含量
C.石榴酒发酵中需始终打开实验装置充气口并将温度控制在18~30℃
D.用制备的石榴酒发酵制取石榴醋,需加入醋酸菌并适当提高发酵温度和充入足量O2。
5.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制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的腐乳比豆腐更容易保存
B.腐乳的发酵过程只有毛霉菌参与
C.腐乳制作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增加
D.微生物产生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葡萄糖
6.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泡菜因酸脆可口深受人们喜爱,泡菜制作主要与乳酸菌的发酵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他杂菌的生长,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无需严格灭菌
B.泡菜腌制的方法和温度的高低等条件都会对亚硝酸盐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C.发酵期间,当泡菜中乳酸的质量分数为4%~8%时,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
D.盖好坛盖后向坛盖边沿的水槽注满水是为了给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
7.酸笋是柳州螺蛳粉特色风味的重要“灵魂”配料。如图为传统发酵酸笋加工工艺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原料预处理主要是指对采摘后的竹笋进行检验、剥壳和灭菌
B.浸泡液应漫过原料,适当加入上一批次的发酵液可加快发酵进程
C.发酵过程中进行感官检查,根据其外观、气味初步判断发酵进程
D.酸笋发酵需要适宜的发酵时间,时间过短可能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8.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表述错误的是( )
A.培养硝化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的铵盐可作为能量来源
B.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的K2HPO4能用于维持培养基的pH
C.培养光能自养型蓝细菌的培养基中不需提供有机碳源
D.马铃薯琼脂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能作为酵母菌的碳源
9.下表表示某培养基的配方(生长在此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用途分析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培养基中提供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提供氮源的物质是蛋白陈
C.该培养基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
D.该培养基pH值应调节至中性或弱碱性
10.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下列关于灭菌和消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灭菌和消毒均可以杀死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B.无菌操作时,对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
C.灼烧灭菌的对象是金属器具,不可以是玻璃器具
D.消毒和灭菌的原理是基本相同的,程度有所不同
11.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下列关于酵母菌的纯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可分离酵母菌
B.可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酵母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进行灭菌
C.通过接种环连续蘸取菌液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的操作,可将菌种逐步稀释
D.完成平板划线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再将接种后的平板进行培养
12.下列关于酵母菌纯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生物的纯培养步骤包括制备培养基、接种和分离酵母菌、培养酵母菌
B.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上棉塞后直接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
C.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后,立即蘸取菌液在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以分离纯化菌种
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估算酵母菌数量,且估算值偏大
13.实验室微生物的培养离不开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液体培养基中添加琼脂可以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B.制备培养基的步骤: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
C.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的物质有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14.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为唯一碳源
B.尿素的分解产物使培养基pH降低,从而使酚酞指示剂变成红色
C.实验组一平板上有56个菌落,空白对照平板上有3个菌落,则该实验组菌落数记为53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
15.某生物活动小组为探究当地农田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数量,按随机取样、系列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计数等步骤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果:6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550、501、688,7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58、73、97,8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8、15、28。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琼脂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B.接种时要对操作者双手进行灭菌
C.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10g土壤样品中约含有7.6×1010个尿素分解菌
16.科研人员进行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培养,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获取土壤样品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土壤样品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步骤④选择的纯化培养基,加入尿素的目的是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
C.通过步骤④培养基的筛选,科研人员可以获得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D.若步骤④平板上统计细菌菌落平均数为150,则每克土壤含该种细菌约1.5×108个
17.瘤胃是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的特殊的器官,其中的微生物多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后会死亡。已知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对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盛有水或者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巴氏消毒法进行除菌处理
B.为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甲、乙、丙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营养成分
C.通过向乙和丁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和计数
D.在甲、乙、丙、丁的培养基表面加入一层无菌石蜡能有效获得目标菌落
18.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并加入刚果红的固体培养基经接种后,若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则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制备固体培养基时需要先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再对pH进行调节
B.接种后的培养基应置于无菌培养箱中,无须进行倒置培养
C.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表明微生物的分解能力越强
D.图中所示方法进行微生物计数,结果往往偏大
19.生活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会引起肠道外感染和急性腹泻,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某研究小组利用表中的培养基对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和计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配置培养基时,应先进行灭菌后再调节pH值
C.计数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D.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向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抗生素
20.下列关于“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菊花茎段用酒精和次氯酸钠处理后,立刻用自来水冲洗
B.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
C.培养过程中需更换培养基以满足不同阶段细胞的营养所需
D.试管苗移栽时,根部带有培养基可使其快速适应外界环境
二、多选题
21.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为完全培养基,③④为基本培养基
B.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
C.B操作可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的涂布在②表面
D.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22.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高效降解石油的细菌(目的菌)流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皿等用具在使用前后均需进行消毒处理
B.应选择②中培养瓶内“石油含量”显著降低的培养液继续③操作
C.④中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对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
D.若要研究目的菌生长规律,可用培养液培养目的菌并用细菌计数板计数
23.水竹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易管理和培植,干净而雅致。下图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获得水竹幼苗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eq \x(\a\al( 水竹,外植体))eq \(――→,\s\up7(①))eq \x(\a\al(愈伤,组织))eq \(――→,\s\up7(②))eq \x(幼苗)―→eq \x(移栽)
A.①过程为脱分化,②过程为再分化,②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在水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经过筛选可能获得有用的突变体
C.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D.选择水竹的叶和根尖分生区作为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难度相同
24.下图表示利用耐酸植物甲(4n)和高产植物乙(2n)培育高产耐酸杂种植物的过程(图中标号表示过程或处理手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中依据的原理主要有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
B.过程①可将甲、乙植物细胞置于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渗溶液中处理
C.过程②可以用 PEG诱导,过程③得到的杂种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D.过程④⑤使用的培养基需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但加入的比例不同
25.某种除草剂(一种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按下图过程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且分装前进行灭菌
B.图中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该方法可以于细菌计数
C.实验过程中需要将培养皿中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D.培养基上形成的两种菌落中的细菌所利用的氮源不同
三、填空题
26.泡菜和腐乳是我国的传统食品,请回答有关问题: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乳酸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至少两项)等。
(3)腐乳是豆腐经多种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其中起主要的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脂肪酶可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封瓶的时候,需要把瓶口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一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与乳酸菌相比,毛霉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四、读图填空题
27.大量农作物的秸秆及其附属物的焚烧,曾经一度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有的人认为,秸秆焚烧省时省力,焚烧后的灰烬可以肥田;有的人认为,秸秆焚烧产生的烟雾对环境有害,也易引发火灾;有的人认为,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处理农作物秸秆及其附属物,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能被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分解,这是因为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_______________。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称叫做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__。
(2)为了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可以把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腐烂的滤纸上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玉米棒脱粒后的玉米芯含较多的木聚糖,利用从土壤中筛选出来的菌株H发酵,能使木聚糖转化为木寡糖等高附加值低聚糖,发酵设备如下图所示:
①为了得到使木聚糖转化为木寡糖等高附加值低聚糖的性状优良的菌种,可
以从土壤中直接筛选,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获得。从土壤中获得目的菌后,为进一步纯化目的菌并计数可将稀释度合适的、含有目的菌的土壤溶液,利用____________法接种到培养基上,以获得单个菌落。
②为了获得更多的发酵产品,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发酵设备性能,可将该发酵设备改造后连接计算机系统,以对发酵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等条件进行监测和控制,还可以进行反馈控制,使发酵全过程处于最佳状态。
③生产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在加料口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又以同样速度在出料口放出旧的培养基,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8.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易储存等优点,如图为“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得到原生质体,需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白菜和甘蓝的细胞。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由杂种细胞得到“白菜—甘蓝”植株还需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其中需要避光培养的过程为___________。
(3)为观察“白菜—甘蓝”植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根尖做临时装片,用___________溶液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
(4)经花粉培育的二倍体“白菜—甘蓝”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
(5)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制作果酒时,果酒中除了酵母菌,还有乳酸菌、醋酸菌等微生物;乳酸菌可能分解果酒中的糖、甘油、酒石酸等,从而使果酒变质;可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发酵液的pH等措施降低乳酸菌使果酒变质的概率,A正确;
B、利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初始阶段可往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空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期再密封发酵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
C、泡菜发酵时,发酵初期酵母菌等的活动会产生气体,使体积膨胀,故泡菜坛装八成满可防止发酵液溢出,乳酸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发酵)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通过分泌脂肪酶和蛋白酶将豆腐块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果醋发酵需要有氧条件,B错误;
C、不同的发酵产物需要的温度不同,如果醋发酵所需温度是30-35℃,而果酒发酵温度较低,C错误;
D、发酵过程会进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数以热能散失,故发酵都是放热过程,D正确。
3.答案:B
解析:A、酒和醋都是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它们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正确;
B、在酿酒的过程中糖类被酵母菌利用,由于缺少糖源,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乙酸,B错误;
C、酿酒控制的发酵条件是无氧,温度控制在18~30℃,酿醋控制的发酵条件是有氧,温度控制在30~35℃,若酿酒过程容器的密封性出现问题,醋酸菌大量繁殖就可能出现“酿酒不成反酿醋”,C正确;
D、酿酒前将酒缸高温消毒不一定能够防止酒变酸,若发酵过程中没有严格把控发酵条件,也可能导致酒变酸,D正确。
4.答案:C
解析:A、操作中对石榴破碎、榨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原料与酵母菌的接触面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因而可提高发酵效率,A正确;
B、调整成分中需加入一定量的蔗糖,其主要作用是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糖源,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同时也能增加酒精含量,B正确;
C、石榴酒发酵中需关闭实验装置充气口,制造无氧环境,并将温度控制在18~30℃,C错误;
D、利用制备的石榴酒发酵制取石榴醋,利用的微生物为醋酸菌,相对于石榴酒发酵,因为醋酸菌是需氧型且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需要改变的发酵条件为适当提高发酵温度和充入足量О2,D正确。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相比豆腐,腐乳中氨基酸、脂肪酸增多,营养价值比豆腐高,且腐乳容易保存,A正确;
B、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一种称为毛霉的丝状真菌,B错误;
C、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脂肪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利用其中一部分能量,因此腐乳制作过程中有机物种类增多,但有机物的干重减少,C错误;
D、蛋白质分解产物为氨基酸和小分子的肽,D错误。
故选A。
6.答案:C
解析:A、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他杂菌的生长,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无需严格灭菌也可以完成泡菜的制作,A正确;
B、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B正确;
C、乳酸质量分数为0.4%-0.8%时泡菜口味、品质最佳,C错误;
D、盖好坛盖后向坛盖边沿的水槽注满水是为了给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D正确。
7.答案:A
解析:A、竹笋中含有发酵菌种,故不能对采摘后的竹笋进行灭菌,否则会杀死菌种,A错误;B、由于上一批次的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发酵菌种,故浸泡液应漫过原料,适当加入上一批次的发酵液也能加快发酵进程,B正确;C、发酵过程中进行感官检查,根据其外观气味初步判断发酵进程,这种方法更简单、更直观,可快速掌握发酵进程,C正确;D、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故酸笋发酵需要适宜的发酵时间,时间过短可能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过高,D正确。
故选:A。
8.答案:D
解析:A、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可利用氧化NH3获得能量,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故培养硝化细菌的培养基中的铵盐可作为能源,A正确;
B、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的K2HPO4能用于维持培养基的pH,保证微生物所需的酸碱环境,B正确;
C、培养光能自养型的蓝细菌的培养基中不需提供有机物,蓝细菌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C正确;
D、琼脂的作用是凝固剂,不能作为碳源,D错误。
故选D。
9.答案:A
解析:从用途分析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A错误;培养基中提供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提供源的物质是蛋白陈,B正确;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氨源、碳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特殊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陈还可以提供维生素等,C正确;由于该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所以pH值应调节至中性或弱碱性,D正确。
10.答案:D
解析:A、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只能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不能杀死芽孢和孢子,A错误;B、无菌操作时,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物和手进行消毒,B错误;C、灼烧法灭菌的对象是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C错误;D、消毒和灭菌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使微生物的核酸或蛋白质变性,灭菌更彻底,D正确。
11.答案:C
解析:A、对于微生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可用湿热灭菌法(通常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酵母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进行灭菌,B正确;
C、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该过程中只蘸取一次菌液,C错误;
D、完成平板划线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将接种后的平板(和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培养,D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A、微生物的纯培养步骤包括制备培养基、接种和分离酵母菌、培养酵母菌,A正确;
B、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上棉塞,包上牛皮纸并用牛皮筋勒紧后再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B错误;
C、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再蘸取一环菌液在培养基表面通过连续划线而分离纯化菌种,C错误;
D、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分离、纯化菌种,但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统计菌种数目,且统计值偏小,D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琼脂是实验室常用的凝固剂,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A正确;
B、制备培养基的步骤为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 特殊营养物质及氧气的要求,B正确;
C、虽然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碳源、氨源、水和无机盐,C错误;
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者内部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D正确。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A错误;
B、尿素的分解产物氨使培养基pH升高,从而使酚酞指示剂变成红色,B错误;
C、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C错误;
D、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前者可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而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细菌数时,可能会把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细菌统计成一个菌落,所以用该方法统计的细菌数可能会偏低,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琼脂可作为凝固剂,含琼脂的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A错误;
B、接种时要对操作者双手进行消毒,B错误;
C、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所以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
D、由于平板计数的适宜值在30~300之间,所以应选择7号试管涂布的平板进行计数,其平均菌落数为(58+73+97)/3=76,据图可知,10g土壤样品经梯度稀释至7号试管,稀释度为108倍,而不是107倍,因为在锥形瓶中已经稀释10倍,所以利用公式计算每克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76÷0.1)×108=7.6×1010,但要特别注意,此时求出的是1g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所以该10g土壤样品中含有分解尿素细菌的数目是7.6×1010×10=7.6×1011个,D错误。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A、步骤①土壤样品的获取过程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但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不然会杀死土壤中的根瘤菌,A错误;
B、步骤④选择的纯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应该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加入尿素的目的是为微生物提供氮源,B错误;
C、通过步骤④培养基的筛选,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得到能分解尿素的细菌,C正确;
D、将10g土壤先稀释100倍,再进行梯度稀释1000倍,然后取0.1mL进行涂布平板,若步骤④平板上统计的菌落数平均为150个,则每克土壤含固氮菌约150÷0.1×100×1000÷10=1.5×107个,D错误。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A、实验时,盛有水或者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除菌处理,A错误 ;
B、为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甲、乙、丙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还需要添加氮源等营养成分,B错误;
C、由图可知,将菌液接种到乙上所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C错误;
D、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瘤胃,在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厌氧微生物,在甲、乙、丙、丁的培养基表面加入一层无菌石蜡能有效获得目标菌落,D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A、配制培养基时,需要先调节pH,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A错误;
B、为防止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接种后的培养基乙需要倒置于无菌培养箱中进行培养,B错误;
C、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表明微生物的分解能力越强,C正确;
D、由于图中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胞发育而来的,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常以一个菌落认为是1个细胞发育而来的,所以结果往往偏小,D错误。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A、该培养基中含伊红—亚甲蓝显色剂,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A错误;
B、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先调节pH值,再灭菌后倒平板,B错误;
C、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可以用来计数,C正确;
D、不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以免影响大肠杆菌的生长,D错误。
故选C。
20.答案:D
解析:菊花茎段消毒后应用无菌水清洗,A正确;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过程是脱分化过程,在此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B正确;培养过程中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培养基,以满足不同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C正确;试管苗移栽时,应将根部的培养基处理干净,D错误。
21.答案:AC
解析: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紫外线可以提高突变的频率,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B操作是将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的涂布在②表面;从图中可看出,D在基本培养基中无法生长,在完全培养基中可生长,说明D是氨基酸缺陷型菌落,故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化培养。故选AC。
22.答案:BCD
解析:A、培养皿等用具在使用前后均需在160℃~170℃湿热灭菌箱中灭菌,A错误;
B、培养瓶内“石油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培养液中的菌降解石油能力强,因此选择该培养瓶中的培养液继续③操作,B正确;
C、分离纯化目的菌的方法可以是平板划线法,也可以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
D、用培养液培养目的菌并用细菌计数板计数可以研究目的菌生长规律,D正确。
故选BCD。
23.答案:AB
解析:A、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①过程为脱分化,②过程为再分化,②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在水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压力和培养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突变,从而可能获得突变体,通过对突变体进行筛选,便有可能获得有用的突变体,B正确;C、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C错误;D、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细胞的全能性,通常采用分裂旺盛的组织,如:根尖、茎尖,故选择水竹的叶和根尖分生区作为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难度不同,D错误。故选AB。
24.答案:ABD
解析:A、图示过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该过程中原生质体融合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图中①表示酶解法去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由于原生质体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会发生失水皱缩或吸水涨破的现象,因此该过程需要在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渗溶液中处理,B正确;
C、过程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可以用PEG诱导,产生的杂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两种原生质体中染色体组之和,因此杂种细胞中应该含有6个染色体组,C错误;
D、过程④⑤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两个过程的培养基中都需要进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但是两种植物激素的比例应该不同,D正确。
故选ABD。
25.答案:CD
解析:A、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在分装到锥形瓶后进行灭菌,A错误;
B、平板划线法不能记数,B错误;
C、一般培养细菌时需要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C正确;
D、培养基上形成的两种菌落中的细菌所利用的氮源不同,有透明圈的,是能够利用除草剂中的氮源,没有透明圈的,不能利用除草剂中的氮源,D正确。
故选CD。
26.答案:(1)创造无氧环境;增加乳酸菌含量
(2)丙酮酸;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
(3)毛霉;甘油;脂肪酸;防止瓶口被(微生物)污染
(4)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解析:(1)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而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所以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为乳酸菌创造无氧的条件,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增加乳酸菌含量,缩短泡菜制作时间。
(2)乳酸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等。
(3)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瓶口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一下,是经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被(微生物)污染。
(4)毛霉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所以毛霉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7.答案:(1)纤维素酶;纤维素
(2)人为创造适合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环境,腐烂的滤纸上可能密布纤维素分解菌
(3)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稀释涂布平板;温度、pH、溶解氧、罐压、通气量、搅拌、泡沫和营养;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防止代谢产物对菌株H造成危害
解析:(1)酶具有专一性,能使纤维素分解的醇是纤维素酶。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所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的碳源是纤维素。
(2)滤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滤纸的腐烂主要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评价时,先要判断该方法是否可取,再说明理由。
(3)①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获得单个菌落并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②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溶解氧、罐压、通气量、搅拌、泡沫和营养等进行监测和控制。微生物代谢不断消耗营养物质,同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改变发酵环境,如p的变化,有的代谢产物对微生物有害,如有毒物质的产生。因此,生产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在加料口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又以同样速度在出料口放出旧的培养基,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原因是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防止代谢产物对菌株王造成危害。解答时,要结合培养基的实际添加过程和微生物在发酵过程的变化进行思考,才能得出合理答案。
28.答案:(1)纤维素酶、果胶酶
(2)离心、振动、电激;再生出新的细胞壁;脱分化
(3)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有丝分裂中期
(4)19;染色体变异
(5)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
解析:(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从而得到原生质体。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激)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其中脱分化过程要避光。
(3)观察“白菜—甘蓝”植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需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进行染色,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和计数的最佳时期。
(4)花粉是生殖细胞,经花粉培育的二倍体“白菜—甘蓝”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白菜与甘蓝花粉的染色体数目之和,即10+9=19(条)。这种植株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需要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异源四倍体,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5)与传统杂交技术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从而培育作物新品种。
成分
蛋白胨
葡萄糖
KH2PO4
伊红
亚甲基蓝
蒸馏水
琼脂
含量
10g
10g
2g
0.4g
0.065g
1000mL
15g
成分
蛋白胨
蔗糖
乳糖
K2HPO4
显色剂(伊红—亚甲蓝)
琼脂
含量
10.0g
5.0g
2.0g
2.0g
0.2g
12.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韩城市象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韩城市象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 韩城市象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图片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 韩城市象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图片版),共11页。
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图片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图片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