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合统考生物试卷(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569631/0-17121012931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合统考生物试卷(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569631/0-17121012933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合统考生物试卷(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569631/0-17121012933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合统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
A.是否直立行走B.能否使用天然工具
C.能否制造简单的工具D.是否学会人工取火
2.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行为或特点最先发展的是 ( )
A.使用工具B.直立行走C.大脑发达D.使用语言
3.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区分事实和观点,观点是基于事实提出的。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
A.彩超下,8周左右的胎儿已经呈现出人的形态
B.青春期,男孩发现会出现遗精,女孩发现会来月经
C.在东非大裂谷,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
D.除了非洲,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妊娠期间,胚胎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从下列哪获得 ( )
①子宫
②脐带
③卵黄
④母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A.身高突增B.脑的重量迅速增加
C.性器官迅速发育D.神经调节功能增强
6.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一组是( )
A.蛋白质、无机盐、水B.脂肪、维生素、糖类
C.维生素、无机盐、水D.脂肪、蛋白质、糖类
7.下面是给佝偻病小儿开的药方,其中最科学的一组是( )
A.钙片、鱼肝油B.维生素B1、蛋白粉
C.维生素D、葡萄糖D.维生素A、牛奶
8.如图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2”能出现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 )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9.我们吃了一块肥肉,消化它的消化液有( )
A.胆汁、肠液、胰液B.唾液、胃液、胆汁
C.胃液、肠液、胰液D.唾液、肠液、胰液
10.下列对于饮食与健康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早餐马虎,中餐对付,晚餐重视B.每天大鱼、大肉就是营养丰富
C.肥胖的人不缺营养D.食物多样化,并注意合理搭配
11.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和最终到达的位置是( )
A.咽、食管、气管B.咽、食管、气管、支气管
C.咽、喉、气管D.咽、喉、气管、支气管
12.如图表示某人在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为平静状态B.曲线A呼吸频率较高
C.曲线B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D.曲线B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
13.如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
B.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从甲到乙时,膈肌和肋间肌都收缩
14.生物体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 )
A.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B.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肺的扩张D.肺的回缩
15.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增多,增多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
A.肺泡B.鼻C.血液D.组织细胞
16.如表是光明中学初二1班小芳同学体检后,验血单上显示的某些指标。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她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
A.坏血病B.贫血C.急性炎症D.冠心病
17.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
A.管壁较薄,弹性小B.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C.血流速度快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18.在构成人体心脏的四个部分中,将血液送入主动脉的是( )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19.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如果取一完整的猪心,往血管里注水,则注水和出水血管相一致的是( )
A.AB.BC.CD.D
20.下列有关输血与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相同型血为原则
B.某些病人因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可选择性的输入血小板
C.A型血的病人可以输AB型的血
D.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二、多选题
21.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中,能够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
A.子宫B.输精管C.阴道D.输卵管
22.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
A.胃B.食道C.小肠D.口腔
23.有关“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呼气B.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呼气
C.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吸气D.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吸气
24.建模可以更好地梳理知识。如果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模型a→M→b描述错误的是( )
A.动脉血→小肠→静脉血B.淀粉→口腔→麦芽糖
C.动脉血→肺→静脉血D.脂肪→胃→甘油、脂肪酸
25.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应正确对待身体变化、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等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2层表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动脉血管中、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加快了血液流动速度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三、读图填空题
26.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每一个人又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呢?请根据图中提示回答有关问题。
(1)在图一的A、B两处填入恰当的词:A________;B________。
(2)产生精子的器官是________,产生卵细胞的器官是________。
(3)图二中的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最终植入[______]________中,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的开始。
(4)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胎儿,胎儿通过________与母体发生物质和气体交换。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
(5)下列关于胎儿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的途径,正确的是( )
A.胎儿→胎盘→脐带→母体B.胎儿→脐带→胎盘→母体
C.脐带→胎盘→胎儿→母体D.胎盘→脐带→胎儿→母体
(6)青春期男孩女孩面临第一次遗精或月经初潮时,恰当的做法是________(可选多项)。
A.与父母交流沟通B.焦虑不安、苦闷,不让人知道
C.向生物老师请教D.集中精力学习,不去理它
27.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平衡膳食宝塔,图三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图四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A层(谷类)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是在图一消化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内被消化,能表示其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曲线是图三中的_______。
(2)通过图一可知,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最大的消化腺[_____]_______,其分泌的消化液与其它消化液相比的不同是_______。
(3)图三中,B结构名称为_______,曲线Y表示_______被消化的过程,它的初步消化部位在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
(4)图四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其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_______(填名称),使小肠具有巨大的内表面积,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依次经过②_______和③_______两层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最先出现在心脏的_______。
28.(一)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②_______能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2)新冠病毒是通过乙图中的呼吸系统[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进入人体的。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处被利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3)从丙图可以看出,肺结构特点是:肺泡的数量_______,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_______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是与肺可以进行_______的功能相适应的。
(二)如图坐标是某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回答:
(4)AB段表示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的气压的变化。
(5)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_______。
(6)本次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中的_______点。
(7)在曲线AB段变化中,肋间外肌和膈肌的状态是_______。
29.下列图示中,图甲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生理过程流程图,图中A、B表示进出的物质,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体的器官,图乙是进入和离开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
(1)图甲中③④⑤⑥代表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 )
A.④和⑤B.③和⑥C.③和④D.⑤和⑥
(2)上面有关图乙的描述中,所指的“人体某器官”是( )
A.脑B.肾C.肺D.小肠
(3)某人患了急性肠胃炎,医生给他静脉(手臂处)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发病部位,最少需要_______次经过心脏。
(4)动脉和静脉的本质区别是( )
A.血液的流向B.血液的颜色C.血液的成分D.管壁的厚薄
(5)图甲中的心脏的_______壁最厚,体循环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请用图中的文字、数字和箭头表示)。
(6)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_______组织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在将血液泵至③时,心脏的_______收缩,_______(填瓣膜)关闭。
四、探究题
30.“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素养。小明及同学通过一系列科学探究了解了人体的奥秘。
(一)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把以上4支试管放在盛有37℃温水的水浴锅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向每支试管滴入碘液。
(1)若要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应选择的试管是_______。
A.甲和乙B.丙和丁C.乙和丙D.甲和丁
(2)若要选择乙和丁,则小明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有_______。
(二)小明根据如图制作了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4)图中3代表_______。
(5)b模拟_______动作(吸气/呼气),此时膈肌_______。(收缩/舒张)
(三)下图甲为小明同学“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材料;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6)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湿润的棉絮包裹住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目的是____________。
(7)显微镜备有I.10×、II.40×两种规格的物镜,本实验应选用_______。(填代号)
(8)根据判断图乙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区分人与猿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两足直立行走,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直立行走使得前肢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所以,南方古猿被称为最早的原始人类,最主要的原因是能直立行走,A正确。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能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故选B。
3.答案:D
解析:A.彩超下,8周左右的胎儿已经呈现出人的形态,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A不符合题意。
B.青春期,男孩发现会出现遗精,女孩发现会来月经,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B不符合题意。
C.在东非大裂谷,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C不符合题意。
D.除非洲外,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这是基于事实提出的观点,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解析: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的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此后的通过胎盘交换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
故选C。
5.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解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A
解析: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骼的病理变化所造成的。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因此给佝偻病患儿补钙必须加服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图示①表示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②表示麦芽糖和淀粉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解析:肥肉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脂肪先在胆汁的乳化作用下变为脂肪微滴,脂肪微滴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参与消化肥肉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早餐马虎,中餐对付,晚餐重视不符合合理营养,A错误。
B.每天大鱼、大肉会造成脂肪过剩,导致肥胖,不符合合理营养,B错误。
C.肥胖的人不缺脂肪,可能缺乏维生素等其它营养,C错误。
D.食物多样化,并注意合理搭配符合合理营养,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咽、喉、气管,因为是要保证两肺都能获得氧气,所以插管进入到气管就可以,不需要到达支气管。而食管是消化道的组成部分,气管插管不需要进入食管,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A正确;曲线A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钟,频率较低,B错误;B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C错误;B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气体交换效率较高,D错误。
13.答案:D
解析:A.当膈肌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故A错误。
B.当膈肌由乙到甲时,胸腔容积减小,肺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B错误。
C.呼气时,膈肌顶部上升,那么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故C错误。
D.当膈肌从甲到乙时,膈肌与肋间肌都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肺的功能定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15.答案:D
解析: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
所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增多”,增多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组织细胞,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红细胞的正常值是(3.5~5.5(×1012/L),而小芳的红细胞的测定值是2.8×1012个/L,比正常值少,所以可能患有贫血,应多吃一些含铁或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鸡蛋、鲜鱼、瘦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A.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后,接着进入小的静脉,然后逐级汇集到较大的静脉,再送回心脏。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较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故B不符合题意。
C.血液经过毛细血管汇入静脉时压力较低,因此静脉内的血流速度较慢,故C符合题意。
D.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体静脉,是体循环的一部分,其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B
解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它们分别和不同的血管相连,其中左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A.从①上腔静脉向心脏内注水,水流动的路线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因此水会从③肺动脉流出,故错误。
B.②主动脉与左心室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朝向动脉开,不会倒流。因此将水注入心脏的②主动脉,水流出的血管是②主动脉,故B错误。
C.③肺动脉与右心室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朝向动脉开,不会倒流。将水注入心脏的③肺动脉水不能流入心脏,将从③肺动脉流出,故C错误。
D.将水从④肺静脉注入,水在心脏内的流动路线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因此水从②主动脉流出,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解析:安全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的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AD正确;某些病人因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可选择性的输入血小板,B正确;A型血的病人不可以输AB型的血,可以输少量的O型血,但异型者之间如果输入的O型血量较大,同样可以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因此,大量输血时,必须实行同型输血原则,C错误。
21.答案:BD
解析:男性生殖系统中,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它的作用是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是输精管。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输卵管具有输送生殖细胞的作用,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22.答案:AC
解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口腔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消化最终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
故选AC。
23.答案:BC
解析: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这就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24.答案:CD
解析:A.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后,由含养料少的动脉血变为含养料多的静脉血,符合模型 a→M→b,A正确。
B.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符合模型 a→M→b,B正确。
C.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不符合模型 a→M→b,C错误。
D.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不符合模型 a→M→b,D错误。
故选CD。
25.答案:BC
解析:A.青春期是人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是正常生理现象,应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等,A正确。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表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错误。
C.动脉血管中无瓣膜、四肢静脉血管中有瓣膜,C错误。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D正确。
故选BC。
26.答案:(1)森林古猿;受精卵
(2)睾丸;卵巢
(3)③子宫内膜
(4)胎盘;分娩
(5)B
(6)AC
解析:(1)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A森林古猿。卵细胞与精子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B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开始的标志。
(2)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功能是产生精子,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功能是产生卵细胞。
(3)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最终植入③子宫内膜中,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的开始。
(4)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胎儿,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发生物质和气体交换。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分娩。
(5)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的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的通过胎盘交换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怀孕8周后,胚胎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胎儿在母体内:所以胎儿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的途径为: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体外,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青春期男孩女孩面临第一次遗精或月经初潮时,恰当的做法是、青春期少年也要协作互助,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同学友谊,要主动与老师和家长交流,求得指导和帮助,请教自己的哥哥姐姐;焦虑不安、苦闷,不让人知道,会造成心理压抑,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BD错误,AC正确。
故选AC。
27.答案:(1)1口腔;7小肠;X
(2)6肝脏;不含有消化酶
(3)咽和食道;蛋白质;2胃
(4)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右心房
解析:(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二中A层(谷类)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在图一消化道的1口腔和7小肠内被消化,能表示其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曲线是图三中的X。
(2)通过图一可知,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最大的消化腺6肝脏,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与其它消化液不同。
(3)图三中,B结构名称为食道和胃,因为食物在此处都不被消化。曲线Y在C胃中开始被消化,最终在D小肠中被彻底消化,因此表示蛋白质。它的初步消化部位在图一中的2胃。
(4)图四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所以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依次经过②小肠绒毛壁和③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然后进入血液。经过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28.答案:(1)纤毛
(2)④呼吸道;⑤肺;线粒体
(3)多;上皮细胞;气体交换
(4)吸气
(5)缩小
(6)B
(7)收缩
解析:(1)甲图中的②纤毛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使进入肺部的气体能保持清洁。
(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新冠病毒是通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的④呼吸道和⑤肺进入人体内。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的运输,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处被利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3)肺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肺肺泡构成,肺泡的数量多,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的变化,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
(5)BC段的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肋间外肌舒张,胸骨、肋骨下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都缩小,胸廓容积缩小。
(6)AB段是吸气过程,BC段是呼气过程。因此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点,B点还是呼气开始的一瞬间。此时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
(7)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肋间肌收缩,肋骨上移,因此在曲线AB段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况是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下移,因此在曲线BC段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况是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
29.答案:(1)D
(2)D
(3)2
(4)A
(5)左心室;左心室→⑥→②→④→右心房
(6)肌肉;右心室;房室瓣
解析:(1)血液循环如图:
从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知,心脏的左侧流的是动脉血,心脏的右侧流的是静脉血。故图甲中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③肺动脉、④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⑤肺静脉、⑥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故选D。
(2)根据图乙分析可知,血液由动脉血变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人体的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而小肠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图乙所示的器官是小肠。
故选D。
(3)某人患了急性肠胃炎,医生给他静脉(手臂处)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心脏)→主动脉→胃肠处的毛细血管。因此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最少需2次经过心脏。
(4)动脉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因此动脉和静脉的本质区别是血液的流向。
故选A。
(5)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左心室,最厚的原因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距离最远,需要的动力最大。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⑥主动脉→②全身各个器官的毛细血管网→④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6)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肌肉组织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右心室与③肺动脉相连,当右心室收缩时,将血液经肺动脉泵向肺,此时房室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
30.答案:(1)C
(2)稀盐酸能促进淀粉消化吗/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吗
(3)甲、丙、丁
(4)肺
(5)吸气;收缩
(6)保证小鱼正常的呼吸
(7)I
(8)①、③、②/①③②/①>③>②
解析:(1)要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那么对照实验的唯一变量应为温度。在一组对照实验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分析甲、乙、丙、丁四个实验装置可以发现:乙应为对照组,乙和丙以温度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而甲与乙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乙与丁以酸碱度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因此,要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应选择的试管是乙和丙,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乙与丁是以酸碱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因此若要选择乙和丁,则小明想探究的问题是: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吗?
(3)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实验中甲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丙试管加入煮沸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丁试管加入稀盐酸,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因此,试管甲、丙和丁中仍然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都会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有甲、丙和丁。
(4)图中:玻璃钟罩代表的是胸廓,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橡皮膜代表的是膈。所以,图中3代表肺。
(5)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图b模拟吸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胸廓增大。
(6)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应该用湿棉絮包裹住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并且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7)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且视野宽。所以,显微镜备有I.10×、 II.40×两种规格的物镜,本实验应选用I.(10×)低倍物镜。
(8)动脉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静脉是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血流速度比较慢。三种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所以,图乙血管中,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①③②。
样品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参考值范围
血检
白细胞
8.0
4.0~10.0(×109/L)
红细胞
2.8
3.5~5.5(×1012/L)
血红蛋白
130
110~160(g/L)
选项
注水血管
出水血管
A
①
④
B
②
③
C
③
②
D
④
②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7页。
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合统考生物试卷(扫描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合统考生物试卷(扫描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