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专题四第8练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专题四第8练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共31页。
1[2022北京·4,3分,]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 小说和诗词曲赋丛编《万锦情林》封面局部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
【解析】 由“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小说和诗词曲赋丛编《万锦情林》封面”可知,明代刻本书籍的作者将自己的形象刊刻于书中,并面向市场售卖;由“海内士子买者,一展而知之”可知,这种封面设计已具有商业性的广告功能,由此可知,明代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C项正确。 雕版印刷技术出现于隋唐时期,A项错误。“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由材料无从得出,B项错误。“摆脱了”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
2[2022江苏·5,3分,]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
【解析】 由“耕渔之外,男妇并工”“妇女收入……占有很大比重”“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从而影响了社会风气,这些现象与经济社会多元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明朝中后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弛,B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与朝廷放松社会控制关系不大,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属于经济生活,与“家庭伦理”无关,D项错误。
3[2022全国乙·27,4分,]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4[2023新课标·28,4分,]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朝贡贸易繁荣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白银大量流入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5[2021重庆·4,3分,]有学者认为,明瓷中已看不到宋瓷中那种理智的、严肃的造型之追求。明瓷姿态自然,少见做作痕迹。其中的蓝釉瓷器和红釉瓷器浓墨丰润,富有情趣和装饰性,笔法畅达,表现手法自由而飘逸奔放。这一差异是因为( )A.宋代瓷器更强调感性之美B.明代瓷器更专注理性之美C.宋明主流的学术思想不同D.宋明文化承载者阶层不同
【解析】 宋明瓷器的差异,实际上是因宋明文化承载者阶层审美情趣不同而产生的,故D项正确;宋代瓷器强调理性之美,故A、B两项排除;宋明主流学术思想都是儒学,故C项排除。
6[2023全国甲·27,4分,]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
7[2021湖北·5,3分,]中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自东晋起,今湖北沿江各地堤防不断创筑和延展,相应的规章制度渐趋完善。下图呈现了清代中期湖北分段派工修筑江堤的情形,这表明( ) 湖北抢修长江、汉江堤工图(局部)A.长江水患已被根治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测绘技术世界领先 D.水利修防管理优化
【解析】 根据材料“湖北沿江各地堤防不断创筑和延展,相应的规章制度渐趋完善”“清代中期湖北分段派工修筑江堤的情形”等信息可知,湖北地区水利修防管理优化,故D项正确。“已被根治”说法错误,A项排除。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项错误。
8[2021福建·5,3分,]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廣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富民思想的践行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D.人地矛盾的加剧
【解析】 明清时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等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这对中国的农作物种植、人地矛盾的缓和及人口的增加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B项正确。高产粮食作物的传入有利于人地矛盾的缓和,排除D项。
9[2022浙江1月·9,2分,]乾隆帝营建的畅音阁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康熙至嘉庆年间,宫廷专门命人编撰大量宫廷大戏,如根据目连救母故事撰《劝善金科》,根据《西游记》撰《昇平宝筏》,根据《三国演义》撰《鼎峙春秋》,根据《水浒传》撰《忠义璇图》。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影响戏曲的创作②统治者的喜爱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推手③畅音阁坐落于颐和园内的政治活动区④这些剧本的编撰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依据材料中救母故事、《西游记》等可知,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影响戏曲的创作,①正确。由“宫廷专门命人”等可得出统治者的喜爱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推手,②正确。畅音阁在故宫中,故排除③。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故排除④。综上所述选A项。
10[2021辽宁·4,3分,]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 )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
【解析】 佛教、儒学有相同之处,二者相互影响,这反映了明朝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明朝时期社会主流思想是理学,并不是经世致用,排除C项。
11[2021江苏·4,3分,]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 )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
【解析】 由“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畅达情丝、感发志气”可知,当时推崇盛唐的诗风;由“宋人主理作理语……一切铲去不为”可知,程朱理学的“理作理语”使人不复知诗。由此可知,D项正确。
12[2022全国甲·27,4分,]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
【解析】 康熙年间,政府实施多种文化措施的目的在于承续华夏传统,证明自己是华夏传统的继承人,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未涉及,均排除;保存历史文献是材料中措施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排除。
13[2021福建·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明代最著名的彩瓷属于釉下彩,清代出现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型的釉上彩瓷。珐琅器制作技术约在元代从西亚传入,明清时期的珐琅器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了中国青铜器、瓷器工艺的一些制作特点,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工艺品。清代出现了画珐琅、錾胎珐琅等新型产品,不少还绘有西方神话故事。到了18世纪,通过日益频繁的中外贸易,中国商品尤其是工艺品被不断输往欧洲。——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珐琅彩瓷生产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注重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产品风格与品种丰富多样;适应海外市场需求。【解题思路】 第(1)问,由“明清时期的珐琅器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了中国青铜器、瓷器工艺的一些制作特点”及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注重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由“清代出现了画珐琅、錾胎珐琅等新型产品,不少还绘有西方神话故事”可归纳出产品风格与品种丰富多样;由“通过日益频繁的中外贸易,中国商品尤其是工艺品被不断输往欧洲”可归纳出适应海外市场需求。
14[2021海南·2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撒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摘编自张铭《历代<耕织图>中农业生产技术时空错位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耕织图对研究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史料价值。 (6分)
【参考答案】(1)变化 题材: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再到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反映地区:由北方州郡到南方地区;内容:由表现民间农业生产到反映统治者重农思想;存在形态:由墓室图到书画作品。原因:牛耕技术进步;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推行。(2)史料价值:从形式来看,耕织图属于实物史料,反映了古代百姓日常生活;从内容来看,它较好地反映了农业生产中的分工情况、生产情况等。【解题思路】 第(1)问,第一小问思路如下:第二小问,在第一小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阶段特征,从牛耕技术、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等方面进行简析。第(2)问,《耕织图》属于实物史料,从其反映古代百姓日常生活、农业生产情况等方面进行说明。
以瓷器风格切入考查广州在当时中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地方特色。15[2022广东·5,3分,]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相关课件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能力提升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能力提升课件,共2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基础知识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基础知识课件,共15页。
第11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1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1讲,时空重点,主题概览,手工业,手工业产品,小农经济,致良知,主观唯心主义,个性自由,工商皆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