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环境与发展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展开一、选择题
[2021海南,9分]图1示意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图2示意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二者均为生态农业模式。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
1. 图1模式中能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是( B )
①土地 ②水 ③光照 ④热量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解析]读图可知,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借鉴了热带雨林植被多层次生长的原理,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生长量大,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①对;利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将喜阴的作物种在高大乔木下面,可充分利用光照资源,③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上、中、下层水热条件差异较小,对植被垂直分层生长影响不大,②④错。故选B。
2. 目前,制约图2模式在我国南方农村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C )
A. 政策、劳动力B. 环境、资金C. 原料、运行管理D. 降水、技术
[解析]从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看,南方平原地区主要为水稻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主要为立体农业,大面积果树集中在山地丘陵地区。南方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河谷地区,平原、河谷地区大面积推广“猪沼果”模式需要占用大面积粮田种植水果,这会影响粮食安全;山地丘陵区交通不便,运行管理该模式的难度大,加上生猪养殖缺乏饲料,需要从外地运入,因而不宜大面积推广该模式,C对。生态农业模式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国家政策积极推广的;南方人口稠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A错。生态农业模式可大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并且南方大多数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推广该农业模式的资金有保障,B错。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建立该生态农业模式的技术要求并不高,技术不是制约因素,D错。
3. 与图2模式相比,图1模式的环境效益凸显在( D )
A. 减少土壤污染B. 减少水污染C. 减少大气污染D. 减少温室气体
[解析]与图2模式相比,图1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中植被覆盖率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正确。图1模式中的人工多层经济林需要用到大量化肥和农药,图2为生态农业模式,化肥、农药使用较少,因此与图2模式相比,图1模式土壤污染和水污染较严重,A、B错误;图1模式使用农药过程中易产生大气污染,C错误。
[2020北京,3分]为缓解塑料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的生物塑料产业逐渐兴起。2018年全球生物塑料的产量约200万吨,原料种植占用耕地约80万公顷。据此,回答下题。
4. 生物塑料( A )
A. 用木材废料替代玉米为原料,少占耕地
B. 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
C. 生产区位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
D. 有效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削弱温室效应
[解析]由材料可知,生物塑料以玉米、木材为原料,木材可在丘陵山区生产,而玉米生产需要占用大片耕地,故用木材废料替代玉米为原料,少占耕地,A对。生物塑料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垃圾,没有实现零污染,B错;生物塑料生产区应向原料或消费地集聚而不是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C错;生产生物塑料需要大量木材,这会使森林减少,进而削弱森林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能力,温室效应会增强,D错。
[2020浙江1月选考,4分]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并种植于河口海岸。完成5—6题。
5. 我国引进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A )
A. 保滩护岸B. 消除海滩污染C. 增加鱼饵D. 防止航道阻塞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互花米草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因而有保滩护岸的作用,A正确;互花米草会减弱海水交换能力,不能消除海滩污染,B错误;互花米草生长繁殖迅速,主要是因为没有天敌,鱼类也不食,故不会增加鱼饵,C错误;互花米草生长繁殖迅速,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会导致航道阻塞,D错误。
6. 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C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滩涂大量减少
③海水质量下降 ④滩涂养殖条件改善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解析]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会导致植物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互花米草能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会增加滩涂面积,②错误;互花米草会减弱海水交换能力,影响海水的流动和净化,导致海水质量下降,滩涂养殖条件恶化,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2019江苏,4分]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 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C )
A. 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 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 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 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解析]夜间城市人口大多进入睡眠状态,户外活动最少,但PM2.5浓度仍然较高,说明户外活动减少对污染物沉降没有明显影响,A错误;城市降水日变化不明显,10时以后降水增多的情况不确定,B错误;10时以后由于城市受太阳辐射影响增大,加上人为原因排热增加,气温上升迅速,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正确;白天城市车流量远大于夜间,但夜间PM2.5浓度并不比白天低,说明PM2.5浓度与车流量无直接关系,D错误。
【技巧点拨】 白天人们的户外活动、城市车流量远大于夜间,但城市白天某些时段PM2.5浓度却低于夜间,说明PM2.5浓度与户外活动、车流量无直接关系,排除A、D。
8. 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
A. 能源结构B. 人口密度C. 资源条件D. 出行方式
[解析]东北地区重工业比重大,加上冬季取暖,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大,SO2排放量大;华东地区轻工业占比高,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较东北少,SO2排放量较小,A正确。
[2019全国Ⅲ,8分]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9—10题。
9.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B )
A. 废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
[解析]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生产沼气等,说明厨余垃圾是自动处理系统中的原料。
10.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C )
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解析]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最后剩余废渣,利用提取的生物油脂可以生产工业油脂。
【易错警示】 本题容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没有进行工艺流程分析,认为利用废渣可以发展沼气生产,进一步可发展沼气发电。仔细观察示意图,其工艺流程应该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二、非选择题
11. [2020浙江7月选考,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下表为5个站点所在地此阶段的空气质量统计表。
注:空气质量 1—优,2—良好,3—轻度污染,4—中度污染,5—重度污染,6—严重污染
(1) 河南省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1分)。从地形类型看,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1分)。(2分)
[解析]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和数值变化可以看出,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读图可知,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2) 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污染天气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成因。(4分)
[答案]特点:污染程度轻;持续时间短。(2分)
成因: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邻省输入的污染物影响较小;受北部山地阻挡,减弱了同期北方带来的污染。(2分)
[解析]对比表格数据可知,南阳每天的空气质量数值均小于安阳,说明南阳的大气污染程度轻;南阳大气污染天数少于安阳,说明持续时间短。自然成因可从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
(3) 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河南省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4分)
[答案]利用太阳能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优化用煤结构,增加二次能源使用;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集中供暖,改进能源利用方式。(4分)
[解析]河南省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可从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角度阐述。站点
日 期
28日
29日
30日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安阳
4
5
4
4
5
5
5
6
郑州
4
4
3
4
5
4
2
5
商丘
3
2
3
4
5
3
3
3
南阳
3
4
2
3
4
4
3
2
三门峡
3
4
3
2
5
4
3
2
专题二十三 中国地理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这是一份专题二十三 中国地理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二十二 世界地理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这是一份专题二十二 世界地理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十六 区域与区域发展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 这是一份专题十六 区域与区域发展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地理),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