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10 诗词曲阅读与鉴赏(讲练)(部编版)(含解析)
展开1.明确诗词阅读与鉴赏试题的题型特点、解题技巧与答题规范
2.欣赏古代诗词,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描绘画面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
知识点二:赏析名句
古诗词中的名句(关键句或能慨括诗歌主旨),或对全诗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或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其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赏析名句试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准确理解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主旨和结构。
知识点三:鉴赏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是诗歌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它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载体,只要准确理解诗歌形象,就可进入诗人内心世界,感知其思想情感。可见,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在古诗词鉴赏中地位举足轻重。
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知识点四:主旨情感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绪等。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而所学诗歌情感则大致为: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离别思念、热爱自然、关心民生等。
知识点五:鉴赏炼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炼字,就是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知识点六: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以及遣词用句等。鉴赏时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诗词常用表达技巧:①表达方式。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用典、借代双关、化用、叠词、互文、反复等。③表现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事抒情等);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烘托、抑扬、以小见大、意象组合等。④结构手法。过渡、照应、铺垫、渲染、总分、并列、递进等。⑤遣词用句。炼字、句式等。
【备考方略】
解答诗词鉴赏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 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运用技巧,学会鉴赏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一、描绘画面
答题技巧:①找意象:从诗中找出描写的具体事物或景物。②析特点:分析景物(或事物)特点,能用恰当的词语加以概括。应记住常见的表现意境的词语,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清……。③绘画面:紧扣诗句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写出来,一定要突出意象的特点。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符合题目字数要求。
答题格式:找出景物(或事物)+概括其特点+描写画面
【经典例题】
例1.(2022·江苏淮安·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
【答案】示例:水面刚与湖岸齐平,波光荡漾。层层白云同水波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湖水涨湖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阅连成一片”,抓住早春景物的特点,再加上自己恰当、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即可。
示例:湖水刚刚开始上涨,与湖岸平齐,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举一反三】
1.(2022·西藏·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①风和雨。
无意苦②争春,一任③群芳妒。零落④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①着:遭受。②苦:苦苦,极力。③一任:任凭。④零落:凋谢。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本词上片呈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词句译为: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景描绘即可。
2.(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答案】示例:举目四望,山林间到处是一片秋色,远处的山野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夕阳斜照、秋景萧瑟的景象描绘出来。
示例: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3.(2021·四川绵阳·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中寒①
李贺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争瀯②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注】①元和七年,皇帝派兵抵御吐蕃,时值隆冬,李贺作诗记之。②瀯:yíng。
请描绘尾联“争潜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所呈现的景象。
【答案】水中浮冰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山间瀑布因冻结悬挂在空中,如一条白色的长虹;为读者呈现出一派极寒而奇特的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理解。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意思是:挥刀舞剑向天,难割破灰蒙蒙天色。海上波涛回旋激荡,积冰哗哗作响。山谷瀑布凝结失声,如白虹悬半空。
“争瀯海水飞凌喧”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草木上凝结的冰花,硕大如铜钱一般。海水中也有不少的冰块,在汹涌的波涛中碰撞激荡,发出清脆的声响;“山瀑无声玉虹悬”中的“虹”本有七彩,用比喻的手法赋予其动态美,而“玉虹”的一说,更强调冻瀑的透明,而透明中亦能折射出不同的色光。作者用十分奇异的语感,描绘了出征将士遇到的极寒而奇特的壮观景象,让人产生美感。
二、赏析名句
答题技巧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
赏析名句题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或是表现手法,或是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等。
答题格式:运用……手法,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地描绘了……,抒发(揭示)了……的情感(哲理)。
【经典例题】
例1.(2022·山东菏泽·中考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立秋
刘翰
乳鸦①啼散玉屏②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千家诗》)
【注】①乳鸦:幼小的乌鸦;②玉屏:屏风。
请赏析“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既写出了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又写出了立秋之后气温的变化明显,突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睡起秋声无觅处”句写夜里秋风由劲吹到停止的过程。起初还听到秋风吹动草木发出呜呜的声音,起床后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起床寻觅秋声,说明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
“满阶梧桐月明中”写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诗人终于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因为秋高气爽,所以秋天的月亮特别明亮。因为梧桐是落叶乔木,叶子比较阔,所以让人觉得梧桐落叶比较早,比较显著。
据此可知,这两句诗通过景物的描写,既写出了诗人对秋天到来关注,又写出了立秋之后气温的变化明显,从而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举一反三】
1.(2022·湖北襄阳·中考试题)古代诗歌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写的是: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扬起高高的帆,远渡碧海青天。表达了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示例二: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
【解析】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根据题目要求,要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结合“赐金放还”的背景,诗句既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豪迈气概。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2.(2022·青海·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答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表现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解析】考查句子的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意思是(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第一句是视觉描写,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着一“聚”字展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是听觉描写,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着一“怒”字形象地表现出那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的回响。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把河水人格化,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还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3.(2022·广东广州·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
【答案】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而在绝境当中往往蕴含着希望,这两句诗启示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道路可能曲折,但未来一定充满光明和希望。
三、鉴赏形象
答题技巧:
1.鉴赏人物形象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分析角度,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②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③结合人物个性;④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以放在最后作为总括);②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也可以概括出来;③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2.鉴赏景物形象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点;③紧扣景物的特点;④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步骤:①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鉴赏事物形象
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事物与情感的关联;③紧扣事物的特点;④分析表现手法:象征、拟人、比喻、借代、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答题步骤:①概括总结出诗中所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②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等)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③概括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经典例题】
例1.(2022·四川资阳·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内心。请简要分析。
【答案】狂在外形:词人行为举止狂,比如率众多随从出猎(或词人语气狂,比如他说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
狂在内心:词人“两鬓微霜”仍不服老(或身处逆境,仍积极进取)。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首先词人的“狂”表现在狂在外形:根据“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知,词人行为举止狂,劲装出猎且全城百姓出动,规模盛大;
其次,词人的“狂”表现为狂在内心:根据“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可知,词人以孙权自比,抒发雄心壮志,以“老”衬“狂”,充分表现出了词人豪情满怀,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通过运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也是词人的内心的“狂”。
【举一反三】
1. (2022·山东滨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①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②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③,约束儿童勿多取④。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⑤战风雨。
【注释】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耿介:正直不阿,廉洁自持。③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④勿多取:不要取太多。干霄:高入云霄。
简要分析诗中苦笋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正直不阿,廉洁自持。 “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文学形象的能力。
诗的一、二两句“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意思是: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可见首联侧重表现苦笋的洁白鲜嫩。“藜藿盘中”描写餐盘中的粗茶淡饭,“白玉婴”描写竹笋的洁白鲜嫩,两相对比,更衬托苦笋的美味。“脱襁白玉婴”运用比喻修辞,将“苦笋”比作脱去襁褓的婴儿,表现苦笋的洁白如玉。
诗的三、四两句“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意思是: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2022·湖北黄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记作者游山西村,着力表现了乡村的风俗美与人情美,试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诗的首联叙述村民摆出自酿的农家酒、丰盛的菜肴,热情款待客人,可谓情意深厚、民风淳朴,尽显人情美;颈联则描绘了春社日将近,村民们布衣素冠,吹箫击鼓,祭祀神灵,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表现了古老的乡土民俗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村民摆出自酿的农家酒、丰盛的菜肴,热情款待客人,现出村民淳厚、热情、古朴的精神风貌,充满浓浓的人情味,给人无尽的美感;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描绘了春社日将近,村民们布衣素冠,吹箫击鼓,祭祀神灵,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表现了古老的乡土风俗之美。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尽显人情之美。
综上所述,概括作答即可。
3.(2022·山东枣庄·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请你概括诗中突出表现了梅花的哪些高尚品质。
【答案】突出了它坚忍不拔、直面艰难、高洁清远,不同于众、自信乐观、坚持操守的品质。(写出其中3点即可,)
【解析】考查对诗歌梅花形象的理解。
诗歌大意: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写出了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忽然在一夜之中,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大地。衬托出梅花的坚持操守,素雅高洁。
四、主旨情感
解题技巧:(诗人思想情感“六看”法)。
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②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③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④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⑤看小序、注释:小序和注释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创作经过或背景,注释还能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⑥看关键词、句: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
具体做法:通读全诗,从作者、题目、内容入手,推知大意,理解全诗,从而把握诗人情感。
答题格式:①描写了……生活(景物)。②抒发(寄寓、揭露、赞颂)了……情感(感叹)。③表达了……感情。
【经典例题】
例1.(2022·广西桂林·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表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此句描绘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运用比喻修辞,把雕弓比作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决心;引用“射天狼”,委婉地指出边防重点。这一句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豪情。
【举一反三】
1.(2022·湖北黄石·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乡愁,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写出思乡之情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诗歌首联写出飘泊羁旅的情怀;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蕴含旧事物终究阻挡不住新生力量的哲理;尾联见雁思亲,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捎一封家书到洛阳,点明主旨,表现出诗人的乡愁。据此综合作答即可。
2.(2021·山东菏泽·中考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注: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生逢北宋(960-1127年)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诗的末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对南宋不收复失地,却向金人屈膝求和行为的讽刺和愤怒。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
诗的前两句写夏景很传神,也很清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初夏美景的喜爱之情;后两句,“桑麻行不尽”意指繁华;“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也就是太平盛世的人。这可能是有初夏欣欣向荣的景色而引发的感想,体现了作者对盛世太平生活的一种向往之情;再者结合作者的身世背景,他始终坚持抗金,而南宋主和派向金人求和的行径让作者愤慨不已,作者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据此回答即可。
3.(2021·黑龙江·中考试题)赏析《赠从弟(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刚劲顽强的“本性”,表达了自己对松柏一样坚贞自守高风亮节的追求和对弟弟的勉励的情怀。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反衬松枝的刚劲,突出了松柏的可贵品格。“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松柏的“本性”是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也有自勉的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理解。
从本诗的题目“赠从弟”可以看出,本首诗是作者赠予堂弟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意为: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风声盛”与“松枝劲”形成对比,用山风猛烈,渲染谷风的凛冽,体现松枝的刚劲,突出了松柏的可贵品格。“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一句意为: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表现了松柏即使顶着霜雪,也依然意态从容,端正挺立。通过冰雪的残酷再一次体现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松柏的“本性”是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同时赠予弟弟,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要像松柏“终岁常端正”,不要因环境的压迫而改变操守。
五、鉴赏炼字
这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
(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4)特殊词值得注意:①叠词。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②拟声词。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③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解题技巧:①解答“炼字”题,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等几方面来品味赏析用词的妙处。答题时首先解释字词在句中的字面义和引申义,其次分析在诗中你认为妙在何处,最后点出表达了什么感情、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传达了什么思想。②赏析名句,既要关注诗句的表面意义,又要关注诗句所蕴含的内容、表达的主旨、包含的情感、蕴涵的哲理、运用的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双关、设问、反问、反语、比兴等)、使用的手法(比如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直抒胸臆等等)。
答题格式:该字在诗/词中的意思是……;诗/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着一“×”字,境界全出,更好地表达了诗/词人……的情感。
【经典例题】
例1.(2021·山东济南·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释】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
赏析“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的妙处。
【答案】
示例1:“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群山人的情态,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
示例2:“争”,化静为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诗句“霜林落后山争出”的“争”,是争相恐后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又化静为动,赋予了“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傲岸不屈、豪放达观的精神,从而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风骨。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举一反三】
1.(2021·河南·中考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答案】29.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雁”这个词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内涵,理解一个意向常有的情感链接。“燕子”是春天的使者,“雁”具有点缀秋冬景象,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的象征意义。根据“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分析,此处的“雁”与“秋天”有关,与思乡有关。此写出理由即可。
2.(2022·四川泸州·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居竹轩
元 倪瓒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侵”“覆”两字的妙处。
【答案】31.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竹林的繁茂和生机勃勃,传达出作者对竹林的喜爱之情。
【解析】考查词句赏析。第二联大意为:台阶前的竹林迸发出竹笋,侵占了阶前的小路。细雨过后,竹子垂下绿阴,想要覆盖住邻家。“侵”“覆”运用拟人的说法,把竹笋长到小径上和绿阴覆盖了邻家说成是竹子有意识的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竹林的繁茂。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屋边竹林的喜爱之情,传达出作者恬静淡雅的生活志趣。
3.(2022·陕西·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不好。“望”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此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远赴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
六、表达技巧
答题技巧:对所给诗歌表达技巧进行赏析,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从练字角度:着重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③从修辞角度:审清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了怎样的表达效果。④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⑤从表现手法:辨明表现手法,如化用典故、想像等。
答题步骤:①明手法。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②析内容/阐运用。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③析效果/抒感情。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题格式:这首诗(词)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表现(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
【经典例题】
例1.(2022·山东滨州·中考试题)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一:第四句写“跳鱼”“拨刺”之动,前三句写江上月夜之静,以动衬静,衬托出江上月夜的静谧。
示例二:以第四句“跳鱼”“拨刺”之动衬托第三句“宿鹭联拳”之静,营造出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第四句“船尾跳鱼拨刺鸣”写的是从船尾方向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发出“拨剌”一声响。联系前三句可知,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的“江月”“风灯”及“宿鹭”都在一个“静”字,而末句却有“跳鱼”之动,“拨刺”之响,是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其表达效果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故这一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衬托出江上月夜的静谧。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举一反三】
1.(2022·辽宁营口·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赞美之情
【解析】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意思是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2.(2022·河南南阳·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简析起句“兴”的表达效果。
【答案】 “兴”的手法:以雎鸠鸟求偶和鸣、嬉闹戏逐起兴,描绘美好画面,引发了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兴”中有比:相依相恋的鸟,又用来比喻青年男女和谐恩爱;景物与情感契合,情景交融。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运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先是描绘了水上的相亲相爱的一对雎鸠鸟,写它们爱情的温馨、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则写男主人公因为看到相亲相爱的雎鸠鸟,心中燃起了对窈窕淑女的爱慕、情思,用一物引起对另一物的思考、联想,这是古代诗歌一种表现手法,是比兴手法。
“兴”的手法:描绘了水上的相亲相爱的一对雎鸠鸟,写它们爱情的温馨、美好,引发了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兴”中有比:用相依相恋的鸟来比喻青年男女和谐恩爱;景物与情感契合,情景交融。
这里运用比兴手法,能够自然地引出写作对象,并且渲染氛围,增强感染力。
3.(2022·江苏宿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辛弃疾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②。
注:①[秦楼人]汉乐府《陌上桑》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处以秦楼人指代妻室。②[赋登楼]东汉末年,王粲避难荆州,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
这首词的下阕画线部分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主要写作手法,用典。情感:①对友人此行能够获得成功的期盼;②对自身有志不伸、怀才不遇的感慨;③对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导致友人和自己这样的有识之主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沉痛愤懑;④对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想乡,落得孤独寂寞的感叹。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情感。
下片“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意思是:饱读诗书,应该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事操劳。运用典故,伊尹得遇商汤,吕尚得遇周文王,点明伊尹、吕尚得遇明主,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辅助君王成就伟业,借此写作者希望友人饱读诗书能够像伊尹和周公一样得到重用为国效力,表达了对友人此行能够获得成功的期盼。“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意思是:不要效仿班超投笔从戎,即使能够万里封侯,也会长期的滞留边疆,到老才能回来。运用典故,借班超戍守边疆有家难回的事迹,劝慰友人不要一味为了功名富贵而像班超一样,有家难回;联系“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及注释“东汉末年,王粲避难荆州,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可知,借王粲避难荆州登城作《登楼赋》表达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来写自己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愤懑,满是怀才不遇的慨叹,间接表现对朝廷不能重用人才致使有识之主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批判,写自己没有依附,独自孤独寂寞,表现了对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想乡,落得孤独寂寞的感叹。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24 名著阅读(讲练)(部编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24 名著阅读(讲练)(部编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掌握初中名著阅读题型的答题技巧,要做到三个“熟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17 小说阅读(上)(讲练)(部编版) (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17 小说阅读(上)(讲练)(部编版) (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技巧,解题步骤,小说中“我”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16 散文阅读(下)(讲练)(部编版) (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测练 专题16 散文阅读(下)(讲练)(部编版)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标题的作用, 拟写标题的方法,一般来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