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B.“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真空能传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在新冠防控中,所有学生每天都要使用体温计监测体温,体温计使用后要进行消毒杀菌。下列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D.用医用酒精擦拭6.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A.每隔 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B.只需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
C.1s内运动 5m,2s内运动 10m,3s内运动 15m D.任何相等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图甲:灯与墙的距离不变,手与灯的距离越近,手的影子越小
图乙: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图丙: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D.图丁:由于光的折射,渔民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上方才能叉到鱼
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站立在水平地面,其前方竖直放置着一平面镜,同学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将平面镜向上移动,该同学的像也向上移动
若在平面镜后放置一块木板,不会影响他在平面镜中的像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他的像将变小
D.如图,平面镜绕底部逆时针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像的位置不变
图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下列哪一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甲、乙两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 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
C.0∼5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D.5s 时,甲、乙两小车的速度相等 11.前几天从菜地里拔出了一个水灵灵的萝卜,结果萝卜“糠”了,但是看上去和刚拔出来时没什么两样,只是变轻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看上去和刚拔出来时没什么两样”说的是萝卜的体积没有改变 B.“变轻了”说的是萝卜的质量变小了
C.虽然“糠”了的萝卜“变轻了”,但密度没有改变 D.“糠”了的萝卜密度变小了
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 m,小明同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 L,瓶底的面积为 S,然后倒出部分液体(约小半瓶,正立时近弯处),测出液面高度 L1,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 L2,则液体的密度为()
m
S(LLL)
m
S(LL)
m
S(L+LL)
S(L
m
L )
12121221
二、填空题
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减少声音的分散,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这个例子同时说明声音具有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的功能。
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填写物态变化)释放热量,使(选填“上”或“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15.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s内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从第2s到第4s 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是
s,匀速前进了m。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 时,它的像距离水面m。
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实验现象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学校球场的跑道是椭圆形的,总长 300m,甲、乙两同学在同一位置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起跑,已知甲的速度为5m/s,乙的速度为3m/s,经过s后甲、乙第一次相遇,此时甲经过的路程为m。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 图象,如图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为g/cm3,当总质量m=70g时,液体的体积为cm3。若将量筒中的液体倒掉一部分,则剩余液体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图甲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如图,作出物体 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如下图,F是透镜的焦点,a、b是两条入射光线,请作出与之对应的两条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
如图甲(1)、(2)所示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的两种情景,其中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景;
在实验时,当刚把温度计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变得模糊,很难看清温度计的示数,其原因是水蒸气发生了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如图乙所示是实验过程的某一次操作,则该实验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
纠正错误后,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时所用的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7
99
99
实验所记录的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第 分钟所记录的数据是错误的,此时水的沸点应是 ℃;
小明分别将水装入甲容器和乙试管中,并通过甲容器上端密封盖的孔将乙试管插入到甲容器的水中,密封盖不漏气(如图丁所示)。现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水沸腾,则乙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小红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实验前需要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目的是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
图中只移动蜡烛和光屏,可以模拟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操作是(填字母);
A.都左移B.都右移C.蜡烛左移,光屏右移D.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完成实验后,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图中45cm 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左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有作用,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是。
小明利用天平、量筒、烧杯和电子秤等器材测量盐水和鸭蛋的密度。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添加砝码过程中,(选填“能”或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测量盐水密度时,有以下四个步骤:①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烧杯内有残留),测出盐水体积;③……;④算出盐水密度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步骤③的操作是(选填“直接”或“擦干残留盐水后”)测量烧杯质量;
测量鸭蛋密度的步骤如图甲、乙、丙、丁所示:图中电子秤显示的四个数据,若没有“131.0g”这个数据,能否求出鸭蛋的密度?请在横线上作答要求:①若能,请写出鸭蛋的密度值;②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
五、计算题
如表是 D412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D412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若 D412次列车长 200m,以 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用时 50s,求此隧道的长?
由于新冠疫情,为保证师生的安全,学校订购了一批“84消毒液”。每桶“84消毒液”的净含量为 15L。为了估测一桶“84消毒液”的质量,小红用天平测出一个小空瓶的质量200g,把小瓶加满水,测出小瓶和水的总质量 300g,再向瓶中加满“84消毒液”,测出小瓶和“84 消毒液”的总质量 320g。已知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求:
小瓶的容积;
消毒液的密度;
每桶消毒液的质量。
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
里程/km
0
84
300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减弱噪声的方式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人耳处减弱噪声,校园里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A 正确;
B.“声如洪钟”说明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 B错误;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声,故 C错误;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20000Hz,频率很高,超出人的听力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 D错误。故选 A。
2.B
【详解】A.樟脑丸变小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A 说法不正确;
B.雾是液态的,散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B 说法正确;C.灯丝是固态的,烧断是因为变成了液态,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C 说法不正确; D.冰花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D 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3.C
【详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向西运动,排除 B、 D;甲车座位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则乙车也向西运动,速度也大于甲车,C 对. 4.C
【详解】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D
【详解】A.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故体温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低于沸水温度,故
A错误;
B.自来水没有消毒作用,故 B错误;
C.体温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低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故 C错误;
D.医用酒精有消毒作用,故 D正确。故选 D。
6.D
【详解】A.物体每隔 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我们可以看出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
直接通过速度的计算公式vs算出的速度是 1s内的平均速度,可以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
t
很多种情况,故 A不符合题意;
B.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考虑运动的路径是否是直线,故 B 不符合题意;
C.1s内运动 5m,2s内运动 10m,3s内运动 15m,通过速度的计算公式vs算出的速度是
t
平均速度,可以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故 C不符合题意;
D.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 s=vt可知,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7.B
【详解】A.灯保持静止,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手与灯的距离越近,手的大小不变,墙的位置不变,手的影子越大,故 A 错误;
B.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属于漫反射,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 B 正确;
C.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 C 错误; D.由于光的折射,渔民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所以渔民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故 D 错误。
故选 B。 8.B
【详解】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像与物体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 A 错误;
B.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用一块木板挡在镜子后的像的前面,不能挡住镜中的像,故 B 正确;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他的像大小不变,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由物体的大小决定,故 C 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绕底部逆时针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像的位置将向上,故 D 错误。
故选 B。 9.A
【详解】光屏上能再次出现清晰放大的像,此时,像是实像,要使像成清晰缩小的像,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所以,凸透镜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同时,向左移动光屏;因为光路是可逆的,如图所示位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时,凸透镜向右靠近光屏时,使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CD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选 A。 10.C
【详解】分析甲的运动图像可知,甲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可得,当 t1=5s时,运
动的路程 s1=15m,根据vs,可得甲运动的速度为
t
1
vs115m3m/s
t15s
分析乙图像可知,0∼ 3s内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可得,当 t2=3s时,乙运动的路 s2=15m,
根据vs,可得乙运动的速度为
t
vs215m5m/s
3s以后乙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t
2
23s
A.根据以上分析,故 A错误;
B.当 t=4s时,根据公式vs,可分别求得甲乙两小车运动的路程。甲运动的路程
t
s甲 v1t 3m / s4s12m
由于乙 3s后静止,所以路程为 3s走过的路程
s乙 v2t5m / s3s15m
可知乙在甲前方3m处,故 B错误;
C.0∼ 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t
vs总 15m3m / s
平均5s
总
故 C正确;
D.根据以上的分析 5s时乙静止,故 D错误。
故选 C。 11.C
【详解】A.被从地里拔出的萝卜,几天后,和刚拔出时的没什么两样,说明,萝卜的体积没有改变,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萝卜变轻了,说明萝卜的质量变小了,故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据m
V
知,质量变小、体积不变的萝卜,密度变小了,故 C错误,符合题意,D正
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2.A
【详解】液体的质量为 m,空心的体积
S(LL2)
液体体积
SL1
瓶子容积
S(LL2)+SL1S(LL1L2)
液体密度
mm
,故 A符合题意。故选 A。
响度信息
VS(LL1L2)
【详解】[1][2]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声音的响度。
液化上水蒸发吸热
【详解】[1]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
气体液化时,要放热,从而造成上层的馒头先熟.
手沾水后,在遇到高温的馒头时,手上的水要汽化,水汽化时要吸热,这样可以避免手被烫伤.
增大260
【详解】[1]从第 2s到第 4s的过程中,图像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表明汽车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
[2][3]由图像可知,从第 4s到第 6s,对应的速度v30m/s保持不变,则匀速运动时间是
t6s4s2s
汽车在这段时间前进的距离
svt30m/s2s 60m
反射虚5
【详解】[1][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水中的“白鹭”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白鹭距离水面 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5m。
会聚照相机
【详解】[1]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它对光有会聚作用。
[2]由题图乙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150750
【详解】[1][2]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经过的路程比乙通过的距离多 300m,即
s甲 s乙 s
由vs可知
t
v甲tv乙ts
即
(v甲 v乙)ts
甲、乙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为
t
此时甲经过的路程为
s
v甲 v乙
300m 5m/s3m/s
150s
s甲 s乙 sv乙ts3m/s150s300m750m
150不变
【详解】[1]设量筒的质量为m',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 V1=20cm3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
1
根据m则有
V
m总1
=mm'40g
20cm3m'=40g
当液体体积为 V2=80cm3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
m总2
m2
m'100g
可得
80cm3m'=100g
两个公式联立得
60cm3=60g
液体的密度为=1g / cm3,将液体的密度带入两个联立的任一公式中,可以求得量筒的质量为m' 20g 。
当总质量 m=70g时,液体的质量为
1
mmm'70g20g50g
根据m,可得液体的体积为
V
Vm150g
50cm3
11g/cm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只决定于物质的种类,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密度与该物质的形状、质量、体积、位置和运动状态无关。
【详解】画出牙齿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即为牙齿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连接像点和眼睛的直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和眼睛并标上箭头为反射光线,连接牙齿和入射点标上箭头即为入射光线,如图
【详解】分别作出 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连接 A′B′即为物体 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由此,作出光线 a、b通过透镜后的光路,两实际光线的交点就是 S点的像 S,如图所示:
(1)液化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水的质量太大799
会
【详解】(1)[1]水沸腾的特点为: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沸腾前由于水杯内下面水温高,上面水温低,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内的水蒸气液化导致气泡变小,所以气泡“上小下大”,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在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着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杯底形成的气
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周围的水汽化为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汇集在气泡中,使气泡越来越大,导致气泡“上大下小”,其中图(1)是水在沸腾前的情景。
(2)[2][3]倒入热水时,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温度计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温度计壁上,造成很难看清示数;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
(3)[4]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质量大或水的初温低或酒精灯火焰小等原因造成的。
(4)[5][6]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 99℃不变,所以沸点为 99℃;而第 7min 温度为 97℃低于 99℃,所以读数错误。
(5)[7]甲容器是密封的,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甲容器中水沸腾时的温度高于试管中水的沸点。乙试管中的水从甲容器的水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达到水的沸点时,由于甲容器的水温高于乙试管中水的沸点,则乙试管的水能继续从甲容器的水中吸收热量,所以乙试管的水也会沸腾。
同一高度 等大 A会聚 远视眼
【详解】(1)[1]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求把凸透镜的光心,蜡烛的焰心、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
(2)[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和像距相等,还能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 v=2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3]透镜成像规律中,照相机成像规律为 v>2f,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应用创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