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第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题,1-20每题 1 分,21-30每题2分,共40分)
    1. 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野生藤本果树,营养价值较高,我国现有54个种,几十个变种,丰富的种质资源为猕猴桃遗传育种提供了方便。毛花猕猴桃为二倍体,果实大,维生素C含量高;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极耐寒,在-40℃下可安全越冬。某农科所利用这两种猕猴桃体细胞,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了猕猴桃新品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体细胞用含相关酶的等渗溶液处理可获得原生质体
    B. 灭活的仙台病毒不能用于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
    C. 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须经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 杂种植株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等)。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扩大亲本范围,培育作物新品种。
    【详解】A、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可将植物细胞置于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渗溶液(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中以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
    B、灭活的仙台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方法,不能用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
    C、由重组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属于脱分化过程,而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属于再分化过程,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毛花猕猴桃为二倍体,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两者经植物体细胞杂交后有6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C。
    2.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多数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只含有一套染色体,因此其不是体细胞诱变育种的理想材料
    B.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工厂化生产紫草细胞的初生代谢物紫草宁过程中,利用的是液体培养基
    C.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新品种
    D. 植物顶端成熟区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具有不含或很少含病毒的脱毒苗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快速繁殖优良品种、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利用组织培养的材料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
    【详解】A、由于大多数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只含有一套染色体,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植株的隐性性状容易显现,因此它是进行体细胞诱变育种和研究遗传突变的理想材料,A错误;
    B、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工厂化生产紫草细胞的初生代谢物紫草宁过程中,利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错误;
    C、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且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易发生变异,因此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新品种,C正确;
    D、植物顶端的分生区细胞含毒很少,甚至不含毒,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具有不含或很少含病毒的脱毒苗,D错误。
    故选C。
    3. 图中甲、乙、丙表示生物个体或结构,①~③表示相应过程,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的是( )
    A. 若甲为二倍体植株,乙为花粉粒,丙为单倍体,则③过程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B. 若甲为植物体一部分,乙为愈伤组织,丙为胚状体,则①过程通常在避光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进行
    C. 若甲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乙为iPS细胞,丙为神经干细胞,则②过程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D. 若甲为成年母羊,乙为去核的卵母细胞,丙为重组细胞(胚胎),则③过程的核心技术是胚胎移植
    【答案】A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
    【详解】A、若甲为二倍体植株,乙为花粉粒,丙为单倍体,则①为减数分裂过程,②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③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A错误;
    B、若甲为植物体一部分,乙为愈伤组织,丙为胚状体,则①为脱分化过程,②为再分化过程,其中脱分化过程通常在避光的条件下进行,否则不能形成愈伤组织,而是形成维管组织,B正确;
    C、若甲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乙为iPS细胞,丙为神经干细胞,则②过程属于细胞分化过程,细胞分化发生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若甲为成年母羊,乙为去核的卵母细胞,丙为重组细胞(胚胎),则①②为核移植过程,③表示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过程,其中胚胎移植是该过程的核心技术,D正确。
    故选A。
    4. 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成功融合后通常不再与其他精子融合。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当卵细胞与精子融合后,植物卵细胞特异表达和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ECS1和ECS2。这两种酶能降解一种吸引花粉管的信号分子,避免受精卵再度与精子融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中不含编码ECS1和ECS2的基因
    B. 未受精的情况下,卵细胞不分泌ECS1和ECS2
    C. ECS1和ECS2有利于保持后代染色体数目稳定
    D. ECS1和ECS2通过影响花粉管导致卵细胞和精子不能融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详解】A、根据题意,“植物卵细胞特异表达和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ECS1和ECS2”,可推测精子中也含编码ECS1和ECS2的基因,但是不表达,A错误;
    B、结合题意“当卵细胞与精子融合后,植物卵细胞特异表达和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ECS1和ECS2”可知,未受精的情况下,卵细胞不分泌ECS1和ECS2,B正确;
    C、ECS1和ECS2防止多精入卵可以保证子代遗传信息来自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能保持后代染色体数目稳定,C正确;
    D、据题意可知,ECS1和ECS2能降解一种吸引花粉管的信号分子,避免受精卵再度与精子融合,推测该过程是由于ECS1和ECS2通过影响花粉管导致卵细胞和精子不能融合,D正确。
    故选A。
    5. 甘草酸是中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了快速检测甘草酸,科研人员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抗甘草酸的单克隆抗体,其基本操作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注射相应抗原后应立即从小鼠脾脏中提取细胞甲
    B. 过程②诱导细胞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 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是能够产生抗甘草酸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 过程③④的筛选方法不同,细胞丙、丁的核酸不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①为注射抗原,诱导产生具有免疫能力B细胞;②为将具有免疫能力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③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④用抗体检测和克隆培养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⑤为提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相应抗原应多次注射后等待一段时间才可从小鼠脾脏分离获得较多的免疫的B细胞(细胞甲),A错误;
    B、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是杂交瘤细胞,但不一定能够产生抗甘草酸抗体,还需要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后筛选得到的细胞丁才能产生抗甘草酸抗体,C错误;
    D、过程③筛选杂交瘤细胞,过程④筛选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二者的方法不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丙和丁的核酸(RNA不完全相同)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D。
    6. 在胚胎移植过程中,很多操作步骤都需要“检查”,以避免后期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外受精的受精卵移入特定培养液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B. 胚胎移植前,要对胚胎进行检查以确定其是否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
    C. 在胚胎分割时,应取样内细胞团细胞做 DNA 分析,以检查胚胎的性别
    D. 胚胎移植入受体母畜的子宫后,还需对受体母畜进行是否妊娠检查
    【答案】C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 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AB、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并将其培养至桑椹胚或囊胚进行胚胎移植,所以胚胎移植前,要对胚胎进行检查以确定其是否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AB正确;
    C、在胚胎移植前,若要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应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C错误;
    D、胚胎移植入受体母畜的子宫后,还需对受体母畜进行是否妊娠检查,以保证其为移植的胚胎提供孕育的条件,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理论及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在优良母畜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促性腺激素从而达到超数排卵的目的
    B. 理论上胚胎干细胞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内所有的细胞
    C. 若对囊胚进行胚胎分割,滋养层和内细胞团都需要均等分割
    D. 移植的胚胎只能来自体内受精或者体外受精直接产生的胚胎
    【答案】B
    【解析】
    【分析】1、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任何一项胚胎工程技术所得到的胚胎,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后代,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2、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3、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详解】A、促性腺激素属于蛋白类激素,能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因此在动物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促性腺激素不能达到超数排卵,需要用注射法,A错误;
    B、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形成机体内所有的细胞,B正确;
    C、胚胎分割若在囊胚期,内细胞团需均等分割,滋养层则不必,C错误;
    D、移植的胚胎能来自体内受精或者体外受精直接产生的胚胎,也能来自转基因、核移植形成的胚胎,D错误。
    故选B。
    8.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粒上常有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以便筛选重组DNA分子
    B. 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耐高温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C. 切割质粒限制酶能特异性识别4个、6个、8个或其他数量的核苷酸序列
    D. 利用PCR等技术检测出棉花细胞中含有抗虫基因代表抗虫棉培育成功
    【答案】C
    【解析】
    【分析】1、在基因工程操作中,真正被用作载体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这些质粒上常有特殊的标记基因,如四环素抗性基因、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等,便于重组DNA分子的筛选。
    2、检查转基因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首先是分子水平的检测,包括通过PCR等技术检测棉花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Bt基因或检测Bt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从转基因棉花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Bt基因是否翻译成Bt抗虫蛋白等。其次,还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例如,通过采摘抗虫棉的叶片饲喂棉铃虫来确定Bt基因是否赋予了棉花抗虫特性以及抗性的程度。
    【详解】A、质粒上常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如四环素抗性基因、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等),作为标记基因,以便筛选重组DNA分子,A错误;
    B、PCR技术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均需不同的温度才能进行,因此PCR反应中温度需要周期性改变,B错误;
    C、大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6个核苷酸组成,也有少数限制酶能特异性识别4个、6个、8个或其他数量的核苷酸序列,C正确;
    D、利用PCR等技术检测出棉花细胞中含有抗虫基因不能代表抗虫棉培育成功,还需要检测是否转录出了mRNA,是否翻译成Bt抗虫蛋白,以及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D错误。
    故选C
    9. 下列有关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一种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B. DNA连接酶可催化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C. E.cli DNA连接酶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来的,它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D. 某一双链DNA片段经EcRI切割形成3个DNA片段,需要消耗2个水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子手术刀”限制酶: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详解】A、限制酶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双链DNA中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进行切割,A正确;
    B、DNA连接酶可催化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被称为“分子缝合针”,B正确;
    C、E.cli DNA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来的,它只能连接黏性末端,也是通过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来完成的,C正确;
    D、经EcRI切割形成3个DNA片段,则形成2个切口,共切割4个磷酸二酯键,需要消耗4个水分子,D错误。
    故选D。
    10. 用限制酶EcR Ⅰ、Kpn 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1 000 bp(1 bp即1个碱基对)的DNA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凝胶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单位:bp)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A选项中的DNA用Kpnl单独酶切会得到600bp和2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A错误;
    B、B选项中的DNA用Kpnl单独酶切会得到600bp和4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B错误;
    C、C选项中的DNA用Kpn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是1000bp,用EcR1单独酶切得到200bp和8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p和4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相符,C正确;
    D、D选项中的DNA用Kpnl酶切后得到400bp和6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D错误。
    11. 采用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可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定点插入到受精卵的Y染色体上,获得转基因雄性小鼠。该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雌性小鼠交配,通过观察荧光可确定早期胚胎的性别。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通过观察早期胚胎的荧光,能发出绿色荧光的即为雄性小鼠胚胎
    B. 分离能表达EGFP的胚胎干细胞,通过核移植等技术可获得大量的转基因小鼠
    C. 基因编辑处理的受精卵在体外培养和早期胚胎培养需要用不同成分的培养液
    D. 基因编辑处理的受精卵经体外培养至原肠胚,植入同期发情小鼠的子宫可获得表达 EGFP的小鼠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EGFP基因定点插入到受精卵的Y染色体上,使含有该Y染色体的小鼠能够发出绿色荧光,转基因鼠将Y染色体传递给子代的雄性个体,通过观察荧光可确定早期胚胎的性别。
    【详解】A、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Y染色体用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标记,通过观察早期胚胎的荧光,能表达EGFP的个体含有 Y染色体,即为雄性小鼠胚胎,A正确;
    B、分离能表达EGFP的胚胎干细胞,通过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可获得大量的转基因小鼠,B正确;
    C、依据胚胎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培养条件的特定需要,基因编辑处理的受精卵在体外培养和早期胚胎培养需要用不同成分的培养液,C正确;
    D、基因编辑处理的受精卵一般经体外培养至桑葚胚或囊胚阶段,进行胚胎移植,可获得表达EGFP的小鼠,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核酸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二苯胺试剂能有效测定不同提取液中DNA的纯度差别
    B. 为了提升提取效果,在析出DNA时使用的酒精需要进行预冷
    C. PCR反应缓冲液中一般要添加ATP,以激活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D. 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缓冲液中含指示剂,其可以在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原理:
    (1)DNA的溶解性:①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0.14ml/L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②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
    (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对DNA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
    (3)DNA的鉴定: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详解】A、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二苯胺只能鉴定有无DNA,不能鉴定DNA的纯度,A错误;
    B、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则为了提升提取效果,在析出DNA时使用的酒精需要进行预冷,B正确;
    C、PCR反应缓冲液中不需要添加ATP,C错误;
    D、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缓冲液中不含指示剂,不能在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染色,可以在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D错误。
    故选B。
    13.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 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C. 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D. 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因此限制酶Ⅰ也能作用于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
    【详解】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可知限制酶I能够识别和切割限制酶Ⅱ切割后的黏性末端;目的基因的右端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目的基因左端是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只有用限制酶Ⅰ才能同时将目的基因切割下来;质粒有GeneI和GeneⅡ表示两种标记基因,分别有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如果用限制酶Ⅰ切割,则GeneI 和GeneⅡ都被破坏,造成重组质粒无标记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则破坏GeneⅡ,保留GeneI,其黏性末端和切割目的基因所在DNA的黏性末端相同,可以连接形成重组DNA。
    故选C。
    14. 将Oct3/4、Sx2、c-Myc和Klf4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后,置于培养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培养基上培养。2~3周后,细胞会呈现出与ES细胞类似的形态和活跃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逆转录病毒充当了将目的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的载体
    B. 从获取途径看,iPS细胞的应用前景优于胚胎干细胞
    C. 欲验证iPS细胞的产生是由于外源基因的作用,应设置不转入外源基因的对照组
    D. 欲比较上述4种基因诱导iPS细胞时作用的大小,应设置分别转入1种基因的四个实验组和同时转入4种基因的对照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详解】A、由题意可知,Oct3/4、Sx2、c-Myc和Klf4基因能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说明逆转录病毒充当了将目的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的载体,A正确;
    B、由于iPS细胞具有活跃的分裂能力,故iPS细胞的应用前景优于胚胎干细胞,B正确;
    C、欲验证iPS细胞的产生是由于外源基因的作用,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外源基因,应设置不转入外源基因的对照组,C正确;
    D、欲比较上述4种基因诱导iPS细胞时作用的大小,应设置分别转入1种基因的四个实验组和不转入4种基因的对照组,D错误。
    故选D。
    15. 为减少引物与模板之间的非特异性配对,人们在常规PCR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发明了巢式PCR技术。其原理是利用两套PCR引物进行两轮PCR扩增,首先利用第一对引物(外引物)对目的基因所在DNA进行15- 30个循环的扩增;第二轮扩增以第一轮扩增产物为模板,利用第二对引物(内引物或巢式引物)进行15-30个循环扩增,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巢式PCR中加入的组分与常规PCR相同,但扩增产物比常规PCR特异性更强
    B. 两套引物需进行两次PCR,由于和两套引物都互补的靶序列较少,因此大大提高了扩增的特异性
    C. 内引物扩增的模板是外引物扩增后的产物,第二阶段反应能否进行,也是对第一阶段反应正确性的鉴定
    D. 如果第一次扩增产生了错误片断,则第二次能在错误片段上进行引物配对并扩增的概率将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所利用的原理为DNA分子的复制,因此PCR技术一般用于基因扩增。
    【详解】A、巢式PCR中加入的组分与常规PCR相同,包括5种基本成分,依次为:引物、DNA聚合酶、dNTP(原料)、模板DNA、Mg2+,但扩增产物比常规PCR特异性更强,A正确;
    B、巢式PCR通过两轮PCR反应,使用两套引物扩增特异性的DNA片段,第二对引物的功能是特异性的扩增位于首轮PCR产物内的一段DNA片段。第一轮扩增中,外引物用以产生扩增产物,此产物在内引物的存在下进行第二轮扩增,从而提高反应的特异性获得的产物特异性更强,B正确;
    CD、内引物扩增的模板是外引物扩增后的产物,第二阶段反应能否进行,也是对第一阶段反应正确性的鉴定:如果利用外引物扩增产生了错误片段,再利用内引物扩增在错误片段上进行引物配对并扩增的概率减小,C正确,D错误。
    故选D。
    16. 1958 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如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实验需要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
    ②培养基中需添加植物激素、无机盐、糖类等物质
    ③取胡萝卜的其他部分(如茎、叶、花)不能培养成小植株
    ④韧皮部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目
    ⑤图中培养瓶1和试管2中的成分相同
    A. ①②④B. ③⑤C. ②③⑤D. 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详解】①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无毒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①正确;
    ②培养基中需添加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调节生命活动、无机盐、蔗糖等营养物质满足植物代谢的需求,②正确;
    ③植物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胡萝卜的其他部分(如茎、叶、花)也具有全能性,因此能培养成小植株,③错误;
    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故韧皮部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目,④正确;
    ⑤图中培养瓶1中进行的是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而试管 2 中试管苗进一步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且试管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二者的成分不完全相同,⑤错误。
    ③⑤错误。
    故选B。
    17. 下图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①是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则④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
    B. 若①是不同种植物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则④可能出现双亲的遗传特性
    C. 若①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③进行繁育必会发生性状分离
    D. 若①是人参细胞,对②进行扩大化培养可以提高细胞产物人参皂苷的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①是外植体、②是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③是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④是新植体。
    【详解】A、若①是花粉,则④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其高度不育,但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A正确;
    B、若①是来自不同植物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则其含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所以④可能出现双亲的遗传特性,B正确;
    C、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若用③进行无性繁殖,则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
    D、若①是人参细胞,则将其脱分化形成②愈伤组织,再进行扩大培养可提高细胞产物人参皂甙的产量,D正确。
    故选C。
    1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药剂对外植体消毒时,要兼顾消毒效果和植物的耐受性
    B. 以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细胞为材料培育出的植株基因型相同
    C. 植物组织培养时使用的MS培养基中都需添加植物激素
    D.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通常使用酒精和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要兼顾消毒效果和植物的耐受性,避免过度消毒对外植体造成损伤,A正确;
    B、同一植株不同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植株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花粉细胞培养形成的植株的基因只有体细胞培养形成的植株的一半,B错误;
    C、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MS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并不都需添加植物激素,如菊花茎段自身内源激素可调节其生长,其组织培养时不必添加植物激素,C错误;
    D、因为分生组织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但不能获得抗病毒植株,D错误。
    故选A。
    19. 现有甲、乙两物种 (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的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可行的是( )
    A.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目的植株
    B. 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连续自交可培育出纯种目的植株
    C. 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较快获得纯种目的植株
    D. 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可培育出二倍体目的植株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详解】A、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A正确;
    B、据题干:甲乙为两物种,即甲乙两植株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者不能杂交,即使能杂交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
    C、结合B选项的分析,两种植株不能杂交,即使能杂交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也无法产生花粉用于单倍体育种,C错误;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二倍体幼苗,该二倍体幼苗为异源二倍体,不可育,D错误。
    故选A。
    20. 常用的核移植方法主要有细胞质内注射法和透明带下注射法两种。前者是用微型注射针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吸出注入去核卵母细胞质内;后者是直接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内,然后促使两个细胞融合,从而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我国科学家于2017年底培育出的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采用的就是后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供体细胞注入卵母细胞透明带内后,就可自行进入卵母细胞
    B. “中中”和“华华”的性状由多个亲本共同决定,属于有性生殖
    C. 相比之下,透明带下注射法对供体细胞核和卵母细胞损伤更小
    D. “中中”和“华华”核DNA均来自供体细胞,质DNA均来自去核卵母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在体外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成熟,可以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核移植时,对提供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奶牛不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用电刺激等方法可以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
    【详解】A、供体细胞注入卵母细胞透明带内后,还需要电融合法诱导才能使供体细胞进入卵母细胞形成重构胚,A错误;
    B、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形成属于无性繁殖,B错误;
    C、微型注射针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吸出可能会破坏细胞核,而透明带下注射法是直接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内,对供体细胞核和卵母细胞的损伤更小,C正确;
    D、“中中”和“华华”是由透明带下注射法形成的,核DNA均来自供体细胞,但质DNA来自去核卵母细胞和供体细胞,D错误。
    故选C。
    2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因素。HPV具有多种类型,其中的HPV16 和 HPV18 属于高危型,可引起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现对某就诊者的取样细胞进行培养,来进行确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培养取样细胞时,分散取样的细胞必须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B. 培养取样细胞时,需要为这些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条件、稳定的外部环境等
    C. 让取样细胞进行贴壁生长,若产生了接触抑制现象,则不属于HPV高危型
    D. 无论是原代培养还是传代培养,都需将培养瓶放在CO2培养箱中培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取样的细胞还可采用机械的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A错误;
    B、培养取样细胞时,需要为这些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条件、稳定的外部环境如适宜的温度和pH等,B正确;
    C、若被HPV感染成为癌细胞,则不会出现接触性抑制现象,因此若出现接触性抑制时,则可确定不属于HPV高危型,C正确;
    D、CO2培养箱中含有95%空气和5%CO2,其中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因此,进行细胞培养时,都需用到CO2培养箱,D正确。
    故选A。
    22. 为了加快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法Ⅰ获得公牛的新鲜精液,可直接用于受精作用
    B. 胚胎体外培养过程中不需要利用相关技术去除透明带
    C. E和F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了胚胎移植技术,均属于有性生殖
    D. 如图方法Ⅱ,产生的F牛的性别与C牛相同,性状也与C牛完全一致
    【答案】B
    【解析】
    【分析】试管动物属于有性生殖,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
    【详解】A、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通常采用的体外获能方法有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两种,A错误;
    B、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中完成的,胚胎体外培养过程中不需要利用相关技术去除透明带,B正确;
    C、E和F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了胚胎移植技术,但是E是通过体外受精得到的,属于有性生殖,F是通过核移植得到的,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
    D、如图方法Ⅱ,产生的F牛的性别与C牛相同,但是性状不与C牛完全一致,一方面是因为性状还与所处环境有关,另外一方面是卵细胞中的质基因也会对牛的性状有所影响,D错误。
    故选B。
    23. 试管婴儿(test-tube baby)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诞生的婴儿。自1988年3月,我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诞生以来,该技术在我国也越来越普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亲体取出的精子需要经过获能处理,而卵细胞无需经过处理即可完成受精
    B. 判断培养液中卵子是否受精通常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或雌、雄原核作为标志
    C. 体外受精获得的早期胚胎在培养液中培养到桑葚胚或原肠胚才可进行移植
    D. 试管婴儿属于生殖性克隆技术,为不孕不育患者孕育新生命提供了可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试管婴儿是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前体即受精卵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让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详解】A、从亲体取出的精子需要经过获能处理,卵细胞无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可完成受精,A错误;
    B、受精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故判断培养液中卵子是否受精通常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或雌、雄原核作为标志,B正确;
    C、体外受精获得的早期胚胎通常在培养液中培养到桑葚胚或囊胚阶段进行移植,C错误;
    D、试管婴儿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该技术不属于生殖性克隆技术(我国禁止一切生殖性克隆技术),D错误。
    故选B。
    24. 北方白犀牛曾经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因盗猎和栖息地破坏而濒临灭绝。2018年3月,北方白犀牛仅剩下最后两头雌性个体。此前,科学家保存了北方白犀牛的精子,欲通过胚胎工程方法繁育北方白犀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从雌性北方白犀牛体内取出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
    B. 可以使用雌性南方白犀牛作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
    C. 此过程和克隆技术相同,将会得到遗传背景一致的后代
    D. 可以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得到更多遗传物质相同的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可见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详解】A、为了繁育北方白犀牛,由于已经保存了北方白犀牛的精子,因此需要从雌性体内取出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以便获得较多的胚胎,A正确;
    B、因为受体子宫对移入的胚胎基本无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可以使用雌性南方白犀牛作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B正确;
    C、此过程采用了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的技术手段,为有性生殖的过程,而克隆技术为无性繁殖,显然二者有差别,不会得到遗传背景一致的后代,C错误;
    D、为了得到更多遗传性状相同的后代,可以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该过程中需要对胚胎进行均等分割,通常选择桑椹胚和囊胚进行分割,选择囊胚时注意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D正确。
    故选C。
    25. 胚胎工程中各种操作技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d可直接移植给受体,且得到的两头小牛的性状一般相同
    B. 从良种公牛体内获得的精子可以直接与获能的卵细胞结合受精
    C. 早期囊胚a、b、c基因型相同,但发育得到的个体表型不一定相同
    D. 代孕母牛应提前做好同期发情处理,避免移植胚胎发生免疫排斥
    【答案】A
    【解析】
    【分析】经过胚胎分割形成的两个健康胚胎,可以直接移植给受体,由于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一般相同。
    从良种公牛体内获得的精子在体外获能后才可以与MⅡ期的卵母细胞结合受精。
    代孕母牛应提前做好同期发情处理,同期发情的目的是使供、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详解】A、d是经过胚胎分割形成的两个健康胚胎,可以直接移植给受体,由于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得到的两头小牛的性状一般相同,A正确;
    B、从良种公牛体内获得的精子在体外获能后才可以与MⅡ期的卵母细胞结合受精,B错误;
    C、据图可知,三种早期囊胚由多个受精卵(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故早期囊胚a、b、c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
    D、代孕母牛应提前做好同期发情处理,同期发情的目的是使供、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D错误。
    故选A。
    26. 正常小鼠是二倍体。研究发现,小鼠四倍体胚胎具有发育缺陷,只能发育成胎盘等胚胎以外的结构。ES细胞能够诱导分化形成所有的细胞类型,但很难分化形成胎盘。四倍体胚胎与ES细胞的嵌合体则会使二者的发育潜能相互补偿,可得到ES小鼠,其中的四倍体胚胎只能发育成胚外组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嵌合体发育形成的ES小鼠基因型与供体ES细胞的基因型不同
    B. 嵌合体中的E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只能分化为胎盘等胚外组织
    C. 嵌合体胚胎发育至原肠胚时需移植入与之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子宫内才可发育
    D. 将正常小鼠2细胞期胚胎用灭活病毒诱导法使2细胞融合,可得到四倍体胚胎
    【答案】D
    【解析】
    【分析】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实际是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嵌合体-遗传学上用以指不同遗传性状嵌合或混杂表现的个体。
    【详解】A、四倍体胚胎与ES细胞的嵌合体则会使二者的发育潜能相互补偿,可得到ES小鼠,其中的四倍体胚胎只能发育成胚外组织,所以嵌合体发育形成的ES小鼠基因型与供体ES细胞的基因型相同,A错误;
    B、嵌合体中的E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很难分化形成胎盘,可分化为处胎盘以外的所有细胞类型,B错误;
    C、嵌合体胚胎发育至桑椹(桑葚)胚或囊胚期再移植入与之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子宫内才可以进一步发育,C错误;
    D、正常小鼠是二倍体,所以两个2细胞期胚胎用灭活病毒等诱导法使细胞融合,可得到一个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再经胚胎的早期培养可得到四倍体胚胎,D正确。
    故选D。
    27. CD47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细胞高1.6-5倍,导致吞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减弱。科学家推测,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为此他们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进行步骤①的处理目的是使小鼠能产生抗CD47抗体的B细胞
    B. 对照组应设置为:巨噬细胞+正常细胞共培养体系+单克隆抗体
    C. 利用该单克隆抗体可以诊断包括肺癌、结肠癌在内的多种癌症
    D. 实验组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可验证上述推测
    【答案】B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流程:(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A、步骤①是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多次进行步骤①可获得更多符合要求的浆细胞(产生抗CD47的抗体的B细胞),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单克隆抗体的有无,故对照组的设置应为不加单克隆抗体的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的共培养体系,B错误;
    C、结合题意可知,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利用该单克隆抗体可以诊断包括肺癌、结肠癌在内的多种癌症,C正确;
    D、实验组中加入了单克隆抗体,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而对照组中没有加入单克隆抗体,不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结合,因而无法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因此,实验组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可验证上述推测,D正确。
    故选B。
    28. 图为科研人员制备能合成干扰素的人参愈伤组织细胞的流程,①~④表示相关的操作。若限制酶EcRI识别G↓AATTC,BamHI识别G↓CATCC。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利用PCR技术扩增基因时,反应缓冲溶液中要添加Ca2+来激活DNA聚合酶
    B.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使用E.cli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
    C. 农杆菌侵染人参细胞后Ti质粒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 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导入人参愈伤组织细胞需要利用抗原—抗体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过程①表示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过程②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③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瘤农杆菌,过程④表示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详解】A、PCR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反应体系中一般要添加Mg2+来激活耐高温的DNA聚合酶,A错误;
    B、根据图示,用EcRⅠ和BamHⅠ对目的基因和Ti质粒进行切割,产生黏性末端,而后可使用E.cli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B正确;
    C、农杆菌侵染人参细胞后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C错误;
    D、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常用DNA分子杂交技术,D错误。
    故选B。
    29. 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定量检测样本中某种DNA含量,其原理是在PCR体系中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时,会水解探针,使荧光监测系统接荧光探针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引物与探针均具特异性,与模板结合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反应最终的荧光强度与起始状态模板DNA含量呈正相关
    C. 若用cDNA作模板,上述技术也可检测某基因的转录水平
    D.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合成总是从子链的3’端向5’端延伸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定量检测样本中某种DNA含量的原理是在PCR体系中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Taq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使荧光监测系统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的形成完全同步。
    【详解】A、引物与探针均具特异性,与模板结合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题干中提出“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并且“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因此反应最终的荧光强度与起始状态模板DNA含量呈正相关,B正确;
    C、由于cDNA是以某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的,所以若用cDNA作模板,上述技术也可检测某基因的转录水平,C正确;
    D、由图可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D错误。
    故选D。
    30. 甘草具有祛痰止咳等功效,由于人们对野生甘草破坏性地采挖,使其几乎灭绝。甘草繁殖率低.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加速其繁殖速度。下列关于甘草组织培养过程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植体、接种器具和培养基均需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无菌操作
    B. 外植体接种及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均需要无菌操作
    C. 在诱导外植体脱分化及再分化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更换培养基
    D. 组培苗长势弱小、适应性差,移栽前一般需要经过适应性处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详解】A、为保证无菌操作,除了对接种器具和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外,还需要对甘草的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
    B、外植体接种和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均需要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
    C、由于诱导外植体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培养基中各种激素的含量有差别,因此在诱导外植体脱分化及再分化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更换培养基,同时也能保证营养供应,C正确;
    D、组培苗长势弱小、适应性差,因此,移栽前一般需要经过适应性处理,以保证组培苗的成活率,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共 60 分)
    31. 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对黑腐病等多种常见病害具有抗性。我国科学家将紫外线(UV)照射处理的花椰菜根原生质体和黑芥叶肉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抗黑腐病的杂合新植株。对双亲和部分杂合新植株的染色体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生质体融合的理论依据是_____。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法包括______(填写两个)。
    (2)将花椰菜和黑芥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继而经______和_____过程培养成新植物体。这项技术称为______,该技术的优势在于______。
    (3)已知用一定剂量的UV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破坏其染色体。根据表中数据,尝试推测已获得的花椰菜黑芥杂合新植株B染色体数目少于34(双亲染色体数之和)、杂合新植株C染色体数目大于34,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若要分析杂合新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杂合新植株与_____植株的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4)简要写出从杂合新植株中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合新植株的思路:______。
    【答案】31. ①.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②.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
    32. ①. 脱分化 ②. 再分化 ③. 植物体细胞杂交 ④. 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33. ①. 融合过程中染色体可能会丢失;融合是随机的,可能存在多个细胞的融合 ②. 双亲
    34. 将不同的杂合新植株分别进行黑腐病菌接种实验,观察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生长最好的即为高抗性杂合新植株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为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其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 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其典型优势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小问1详解】
    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的成分,原生质体融合的理论依据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法包括高Ca2+-高pH融合法、聚乙二醇(PEG)融合法。
    【小问2详解】
    将花椰菜和黑芥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继而经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过程培养成新植物体;这项技术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为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该技术的优势在于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小问3详解】
    由于用一定剂量的UV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破坏其染色体,同时在融合过程中染色体可能会丢失,且融合是随机的,可能存在多个细胞的融合的情形,因此会出现杂合新植株C染色体数目大于34的情况;染色体数目变异在显微镜下是可见的,故若要分析杂合新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杂合新植株与双亲(花椰菜和黑芥)植株的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从而进行合理的分析。
    【小问4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杂合植株可能会有多种类型,为了从杂合新植株中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合新植株,需要进行个体生物学鉴定,即将不同的杂合新植株分别进行黑腐病菌接种实验,观察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生长最好的即为高抗性杂合新植株。
    32. 人心肌细胞中的肌钙蛋白由三种结构不同的亚基组成,即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C(cTnC),其中cTnI在血液中含量上升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为制备抗cTnI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完成了以下过程。
    (1)动物细胞培养中,为防止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可采取__的措施。每隔2周用cTnI作为抗原注射小鼠1次,共注射3次,其目的是___,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脾脏内部分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不同是还可以用____。
    (2)甲、乙、丙中,只含杂交瘤细胞的是___,②过程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多次_______和________,其目的是筛选获得___。
    (3)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是医学上常用的定量检测抗原的方法,具体原理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同一抗原结合,这是由于________。该检测方法中,酶标抗体的作用是____。
    【答案】(1) ①. 定期更换培养液 ②. 加强免疫,刺激小鼠机体形成更多能产生抗cTnI抗体的B淋巴细胞 ③. 灭活病毒诱导法
    (2) ①. 乙和丙 ②. 克隆化培养 ③. 抗体阳性检测 ④. 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cTnI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 ①. 不同抗体能与同一抗原表面的不同部位结合 ②. 抗体与待测抗原结合,酶催化特定底物反应产生检测产物,可通过测定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小问1详解】
    根据制作流程要求,细胞培养中,为防止有害代谢物的积累,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为了提高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刺激小鼠机体形成更多能产生抗cTnI抗体的B淋巴细胞,一般通过多次注射相应抗原实现;取脾脏内部分组织制成细胞悬液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不同是还可以用灭活病毒诱导法。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杂交瘤细胞需要对甲筛选,因此乙和丙应该是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其中①代表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②过程表示将乙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阳性检测,之后稀释、培养、再检测,并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就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抗cTnI抗体的细胞,该类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cTnI抗体。
    【小问3详解】
    分析图中过程可知,两种抗体与检测的抗原均能结合,但结合部位是不同的;该检测方法中,抗体与待测抗原结合,酶催化特定底物反应产生检测产物,可通过测定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
    33. 请根据下列两个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用化学方法激活小鼠成熟的卵母细胞得到phESC(孤雌单倍体干细胞),然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沉默phESC中的相关基因,使phESC的细胞核状态接近精子细胞核的状态,如图1.

    资料2:用化学方法激活小鼠的精子得到ahESC(孤雄单倍体干细胞),然后对ahESC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编辑,使ahESC的细胞核具有卵细胞核的特点,如图2.
    (1)体内受精时,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______会迅速产生生理反应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精子入卵后,______也会立即发生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接下来卵子发生的变化有______(写三点)。
    (2)用______激素对雌性小鼠进行______处理可得到较多卵母细胞。
    (3)ahESC与精子和去核卵细胞融合后,得到的融合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_______。
    (4)据资料分析,只依赖雄性小鼠_____(填“能”或“不能”)用上图方法得到孤雄小鼠,请写出两个理由支持你的判断。理由1:_______;理由2:_____。
    【答案】(1) ①. 透明带 ②. 卵细胞膜 ③. 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形成雌原核
    (2) ①. 促性腺激素 ②. 超数排卵
    (3)XX、XY或YY
    (4) ①. 不能 ②. 需要将ahESC和另一个精子一起注入到一个去核卵细胞中 ③. 体外培养发育成的胚胎必须移植到雌性小鼠的体内才能发育为个体
    【解析】
    【分析】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它释放出多种酶,以溶解卵细胞膜外的一些结构,同时借助自身的运动接触卵细胞膜。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卵细胞膜外的透明带会迅速发生生理反应,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透明带。然后,精子入卵。精子人卵后,卵细胞膜也会立即发生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精子入卵后,尾部脱离,原有的核膜破裂并形成一个新的核膜,最后形成一个比原来精子的核还大的核,叫作雄原核。与此同时,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雌原核。
    【小问1详解】
    体内受精时,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会产生透明带反应,这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精子入卵后,卵细胞膜也会立即发生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精子入卵后,形成一个新的核即雄原核,与此同时,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雌原核。
    【小问2详解】
    用促性腺激素对雌性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可得到大量卵母细胞。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对ahESC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编辑,ahESC的细胞核便具有卵细胞核的特点,所以ahESC的性染色体是X,ahESC与精子和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如果融合结果是ahESC - ahESC -去核卵母细胞,得到的融合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如果融合结果是ahESC - 精子-去核卵母细胞,得到的融合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如果融合结果是精子-精子-去核卵母细胞,得到的融合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YY,故ahESC与精子和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后,得到的融合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XY或YY。
    【小问4详解】
    由图2可知,只依赖雄性小鼠不能得到孤雄小鼠,因为①需要将ahESC和另一个精子一起注入到一个去核卵细胞中;②重构发育成的胚胎必须移植到雌性小鼠的体内才能发育为个体。
    34. 为了研究PDCD4基因对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
    (1)取小鼠子宫时,为避免细菌污染,手术器具应进行_____处理;子宫取出剪碎后,用_____处理一定时间,可获得分散的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再分离获得基质细胞用于培养。
    (2)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应有_____(填写两种);培养箱中CO2浓度为5%,其主要作用是____。
    (3)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切割PDCD4基因的工具酶是_____,这类酶能将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_____断开。在含PDCD4基因的表达载体中,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
    (4)为了证明PDCD4基因对基质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含PDCD4基因的表达载体和基质细胞悬浮液的混合培养为实验组,还应设立两个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一:_____,对照组二:_______。经检测,实验组中PDCD4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该基因对基质细胞凋亡具有____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
    【答案】34. ①. 灭菌 ②.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35. ①.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血清 ②. 维持培养液的pH
    36. ①.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②. 限制酶 ③. 磷酸二酯键 ④. 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驱动转录出相应的mRNA
    37. ①. 基质细胞悬浮液 ②. 空载体和基质细胞悬浮液的混合培养液 ③. 促进
    【解析】
    【分析】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复制原点+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小问1详解】
    无菌技术为避免细菌污染,手术器具应进行灭菌处理;动物细胞培养时细胞与细胞聚在一起,彼此限制了生长和繁殖,因此动物组织取出剪碎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定时间,可获得分散的动物组织细胞,。
    【小问2详解】
    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应有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血清等;培养箱中为95%的空气和5%的CO2,其中5%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小问3详解】
    基因工程的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筛选和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核心步骤。基因工程的三大工具: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限制酶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限制酶将PDCD4基因的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DNA片段,是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驱动转录出相应的mRNA。
    小问4详解】
    为了证明PDCD4基因对基质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含PDCD4基因的表达载体和基质细胞的混合培养为实验组,还应设立两个对照组,分别为基质细胞悬浮液(空白对照)、空载体和基质细胞的混合培养液(排除空载体的作用)。经检测,实验组中PDCD4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该基因对基质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
    35. 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疫情防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所示某科研团队运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的过程。质粒中lacZ基因编码的酶可以分解X-gal产生蓝色物质,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目的基因时,首先提取新冠病毒的RNA,再通过______过程获得cDNA(互补DNA),并可借助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图中的片段,PCR的原理是______,其中引物的作用是_____,若一个含有目的基因的DNA扩增n代,则共消耗________对引物。
    (2)图中过程①有两种限制酶选择方案(注:图中几种限制酶切割产生的末端不同):方案一:选用____一种限制酶;方案二:选用_______两种限制酶;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的原因是______。
    (3)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之前,需要用一定浓度的Ca2+处理大肠杆菌,使细胞处于_______。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时,须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______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获得大量目的菌。
    【答案】(1) ①. 逆转录 ②. DNA半保留复制 ③. 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④. 2n-1
    (2) ①. BamHⅠ ②. BamHⅠ、KpnⅠ或SalⅠ和KpnⅠ ③. 既能防止质粒和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又能保证目的基因和质粒的正向连接
    (3) ①. 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②. 青霉素和X-gal ③. 白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首先提取新冠病毒的RNA,再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得cDNA。PCR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其中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由于每一个DNA子链合成都需要一个引物,因此若一个含有目的基因的DNA扩增n代,则形成的子代DNA含有2(n+1)条链,由于两条模板链不含引物,因此共消耗2(n+1)-2个引物,即消耗2n-1对引物。
    【小问2详解】
    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上都有BamHⅠ的酶切位点,可以用BamHⅠ切割DNA分子获得目的基因,再切割质粒,可得到重组质粒,由于基因的转录存在方向性,如果用一种限制酶,可能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会自连,同时会使目的基因反接在质粒上。
    为避免目的基因反接在质粒上,可选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而用SalⅠ切割质粒会破坏青霉素抗性基因,结合图中转录方向和限制酶切割位点,可选用BamHⅠ和KpnⅠ或SalⅠ和KpnⅠ来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既防止了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又能保证目的基因和质粒的正向连接。
    【小问3详解】
    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之前,需要用一定浓度的Ca2+处理大肠杆菌,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便于重组DNA导入。目的基因拼接在质粒的lacZ基因上,打破了lacZ基因的序列,而单独导入空质粒的细胞内质粒中lacZ基因编码的酶可以分解X-gal产生蓝色物质,使菌落呈现蓝色,故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时,须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X-gal,培养一段时间后,挑选出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获得大量目的菌。植株
    花椰菜
    黑芥
    杂合新植株A
    杂合新植株B
    杂合新植株C
    染色体数/条
    18
    16
    34
    30
    58

    相关试卷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2023-2024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三明一中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三明一中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生物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下列生物实验及其常用的研究方法,甲是渗透作用装置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生物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