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光的折射反射+透镜成像规律-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zip
展开知识点一、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知识点三、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4)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
(5)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知识点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知识点五、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需戴凹透镜调节;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4、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5、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建议用时:20分钟)
A组中考真题
(2023•台州)如图是一只白鹤在水面散步时的优美场景。关于白鹤两个“影”的形成原理,正确的是( )
A.影子——光的反射B.影子——光的色散
C.倒影——光的反射D.倒影——光的折射
【解答】解:AB、白鹤的“影子”——光的直线传播,故AB错误;
CD、白鹤的“倒影”——光的反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023•杭州)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关于“看不见”和“又看见了”两种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看不见”是由于硬币没有反射光
②“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
③“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反射到达眼睛
④“又看见了”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面的折射到达眼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答】解:①②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看不见”是由于硬币反射的光没有到达眼睛,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通过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D。
(2023•宁波)节日期间,宁波三江口上演了主题灯光秀。光与“影”交相辉映,营造出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如图所示。大楼的彩灯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光射到江面发生了( )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解答】解:江面上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
故选:A。
(2023•金华)某些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会产生强烈的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下列各图中光学现象的原理与玻璃幕墙发生镜面反射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林中光束B.拱桥倒影
C.水中铅笔D.人手影子
【解答】解:
AC、林中光束和人手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C错误;
B、拱桥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D、水中铅笔变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023•绍兴)小敏散步时看到了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真实场景: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形成了如图的两个“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两个“影”形成原理相同
D.倒影是白鹭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ABC.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两者的成像原理不同,故ABC错误;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成的是等大的、正立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2023•丽水)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B.“折断”的铅笔
C.镜中的像D.日食
【解答】解:A、树荫下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折断”的铅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
C、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2023•绍兴)小敏透过水杯看见《科学作业本》上的“科”字呈如图所示的放大效果。下列选项中与其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B.
C.D.
【解答】解:由图可知,透过水杯看到了正立、放大的“科”字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选项D中,烛焰位于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成像规律相同。
故选:D。
(2023•衢州)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矫正近视的同学,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
A.B.C.D.
【解答】解:长时间用眼过度,会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进行矫正。如图:
ABD所示都是凸透镜,只有D是凹透镜。
故选:D。
(2023•浙江)将平行光射向某一个光学元件,光路如图所示,该元件是( )
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反光镜
【解答】解:由图知,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经过元件后光线会聚了,因此是凸透镜,故B正确,C错误;
平面镜、反光镜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镜面的同侧,故AD错误。
故选:B。
(2023•湖州)图1是数码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当景物在离镜头2倍焦距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 像。人眼观察物体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小明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近视,如图所示,他应配戴 透镜来矫正近视。
【解答】解:(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景物在离镜头2倍焦距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答案为:实;凹。
B组模拟提高
(2023•义乌市模拟)下列选项中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解释的是( )
A.人眼看到水中的“蓝天白云”
B.人眼看到水中的“鱼”
C.水中的潜水员看到水面上的“路灯”
D.潜水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舰艇”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A点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的反射后到达C点,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为A的像;可以用来解释人眼看到水中的“蓝天白云”,故A正确;
BC、人眼看到水中的“鱼”、水中的潜水员看到水面上的“路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C错误;
D、潜水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舰艇”属于平面镜成像,不是水面反射成像,故D错误。
故选:A。
(2023•余杭区模拟)抖音视频:1月24日,江苏徐州,一女子在屋外烤火,透过玻璃门,见屋内狗狗身上“着火”,一动不动,如图所示。关于女子看到的“狗”和“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狗”和“火”都是虚像
B.“狗”和“火”都是实像
C.“狗”是虚像,而“火”是实像
D.“狗”是实像,而“火”是虚像
【解答】解:一女子在屋外烤火,透过玻璃门,看见屋内的狗狗,是狗狗反射的光线经过玻璃门的折射后所形成的的虚像;
狗狗身上的火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
故选:A。
(2023•定海区二模)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沿某一角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为使光斑向左移动,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向容器内缓缓加水B.增大入射角
C.将激光笔向右平移D.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
【解答】解:A.向容器内缓缓加水,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水面上升,则入射点向左平移,折射光线向左平移即O点左移,故A正确;
B.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增大入射角。折射角增大,折射光向右移动,折射点右移;故B错误;
C.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则入射点向右平移,折射光线将向右平移即光斑O右移,故C错误;
D.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入射点右移,折射光线将向右平移即光斑O右移,故D错误;
故选:A。
(2023•永康市模拟)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B.人的影子
C.放大镜把字放大D.笔在水面处“折断”
【解答】解:A、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C、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D、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A。
(2023•湖州模拟)如图所示,把一个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放在容器内,在凹面镜的焦点F处,放一点光源S,然后在容器内注入水,使水面处于焦点F和凹面镜之间,要使点光源S射到凹面镜的光线仍平行射到空气中,则光源S的位置应( )
A.适当降低B.适当提高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
【解答】解:现在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凹面镜之间,为使经凹面镜反射以后射入空气的光线仍是平行光,则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应不变才行(即此时的折射光线与没有水时的入射光线重合);又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为了达到题中的要求,应将光源的位置适当降低,如图所示:
故选:A。
(2023•浦江县二模)“疏影横斜立水中,相映成趣自天成。”一网友在公园的荷塘中拍了残荷在水中倒影的照片。水面倒影的形成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凸透镜成像
【解答】解:残荷在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B。
(2023•常山县模拟)光纤的纤芯是一种有塑料制成的纤维,纤芯外的包层可以保证光进入纤芯后全部发生反射,从而避免了光的损失。下列能正确表示光在纤芯中传播路径的是( )
A.AB.BC.CD.D
【解答】解:光传播在纤芯与包层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不存在折射,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选:A。
(2023•吴兴区校级一模)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探究远视眼的视力矫正方法。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说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A.B.C.D.
【解答】解:远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配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AC都用凹透镜矫正,AC不符合题意。
D虽然用凸透镜矫正,但经光线的折射,像落在了视网膜后方,没正好落在视网膜上,D不符合题意。
B用凸透镜矫正,并且经光线的折射后,像正好落在了视网膜上,B符合题意。
故选:B。
(2023•路桥区一模)地铁检票时,可以直接展示手机支付宝上的乘车码。进站时只需将乘车码对准摄像头,就能快速完成检票通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检票”过程中,亮着的手机屏幕是光源
B.乘车码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虚像!
C.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
D.“检票”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解答】解:A、亮着的手机屏幕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故A正确;
BCD、检票机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镜,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乘车码在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D正确。
故选:B。
(2023•下城区模拟)小夏用如图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
A.B.
C.D.
【解答】解:由题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A、由图可知,u=15cm,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30cm>2f,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u=15cm,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而图中v=15<2f,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u=27cm,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而图中v>2f,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u=7cm,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可以在光屏上承接。故D错误。
故选:A。
(2023•秀洲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正常眼球成像原理图。据图作答: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眼球中的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 。
【解答】解:(1)凸透镜有聚光的功能,因此,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眼球中的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感受器。
故答案为:(1)会聚;
(2)感受器。
(2023•宁波模拟)保护视力十分重要,一旦近视后戴上眼镜常会带来较多不便和不利影响。
(1)矫正近视时,要用 透镜,近视越严重,矫正的眼镜片越厚,蒙上眼镜就更易疲劳。
(2)戴眼镜的同学戴上口罩后,更容易使镜片上起雾,看东西不方便。这是由于呼出的“热气”易从口罩上部流出,上升遇到镜片,发生 (填物态变化)现象而产生水雾。
【解答】解:(1)近视眼成像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
(2)这是由于呼出的“热气”易从口罩上部流出,上升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1)凹;(2)液化。
(2023•宁波模拟)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焦点F的一条光线,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用笔画线代替光线作图:光线ab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解答】解:ab的延长线过凸透镜的焦点,不属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由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向凸透镜的主光轴靠拢,如图所示:
(2022•西湖区校级三模)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金取一张硬纸片,用小刀开有三角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如图所示,按箭头方向逐渐向上移动乙纸板,甲不动,缩小孔的大小,观察形成的亮斑形状。
(1)实验记录下亮斑形状的变化情况是 。
A.始终为三角形
B.从三角形到圆形
C.始终为圆形
D.都有可能
(2)研究孔的大小对亮斑形状的影响, 选择正方形状孔的卡片(填“可以”或“不可以”)。
(3)晴朗夏日的树下小金发现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留下的亮斑,大多数是圆的,其原因是 。
【解答】解:(1)图中卡片乙向左移动前,孔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孔比较大,由于光沿直线后面光斑的形状是三角形的,随着卡片向左移动孔的形状不变,只是孔逐渐变小,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孔成的像(小孔成像),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是圆形的,故B正确;
故选:B;
(2)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若选择正方形状孔的卡片,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不可以选用正方形的孔;
(3)树叶下面的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1)B;(2)不可以;(3)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
(2022•西湖区校级二模)请完成以下光学问题:
(1)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蜡烛能在玻璃板成像的原理是: ;实验中,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乙所示是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后视镜看到右后方行人A的情景,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行人A的光路图。
【解答】解:(1)蜡烛能在玻璃板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2)先延长平面镜,然后作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然后连接A'P,与平面镜交于一点O,O即为入射点,OP即为反射光线,然后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最后给AO、OP标注方向箭头,如图:
故答案为:(1)光的反射;不变;(2)见解析。
(2021•鹿城区校级三模)2021年5月31日,根据气象台报道,温州地区各区县的日出时间最早的是海岛洞头日出时间4点58分,最迟的是文成县,日出时间5点04分。由于大气对光的折射,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人们就可以看到太阳。(图1为日出图片,图2为假设地球没有大气的光路模拟图)
信息1:光从大气射向真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信息2:气体介质越密,折射率越大(折射率越大,说明光从真空斜射向介质,相同的入射角,折射角越小)。
请结合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解释以下两种现象:①由于大气对光的折射,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人们就可以看到太阳。②洞头的日出时间比文成早。(可以画图辅助)
【解答】解:①人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太阳在地平线以下,若没有大气的折射,看不到太阳,有了大气的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会偏向地面侧,从而进入的眼睛,人们看到的是太阳的虚像;如下图:
②洞头处于海岛,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增大了空气的密集程度,在入射角相同的情况下折射角更大,所以洞头的人比文成县的人先看到太阳。
故答案为:①人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太阳在地平线以下,若没有大气的折射,看不到太阳,有了大气的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会偏向地面侧,从而进入的眼睛,人们看到的是太阳的虚像;
②洞头处于海岛,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增大了空气的密集程度,在入射鱼相同的情况下折射角更大,所以洞头的人比文成县的人先看到太阳。
(2023•湖州模拟)学校LOGO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我校滨江校区文化墙上需要一个直径为1m、图文均正立的二中LOGO,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活动需求,更换LOGO底片。现向同学征免投影方案。小滨利用LOGO底片(直径2cm)、纸板、打孔器和手电筒自制了“LOGO投影装置”,示意图如下。
(1)第一次调试发现LOGO投影太小,在不增加器材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大LOGO,可以作何调整? ;
(2)小海用凸透镜代替小孔,在调试位置的过程中为保证LOGO投影大小达标,应在哪一位置固定凸透镜 ;(填字母)
(3)小海的装置在使用时,对LOGO底片的安装有何要求 。
【解答】解:(1)由题图可知,利用的小孔成像原理,根据小孔成像规律可知,孔距LOGO底片越近,所成像越大,因此为了进一步放大LOGO,可以把可移动支架向LOGO底片靠近。
(2)根据题意可知,LOGO底片(直径2 cm)要在白墙上呈现直径为1 m、图文均正立的二中LOGO实像,即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因此凸透镜固定在C位置。
(3)为了使得像呈现在白墙中央,LOGO底片、凸透镜光心、白墙在同一高度;且二中LOGO的像是正立的,因此需将LOGO底片倒立放置。
故答案为:(1)把可移动支架向LOGO底片靠近;(2)C;(3)LOGO底片、凸透镜光心、白墙在同一高度,LOGO底片倒立放置。
(2023•台州模拟)如图甲是人正常眼球解剖图。
(1)在离眼球前较远处放置一支图乙蜡烛,则在视网膜上可成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丙中的 (选字母)。
(2)眼球中视网膜能感受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 。
(3)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丁图是某同学眼的成像示意图。他想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戊图中的 。
【解答】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似凸透镜)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物像,所以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烛焰的像是图丙中的D。
(2)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所以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某同学想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因此,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类似于中间薄的凹透镜,即戊图中的B。
(2023•温岭市模拟)某同学在利用加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活动时,发现下列问题:
(1)把金鱼放入烧杯后发现鱼“变大”了,图2选项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2)他把一张写着字母“F”的白纸放在盛满水的烧杯后面,如图3甲所示。白纸从贴近烧杯到逐渐远离烧杯的过程中,他透过烧杯观察如图3乙所示,先后观察到A、B两种不同的像。如图3丙所示。对此,他用两束平行激光进行探究,实验现象如图3丁所示,据此现象分析图丙中A、B像产生的原因是带水的烧杯具有 的特点。
(3)将白纸远离烧杯,观察到等大的像。继续远离又观察到一个明显不同的像,请在图4虚线框中画出该像。
【解答】解:(1)把金鱼放入烧杯后发现鱼“变大”了,其原因是有水的烧杯相当于凸透镜,放入的金鱼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据此现象分析图丙中A、B像产生的原因是带水的烧杯具有凸透镜的作用,物体在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将白纸远离烧杯,观察到等大的像,继续远离又观察到一个左右对调、缩小的实像,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1)D;(2)物体在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见解答图。
(2023•秀洲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AB为发光体,O为凸透镜的光心,MN为A点发出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平行于主光轴。
(1)请在图中标出凸透镜左侧的焦点F,并画出AB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像A'B'。
(2)相对于AB,像A'B'的性质是 。
【解答】解:(1)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AB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像A′B′,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相对于AB,A′B′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见解析;(2)倒立放大的实像。
备考方向
常见题型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透镜的成像原理等。在中考命题中,这些知识点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命题形式。一是通过实际应用问题来考査学生对光的折射、反射、透镜的理解,比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等;二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分析一些光学现象,比如解释眼镜的矫正原理等;三是通过实验操作来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等。
选择题、实验题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图a)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图d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图b)
u=f
不成像
射出的是平行光线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图c)
a. u﹥2f
b. f﹤u﹤2f
c.0﹤u﹤f
d.u=2f
专题6酸碱盐与金属-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zip: 这是一份专题6酸碱盐与金属-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zip,文件包含专题6酸碱盐与金属原卷版-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docx、专题6酸碱盐与金属解析版-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专用)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 专题5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离子共存问题-专题训练.zip: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 专题5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离子共存问题-专题训练.zip,文件包含专题5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离子共存问题原卷版-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docx、专题5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离子共存问题解析版-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专用)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 专题4气体的制备与性质-专题训练.zip: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 专题4气体的制备与性质-专题训练.zip,文件包含专题4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原卷版-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docx、专题4气体的制备与性质解析版-2024年中考科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