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四)-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展开目 录 cntents
(四)
科学探究题…………………………………………………………………02
信息给予题 ………………………………………………………………………42
推断题…………………………………………………………………………………71
化学图表题…………………………………………………………………………98
学科综合题…………………………………………………………………………132
中考倒计时
5天
科学探究题
1.考查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能力。
2.考查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
3.考查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
本类知识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设置情景,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应用相关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类试题一般信息量较大,综合性强,对思维要求较高。难度一般为难档。
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原则,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为背景组织命题。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彩或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进行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猜想能力,获取与处目信息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与对比能力及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科学法的运用能力等,试题以中等或中等偏上难度为主,有较好的区分度。探究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是未来中命题的新趋势。
类型一 有关反应因素的探究
【方法技巧】
1.探究范围:有关反应因素的探究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催化剂的探究。(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3)燃烧条件的探究。(4)金属生锈条件的探究。
因此我们要对以下几个知识点掌握透彻:(1)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是否加入催化剂、温度、压强、接触面积、搅拌等因素。(3)燃烧的三大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之一)。(4)氧气是金属生锈必需的条件,有些金属还需要水或二氧化碳。
2.解题关键: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进而探究该因素的影响。分析问题时,要先找出对比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进而分析改变的条件产生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类型二 有关反应实质、变化现象及变化原因的探究
【方法技巧】
中考中往往需要对化学反应的实质、一些特殊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对此类探究要认真分析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可能产生的相应产物、现象,分析与实际产生的现象是否一致,从而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验证时,要设计对比实验,排除可能产生干扰的因素。
类型三 有关物质变质的探究
【方法技巧】
物质在空气中变质一般是与空气中的O2、H2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同时作用而产生的。常见的有NaOH、Ca(OH)2变质,生石灰变质,碱石灰(氢氧化钠固体与生石灰的混合物)变质等。
在猜想时通常有三种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在设计验证实验时,实际是就是要验证物质的存在,通常需要验证变质前的物质和变质后生成的物质是否存在。(1)没有变质:不存在变质后生成的物质。(2)完全变质:不存在变质前的物质。(3)变质前和变质后生成的物质都存在。
类型四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方法技巧】
1.关于气体成分的探究: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燃烧的蜡烛焰心气体成分的探究、排污管道气成分的探究、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的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的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CO、CO2、CH4、NH3、HCl、O2、H2、N2等气体的制法和检验,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反应产物的检验等。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检验,要考虑检验的先后顺序,以排除干扰。如检验CO、CO2、水蒸气、H2的混合气体时,检验顺序为水蒸气→CO2→H2→CO。
2.固体物质成分的探究:一般可采用加水溶解、加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加酸观察是否产生气体,加碱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加入Ba(NO3)2、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等方法进行。应注意:
(1)往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不一定就是含NaOH这些碱类物质,还要考虑是还可能存在Na2CO3或K2CO3这些呈碱性的盐类物质。
(2)沉淀中有BaCO3和BaSO4时,加入稀硝酸或盐酸时的现象为:部分沉淀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3)沉淀(不含金属单质)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放出时,可肯定含有碳酸盐,但不能说明该沉淀只由碳酸盐组成,还可能含有碱类不溶性沉淀[如Mg(OH)2]。
3.物质反应后所得溶液成分的探究,通常为A+B==== C+D↓充分反应后形成溶液的溶质的猜想与探究。该类型解题方法是:从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是否过量去考虑,而生成物是一定存在的。因此一般猜想有三种:(1)只有C(恰好完全反应);(2)A和C(A过量);(3)B和C(B过量)。验证猜想时,一般不需要验证生成物,只需要验证过量反应物是否存在。
4.物质组成元素的探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类型五 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
【方法技巧】
探究物质的性质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将物质加水溶解,判断溶解性;(2)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性;(3)向物质中滴入酸,观察是否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或可燃性气体;(4)向溶液中加入碱,观察是否产生沉淀;(5)将固体物质加热,观察是否分解;(6)将固体物质与CuO混合加热,或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判断是否具有还原性等。
类型六 涉及数据分析的探究
【方法技巧】
当某些猜想用定性分析不能解决问题时,往往要引入定量分析(引入数据分析,通过计算进行判断)。思维点拨: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极限值法。
类型七 涉及实验设计与评价的探究
【方法技巧】
1.实验设计与评价的原则:
(1)实验目的明确;(2)实验方法简便,现象明显;(3)操作安全可靠;(4)推断完整严密。
2.实验的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药品的评价:①所选药品是否可行;②反应是否易于控制;③所用药品是否安全(是否易燃、易爆,有毒);④反应是否环保,是否有有毒物质产生;⑤药品的价格与产出比等(成本是否低)。
(2)装置的评价:①操作是否简便;②能否节约药品;③继续添加药品的难易程度(是否能连续反应);④是否安全(是否会发生爆炸)。
(3)操作的评价:主要是对操作的先后顺序及实验步骤是否完善等的评价。
(4)实验结果的评价:主要是对现象得出结论的评价,一般是看结论的正确与否,全面与否,实验过程能不能得出结论等。
一、选择题
1.(2022·江苏南京·统考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肥皂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
【预测现象】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的白醋呈______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的肥皂水呈红色。
【提出问题】实验发现,肥皂水未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产生疑惑。
【猜想与验证1】
(1)甲同学提出,可能是因为所用的无色酚酞溶液变质了。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人两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色,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2)乙同学提出,可能是因为所用的肥皂水不显碱性。用pH计测定肥皂水的酸碱度,测得pH为7.8,说明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猜想与验证2】丙同学提出,可能是因为所用的pH为7.8的肥皂水碱性较弱,不足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学习小组同学讨论后,继续探究。向800 mL、600 mL、400 mL、3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入0.5g某种肥皂,充分搅拌后,取样,各滴人两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并用pH计测定酸碱度(实验结果如表)。
表中pH为______时,肥皂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丙同学的猜想成立,由表中信息可知,肥皂水的浓度越______,pH越______, 其碱性越强。
【得出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可知,无色酚酞溶液在中性液体、______液体、______液体中颜色不发生变化。
【查阅资料】学习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证明上述结论成立。
【拓展探究1】取三份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再以相同的速度同时滴加不同浓度的盐酸,得到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2)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溶液颜色最先褪去的是______,20分钟时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______。
【拓展探究2】取三份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2%、3%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1%、2%、3%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无;红;7.9 ;高 ;大;酸性;弱碱性 ;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了水分子; a>b>c ;a ; a>b>c ;6:3:2
【解析】[预测现象]白醋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的白醋呈无色。[猜想与验证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溶液呈红色,说明所用的无色酚酞溶液未变质,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猜想与验证2]表中pH为7.9时,肥皂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碱性较弱,不足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丙同学的猜想成立,由表中信息可知,加入蒸馏水的体积越小,肥皂水的浓度越高,pH越大, 其碱性越强。[得出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可知,无色酚酞溶液在中性液体、酸性液体、弱碱性液体中颜色不发生变化。[拓展探究1](1)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因为盐酸是强酸,含有大量的氢离子,而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了水分子。(2)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水和氯化钠,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pH减小越快,故所用盐酸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溶液颜色最先褪去的是a。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由图知,20分钟时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a>b>c。[拓展探究2]取三份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2%、3%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相同,设为m,则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1%、2%、3%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
2.(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金属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材料。
Ⅰ、人类活动和使用金属大致的历史年代如图所示。
(1)青铜和黄金可打造成不同形状制品,利用了金属物理性质中的___________。
(2)《淮南万毕术》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_________。
(3)冶炼生铁过程中,一氧化碳与磁铁矿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探究金属铁锈蚀的条件。
用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铁钉锈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中铁钉严重锈蚀。
(4)由试管A、B、C中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_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作用的结果。
(5)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___________。
(6)由试管C、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Ⅲ、探究盐酸除锈时的反应。
步骤1:将一枚表面部分锈蚀的铁钉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消失,无锈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黄色。
步骤2:将“步骤1”中装有铁钉和盐酸的试管长时间放置后,观察到铁钉变细,溶液变为浅绿色。
【提出问题】①“步骤1”中铁锈消失发生了什么反应?
②“步骤2”中试管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查阅资料】铁锈中主要含有氧化铁;
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K3[Fe(CN)6]溶液呈黄色;FeCl3溶液遇K3[Fe(CN)6]溶液不变色,FeCl2溶液遇K3[Fe(CN)6]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
(7)铁锈消失是因为氧化铁与盐酸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提出猜想】对于问题②,实验小组提出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一: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表面产生的气体反应所致;
猜想二: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实验验证】经实验已证实“猜想一”不正确。
(8)请设计实验证明“猜想二”成立,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可能的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___________(实验中必须用到K3[Fe(CN)6]溶液、FeCl3溶液和铁钉)。
【答案】(1)延展性;(2)强;(3)4CO+Fe3O43Fe+4CO2;(4)H2O和O2;(5)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6)NaCl会加剧铁的锈蚀;(7)Fe2O3+6HCl=2FeCl3+3H2O;(8)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K3[Fe(CN)6]溶液,前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铁溶液、铁钉,第三支试管加入等量的氯化铁溶液和相同大小的铁钉,前两支试管中的溶液不发生变色,第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变色并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解析】(1)金属可以做出不同形状,利用金属的延展性;(2)《淮南万毕术》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说明铁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从而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3)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3Fe+4CO2;(4)A中铁只与氧气接触,C中铁与氧气、水接触,A与C比较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B中铁只与水接触,B与C比较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由试管A、B、C中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O2、H2O等作用的结果;
(5)氧气不易溶于水,但是还是有氧气溶于蒸馏水,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6)D比C生锈快,说明食盐加快铁的生锈;(7)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8)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K3[Fe(CN)6]溶液,前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铁溶液、铁钉,第三支试管加入等量的氯化铁溶液和相同大小的铁钉,前两支试管中的溶液不发生变色,第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变色并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3.(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灭火器原理示意图如下:
(1)装置正立时,放在小试管中的浓盐酸与放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接触,因而不能引发反应。装置倾斜倒置时;①浓盐酸会与碳酸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②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气体夹带液体一并从装置中溢出,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将火扑灭。
①装置倒置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将火扑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2)小组同学对反应后残留废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残留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______
【实验验证】
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拓展与应用】若残留废液中的溶质是NaC1和HC1.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残留废液进行______操作,即可从残留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答案】;隔绝氧气和降温 ;NaCl、;蓝色固体溶解,得到蓝色溶液;Cu(OH)2+2HCl=CuCl2+2H2O ;蒸发
【解析】(1)①由图可知,当装置倒置后,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氯化氢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②装置倒置时,浓盐酸与碳酸钠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夹带液体一并从装置中溢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喷射在可燃物上可以达到隔绝氧气及降低温度的作用,因此,将火扑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和降温,故填写:隔绝氧气和降温;(2)根据发生的反应,残液的可能组成是:①恰好完全反应,残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②浓盐酸有剩余,残液中含有NaCl和HCl,③Na2CO3有剩余,残液中含有Na2CO3和NaCl,故填写:Na2CO3、NaCl;【实验验证】向盛有刚刚制得的氢氧化铜固体的试管中,滴加残留废液,得出的结论是猜想二正确,说明残夜中含有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的物质,NaCl和HCl中只有HCl能与氢氧化铜反应,实验现象是:蓝色固体溶解,得到蓝色溶液,故填写:蓝色固体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氯化氢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Cu(OH)2+2HCl=CuCl2+H2O,故填写:Cu(OH)2+2HCl=CuCl2+H2O;【拓展与应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因此,残液中的NaC1和HC1,可以采用蒸发操作,即可从残留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故填写:蒸发。
4.(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探究生锈铁钉与稀硫酸的反应情况,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生锈铁钉与一定量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Fe3+与无色硫氰化钾溶液相遇出现血红色溶液。
【设计实验】
写出步骤②中铁锈溶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溶质猜测】溶液M的溶质成分是
猜想一:______
猜想二:只有Fe2(SO4)3
猜想三:既有FeSO4也有Fe2(SO4)3
【实验探究】取少量溶液M于另一洁净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到______,则猜想二、三不成立。
【交流讨论】同学们对溶液M中没有溶质硫酸铁感到困惑,为此展开讨论。
甲同学:反应过程中氢气与硫酸铁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
乙同学:反应过程中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
若乙同学观点成立,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后一致认为,使用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时,务必控制好______,否则会造成铁制品的损耗。
【答案】黄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只有FeSO4 ;无明显现象或溶液不显红色(合理即可);Fe+Fe2(SO4)3=3FeSO4 ;酸的用量或铁制品浸入酸溶液的时间(合理即可)
【解析】设计实验、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锈逐渐溶解,由于硫酸铁溶液是黄或棕黄溶液,所以实验现象是: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一会儿后产生气泡,最终溶液呈浅绿色。故答案为:黄;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步骤②中铁锈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溶质猜测、根据反应的产物和猜想二和三,可知猜想一为:只有FeSO4。实验探究、取少量溶液M于另一洁净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硫氰化钾溶液,由于 Fe3+与无色硫氰化钾溶液相遇出现血红色溶液,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二、三不成立。则溶液中没有Fe3+可推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或溶液不显红色(合理即可)。交流讨论、根据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思评价、由于铁可以和酸继续反应,所以使用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时,务必控制好酸的用量或铁制品浸人酸溶液的时间,否则会造成铁制品的损耗。故填:酸的用量或铁制品浸人酸溶液的时间。
5.(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全世界每年因锈蚀造成浪费的金属高达产量的20%以上,但铁锈蚀原理却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暖宝宝、食品脱氧剂等。小组同学对暖宝宝发热产生兴趣,展开探究。
【资料卡片】某品牌暖宝宝的使用说明如图。
(1)暖宝宝使用时能量的转化形式为_______。
(2)暖宝宝“不使用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的原因是_______。
【猜想与假设】暖宝宝成分中氯化钠、活性炭可能加快铁锈蚀速率,使反应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通过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探究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设计完成如下4组实验。(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解释与结论】
(3)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表中m=_____。
(4)为探究活性炭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______(填实验编号)。
(5)综合以上4组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运用该原理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结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6)n=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结合反应原理和结果思考装置A的优点:_______(写两点)。
【表述与交流】人类智慧无穷,趋利避害,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答案】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防止铁粉与空气接触反应而失效; 0;1、3 ;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均可加速铁锈蚀速率; 20.2;更环保、更准确
【解析】(1)暖宝宝使用时是利用铁生锈放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暖宝宝“不使用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的原因是防止铁粉与空气接触反应而失效,故填:防止铁粉与空气接触反应而失效;(3)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可知变量为氯化钠,而其他因素应该相同,则m为0,故填:0;(4)为探究活性炭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则活性炭为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同时因为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也有影响,需控制氯化钠的质量为0,则应选择的实验组合为实验1和实验3,故填:实验1和实验3;(5)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1和3,可探究活性炭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2、3、4可探究氯化钠、活性炭两者共同存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综合可得出结论: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均可加速铁锈蚀速率,故填: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均可加速铁锈蚀速率;(6),故填:20.2;(7)红磷燃烧需要点燃,装置不密闭,测量结果不准确,而铁生锈发生缓慢氧化消耗氧气更彻底,测量结果更准确,同时生成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则装置A的优点是测量结果更准确、更环保,故填:测量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6.(2022·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_。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化学式为H3P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结论】(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______正确。
(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_______(填“能”或“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
【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5)在图2中_______(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
【反思与评价】(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_______(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答案】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 ; ; ① ;不能 ;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 C; DE ;铁
【解析】(1)激光笔照射可以升高可燃物(红磷、白磷)周围的温度,使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起来,故填写: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2)红磷燃烧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它与水反应生成磷酸,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3)白磷燃烧,说明红磷燃烧后氧气有剩余,猜想①正确,故填写:①。(4)由图2可知,红磷燃烧并未完全消耗完四颈平底瓶内氧气,因此,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是不能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写:不;理由是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故填写: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5)由图2可知,氧气含量第一次大幅度下降是BC段,该段表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因此,C点时红磷熄灭,故填写:C;由图2可知,氧气含量第二次大幅度下降是DE段,该段表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故填写:DE。(6)由“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可知,铁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故填写:铁。
7.(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研究它们的性质有重要意义。某化学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1)实验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体现了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以下填化学用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结合生成H2O。
(3)写出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后,探究小组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4)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氯化钠和___________。
猜想三:氯化钠和氯化钡
【实验过程】
(5)
【拓展与延伸】
(6)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它们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H+ ; OH-;(3);
(4)硫酸钠/Na2SO4;(5)三;(6)沉淀、气体或水
【解析】(1)实验一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2)实验二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3)实验三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四中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钠,如果硫酸钠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和硫酸钠,如果氯化钡过量,则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钡,故猜想二:氯化钠和硫酸钠;(5)另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稀硫酸,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氯化钡,则猜想三不成立;(6)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它们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8.(2022·宁夏·统考中考真题)某地区有盐碱地分布,化学兴趣小组针对盐碱地成分展开探究。
【猜想与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认为,盐碱地土壤中可能含有:
①碳酸钠 ②碳酸氢钠 ③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
①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③碳酸氢钙可溶于水。
【设计与实验一】
(1)甲同学取少量盐碱地土壤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混合后过滤,将所得滤液分成三等份,依次编号为1号、2号和3号,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盐碱地土壤中含有碳酸钠。
【设计与实验二】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并实验。
(2)实验结论:盐碱地土壤中不含碳酸氢钠。得出该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三】
(3)丙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反思与交流】
(4)丁同学经过思考,认为盐碱地土壤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钠,他的理由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有气泡产生;氯化钙溶液 ;由白色沉淀产生;;
(2)石灰水没有变浑浊;(3)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无色酚酞; 溶液无色
(4)
【解析】(1)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可能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氯化钙后,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氢钠和氯化钙不反应,因此可以证明有碳酸钠,反应方程式为:;(2)碳酸氢钠加热可以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加热后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可以证明没有碳酸氢钠;(3)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后过滤,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因为氢氧化钠可以使酚酞变红,因此加入后酚酞无色可以证明没有氢氧化钠;(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9.(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小文研学旅行时,对“自热米饭”发热包的发热现象感到好奇。返校后,利用化学实验室中已有的生石灰、活性炭、铁粉、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钠中的若干种物质自制了一个发热包。发现使用自制发热包时,可迅速升温,还可保温较长时间。
小静同学对小文同学自制发热包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小静取适量自制发热包中的固体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她认为是固体样品中的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产生了热量。为了进一步确认发热包中物质的成分,小静把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B。
【反思与交流】
(1)步骤②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含有的离子共有______种。
(2)步骤④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任写一个)
(3)发热包中的物质使用前必须______保存,使用后注意合理回收。
【答案】氧化铁/Fe2O3 ; 铁、碳酸钠和活性炭;四/4 ;或;密封
【解析】{实验探究}①铁粉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放出热量,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固体,即红棕色固体是氧化铁,故填氧化铁;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生成的白色沉淀在③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表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钡,不含硫酸钡,则原发热包中含有碳酸钠,不含硫酸钠,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④中取②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适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②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含有氯离子,但不能证明原发热包中含有氯化钠,因为加入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⑤中取适量滤渣B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呈浅绿色,有气泡产生,说明原发热包中含有铁和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活性炭,即发热包中除含有生石灰外,一定还含有的物质是铁、碳酸钠和活性炭,故填铁、碳酸钠和活性炭。{反思与交流}(1)原发热包中含有生石灰、铁粉、碳酸钠和活性炭,取样品置于足量水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②取适量滤液A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步骤②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有过量氯化钡溶液中的钡离子、氯离子以及生成的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前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共四种离子,故填四。(2)步骤④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包括过量氯化钡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还有生成的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发热包中的铁粉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氧化铁,生石灰能够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发热包中的物质使用前必须密封保存,故填密封。
10.(2022·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某果蔬洗涤盐说明书。小明对配料表中的成分很好奇:食盐可用于杀菌消毒,为什么要加入pH调节剂,它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该品牌果蔬洗涤盐pH调节剂的成分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酒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pH调节剂能维持渗透压、控制酸碱平衡。
②大多数农药是酸性的。
③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碳酸钠则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二者的溶液都显碱性。
【实验初探】取少量该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A.用pH试纸测得该溶液的pH=10,该洗涤盐溶液显___________性,则pH调节剂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该配料表中的pH调节剂可能是①碳酸钠:②碳酸氢钠:③___________。
【实验再探】
【分析与结论】猜想③正确
【反思与评价】请你从1,2中任选一题回答。
(1)你认为果蔬洗涤盐中pH调节剂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该商品配料表中有一处表述不恰当,请你改正过来___________。
【答案】碱 ;酒石酸、柠檬酸 ;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证明该pH调节剂中含有碳酸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维持渗透压/控制酸碱平衡; 根据实验初探可知,该物质溶于水,测得该溶液的pH=10,溶液的碱性较强,不应是食品级pH值调节剂
【解析】[实验初探]用pH试纸测得该溶液的pH=10,pH>7,则该洗涤盐溶液显碱性;由于该洗涤盐溶液呈碱性,则该洗涤盐中不含酒石酸、柠檬酸,因为酒石酸、柠檬酸呈酸性;[猜想与假设]该洗涤盐配料表中不含有酒石酸和柠檬酸,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则洗涤盐可能的情况为:①碳酸钠;②碳酸氢钠;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实验再探]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当取少许A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pH调节剂中含有碳酸钠;(2)根据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碳酸钠则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pH调节剂中含有碳酸氢钠;[反思与评价]根据查阅资料可知,pH调节剂能维持渗透压、控制酸碱平衡,则果蔬洗涤盐中pH调节剂的作用是维持渗透压、控制酸碱平衡;(2)该商品配料表中有一处表述不恰当,根据实验初探可知,该物质溶于水,测得该溶液的pH=10,溶液的碱性较强,不应是食品级pH值调节剂。
11.(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1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甲同学观察到实验2无明显现象,他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___________并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___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化学反应。
(3)小亮同学由实验2联想到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I、王敏同学从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取出少量,加入试管中,滴入_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Ⅱ、为了验证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晓霞同学设计了实验4图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Ⅲ、通过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同学们得出保存氢氧化钠固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酚酞溶液 ;发生; CaCl2或BaCl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或BaCl2+Na2CO3=2NaCl+BaCO3↓ ;锥形瓶中的气球变大 ;密封保存
【解析】(1)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实验1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2)氧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因此该实验方案为: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3)I、氧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氯化钡溶液不反应,而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或碳酸钡白色沉淀,因此王敏同学从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取出少量,加入试管中,滴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或BaCl2+Na2CO3=2NaCl+BaCO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锥形瓶内的气球变大,此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Ⅲ、通过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可知,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得出保存氢氧化钠固体的方法是密封保存。
12.(2022·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小组同学在超市看到一款自热暖足贴,商品标签显示成分有:铁粉、水、活性炭、蛭石、氯化钠。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开展“自制暖足贴”项目研究,部分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蛭石是一种耐高温的超级保温材料,难溶于水,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任务一:自制暖足贴,并将其发热情况与市售暖足贴比较。
【进行实验】分别取2勺铁粉和活性炭,加入无纺布袋中(与市售暖足贴所用无纺布相同),滴加少量氯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制得暖足贴。在相同环境下,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自制与市售暖足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形成图像,如图所示。
(1)通过图像可知自制暖足贴有两点不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猜想两种暖足贴发热情况存在差异的原因,除了受暖足贴中各成分的质量及其配比影响外,还可能与_______的特性有关。
任务二:估测市售暖足贴中各成分的质量。
【方案设计】利用市售暖足贴中的全部粉末,设计如下方案。
(1)设计步骤Ⅰ、Ⅱ的目的是________。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
(2)根据上述方案,确定蛭石质量需要的称量数据最少的一组是_________。
【反思交流】小组同学发现只有打开密封包装,暖足贴才会发热,由此推测暖足贴发热还需要_______参加反应,故密封包装还起到了控制反应发生的作用。
【答案】温度过高; 持续时间短 ;保温材料;分离出粉末中氯化钠;铜粉、活性炭、蛭石的混合物 ;固体B、碳酸钙、蛭石和氧化铜混合物的质量 ; 氧气
【解析】任务一:[进行实验](1)通过图像曲线分析可知,自制暖足贴中铁粉氧化过快导致温度过高,容易烫伤。持续时间短,不利于使用;(2)根据加入物质分析,“自制暖足贴”中未加入蛭石,蛭石是一种耐高温的超级保温材料,所以推测除了受暖足贴中各成分的质量及其配比影响外,还可能与保温材料的特性有关;任务二:[方案设计](1)步骤Ⅰ过滤、Ⅱ蒸发结晶的目的是分离出粉末中氯化钠;粉末加水过滤后,得固体A为铁粉、活性炭、蛭石的混合物,再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蛭石难溶于水,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滤后得固体B为铜粉、活性炭、蛭石的混合物;
(2)称量碳酸钙质量,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的方程式,可求出二氧化碳质量,再通过碳与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可求出碳质量;称量固体B(为铜粉、活性炭、蛭石的混合物)质量,由固体B减去碳质量求出铜粉、蛭石的混合物的质量;称量蛭石和氧化铜混合物的质量,减去铜粉、蛭石的混合物的质量可求出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通过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的方程式,求出铜的质量,最后用固体B的质量减去碳的质量,再减去铜的质量可求出蛭石质量。所以确定蛭石质量需要的称量数据最少的一组是固体B、碳酸钙、蛭石和氧化铜混合物的质量;[反思交流]只有打开密封包装,暖足贴才会发热,由此推测暖足贴发热还需要氧气参加反应,故密封包装还起到了控制反应发生的作用。
1.(2023·四川广安·统考二模)松花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某化学兴趣学习小组进行了“松花蛋制作”的项目研究,请结合任务回答问题。
【任务一】品松花蛋,初识松花蛋的酸碱性。
同学们品尝松花蛋时,发现松花蛋略有涩味,加入食醋涩味减轻,他联想到碱性物质通常有涩味,推测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
【任务二】浸松花蛋粉,寻找涩味缘由。
取适量松花蛋粉(用于制作松花蛋泥的原料),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pH=12,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等。
【分析推理】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发生如下反应:,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甲同学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乙同学对甲同学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除氢氧化钠外,还可能含有______(填化学式)或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
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找到了松花蛋粉加水后滤液显碱性的原因,寻到了涩味的缘由。
【任务三】腌松花蛋,制作传统美食。
同学们戴上手套。将松花蛋粉加入容器中,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冷却,得到松花蛋泥,将松花蛋泥均匀裹到新鲜鸭蛋上密封。
从安全的角度说明“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 ;Na2CO3 ;过量稀盐酸;碳酸钠/ Na2CO3 ;产生白色沉淀;可以避免生石灰与水剧烈反应,使得容器炸裂
【解析】[分析推理]松花蛋粉中含有纯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钠的溶液也成碱性,则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有Na2CO3、NaOH、Ca(OH)2;[实验探究]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中有气体生成;NaOH与HCl反应生成NaCl、H2O,Ca(OH)2与HCl反应生成CaCl2、H2O,两个反应均没有明显现象;则可设计实验: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反应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不含有Na2CO3;K2CO3能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与KOH,K2CO3与NaOH不反应,则可以设计实验: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钾溶液,若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以证明滤液中含有Ca(OH)2;[任务三]松花蛋粉中含有生石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CaO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十分剧烈,则“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 可以避免生石灰与水剧烈反应,使得容器炸裂。
2.(2023·安徽芜湖·模拟预测)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系列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查阅资料1】酚酞溶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pH<8.2(无色);8.2
小华向滴有酚酞的B溶液中逐滴滴加A溶液,并不断搅拌,如图1所示。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B溶液是__________。
(2)取上述无色溶液置于蒸发皿内加热。蒸发一段时间发现溶液又变为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小华猜想,若向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
(4)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
探究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
小华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20mL6%的盐酸(室温下),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图2。
(5)观察图像,根据__________曲线可判断两者在25s时恰好完全反应。小华研究图像发现溶液温度升高,于是得出结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探究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
【查阅资料2】相同状况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
小华同学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6)mn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7)下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浓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字母)。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并放热;其实质是H+和OH-的反应。
【答案】(1)氢氧化钠;(2)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增大,使溶液pH>8.2(或使溶液8.2
3.(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某小组同学对“××品牌暖身贴”产生了兴趣,便打开使用过的暖身贴,发现内部是褐色固体,于是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1、暖身贴发热原理:铁缓慢氧化发热。
2、暖身贴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
探究一、使用过的暖身贴中的铁粉是否完全被氧化?成分有哪些?
【猜想】猜想一:铁粉完全被氧化
猜想二:铁粉部分被氧化
【实验】
(1)
写出步骤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反思】
(2)某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发热贴中一定存在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
(3)另一小组同学设计装置乙(如上图所示),检验暖身贴的成分中是否含有活性炭,经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
探究二、影响铁粉生锈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①活性炭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②食盐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
【实验】下表是2g铁粉、5g水与不同质量活性炭、食盐混合均匀10分钟温度记录。
【结论】
(4)对比实验1和3,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欲得出结论“活性炭与食盐同时存在会大幅度加快铁粉生锈速率”,需要对比实验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答案】(1) 一 ;活性炭 ;产生白色沉淀 ;Fe2O3+6HCl=2FeCl3+3H2O;(2)步骤Ⅰ得到的滤液中有FeCl3,也能和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4)食盐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5)2、3、4
【解析】(1)Ⅰ.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铁粉;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滤液为黄色,为氯化铁溶液;滤渣为黑色,为活性炭。故这些实验现象可得出猜想一成立。Ⅱ.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固体中含有活性炭。Ⅲ.根据实验结论可知,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会产生白色沉淀。步骤Ⅰ发生反应为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2)因为步骤Ⅰ得到的滤液中有FeCl3(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也能和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该实验不能证明发热贴中一定存在氯化钠。(3)因为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设计装置乙检验暖身贴的成分中是否含有活性炭,该方案不可行。(4)对比实验1和3,食盐为变量,得出的结论是食盐能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5)要验证“活性炭与食盐同时存在会加大幅度快铁生锈速率”,则要选择活性炭和食盐同为变量的实验组,即实验2、实验3和实验4。
4.(2023·江苏苏州·苏州市立达中学校校考一模)铜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一)对古代铜制品认识
(1)深埋于地下的古代青铜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除了铜的活泼性弱,不易生锈,还可能是___________。
(2)《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锡合金与纯铜的___________不同。
(二)实验室探究铜的冶炼
已知:。有文献报道: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
I、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
(3)实验开始时,应___________
A.先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
B.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再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
(4)设计实验证明固体产物有Cu2O,(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
Ⅱ、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变化情况。
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CuO,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Cu2O的质量(m),结果如图2。
(5)2~5分钟内固体中Cu2O的质量明显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三)用废铜屑生产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流程如下:
已知:硫酸铜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6)“溶解”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混合溶液经过加热浓缩、___________、过滤等操作,可以获得硫酸铜晶体粗品。
(8)“洗涤、干燥”过程中常用95%的酒精做洗涤剂,与水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
(四)利用硫酸铜进行趣味实验
将浸泡了蓝色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到滤纸颜色变白,由湿变干后燃烧,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红色固体。
资料:1.温度达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种氧化物
2.滤纸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9)经实验分析,产生的红色固体主要是铜,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五)拓展
CuCl用于石油工业脱硫与脱色,是一种不溶于水和乙醇的白色粉末。实验室制备CuC1可用图3装置,仪器1为三颈烧瓶,仪器2为恒压分液漏斗。
反应原理:将CuSO4-NaCl混合液和Na2SO3溶液混合反应获得CuCl沉淀。
(10)制备过程中,Na2SO3过量会发生副反应生成Cu2SO3,为提高产率,仪器2中所加试剂应为___________。
A.CuSO4-NaCl混合液B.Na2SO3溶液
【答案】(1)深埋于地下隔绝空气;(2)硬度;(3)A;(4)向固体产物中,滴加氨水得到蓝色溶液,说明固体产物有Cu2O;(5)2~5分钟内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先生成氧化亚铜和水,5分钟后氧化亚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6);(7)降温结晶;(8)可以降低晶体因溶解而造成损失,可以除去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和水分,同时酒精易挥发,晶体易干燥;(9)CuSO4分解生成的CuO与滤纸分解生成的碳反应生成铜;(10)B
【解析】(1)深埋于地下的古代青铜器能保存至今的原因除了铜的活泼性弱,不易生锈,还可能是深埋于地下隔绝空气。(2)“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锡合金与纯铜的硬度不同。
(3)为防止氢气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开始时,应先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后再点燃酒精灯。故填:A。(4)由于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在空气中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所以设计实验证明固体产物有Cu2O,是向固体产物中,滴加氨水得到蓝色溶液,说明固体产物有Cu2O。(5)由于2~5分钟内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先生成氧化亚铜和水,5分钟后氧化亚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所以2~5分钟内固体中Cu2O的质量明显升高。(6)“溶解”时,过氧化氢先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氧气与铜屑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化学方程式;(7)由于最后可以获得硫酸铜晶体粗品,所以混合溶液需经过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8)为降低晶体因溶解而造成损失,除去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和水分,使晶体快速干燥。因此,“洗涤、干燥”过程中常用95%的酒精做洗涤剂。
(9)由于CuSO4分解生成的CuO与滤纸分解生成的碳反应可能生成铜,所以产生的红色固体主要是铜。
(10)由于Na2SO3过量会发生副反应生成Cu2SO3,为提高产率,仪器2中所加试剂不能是Na2SO3溶液,应为CuSO4-NaCl混合液。故填:B。
5.(2023·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在某学校科技节上,化学家表演了一个神奇的魔术:
(1)将两种无色溶液倒入同一酒杯中,立即变成了“红酒”;
(2)向“红酒”中倒入另一种无色溶液,“红酒”就变成了“牛奶”;
(3)向“牛奶”中倒入又一种无色溶液,“牛奶”就变成“发泡汽水”。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再现该化学魔术,请你与他们一起来完成探究实验,提供的药品: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
【提出问题】变成红酒的两种无色液体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猜想】小明:稀盐酸和石蕊溶液
小红:碳酸钠溶液和酚酞溶液
小强: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
大家一致认为小明同学猜想明显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
小红依据自己的猜想利用上述药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结论】小红成功再现了该化学魔术。
【反思】(1)小红的实验向我们展示了连续的实验变化,假设每次实验都恰好完全反应,最后在烧杯的溶液中(除了酚酞外)还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小强依据自己的猜想和利用所提供的药品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重现该化学魔术。
【答案】石蕊溶液是紫色 ;碱 ;BaCl2/氯化钡 ;; Na+、Ba2+ ;不能
【解析】猜想: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石蕊溶液是紫色的,故小明同学猜想明显不合理;(1)取适量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2)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可向(1)“红酒”中加入适量无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红色褪去,且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思:(1)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故最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钡、氯化钠,故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Na+、Ba2+;(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氢氧化钠和所给试剂均不能反应生成沉淀,故小强依据自己的猜想和利用所提供的药品不能重现该化学魔术。
6.(2023·山西太原·统考一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市售某品牌“钙片”的补钙原理、成分以及功效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查阅资料】
该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有碳酸钙、维生素D、硫酸锌、水果香料等。
维生素D3、水果香料都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维生素D3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项目一:探究“钙片”补钙原理。
【分析交流】
“钙片”中钙以碳酸钙形式存在,“钙片”进入胃首先要通过人体胃酸对其进行溶解后方可被吸收。
【进行实验】
(1)
【反思评价】
(2)服用“钙片”时,采用______(填“吞服”或“嚼服”)的服药方式更有利促进胃肠吸收。
项目二:探究“钙片”中是否含有硫酸锌。
(3)
项目三:探究“钙片”的功效。
【交流讨论】
(4)该补钙剂适用于中老年人治疗因缺钙导致的______患者。老师建议大家应注意平时的饮食补钙,牛奶、鱼类等食物除富含营养素______外,是较好的补钙食物,应该多食用。
【答案】(1) 盐酸 ;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 ;;
(2)嚼服;(3)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4) 骨质疏松 ;蛋白质
【解析】(1)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而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取适量“钙片”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则服用“钙片”时,应采用嚼服。
(3)硫酸锌能与氯化钡或硝酸钡等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可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等,若想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含有硫酸锌。(4)老年人缺钙易患佝偻病;牛奶、鱼类等食物除富含蛋白质。
1.某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小组同学对吸收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CO2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2CO3,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会继续反应生成NaHCO3.请写出生成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举出NaHCO3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
(2)猜想①NaOH、___________;猜想②Na2CO3;猜想③Na2CO3、NaHCO3;猜想④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3)
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焙制糕点(合理即可);(2)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3) ④ ;无气泡产生; ①;
【解析】(1)查阅资料:根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碳能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反应物中还有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于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则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且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用于焙制糕点,故答案为:;焙制糕点(合理即可);(2)当二氧化碳少量时,与部分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当二氧化碳过量时,过量二氧化碳能继续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猜想①NaOH、Na2CO3,猜想④Na2HCO3;(3)步骤一中向待测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待测液中有碳酸钠,即猜想④不成立;故答案为:④;步骤二中向待测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除去了待测液中的碳酸钠,结论是猜想③不成立,即溶液中不含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水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则现象应是无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无气泡产生;步骤三中向步骤二中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由于变红色,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则说明猜想①成立,故答案为:①;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______(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______保存。
【答案】(1)2NaOH+CO2=Na2CO3+H2O;(2) Na2CO3和NaOH;猜想二中也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的盐酸也能产生气泡;足量(或过量)的氯化钙(氯化钡或硝酸钙等可溶性钙盐或钡盐);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密封
【解析】(1)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同时生成碳酸钠的同时还生成了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NaOH+CO2=Na2CO3+H2O。(2)[做出猜想]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如果全部变质,溶质为Na2CO3,如果部分变质,溶质为Na2CO3和NaOH,结合猜想一,猜想二为Na2CO3和NaOH;[进行讨论]只要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一定会有气泡产生,故不能根据产生气泡的现象判断猜想一是否正确。[设计实验]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呈碱性,故要先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同时要将碳酸钠除去,然后通过滴加无色酚酞来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或足量的氯化钙;过量或足量的氯化钡,过量或足量的硝酸钙等可溶性钙盐或钡盐),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碳酸钠;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证明含有氢氧化钠,那么猜想二正确。[反思评价]根据在上分析可知,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否则易发生变质。
3.化学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物质的鉴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气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空气与氧气。
【操作及结论】
活动二:固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氢氧化钠与氯化钠
【操作及结论】分别取少量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观察到其中一种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该固体为氢氧化钠,而表而无明显变化的为另一种固体。
【交流与讨论】经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只用水也可以鉴别两种物质,依据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活动三:液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操作】将两种溶液编号为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实验现象】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甲溶液为稀硫酸,乙溶液为另一种溶液。
乙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拓展延伸】下列物质还可以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氧化铜 C.铜
活动感悟: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产生___________,最后才能达到物质鉴别的目的。
【答案】复燃;升高 ;;AB ;不同的实验现象
【解析】活动一:操作及结论: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活动二:交流与讨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活动三:将两种溶液编号为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稀硫酸和稀盐酸不反应,故乙溶液为碳酸钠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拓展延伸: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稀硫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B、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氧化铜和碳酸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C、铜和稀硫酸、碳酸钠均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故选AB;活动感悟:由上述实验可知,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最后才能达到物质鉴别的目的。
4.甲同学在进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生锈的铁架台上,与铁锈接触的部分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据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分析】
(1)甲同学进行上述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写出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实验反思】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哪个更好?
(3)乙同学设计了图1实验,通过对比实验中___________,可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
【实验拓展】丙同学利用实验4中的滤渣进行如图2实验(固定装置略),发现A装置中红色固体完全变黑,B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装置A中剩余黑色固体的成分一定是铁吗?
【查阅资料】CO与氧化铁反应后的剩余固体可能由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粉和未反应的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上述几种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设计实验】
(4)
【实验结论】
(5)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探究氧化铁是否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2);
(3)单位时间内长颈漏斗中红墨水上升的快慢;(4) 剩余固体全部被磁铁吸引;剩余固体中没有铁
(5)3Fe2O3+CO2Fe3O4+CO2
【解析】(1)实验1是对照实验,说明常温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很慢,实验2是验证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实验3是验证化学反应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实验4是验证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铁的质量是否改变,故甲同学进行上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铁是否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2)实验2中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氧化铁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或氧化铁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长颈漏斗中红墨水上升,反应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长颈漏斗中红墨水上升的越快,故通过对比实验中单位时间内长颈漏斗中红墨水上升的快慢,可比较氧化铁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故填:单位时间内长颈漏斗中红墨水上升的快慢;(4)1、铁和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而氧化亚铁不能被磁铁吸引,故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剩余固体全部被磁铁吸引,说明不含氧化亚铁;2、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四氧化三铁和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剩余固体中没有铁。(5)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3+CO2Fe3O4+CO2。
5.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C、D试管中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实验验证】
(3)思路Ⅰ: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思路Ⅱ:验证有___________。
(4)小史同学按照思路Ⅰ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帮助她完成实验报告。
(5)为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小琪同学按照思路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答案】溶液变蓝 ; ;生成物生成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稀盐酸(氯化钙溶液) ;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2)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实验验证](3)验证反应是否发生可以从是否有反应物减少或生成物存在的角度去验证;故答案为:生成物生成。(4)思路I: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为红色,而向其中加入盐酸,氢氧化钠被消耗,当反应完毕后,不再显碱性,此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因此证明发生了反应。(5)为验证有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加入药品可以是稀盐酸或者氯化钙溶液,对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或产生白色沉淀。
6.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围绕着“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了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后,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甲同学通过图1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也证明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KOH
【分析与交流】
(2)乙同学认为根据实验现象可直接判断上述猜想______一定是错误的。
【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学习小组的同学们选用Fe2O3粉末、BaCl2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4)丙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了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
(5)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一中的Fe2O3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替代氧化铁的药品______(填字母)。
A.MgB.Ba(OH)2
C.NH4NO3D.Na2CO3
(6)上述方案二中,在“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的过程中溶液中某离子数目变化的趋势图像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阴离子是______(填字母)。
【答案】(1)2KOH+H2SO4=K2SO4+2H2O;(2)三;(3)红棕固体粉末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4)K2SO4是可溶于水的生成物一定存在,在溶液中它与BaCl2反应会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无法证明H2SO4是否存在(或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H+,即无法证明H2SO4是否存在)(合理即可);(5)AD;(6)m、n
【解析】(1)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最后溶液中有酚酞,但是为无色,则溶液不为碱性,不含氢氧化钾,所以猜想三错误。(3)猜想二正确则有硫酸,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现象是红棕固体粉末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4)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K2SO4是可溶于水的生成物一定存在,在溶液中它与BaCl2反应会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是否有硫酸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H2SO4是否存在。(5)猜想二正确,则加入的药品可以检验氢离子。A、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硫酸钾不反应,可以替换;B、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钾,都能看到白色沉淀,不能替换;C、硝酸铵和硫酸钾、硫酸都不反应,不能替换;D、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和硫酸钾反应,可以替换;故选AD。(6)加入氯化钡,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则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减少,氯离子增加,增加和减少的都是阴离子,溶液中的阳离子钾离子、氢离子不变,加入的钡离子需要一段时间如氯化钡过量才会增加。所以n表示氯离子、m表示硫酸根离子,表示的是阴离子。
石灰“家族”
石灰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石灰家族里有名叫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石灰乳、碱石灰等的兄弟姐妹,啊还有他们的妈妈,妈妈叫石灰石。刚学化学的同学,可能丢于他们各自的面貌还弄不清楚,我来介绍一下:
石灰石,生在深山里,是一种青色的石头。石灰石的山,一般风景较优美,入桂林多石灰石,那里青山绿水,有许多大溶洞,形成了许多石笋、石钟乳。石灰石比较坚硬,铁路的路基常用石灰石了建筑。石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CaCO3),她又是水泥和其它工业的原料。于石灰石成分相同的是她的妹妹,名叫大理石,她张得洁白、晶亮,漂亮极了,她是高级建筑物的装饰材料。石灰石通过锻烧变成生石灰。
生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CaO),白色块状物,他的吸水性很强,常用作干燥剂,它于水反应变成熟石灰。
熟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白色粉末,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又名苛性钙,主要用作建筑材料,室内墙壁、砌砖的料浆缺她不行。化工方面用她制漂白粉。因为她是生石灰加水消化而成的,因此又名消石灰。
石灰乳是混浊的石灰水,又称氢氧化钙混浊液,它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常用了涂刷旧墙壁、配制波尔多(与硫酸铜配合)和石硫合剂(于硫磺配合)用作农药杀虫。
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溶液。石灰乳澄清(通过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是饱和的石灰水,碱性很强,家庭里用它来做米豆腐。
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中考倒计时
4天
信息给予题
1.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的能力。
3.考查运用信息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近几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信息给予题,虽然这些题目所占比重很小(约占试题总分的10%以下),但预示着试题改革的方向,逐渐由知识型向智力型转变。预计2023年中考中信息给予题会出现在选择题或简答题中,题干会针对新闻媒体报道、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热点及焦点等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设问。此类题的难度不大,属于开放性试题。
信息给予题一般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解答时要求学生运用题中所给信息,迁移所学知识,经过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信息给予题从题型看,可分为新知旧景题、新景旧知题及新知新景题。
1.新知旧景类题: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提供的知识和方法是学生未学过的、新范围的(即新知识或新信息),而题目所涉及的情景却是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即所谓旧景),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结合提出的问题,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从中概括出新知识、新方法进行类比推理。
2.新景旧知类题: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本身提供了一个新景或新信息,但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和方法却是学生已具备的(即所谓“旧知”)。此类题多属于联系科学、技术、新闻、社会和环境的热点题,具有时事性和教育性。解答此类题时,要从题目中获取新信息,联系已学知识,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3.新知新景类题:此类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本身提供新信息,创设新情景,且解答问题所需要的主要知识和方法学生没有学过,而由题目来提供。解答此类信息题的策略是:先对题目进行仔细阅读,在此基础上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理解,并掌握题中所涉及的新知识和新方法,最后运用新知识和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一般过程:
1.阅读理解要求认真审题,尽可能多的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
2.分析所给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3.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类比推理,将分析所得的信息概括出新知识或新方法。
1.【2022湖南常德】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查阅资料:物质A由硫元素与氢元素组成,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A的化学式为H2S,其水溶液中含有H+
B. 物质B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
C. 物质C可形成酸雨
D. 实验室常用物质E的稀溶液做干燥剂
【答案】D
【解析】A、物质A由硫元素与氢元素组成,氢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化学式H2S,其水溶液显酸性,故水溶液中含有H+,不符合题意;B、物质B为单质,故为硫,硫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不符合题意;C、C属于氧化物,且硫元素显+4价,故C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D、E属于含氧酸,且硫元素显+6价,故E为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符合题意。故选D。
2.【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有如下反应发生① 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 X的化学式为CO2
B. 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
C. ②反应中ZnO发生了还原反应
D. ②反应前后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答案】D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②中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2个锌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已有2个锌原子,则X中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O2,故A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①反应中反应物ZnCO3 和生成物ZnO中的锌元素质量相等,②反应中反应物ZnO和生成物Zn中的锌元素质量相等,所以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②反应中ZnO中的氧被C夺去生成了锌,所以ZnO发生了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②反应前ZnO中锌元素的化合价是+2,反应后Zn的化合价是0,②反应前后锌元素化合价降低,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2022广州中考】 CuCl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种生成CuCl2的反应原理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CuCl2
B.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该反应前后含铁催化剂的质量发生变化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A、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生成物是氯化铜和水,错误;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有铜、氢、氯、氧元素,反应后也有铜、氢、氯、氧元素,正确;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产生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根据方程式可以知此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故选B。
4.【2022福建中考】我国古代常用灰吹法炼银(如下图),其过程为:将矿物银熔于铅形成银铅块,通过焙烧使铅氧化成PbO进入炉灰,灰吹得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银是活泼金属B. 银铅块属于混合物
C. PbO中Pb的化合价为+2D. 灰吹法炼银过程含有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A、银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后属于不活泼金属,选项错误;B、银铅块是由银和铅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C、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元素显-2价,设铅元素化合价为,,选项正确;D、根据题意,通过焙烧使铅氧化成PbO,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答案为:A。
5.【2022湖南衡阳】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04年,科学家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有人称为石墨烯),其层内微观结构如图1.这种单层的石墨片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层或几层原子厚度的晶体,在电子、复合材料、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布如图2
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另外,纺织面料中的石墨烯片层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菌体无法吸收养分直至死亡。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石墨烯作为一种基本材料,其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可能。
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任写一条)
(2)石墨烯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_______。
(3)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具有的优点有_______。(任写一条)
【答案】(1)导电性(或者导热性等);(2)电子领域;(3)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解析】(1)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石墨烯在电子领域有广泛应用,且能将热量传送给人体,故其物理性质有导电性、导热性。(2)根据图2信息可知,石墨烯在电子领域应用占比27%,在该领域占比最高。(3)文章内容中已给出: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6.【2022安徽】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温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温度为55%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
(2)过氧化氢不稳定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B. 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一定为纯净物
C. 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材料表面的绿色消毒
D. 水蒸气冷凝为水流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4)图中a点(-2.8℃)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塑料 ;(2)2H2O2=2H2O+O2↑ ;(3)B;(4)形成的水滴粒径大于10微米
【解析】(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文中“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中涉及到的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2)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分解为水和氧气,所以不稳定。化学方程式为。(3)A. “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正确。B. 从“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则说明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可能是混合物,含有水和过氧化氢。错误。C. 水蒸气冷凝可能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无污染,所以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材料表面的绿色消毒,正确。D. 水蒸气冷凝为水流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正确。故选:B
(4)从文中“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可推测,图中a点(-2.8℃)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形成的水滴粒径大于10微米。
7.【2022湖南长沙中考】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大家有幸再一次观看“天宫课堂”,体验科学的魅力。在这次太空课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神奇的画面:泡腾片在水球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竟然没有到处“乱跑”。
泡腾片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泡腾片在水中溶解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由于失重,神奇画面中的大部分气泡停留在液体球中,极少部分小气泡由于速度较快脱离水球,从而释放出香味。
二氧化碳属于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答案】化合物 ; -2 ;化合
【解析】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8.【2022湖北黄石中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宇航服材料揭秘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州14经过约577秒顺利到达预定轨道,再次告知世人,中国已是当今世界太空强国之一。探索太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宇航服研究和航天技术的融合。宇航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
中国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三种类型的宇航服,即舱内宇航服(IVA)、舱外宇航服(EVA)、舱内/舱外宇航服(IEVA)。
整套舱外宇航服的编制层数多达十数层,每层基本都是不同的材料,每层执行不同的功能。最内层由尼龙经编材料制成,另一层由弹性可穿戴聚合物氨纶组成,还有一层尼龙聚氨酯涂层,这层编织物会参与宇航服的加压。在压力抑制层中,编织结构由涤纶、聚酯化合物组成。其他合成编织物还有氯丁橡胶、镀铝聚酯薄膜、凯夫拉纤维、Grtex(一种防风、防水、透气薄膜材料)、Nmex(耐热性能在250℃内,有过滤和绝缘效果)等。
除了合成纤维以外,其他混合原料也必不可少。如上躯干的玻璃纤维是主要材料;太空行走期间还有氢氧化锂作为去除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过滤器;宇航服的电池结构有一部分来自于银锌混合物;头盔部分主要由聚碳酸酯材料组成……
(1)尼龙、涤纶属于______。
A. 天然纤维B. 合成纤维
(2)氯丁橡胶属于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它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这两种性质都属于______。
A. 物理性质B. 化学性质
(3)锂和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的多,其实质原因主要是锂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和铁______。
A 弱B. 强
(4)宇航服中,生命维持系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背包装置,这里面备有电源、通风风扇和通讯设备、二氧化碳去除过滤器、______。
A. 氧气B. 氮气
(5)氢氧化锂(LiOH)的性质与NaOH相似,可以与CO2反应,写出氢氧化锂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B ;(2)A ;(3)B ;(4)A ;(5)2LiOH+CO2=Li2CO3+H2O
【解析】(1)尼龙、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属于合成纤维,故填B。(2)高弹性、绝缘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3)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冶炼越困难,其使用年代就越晚,锂和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的多,其实质原因主要是锂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和铁强,故填B。(4)宇航服中,生命维持系统用来维持宇航员的生命,其中一定含有支持呼吸的氧气,故填A。(5)氢氧化锂的性质与NaOH相似,则氢氧化锂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LiOH+CO2=Li2CO3+H2O。
9.【2022湖南岳阳中考】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目前天然气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经多年努力我国自主大型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甲烷化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把煤气化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催化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自《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 年第 3 期
(1)煤、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写一种即可);
(2)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则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3)材料中提到将煤变为清洁的天然气的关键条件是______。
【答案】(1)潮汐能(或太阳能或地热能或氢能等 );(2) ;(3)甲烷化催化剂
【解析】(1)煤、天然气、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故填: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2)根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催化下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根据题意可知,将煤变为清洁的天然气的关键条件是甲烷化催化剂,故填:甲烷化催化剂。
10.【2022湖北黄石中考】某中学开展“低碳校园”活动,小明同学为了制作展板对碳的知识进行整理,并搜集有关的科技资料。
(1)图1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用a---f 中的字母回答:
①CH4对应的点是______;
②b点对应物质充分燃烧后可得到______点对应的物质。
(2)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在其表面发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请回答:
③该反应中存在______种氧化物;
④生成物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①. a ;②. d;(2)③. (或二或两); ④. 50% ;⑤.
【解析】(1)①CH4中H是+1价,设C的化合价是x,,则C的化合价是-4价,则对应的点是a;②b点对应物质是碳,碳充分燃烧后可得到二氧化碳,其中O是-2价,设C化合价是y,,二氧化碳中C是+4价;二氧化碳是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则对应是d点;(2)③分析微观示意图,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填:2或二或两;④分析微观示意图,生成物丙是CH4O,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⑤分析微观示意图,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催化下反应产生CH4O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2022湖南郴州】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亚硝酸钠和氯化钠进行对比探究,请同学们完善下列实验结论:
(1)物理性质:
亚硝酸钠和氯化钠都是___________色固体,___________溶于水(填“难”或“易”)。
(2)化学性质:
①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价;
②亚硝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亚硝酸钠溶液显___________性;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说明氯化钠溶液显___________性;
③亚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请写出亚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白;易 ;(2)①. +3 ; ②. 碱;中;③.
【解析】(1)由阅读材料可知,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食盐氯化钠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故亚硝酸钠也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故填白;易;(2)①、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亚硝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解得x=+3,故填+3;②、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为紫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亚硝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亚硝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说明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填碱;中;③、根据题意,亚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亚硝酸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亚硝酸银沉淀和硝酸钠,方程式为;
12.【2022四川乐山中考】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比采用同样颜料的《蒙娜丽莎》早300年,下表是《千里江山图》所用的部分矿物颜料: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赭石的颜色应为_______。
(2)Hg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3)Cu2(OH)2CO3不稳定,受热易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铁锈的主要成分也是Fe2O3,写出用盐酸除铁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红棕色;(2)-2 ;(3)分解反应;(4)
【解析】(1)氧化铁为红棕色,赭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表中赭石的颜色应为红棕色;(2)HgS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为了,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符号“一变多”特征,属于分解反应;(4)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2022广东中考】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甲烷向重要化工原料甲醇的高效转化。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涉及______种单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物中的一种气体可供呼吸。利用下图中的电解水装置制取时,它会在______管(填字母)中产生。
(4)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再生生保系统能实现(3)中气体的100%再生。在失重条件下制得该气体后,还需通过膜分离技术将其与H2O分离,原因是______。
(5)主要成分为CH4的燃料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a.煤 b.沼气 c.天然气 d.乙醇汽油
【答案】(1) 2(或二或两);不变;(2);(3)B ;(4)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氧分子与水分子大小不同;(5)bc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涉及物质为甲烷、氧气、氢气、水、甲醇,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甲烷是由C、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甲醇是由C、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涉及2种单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氧气能供给呼吸,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B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4)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氧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不同,故可通过膜分离技术将氧分子与水分子分离;(5)a、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不符合题意;b、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符合题意;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符合题意;d、乙醇汽油是由乙醇和汽油混合而成,不含甲烷,不符合题意。故选bc。
14.【2022广西贺州中考】“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且灭火时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在扑灭森林大火时,可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
根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_____。
(2)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特点有______。
A. 灭火浓度最低B. 灭火效能最高
C. 灭火速度最快D. 会造成人员伤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遇热时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并放出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______。
【答案】(1)干粉灭火弹;(2)ABC ;(3) ;(4)严禁携带火种进山等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故填:干粉灭火弹;(2)根据材料可知,超细干粉灭火剂的特点有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且灭火时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故A、灭火浓度最低,正确;B、灭火效能最高,正确;C、灭火速度最快,正确;D、会造成人员伤亡,错误;故选:ABC;(3)根据题意,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4)预防森林火灾的方法有:严禁携带火种进山等。
15.【2022湖南常德】近年来,我国一系列科技成果斩获重大创新和突破,在世界科技舞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
(1)我国所改造升级的太阳能垃圾桶如图所示,其利用了太阳光作为动力能源,经过自动压缩处理后,可将垃圾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8,通过光学元件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供给给驱动系统。太阳能电池板的常用材料是硅(Si),生产硅涉及的反应:SiO2+2CSi+2CO↑,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此反应被众多生物研究所广泛应用于合成淀粉等技术中,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通过分析可知,甲的物质类别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丁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1)动(或机械);置换;(2)单质 ; H2O
【解析】(1)该垃圾桶是利用了太阳光作为动力能源,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动能;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由图可知,甲为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6、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1个O,故丁的化学式为H2O。
16.【2022福建中考】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中含催化活性物质,它们能实现水、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该团队提出利用月壤实现月球生存的设想:
(1)环节①分离水后的气体含有CO2、N2和_______等(填一种)。
(2)环节②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环节③利用月球夜间低温(约-173℃),将二氧化碳凝结分离。为检验分离后的气体中是否还含有CO2,可将气体样品通入_______(填试剂名称)。
(4)环节④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该设想有利于实现月球基地中_______、_______等元素的循环利用。
【答案】(1)氧气##O2 ;(2);(3)澄清石灰水;(4) ;(5)碳(或);氢(或)(两空可互换)
【解析】(1)如图所示,环节①是将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分离。故分离后气体所含成分与空气的成分虽含量不同但种类基本一致,故含有CO2、N2和氧气,故填:氧气或;(2)如图所示,环节②水在月壤催化剂I的作用下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填:澄清石灰水;(4)如图所示,环节④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月壤催化剂II和光照的条件下转化为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如图所示,整个转化过程中是将水、二氧化碳和氧气循环转化再利用,实现了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利用,故填:碳;氢(碳、氢、氧任意填其中两种)。
1.(2023·安徽亳州·统考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城市矿藏”。乱堆放垃圾易引起火灾、污染环境,但如果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则能实现许多资源的循环利用。金属垃圾中,铝的回收利用率最高,工业上用铝土矿生产得到的氧化铝电解制铝,而回收铝所需的能量比工业生产铝所需能量的10%还要低。塑料垃圾中,回收的塑料瓶经初步分拣后,可用的部分经加工可制成地垫、衣服面科等。而废纸等垃圾,也可回收制成再生复印纸、再生包装纸等。
(1)文中涉及的合成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2)垃圾场发生火灾可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4)废纸应投入贴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文字标志的垃圾箱中。
A.可回收物B.有害垃圾
C.厨余垃圾D.其他垃圾
【答案】(1)塑料;(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4)A
【解析】(1)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文中涉及的各种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
(2)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因此用水灭火能降低可燃物燃烧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从而使可燃物熄灭。(3)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会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表面,阻止进一步锈蚀,化学方程式为:。(4)废纸属于可回收物,所以应投入贴有可回收物文字标志的垃圾箱中。故选A。
2.(2023·广西防城港·统考二模)材料阅读: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日益匮乏,总有一天会枯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寻找新能源,甲醇与乙醇性质相似,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如图为我国通过光伏发电得到的氢气与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共同作用,最终产生甲醇的过程,其研发过程被称为“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请根据题意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煤、石油、天然气是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属于___________能源(填“不可再生”或“可再生”)。
(2)水在通电制取氢气的过程中,所得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3)甲醇和乙醇都可作燃料,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该液体燃料为有机物
B.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
C.该方案为探索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答案】(1) 混合物;不可再生;(2)2:1;(3)2CH3OH+3O22CO2+4H2O;(4)AC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且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3)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甲醛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甲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材料可知,该方案为探索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C。
3.(2023·广东江门·校考模拟预测)根据化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甲醛(HCHO)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甲醛是细胞新陈代谢产物的一部分。甲醛是重要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造、汽车产业、医学等领域。
材料二:“光触媒技术”广泛应用于消除居室污染物甲醛。最新研究中,将光触媒和活性炭相结合,可实现高效除甲醛的目标。纳米级TiO2光触媒催化分解甲醛的原理如图1所示;光照条件下,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的比例不同(全碳、2:1、1:1.5、1:2)时,甲醛去除效果差异如图2所示。
结合信息回答:
(1)用活性炭除甲醛,该过程体现出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2)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不能食用,原因:___________。
(3)依据图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去除甲醛原理:___________。
(4)从图2可知,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去除甲醛效果最佳的比例为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
(5)当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比例为2:1时,7小时后甲醛浓度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
【答案】(1)吸附;(2)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3);(4) 1:1.5 ;甲醛浓度持续下降,且最终甲醛浓度最低;(5)纳米级TiO2光触媒无法及时转化活性炭吸附的甲醛分子,吸附进入活性炭的甲醛分子不断运动,从活性炭中运动出来
【解析】(1)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活性炭除甲醛不是和甲醛反应,是甲醛吸附到活性炭的孔洞中,体现活性炭的吸附性。(2)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不能食用。(3)从图1可知,反应物是甲醛、氧气、(空气中的水进入,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甲醛中有氢元素确定水是生成物不是反应物),反应条件光照、催化剂TiO2,生成物CO2、水,则化学方程式为。(4)甲醛浓度越低,吸收效果越好。下降速度越快,吸收越迅速。全碳最低甲醛浓度较低,达到最低时间较短,但6小时后不吸收甲醛,甲醛浓度升高。1:2、1:1.5比例甲醛浓度持续下降,且最终都能到达较低的甲醛浓度,这两种比例比较,1:1.5甲醛下降速度较快,且最终甲醛浓度更低,所以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去除甲醛效果最佳的比例为1:1.5,原因是甲醛浓度持续下降,且最终甲醛浓度最低。(5)从图像可以看出,全活性炭和比例为2:1时吸收一段时间后都有甲醛浓度上升的情况。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但孔洞有限,且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进入活动性的甲醛分子也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运动出来,则可能原因是纳米级TiO2光触媒无法及时转化活性炭吸附的甲醛分子,吸附进入活性炭的甲醛分子不断运动,从活性炭中运动出来。
4.(2023·江苏无锡·一模)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指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其技术方法具体为图1所示:
二氧化碳捕集具体包括传统捕捉、生物捕捉和直接捕捉,具体技术示意图见图2。
(1)二氧化碳“转化”的化学品中,甲醇(化学式:CH3OH)合成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从环保和资源两个角度分析,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
(2)海洋封存二氧化碳的原因:_______,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溶解。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应该全部捕集并封存
b.最好的捕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直接从空气中捕集
c.生物捕捉二氧化碳,应大力植树造林,促进光合作用
d.食品加工包装中充入二氧化碳防止食物变质,属于二氧化碳的转化
【答案】(1) ;既能够减少大气中CO2浓度,缓解温室效应,又能得到重要的能源甲醇;(2)海底温度低,压强大;(3)ad
【解析】(1)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既能够减少大气中CO2浓度,缓解温室效应,又能得到重要的能源载体甲醇;(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海底温度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海底的压强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3)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b、源头清洁二氧化碳只能处理一部分,最好的捕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直接从空气中捕集,直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b正确;c、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下在叶绿素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因此生物捕捉二氧化碳,应大力植树造林,促进光合作用,故c正确;d、食品加工包装中充入二氧化碳防止食物变质,二氧化碳没有发生转化,故d错误。故选ad。
5.(2023·广西梧州·一模)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请回答:
(1)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____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答案】(1)碳替代;(2)光合;(3);(4)氨基乙酸钾
【解析】(1)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2)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由图2可知,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6.(2023·山西太原·统考一模)科普阅读
从美国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事故看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
氯乙烯(C2H3Cl)是工业上合成聚氯乙烯树脂的原料。标准状况下氯乙烯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气体,氯乙烯气体与空气混合极易发生爆炸,氯乙烯有毒,在生产和操作环节中工作人员要佩戴防毒面具、穿戴防化服和手套。
2023年2月3日,美国俄亥俄州一列满载液化氯乙烯的火车脱轨发生泄漏并引发大火,方圆数公里内的居民被迫紧急疏散,地势低洼地区发现有大量野生动物死亡,这是由于泄露的氯乙烯往往会先向低洼地区扩散,然后逐渐加大其影响范围,因氯乙烯气体微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盐酸,此次火车脱轨事故导致周围数公里内的水源、河流被污染,大片农田土壤酸化,附近居民被迫饮用瓶装水。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氯乙烯(C2H3Cl)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泄露的氯乙烯往往会先向低洼地区扩散,然后逐渐加大其影响范围”推测氯乙烯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
(3)改良被氯乙烯污染区域内的酸性土壤应用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氯乙烯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5)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药品有______(写一种)。
【答案】(1)有机物;(2)密度比空气大;(3) 熟石灰;;
(4)CO2;(5)浓硫酸(合理即可)
【解析】(1)氯乙烯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2)“泄露的氯乙烯往往会先向低洼地区扩散,然后逐渐加大其影响范围”,说明氯乙烯的密度比空气大;(3)因氯乙烯气体微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盐酸,故被氯乙烯污染区域内的土壤显酸性,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Cl、O的个数分别是4、6、2、10,生成物中含C、H、Cl、O的个数分别是0、6、2、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C、8个O,故X的化学式为:CO2;(5)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药品有浓硫酸、氢氧化钠等。
7.(2023·江苏盐城·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苹果富含较多的钾、钙、铁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苹果加工时容易褐变,影响外观、风味,还会造成营养流失。褐变主要是由于苹果中的酚类化合物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被氧化。研究发现柠檬酸(C6H8O7),能较好地抑制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
(1).苹果中含有的“钾、钙、铁”指的是
A.元素B.原子
C.分子D.离子
(2).下列有关苹果褐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在褐变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B.没有多酚氧化酶,苹果也会发生褐变
C.苹果在褐变过程中多酚氧化酶质量发生改变
D.苹果在褐变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性质一定不发生改变
(3).柠檬酸(C6H8O7)可以抑制苹果褐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酸属于有机物B.柠檬酸由21个原子构成
C.柠檬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柠檬酸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4
【答案】(1)A ;(2)B ;(3)A
【解析】(1)苹果中含有的“钾、钙、铁”指的是元素,因为它们存在于化合物中,而不是单质中;
(2)A、苹果在褐变过程中,苹果中的酚类化合物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被氧化,物质种类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B、没有多酚氧化酶,苹果也会发生褐变,因为多酚氧化酶做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决定反应是否发生,符合题意;C、在褐变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做的是催化剂,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D、在褐变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做的是催化剂,所以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而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B。(3)A、由柠檬酸化学式可知,柠檬酸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B、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1个柠檬酸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柠檬酸中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 ×6):(1×8):(16×7)=9:1:14,则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D、柠檬酸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16×7)=1:14,不符合题意。故选:A。
8.(2023·山东威海·统考一模)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
煤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是煤炭产量大国。气化是煤的主要利用途径之一,将煤加工转化为可作为工业或民用的煤气,常用的气化方法有以下两种:
空气煤气,以空气中的氧气作气化剂,得到的产物中主要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水煤气:在高温条件下,水蒸气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1)初产品的空气煤气,通过碱溶液净化,可除去其中的(填化学式)_______,得到热值较高的家用燃料煤气。
(2)空气煤气的生产过程可以将一些灰分较高的劣质煤,通过转化充分利用。使用这样的燃料气与使用高灰分劣质煤相比,优点有(写一条)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水煤气的生产原理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从氧化一还原的角度分析,碳在反应中做(填“氧化剂”“还原剂”)_______。生产过程中需要持续提供热量,可以推断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为_______。
(4)写出水煤气主要成分之一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CO2、H2S;(2)减少污染;(3) ;置换反应;还原剂;热能转化为化学能;(4)(或)
【解析】(1)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不和碱溶液反应,二氧化碳、硫化氢(酸)能和碱反应,通过碱溶液净化,可除去其中的CO2、H2S;(2)空气煤气的生产过程可以将一些灰分较高的劣质煤,通过转化充分利用,使用这样的燃料气与使用高灰分劣质煤相比,可以减少污染;(3)在高温条件下,水蒸气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换一”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在反应中得到氧,在反应中做还原剂;生产过程中需要持续提供热量,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4)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上篇·作咸:“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顷刻结盐,色成至白。”
四川盛产天然气,从两千多年以前的秦代就开始了凿井取气煮盐。“临邛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丈”,“先以家火投之”,再“取井火还煮井水”。据传这种方法效果好,既方便又省时,“一斛水得四五斗盐”,而用家火煎煮,得盐“不过二三斗”,显然用井火(天然气)煮盐,成本低,且产量高。
(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井火煮盐”与“海水晒盐”的原理相同,均为___________结晶。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井火煮盐”得到的氯化钠是纯净物
B.“井火煮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井火煮盐”所获得的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4)从文中输送气体管道到“西气东输”铸铁管道的变迁,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___________。
【答案】(1);(2)蒸发;(3)AB;(4)化学材料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合理即可)
【解析】(1)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井火煮盐”与“海水晒盐”的原理相同,均为蒸发结晶;(3)“井火煮盐”的原理是,通过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盐水”,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得到食盐晶体,由此方法获得的食盐,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等杂质,此过程中天然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因此A、B错误,故选:AB;(4)化学材料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合理即可)
2.(2023·宁夏·模拟预测)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而铜的冶炼对青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古代铜的冶炼技术包括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早在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此方法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而火法炼铜则是将孔雀石和焦炭混合加热炼铜,其原理如图所示。先将孔雀石[Cu2(OH)2CO3]加热分解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另一种常见氧化物,然后利用焦炭和反应得到的氧化铜反应获得金属铜。
(1)青铜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中的“曾青”指硫酸铜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火法炼铜时得到的另一种常见氧化物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根据火法炼铜的示意图,分析向铜矿冶炼炉中鼓风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以“绿色化学”的观点,对照火法炼铜,谈谈湿法炼铜的优点___________(写一条)。
【答案】(1)金属材料;(2);(3)H2O;(4)提供氧气,使其中的焦炭充分燃烧放热以提高炉温;(5)低碳节能(或反应条件简单、得到的铜不易被氧化、不污染环境等,合理即可)
【解析】(1)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含有铜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反应后不含未知氧化物含有铜元素、氧元素、碳元素,则未知氧化物是氢元素的常见氧化物为H2O;(4)向铜矿冶炼炉中鼓风是为了使更多的氧气进入冶炼炉,使焦炭能够充分燃烧,提高炉温;(5)湿法炼铜不需要燃烧,节能环保,温度低得到的金属铜不易被氧化,反应条件简单等。
3.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钠,通直流电过程中,氢气在负极形成,氧气则在正极形成。然而,科学家发现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酸性水溶液中,采用二氧化钌涂层钛为阳极材料和玻璃碳为阴极材料,在电极两端加上直流电进行电解制取氢气和过氧化氢。同时,发现电解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时生成过氧化氢的浓度与初始溶液的pH有关,当相同电压下,得到的过氧化氢浓度和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时,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
(2)电解水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填微粒符号);从能量角度看是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3)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的微观意义是_______(写出1点即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文中涉及的材料都为金属材料
B.电解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酸性水时,在负极生成H2O2,正极生成H2
C.当电解含有表面活性剂水的pH为7时无H2O2产生
D.当溶液为碱性时抑制了过氧化氢的的生成
【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2) H、O ;电;(3)1个过氧化氢分子;(4)D
【解析】(1)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2)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则没有发生改变的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符号为H、O;反应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3)H2O2可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4)A、短文中的玻璃碳属于复合材料,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则电解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酸性水时,应在正极生成H2O2,负极生成H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图可知,pH=7时,仍有H2O2产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图可知,当pH>7,且随着pH增大时,过氧化氢的生成量越来越小,而pH>7显碱性,则当溶液为碱性时抑制了过氧化氢的的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4.《天工开物·作咸》详细记载火井制盐过程:“西川有火井…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视之,绝无半点焦炎意。”回答:
(1)“井火煮盐”燃烧的是天然气。天然气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合缝漆布”:目的是确保______良好,曲竹能导出井底的天然气,利用天然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3)“启竹而视之,绝无半点焦炎意”:曲竹没有半点烧焦,从燃烧条件分析曲竹内天然气没有燃烧的原因______。
(4)我国科学家研制了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该反应中包含______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不可再生;(2) 气密性 ;密度小;(3)没有与氧气接触;(4) 2/二;
【解析】(1)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2)“合缝漆布”是在竹子外包漆布,确保气密性良好;曲竹能导出井底的天然气,利用天然气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气密性;密度比空气小;(3)天然气是一种可燃物,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燃烧条件分析曲竹内天然气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故答案为:没有与氧气接触;(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了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中有水、二氧化碳2种氧化物;故答案为:2;。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臭氧(O3)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气体,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千米左右的大气平流层中,即通常所说的臭氧层,它可以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但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伤害极大,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地表臭氧并不是人类活动直接排放出的污染物,而是氮氧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与氧气结合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氮氧化物主要来自燃煤、汽车尾气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来源非常复杂,涂料、燃油、炼油厂、干洗店等,都会产生这种污染物。
(1)从微观角度解释,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___________而形成的,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臭氧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臭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正面___________;反面___________。
(4)为了减少臭氧对环境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生活中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
【答案】(1)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2) 氮氧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与氧气结合; 化学;(3) 可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 浓度过高会减弱人的呼吸功能;(4)少开私家车(合理即可)
【解析】(1)由于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故填: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2)由材料知,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氮氧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与氧气结合形成的,该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3)由材料知,臭氧层可以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但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伤害极大,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所以臭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可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但是浓度过高会减弱人的呼吸功能。(4)由于地表臭氧是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合物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的,所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臭氧对环境污染。
6.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近年,市场上出现一种将超浓缩洗衣液包裹于水溶性膜(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中的新产品——洗衣凝珠(如图)。
使用时,将其直接放入洗衣机中,水溶性膜遇水即溶,释放出洗衣液,可轻松、便捷洗衣。洗衣凝珠中的超浓缩洗衣液各主要成分的含量与传统洗衣液有较大差异(如表)。
洗衣液的主要成分及含量
超浓缩流衣液的活性添加剂中的生物酶提高了其去污性能,研发人员研究了洗衣液中生物酶的浓度对其去污性能的影响。分别在相同质量的洗涤剂中加入不同质量的同种生物酶,利用相同的方式对不同种类的污渍进行洗涤,测试洗后的白度值,白度值越高,表明去污效果越好,实验结果如图。
洗衣凝珠有单腔,双腔和多胶等不同类型。双腔或多腔洗衣凝珠的各独立腔室可分别放洗水液,除菌剂、柔顺剂等,使单颗凝珠兼有多重动效,洗衣凝珠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单价较高,易发生儿童误食等,科技工作者还需要不断进行产品迭代与创新。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洗衣凝珠中的超浓缩洗衣液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聚乙烯醇的化学式为(C2H4O)n,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3)由表可知,超浓缩洗衣液的主要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4)由图得到的关于“生物酶与洗涤剂的质量比与对蛋白污渍的去污效果关系”的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生物酶与洗涤剂质量比为2:1000~20:1000范围内,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聚乙烯醇难溶于水 b.多腔洗衣凝珠可兼具洗衣、除菌等多重功效
c.超浓缩洗衣液的含水量低于传统洗衣液 d.应将洗衣凝珠放到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
【答案】(1)混合物;(2)3:2;(3)表面活性剂;(4)随着在生物酶与洗涤剂质量比的增大,生物酶对蛋白污渍的去污效果越好;(5)bcd
【解析】(1)洗衣凝珠中的超浓缩洗衣液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2)聚乙烯醇的化学式为(C2H4O)n,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2):16=3:2。(3)由表可知,超浓缩洗衣液的主要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表面活性剂,占百分比最高。(4)由图得到的关于“生物酶与洗涤剂的质量比与对蛋白污渍的去污效果关系”的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生物酶与洗涤剂质量比为2:1000~20:1000范围内,随着在生物酶与洗涤剂质量比的增大,生物酶对蛋白污渍的去污效果越好。(5)a.水溶性膜遇水即溶,释放出洗衣液,由此可知聚乙烯醇易溶于水,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多腔洗衣凝珠可兼具洗衣、除菌等多重功效,故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表中数据可知,超浓缩洗衣液的含水量低于传统洗衣液,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洗衣凝珠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易发生儿童误食,因此应将洗衣凝珠放到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cd。
7.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玄武岩纤维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四大纤维。其中,玄武岩纤维被誉为21世纪“绿色新材料”,它是由破碎后的玄武岩在1450~1500 ℃熔融后,通过铂铑合金拉丝漏板高速拉制而成的连续纤维,制作过程中没有废水、废气产生,产品废弃后可直接在环境中降解。玄武岩纤维具备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性、耐水性、抗氧化性等优异性能,可用于公路建设铺筑路面,还可代替铝合金用于制备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可减重 30%~50%,还可用于制备体育休闲用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2)玄武岩纤维被称为“绿色新材料”的原因是______。
(3)汽车领域用玄武岩纤维代替铝合金具有的一种优势是______。公路建设、体育用品制备主要都应用了玄武岩的性质是______。
【答案】(1)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制作过程中没有废水、废气产生,产品废弃后可直接在环境中降解;(3) 可为汽车减重30%~50%(合理即可);耐腐蚀性(或耐水性等,合理即可)
【解析】(1)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属于无机材料,芳纶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有机合成材料;(2)由题目可知玄武岩纤维制作过程中没有废水、废气产生,产品废弃后可直接在环境中降解;
(3)由题目可知玄武岩纤维可代替铝合金用于制备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可减重 30%~50%;由题目可知玄武岩纤维具备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性、耐水性、抗氧化性等优异性能,公路建设、体育用品制备主要都应用了玄武岩的耐腐蚀性、耐水性。
8.阅读下列材料。
镁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在于光卤石(主要成分KCl·MgCl2·6H2O)、菱镁矿(主要成MgCO3)、白云石【主要成分CaMg(CO3)2】等矿石中,海水中也含镁盐。工亚上电解熔融MgC12制取金属镁。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N2、CO2或水都能反应,当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使用CO2或水扑救。
镁合金被称作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在增强交通工具的架构强度、减轻质量、节药能源、抗冲击与振动等方面具有优势,已大量应用于自行车组件的制造。
镁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心脏的调节,使心脏的节律和兴奋传导减弱,从而有利于心脏的舒张,还可以保护心血管、防止经脉硬化。人体缺镁可能会出现眩晕、出汗过多、记记力下降等症状。轻度缺镁时,可由饮食或口服补充镁剂,给予氧化镁或用氢氧化镁,为避免腹泻可与氢氧化铝胶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矿物的主要成分不含镁元素的是_______(填标号)。
A.菱镁矿B.白云石C.光卤石D.赤铁矿
(2)如遇镁引起失火,可用_______的方法灭火。
(3)镁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镁合金在增强交通工具的架构强度、_______、节约能源、抗冲击与振动等方面具有优势,可用于制造自行车组件。
(5)人体缺镁可能会出现_______(填标号)等症状。
A.眩晕B.水俣病C.记忆力下降D.贫血
(6)写出口服补充镁剂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任写一个)
【答案】(1)D;(2)水降低温度;(3);(4)减轻质量;(5)AC;(6)
【解析】(1)赤铁矿中主要含有铁元素,所以矿物的主要成分不含镁元素的是赤铁矿,故选:D(2)不能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二氧化碳会和镁发生反应(3)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为:(4)镁合金在增强交通工具的架构强度、减轻质量、节约能源、抗冲击与振动等方面具有优势,可用于制造自行车组件;(5)人体缺镁可能会出现眩晕、出汗过多、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故选:AC(6)补充镁剂中含有氢氧化镁,则化学方程式为:下降等症状,水俣病是因为汞中毒,故选:ACD。
化学药品湖
世界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护,有的是咸水湖,有的是淡水湖,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其中有的湖泊贮藏着丰富特殊的化学药品,形成了化学药品湖。
水银
湖前苏联的兴顿山里有一个湖泊,人离它四五百米时,便会感到恶心、头晕、呼吸困难,如不及时离开就会窒息而死。用来湖里贮藏着大量的水银,散发出大量的汞蒸汽,如人和动物接触久了,就会中毒死亡。
酸湖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一个湖,湖底有两口泉眼喷出了强酸,因而整个湖的湖水变成了腐蚀性极强的“酸水”,算的浓度很大。这种酸的浓度很大的湖水,可以杀死一切生命,有人又叫它死湖。
碱湖前苏联乌拉尔有一个湖 ,湖水含有咸味。原来这里的水含有碱和氯化钠。若干洗衣服,只要将衣服浸在水里揉搓,不必用洗涤剂便能洗得很干净。
盐湖亚洲西部的死海是含盐最多的湖,这里的湖水每升含盐272克。由于湖水含盐多,密度很大,能将人托起。
硼沙湖智利的亚特斯柯教湖,湖面似一片白茫茫的浮冰覆盖在湖上,湖水内含有大量的很有用的硼沙〔Na2B4O5(OH)4·8H2O〕。
荧光湖在拉丁美洲西部印度群岛的巴哈马岛上有个“火湖”,湖水闪闪发光,就像燃烧时冒出的“火焰”一样。这个湖的水里含有大量的荧光素,如果你要信手拨动湖水,便会“火化”四溅,这是由于荧光素所引起的。
中考倒计时
3天
推断题
1.考查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2.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推断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经典题型。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预计在2023年的中考中,本考点依旧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和制备等知识内容,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时要仔细审题,认真把握,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推断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经典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题干中的信息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真正是“剪不断,理还乱,太难求,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所以造成了高失分的现象,对我们学生来说是试卷中的“重灾区”。那么如何轻松解题呢?小编认为:拥有清晰的思路是解题的前题;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应用合理的方法是解题的保障。
一、解题思路
1. 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 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二、解题方法
1.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2.逆推法: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3.分层法: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4.剥离法: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三、寻找突破
1. 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
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
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
蓝色的溶液:含有Cu2+ 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
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
黄色的单质:硫磺(S);
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
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习的重点,我们在复习的时更应该重视物质用途的学习与掌握。一些框图式、叙述式推断题往往涉及到物质的用途等有关信息,故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等。
3.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 物质的特征组成突出的是元素的特征,如: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CO2和C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H2O2和H2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是FeO、Fe2O3、Fe3O4等等。
4.以典型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由于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多,有些化学反应条件在题中带有明显的指向性,例如:“通电”条件就是指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高温”①指碳酸钙高温分解,②指铁矿石炼铁的反应;“MnO2作催化剂”就是指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反应。
5.以物质的典型性质为突破口: 这里所指的性质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例如: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溶于水放热;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额以及它能吸水潮解;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水常温下为液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酸碱指示剂与酸性或碱性溶液的反应等等。
6.以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特殊的反应现象常作推断题的突破口,例如: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则发出蓝紫色火焰;白磷、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Mg(OH)2、Al(OH)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等等
7.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常见的元素或物质之最如下: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最常用的溶剂是H2O;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8.以物质的俗名为突破口: 常用于推断题中的俗名: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NaCl);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Fe2O3);天然气、沼气、瓦斯气体(主要成分:甲烷CH4);煤气(主要成分:一氧化碳CO);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K2CO3);纯碱、面碱、石碱、苏打(碳酸钠: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生石灰(氧化钙:CaO);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酒精(乙醇:C2H5OH);醋酸(乙酸:CH3COOH);福尔马林(甲醛:CH2O)等等。
1.(2022·江苏南京·统考中考真题)图中A、B、D、E、F、G、I、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C1、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D、G为氧化物。A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B、J由三种元素组成;E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用作干燥剂;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A______, B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F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 H2O ; Ca(OH)2;(2) C+2CuO2Cu+CO2↑;(3)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图中A、B、D、E、F、G、I、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为氧化物,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可推出A为水;E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用作干燥剂,E能转化为F,可推出E为盐酸,F为氯化钙;B由三种元素组成,B能与盐酸反应,B能转化为氯化钙,水能转化为B,可推出B为氢氧化钙;J由三种元素组成,能与盐酸或氯化钙反应,则J为碳酸钠;D、G为氧化物,D和盐酸反应,能转化为水和G,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则D为氧化铜,G为二氧化碳;I能生成水、氧化铜、二氧化碳,则I为氧气。(1)由分析可知,A为水,化学式为H2O;B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2)反应①、反应②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则都为置换反应,反应①氧化铜和氢气加热反应生成水和铜,反应②可为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2Cu2Cu+CO2↑ 。(3)F为氯化钙,J为碳酸钠,F与J反应为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2.(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D为常见的碱。
(1)A的化学式是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上述反应和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答案】(1);(2);(3);(4)置换反应
【解析】E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E为碳酸钠;D为常见的碱,能与碳酸钠反应,则D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B为氧化钙、C为二氧化碳;(1)综上分析,A的化学式是CaCO3;(2)反应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甲、乙、丙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已知甲为单质,乙、丙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它们都含有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乙可以用于灭火。则甲为_______;乙和丙的性质有很大不同,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
(2)若它们都含有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甲与氯气化合生成乙,且乙中金属元素显+3价。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碳/C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2) FeCl3 ; Fe+2HC1=FeCl2+H2↑(合理即可)
【解析】(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为碳元素,甲为单质,乙、丙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乙可以灭火,则说明甲为碳单质,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性质不同。(2)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为铁元素,甲为单质,则甲为铁单质,甲能与氯气化合生成乙,且乙中铁元素显+3价,则乙为FeCl3,又由于乙、丙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则丙为FeCl2,则甲转化为丙的反应为铁转化为FeCl2,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或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4.(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图示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是胃液中助消化的一种酸,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俗称熟石灰,D是配制波尔多液必用的一种蓝色物质,D和F反应能生成两种沉淀,C与E反应可用来制取烧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与E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D与F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HCl ;Fe ; Na2CO3;(2) ;
【解析】A是胃液中助消化的一种酸,A是盐酸,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铁,C俗称熟石灰,C是氢氧化钙,D是配制波尔多液必用的一种蓝色物质,D是硫酸铜,D和F反应能生成两种沉淀,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F是氢氧化钡,C与E反应可用来制取烧碱,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A和C反应,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E是碳酸钠。(1)由分析可知,A是盐酸,B是铁,E是碳酸钠,则A的化学式为HCl,B的化学式为Fe,E的化学式为Na2CO3。(2)C与E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与F的反应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中考真题)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是气体单质,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常用的溶剂,B、C、D、E是不同类别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表示物质间能转化、“一”表示物质问能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一种用途______。
(2)物质E的类别是______。
(3)写出B→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描述C一D反应的现象______。
【答案】(1)做燃料;(2)碱;(3)Fe2O3+3CO2Fe+3CO2;(4)铁溶解,溶液中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解析】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B为Fe2O3;F是常用的溶剂,则F为H2O;A为气体单质,且A能与B(Fe2O3)反应,则A为H2;B(Fe2O3)能反应生成G与C,且G能反应生成F(H2O),则G为CO2,C为Fe;D能与C(Fe)反应,D能反应生成G(CO2),则D可以为HCl;E能与D(HCl)反应,E能与G(CO2)反应,且E能与F(H2O)相互转化,则E为Ca(OH)2;综上得出A为H2、B为Fe2O3、C为Fe、D为HCl、E为Ca(OH)2、F为H2O,G为CO2,带入验证均合理。(1)A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为燃料;(2)E为氢氧化钙,属于碱;(3)B反应生成G,反应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4)C与D反应,反应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氯化亚铁的溶液呈浅绿色,该反应的现象为铁溶解,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6.(2022·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现有一包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OH、Ba(OH)2、Na2SO4、 (NH4)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适量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氨味,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___。
(2)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含 ___。
(3)取固体A,加入过量稀HCl,固体全部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___,写出步骤(2)中生成固体A的化学方程式 ___。
(4)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Ba (NO3)2溶液,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原固体中 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含NaOH。
【答案】(1)硫酸铵/(NH4)2SO4;(2)氢氧化钡/Ba(OH)2;(3) 硫酸钠/Na2SO4;;(4)不一定
【解析】(1)铵盐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故取适量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氨味,说明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铵;(2)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原固体中一定含氢氧化钡;(3)取固体A,加入过量稀HCl,固体全部溶解,说明固体A为碳酸钡,不含硫酸钡,因为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钠,因为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
步骤(2)中生成固体A的反应为氢氧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硝酸钡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钾,可将碳酸钾除尽,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但是氢氧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钾,氢氧化钾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原固体中不一定含氢氧化钠。
7.(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曾为纯碱工业技术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某同学绘制了包括纯碱在内的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H间的关系图(如图)。已知A是碳酸钠,俗名叫纯碱,D和E反应后溶液呈蓝色,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一步可以实现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
(2)F和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1)Na2CO3;(2)置换反应;(3)
【解析】A~H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是碳酸钠且分别与G、B互为双向转化关系,结合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可知,G、B为NaHCO3、NaOH、CO2中的两种,由于B与C之间既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又可以实现B→C的转化,G与B之间可以相互反应,则B为CO2、G为NaOH、C为H2O;根据C与F的双向转化关系知,F为H2或者O2,结合D和E反应后溶液呈蓝色,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及图中转化关系知F为H2、D为CuO、E为HCl或者H2SO4。H可转化为G,且H和E反应,所以H为Ca(OH)2。(1)A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2)F为H2、D为CuO,H2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u和H2O,属于置换反应。(3)B为CO2、C为H2O,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2022·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D的俗称是纯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A—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1)Na2CO3;(2)复分解反应;(3);(4)
【解析】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是HCl,D的俗称是纯碱,则D是Na2CO3,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A可以和HCl、Na2CO3反应,则A是Ca(OH )2,E可以与Na2CO3相互转换且HCl可以转换为E,故E是CO2,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C和HCl可以反应、C可以转换为CO2,故C是金属氧化物CuO(或Fe2O3等,合理即可),CO2和F可以相互转换,且CuO和F可以反应,故F是CO,验证后无误。(1)通过上述分析得知D即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2)A与B反应即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属于复分解反应;(3)E转换为D的反应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4)F和C反应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时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9.(2022·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B、C、D、E是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B反应常用来检验铵态氮肥,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A、E含有相同的阴离子,且E中只含有两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B→D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酸;(2)产生白色沉淀;(3)Ca(OH)2+2NH4Cl=CaCl2+2H2O+2NH3↑;(4)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解析】A与B反应常用来检验铵态氮肥,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A为铵态氮肥,B为氢氧化钙;B与C能相互转化,则C为水;A、E含有相同的阴离子,且E中只含有两种元素,E能转化为C,且能与B反应,则A为氯化铵,E为盐酸;B、C、D、E是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D为盐,B能转化为D,D能E反应,则D为碳酸钙,代入检验,验证合理。(1)由分析可知,E为盐酸,则E属于酸,故填:酸;(2)B→D,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产生白色沉淀;(3)A—B反应,即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故填: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4)C→B,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中“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CaO+H2O=Ca(OH)2;化合反应。
10.(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是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同学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溶液,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小明各取两种无色溶液少许,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用干净的长塑料管分别向两试管中的溶液里慢慢吹气,观察到A试管中有白色浑浊现象,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可判断A试管中加入的是_____(填化学式)溶液。
②小红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进行鉴别实验,根据明显现象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无色溶液。则小红所选的这种试剂是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酚酞试液 B.稀盐酸 C.Na2CO3溶液 D.NaCl溶液
(2)化学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A中可能含有NaCl、CaCO3、CuSO4、(NH4)2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无色气体E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③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肯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Ca(OH)2 ; C;(2) NH3 ;CO2 ;BaSO4 ; CuSO4 ;(NH4)2SO4、CaCO3
【解析】(1)①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A试管中加入的是Ca(OH)2溶液;②A、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无法鉴别; B、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可以鉴别;D、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不与NaCl溶液反应,无法鉴别。故选C。(2)①因为硫酸铵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氨气和水,所以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NH3;②因为碳酸钙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无色气体E的化学式为CO2;③根据图中反应现象和①、②问可知,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BaSO4;
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四种物质中,硫酸铜溶于水为蓝色溶液,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CuSO4;根据产生的无色气体B(氨气)和E(二氧化碳)推断出肯定存在的物质是(NH4)2SO4、CaCO3。
11.(2022·广西贵港·统考中考真题)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氧化物,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5:2:B常温下为液体:E、F为同一类别的两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和反应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H2O;(2)H2SO4 +BaCl2 =BaSO4↓+2HCl;(3)置换反应
【解析】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氧化物,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5:2,可得出A为氧化钙,由图可知,A→C→D→A,则有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即有C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钙,A→B,B常温下为液体,即B为水,E、F为同一类别的两种物质,C能与E反应,D能与F反应,E能转化为F,E→B(水),F→B(水),则有E为硫酸,F为盐酸。(1)由分析可知,B为水,化学式为H2O;(2)由分析可知,E为硫酸,F为盐酸,则有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方程式为:H2SO4 +BaCl2 =BaSO4↓ +2HCl;(3)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由分析可知,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等均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图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12.(2022·辽宁朝阳·统考中考真题)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的溶液为蓝色,B是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C的浓溶液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E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 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3)图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
【答案】(1)H2SO4;(2)CuSO4+2NaOH=Na2SO4+Cu(OH)2↓;(3)分解反应
【解析】B是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则B是氢氧化钠。C的浓溶液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则C为硫酸。A的溶液为蓝色则含有铜离子,可由C转化得到,则A为硫酸铜。E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则E为铝。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则D为氧化物,E可以转化为D,D可以和C反应,则D为氧化铝。代入验证无误。
【解析】(1)C是硫酸,化学式H2SO4。(2)A与B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3)A与B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A与E反应是硫酸铜和铝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C(硫酸)转化为A(硫酸铜)可以是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B(氢氧化钠)和C(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C与E反应是硫酸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C与D反应是硫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E转化为D是铝和氧气常温反应生成氧化铝,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所以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13.(2022·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阿复发现有四栋居民楼,每栋楼的A、B、C、D四位居民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住户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一号楼中,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溶液呈浅绿色。请写出D的化学式:______。
(2)二号楼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B是红棕色固体。该反应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3)三号楼中,A是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固态的D叫做“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请写出A+B→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四号楼中,A、B、C的溶液都呈碱性,B的俗称为纯碱。请写出A与B反应的现象______。
【答案】(1)Cu;(2)不属于;(3)(4)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铁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是铁,硫酸铜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是硫酸铜,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C是硫酸亚铁,D是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带入验证,推断合理,D是铜,化学式是Cu;(2)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B是红棕色固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是一氧化碳,B是氧化铁,C是二氧化碳,带入验证,推断合理,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3)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A是酒精,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是二氧化碳,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水,带入验证,推断合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钠,C是氢氧化钠,D是碳酸钙,带入验证,推断合理,因此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14.(2022·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A-G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A和C组成元素相同,E和F组成元素相同,G是黑色粉末且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一”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②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③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B的用途______(请写出一条)。
【答案】(1)H2O2;(2) ; 吸收 ; 化合;(3)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A和C组成元素相同,则A和C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水其中的两种;E和F组成元素相同,则E和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水其中的两种;G是黑色粉末且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则G是氧化铜;F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则F是一氧化碳,故E是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反应,则C是水,故A是过氧化氢;D可以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且能生成二氧化碳,能生成水,则D是一种酸,可以是盐酸,B可以和水相互转化,且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B是氢氧化钙。带入验证正确,据此答题。(1)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即在吸收热量的条件下方可发生反应,故该反应吸收热量;③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是化合反应。(3)B是氢氧化钙,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用途为改良酸性土壤。
1.(2023·陕西西安·西安益新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龙是农作物的司雨神,与农民每一年的收入密切相关。据汉代董仲舒的《春秋范露》记载,当时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同学们受到启发,将初中常见物质设计成图片所示关系图。其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物质,物质B的固体叫作“干冰”,物质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物质E是碳酸盐,相邻两物质可以发生反应。
(1)物质B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物质A和B发生的反应存在于煤炉中层,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
(3)物质C属于__________(填“酸”、“碱”或“盐”),若C和E反应时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1)灭火(合理即可);(2)吸;(3) 碱; (合理即可)
【解析】物质B的固体叫作“干冰”,则B是二氧化碳;物质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D是盐酸;C能与B(二氧化碳)、D(盐酸)反应,则C为碱,物质E是碳酸盐,可以是碳酸钙、碳酸钠等。(1)物质B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用作灭火;(2)物质A和B(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存在于煤炉中层,该反应是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3)物质C属于碱,若C和E反应时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一模)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常见的两种气体,B、C、D、F分别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G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E转化为D时放出热量。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一”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__,E的俗称_______;
(2)B→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与 D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
(3)举出一个应用G与F反应原理的例子_______。
【答案】(1)O2 ;生石灰;(2)(合理即可);复分解;(3)除铁锈等(合理即可)
【解析】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常见的两种气体,B、C、D、F分别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G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可推出G为氧化铁,A能转化为G,B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A,可推出B为二氧化碳,A为氧气,G能与F反应,F能转化为B,可推出B为酸,如稀盐酸,B能转化为C,C能与F反应,C可能是碳酸钠,C能与D反应,E能转化为D,E化为D时放出热量,可推出E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1)由分析可知,A为氧气,化学式为:O2;E为氧化钙,俗称生石灰;(2)B→C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与D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G为氧化铁,F为盐酸,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生活中应用该反应是除铁锈。
3.(2023·四川达州·校考模拟预测)A一G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A和C组成元素相同,E和F组成元素相同,G是黑色粉末且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一”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D与G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D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__(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答案】(1)-1;(2);(3)复分解;(4)酸
【解析】A和C组成元素相同,则A和C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水;E和F组成元素相同,则E和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水;G是黑色粉末,其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则G是氧化铜;F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则F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反应,则C是水,A是过氧化氢;D可以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且能生成二氧化碳,能生成水,则D是一种酸,可以是盐酸,B可以和水相互转化,且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B是氢氧化钙。带入验证正确,据此答题。(1)A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1;(2)反应③为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故填:;(3)D是一种酸,可以是盐酸,G是氧化铜,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铜,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4)D是一种酸,故填:酸。
4.(2023·河南南阳·模拟预测)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反应,“→”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A、B、C、E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其中B俗称纯碱,C、D常用于配制波尔多液,D的溶液呈蓝色,E是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实现转化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与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2);(3)复分解反应
【解析】B俗称纯碱,则B为碳酸钠;C、D常用于配制波尔多液,D的溶液呈蓝色,则D为硫酸铜,C为氢氧化钙;E是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的酸,则E为硫酸;A、B、C、E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为盐,C为碱,E为酸,则A为氧化物,A与氢氧化钙能反应,能转化为碳酸钠,则A为二氧化碳;(1)综上分析,B的化学式为Na2CO3;(2)E→D: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与E反应: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6.(2023·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为单质,B、C为氧化物,组成D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F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H可用作干燥剂,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D______。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F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Fe;(2)(合理即可);(3)/;
(4)
【解析】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为单质,组成D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D是铁,B、C为氧化物,B可以转成D,B是氧化铁或一氧化碳,D可以转化成A,A是金属活动性排在铁后面的金属元素或氢元素组成的单质,A可以和B反应,故A是氢气,B是氧化铁,C是水或二氧化碳,C可以和F反应,F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F是氢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E可以和铁、氧化铁、氢氧化钙分别反应,E是酸,H是常见干燥剂,可以由酸或氢氧化钙转化成,则H是氯化钙,E盐酸,G可以和铁、氯化钙分别反应,G是硝酸银,I可以和氯化钙、氢氧化钙分别反应,I是碳酸钠或碳酸钾;(1)由分析可知D是铁,化学式为Fe;(2)由分析可知B是氧化铁,C是二氧化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由分析可知,F是氢氧化钙,I是碳酸钠或碳酸钾,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4)分析可知G是硝酸银,H是氯化钙,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7.(2023·辽宁抚顺·统考二模)如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是一种常见的碱,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2)改良酸性土壤/制漂白粉/用于建筑工业/配制农药;(3);
(4)复分解反应
【解析】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F是碳酸钙,能和碳酸钙反应的是酸,E是酸,E反应生成的物质A和D可以互相转化,B是一种常见的碱,AB可以互相转化,则A是水为氧化物,B是氢氧化钙,则D是氢气为单质,C只能是盐,可以转化成碳酸钙,则C是碳酸钠;(1)由分析可知C是Na2CO3;(2)氢氧化钙可以用于建筑工业,制漂白粉,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等;(3)反应①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8.(2023·山东青岛·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二模)图中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并且属于五种不同的类别,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请你认真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物质E的用途为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答案】(1)Ca(OH)2;(2)作燃料(合理即可);(3)H++OH-=H2O;(4) 2H2O2H2↑+O2↑ ;分解反应
【解析】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并且属于五种不同的类别,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C是碳酸钙;碳酸钙会与D反应,则D是稀盐酸;A会转化成碳酸钙,会与稀盐酸反应,则A是氢氧化钙;B会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则B是水;盐酸会转化成E,E和水可以相互转化,则E是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1)由分析可知,A为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2)E为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填:作燃料(合理即可);(3)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其微观实质是:H++OH-=H2O,故填:H++OH-=H2O。(4)B为水,E为氢气,反应②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2H2O2H2↑+O2↑;分解反应。
9.(2023·山西太原·统考一模)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的相互转换关系。其中A固体俗称“干冰”,三角形中的“→”指一种物质可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指两种物质可发生反应。
(1)分析1:A的化学式______。
(2)分析2:B与C或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D属于化合物分类中的______。
(3)分析3:E生成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CO2;(2) ;酸;(3)
【解析】已知A固体俗称“干冰”,可推出A为二氧化碳,A能转化为C,可推出C为碳酸钠,B能A,C发生反应,可推出B为氢氧化钙,D能与B、C发生反应,则D应为一种酸,B能生成F,则F应为碳酸钙,F能生成E,则E应为氧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1)由分析可知,A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2)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钙,C为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D属于化合物分类中的酸;(3)由分析可知,E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10.(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二模)碳元素的价类图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甲可以切割玻璃,则甲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丙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在实验室选用主要成分为丁的石灰石制取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金刚石;(2)CO₂+C2CO;(3)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甲为单质,且能切割玻璃,可知其为金刚石。(2)乙的化合价为+2,且为氧化物,故乙为CO;丙的化合价为+4,且为氧化物,故丙为CO₂。CO₂与C 在高温的条件下可转化为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用碳酸钙制取丙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1.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C的溶液均为蓝色,C只含两种元素,B、D、E均为单质,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与E反应会产生白色固体。
①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E._______;
②C和足量的片状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若C不变,A为无色溶液,B和D属于同类化合物,且B可用于制取肥皂,D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为无臭的气态氧化物。
①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B _______;
②若E和D反应有明显现象,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CuSO4 ;O2 ;;(2) HCl ; NaOH ;
【解析】(1)若A,C的溶液均为蓝色,则A、C溶液中均有铜离子,C只含有两种元素,则C是CuCl2,A可以是CuSO4和CuNO3,A可以转化成C,则A是CuSO4,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B是Fe,D、E是单质,反应生成白色固体,则D、E是Mg和O2,D可以和氯化铜反应,D是Mg,则E是O2;
①由分析可知A是CuSO4,E是O2;②由分析可知,C是CuCl2,B是Fe,化学方程式为:;(2)综上分析C是CuCl2,A是无色溶液且可以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CuCl2,则A中不含铜离子含有氯离子,故A溶液是稀盐酸溶液,B可用于制取肥皂,B是氢氧化钠,则D是碱;
①由分析可知A是HCl,B是NaOH;②D是碱,D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D不是氢氧化钙,E是无臭的氧化物,D和E反应有明显现象,则D是Ba(OH)2,E是CO2,反应可生成BaCO3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所含溶质分别是HCl、H2SO4、NaOH、BaCl2、CuSO4中的一种。
(1)同学们发现不需要实验就可以确定A是CuSO4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鉴别,实验后观察到A、B混合产生蓝色沉淀,A、C混合产生白色沉淀,C、D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其余均无明显现象。
①D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A与E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其他溶液均为无色,故不需要实验就可以确定A是CuSO4溶液;(2) H2SO4 ;2NaOH+CuSO4=Cu(OH)2+Na2SO4 ;不能
【解析】A为硫酸铜,A、B混合产生蓝色沉淀,硫酸铜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B为氢氧化钠,A、C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铜,故C为氯化钡,C、D混合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钡和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故D为硫酸,故E为盐酸。(1)不需要实验就可以确定A是CuSO4溶液,原因是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其他溶液均为无色,故不需要实验就可以确定A是CuSO4溶液。(2)①、由分析可知:D为硫酸溶液,故溶质为:H2SO4;②、由分析可知:A与B反应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③、由分析可知:A为硫酸铜,E为稀盐酸,生成物中无沉淀或气体或水,故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A与E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3.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A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D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二种物质,“一”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
(2)A的最广泛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实验室用于检验B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1)Na2CO3;(2)作燃料;(3)Ca(OH)2+Na2CO3=CaCO3↓+2NaOH;(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解析】A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则A为甲烷;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E为碳酸钠;D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且能与E反应,则D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酸生成二氧化碳,则C为二氧化碳;A(甲烷)能转化为C,甲烷能和B反应,B与C相互转化,甲烷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则B为氧气,代入检验,推断合理。(1)由分析可知,E为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故填:Na2CO3;(2)A为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填:作燃料;(3)D为氢氧化钙,E为碳酸钠,D和E反应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4)B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实验室用于检验B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4.硫酸亚铁是一种常见的补铁剂,如图所示为小组同学设计的以赤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的方案(部分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I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F为红色固体,G、I的元素组成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4)图示过程涉及到_________种制备硫酸亚铁的方案。
【答案】(1)Fe2O3;(2)Fe+CuSO4=FeSO4+Cu;(3)置换反应;(4)三
【解析】B为赤铁矿富含的物质,则B为氧化铁,要以赤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则要先从赤铁矿中冶炼出铁单质,如图所示,A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C,则A可能为一氧化碳,C为铁单质,氧化铁能与酸反应,氧化铁与 E反应可转化为I,E为酸,I为铁盐,I可转化为G,且G为终端产品,则G可能为硫酸亚铁,G、I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I为硫酸铁,则E为硫酸,C与E反应可生成G和H,则H为氢气,C与D反应可生成G和F,且F为红色固体,则F可能为铜单质,D为硫酸铜,经检验,推导合理(1)根据以上分析,B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2)根据以上分析,反应②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3)根据以上分析,反应③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4)如图所示,氧化铁经一氧化碳还原为铁单质,铁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转化为硫酸亚铁;铁单质与稀硫酸反应也可转化为硫酸亚铁;氧化铁可与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铁,硫酸铁再经一系列操作也可转化为硫酸亚铁,所以涉及到三种制备硫酸亚铁的方案。
5.A~E是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标注了物质类别和这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已知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D中只含两种元素。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A→B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3)D→E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4)C与氯气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Fe;(2)红色固体逐渐变黑;(3)复分解;(4)
【解析】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B是铁;A与一氧化碳反应是工业制取B的主要原理,且A~E是含同一种金属元素的物质,则A为铁的氧化物,又由于A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A为氧化铁;C、D中只含两种元素,且均为盐,其中C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D为FeCl3、C为FeCl2;E为碱,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E为Fe(OH)3。(1)由分析可知,B为铁,化学式为Fe;(2)A→B的反应为氧化铁还原为铁,氧化铁为红色粉末,生成的铁粉为黑色,则现象为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3)D→E为将氯化铁转化为氢氧化铁,该反应为可以为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则属于复分解反应;(4)C为氯化亚铁,D为氯化铁,氯化亚铁能与氯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如图转化关系中涉及到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在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X、Y均为黑色固体,Z为氧化物,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1)写出A、F的化学式:A______,F______。
(2)在反应中,物质X的作用是______。
(3)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H2O2;Fe2(SO4)3;(2)催化作用;(3)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析】A、C在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X、Y均为黑色固体,且A与X能转化为B和C,可推出A为过氧化氢,C为水,B为氧气,X为二氧化锰;H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H是碳酸钙,Z为氧化物,且C能与Z反应生成E,E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H,可推出Z为氧化钙,E为氢氧化钙,G为氢氧化钾,B能与Y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成D,D能与硫酸反应生成F,F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即生成氢氧化铁,可推出F为硫酸铁,D为氧化铁,Y为铁,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F是硫酸铁,化学式为:Fe2(SO4)3;(2)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X是二氧化锰,故X的作用是:催化作用;(3)反应④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7.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NaOH、Na2SO4、NH4NO3、MgSO4四种物质中的多种,取少量固体混合物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M是______(填化学式)。
(2)沉淀C是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Ⅱ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NH3;(2)Mg(OH)2;(3);(4)NaOH、NH4NO3、MgSO4
【解析】气体M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即气体M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则M是氨气,所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沉淀C,则C是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原固体中还含有硫酸镁,则滤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即白色沉淀D是硫酸钡。(1)由分析可知,M为氨气,其化学式为NH3,故填NH3。(2)由分析可知,沉淀C是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H)2,故填Mg(OH)2。(3)由分析可知,步骤Ⅱ发生的反应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SO4+BaCl2=BaSO4↓+2NaCl。(4)由分析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硝酸铵和硫酸镁,其化学式分别为NaOH、NH4NO3、MgSO4,故填NaOH、NH4NO3、MgSO4。
8.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含相同的金属元素,A与C化合生成B,B、D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的溶液呈蓝色,C与E发生的反应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F的浓溶液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
(1)A的俗名______,F的稀溶液中阳离子的符号______,E的一种用途______。
(2)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写出C与E发生的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实验室常用加热B和氯化铵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为
(5)F的稀溶液可以和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生成D。
【答案】(1) 生石灰; H+ ;灭火(合理即可);(2);
(3);(4);(5)CuO/Cu(OH)2/CuCO3
【解析】农业上用石灰乳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B、D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的溶液呈蓝色,则B是氢氧化钙,D是硫酸铜;A、B含相同的金属元素,A与C化合生成B(氢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A是氧化钙,C是水;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C(水)与E发生的反应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则E为二氧化碳;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F的浓溶液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F是硫酸。(1)A是氧化钙,俗名生石灰,F是硫酸,稀溶液中阳离子是氢离子,符号H+,E是二氧化碳,由于密度大于空气,一般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灭火(2)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实验室常用加热B(氢氧化钙)和氯化铵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该反应是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5)F的稀溶液是稀硫酸,D是硫酸铜,稀硫酸能与CuO、Cu(OH)2、CuCO3反应生成硫酸铜。
9.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SO4、CaCO3、Na2CO3、KOH一种或两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
(1)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CO2;(2)碳酸钠/Na2CO3 ;氢氧化钾/KOH
【解析】步骤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碳酸钙难溶于水,故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碳酸钙,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故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碳酸镁和氯化钠,氢氧化钾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含碳酸镁,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则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碳酸钠,不确定是否含氢氧化钾。(1)由分析可知,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2)由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的是Na2CO3;可能含有的是KOH。
10.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Zn、HCl、NaOH、CuSO4和CaCO3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Zn“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丁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图中连线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丙与丁两“队员”反应生成的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丁位置的“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2)请写出甲、乙两“队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若把纯净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某纯净物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X替换丁,它也能与丙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溶剂,X是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答案】(1)建筑材料(合理即可);(2) ;复分解;(3)CuO(合理即可)
【解析】丙与丁两“队员”反应生成的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也就是生成二氧化碳,对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的是碳酸钙和稀盐酸;与锌反应的物质为盐酸、硫酸铜,则甲为硫酸铜;能与硫酸铜反应的物质还有氢氧化钠,则乙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丙反应,则丙为盐酸,丁为碳酸钙;(1)综上分析,丁代表的物质是碳酸钙,碳酸钙的一种用途是补钙剂或者建筑材料等等;(2)甲为硫酸铜,乙为氢氧化钠,所以甲、乙两“队员”反应也就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所以属于复分解反应;(3)纯净物X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则为氧化物,能与酸反应,所以是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铜或者氧化铁等等,因为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中考倒计时
2天
化学图表题
1.考查学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运用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数据读取、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图表题是中考化学历年来的常见题型。预计在2023年的中考中,图表题依旧是考试内容热点,并且在中考中呈现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三大类。
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象、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解答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 函数图象型
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分析图象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象的横纵坐标、图象的起点和图象的拐点。由图象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象走势分析作答。
题型之二 表格型
解答表格型题时,首先看表格数据的变化规律,把表格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从多组数据中筛选出对解题最有帮助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题型之三 微观模型图
用不同的小球或图示代表不同种类的微粒,将物质的结构或物质变化的过程表示出来,这类题属于微观模型题,此类题设计的目的在于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对物质的结构和变化的实质有较明确的认识。此类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用微观模型表示物质的结构,用微观模型表示物质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1.【2022湖南邵阳中考】有关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向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B. 表示将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物质分别加热制取氧气
C. 表示向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D. 表示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答案】A
【解析】A、向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逐渐只减少,至完全反应减少至0,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的质量又开始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B、将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物质中,纯氯酸钾中含有的氯酸钾多,最终纯氯酸钾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多;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错误;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图像错误;D、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根据公式的值与产生氢气质量成正比,则铝消耗的硫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错误;故选:A。
2.【2022广西贺州中考】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条件下制氧气
B. 图②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加入适量水中
C. 图③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
D. 图④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比不加二氧化锰的快,如图即曲线更陡,但由于过氧化氢的质量相等所以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曲线合成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如图选项正确;B、浓硫酸被稀释时会放出热量,故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故如图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固体质量会减小,氧化铁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是铁,曲线不会变为0,如图选项错误;D、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会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随着加入氢氧化钠质量的增多开始时不产生沉淀,曲线起点在横坐标上,最终完全反应沉淀不再增加,如图选项正确;答案为:C。
3.【2022广东中考】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B.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 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D. 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也就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物质甲,所以50g甲中只有40g能完全溶于50g水,选项错误;B、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在减小,说明溶解的物质变多,所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选项错误;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正确;D、压强增大或者温度降低戊的溶解度在升高,所以加压或降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选项错误。故选C。
3.【2022湖南郴州】下列各图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的是( )
A. 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时,溶液pH的变化
B. 在恒温条件下,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C. 电解水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变化
D. 往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
【答案】C
【解析】A、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酸性减小,无限接近中性,所以溶液pH无限接近7但不会超过7,故A错误;B、在恒温条件下,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水,溶液由不饱和溶液逐渐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先逐渐变大,当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图像最后应保持水平,故B错误;C、电解水时正极生成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图示正确,故C正确;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往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逐渐变大。当硫酸铜完全反应时,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但是在0时刻时,硫酸铜中没有沉淀,所以沉淀质量应该是从0开始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水平,故D错误;故选C。
4.【2022河北中考】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 点时的溶液能与纯碱发生反应
C. 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 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答案】
【解析】、点时溶液的等于,显中性,点时的溶液一定呈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点时溶液的小于,显酸性,溶质是硫酸和氯化钠,硫酸能与纯碱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程中大于,但逐渐减小,碱性逐渐变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程中小于,且逐渐减小,是因为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过程中硫酸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5.【2022湖南岳阳中考】向 100g 硫酸铜和盐酸混合液中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 点坐标(4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OA 段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盐酸
B. B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铜
C. C 点对应溶液的 pH>7
D. 混合溶液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5%
【答案】B
【解析】A、向硫酸铜和盐酸混合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先和盐酸反应,当盐酸消耗完后,氢氧化钠继续与硫酸铜反应,故OA 段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盐酸,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OA 段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B段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B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和硫酸钠,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向硫酸铜和盐酸混合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先和盐酸反应,当盐酸消耗完后,氢氧化钠继续与硫酸铜反应,B点氢氧化钠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C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pH>7,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与混合液中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40g×10%=4g,设参加反应HCl的质量为x,
x=3.65g
混合溶液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2年江西省中考)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
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
D.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C
【解析】A、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M点时还未完全反应,此时对应的固体物质有氧化铜、碳、铜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B、N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固体为铜,为紫红色,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铜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0~t2min内,固体的质量减少,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
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C
【解析】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银反应结束,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加,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说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
A、由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硝酸银质量为34g,当加入锌从0到6.5g,锌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质量减小,锌为6.5g,硝酸银质量为0,故A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此时硝酸铜质量不变,当锌大于6.5g锌与硝酸铜反应,硝酸铜质量减小,当锌质量为13g时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铜质量为0,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6.5g锌反应生成银质量为21.6g,当锌的质量为13g时生成固体总质量为21.6g+6.4g=28.0g,故C正确。D、当锌为6.5g时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22.3%,当锌质量为13g,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20.5%,故D错误。故选:C。
8.(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合的是( )
A.一定量NaOH固体投入到蒸馏水中
B.一定量NaOH溶液加水稀释
C.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答案】A
【解析】A、一定量NaOH固体投入到蒸馏水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常温,故选项图像正确;B、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C、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中开始就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的导电性不可能从0开始,故选项图像错误;D、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像错误。故选A。
9.(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镁、铁反应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
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D
【解析】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镁、铁反应,说明稀硫酸完全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因为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中的氢;又因为镁比铁活泼,镁消耗完等质量的稀硫酸所需的时间比铁少,故A不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反应前后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守恒,故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的减少,当反应完全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开始不产生二氧化碳,当把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现有质量相等的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
等的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Y、Z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Y、Z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Z>X
B.相对原子质量:Y>Z
C.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Y
【答案】D
【解析】A.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X不发生反应,则X活动性最弱;由图可知,Z反应速率最快,则Z最活泼,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 Y >X,错误;B. 一定量金属与足量酸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Y、Z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且Y生成氢气质量大,则相对原子质量:Y
(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反应
过程中溶质Cu(NO3)2的质量随加入锌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减小
B.b点时,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
C.c点时,溶液呈无色
D.d点时,过滤所得滤渣为Cu和Ag的混合物
【答案】C
【解析】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Zn>Cu>Ag,故锌粉加入后先与AgNO3溶液反应,再与Cu(NO3)2溶液反应,据此回答问题。A、a点表示的是锌粉与AgNO3溶液正在反应,由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A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可知,65份的Zn能置换出108份的Ag,故溶液质量在减小,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b点之后随着锌粉的加入,Cu(NO3)2溶液质量开始减小,说明b点时Zn与Cu(NO3)2发生反应,且b点时AgNO3已被反应完,故溶液中不再含有AgNO3,则此时,溶液为Zn与AgNO3反应生成的Zn(NO3)2和还没有开始参与反应的Cu(NO3)2的混合溶液,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c点表示溶液中Cu(NO3)2还没有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仍然存在铜离子,溶液的颜色仍为蓝色,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d点时Cu(NO3)2质量为0,说明此时Cu(NO3)2全部反应完,且此时Zn和Cu(NO3)2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时Zn的质量也为0,故过滤得到的滤渣为Zn与AgNO3和Zn与Cu(NO3)2反应得到的Ag和Cu,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
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对应的物质一定是金刚石
B.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C.D点对应的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D.E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K2CO3
【答案】A
【解析】A、A点对应的物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刚石,也可能是石墨等,故选项说法错误。B、B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为一氧化碳;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为二氧化碳;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碳元素显+4价,对应的物质是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D、E点对应的物质属于盐,碳元素显+4价,对应的物质可以是K2CO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3.(2022年重庆市中考)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一小块未打磨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
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猜想正确的有( )
①0~t1阶段,可能是铝表面有层氧化膜
②t1~t2阶段,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③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过量
④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不足
A.1项B.2项
C.3项D.4项
【答案】D
【解析】①铝片未打磨,则表面可能有氧化物膜(氧化铝),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铝未反应,所以0~t1阶段,未产生气泡,猜想正确;②随着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产生气泡不断加快,所以t1~t2阶段,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猜想正确;③稀盐酸过量,则铝片被完全反应,不再产生气泡,猜想正确;④稀盐酸不足,则稀盐酸被完全反应,不再产生气泡,猜想正确。综上猜想正确的是①②③④,共4项,故选D。
(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以下是某同学解答一道计算题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题目: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7.5g放入试管中加热,反应中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
该同学很快列出计算过程,求出了氯化钾的质量。请你帮该同学检查是否正确。
解:设生成KCl的质量为x
x=16.7g
答:生成KC1的质量为16.7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的O2质量是_______g。
(2)上述计算过程是否正确?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如果错误,请你重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KC1的质量_____。
【答案】(1)9.6;(2) 错误;14.9g。
【解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及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与氧气,反应产生的氧气会逸散出去,根据质量守恒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则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故氧气的质量为27.5g-17.9g=9.6g;(2)27.5g是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混合物的质量,该同学认为27.5g是氯酸钾的质量,故该同学计算过程错误;
解:设生成KCl的质量为x
x=14.9g
答:生成 KCl 的质量为14.9g。
(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某厂生产的NaC1样品中含有少量MgCl2杂质。该厂质检员称取20g
该样品,完全溶解在100g蒸馏水中,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95;(2)10%。
【解析】(1)由图可知,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0.58g,设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
解得
故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0.95g;
(2)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解得,
氯化钠总质量=20g-0.95g+1.17g=20.22g,
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
(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取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92.2g,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g。
(2)当滴加8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2.2;(2) NaCl CaCl2;(3)8.8%。
【解析】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待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完;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像一开始增加的是二氧化碳质量,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为40g,则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2)根据图像可知,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从40g-120g,发生的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且在120g时,恰好碳酸钠与氯化钙完全反应,而在80g时,氯化钙过量,所以在80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3)根据图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10g。
解:设当滴加40g碳酸钠溶液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设当滴加碳酸钠溶液从40g-120g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答: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8%。
16. (2022山东聊城中考)实际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工业品纯碱的指标等级。
实践小组成员进行的实验和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______。
(2)通过计算判断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哪一指标等级(写出计算过程,结果数值四舍五入精确到0.1%)
【答案】(1)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2)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Ⅲ类优等品。
【解析】(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氯化钠呈中性,酚酞不变色,当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过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故检验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
(2)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1.4g+100g-112.6g=8.8g
设该品牌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21.2g
该品牌工业品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依据题意可知,该品牌工业品纯碱总碱量为99.1%,属于Ⅲ类优等品。
答:该品牌工业品纯碱属于Ⅲ类优等品。
17.(2022山东东营中考)长久使用的花洒、热水壶底部和热水锅炉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酸溶液可以清除水垢。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向盛有不同质量水垢粉末的烧杯中均加入250g等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1)第一组实验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第三组实验所得溶液的溶质有 。
【答案】(1)3.3;(2)75%;(3)氯化钙
【解析】(1)第一组实验中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0g+10g﹣256.7g=3.3g,故答案为:3.3;
(2)设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g×x 3.3g
x=75%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2)第二组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250g﹣263.4g=6.6g,由此可以水垢质量每增加10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3.3g,第三组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0g+250g﹣272.3g=7.7g<3.3g×3=9.9g,说明第三组实验中,水垢过量,因此溶质是氯化钙,故答案为:氯化钙。
18. (2022辽宁营口中考)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取Na2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40g放入烧杯中,加入113.6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逐步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为__________;
(2)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_________g时,恰好完全反应;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答案】(1)5.8;(2)80;(3)20%。
【解析】(1)通过题干和图示得知,因为该体系中仅有一个反应就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且所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是依次以20g进行增加的,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也应该以2.9进行递增,所以m=2.9+2.9=5.8;(2)观察图示得知,在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时,产生沉淀的质量达到最大值11.6g,之后再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也不增加,所以当滴加NaOH溶液质量为80g,时,恰好完全反应;(3)解:设反应整个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为x,设反应整个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质量为y,
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40g-24g=16g,
根据质量守恒得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1.(2023·广东珠海·统考二模)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答案】C
【解析】A、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气压变大,但最终消耗氧气,反应停止后温度恢复则气压小于反应前,如图所示,选项错误;B、加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但固体混合物总质量变小因此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着反应变大,最终反应停止不再变化,如图所示,选项错误;C、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因此溶质质量逐渐减少,恰好完全反应时变为0,随着氢氧化钡溶液过量后溶质逐渐增多,如图所示,选项正确;D、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根据镁比铁活泼,则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质量大,如图,镁的曲线应该比铁的更陡峭,选项错误;故选C。
2.(2023·广东江门·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盛有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C.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向质量相等的镁铝铁锌四种金属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开始消耗盐酸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氯化钙的质量相同。相同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氧化钙消耗盐酸的质量多,最终生成的氯化钙质量多,当氧化钙、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氯化钙质量不再增加,正确。
B、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浓度变小,pH增加。当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为中性,pH=7。继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一直未中性直到氯化钙反应完。氯化钙反应完继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过量,溶液中有碳酸钠,为碱性,pH>7,且随着碳酸钠的加入碳酸钠浓度变大,碱性变强,pH增大。正确;
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热,温度升高。因为溶剂水减少,饱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析出,这部分析出的氢氧化钙因为后续无溶剂增加不会又溶解到溶液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度降低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钙析出,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氢氧化钙溶解度逐渐升高,这部分析出的氢氧化钙又逐渐溶解到溶液中。所以开始溶质质量下降,后上升但上升最终高度低于开始时的溶质质量,最终溶质质量不变,正确;D、酸足量,金属质量相等,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相等,不会出现金属质量增加而产生氢气质量不增加的情况,错误;故选D。
3.(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铁元素的价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对应的物质所属类别是单质
B.e表示的物质的溶液呈浅绿色
C.d转化为e可通过中和反应
D.f表示的物质所含的阳离子为Fe2+
【答案】B
【解析】A、a点表示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a点表示的物质所属的物质类别是单质,正确;B、e点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的铁盐的溶液呈黄色,错误;C、d点表示的物质属于氢氧化物,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该物质为氢氧化铁,e点为盐,氢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中和反应,正确;D、f表示的物质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所含的阳离子为Fe2+,正确。故选B。
4.(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稀盐酸至过量,铜元素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C.一定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向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的pH逐渐减小,向7靠近,但溶液始终是氢氧化钠溶液,显减小,即溶液的pH逐渐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选项错误;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稀盐酸至过量,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铜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选项正确;C、一定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反应中HCl与ZnCl2的质量比为73:136,则随反应时间延长,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停止,选项正确;D、向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生成沉淀,当盐酸完全反应后,加入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直至硫酸铜完全反应,选项正确;故选A。
6.(2023·河南商丘·统考一模)下列与选项操作对应的图像中合理的是( )
A.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B.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
C.将水通电电解段时间
D.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A、向盐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溶液显酸性,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钠的不断加入 ,酸性逐渐减弱,pH变大,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故A图像不合理;B、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液的质量少,故B图像不合理;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故C图像正确;D、向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即开始一段时间不产生沉淀,故D图像不合理;故选C。
7.(2023·广西柳州·统考一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某铁合金样品是生铁还是钢,他们取22.6g铁合金样品盛放到锥形瓶中,将100g稀硫酸分成5等份,分5次加入锥形瓶,每次待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整理如下表所示:
(假设铁合金样品中只含有铁、碳两种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H2SO4)由_______元素组成。
(2)表格中的m的值为_______。
(3)通过计算判断该铁合金样品是生铁还是钢。(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1)3/三;(2)62.2;(3)该铁合金样品是刚
【解析】(1)硫酸(H2SO4)由氢、硫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2)每次加入稀盐酸后,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氢气的质量,由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22.6g+20g-424g=0.2g;第三次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氢气的总质量为22.6g+20g×3-82.0g=0.6g;说明每次加入20g稀盐酸,完全反应能生成0.2g氢气,则第二次产生的氢气质量也为0.2g,则m=22.6+20g×2-0.4g=62.2g;
(3)最终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22.6g+100g-121.8=0.8g,设该铁合金样品铁的质量为
该铁合金样品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铁合金样品碳的质量分数约为0.88%
答:该铁合金样品是刚。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B.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向Ba(OH)2溶液中滴加H2SO4溶液D.把一定量的石灰石加热至高温
【答案】D
【解析】A、pH=3的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但加再多的水溶液也呈酸性,溶液的pH也会小于7,图像错误;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后一直添加稀硫酸,所以溶质质量会一直增大,图像错误;C、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沉淀质量应该从0开始就增长,图像错误;D、高温煅烧石灰石时,加热一段时间才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钙固体,固体质量一开始减少,然后保持不变,图像正确。故选D。
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等质量的Mg、Fe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温度从t2降至t1时,溶液a析出溶质质量大于溶液b
C.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答案】D
【解析】A、刚开始时,消耗等量的硫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后来,消耗等质量的铁和镁,两种金属生成的盐中金属元素都为+2价,但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则镁产生氢气较多,该选项不正确;B、由于溶液不一定饱和,则不一定析出晶体,该选项不正确;C 、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质量减小,但锰元素质量不变,则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该选项不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pH减小,且盐酸显酸性,则最终盐酸过量,pH<7,该选项正确。故选D。
3.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图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B.图乙表示在高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
C.图丙表示向等质量的Mg和Al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
D.图丁表示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A、向一定质量的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刚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就有沉淀生成,待稀硫酸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完全,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变,图像与选项中的操作不合理;B、高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的质量逐渐减少,待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变,图像与选项中的操作合理;C、向等质量的Mg和Al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在镁、铝没有完全反应完全之前,当稀盐酸不足,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都会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当稀盐酸过量,设等质量的金属质量为
铝与过量稀盐酸生成的氢气多,图像与选项中的操作不合理;D、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起始溶液的pH值小于7,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体积变多,溶液pH逐渐变大,图像与选项中的操作不合理。答案:B。
4.下列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
A.图甲表示NaOH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足量的水中
B.图乙表示等质量的CaO和CaCO3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图丙表示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H2SO4至过量
D.图丁表示KMnO4受热分解
【答案】B
【解析】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没有变化,故选项图像错误;B、等质量的CaO和CaCO3中氧化钙中含有的钙元素的质量多,则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若消耗稀盐酸相同,则生成氯化钙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氧化钙中含有的钙元素的质量多,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多,生成氯化钙的质量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正确;C、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横坐标为稀硫酸质量,所以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一开始两斜线应该重合,故选项图像错误;
D、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像错误。故选B。
5.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设计的是( )
A.图甲: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图乙: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C.图丙:稀释氯化钠溶液
D.图丁:将足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A、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无法判定,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非常稀,那增加的溶液质量就特别大,这时候不管与稀盐酸还是氯化铜反应,溶质质量分数都是减小,故A错误;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开始阶段反应速率快,镁和锌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均为+2价,但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较多,故B正确;C、稀释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故C错误;D、每83份质量的碳酸镁反应生成95份质量氯化镁,每40份质量的碳酸镁反应生成95份质量氯化镁。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生成的氯化镁质量相等,消耗碳酸镁的质量大于氧化镁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B。
6.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B.向氯化铁和盐酸混合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答案】C
【解析】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pH从大于7开始逐渐减小,接近于7但是不可能小于7,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B.向氯化铁和盐酸混合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的量先是0,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锰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变化,故选项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消耗,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故选C。
7.中和反应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利用pH传感器测得pH与所加试剂体积有如图所示的关系。
(1)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分析图像可知,该实验是将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到另一种溶液中,滴加该溶液16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
【答案】(1)H2SO4+2NaOH=Na2SO4+2H2O;(2)硫酸; Na2SO4、H2SO4
【解析】(1)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2)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7,呈碱性,氢氧化钠的溶液呈碱性,则该实验是将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根据图示可知当滴加稀硫酸至16mL时溶液的pH<7,则溶液呈酸性,反应中稀硫酸过量,则溶液中溶质为Na2SO4、H2SO4。
8.把质量相等的两份铁粉,分别与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稀盐酸反应。
(1)配制盐酸时有白雾,说明盐酸具有___________性,应采用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
(2)两种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图像如图所示,两种溶液的pH比:Ⅰ___________Ⅱ(选填“>”“="或“<"),反应后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一定有剩余。
A.曲线Ⅰ中的铁粉B.曲线Ⅰ中的稀盐酸C.曲线Ⅱ中的铁粉D.曲线Ⅱ中的稀盐酸
(3)氢气的体积对应的质量如表所示:
①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完全反应时,曲线II中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求曲线Ⅱ中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答案】(1) 挥发; 密封;(2) < ; B;(3) 0.4;14.6%。
【解析】(1)配制盐酸时有白雾,是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由此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有挥发性的物质保存时应该密封保存;(2)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从图中可以看出完全反应时曲线Ⅰ消耗的时间短,因此两种稀盐酸的浓度比较,Ⅰ>Ⅱ,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所以两种溶液的pH比较,应是Ⅰ<Ⅱ,由图示可知,质量相等的两份铁粉,分别与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又有上面分析可知曲线Ⅰ中溶质质量分数大,所以曲线Ⅰ中的稀盐酸一定有剩余;(3)从图像可以看出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体积为4.45L,对应表格中的质量为0.4g,故填:0.4;
解:设曲线Ⅱ中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
x=14.6g
则曲线Ⅱ中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曲线Ⅱ中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
(2)由图二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钠、镁、铝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二维图”。下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图中A、B、D、E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①A的单质有多种,写出其中一种的名称___________。
②B、D可相互转化,B和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生成D。
③D、E可相互转化,若E是由三种元素组成,写出D→E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得到 ;78.96;(2)电子层;(3) 金刚石(合理即可);O2(合理即可);/
【解析】(1)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4,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则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2)原子电子层数=元素所在周期数,钠、镁、铝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它们元素位于同一周期。(3)①常见的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等。
②B、D均为氧化物,且其中B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对应的分别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或氧化铜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O2或CuO等。③E为盐,则可为碳酸钠或碳酸钙等,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钠或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10.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家用炉具清洁剂中含___________(填化学式),因为它能与油脂反应去除油污。
(2)向稀盐酸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下列图像所示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B.
C.D.
(3)①碳酸氢钠俗称___________。表1为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据图回答问题:
表1
②据表1可知NaHCO3在水中属于___________物(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③据表1所示信息,在图2中:NaHCO3的溶解度曲线为___________(填“A”或“B”或“C”);将60℃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0℃,析出溶质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或“C”或“无法确定”)。
④生活中常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NaOH;(2)A;(3) 小苏打 ; 可溶;C ;无法确定;
【解析】(1)家用炉具清洁剂中含NaOH,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故可去除油污;(2)A、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钡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钡,故一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B、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即,离子浓度降低,溶液导电性减弱,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钡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钡,即,离子浓度降低,导电性减弱,待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导电性增强至不变,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显酸性,pH<7,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pH逐渐增大,当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钡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钡,该阶段,pH始终等于7,后氢氧化钡过量,pH>7,不符合题意;D、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中本身含水,且反应生成了水,故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大,但是不是从零开始增加,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钡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钡,溶剂质量继续增加,但是由于该阶段无水生成,故溶剂的质量增加幅度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3)①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②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小于10g,故NaHCO3在水中属于可溶物;③由表1可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且0-50℃范围内,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均小于20g,故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曲线为C;将60℃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0℃,降温后,A、B、C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但是溶液质量未知,故析出溶质质量大小无法确定;④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2023·山东济宁·统考模拟预测)工业盐酸中通常含少量FeC13而呈黄色,小亮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50g,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当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至以下数值时,对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进行了测定,部分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格和图象完成下列问题:
(1)开始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
(2)求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m=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2)29.2%(3)148.93
【解析】根据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根据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氢氧化铁的质量,进而求算m的数值。
(1)开始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故填: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
(2)根据图可知,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的溶液的质量为80g,设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x。
x=29.2%;故填:29.2%
(3)根据图可知,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6g,,设生成的氢氧化铁的质量为y。
y=1.07g
m=50g+100g﹣1.07g=148.93g;故填:148.93。
魔火与化学
673年,阿拉伯舰队入侵到了君士坦丁堡,而希腊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只战船,双方的实力相差太悬殊了,在那种险境里,有谁会料到,来挽救希腊人的,不是友军的军团或舰队,而是自己的化学兵团,是一种年出奇制胜的奇怪的火!不知是哪位喜欢研究炼金术的希腊建筑师,无意中发现了一种能在水面上着火的燃烧剂。正是这种燃烧剂,把阿拉伯舰队周围的水面变成一片火海,烧得敌人毫无还手之力。
侥幸逃命的阿拉伯的士兵说,希腊人叫“闪电”了燃烧舰船,有说希腊人掌握了“魔火”,连海都着火了。
从这以后,拜占廷的舰队凭借着“魔火”在海上称霸了几个世纪,他们总打胜仗,神气极了,欧洲人把这种燃烧剂叫做“希腊火”。
多少年过去了,这种“希腊火”的秘密才被化学家揭开,原来它不过是有普通的两种物质――石灰和石油组成。君不见建筑工地上能煮熟鸡蛋的石灰池吗?使用这种燃烧剂时,生石灰遇水放出热量,足以将石油蒸汽点着,燃烧剂就在水面上发火延烧开来。
当希腊人利用他们的“魔火”在地中海耀武扬威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早以在其100多年前发明了有硝石、硫璜和木炭组成的燃烧剂,利用它来作焰火、黑火药和火箭。
如今,黑火药早已经不用于现代战争上了。可是你是否知道,棉花,它细长柔软的纤维,也蕴藏着一种极其危险的性质,在高三化学实验室里,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处理棉花后,只要用热玻璃棒一接触,他就会马上一烧而光,鼎鼎大名的无烟火焰就是用它制成的。工业上把含氮量高的硝酸纤维叫做火棉,用压紧的火棉填充的炮弹,爆炸时生成的气体体积会增大12000倍。
中考倒计时
1天
学科综合题
1.考查考生阅读能力、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实验探究与数据分析能力。
3.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题是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也是中考化学压轴题中的亮点之一。综合题的命题起点高、落点低,重视基础知识的内化。预计2023年中考中综合题会选取与生产、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题材,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有机融合,重视实验探究与数据分析能力的综合考查,侧重通过计算考查学生化学学科分析能力而非数据运算能力,会将目光停留在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上。
综合题作为近年中考的重点、难点题型,对其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进行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综合题篇幅长、信息多、思维容量大,学生对此类题往往“望而却步”,其解题障碍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阅读、理解能力不强,部分学生读题时就失去了答题信心;二是对知识的关联、迁移、转换和重组等能力不够。针对这两方面问题,下面探讨解答综合题的常用策略。
1.信息提取和加工策略
(1)文字叙述型 (2)图文信息型
信息的提取和加工往往需要综合分析文字信息和图象信息,其主要思路可以归纳为:① 阅读,包括题干和问题两部分以及对文字语言、陌生名词和图象、图表等信息的领悟把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② 提取,通过“去粗取精”的思维,筛选有用信息,去掉无用信息,简缩题给信息,抓住问题本质;③ 迁移,把题给问题与熟悉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将“新”“旧”知识衔接,用获得的知识和已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④ 复查,检验结果和信息之间的相关矛盾,表达是否清晰、答题是否规范等,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2.学科思想方法运用策略
(1)守恒法 元素守恒思想在实际计算中的运用。若能抓住反应前后某特征元素质量守恒这一点去分析、求解,往往可能使看上去颇为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
(2)比较法 比较法包括了对比和类比,对比是比较相同事物不同的特点,类比是比较不同事物相同的特点。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陌生的化学信息与熟悉的相似的化学信息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问题的本质所在。
小编有话说:初中化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化学素养的“启蒙”阶段。综合题所体现的对学科观念、学习能力的考查,既不是空中楼阁、望尘莫及,也不可能通过大量简单记忆和机械训练而自发形成,这些能力是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1. (2022广西梧州中考)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 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A、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溶于雨水中而形成的,故A错误;B、图2中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故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正确;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D、碳循环和氧循环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氧气,故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正确。故选A。
2.(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
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 )
A.过滤B.蒸发
C.蒸馏D.升华
【答案】C
【解析】“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故选C。
(2022年重庆市中考)古藉《辍耕录》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镕硫黄涂木片项端分
许,名曰发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松木含有有机物 B.松木发火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C.“发烛”发火会放出热量D.“发烛”发火只生成CO2
【答案】D
【解析】A、松木含木质纤维、松油等多种有机物,故选项正确;B、松木可以燃烧,就证明其具有可燃性,故选项正确;C、“发烛”发火是燃烧,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D、“发烛”中添加了硫磺,燃烧还会生成二氧化硫,以及松木中H元素产生的水,故选项错误。故选D
(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中的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它的建设应用
了智慧建造技术,减少使用钢材2800吨,采用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一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制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钢属于铁合金
B.利用干冰人工降雨与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它们的原理相似
C.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符合“绿色奥运”理念
【答案】C
【解析】A、钢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铁合金,故选项正确;B、利用干冰人工降雨与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都是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理念,故D正确;故选C。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下,将水加热成蒸气通
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
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
B.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剂作用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答案】A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水中含有氢、氧元素,铁中含有铁元素,生成物中也只能含有氢、氧、铁元素,所以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故A正确;B、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中,铁管质量增加,因此铁不是催化剂,故B错误;C、实验后还生成了氢气,所以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和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故C错误;D、从该实验中可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故选AD。
6. (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一”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图中各物质(除石蕊溶液外)的类别均不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可能是碳酸钠B. Z与硫酸反应,可能得到黄色溶液
C. X和Y可能是NaOH和Ba(NO3)2D. Mg与H2SO4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A、若X为Na2CO3,则Y可以为Ca(OH)2,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与水;Z可以为Fe2O3,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与水,碳酸钠属于盐,氢氧化钙属于碱,硫酸属于酸,镁属于金属,氧化铁属于氧化物,物质类别也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可以为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与水,硫酸铁的溶液呈黄色,带入验证合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一”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X与Y相连,若X和Y是NaOH和Ba(NO3)2,两者不发生反应,则推断不合理,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与氢气,该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7.(2022山东济宁中考)下列物质间转化仅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A.CuCuSO4B.SiO2Na2SiO3
C.KClKNO3D.BaSO4MgSO4
【答案】B
【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硅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故选项正确。C、氯化钾和硝酸钠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硫酸钡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镁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故选:B。
8. (2022广西梧州中考)图中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化合物,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 若甲为CuO,乙、丙可以为H2SO4、H2
B. 若甲为HCl. 乙、丙可以为KOH、FeSO4
C. 若甲为NH4NO3,乙、 丙可以为HCl、Ca(OH)2
D. 若甲为Ba(OH)2, 乙、丙可以为CO2、Na2SO4
【答案】D
【解析】A、如图所示,当甲、乙、丙分别为氧化铜、硫酸、氢气时,氧化铜属于不溶性金属氧化物,其能与酸发生反应,也能与氢气反应,但氢气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则该说法不符合题目要求;B、如图所示,当甲、乙、丙分别为氯化氢、氢氧化钾、硫酸亚铁时,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钾反应,但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则该说法不符合题目要求; C、如图所示,当甲、乙、丙分别为硝酸铵、氯化氢、氢氧化钙时,硝酸铵不与氯化氢反应,但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该说法不符合题目要求;D、如图所示,当甲、乙、丙分别为氢氧化钡、二氧化碳、硫酸钠时,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则该说法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
9. (2022辽宁营口中考)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
A. K+、Fe3+、B. H+、、
C. Na+、Ba2+、Cl-D. 、K+、
【答案】C
【解析】A、Fe3+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Fe3+与OH-结合成Fe(OH)3沉淀,含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不符合题意;B、氢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氢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不符合题意;C、钠离子、钡离子、氯离子均为无色离子,且相互不反应,而且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符合题意;D、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成氨气分子和水分子,其难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 (2022山东临沂中考)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B.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D.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符合题意;B、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有沉淀生成,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钾和氯化钠相互交换成分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气体,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2022湖南湘西州中考)如图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通常称之为“价类图”“→”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甲、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填空:
(1)乙的化学式是 ;
(2)甲的用途有 (任写一种);
(3)上述转化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CO;(2)做燃料;(3)置换反应。
【解析】(1)乙是+2价的氧化物,所以乙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甲物质是单质,所以甲是碳,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3)碳能与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一氧化碳能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二氧化碳能与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碳酸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涉及置换反应;
12. (2022四川成都中考)我国有着悠久的钢铁冶炼史,《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炒钢法”如图1,该方法的生产过程可用图2表示。
资料:①潮泥灰主要成分是石灰石。②铁的熔点是1535℃。
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和_____________(写一种)。
(2)不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炼铁炉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撒入潮泥灰主要作用是______。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降低______元素的含量。
(5)钢性能优良,如钢的熔点比纯铁_____,易于加工。
【答案】(1)磁铁矿(或菱铁矿);(2)提高炉温;(3)(或) ;(4)除杂 ;碳##C;(5)低
【解析】(1)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2)不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加充分,为反应提供更高的温度;(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潮泥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炼铁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杂质,产生炉渣,故撒入潮泥灰达到除杂的目的;铁的熔点是1535℃,则液态的生铁为温度很高,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让生铁中的碳与氧气接触燃烧,以达到降低碳元素含量的目的;(5)钢是铁与碳等物质形成的合金,合金的熔点比其中组成中的纯金属熔点低,故钢的熔点比纯铁熔点低。
13.(2022山东枣庄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H2,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一所示,产生的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合成液态燃料CH3OH(甲醇)。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依化将H2O、CO2直接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图二)。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成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图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图一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 ;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 。
(2)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 能;太阳能燃料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其中一个即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生活中的废热无法利用
D.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
【答案】(1)FeO;能耗低;(2)2CO+O22CO2(合理即可);(3)AD。
【解析】(1)从图一可以看出,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FeO;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是在太阳能作用下将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其优点是能耗低;故答案为:能耗低;(2)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能;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依化将H2O、CO2直接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2CO+O22CO2;故答案为:2CO+O22CO2(合理即可)。(3)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正确;B、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错误;C、生活中的废热无法利用,错误;D、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正确;故选:AD。
14. (2022山西中考)阅读材料
火山喷发
2022年1月14日,位于南太平洋的汤加岛屿发生火山大喷发,其威力之大,令世界担忧。卫星照片显示,此次火山喷发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的能量,火山灰、蒸汽和气体在太平洋蓝色的海面上升腾而起,喷发的火山柱直径约5千米,高约20千米,呈蘑菇状笼罩在火山上空,导致空气有毒,石油泄漏,海鸟死亡,甚至几公里外都能闻到异味,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大量火山灰弥漫在空中,地表温度骤降,对植被产生较大影响。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由于地壳板块的移动,岩石(如石灰石)被推入熔岩下,变成岩浆,释放出大量气体,炽热的岩浆在火山下方流动,当蒸汽穿过岩石时,喷发点就会积聚压力,岩石受压破裂,气体迅速释放导致剧烈的喷发。
阅读分析,解答问题:
(1)火山喷发产生的有害气体有什么?______(写1种)。
(2)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火山喷发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气体的原因。______。
(3)火山灰弥漫在空中,引起地表温度骤降的原因是什么?______。地表冷却对农作物会产生什么影响?______。
(4)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来自哪一种能源?地热能如果这种能源被开发利用,可缓解人类面临的什么问题?______。
【答案】(1)SO2或H2S ;(2)CaCO3CaO+CO2↑;(3); 火山灰阻挡了太阳光/太阳光不能照到地面(合理即可);冻伤农作物/温度太低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合理即可);(4)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热能,地热能被开发利用,可缓解人类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
【解析】(1)由题干“几公里外都能闻到异味”推测,火山喷发含有的有害气体含硫化氢,地底化石燃料等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任填一种即可。(2)石灰石受热大量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火山灰弥漫在空中,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在地表,导致地表温度骤降,地表冷却造成农作物冻伤,不能正常生长。(4)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热能,地热能被开发利用,可缓解人类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
15.(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已知:。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13.2gCO2
与一定质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M为x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4.8,气体M中含有CO2
B.若x=4.8,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15.9g
C.若x=7.6,Na2O2反应后可能有剩余
D.若x=7.6,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11:8
【答案】D
【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差量关系求出反应物中各物质的质量,然后依次进行分析。
设正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Na2O2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氧气的质量为z
,,
x=23.4g,y=31.8g,z=4.8g
A、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若x=4.8,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气体M中不含有CO2,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若x=4.8,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31.8g,故选项说法错误;C、设未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
m=3.2g,n=8.8g,根据上述质量关系计算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剩余,则Na2O2已经完全反应,反应后没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分析C质量关系计算可知,剩余气体的质量为7.6g时,有氧气的质量为3.2g,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6g-3.2g=4.4g,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4.4g:3.2g=11: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6.(2022年陕西省中考B卷)洋溢着绿色与科技元素的2022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式的传奇与浪漫惊艳了世界。
(1)衣:运动服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使用,解决了超低温户外环境下运动员的取暖难题。石墨烯是由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
(2)食:人工智能带来的特色餐饮及服务使运动员们大饱口福。豆沙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制作包子的面粉中富含的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
(3)住:奥运村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制造5G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氯化镓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4)行:冬奥会会务用车均使用氢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只写一点)。
【答案】(1)碳或者C;(2)糖类;(3)+3或者+3价;(4)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合理即可)
【解析】(1)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故填碳或C;(2)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填糖类;(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氯化镓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设镓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解得x=+3。故填+3价;(4)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高,且生成产物是水,无污染。故填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合理即可)。
(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2018年世界权威期刊《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四川成都籍中科大年轻博士曹原。下面让我们一起重走“超导材料”发现的神奇之路。
请回答相关问题。
(1)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经过无数次实验确认,汞在温度接近-273℃时几乎处于“零电阻状态”,称之为“超导电性”。汞属于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导电的原因是含有自由移动的_________。
(2)1980年有人发现了铜氧化合物的“超导电性”,将温度提高到约为-140℃。YBa2Cu3O5为其代表之一,其中Cu为+1价,O为-2价,则Y为_________价。
(3)2017年曹原团队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规“超导电性”,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如图,黑球代表碳原子)。
①曹原推测,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若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时,有可能产生超导现象,经过不懈努力,困扰世界107年的常温超导难题,终于被曹原团队突破!石墨烯属于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轻微偏移时发生的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曹原小时候就喜欢动手研究,在家里弄了个实验室,曾经把银放入稀硝酸中,自己“合成”实验所需硝酸银。该实验是否产生了氢气?_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定有十个、百个乃至成千上万个“曹原”,用自己的科技之梦去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1) 金属;电子;(2)+3;(3) 单质;物理;否 ;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
【解析】(1)汞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金属原子结合时,有自由电子在原子周围运动,一旦通电(两端有电压时)自由电子就会定向运动,从而导电。故填电子;(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YBa2Cu3O5中Cu为+1价,O为-2价,Ba为+2价,设Y的化合价为x,则有 ,解得 ,故填+3;(3)①、根据题意,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则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故填单质;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轻微偏移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②、银的活泼性排在氢元素后,所以银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故银不能和硝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填否;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
17.(2022年新疆中考)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各项科技的运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智造”。
(1)“冰墩墩”的冰晶外壳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_______(填“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
(2)冬奥会新场馆建设中使用了大量铝合金,铝合金在建筑方面具有比金属铝硬度_______(填“大”或“小”)的优点。场馆内的冰壶机器人,其电池选用密度小且能提供足够能量的锂电池。请计算氧化锂(Li2O)中,锂、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
(3)冬奥会运用的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图甲是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镓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
(4)甲醇可做燃料。图乙是甲醇发生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冬奥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献教育甲醇燃烧,氢气可实现零碳排放。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
【答案】(1)合成材料;(2) 大 ;7:8;(3) 失去 ; Ga3+;(4) ;隔离可燃物
【解析】(1)塑料属于合成材料。(2)合金比组成它的金属的硬度大;氧化锂(Li2O)中,锂、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16=7:8。(3)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正电荷的稼离子,符号为Ga3+。(4)由图可知,甲是CH3OH,乙是O2,丙是CO2,丁是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关闭火炬燃气,使火炬隔离了可燃物,从而灭火。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AgNO3可用于制作电影胶片等感光材料,小吉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
计实验对AgNO3固体分解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固体
②
③Ag2O可溶于氨水:Ag2O与稀硝酸反应生成AgNO3和H2O
④Ag不溶于氨水:
【实验活动】取适量的AgNO3固体于试管中加热,产生红棕色气体和黑色固体。将红棕色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有无色气体剩余,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无色气体,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该无色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Ag 猜想二:只有______。猜想三:有Ag、Ag2O
【实验方案】
【实验拓展】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的气体产物与AgNO3固体分解的气体产物相同,则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反思】在实验室中,类似AgNO3、浓硝酸等见光、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应保存在______(填“棕”或“无”)色试剂瓶中。
【答案】 O2 Ag2O##氧化银 ; 氨水; 无明显现象 ; ;棕
【解析】实验活动: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无色气体,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化学式为O2。猜想与假设:根据猜想一、三及[查阅资料]①可知,黑色固体可能是Ag、可能是Ag2O,也可能是Ag与Ag2O的混合物。所以猜想二:只有Ag2O。实验方案:猜想一成立则证明黑色固体全部是Ag,根据“查阅资料”中信息可知Ag2O可溶于氨水,而Ag不溶于氨水,则应加入足量氨水,固体不溶解的为Ag,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不溶解或无明显现象。实验拓展: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气体和硝酸银固体分解气体相同,硝酸银分解产生的气体是红棕色的气体NO2和无色气体O2,所以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实验反思:由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则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1.(2023·四川德阳·统考一模)乙炔是重要的有机工业原材料,常温下为气态物质,下图是化工厂生产乙炔的工艺流程简图。(图中1370K,2100-2500K表示热力学温度,是相关反应的条件)请读图回答:
(1)写出上图X气体的名称:________。
(2)根据上图信息,写出电炉内发生的反应:_________。(化学方程式)
(3)根据上图信息,写出乙炔发生器内发生的反应:_________。(化学方程式)
(4)常温常压下,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有苹果香味的气体:乙烯不仅是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材料,也是常见的水果催熟剂。工业上可以用乙炔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合成乙烯,请写出该变化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
(5)写出本工艺流程循环使用的物质:_________。(化学式)
【答案】(1)二氧化碳;(2);(3);
(4);(5)CaCO3
【解析】(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1370K高温下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X气体为二氧化碳;(2)由图可知,氧化钙与焦炭在2100-2500K下反应生成碳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3)由图可知,碳化钙与水在乙炔发生器中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该反应方程式为;(4)工业上可以用乙炔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合成乙烯,该反应方程式为;(5)由图可知,该流程中碳酸钙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在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化学式为CaCO3。
2.(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可能含有AgNO3、Ba(NO3)2、Cu(NO3)2、Na2SO4中的几种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物质并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废水。
【查资料】
①白色Fe(OH)2沉淀在湖湿的空气中迅速转化为Fe(OH)3;
②Ba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
(1)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化学式为___________,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另一份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过程中与OH-反应的离子有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依据工厂排出废水中含有的污染性物质,该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处理该废水的实验方案,现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现象如图所述。
通过图示信息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固体A的质量不一定大于ag
B.溶液B的颜色一定为浅绿色
C.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Na+、Ba2+
D.现象X一定有大量气泡冒出
E.现象Y为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答案】(1) AgCl ; ;H+、Cu2+;(2)AD
【解析】(1)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可能含有AgNO3、Ba(NO3)2、Cu(NO3)2、Na2SO4中的几种物质,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是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氯化银的化学式为:AgCl;过滤后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稀硫酸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说明废水中不含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另一份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是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硝酸钠,该过程中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有铜离子和第一步加入过量稀盐酸中的氢离子;(2)综上分析,废水中含有的溶质为AgNO3、Ba(NO3)2、Cu(NO3)2;加入ag铁粉,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若铁过量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得到固体A和溶液B,溶液B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钡,溶液B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和溶液C,说明溶液B中没有硝酸铜,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银和铜,若铁过量,可能含有铁;溶液C中含有硝酸钡和氢氧化钠,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白色沉淀;
A、,,综上分析,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若ag铁恰好完全反应,则固体A的质量大于ag,若铁过量,则固体A的质量一定大于ag,说法不正确;B、综上分析,溶液B中含有硝酸亚铁不含硝酸铜,则溶液B的颜色一定为浅绿色,说法正确;
C、综上分析,溶液C中含有硝酸钡和氢氧化钠,则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Na+、Ba2+,说法正确;D、综上分析,固体A中不一定含有铁,滴加稀盐酸不一定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法错误;E、综上分析,溶液C中含有硝酸钡,加入过量硫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白色沉淀,说法正确;故选:AD。
3.(2023春·广东汕头·一模)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厨房中的化学(柴-水-油-盐)进行调查后,得到了如下信息:
(1)柴——厨房燃料的变迁:①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为燃料,煤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②到70年代虽然仍以煤为主,但已将“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这样能使煤充分燃烧,请用化学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③到了80-90年代管道煤气又取代了“蜂窝煤”;④今天,绿色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就是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衣食住行均与低碳密切相关,此时使用的能源多为清洁能源,例如______(请举1个例子)。
(2)水一一喝水的主要目的是解渴、补水,因此以白开水、矿泉水为宜,尽量少喝饮料。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白开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含有可溶性钙、镁离子量的多少,白开水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实验室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有______。
(3)油——厨房清洗油污一般会用到洗洁精,其中洗洁精去油污主要是利用了其______作用。
(4)盐——厨房里的两只调料瓶中都放有色固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精盐(NaCl)和碱面Na2CO3)中的某一种,可用厨房中的______将它们区分开来。
【答案】(1) 不可再生;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 使煤燃烧更充分;太阳能;(2) 混合物; 软水;蒸馏;(3)乳化;(4)食醋
【解析】(1)三大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将“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这样能使煤充分燃烧,这样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常见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2)白开水中含有水和少量无机盐,属于混合物;白开水已经进行煮沸,降低了水的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属于软水;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进行软化。(3)洗洁精将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较大的油珠,利用了乳化作用。(4)食醋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与氯化钠不反应,将它们区分开来。
4.(2023·山西太原·统考一模)我省全面夯实新型综合能源大省地位,推进地方美食与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实现了转型跨越。请依据图文信息,解答21~24题的相关问题。
(1)传统的燃煤发电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______的产生,目前山西全省用电负荷的四分之一来自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将______转化为电能。
(2)山西沁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煤层气田。煤层气俗称“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流行于山西曲沃一带的“冷香豆腐脑”以浓郁、适口著称,其制作工序繁杂,包含“磨浆”、“隔渣”等流程。“磨浆”是将泡过水的黄豆磨成豆浆,该过程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隔渣”是将豆渣和豆浆进行分离,这一操作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
(4)山西汾河源头位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脚下,“汾源灵沼”终年山泉流淌不绝,成为来山西旅游的“打卡地”之一。欲检验该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____,保护汾河,人人都是行动者,请写出一条汾河流域生态保护措施______。
【答案】(1) 酸雨 ;太阳能;(2) 不可再生 ;;(3) 物理 ;过滤 ;玻璃棒;(4) 肥皂水;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解析】(1)传统的燃煤发电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酸雨的产生,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煤层气俗称“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为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磨浆”是将泡过水的黄豆磨成豆浆,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隔渣”是将豆渣和豆浆进行分离,这一操作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4)欲检验该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向该山泉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为软水,泡沫较少且有浮渣为硬水;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可防止水体污染,保护汾河流域生态。
5.(2023·山东菏泽·预测模拟)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品牌加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2)油锅中的油着火,可放入较多蔬菜,这种灭火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铁制成铁锅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铁放置长时间就会生锈,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
(4)如图为铕(Eu)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氧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铕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氧元素和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不同。
【答案】(1)+5价;(2)隔绝氧气;(3) 导热性;水和氧气;(4) 63;质子数/核电荷数
【解析】(1)化合物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则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填+5。(2)油锅中的油着火,可放入较多蔬菜,隔绝了油与氧气的接触,即这种灭火方法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3)铁制成铁锅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导热性,故填导热性;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故填水和氧气。(4)元素信息图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由图可知,铕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3,故填63;由元素的概念可知,氧元素和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质子数。
6.(2021·福建三明·一模)下图是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
(2)上图①②③④四种粒子中,表示钠原子的是______(填序号);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______和______(填微粒符号)。
(3)若⑤表示 Mg 2+,则 x=______,④和⑤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______。
(4)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与氯元素都在第______周期。
(5)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______;
②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填名称)。
【答案】(1) 35.45 ;质子数不同/核电荷数不同;(2) ② ; Na+ ; Cl-;(3) 12 ;MgCl2;(4)3/三;(5) 分子在不断运动; 二氧化碳分子
【解析】(1)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则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2)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则钠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1,则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②;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号为Na+和Cl-。(3)Mg2+是由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而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则其质子数为12,即x=12;④⑤分别对应的元素为氯原子和镁元素,在化合物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4)由图可知,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则③为氯原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电子层数均为3,则钠元素与氯元素都在第三周期。(5)①“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②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则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7.(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缺乏______元素能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2)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的香气。请从微观视角解释:______;茶水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N2O3)能使人放松、平静、心情舒畅。下列关于茶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茶氨酸能溶于水
B.茶氨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茶氨酸由C、H、N、O四种原子构成
D.茶氨酸完全氧化的产物是CO2和H2O
E.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4)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5)金属钯属于稀有的贵重金属资源,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如图是钯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钯属于非金属元素B.钯原子核内有46个质子
C.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gD.X=8
(6)一次性口罩一般有三层,中间的一层是熔喷布,熔喷布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其中聚丙烯是______(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口罩鼻梁上的金属条通常采用铝条,铝条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钙/Ca;(2)+1;(3)香味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在加热时运动得更快;AE;(4)CH4;(5)B;(6) 有机合成材料 ;
【解析】(1)人体缺乏钙(或Ca)元素能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2)HClO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3)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的香气。是由于香味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在加热时运动得更快; A、茶水中含有的茶氨酸,说明茶氨酸能溶于水,说法正确;B、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因此茶氨酸属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说法错误;C、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茶氨酸分子是由C、H、N、O四种原子构成,说法错误;D、茶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完全氧化的产物是CO2和H2O,还有含氮物质,说法错误;
E、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说法正确。故选AE;(4)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5)A、钯元素名称中含有“钅”偏旁,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钯原子核内有46个质子,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所以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错误;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46=2+8+X+18,解得X=18,错误。故选B;(6)聚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口罩鼻梁上的金属条通常采用铝条,铝条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易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化学与生活、环境、材料等密切相关。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通过____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及异味的物质是 ___________。
(2)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①控制 CO2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___________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 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__________。
(3)持续防疫,化学助力。
①佩戴口罩:佩戴口罩可以阻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起到的作用与______________ (填实验操作)类似。
②接种疫苗:某款新冠肺炎疫苗所含辅料中含有的磷酸二氢钠其化学式为 NaH2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
③定期消毒:84 消毒液的的消毒原理为 ,生成的 X 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酸,则X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
【答案】(1)煮沸; 活性炭;(2) 温室效应;增大;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等(合理即可);(3) 过滤; +5 ; HClO
【解析】(1)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及异味的物质是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2)①控制CO2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温室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②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有:节水、节电、乘坐公共交通上学等(合理即可)(3)①佩戴口罩可以阻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起到的作用与过滤类似,故填:过滤;②磷酸二氢钠其化学式为NaH2PO4,其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故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为NaClO+CO2 + H20 = NaHCO3+X,生成的X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4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HClO。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广谱、高效、无毒的杀菌剂,在污水处理、水产、食品加工等行业广泛应用。
工业生产中一般是用还原剂将氯酸钠等还原成 ClO2,常见的还原剂有二氧化硫、盐酸、氯化钠、甲醇(CH3OH)等,但均需在高酸度条件下反应,对设备要求较高,同时副产大量 Cl2,产品纯度不高,后续处理费用较大。
用过氧化氢作还原剂,产品纯度高、反应速率快,并且副产氧气。但生产工艺尚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温度、压力、酸度以及 H2O2和氯酸钠的质量比等对 H2O2作还原剂生产 ClO2的影响。其中温度对氯酸钠转化率和二氧化氯收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实验表明,用 H2O2作还原剂,在十一条件下能保证 ClO2纯度 100%的同时,氯酸钠的转化率大于 88%,ClO2的收率在 90% 以上,解决以往各种方法中 ClO2纯度、氯酸钠的转化率和 ClO2收率不可兼得的问题。
(原文作者朱明新、朱媛、徐炎华,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氯(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工业生产 ClO2的常见还原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3)ClO2现有的生产方法存在的问题有______(写一条即可)。
(4)用过氧化氢还原氯酸钠发生反应如下,请补全化学方程式:______。
(5)实验数据表明,温度对氯酸钠转化率的影响是______。
(6)依据图 1 综合考虑,用过氧化氢作还原剂制备 ClO2应选择的温度是______。
【答案】(1)+4;(2)二氧化氯/SO2;(3)产品纯度不高,后续处理费用较大(合理即可);(4)2H2O;(5)温度越高,氯酸钠的转化率越高;(6)80℃
【解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二氧化氯中氧元素显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2)×2=0,解得x=+4;(2)根据题干信息:工业生产中一般是用还原剂将氯酸钠等还原成 ClO2,常见的还原剂有二氧化硫、盐酸、氯化钠、甲醇(CH3OH)等,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其中二氧化硫(SO2)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3)根据题干信息:工业生产中需在高酸度条件下反应,对设备要求较高,同时副产大量 Cl2,产品纯度不高,后续处理费用较大,可知,ClO2现有的生产方法存在的问题有:产品纯度不高,后续处理费用较大(合理即可);(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Na、2Cl、12O、4H、1S,反应后已知物中有2Na、2Cl、10O、1S,则反应后未知物中有2O、4H,即为2H2O;(5)由图可知,温度越高,氯酸钠的转化率越高;(6)由图可知,温度越高,氯酸钠的转化率越高,图示中二氧化氯收率在高于80℃时,又呈下降趋势,故用过氧化氢作还原剂制备 ClO2时,要确保二氧化氯的收率和氯酸钠的转化率都较高,应选择的温度是80℃。
3.根据化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甲醛(HCHO)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甲醛是细胞新陈代谢产物的一部分。甲醛是重要的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造、汽车产业、医学等领域。
材料二:“光触媒技术”广泛应用于消除居室污染物甲醛。最新研究中,将光触媒和活性炭相结合,可实现高效除甲醛的目标。纳米级TiO2光触媒催化分解甲醛的原理如图1所示;光照条件下,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的比例不同(全碳、2:1、1:1.5、1:2)时,甲醛去除效果差异如图2所示。
结合信息回答:
(1)用活性炭除甲醛,该过程体现出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2)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不能食用,原因:___________。
(3)依据图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去除甲醛原理:___________。
(4)从图2可知,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去除甲醛效果最佳的比例为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
(5)当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比例为2:1时,7小时后甲醛浓度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
【答案】(1)吸附;(2)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3);(4) 1:1.5 ;甲醛浓度持续下降,且最终甲醛浓度最低;(5)纳米级TiO2光触媒无法及时转化活性炭吸附的甲醛分子,吸附进入活性炭的甲醛分子不断运动,从活性炭中运动出来
【解析】(1)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活性炭除甲醛不是和甲醛反应,是甲醛吸附到活性炭的孔洞中,体现活性炭的吸附性。(2)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不能食用。(3)从图1可知,反应物是甲醛、氧气、(空气中的水进入,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甲醛中有氢元素确定水是生成物不是反应物),反应条件光照、催化剂TiO2,生成物CO2、水,则化学方程式为。(4)甲醛浓度越低,吸收效果越好。下降速度越快,吸收越迅速。全碳最低甲醛浓度较低,达到最低时间较短,但6小时后不吸收甲醛,甲醛浓度升高。1:2、1:1.5比例甲醛浓度持续下降,且最终都能到达较低的甲醛浓度,这两种比例比较,1:1.5甲醛下降速度较快,且最终甲醛浓度更低,所以活性炭粉与纳米级TiO2光触媒去除甲醛效果最佳的比例为1:1.5,原因是甲醛浓度持续下降,且最终甲醛浓度最低。(5)从图像可以看出,全活性炭和比例为2:1时吸收一段时间后都有甲醛浓度上升的情况。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但孔洞有限,且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进入活动性的甲醛分子也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运动出来,则可能原因是纳米级TiO2光触媒无法及时转化活性炭吸附的甲醛分子,吸附进入活性炭的甲醛分子不断运动,从活性炭中运动出来。
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选用稀盐酸进行测定。
(1)小组同学想将实验室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稀释为10%稀盐酸,需要加水_____g。稀释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用上述稀释后的稀盐酸与12.5g钙片进行反应,测得产生气体4.4g,则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市场调查,常见的四种钙产品的有关信息如下:
上述四种钙产品中,当含有相同的钙元素时,_____ 价格相对便宜。
【答案】(1) 135; 量筒;(2)80%;(3)钙尔奇-D
【解析】(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y,则有50g×37%=(50g+y)×10%,解得y=135g,故需要加水135g;稀释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2)解:设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解得:x=10g
则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3)由表格信息可知,当所购补钙产品分别含100 mg钙元素时,四种钙产品的价格分别为:
钙尔奇-D:27.00÷30÷600×100=0.15(元);
凯思立-D:23.10÷20÷500×100=0.231(元);
乐力钙:30.00÷30÷250×100=0.4(元);
枸橼酸钙:25.20÷30÷168×100=0.5(元);
比较可知,钙尔奇-D相对便宜。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将石灰石研成粉末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烧杯的质量为20g,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2)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8.8g;(2)80%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初始烧杯和样品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和等于烧杯和剩余物质的质量加逸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5g+100g-136.2g=8.8g;
(2)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20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6.每当夏季来临,泳池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休闲和避暑的场所。化学兴趣小组对游泳池内水质净化杀菌产生好奇。
(1)游泳馆要求我们在一个浅水池内对拖鞋和脚进行消毒,浅水池中的水呈紫红色,该池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
活动一:偏爱游泳馆的人都知道,游泳池的水经常呈现淡淡的蓝色。他们对池水呈现蓝色的原因、溶质成分、池水处理方法和对环境的影响,展开了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1:寻找池水呈现蓝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水吸收红色波段光反射蓝色波段光引起池水呈现蓝色,当水深到1-2米深度后才呈现出蓝色,且水越深蓝色越深。
【交流讨论】分别取一杯海水和泳池水观察:海水是无色,而泳池水依然显蓝色。有同学质疑:池水呈现蓝色可能加入了铜离子。
实验探究2:检验泳池水中是否含有铜离子。
(2)取少量泳池水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有_______池水中含有Cu2+。
【实验调查】同学们咨询了泳馆的管理人员得知,池水中加入硫酸铜起到抑制藻类繁殖等作用。
(3)写出上述鉴定铜离子的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
(4)请你再设计一种方法证明铜离子的存在(写出实验操作) ______。
活动二:设计泳池水净化模拟实验装置。
(5)为确保游泳池的水质达到国际泳联最新卫生标准,将采用“砂滤一臭氧一活性炭” 净水工艺净化游泳池里的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砂滤是利用过滤原理,除去水中较大的固体颗粒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C.游泳池水中的臭氧浓度越大越好
D.臭氧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活动三:解谜里约夏季奥运会“碧池”(清澈湛蓝的游泳池水,一夜之间变成浑浊的碧绿色),场馆人员的解释是:工作人员误将80 L过氧化氢溶液倾倒入池中消毒,氯气和过氧化氢产生氧气和另一化合物,导致水体中藻类疯长。
资料卡片:藻类疯长,池水将显绿色。
(6)根据图示信息,里约泳池水变绿,除了与过氧化氢溶液有关,还应该与______有关,当天泳池池水碧绿色更明显的是______(“室内池”或“室外池”)。
(7)处理方式:常用的灭藻剂以硫酸铜为主,它能扰乱藻类的光合反应,导致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运行。通常泳池中含铜为0. 4%时,灭藻效果最好,则为达到最佳灭藻效果,泳池中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
【答案】(1)高锰酸钾;(2)蓝色絮状沉淀产生;(3);(4)取池水于试管中,将打磨光亮后的Fe丝放入其中,若Fe丝上附着红色固体且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则含Cu2+;
(5)BC;(6) 池水的温度;室外池;(7)1%
【解析】(1)高锰酸钾溶于水呈紫红色,故填:高锰酸钾;(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填:蓝色絮状沉淀;(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化学方程式为:;(4)要证明铜离子的存在,实验操作为:取池水于试管中,将打磨光亮后的Fe丝放入其中,若Fe丝上附着红色固体且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则含Cu2+;(5)A .砂滤过滤,除去较大固体颗粒,故 A 正确;B.活性炭吸附,吸附色素和异味,不是固体杂质,故B错误;C.O2浓度适量为好,不是越大越好;故C错误;D.O2可以消毒杀菌,故D正确。故选 BC 。(6)泳池水变绿,除了与过氧化氢溶液有关外,溶液的温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故填:池水的温度;
(7)解:设泳池中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为x
答:泳池中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为1%。
7.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十四亿人民众志成城,终于战胜疫情。回顾抗疫历程,你能体会到化学知识在抗疫过程中的广泛应用。
(1)建方舱:方舱建筑材料包括轻钢龙骨、聚氯乙烯塑料线槽等,钢材属于______(选填“金属”或“合成”或“复合”)材料。
(2)供营养:隔离人员的营养餐中包含米饭、肉类、蔬菜和牛奶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
(3)勤消毒:“双氧水消毒液”在抗疫过程中功不可没。学校现需配置50Kg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消毒液用于校园消毒,请帮忙计算需要购买浓度为30%的双氧水______Kg。
(4)测体温:及时测量自己及家人体温变化,随时做好降温工作离不开温度计。
①用温度计的水银球一端蘸取浓硫酸,取出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上升,是因为浓硫酸能吸收______,并放出热量。
②小宇测量体温时打碎温度计,水银掉落在地面形成很多小汞珠,应该怎样清理?______。
(5)【网络搜索资料】水银学名为汞(Hg),常温下是银白色液体,密度大、沸点低,受热易蒸发,不溶于水。汞撒落后会蒸发,很快会污染室内空气,还可能会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血液,使人发生中毒。汞能与硫反应生成不易溶于水的无毒物质硫化汞(HgS)。依据以上信息,完成下面问题:
I、汞元素是人体的______(选择填空: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害元素)。
Ⅱ、小字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关掉屋内所有热源,开窗透风
B.戴上手套和口罩用小勺把水银收集到盛有水的玻璃瓶中
C.向不易收集的细小水银珠上撒硫颗粒降低危害
【答案】(1)金属;(2)蔬菜;(3)5;(4) 水/H2O ;关掉屋内所有热源,开窗透风,戴上手套和口罩用小勺把水银收集到盛有水的玻璃瓶中,向不易收集的细小水银珠上撒硫颗粒降低危害;(5) 有害元素;ABC
【解析】(1)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是铁的一种重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2)米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肉类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蔬菜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牛奶富含的营养素是无机盐和蛋白质;(3)解:配置50Kg质量分数为3%的双氧水所需过氧化氢的质量为:,设所需要购买浓度为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x,,x=5Kg,答:需要购买浓度为30%的双氧水5Kg;(4)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②水银密度大、沸点低,受热易蒸发,不溶于水,汞撒落后会蒸发,很快会污染室内空气,还可能会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血液,使人发生中毒,故应关掉屋内所有热源,开窗透风,戴上手套和口罩用小勺把水银收集到盛有水的玻璃瓶中,汞能与硫反应生成不易溶于水的无毒物质硫化汞,故可以向不易收集的细小水银珠上撒硫颗粒降低危害;(5)I、由题目可知汞撒落后会蒸发,很快会污染室内空气,还可能会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血液,使人发生中毒,故汞元素是人体的有害元素;Ⅱ、A、汞沸点低,受热易蒸发,故应该关掉屋内所有热源,开窗透风,做法正确;B、汞密度大、不溶于水,故应该戴上手套和口罩用小勺把水银收集到盛有水的玻璃瓶中,做法正确;C、汞能与硫反应生成不易溶于水的无毒物质硫化汞(HgS),故可以向不易收集的细小水银珠上撒硫颗粒降低危害,做法正确;故选:ABC。
不融化的“冰”
在美国南部的德克萨斯州曾发生过一件奇怪的事:有一次,几个美国地质勘探队员去勘探油矿。他们用钻探机往地下打孔,钻到很深的地方。
突然,地下的气体以一千磅以上的压力从孔里冲了出来。顿时,管子口喷出了一大堆白色的“冰花”。
有的勘探队员用盆取了一些准备烧汤;有的勘探队员好奇地上前滚雪球。结果,汤没烧成,倾刻锅内空空如也,没有一滴水;队员们的手上不是起了泡就是变黑了。
这件事当时一直困绕着勘探队员。你能给他们解释清楚吗?
答案解析
原来,那“雪白”的“冰花”不是冰而是“干冰”。它不是由水凝结而成的,而是由无色的气体二氧化碳凝结而成的——即二氧化碳固体。
如果将二氧化碳装在一个钢筒里,在一定的压力和较低的温度下,它就变成白色的东西,宛如冬天的雪花,这就是干冰。不过它比雪更细,注意,千万不能用手去接触它。因为它的温度低到 -78.5 ℃会把手冻伤,冻伤后,皮肤出现黑色斑点,并出现水泡。过几天就开始溃烂。
勘探队员们的手是冻伤的结果。另外,如果把干冰放到容器或房间里,它很快就销声匿迹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逍遥于空气之中——即升华。因此将其称之为“干冰”。
更有趣的是,当它急剧升华的时候,会使周围空气温度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成雾。原来电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就是干冰“帮忙”而拍摄成的。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致冷剂,人工降雨,用途很大。
肥皂的质量/g
0.5
0.5
0.5
0.5
蒸馏水的体积/mL
800
600
400
300
酚酞显示的焰色
无色
浅红色
红色
红色
pH
7.9
8.5
9.4
10.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刚刚制得的氢氧化铜固体的试管中,滴加残留废液
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一枚生锈铁钉用蒸馏水洗净,再置于洁净试管中、
铁钉表面有红褐色的铁锈。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稀硫酸。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一会儿后产生气泡,最终溶液呈浅绿色。
③当该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时,取出铁钉,剩下溶液M,铁钉用蒸馏水洗净观察。
铁钉表面呈银白色
实验编号
铁粉/g
水/mL
活性炭/g
氯化钠/g
测得10min内温度上升值/℃
1
2
5
0
0
0.1
2
2
5
m
0.1
3.1
3
2
5
0.2
0
22.0
4
2
5
0.2
0.1
56.3
装置
集气瓶内空气体积/mL
实验前烧杯内水的体积/mL
实验后烧杯内水的体积/mL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百分含量
A
200.0
100.0
59.6
n
B
100.0
100.0
66.0
17.0%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
另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1号滤液滴加足量稀盐酸
_____
滤液里可能含有碳酸钠,也可能含有碳酸氢钠
取2号滤液滴加____溶液
_____
滤液里一定含有碳酸钠。相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3号滤液______
_____
盐碱地土壤中不含氢氧化钠。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①
取适量滤渣B放入烧杯中
观察到滤渣B慢慢出现红棕色固体,触摸烧杯外壁感到微热并持续了较长时间
红棕色固体是______
②
取适量滤液A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发热包中除含有生石灰外,一定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③
取②中的白色沉淀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白色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④
取②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适量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
取适量滤渣B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呈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许A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___________
(2)
取适量洗涤盐,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到___________
证明该pH调节剂中含有碳酸氢钠。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______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不含______
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钾溶液
______
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褐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无气泡产生,滤液为黄色,滤渣为黑色。
猜想______成立
Ⅱ.取少量步骤Ⅰ得到的滤渣于装置甲中铜片上,充分加热。
滤渣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含有____(填物质名称)。
Ⅲ.取少量步骤Ⅰ得到的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
_________
固体中含有氯化钠。
试验编号
活性炭/g
食盐/g
温度上升/℃
1
0
0
0.1
2
0.2
0
22.0
3
0
0.2
3.1
4
0.2
0.2
56.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达到效果
(1)取适量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碳酸钠溶液呈________性
变成了“红酒”
(2)向(1)“红酒”中加入适量无色_____溶液;
溶液中红色褪去,并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由“红酒”变成了“牛奶'
(3)再向(2)“牛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沉淀溶于稀盐酸
由“牛奶”变成了“汽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取适量“钙片”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______。
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少量“钙片”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取适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______。
______
“钙片”中含有硫酸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不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_______
猜想③不成立
步骤三:另取步骤二的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
猜想____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溶液。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______
猜想二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___________
该气体为氧气
本条无明显变化
该气体为空气
编号
实验步骤
现象或数据
实验1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H2O2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实验2
在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2g氧化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实验3
待实验2试管中无气泡时,再加入H2O2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并反复多次上述操作
木条复燃
实验4
待实验3结束后,将试管中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滤渣质量2g
物质
铁粉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颜色
黑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磁性
有
无
无
有
与硫酸铜溶液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1
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
________
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
2
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
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液于试管中,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
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
______(现象答完整)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正确
矿物
蓝铜矿
朱砂
赭石
颜色
深蓝色
大红色
?
主要成分
Cu2(OH)2CO3
HgS
Fe2O3
表面活性剂含量/%
活性添加剂含量/%
有机溶剂和稳定剂含量/%
水含量/%
传统洗衣液
15-50
1-3
3~8
45~80
超浓缩洗衣液
35-50
3-8
15~25
<10
国家标准规定工业品纯碱指标等级
指标项目
指标
I类
Ⅱ类
Ⅲ类
优等品
一等品
优等品
合格品
总碱量(Na2CO3计)%≥
99.2
98.8
99.1
98.0
实验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垢的质量/g
10
20
30
40
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g
256.7
263.4
272.3
282.3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瓶中物质总质量(g)
42.4
m
82.0
101.8
121.8
H2(V/L)
1.10
1.66
2.22
2.78
4.45
5.58
H2(m/g)
0.10
0.15
0.20
0.25
0.40
0.50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6.9
8.1
9.6
11.1
12.7
14.5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5
50
75
10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75
100
125
m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黑色固体,加入足量______(填一种试剂),振荡
______
猜想一成立
品名
钙尔奇-D
凯思立-D
乐力钙
枸橼酸钙
主要含钙物质
碳酸钙
碳酸钙
碳酸钙
枸橼酸钙
钙元素含量(mg/片)
600
500
250
168
数量(片/瓶)
30
20
30
30
价格(元/瓶)
27.00
23.10
30.00
25.20
化学(二)-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这是一份化学(二)-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共113页。
化学(四)-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这是一份化学(四)-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共15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能力,考查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物质组成元素的探究,8,说明乙同学的猜想不成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三)-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这是一份化学(三)-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共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