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习俗与文化内涵班会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5543513/0-17114968780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重阳习俗与文化内涵班会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5543513/0-17114968780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重阳习俗与文化内涵班会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5543513/0-17114968781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重阳习俗与文化内涵班会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5543513/0-171149687813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重阳习俗与文化内涵班会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5543513/0-171149687815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重阳习俗与文化内涵班会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5543513/0-171149687818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重阳习俗与文化内涵班会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5543513/0-171149687821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重阳习俗与文化内涵班会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9/80/15543513/0-171149687824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重阳习俗与文化内涵班会课件
展开明代张岱在《夜航船》中写道:“九为阳数,其日月应重合,故称‘重阳’。”作为我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重阳这日,大家会宴饮求寿、登高祈福、茱萸“避灾”。
每一个习俗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含义,每一个习俗都蕴含着我们浓烈的愿望。一起了解九月九日的四个美好祝福和丰富涵义。
九月九日:愿健康长寿,活到九十九
《西京杂记》中有言:“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九十九,谐音“久久”,所谓“宜于长久”,故人们在重阳这个吉祥的日子,设宴求寿,愿家中老人健康长寿。有的地方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开始“九老会”,即九个老人组在一起,轮流做东,以聚会之热闹,消除气候之寒冷;
有的地方则会在这一天吃长寿面,尤其是第一碗面,是给家里老人的,这长长的面,每一根都藏着对老人的健康的祝福;还有的地方会在这一天“补米缸”,子女会在这一天,为家中年满六十岁的老人添上一个装满米的米缸。时至今日,更是明确规定了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该做些什么?父母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我们,把人世间最无私的爱,留给了我们。而享受付出的我们,在能振翅之时,想到的是飞往远方,追逐自己的梦想,却不曾问起父母心中所想,不曾思考父母恩如何报答。重阳节则年年提醒着我们自己,学习生活再忙,也不要忘了为长辈送去祝福。
登高望远:愿神清气爽,活得潇洒肆意
《礼记·祭法》中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与三月“踏青”相应,九月秋风起,叶落草枯,是为登高“辞青”。所谓上清下浊,登高可避灾免祸,让身体健魄。
民间传说: 很早以前,在骊山下有一户人家,生活简朴,却热情好客。有一天,天快黑了,家里来了一个算卦先生。尽管家里很狭窄,男主人依然留下他,并让妻儿在灶房打地铺,把炕腾出来给算卦先生,第二天,算卦先生要走时,热情的主人又给算卦先生备好了吃的。算卦先生出门后,回头看了看这家人的房子,嘱咐道:“九月九日,记得全家往高处走。”就这样,到了九月九日,这家人听从算卦先生的话,爬上了骊山。突然,半山腰冒出一股泉水,草棚子一下被冲塌了。所幸屋中无人,大家知道这件事后,也纷纷在九月九日这天,全家人一起登高望远,避祸祈福。
在这个风高气爽的金秋,站在山岳之上,空气不燥,温度正好,眼中所望皆无障碍,自是心旷神怡,烦恼统统抛却九霄云外。就如唐代诗人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所写:“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饮菊花酒:愿家人在侧,团团圆圆
中国人的浪漫,皆与团圆有关,这也是重阳节的意义之一。不管是为老人求寿,还是登高祈福,皆是家人一起进行。因盛开在九月的菊花有吉祥如意、高洁、长命的象征,全家人一起赏菊便也成了重阳的风俗之一。
菊花的繁多种类,无疑为重阳增添了无数色彩。孟浩然对着菊花写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样的佳句。在这个重阳,最大的幸福,便是与家人团聚,赏菊对饮。
插茱萸:愿去灾消难,一生安康顺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民间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使者曾把中药“吴萸”作为特产献给楚王,楚王不知其价值,以为吴国戏弄自己,不容解释,便把吴国使者赶了出去。楚王身边有一个姓朱的臣子,和这位吴国使者的关系很好,见此状况,便把吴国使者接到自己的家中,听说“吴萸”能治楚王的痼疾后,便妥善保管起来。 第二年,楚王果然旧病发作,腹痛难耐,朱姓臣子便拿出“吴萸”,楚王服下后,一会便不疼了。朱姓臣子这才说出吴国献药的用意,楚王连忙派人去向吴王道歉,还大量种起“吴萸”来。没想到,几年后,瘟疫四起,“吴萸”挽救了诸多百姓性命。 为了感谢朱姓大臣让“吴萸”得以流传,楚国百姓便把这种中药称为“吴朱萸”,后又有医学家为其更名为“吴茱萸”。
插茱萸也是重阳节不可少的风俗之一。茱萸也有预防疾病的作用,素有“辟邪翁”的称号。春秋交替之际,正是疾病高发时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这日,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装在香袋里携带,可以避难消灾。
寄语同学们,重阳节的文化与习俗,非一言两语可以说明,这需要我们慢慢去探索。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各位同学祛病消灾,顺遂安康。
元宵习俗 主题班会(课件): 这是一份元宵习俗 主题班会(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中国元宵节,元宵节传统习俗,元宵节吃食习俗,元宵节各地习俗,元宵节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重阳佳节主题班会-2023-2024学年初中主题班会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重阳佳节主题班会-2023-2024学年初中主题班会精品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节日起源,民间习俗,神话传说,著名诗词,九月十日即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九重阳+感恩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课件: 这是一份《九九重阳+感恩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课件,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