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查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请同学们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六大题,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我们在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0℃
B. 正常教室的高约为100cm
C. 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D. 中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60g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教室的高约为2m=200c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60k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星期天,小明和同学一起乘公交车去公园参加义务劳动,公交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则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B. 路旁的树
C. 公交车D. 路旁的站牌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明坐在窗边,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树相对于公交车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而相对于地面、路旁的树和路旁的站牌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以公交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相对于公交车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路旁的树向后退去,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 2022年的春晚上,由易烊千玺、邓超、李宇春深情演绎了歌曲《时代感》,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通过声音分辨唱歌的人。
故选A。
4. 生活中有许多物态变化的现象,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用久的灯泡,灯丝会变细
B. 酒精抹到皮肤上,过一会儿感觉有点凉
C. 钢厂中用铁水铸造模具
D. 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详解】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抹到皮肤上,过一会儿感觉有点凉,是因为酒精汽化吸热,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钢厂中用铁水铸造模具,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物态变化,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各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物质变化前后的物态是本题的关键。
5.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小
B. 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C. 月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四分之三,因此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小,故A正确;
B.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6. 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虚像能用光屏接收到
B. 用眼睛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
C.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能用光屏接收到
D. 虚像的形成遵循反射的规律,实像的形成遵循折射的规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A.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不可以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眼睛观察到,故B错误;
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故C正确;
D.反射的规律可以形成虚像,折射的规律既可以形成实像,也可以形成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7. 玩抖音、刷快手、微信聊天,手机使用已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影响人的视力,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无论温度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都不变
B. 拍摄影视剧房屋倒塌镜头,常选用密度小的材料做道具,以确保演员安全
C. 能装1k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水的密度大于酒精)
D. 一瓶矿泉水被喝掉一半后,剩余矿泉水的密度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体积也跟着变化,而物体的质量不变,由公式可知,会导致物质密度的变化,故A错误;
B.真实的砖瓦石块质量很大,会把人砸伤甚至砸死,而拍摄影视剧时不可能牺牲演员,要换用质量小、体积相同的假砖瓦石块作道具,所以选择密度小的材料做道具,以确保演员安全,故B正确;
C.瓶子容积V一定,能装1kg的水,若要装下1kg的其它液体,根据得
而
所以不能装下1kg的酒精,故C错误;
D.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质量和体积改变,但是物质的种类不变,因此剩余矿泉水的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9.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
A. 2︰9B. 2︰1C. 9︰2D. 1︰2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可得,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故A 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一只能装500g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水和玻璃瓶的总质量为750g,若用该玻璃瓶装酒精,则装满酒精后酒精和玻璃瓶的总质量为(,)( )
A. 0.55kgB. 0.65kgC. 0.85kgD. 0.95kg
【答案】B
【解析】
【详解】玻璃瓶的质量为
玻璃瓶的容积为
则装满酒精后酒精的质量为
所以装满酒精后酒精和玻璃瓶的总质量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选项不全但正确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
11. 下列四幅图片中,现象与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 雕像的影子——光的直线传播B. 桥的倒影——光的折射
C. 露珠——熔化D. 雾凇——凝华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的雕像,就会在雕像后面形成阴影,故A正确;
B.平静的水面可视为平面镜,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是折射现象,故B错误;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不是熔化,故C错误;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拉直接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AD。
12.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 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AB
【解析】
【详解】AB.A图像中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B图像中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且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符合题意;
C.图像中速度随是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表示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图像中的路程不随时间而改变,表示小车静止不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3.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凝固点低于45℃
B. 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C. 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D. 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E点达到凝固点,因此凝固点等于45℃,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不升温,在BC段该物质正在熔化,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图像可知,t=2min时,该物质还没有达到熔点,因此处于固体状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EF段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晶体凝固时,放热不降温,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三、填空题(每空1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4. 小明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补完整:(1)课桌的高度是80__________;(2)一头大象的质量是3.5__________;
【答案】 ①. cm ②. t
【解析】
【详解】(1)[1]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
(2)[2]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一头大象的质量是3.5t。
15. 长春南湖大桥是长春十大地标建筑之一,某司机驾车过了南湖大桥,司机发现桥面两侧设有隔音墙,是在__________过程中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__________(填单位符号)。
【答案】 ①. 传播 ②. dB
【解析】
【详解】[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桥面两侧设有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dB,它显示了噪声的响度,表示噪声的等级。
16. 小刚在体育中考项目30m跑的测试中,体育老师记下了他跑到30m处所用的时间是5s.他跑这30m的平均速度是__m/s,合___km/h.
【答案】 ①. 6 ②. 21.6
【解析】
【详解】他跑这30m的平均速度:
v6m/s;
6m/s6×3.6km/h21.6km/h.
17. 小丽同学响应国家绿色出行号召,每天步行上下学。她每天上学的速度为1.2m/s,每天上学用时约为10min,小丽同学上学路程约为__________km,若她放学回家的平均速度为0.8m/s,则她放学用时约为__________s。
【答案】 ①. 0.72 ②. 900
【解析】
【详解】[1]小丽同学上学路程为
s=v1t1=1.2m/s×10×60s=720m=0.72km
[2]她放学回家时间为
18.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___且还要持续吸热。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放出的热使菜窖温度不会太低。
【答案】 ①. 熔点 ②. 凝固
【解析】
【详解】[1]晶体熔化需要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冬天,在地窖中放几桶水,温度降低时,水就会凝固,凝固要放热,可以使地窖内的温度升高,使菜不至于冻坏。
19. 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产生的,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______变大。
【答案】 ①. 振动 ②. 响度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2]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20. 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利用________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 ①. 红外线 ②. 绿
【解析】
【详解】[1][2]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控制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颜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1. “小眼镜”应成为社会的“大关切”,老年人视力健康同样不容忽视。图中表示远视眼光路示意图的是图______(选填“甲”或“乙”),则应配戴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进行矫正。
【答案】 ①. 乙 ②. 凸
【解析】
【详解】[1][2]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故图中表示远视眼光路示意图的是图乙;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治远视眼。
22. 小明从甲地前往乙地,他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__m/s;甲物质的密度为,乙物质密度为,各取一定体积混合均匀后密度为,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4.8 ②. 1︰2
【解析】
【详解】[1]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2]因为
所以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为
23. 一桶装满豆油的油桶上标有“5L”字样,5L指的是油的体积,相当于______m3,若豆油的密度为,则桶里豆油的质量为______kg。
【答案】 ①. ②. 4.6
【解析】
【详解】[1]因为
1L=1dm3=10-3m3
所以
5L=5×10-3m3
[2]根据密度公式可得豆油质量为
四、探究与实验题(每题8分,共24分)
24.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平面镜的成像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来解释,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相对于镜面是________的;(填“对称”或“不对称”)
(2)实验要求两个蜡烛要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 在实验中需要点燃________支蜡烛;(填一或二)
(3)在实验中要求玻璃板要比较___________(填薄或厚),实验中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的结论是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等大的_______像,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 。
【答案】 ①. 反射 ②. 对称 ③. 见解析 ④. 一 ⑤. 薄 ⑥. 见解析 ⑦. 虚 ⑧. 垂直
【解析】
【详解】(1)[1][2]平面镜成像是由光反射形成的,所成的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3][4]为了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需要用两支相同的蜡烛;需要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不点燃。
(3)[5]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6]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能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也能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和大小。
(4)[7][8]由实验现象可知,平面镜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25.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先测凸透镜焦距,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为__________cm;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如图乙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等的中心位于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4)实验结论:
①,成正立、__________的虚像;
②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
③当成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此时;
④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
【答案】 ①. 15.0 ②. 同一高度 ③. 缩小 ④. 实 ⑤. 远离 ⑥. 投影仪 ⑦. 放大 ⑧. 等大
【解析】
【详解】(1)[1]由图甲可知,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即甲图中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
65.0cm-50.0cm=15.0cm
故该凸透镜的焦距f=15.0cm。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等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2)[3][4]如图乙,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这时物距为40cm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5][6]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像距变大,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4)①[7]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这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8]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6. 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1)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①测盐水密度的实验原理:__________
②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B.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记下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C.用天平测量__________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D.盐水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用测得的已知量表示)
(2)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①在测小石块的质量时,当右盘中放一个50g和一个10g的砝码,游码移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天平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g。
②向量筒内注入__________的水,读出示数为;
③让小石块在量筒内的水中__________,读出示数为;
④如果这个实验先测石块体积而后测石块质量,测的密度值比实际要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 ①. ②. 量筒 ③. 剩余 ④. ⑤. 61.6 ⑥. 适量 ⑦. 浸没(或全部浸在) ⑧. 大
【解析】
【详解】(1)①[1]测盐水密度,需要测量盐水的质量和盐水的体积,由密度的公式得到盐水的密度,所以实验原理是。
②[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3]用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4]盐水的密度为
(2)①[5]由图示可知,天平标尺的每一大格代表1g,每一小格代表0.2g。游码所示位置是1.6g。右盘中放一个50g和一个10g的砝码,物体的质量是
50g+10g+1.6g=61.6g
②[6]向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为V1。
③[7]把小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2。
④[8]先测出了石块的体积,然后测质量,由于石块上会沾有水,所以这样测得的质量会偏大,由得到所测的密度偏大。
五、分析与交流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7.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后,回答相应的问题。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
国家速滑馆,它有一个晶莹美丽的昵称—“冰丝带”。场馆的曲面幕墙系统,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打造出象征速滑运动员高速滑动的“丝带”造型。国家速滑馆制冰时,混凝土冰板层下方总长约为120km的管道内输入的是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迅速变为气态二氧化碳,使混凝土冰板层的温度降低到零下十几摄氏度,通过洒水作业,水冻成厚度为几毫米的冰面,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工序,厚度几十毫米的冰面才能冻结成功。冰面温差被控制在0.5℃以内,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好成绩。
二氧化碳制冷剂是环保性最好的冷媒之一,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同时,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过程中排出的余热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满足观众席供暖、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能源需求,冷热综合利用能效比较高,国家速滑馆是一个绿色环保、节能型场馆。
(1)制冰时,使冰板混凝土温度下降的原因是液态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
(2)制冰的基础物质是水,水变成冰属于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3)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等。如图所示,当在舞台上喷撒干冰时,可以营造舞台上“云雾”缭绕的仙境效果,当在舞台上喷撒干冰时,干冰要迅速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从周围__________大量的热量,使气温快速降低;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就形成了舞台上的“云雾”。
【答案】 ①. 汽化 ②. 凝固 ③. 升华 ④. 吸收 ⑤. 液化
【解析】
【详解】(1)[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制冰时,使冰板混凝土温度下降的原因是液态的二氧化碳汽化时需要快速吸收大量的热量。
(2)[2]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所以水变成冰是凝固现象。
(3)[3][4][5]如图所示,当在舞台上喷撒干冰时,干冰要迅速升华,干冰升华时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气温快速降低;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就形成了舞台上的“云雾”。
28. 晒湿衣服时,常常将衣服摊开,并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这是为什么?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晒湿衣服时,将衣服放在阳光下是为了提高衣服中水的温度,将衣服摊开晒是为了增大衣服中水的表面积,将衣服放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衣服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衣服中水分的蒸发,衣服干得快。
六、综合与应用题(29题8分,30题9分,共17分)
29. 小明乘火车外出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300m。途中当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1min20s。求: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
(3)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9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s,则该火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答案】(1)1600m;(2)95s;(3)15m/s
【解析】
【详解】解:(1)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
t=1min20s=80s
该隧道的长度
s隧道=vt=20m/s×80s=1600m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火车长,即火车完全在隧道上所通过的路程
s=s隧道+s火车=1600m+300m=1900m
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
(3)大桥长
s桥=0.9km=900m
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
s″=s桥﹣s火车=900m-300m=600m
该火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
答:(1)该隧道的长度为1600m;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95s;
(3)该火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30. 建筑工地需要的沙子,为了估算沙子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平装满一桶沙子,测得桶中的沙子质量为,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已知,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沙子的密度是多少?
(3)若用一辆载重的卡车将沙子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
【答案】(1);(2);(3)26
【解析】
【详解】解:(1)因桶装满一桶水时水的体积和桶的容积相等,所以,桶的容积为
(2)用一只空桶装满一桶沙子的体积为
沙子的密度为
(3)建筑工地需要沙子的质量为
若用一辆载重的卡车将沙子运送到工地,假设运车,则
即至少要运26车。
答:(1)桶的容积是。
(2)沙子的密度是。
(3)若用一辆载重4000kg的卡车将沙子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26车?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查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查物理试题,共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查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查物理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