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七下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七下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及答案第1页
    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七下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及答案第2页
    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七下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及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七下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七下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5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我将无我,做生态保护的“践行者”。生态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一个话题。曾几何时,秦岭被人无所______地建成私家花园、北麓违建疮疤累累、一片狼藉(jí)、西溪湿地藏污纳垢、浙江安吉伐山毁林……这一幕幕无不刺痛国人的心。终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变了这个小村庄的面貌,小山村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如今已山水明丽,绿意盎(àng)然,曾经的钢筋水泥别墅在它面前黯(àn)然失色。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我们也切忌不能动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把绿色发展的理念镌(juàn)刻到灵魂中,做生态保护的“践行者”。
    我将无我,做民族复兴的“接力者”。跨越百年历史长途跋涉,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______,是无数英雄坚定自己的信念,任劳任怨为民族解放奋斗一生的结果。从过去感天动地的红色足迹、觉醒年代的呐喊牺牲,到如今脱贫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考验,这一路无数人、无数群体的矢志奋斗,______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磅礴之力。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做民族复兴的“接力者”,坚定理想信念,高举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让这张时代答卷______。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jí)B.盎(àng)然C.黯(àn)然失色D.镌(juàn)刻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藏污纳垢B.因地制宜C.长途拔涉D.任劳任怨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顾忌 飞跃 汇聚 熠熠生辉
    B.顾及 飞越 聚集 熠熠生辉
    C.顾忌 飞越 汇聚 流光溢彩
    D.顾及 飞跃 聚集 流光溢彩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我们也不能动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
    B.即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我们也不能动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
    C.即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我们也切忌不能动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
    D.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我们也切记不能动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②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
    ③“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漯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
    ④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
    ⑤“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⑥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
    A.⑥①④③⑤② B.④③⑤②①⑥
    C.①⑥④②⑤③ D.④⑤③②⑥①
    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小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会当凌绝顶,______ ___。(杜甫〈望岳〉)
    (3) ,弹琴复长啸。 ( 王维《竹里馆》 )
    (4) ,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 )
    (5)《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逢入京使》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7、在《天下国家》的语文活动中,请完成下列内容。
    请写一爱国名言并写出作者:(2分)

    8、你认为应该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到爱国?(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几个大雨点砸在A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9、填一填。上面文字选自名著《 》,作者老舍,本名 。(2分)
    10、理一理。观察下列人物关系图,正确填写图中相应的人物名字。(2分)


    (三)临写与鉴赏(4分)
    1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2分)
    12、下列 “父爱如山”四幅书法作品,其中属于楷书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4分)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3、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2分)

    14、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①。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②,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④。”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⑤,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孙叔敖纳言》
    【注释】①吊:吊丧,引申为拜访。②不肖:自谦之词,没有才能,没有贤德。③受吏民之垢(gòu):一种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一事。④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⑤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得低。⑥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陈康肃公善射 善: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
    (3)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足: (4)甚善,谨记之善: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7.【甲】文对卖油翁的语言描写只有三句,你从中看出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2分)

    18.【甲】【乙】两文陈康肃公和孙叔敖对提建议者分别表现出怎样的态度,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8分)
    驿路梨花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9、这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2分)

    20、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作用是什么?(2分)

    21、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4分)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4题。(9分)
    窗 外
    李 均
    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
    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学生甲说:“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生乙说:“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学生丙说:“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正在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小女孩面色黝黑,年龄和教室内的孩子们都差不多,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比较干净的。小女孩看到王老师出来了,有些害怕,水汪汪的大眼睛稍微和王老师的眼神对视了一下,便移开了,她低下头,手足无措地摆弄着衣角。
    王老师声音有些严厉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你这样老是站在教室外面,影响很不好的,别人还以为我是在体罚学生呢。”
    小女孩低着头,单薄的身子随着王老师音调的高低不住地哆嗦着,她一句话也不说,仍是来回搓着衣角。
    王老师看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不忍,便尽量使声调和缓下来,“你们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处境我是很同情的,但我不是领导,我也无能为力呀,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嘛,你回去让你的父母去找找关系,会有学校接收你的。”
    小女孩仍是低着头,半天才小声喃喃道,“校长对俺爹说,俺应该归那个学校,那个学校说俺应该来这里……”
    “哦,是这样呀。”王老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他抬腕看了看表,离下课还有十分钟,便有些着急,课还没上完呢。于是,他对小女孩说:“你还是先回去吧,看,他们还都等着上课呢,你站在这里会影响我们上课的。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小女孩的身子动了动,终于抬起了头,她眨着乌黑的大眼睛不舍地朝教室望了一眼,然后,拉了拉肩头上破旧的书包,漫无目的地走开了。
    王老师稳了稳情绪,面容平静地走进教室,请学生们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发言。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刚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点想不通。”
    “什么问题,讲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王老师鼓励道。
    男孩子看了看刚才小女孩站的地方,说:“为什么岳飞就可以被破格允许进教室学习,而刚才那个女生就不行呢?岳飞如果生活在现在,他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上学了?”说着,他再次看了看窗外。
    王老师听了,面色凝重,嘴角动了动,“这个……”
    看老师没表态,学生乙说道:“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因为岳飞是个男的呗,而她却是个女的。”
    学生甲反驳道:“不对,不对,是因为她没有岳飞穷,老师不是说,岳飞连个书包都没有嘛,她起码就有一个。”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模棱两可地说:“是不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毕竟那是在宋朝。”
    “胡扯!”王老师发怒了。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铃铃铃……”
    王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把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只说了两个字,“下课。”然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
    (选自《2010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22.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王老师?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23.小说以“窗外”为题目,有何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4.小说以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作结尾,这样写在表现主题和小说结构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

    四、作文(40分)
    25、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或许其貌不扬,或许职业普通,又或许身份平凡,但在他们身上往往有着闪光点和不平凡之处。
    请以“我身边的小人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请以“最后一分钟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若选题目二,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B
    6、(1)独怆然而涕下 (2)一众览山小(3)独坐幽篁里;(4)杨花榆荚无才思;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马上相逢无绝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略
    8、略
    9、 《骆驼祥子》 舒庆春
    10、A:祥子 B:小福子
    11、略
    12、D
    13、拟人;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14、感叹时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
    15、善:擅长 杓:同“勺”,指勺子 足:满足 善:好
    16(1)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2)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
    17.三句语言描写言简意赅,从中看出作者想要告诉大家做任何事都需要熟能生巧,做一件事,只要坚持做,就能做好。
    18.【甲】文中陈康肃公开始傲慢无礼,对卖油翁不屑一顾,甚至有些恼怒,但当卖油翁展示了自己的倒油技巧后,他改变了先前的态度,放过了卖油翁;【乙】文中孙叔敖对老父非常尊敬,谦逊有礼,一开始即正衣冠来见,当老父给他提出建议后,他虚心接受,恭敬谨记。(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乙】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富贵了却对人傲慢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很对,我一定会牢牢记住它们。”
    19.她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20.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
    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1、(1)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22、语言、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王老师是一位专心教学、爱护学生,富有同情心(或:通情达理),有责任感和正义感(或:正直、有良知)的老师。
    23、一是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和特定环境,一位小女孩站在窗外听课;二是“窗外”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现在还有一些农民工的子女被拒绝在教室的窗外,指出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24、主题:结尾处写到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结尾句向人揭示,像王老师一样具有正直和良知的人,使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契机,提升了文章主题(或: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结构:本结尾句是小说的结局,该结尾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或:造成悬念),使情节的发展变得合情合理;同时,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与前文“岳飞可以破格入学读书”的伏笔作了呼应,前后照应,这样,全文结构更为完整和严谨。

    相关试卷

    云南省石林县民族中学初中部2022--2023学年八上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民族中学初中部2022--2023学年八上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文件包含第23章小结与复习上课课件pptx、第23章小结与复习教案doc、第23章旋转单元测试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语文卷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