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乳汁都是体液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
C.心肌细胞内的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2.下图表示人体的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能发生在丙中
B.肝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从甲中吸收
C.乙的组成成分包括呼吸酶、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乙与丙,乙与丙可以相互渗透
3.交通信号灯语音提示系统可以帮助视障者安全出行:慢节奏的“嘟嘟”声代表红灯,快节奏的“嘟嘟嘟嘟”声代表绿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视障者走路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视障者听到语音提示属于非条件反射
C.走或停时,视障者维持躯体平衡由大脑来完成
D.视障者根据提示音过路口时需要言语区参与
4.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失语,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目前用于AD临床治疗的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右半球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立即失活
C.AD患者记忆力衰退可能与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含量降低有关
D.胆碱酯酶抑制剂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的积累量减少
5.校园艺术文化节做手工时某同学不慎碰到尖锐物品,他立即缩手,并感觉到剧痛。缩手反射如图1所示,图2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刺激时,图1中②处神经纤维的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从①往神经中枢方向
B.图1中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为①→②→⑦→③→④,受高级中枢控制
C.图2神经元有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可以完成最基本的神经反射活动
D.图2中③外表大都套有髓鞘组成神经纤维,构成髓鞘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6.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K+外流引起的
B.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不需要消耗能量
C.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
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
7.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C.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
D.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和靶器官起作用
8.下列对足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平衡
B.大量出汗时抗利尿激素合成增加,使渗透压维持平衡
C.热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其传递到下丘脑形成热觉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时兴奋,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9.人在青春期生殖器官加速发育,男性的睾丸除了受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外,还受下丘脑的分级调节。如图是下丘脑对睾丸的分级调节示意图(a、b、c表示腺体,①②③表示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的睾丸发育过程受到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B.b分泌的②和c分泌的③作用的靶细胞相同
C.激素②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的活细胞
D.c分泌的③增加,会进一步促进a分泌①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B.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
C.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异体移植的器官难以成活,主要是体液免疫的结果
11.如图是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其中①③表示增殖分化过程,甲~己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表示细胞免疫,图2表示体液免疫
B.过程②④都具有特异性,过程④的完成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C.细胞丙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细胞戊只能来自细胞丁的增殖和分化
12.被狗咬伤后,需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血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细胞的激活需要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提供信号
B.病毒的清除需要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配合
C.抗狂犬病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抗狂犬病毒抗体
D.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
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C.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抑制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D.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多倍体番茄果实
14.用“先春抽出黄金芽”的诗句形容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侧芽合成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1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存在顶芽时柳树侧芽处生长素合成受到抑制
B.利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洋葱根尖,可促使其生长
C.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
D.脱落酸可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进而提升植物抵抗低温干旱的能力
16.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活化石”植物,是我国的特有植物,也是我国第一批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山东崂山林场于1953年在北九水引种栽培。1975年,崂山林场完成高山种植造林,将长涧50亩苗圃地改建成水杉速生丰产林,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研究者若进行水杉种群密度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水杉长势良好的地块取样
B.样地内通过设置1m×1m的小样方进行取样调查
C.计数时压在新方边界线上的植株都需记录
D.种群密度受种内竞争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17.如图为某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如果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在b点进行捕获
C.如果要持续捕获该种群个体,应使捕获后增长速率保持在a点
D.图1中K值对应图2中a点时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18.在许多动物中,如果两性在出生时死亡率相等,那么性别比例就应当是1:1,但如果其中一性的死亡率较高或需要双亲投入更多,那么性别比例就会向另一性偏斜,使其数量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都有性别比例这一数量特征
B.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使害虫性别比例偏斜,属于生物防治
C.鹩哥的雄雏鸟比雌雏鸟生长需要的食物多,所以雄鸟的数量比雌鸟多
D.性别比例偏斜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1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种群密度
B.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属于初生演替
C.竞争的结果都表现为相互抑制
D.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20.群落的结构广义上包括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的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以及群落内的生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化或配置。根据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
C.在垂直方向上,有的生物可以同时利用几个不同的层次
D.一般随着群落的自然演替,种间关系会越来越复杂
2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稻田中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B.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受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C.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D.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降低被捕食者之间的竞争强度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23.某森林群落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昆虫→蜘蛛→鸟”,其中蜘蛛摄入的能量去向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⑦代表能量值,字母A—C代表能量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⑤/②)×100%代表蜘蛛到鸟的能量传递效率
B.图中(①—④)可表示蜘蛛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图中③属于昆虫的同化量,但不属于蜘蛛的同化量
D.若该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则(⑤+⑥+⑦)的值等于零
24.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物质循环不都具有全球性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
D.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25.下列关于俗语或者生活现象的理解合理的是( )
A.种地不上粪,一年白费劲——粪便中的有机物能被植物体直接吸收利用
B.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中的无机盐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C.豆麦轮流种,十年九不空——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给土壤带来氮肥
D.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犁地松土促进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
26.“桑基鱼塘”是运用“无废弃物农业”创造的生态农业模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蛋、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B.蚕沙所含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C.塘泥中的有机物可以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实现“肥桑”
D.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低于自然池塘
27.中国塞罕坝林场的生态曾濒临崩溃,其建设者经过不断努力,大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B.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
D.人类活动一定使群落的演替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
28.在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
D.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
2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溴麝香草酚蓝水检测产生的酒精
B.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C.腐乳制作主要利用毛霉等生物产生的脂肪酶和蛋白酶进行发酵
D.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一直升高,发酵10天以上的泡菜不能食用
30.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C.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D.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31.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及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由硝化细菌吸收利用。在“养殖池底泥中硝化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配制添加一定浓度铵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筛选硝化细菌
B.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和计数时,还需与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
D.若空白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需要在实验组数据的基础上减去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
32.某同学为了在实验室富集某种大豆根瘤菌,通过查阅资料,配制了含有如下成分的培养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培养基缺少氮源,无法达到富集目的
B.对培养基的灭菌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C.灭菌后冷却至50℃左右进行倒平板操作
D.灭菌后应将培养基调整到合适的pH
33.研究人员在调查华北地区人工林中的鼠害情况时发现,随着人工林的成长老鼠种群的数量会迅速增加,数量众多的老鼠会剥食落叶松和樟子松的树皮,啃食幼苗,从而严重危害林木的生长和存活。人工防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鼠害,但一段时间后鼠害还会反复。而在气候条件相似或优势树种相同的天然林中,鼠害的威胁却小得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林属于群落,具备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特征
B.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由人为决定,不存在演替现象
C.人工林易受鼠害威胁的原因是营养结构单一,缺少鼠的捕食者和生态位重叠的竞争者
D.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天然林中的优势树种将会变得更有优势
二、多选题
34.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结构简图。在该反射弧d处的神经纤维膜外搭上灵敏电表,并且在不同位点进行刺激。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e分别表示感受器和效应器
B.刺激b点,电表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C.兴奋在c处的传递形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D.图中含有两个神经元
35.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着母亲亲吻幼崽的行为。免疫学家猜测,母亲亲吻婴儿是对面部病原体进行“取样”,一段时间后母亲乳汁中会出现与“样品”相应的抗体,这部分抗体可增强婴儿免疫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取样”相当于对婴儿进行疫苗注射
B.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C.母亲提供的抗体可帮助婴儿完善免疫防御功能
D.婴儿初次接触花粉就会引发过敏反应
36.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其中光、温度和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被激活后其结构会发生改变
B.光敏色素不仅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还能感受蓝光的刺激
C.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D.树木上年轮的形成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37.工作人员先后向已被污染的水体中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荷花等水生植物,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该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水体受污染较严重,则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B.改造后的水体,其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能够实现自身的物质循环
C.放养植食性鱼类会改变水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从而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治理后,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基本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38.某制药厂利用地衣芽孢杆菌(一种好氧细菌)发酵生产抗生素杆菌肽,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等。近期,在杆菌肽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酵母菌污染,严重影响了杆菌肽的产量。技术人员进行了污染原因的分析,并通过系列的分离纯化,解决了酵母菌污染的问题,稳定了生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液污染可能与通入的空气灭菌不彻底有关
B.分离纯化地衣芽孢杆菌可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C.向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形成)的方法可防止酵母菌再次污染
D.杆菌肽是在地衣芽孢杆菌核糖体上合成的
三、读图填空题
39.(一)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__
(二)“胃肠感冒”在医学上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
(4)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非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发生该反射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单”、“双”)向的。
(5)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
(6)若注射疫苗预防该疾病,其机理主要是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_________________,当病毒感染时注射过疫苗的机体免疫速度更快,强度更大。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衰老、癌变和受损的细胞。以上资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0.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问题:
(1)“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靠的是阳光雨露,离不开信息分子。”,其中“唤醒沉睡的种子”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与“瓜熟蒂落”有关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
(2)我国很多地区的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梢的数量大大增加,这实际上是解除了一种_____________现象。
(3)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外界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
(4)装置①和④茎的生长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6)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________
(7)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z的范围为________
四、填空题
41.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回答: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碳循环对生物和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植物的“绿色”和花香可以吸引昆虫传粉,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3)沼泽干涸后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类型是_________。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沼泽地里黑脸琵鹭的密度,原因是___________。
(4)人们不断的除草、杀虫,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从而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
42.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请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因此需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_(填具体方法)。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若要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将培养基中___________换成__________若要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还需将伊红·美蓝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___________。
(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数要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细胞内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等都是体液,乳汁是外分泌物,不属于体液,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各种成分及其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和pH的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
C、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故心肌细胞内的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这四个系统的来实现的,靠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协调活动来维持的,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而丙是组织液,A错误;
B、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故所需的养分主要从组织液中吸收,而甲是淋巴液,B错误;
C、呼吸酶和血红蛋白存在于细胞中,不会出现在乙血浆中,C错误;
D、毛细血管壁生活的直接环境为组织液(丙)与血浆(乙),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渗透,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A.视障者走路时交感神经兴奋活动占优势,A错误;
B.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规律性应答,视障者听到语音提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
C.走或停时,视障者维持躯体平衡由小脑来完成,C错误;
D.视障者根据提示音,听懂是红灯还是绿灯,需要言语区参与,D正确。
4.答案:C
解析:A、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A错误;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相应效应后,被酶催化失活或被前膜回收,B错误;
C、AD患者记忆力衰退可能与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含量降低有关,C正确;
D、胆碱酯酶抑制剂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的积累量增加,D错误。
5.答案:B
解析:A.正常安静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图1中②处传导方向为从左到右,膜内局部电流方向同,膜外局部电流方向则相反为从右到左,A错误;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由图1可知,②上有神经节,故②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⑦为神经中枢(脊髓),③为传出神经,④为效应器,故图1中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为①→②→⑦→③→④,⑤为高级中枢,可以干扰控制缩手反射,B正确;
C.图2神经元有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反射弧中至少有2个神经元,C错误;
D.图2中,②是树突、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轴突及外面套有的一层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由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才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错误。
6.答案:D
解析: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Na+内流引起的,A错误;
B、神经冲动的传导由甲到乙的过程是利用神经递质的传递,甲释放神经递质是采用胞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因此,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兴奋的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电刺激c点,指针偏转一次,C错误;
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途径①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释放,C错误;激素都能随血液运输到全身,但只对靶细胞和靶器官起作用,D错误。
8.答案:B
解析:A、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平衡,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A错误;B、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B正确;C、形成热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错误;D、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D错误。故选B。
9.答案:A
解析:A、男性的睾丸发育过程受到神经、体液共同调节,A正确;
B、b分泌的②和c分泌的③靶细胞不相同,B错误;
C、激素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C错误;
D、c分泌的③增加,会抑制a分泌①,D错误。
10.答案:C
解析: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A错误;
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功能过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免疫缺陷,属于免疫功能过弱,B错误;
C、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C正确;
D、异体移植的器官难以成活,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D错误。
11.答案:B
解析:A、②过程是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因此图1为体液免疫,④过程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结合,因此图2为细胞免疫,A错误;
B、过程②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过程④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两个过程都具有特异性,过程④的完成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B正确;
C、细胞丙为浆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为抗体,抗体不能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只能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C错误;
D、细胞戊为细胞毒性T细胞,可来自细胞丁和细胞己的增殖和分化形成,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刺激,一个是抗原的刺激一个是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分子刺激,A正确;
B、病毒的清除需要非特异性免疫如吞噬细胞、溶菌酶的作用,也需要特异性免疫如细胞免疫、抗体等的作用,B正确;
C、血清中含有抗体,抗狂犬病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抗狂犬病毒抗体,C正确;
D、注射疫苗的作用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A错误;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的分裂,B正确;
C、乙烯主要作用于果实的成熟,会抑制植物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C错误;
D、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并没有改变番茄果实的遗传物质,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为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往侧芽部位,引起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所以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C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D正确。
15.答案:A
解析:A、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在侧芽部位积累,是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A错误;
B、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故利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洋葱根尖,可促使其生长,B正确;
C、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故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C正确;
D、脱落酸可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能够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进而提升植物抵抗低温干旱的能力,D正确。
16.答案:D
解析:A、在样方法取样的过程中,取样要随机,A错误;
B、水杉为乔木,乔木较高大,一般样方面积为100m2,B错误;
C、计数样方中植株数量的方法是内部全计数,边线计相邻两边及夹角的数量(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C错误;
D、种群密度受种内竞争及种间关系的影响,另外还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A、c点的增长速率为负数,种群的数量下降,故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正确;
B、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b点,即K值左右,此时种群数量最大,B正确;
C、K/2时,即对应图2a点的增长速率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最容易恢复至K值,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产量,故如果要持续捕获该种群个体,应使捕获后增长速率保持在a点,C正确;
D、图1中K值对应图2中b点时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D错误。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A、雌雄同体的生物构成的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A错误;
B、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害虫性别比例偏斜,利用了生物的信息传递的原理,所以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
C、鹩哥的雄雏鸟比雌雏鸟生长需要的食物多,在食物并不充裕的情况下,雄雏鸟的死亡率更可能会比雌雏鸟更高,造成雄鸟的数量比雌鸟少,C错误;
D、性别比例偏斜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不会影响死亡率,D错误。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A、不同地域的群落,生活的物种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错误;
B、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的初始阶段含有土壤、种子和动物等,故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C、在种群之间往往会为争夺食物、资源等发生竞争,当资源不足时,种群间的竞争会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会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或灭亡,C错误;
D、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垂直配置状况或垂直格局,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故选:D。
20.答案:A
解析:A、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因此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B正确;
C、在垂直方向上,有的生物可以同时利用几个不同的层次,C正确;
D、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正确。
故选:A。
21.答案:A
解析:A、水稻长势整齐,属于种群范畴,但稻田中也存在其他生物种群,在群落的垂直方向上依旧有分层现象,A错误;
B、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受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
C、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季节变化会使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C正确;
D、捕食者捕食会降低被捕食者的种群密度,能够降低被捕食者之间的竞争强度,D正确。
故选A。
22.答案:A
解析:A、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C错误;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D错误。
23.答案:C
解析:A、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②表示蜘蛛同化能量,而⑤表示被鸟摄入的能量,不是鸟同化的能量,所以不能用(⑤/②)×100%代表蜘蛛到鸟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
B、图中①表示蜘蛛的摄入能量,②表示蜘蛛的同化能量,④表示蜘蛛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故蜘蛛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净同化量)=(②—④),B错误;
C、由题干可知,蜘蛛以昆虫为食,图中③表示蜘蛛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蜘蛛的同化量,而属于昆虫的同化量,C正确;
D、若该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食物链“草→昆虫→蜘蛛→鸟”仍存在,蜘蛛的净同化量(⑤+⑥+⑦)的能量值仍大于零,D错误。
故选C。
24.答案:A
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信息传递无全球性,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B错误;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作为能量的载体,而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循环不停的往复进行,因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同时进行的,C错误;
D、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了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错误。
故选:A。
25.答案:D
解析:A、植物是生产者,不能从外界获取有机物,A错误;B、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不同的无机盐功能不同,但是无机盐不提供能量,B错误;C、根瘤菌能固氮,与大豆是共生关系C错误;D、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所以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从而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D正确。
26.答案:B
解析:A、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蚕沙所含能量没有被蚕同化,不属于蚕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B正确;
C、桑树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塘泥中的有机物,需借助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桑树才能吸收,C错误;
D、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高,D错误。
故选B。
27.答案:D
解析:A、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正确;
B、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C、当森林覆盖率升高时,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也会增加,C正确;
D、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的演替方向与自然群落演替方向一致,人类活动可以使演替速度改变,D错误。
28.答案:D
解析:A.接种前必须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杀死培养基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A正确;
B.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B正确;
C.平板划线接种过程中需在接种前、每次划线后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图中共接种4个区域,故接种环至少需要进行5次灼烧灭菌处理,C正确;
D.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终止位置,D错误。
故选D。
29.答案:C
解析:A.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溴麝香草酚蓝水检测产生的二氧化碳,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A错误;
B.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都要密封发酵,B错误;
C.腐乳制作主要利用毛霉等生物产生的脂肪酶和蛋白酶进行发酵,C正确;
D.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发酵10天以上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可以食用,D错误。
30.答案:D
解析:A、为防止土壤浸出液浓度过高,不能获得单菌落,要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
C、可以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以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C正确;
D、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D错误。故选D。
31.答案:B
解析:A.要筛选硝化细菌,需要配制以氨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A错误;
B.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所以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正确;
C.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为了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还需与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C错误;
D.若空白对照组长出了菌落,说明培养基受到污染,该培养基不能再使用,所得数据也应舍弃,D错误
32.答案:B
解析:A.根瘤菌为固氮菌,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该培养基缺少氮源,可用于筛选和富集固氮菌,A错误;
B.对培养基的灭菌应该选用高压蒸汽灭菌,B正确;
C.该培养基没有加入琼脂,不属于固体培养基,不需要倒平板,C错误;
D.调节pH应在灭菌之前,D错误。
33.答案:C
解析:A、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特征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不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 B、人工林的物种组成会受到人为影响,但仍然存在演替现象,B错误; C、人工林树种单一,缺少鼠的捕食者和生态位重叠的竞争者,致使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差,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容易遭受鼠害威胁,C正确; D、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天然林中的优势树种不一定变得更有优势,也可能出现优势被取代的情况,D错误。
故选:C。
34.答案:ABD
解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根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可推知,e为感受器,d处所在神经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b位于传出神经,a为效应器,A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刺激b点,电表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c处存在突触,兴奋在c处的传递形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C正确;图中含有3个神经元,D错误。
35.答案:ABD
解析:A、结合题意可知,母亲亲吻婴儿是对面部病原体进行“取样”,一段时间后母亲乳汁中会出现与“样品”相应的抗体,则取样过程是在母亲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进而产生抗体,抗体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A错误;
B、唾液属于皮肤分泌物,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
C、母亲提供的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可帮助婴儿完善免疫防御功能,C正确;
D、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婴儿初次接触花粉不会引发过敏反应,D错误。
故选ABD。
36.答案:ACD
解析:A、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接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A正确;
B、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植物感受蓝光是由于植物含有感受蓝光的受体,B错误;
C、植物根部存在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当重力方向改变,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信号改变,从而造成重力对植物的影响,C正确;
D、年轮的形成是由于在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形成较浅的颜色带,而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小,形成了较深的颜色带,由于夏季温度高,所以树木上年轮的形成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D正确。
故选:ACD。
37.答案:ACD
解析:A、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相关,生态系统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因此若生物多样性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可能下降,A正确;
B、改造后的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因此需要不断地给其补充能源,如给鱼类投放饲料等,因此不能实现自身的物质循环,B错误;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以以藻类为食,可以使过多的藻类中的能量流向人类,C正确;
D、治理后,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增多,结构更复杂,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基本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
故选:ACD。
38.答案:ABD
解析:A、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液污染的原因很多,原料、生产环境污染、加工设备污染或清洗消毒杀菌不彻底、包装材料污染、人员卫生清洗消毒不彻底、菌种本身受到污染,都有可能是染菌原因,A正确;
B、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因此分离纯化地衣芽孢杆菌可需要使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一般用于扩大培养、获得产物等,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酵母菌细胞壁的成分与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因此无法抑制酵母菌生长繁殖,C错误;
D、地衣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杆菌肽是在地衣芽孢杆菌核糖体上合成的,D正确。
39.答案:
(1)(特异性)受体;神经(或负反馈)
(2)下丘脑;抗利尿激素
(3)下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反射弧;单
(5)二
(6)记忆细胞和抗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解析:
40.答案:(1)赤霉素;乙烯、脱落酸
(2)顶端优势;
(3)光、温度、重力
(4)背地生长(或向上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光源生长)
(5)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6)m<x<2m
(7)z>c(或C点右侧浓度)
41.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有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3)次生演替;黑脸琵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4)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就地保护
解析:
42.答案:(1)防止杂菌污染;湿热灭菌;碳源、氮源、无机盐
(2)鉴别;蛋白胨;尿素;酚红指示剂
(3)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菌落
(4)少;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解析:
成分
甘露醇
KH2PO4
MgSO4·7H2O
NaCl
CaSO4·2H2O
浓度/%
1
0.02
0.02
0.02
0.01
成分
含量
蛋白陈
10.0g
乳糖
5.0g
蔗糖
5.0g
K2HPO4
2.0g
显色剂(伊红·美蓝)
0.2g
琼脂
12.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L
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