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专题41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41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41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41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运用自然地理规律,分析区域自然环境提供的服务功能,解释自然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区域认知:从区域角度认识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差异、资源差异和环境问题的表现。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和调查,归纳身边自然环境提供的服务功能,调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区域环境问题。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
考点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的概念: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自然资源的属性
(1)有限性:在数量上是不足的。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地域性: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某些自然资源相对集中于一些特定区域。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社会性: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价值的物质财富,从而使自然资源具备广泛的社会属性。
3.自然资源的分类:
(1)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类: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根据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的用途分类: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4、自然资源的分布:
(1)特点:全球自然资源分布广泛,但很不均匀,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2)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不同的。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其分布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非可再生资源,比如矿产资源,其分布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共生伴生矿较多,勘查难度较大。
(3)资源跨区域调配:
①原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②资源跨区域调配:有的资源便于移动,可以进行远距离输送;有的资源不具备流动性,需要进行加工转换,再向资源需求量大的地区输送。
5、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社会阶段: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的显著制约。充足稳定的自然资源保障,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
(2)工业社会阶段:
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对其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②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资源性产业的布局具有重大影响。
(3)信息社会阶段:在信息社会阶段,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趋于弱化。
考点2.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环境问题的类型(按成因分类):
(1)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等。
(2)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3、环境污染:
(1)水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污染。
(2)大气污染:
(3)固体废物污染:有害成分通过水、空气、土壤等途径污染环境,进而危害人类健康。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置,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4)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①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导向,节约使用各类自然资源;
②工业企业布局适度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治理;
③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借助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把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生态破坏:
(1)土地退化:
(2)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都会破坏野生物种生存繁衍的环境,进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5、我国环境保护概况
(1)环境保护的两大领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2)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从污染防治开始的。
(3)生态保护的特点:与污染防治相比,生态保护的范围要更宽泛,影响更广,任务更为艰巨,需要的时间更长,花费的资金也更多。
关键能力看拓展
拓展1.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1、自然资源的属性
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3、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同时,由于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受技术条件限制,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因此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
4、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衡量指标: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或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2)特征
①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
②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
③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5、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各种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们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2)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降水分布的空间差异,使得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有些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
(3)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一些资源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例如调水工程。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贸易间接进行流动,例如农产品贸易。
拓展2.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2、森林的服务功能:
3、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背景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就会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
(2)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有毒、有害物质就不能完全得到净化。
(3)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自然环境的供给和调节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4、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措施
(1)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2)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5、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箭头①②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
(2)箭头③④表示人类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
(3)箭头⑤⑥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服务。
(4)箭头⑦⑧表示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支撑服务。
拓展3. 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1、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2、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拓展4.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拓展5.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拓展6. 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
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拓展7.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3、生态破坏问题:
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5、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1)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愈来愈频繁。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题。
(3)我国土地的荒漠化、土地的盐碱化、土壤的侵蚀(水土流失)问题。
最为严重的地区eq \b\lc\{(\a\vs4\al\c1(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土地盐碱化——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和长江上游地区))
(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
(5)我国三河(海河、辽河、淮河)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质恶化问题。
6、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表现:
拓展8. 湿地的功能及破坏后产生的问题
1、湿地的功能
2、湿地破坏后产生的问题
3、湿地的保护措施:退田还湖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 以洞庭湖为例:
高考真题回头看
1.(2018年11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1.2万年以来全球地表温度变化曲线。完成问题。对图中四个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段冰川融化加剧B.②时段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
C.③时段山地雪线上升D.④时段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移
【答案】C
【分析】该题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时段距今温度差为负值且差值增大,说明该时段温度低于现在且温度继续降低,冰川融化减慢,A错误。②时段距今温度差为负值但差值在缩小,说明该时段温度低于现在但温度逐渐升高,两极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B错误。③时段距今温度差为正值且差值增大,说明该时段温度高于现在且温度继续升高,山地雪线上升,C正确。④时段距今温度差为正值但差值缩小,说明该时段温度高于现在且但温度逐渐降低,亚寒带针叶林带往较低纬度较为温暖的地方移动,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南移,D错误。
(2017年4月浙江·高考真题)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或0℃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读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
A.冰期B.间冰期 C.温暖期D.寒冷期
3.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A.养分循环加快B.污染程度减轻 C.水热条件变差D.生产潜力下降
【答案】2.D 3.A
【分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多年冻土南界位置偏南,说明当时比现在寒冷,D正确。
3.图中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变暖,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增强,养分循环加快,故A正确。全球变暖与土壤污染程度没有直接关系;热量条件变好,生产潜力可能上升,故B、C、D错无。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主要是分析出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出多年冻土偏南,位置的北移说明气候变暖。
4.(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应对全球变暖,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对进口工业品征收碳关税(对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征收相应的关税)。2019年,韩国非化石能源生产量占比为31.1%,能源发展重点为风能、太阳能等。下图为朝鲜半岛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韩国为出口导向型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工业部门为电子、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蔚山主要工业部门为石化、冶金、造船等,大邱主要工业部门为化纤纺织、汽车等。
(1)简述韩国没有建设大型水电站的自然原因。
(2)韩国企业界预计,征收碳关税将对工业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分析其原因。
(3)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蔚山与大邱的工业布局优势。
【答案】(1)河流较短;流域面积较小;土地资源短缺(淹没面积大)。
(2)以化石能源为主;高耗能工业占比大,碳排放量大;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品出口量较大。
(3)蔚山依托港口进口原料,利用原料发展石化、冶金等工业,并发展造船工业;大邱毗邻蔚山,利用原材料发展化纤纺织、汽车等工业;两城市依托港口,出口工业品。
【分析】该答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自然能源资源、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工业集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知识掌握程度、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建立。
(1)阅读图文材料,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国土面积狭小,虽然降水量较丰富,但河流流程短,地势起伏不大,落差较小,流域面积小,且导致河流流量较小,因此水能资源不丰富;国土资源少,大型水电站需要淹没大量土地资源,故韩国没有修建大型水电站。
(2)根据资料显示,韩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主要靠进口,区域内石油化工企业和高耗能企业居多,生产要排放大量碳;且其国内人口较少,市场狭小,难以支撑企业的发展,主要靠出口,数量巨大,征收碳关税大大加大了韩国企业的成本,因此对韩国企业影响较大。
(3)观察图中信息可以,蔚山是一个港口城市,交通便利,进口原料方便,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冶金相关企业,同时大力发展造船业;大邱虽不是港口城市,但紧挨着蔚山,可以联合蔚山,通过陆路运输,利用原料发展化纤纺织、汽车等工业;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出口还是得靠蔚山。
典型例题随堂练
恩岛冰川位于南极洲,冰川前缘延伸至海洋。冰川崩解事件是造成该冰川后退的主要原因。图为1988—2020年该冰川的前缘线距陆地上人为确定的参考线的距离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派恩岛冰川崩解事件异常主要表现为( )
A.规模扩大B.规模缩小C.周期增加D.周期减小
2.造成派恩岛冰川崩解事件的直接原因为( )
A.太阳黑子活动B.臭氧空洞扩大C.温室气体排放D.海水异常增温
【答案】1.D 2.D
【解析】1.由题意,派恩岛冰川前缘延伸至海洋,而参考线位于陆地上。因此,冰川前缘线距离参考线的距离扩大时,则冰川面积扩大;冰川前缘线距离参考线的距离缩小时,冰川面积缩小,发生冰川崩解事件。近年来,派恩岛冰川崩解事件异常主要表现为周期缩小(次数更加频繁),但单次冰崩的规模较小,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2.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稳定,与冰川崩解事件的周期变化不符,A错;臭氧层空洞扩大主要破坏臭氧层与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崩解事件无关,B错;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是缓慢的、持续性的变化,而冰川崩解事件具有一定突发性,并在今年表现出频次明显增加的特征,因此选项与题干“直接原因”不符合,C错。海水异常增温直接影响延伸至海洋的冰川前缘,发生冰崩事件,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臭氧空洞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臭氧有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的特性,臭氧层会保护我们不受到阳光紫外线的伤害,所以对地球生物来说是很重要的保护层。不过,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氟氯碳化物(CFCs)和海龙(halns)等人造化学物质被大量使用,很容易就会破坏臭氧层,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在南北两极上空下降幅度最大。
珠峰自然保护区冰湖数量不断增加。黑碳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吸光性物质。观测发现冰湖数量增加与黑碳物质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近年来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冰湖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加B.气温升高C.植被覆盖率增加D.地下水补给增多
4.目前珠峰地区的黑碳等大气污染物输入不断增多,推测其主要来源地是( )
A.南亚B.中亚C.西亚D.我国西北
【答案】3.B 4.A
【解析】3.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冰湖数量不断增加,B正确;全球降水量不会普遍增加,无法判断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降水是否增加,A错误;材料中也未植被覆盖率和地下水补给的相关信息,C和D错误。故选B。
4.南亚地区距离珠峰地区较近,夏季,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会将南亚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到珠峰地区,A正确。中亚地区、西亚地区和我国西北地区距离珠峰地区都较远,而且有山地、高原阻挡,带来的污染物少,BCD错误。故选A。
【点睛】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导致青藏高原地区的冰湖数量增加,面积增大。
近年来华北地区灰霾天气产生强度和出现频率明显增加,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千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
A.果林园艺及乳畜业B.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C.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D.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
6.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 )。
A.降温能消霾B.大风能消霾C.高压能消霾D.干冷能消霾
【答案】5.C 6.B
【解析】5.雾霾天气对果林园艺及乳畜业影响较小,A错误;雾霾天气对钢铁及汽车制造业几乎无影响,B错误;雾霾天气时能见度降低,看不清景物和道路,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C正确;雾霾天气对文教事业直接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6.冷空气的到来,导致气温降低,会使水汽凝结,人们燃烧取暖,增加空气中的粉尘,从而会导致雾霾进一步加重,A错误;冷空气到来时会带来大风天气,可吹散近地面的雾霾,加速空气的流动,提高净化的速度,B正确;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对流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C错误。干冷空气湿度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沉降,D错误。故选B。
【点睛】雾霾的影响:1.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2.使得近地层紫外线减弱,细菌活性强,传染性疾病增多。3.使能见度低,影响出行。4.导致空气质量差,影响生态环境。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象在我国的唯一栖息地,但该保护区并非连成一片,而是由地域上互不相连的5个子保护区组成,各自成为“绿色孤岛”。近年来,气候变化,农田、橡胶林及公路线路等活动将各子保护区进一步割裂,亚洲象的栖息地碎片化严重。因此,有学者提出,在各子保护区尤其是有野象分布的地区之间规划建立生态走廊带,用以加强各子保护区亚洲象群的沟通交流。下图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子保护区及拟建生态走廊带示意图。
(1)近年来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严重,分析其原因。
(2)简述栖息地块状化对亚洲象的直接影响。
(3)请为亚洲象生态走廊带的设置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环境变化;毁林开荒,导致植被破坏严重;交通建设等破坏栖息地。
(2)活动空间压缩;食物缺乏,引发人象冲突;象群间基因交流受阻;种群质量下降。
(3)走廊带要具有一定的宽度;居民点少或人为活动的干扰少;沿线具有与保护区相同或相近的丰富植被类型,食物丰富;海拔相对较低,地形阻隔少,尽量靠近河谷或水源。
【分析】本题以西双版拉野象自然保护区为背景材料,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1)结合材料,全球气候变化将子保护区割裂,所以说近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环境变化,引起部分区域野象的生态环境恶化,毁林开荒,扩大农田、橡胶林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破坏了野象的生存环境;交通道路的建设,破坏野象的生存环境,导致野象的生存环境碎片化。
(2)野象的栖息地块状化,使野象的活动空间缩小;获取食物的空间缩小,食物缺乏,引发人与野象冲突;野象的栖息地块状化,使象群间基因遗传受阻;栖息地缩小、碎片化,使种群质量下降。
(3)亚洲象的生态走廊的作用主要是恢复、扩大野象的生存环境,扩大野象的栖息地,所以野象生态走廊带要具有一定的宽度,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走廊的选址上看,尽可能的选择在居民点少或人为活动的干扰少的地区通过;从环境角度来看,生态走廊沿线的环境、生物、植被类型具有与保护区相同或相近;海拔相对较低,地形较平坦,阻隔少,尽量应靠近河谷,以便于野象靠近水源。危
害
直接后果
破坏土地资源
间接后果
可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的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属性
含义
开发利用要求
有限性
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珍惜、节约、合理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
整体性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地域性
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
可再生资源分布一般具有区域分异规律
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域规律
多用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综合利用
类型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相对性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并非绝对不可再生,只是因为再生的周期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非可再生的
举例
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
矿产资源
主要类型
内容
实例
供给服务
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开采煤炭、油气资源,修建港口。食物、淡水、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调节服务
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化解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植被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作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缓土壤侵蚀、净化水、抑制病虫害等。
文化服务
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观,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桂林山水、大漠风光。身心健康、娱乐和生态旅游、美学价值、精神价值等。
支撑服务
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肥沃的土壤环境。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土壤的形成等。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上的悲剧、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
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随意堆放
太原矿区的煤矸石随意堆放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全球变暖
自然:气候的变化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
全球
臭氧层破坏
自然:太阳活动
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酸雨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世界:西欧、北美、日本
中国:南方地区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森林破坏等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
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43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43水资源与国家安全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43水资源与国家安全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42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42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42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39 资源跨区域调配(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39资源跨区域调配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39资源跨区域调配精品讲义-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