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8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练案71常见蹭类型的辨析与修改二(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8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练案73语句衔接与语句排序(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8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运用练案68正确使用熟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0整本书阅读及文化生活练案84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命题视角(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0整本书阅读及文化生活练案85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命题视角(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0整本书阅读及文化生活练案86“文化生活”活动单元命题视角(附解析)
展开材料一 主持人:科学探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自身的重要认知方式,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命如何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
彭家锋: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命,促进了科学研究新范式——数据科学的诞生,进而对人们的认知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数据科学被认为是继实验、理论和模拟之后的新的科研范式。相较于传统科学,数据科学融合了统计和计算思维,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的海量数据、强大算法和算力,能够直接从数据中寻找相关关系、提取相关性或者预测性知识,进而产生一种基于相关性的科学思维模式。但这种相关性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因果关系,因为可解释性对于从数据科学技术确定的相关性中提取因果解释至关重要,而相关技术一般都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数据科学更可能成为一种预测科学,但是预测并不是科学追求的唯一目标。通过揭示世界的潜在因果规律来解释和干预现象,也是科学的两个重要目标。因此,尽管数据科学能够通过分析大量数据生成相关性知识,却不能直接产生因果解释。对此,传统科学的可检验性假设方法和因果规律探求仍有其重要价值。数据科学并非取代传统科学,相反,两者将相互补充,共同成为人类探索世界的有效工具。
虞昊: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向着通用人工智能迈进,其能够为人们提供的教育资源、生活娱乐、工作讯息也越来越丰富,人们势必越来越依赖于通过与人工智能进行交互来获取外界信息。因此,当人工智能深度地构成人们认知世界的滤镜时,若不对人工智能本身具有重复性、同质性倾向的认知框架保持警醒,人工智能可能扭曲人们的认知方式直至影响人的主体创造性。
邓玉龙: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全新技术发展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机器与人类的深度融合,机器不再作为一种外在性的工具被人类使用,而是在与人类的深度关联中影响人类的认知方式。一方面,信息产业革命丰富了人类认知的联结方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的分析逻辑从因果关系扩展为相关关系,对相关关系的重视使人工智能可以从大数据而非小数据维度获取信息,为人类认知提供新的视角。按照传统人类认知方式的理解,因果关系要求关于世界的认知是确定性的,而这在数字时代的复杂性社会中很难实现。人工智能对相关关系的认知填补了这一缺失,允许我们在无法掌握确定信息但在掌握大量数据的条件下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输出结果和生成内容盲目信赖,将结果和内容与经验事实之间进行绝对等同的连接,误认为是事实的全部,那么我们就会丧失人文主义抽象反思的能力,对此我们应当保持警惕,始终坚持反思和批判的人文精神。
(摘编自《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与科学应对》)
材料二 人类的意识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不可能被设计出来的。何为意识?到目前为止,“意识”的产生机制仍令科学家们困惑不已。人们认为,意识是生命感知与适应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从而保护和完善自己的能力,意识的产生与生物的神经中枢——大脑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拥有地球上最高级最强大的大脑,它使得我们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意识行为。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能通过执行人类的指令完成某些工作,产生类似人类的智能反应,但它并不拥有类似人类的意识。
在人们看来,现在的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甚至在某些领域比人类更“聪明”。其实人工智能的“聪明”仅仅是人类基于0和1的编程代码来控制的,或者说人工智能之所以能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完成某项工作,关键因素是人类为它们量身打造的一串串操控代码,人工智能仅仅是在完成人类的指令而已。因此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强大,它也仍然只是在人类编制的智能程序对大量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得到的结果。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个领域出色地完成人类规定的任务,但它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完成该项任务,更不会在此过程中拥有快乐、满足的情感体验。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是人类用以发展和改善生产生活的工具,人类发明和发展它们,目的是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取代人类自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仅仅是一项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是人类的工具,人类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其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而取代人类自身的主体地位。
(摘编自《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据科学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基于相关性的思维模式,允许人们在无法掌握确定信息但在掌握大量数据的条件下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
B.数据科学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是传统科学的补充,已成为人类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将对人们的认知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C.未来人们将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来获取外界信息,如果不对人工智能特殊的认知框架保持警醒,人们的认知方式可能会被扭曲。
D.对相关关系的重视使人工智能可以从大数据维度获取信息,为人类认知提供新的视角,填补传统认知方式面对复杂数字时代时的不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虞昊站在人本主义立场,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的忧虑。
B.随着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将重新思考与定义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
C.根据材料二,人工智能在未来能否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主要取决于人类的意愿。
D.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潜在巨大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全球性挑战。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机器学习算法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计算机借助强大的存储与运算能力,借助完整知识库,对复杂事务进行预测与判断的准确度将会全面超越人类。
B.《超级智能:路线图、危险性与应对策略》一书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孕育出在认知方面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智能。
C.人脑功耗只有20多瓦,处理许多感知及认知任务的精度与拥有庞大内存、运算速度达到万亿次的超级电脑相比却毫不逊色。
D.人类智能的最大优势在于逻辑推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其高效性。这些能力不是依靠计算得来的,而似乎是与联想记忆及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关。
4.访谈有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之分。结构性访谈是按照事先制定的调查提纲进行,在调查中对问题的解释和说明也是标准的。因此,结构性访谈的特点是比较规范。请从结构性访谈的角度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特点。(4分)
5.材料二认为“人工智能仅仅是一项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是人类的工具”,请结合材料一评析这一观点。(6分)
答案与解析
练案86 “文化生活”活动单元命题视角
1.B 解析 B项,“是传统科学的补充”错误,原文是“两者将相互补充,共同成为人类探索世界的有效工具”。
2.C 解析 C项,“人工智能在未来能否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主要取决于人类的意愿”错误,原文是“人工智能仅仅是一项服务于人类的技术,是人类的工具,人类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其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而取代人类自身的主体地位”。
3.D 解析 材料二的观点是:人类拥有地球上最高级最强大的大脑,它使得我们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意识行为;人工智能并不拥有类似人类的意识,人类发明和发展它们,目的是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取代人类自身。A、B、C三项都只是说计算机的技术层面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但它仍然只是人类使用的工具;只有D项突出了人类大脑的优势,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4.①话题聚焦。主持人的提问和访谈对象的回答都聚焦在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命对人的认知方式的影响这一问题上。②内容专业。三位访谈对象对问题的解释和说明体现出专业化、标准化的特点。③结构严谨。前两位访谈对象分别从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两个角度言说,第三位则做了综合性、总结性的发言。
5.①这一观点对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持乐观态度,认为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定能增进人类的福祉;②而结合材料一可知,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使机器和人类深度融合,其对人的影响将更深刻、更全面,发展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因此材料二的观点值得商榷。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4梳理情节结构(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4梳理情节结构(附解析),共4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26特色表达形式小说阅读(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26特色表达形式小说阅读(附解析),共4页。
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2小说的叙事视角和叙事人称(附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2小说的叙事视角和叙事人称(附解析),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