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我亲爱的祖国第1课时教案
展开一、课标要求
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古今优秀诗歌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运用默读与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通过解读诗歌中出现的大量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
3.朗读诗歌,了解“朦胧诗”的特色。探究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悟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表达方式,促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4.体会诗人情感,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我”与祖国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关系,激发爱国之情,促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三、重点、难点
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大量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脉络,体会诗人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感。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我”与祖国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关系,激发爱国之情,促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六、课堂小结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情感脉络
把握意象
主要内容
沉痛
深深的悲怆
激动、欢欣
亢奋、激越
讲述祖国艰难的历史
赞美祖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现在
表达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的决心
无象无以寓情无情无以为诗
“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
“我”既是祖国机体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
七、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仿照第一节,创造一组意象,运用“我是你……”的句式,写一节诗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课后作业
(1)诵读并尝试背诵诗歌。
(2)查找其他朦胧诗,阅读并感受其特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及技术应用
学生活动
及技术应用
设计
意图
课堂导入
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初步体会我和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教师播放视频,提问: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体现了“我”与祖国密不可分的关系,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与热爱。
同主题歌曲导入,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过渡:这首歌的歌词语言直白,非常明确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将要学习的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却不同,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教师展示材料:
介绍作者舒婷的相关知识。
通过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等,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获得阅读的原初感受。
2.创作背景
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热情化作诗歌对祖国新兴进行讴歌.
3.文体知识
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朦胧诗。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流派,追求个性,寻找自我,呼唤人性的回归和真善美,具有强烈的启蒙精神、批判思想和时代意识,是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和美学追求。
4.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
①播放课文朗读,听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注意节奏和重音。
②朗读检测,请一到两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进行评价。
(2)情境诵读
教师播放《祖国啊,我亲爱的租国》情境课文(诵读版),入情入境,带领学生诵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本诗感情基调及语言节奏。
教师点拨:诗歌的感情基调从沉重悲怆到高亢激昂;语言节奏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
(1)学生听读课文,正音并注意节奏和重音。
(2)学生观看情境课文,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文内容,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探究诗歌意象+梳理情感脉络。
探究意象,体会诗歌艺术的魅力,促进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促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教师点拨探究方法:
(1)默读诗歌,找出意象,结合意象的修饰词及补充资料,分析意象的表达效果。
(2)结合意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梳理全诗的感情脉络。
(3)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结论。
(4)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讨论、总结。
教师出示探究范例,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小节。
全班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总结。
学生先跟着探究范例学习诗歌第一小节,再根据探究方法分析诗歌其他小节,最后在全班展开交流。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概括总结:
(1)意象的表达效果。
诗歌因意象丰富而感情深厚,并具有多义性和启示性。→无象无以寓情,无情无以为诗。
(2)主要内容+情感脉络。
主要内容:讲述了祖国艰难的历史,赞美祖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现在,表达为祖国“富饶”“荣光”“自由”的未来而努力的决心。
情感脉络:沉痛——深深的悲怆——激动、欢欣——亢奋、激越。
问题探究二:明确抒情主体+了解“我”与祖国的关系。
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我”与祖国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关系,激发爱国之情,促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教师点拨探究方法:
(1)读这首诗要注意把握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默读诗歌,想一想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
(2)结合“我”的含义,思考“我”与祖国的关系。
(3)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结论。
(4)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讨论、总结。
全班交流总结时,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总结。
学生根据探究方法先进行思考,再在小组内展开交流,最后全班一起总结。
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有助于深度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概括总结:这个“我”不仅仅是指诗人自己,也代表那些和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大家一起从苦难中走过,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承担起重任。“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这一大形象中。“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既是祖国机体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
拓展延伸
观看视频,感受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激发爱国热情,促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教师播放视频,引导:
舒婷的这首诗诠释了对祖国炽烈的爱,更体现了“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坚定信念。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人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这一信念,观看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观看视频,说说感受。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扩展视野。
九年级下册我亲爱的祖国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2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我亲爱的祖国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我亲爱的祖国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2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我亲爱的祖国教案及反思</a>,共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2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我亲爱的祖国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诗人及背景简介,诵读感知,课文分析,联想创新,文章主旨,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