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济宁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科学家人工合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该人工合成病毒能够引发小鼠脊髓灰质炎,但其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合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视为人工制造了生命
B.该人工合成病毒的结构和功能与天然病毒的不完全相同
C.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参与某些层次生命系统的组成
D.该病毒和支原体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核糖体和拟核结构
2.“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野池”是由池水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所有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野池”里所有的鱼、蜻蜓、菱和蒲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种群
C.“野池”中的蜻蜓与蒲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D.“野池”中不存在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生命系统
3.关于如图中a、b、c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中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b中只有蓝细菌是自养生物,是因为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
C. c中生物都有细胞壁,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 新型冠状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体现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4.如图所示为细胞中水的两种存在形式及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的极性特征使水成为细胞内良好溶剂
B. 图中①指的是结合水,该部分水含量少于图中②
C. 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
D. ②/①的比值增大,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寒性等抗逆性
5.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第21种和第22种作为蛋白质合成原料的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和吡咯赖氨酸,它们都曾被认为只是由其他常见氨基酸修饰而进入蛋白质的,后来才发现它们也可以作为原料直接进入蛋白质中。硒代半胱氨酸也存在于人体中,错误的是( )
A.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含有C、H、O、N4种元素
B.成年人体内必需氨基酸增加到9种,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
C.这两种氨基酸的结构也符合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D.第21种和第22种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不同,原因是二者的R基不同
6.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DNA与RNA分子的不同点只体现在②的结构不同
B.DNA与RNA分子中都会有游离的①结构存在
C.细胞内③的种类有8种,病毒中③的种类有五种
D.若②结构是核糖,则③结构可以是胸腺嘧啶
7.已知① 酶、② 抗体、③ 激素、④ 糖原、⑤ 脂肪、⑥ 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 ② 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③ ④ ⑤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① ② 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D.④ ⑤ 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8.《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上食物中富含糖类、蛋白质、油脂等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五果”富含糖类,其中的麦芽糖、蔗糖和果糖均为还原糖
B.糖类、蛋白质和油脂这些营养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C.“五畜”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
D.虽然脂肪可通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其不是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9.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成分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双缩脲试剂B液呈浅蓝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紫色
B.向淀粉水解后的产物中加入斐林试剂,即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C.用显微镜观察花生种子含有脂肪需使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D.配制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时使用的氢氧化钠的浓度相同
10.人的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含有两条α肽链及两条β肽链(α肽链和β肽链不同)。图中表示β肽链一端的部分氨基酸排列顺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血红蛋白中含有572个肽键
B.B.图示肽链片段由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C.由图可知一分子血红蛋白中至少含有8个羧基
D.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空间结构不同导致α和β肽链不同
11.有丝分裂过程中,M蛋白可以控制细胞周期的进程,其提供一个“等待”信号延缓后期的开始,当所有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且纺锤丝与染色体正确结合后,M蛋白消失,启动后期进行。药物A处理可导致M蛋白提前消失,药物B处理可导致M蛋白延迟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蛋白是保证细胞正常分裂的重要物质
B.药物A可能导致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
C.药物B可能导致细胞周期变短
D.中心粒的活动可能会对M蛋白产生影响
12.某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图中①~⑥表示染色体,a~d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互为姐妹染色单体,c、d也互为姐妹染色单体
B.着丝粒分裂后,a、b互为同源染色体,c、d也互为同源染色体
C.图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出现3个四分体
D.染色体互换可发生在②和③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13.如图是某雄性哺乳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所作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丙三个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②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两倍
③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④以上各细胞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在发生时间上存在乙→甲→丙的顺序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它是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C.受精作用后受精卵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十分活跃,开始个体发育过程
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15.某雄性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经两次连续分裂,将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记为子一代,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四个细胞记为子二代。下列对这两次连续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子一代细胞与子二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一定为有丝分裂
B.若子一代细胞与子二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一定为减数分裂
C.若子一代细胞与子二代细胞的核DNA数目相同,一定为有丝分裂
D.若子一代细胞与子二代细胞的核DNA数目相同,一定为减数分裂
16.花可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作两性花,如豌豆;在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叫作单性花,如玉米。某同学利用豌豆和玉米进行相关杂交实验,下列操作对应合理的( )
A.已经完成传粉的豌豆,就无须再给花套袋
B.利用子一代豌豆进行自交实验需要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处理
C.利用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必须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处理
D.无论是利用玉米还是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都需要对亲本进行套袋处理
1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内容的是( )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由F2出现了“3:1”的表现型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接近1:1的两种性状比
18.孟德尔在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到F1, F1再自交得F2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为验证他的基因分离假说,让F2继续自交产生F3通过观察F3的表型来进行检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2中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
B.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C.F2中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F3植株中的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7:3
19.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 ~④ 中的遗传学问题( )
①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
②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 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20.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其子叶的绿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将纯种的子叶绿色植株与纯种的子叶黄色植株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子叶黄色植株所结种子的子叶均为黄色,收集这些种子并种植,获得F1植株。下列有关这对相对性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F1植株中存在2种基因型
B.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性状
C.F1植株产生2种花粉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纯种绿色植株上所结种子均为子叶黄色种子
21.已知羊的毛色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用A、a表示),观察羊的毛色(白毛和黑毛)遗传图解,下列有关羊的毛色遗传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三只黑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相同
B.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可能是黑毛
C.Ⅲ-2与一只黑羊交配再生一只黑羊的概率为1/6
D.图中四只白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不同
22.某小鼠毛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AY、A、a)控制,AY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基因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基因AY对基因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现用AYA和AYa两种鼠杂交得F1,F1个体自由交配得F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鼠种群中的基因型有5种
B. F2中黄鼠所占比例为1/2
C. F2中A的基因频率是3/8
D. F1中雄鼠产生的不同种类配子的比例为1:2:1
23.玉米是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其籽粒的饱满与凹陷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若干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C.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D.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24.虎皮鹦鹉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野生的都是稳定遗传的。若将野生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的羽色全部都是绿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得F2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不同表现型,比例为9∶3∶3∶1。若将亲本换成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则F2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A. 2/7B. 1/4C. 1/5D. 5/8
25.下列关于图一、二遗传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C.图一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图二中子代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1/16
26.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1/4B.3/8C.5/8D.3/4
27.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研究人员让蓝花植株(母本)和黄花植株(父本)杂交得F1,再让F1中的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他们推测某种配子存在致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1中的雄配子存在致死现象
C.F2蓝花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白花植株占1/4
D.无法通过杂交得到纯种蓝花植株
二、多选题
28.图1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某二倍体植物(2N)茎尖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核DNA含量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相对值。图2为茎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b)的横切面变化及运行路径,①→②→③表示a、b位置的依次变化路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茎尖细胞周期可表示为图1中的Ⅱ→Ⅲ→Ⅰ
B.图1中处于Ⅱ时期的细胞正在大量利用碱基T和U
C.图2中的①→②→③变化可出现在图1中的Ⅰ时期
D.图1中处于Ⅰ时期的某些细胞可能有2N对同源染色体
三、读图填空题
29.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相关过程简图,图2、图3是某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图2中的________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
(2)图2中乙细胞处于图3中__________(填编号)阶段。
(3)图3中,①→②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②→③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④→⑤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⑤→⑥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图3中__________(填编号)阶段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30.2018年7月德国科研者在受精卵形成后的第一次分裂过程发现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并非携手共进,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可知,受精作用发生在___________。
A.有丝分裂
B.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
D.减数分裂完成后
(2)下列对图中受精卵第一次正常分裂时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描述及排序是________。
①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②不同来源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染色体分离;④在两个纺锤体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⑤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分配在两个子细胞中;⑥细胞分裂,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均分在两个子细胞中。
(3)图中的两种异常分裂现象表现为_________。
A.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B.两个纺锤体方向不一致
C..形成了两个纺锤体D.着丝粒不分裂
(4)图中异常子细胞和正常子细胞的核DNA的数目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5)显微观察果蝇(2n=8)精巢,发现有15%的细胞是16条染色体,55%的细胞是8条染色体,30%的细胞是4条染色体。细胞中__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出现可能与减数分裂有关。
四、实验探究题
31.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研究者利用这两个品种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分析回答:
(1)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植株花色中的_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_________现象,比例都接近____________。
(3)第5组实验结果表明,该交配类型称为____________。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生白色花植株,说明双亲中的___________花植株混有杂合子。
(5)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判断植株花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_____定律。
(6)若用B、b表示控制花色性状的遗传因子,请写出第1组杂交过程的遗传图解。
32.某种植物的叶片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填“黄肉”或“白肉”)。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是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和拟核,D错误。
2.答案:A
解析:A、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所有的生物及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野池”包括池水、阳光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
B、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所有的鱼包括多个种类的鱼,其和蜓、菱和蒲组成的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层次,B错误;
C、蜻蜓属于动物,蒲属于植物,两者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如蒲不具有系统层次,C错误;
D、野池”中可能存在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生命系统,如单细胞的细菌,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解析: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
C、衣藻和金鱼藻属于真核生物,含有核膜为界的细胞核,C错误;
D、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这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体现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A、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结合,从而使得水成为细胞内良好的溶剂,A正确;
B、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且参与细胞中的多种生化反应,因此②为自由水,①为结合水,结合水的含量少于自由水,B正确;
C、由于氢键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C正确;
D、②/①的比值增大,自由水的比值变大,细胞的代谢变强,植物的抗寒性等抗逆性降低,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H、O、N4种元素;B、幼儿体内必需氨基酸增加到9种,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C、硒代半胱氨酸和吡咯赖氨酸可以作为原料直接进入蛋白质中,C正确;D、第21种和第22种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不同,D正确。故选:B。
6.答案:B
解析:A、DNA与RNA分子的不同点体现在②五碳糖和部分碱基③的种类不同,A错误;
B、DNA与RNA分子中都会有游离的①磷酸结构存在,B正确;
C、细胞内③的种类有5种,病毒中③的种类有4种,C错误;
D、若②结构是核糖,则③结构不能是胸腺嘧啶,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C
解析:A、酶、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因此不一定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错误;B、激素不都是生物大分子,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C、①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或氨基酸,②的单体是氨基酸,⑥的单体是核苷酸,氨基酸和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C正确;D、⑥核酸不是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8.答案:D
解析:A、蔗糖不属于还原糖,A错误;B、糖类中只有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油脂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错误C、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C错误;D、虽然脂肪可通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其不是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主要能量来源是糖类,D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A、双缩脲试剂B液是0.01mV/L的硫酸铜溶液,呈浅蓝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紫色,A正确;B、向淀粉水解后的产物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产生砖红色沉淀,B错误;C、用显微镜观察花生种子含有脂肪,在用苏丹皿染液染色后,需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C正确;D、配制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时使用的氢氧化钠的浓度相同,都是0.01ml/L,D正确。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肽键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故该血红蛋白中含有574-4=570个肽键,A错误;B、图示肽链片段含4个氨基酸,但R基只有三种,故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错误;C、图示片段的R基上含有2个羧基,血红蛋白含有两条α肽链及两条β肽链,故由图可知一分子血红蛋白中至少含有2×2+4=8个羧基,C正确;D、氨基酸的空间结构不会导致肽链不同,导致肽链不同的原因包括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D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a、b互为姐妹染色单体,c、d位于两条染色体上,为非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a、b互为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后,a、b不是同源染色体,是复制形成的相同染色体,B错误;图中①②、③④、⑤⑥为三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因此在减数分裂I前期会出现3个四分体,C正确;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②和③为非同源染色体,其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能发生互换,D错误。
13.答案:A
解析:题图是某雄性哺乳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甲图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处于减数分裂工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乙图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表示处于减数分裂亚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甲、乙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①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两倍,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②③正确;题图各细胞可能取自睾丸,其中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在发生时间上存在乙→甲→丙的顺序,④正确
14.答案:D
解析:A、受精作用建立在同种生物两性生殖细胞能相互识别,并除合成为一个受精卵的基础上,受精作用的细胞学基是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和细胞摸的流动性,A正确;B、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因为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是受精作用的实质,B正确;C、未受精时,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受精作用后,受精卵的细胞呼吸和物质代谢变得十分活跃,快速进行细胞分裂、分化,新生命开始了发有过程,C正确;D、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来自于卵细胞,D错误。故选D。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的变化。若子一代细胞与子二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则可能为有丝分裂,也可能为减数分裂,A、B错误;若子一代细胞与子二代细胞的核DNA数目相同,则一定为有丝分裂,C正确;若子二代细胞的核DNA数目是子一代细胞的一半,则一定为减数分裂,D错误。
16.答案:D
解析:A、已经完成传粉的豌豆,由于受精作用完成需要一段时间,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仍需套袋,A错误;B、由于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利用子一代豌豆进行自交实验不需要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处理,B错误;C、玉米为单性花,无需去雄处理,C错误;D、为了保证杂交过程中母本上接受的花粉只来自父本,则无论是利用玉米还是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都需要对亲本进行套袋处理,D正确。故选D。
17.答案:D
解析:“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A错误;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假说的内容,B错误;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而不是推测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例,C错误;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D正确。
18.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F2中纯合子(DD,dd)占1/2,故F2中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A正确;F2高茎植株中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1:2,其中2/3的个体(Dd)不能稳定遗传,其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B、C正确;F1基因型为Dd,F1自交得F2,F2自交产生F3,杂合子连续自交了两次,所以F3植株中矮茎(dd)占的比例为(1-1/2n)×1/2=(1-1/4)×1/2=3/8,高茎为1-3/8=5/8,故F3植株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5:3,D错误。
19.答案:D
解析:鉴定白羊是否纯种一般用测交,如果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说明该个体是杂合子,如果测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说明该个体是纯合子,但是前提是待测个体与多只隐性异性个体杂交;而一对相对性状要区分显隐性就直接用杂交判断,若后代只有亲本中的一种表现型,说明该表现型是显性,另外的就是隐性;要不断提高小麦优良品种的纯合度,采用的是连续自交的方式,淘汰杂合子;检测F1的基因型用测交,如果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说明F1是杂合子,如果测交后代就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说明F1是纯合子。
20.答案:D
解析:A、由分析可知,子叶黄色植株所结的种子可能是自交得到的,也可能是杂交得到的,故F1基因型为BB或Bb,共2种基因型,A正确;B、亲本绿色×黄色→F1黄色,说明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性状,B正确;C、子叶的绿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植株(Bb)产生2种花粉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D、绿色是隐性性状,纯种绿色植株上所结种子若是自交得到的,则为子绿色种子,若是杂交的到的,则为子叶黄色种子,D错误。故选D。
21.答案:A
解析:A项,黑色是隐性性状,因此图中三只黑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相同,均为aa,A正确;
B项,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白毛,B错误;
C项,III-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因此其与一只黑羊(aa)交配再生一只黑羊的概率为1/3,C错误;
D项,图中I-1、II -2和II -3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但III-2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
22.答案: D
解析:A、由于基因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故该鼠种群中的基因型有AYA、AYa、AA、Aa、aa,共5种,A正确;
B、AYA和AYa两种鼠杂交,F1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YA∶AYa∶Aa=1∶1∶1,F1个体自由交配,亲本配子比例为AY∶A∶a=1∶1∶1,F2中黄鼠∶灰鼠∶黑鼠=4∶3∶1,因此F2中黄鼠所占比例为1/2,B正确:
C、F2的基因型为2/8AYA、2/8AYa、1/8AA、2/8Aa、1/8aa,A的基因频率=1/4×1/2+1/8+1/4×1/2=3/8,C正确;
D、F1中雄鼠的基因型为AYA、AYa、Aa,比例为1∶1∶1,F1中雄鼠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Y∶A∶a=1∶1∶1,D错误。
故选D。
23.答案:C
解析: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A正确;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B正确;C、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C错误;D、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C。
24.答案:C
解析:根据F2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不同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F1是双杂合子BbYy,且双显性B_Y_为绿色,双隐性bbyy为白色,一显一隐为蓝色或黄色,若将亲本换成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即亲本为BByy(纯合蓝色)×bbYY(纯合黄色)→F1:BbYy(绿色),子代互交:♀BbYy×♂BbYy→B_Y_(绿色):B_yy(蓝色):bbY_(黄色):bbyy(白色)=9:3:3:1.绿色和白色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为2/10,即1/5,C正确。
故选C。
25.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分析已知①②④⑤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⑥为受精作用,A错误;
B、根据题意分析图中①②④⑤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图2中有两对基因,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基因重组,所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过程。但⑥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不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B错误;
C、图一中③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所以后代AA:Aa:aa=1:2:1,其中Aa占1/2,C正确;
D、图二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子代所有个体中占1/16,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3,D错误。故选:C。
26.答案:C
解析:双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ddEeFF(隐显显)和DdEeff(显显隐),要求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比例,可以先求出子代与双亲相同表现型的比例,再计算表现型不同的比例,然后一对一对等位基因分别计算即可。子代隐显显出现的比例为1/2×3/4×1=3/8,子代显显隐出现的比例为1/2×3/4×0=0,所以子代与双亲表现型相同的占3/8,则不同的占5/8,故选C。
27.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是7︰3︰1︰1,组合方式是12种,所以F1产生的可育配子是3种和4种,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规律,A正确;B、由于F2中A_B_︰aaB_︰A_bb︰aabb=7︰3︰1︰1,与9︰3︰3︰4相比,A_B_少了2份,A_bb少了2份,故F2中基因型为Aabb致死,再结合A_B_少了2份,可知Ab型配子致死,结合基因型为A_bb蓝花植株(母本)和基因型为aaB_黄花植株(父本)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AaBb,可知Ab型雌配子没有致死,则Ab型雄配子致死,故F1中的雄配子Ab存在致死现象,B正确;C、由前面的分析可知,Ab型雄配子致死,则不存在AAbb型纯合体,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都为Aabb,F2蓝花植株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致死)︰Aabb(蓝花)︰aabb(白花)=1︰2︰1,故所得子代中白花植株占1/3,C错误;D、蓝花的基因型为A_bb,结合分析可知不存在AAbb型纯合体,因此无法通过杂交得到纯种蓝花植株,D正确。
28.答案:ACD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茎尖细胞周期可表示为图1中的Ⅱ→Ⅲ→Ⅱ,A正确;Ⅱ对应G1期,不会进行DNA的复制,故不会大量利用碱基T,B错误;图2中的①→②→③表示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b)位置的依次变化路径,此变化可出现在图1中的I时期(M期),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图1中的I时期(M期)可能有2N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29.答案:(1)次级精母细胞;丙
(2)⑤
(3)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受精作用;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②③④
解析: (1)图1中,精原细胞经过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B、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图2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处于图1中②过程。
(2)图2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对应图3中的⑤。
(3)图3中.①→②表示染色体数目减半,主要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进入两个子细胞;②→③和⑤→⑥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④→⑤表示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图3中②③④阶段中的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及形成的精细胞,细胞中均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30.答案:(1)C
(2)①③⑥
(3)AB
(4)相同
(5)8和4
31.答案:(1)红
(2)性状分离;3:1
(3)测交
(4)红
(5)分离
(6)
解析:(1) 第3、4组的后代红花白花都有为出性状分离现象,且比例接近为3:1,故红色是显性性状。
(2) 第3、4组的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都接近红色:白色=3:1,为自交,均表现出性状分离现象。
(3)第5组实验结果表明,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都接近红色:白色=1:1,故该交配类型属于测交。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生白色花植株,不可能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的频率没有这么高,故说明双亲中的红色花植株混有杂合子。
(5)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红花和白花杂交产生F1,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红色:白色=3:1,可判断植株花的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6) 第1组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BB或Bb和bb,其后代有红花和白花,其遗传图解如下:
32.答案:(1)有毛;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解析:(1)实验1中亲本有毛×无毛,子代全为有毛,所以有毛对无毛为显性,且A、B的相应基因型分别为DD和dd。实验3中亲本白肉×黄肉,子代全为黄肉,所以黄肉对白肉为显性,且C的相应基因型为FF,A的相应基因型为ff。
(2)实验1中白肉A(ff)×黄肉B→黄肉:白肉=1:1,说明B的相应基因型为Ff,B、C均无毛,相应基因型均为dd,所以A、B、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
(3)若B(ddFf)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实验3中DDff(A)×ddFF(C)→F1:DdFf。F1自交,则F2: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实验2中:ddFf(B)×ddFF(C)→ddFF、ddFf。
杂交组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红花♀×白花♂
白花♀×红花♂
第1组F1自交
第2组F1自交
第2组的F1♀×白花♂
后代植株
红色
2617
2628
2940
2730
1754
白色
10
9
1050
918
164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济宁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