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分配,教学目标,课前导入,积累词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出现的重点词语,揣摩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
2.学习本篇课文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3.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4.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
三、课前导入
痛苦与快乐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现在我告诉你们:放假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最苦?让大家一起来分担,生活中什么最乐?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1.作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中外纪闻》,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2.背景。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典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 不但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四、积累词语
契 (qì )约 揽 (lǎn)
大抵(d ǐ) 悲天悯 (mǐn)人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目标学习一:品读文章,整体感知
1.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1-2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3-4自然段)
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分-总)
2.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或“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4.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请从文中找出相应例子。
事实论据如:“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道理论据: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5. 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如第3自然段),引用论证。
6. 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是什么?
全文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1)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论点2)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 避责任。(结论)
目标学习二: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① 作者认为:贫、失意、老、死是最苦的事吗?不是
② 那他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③ a、为什么说贫困不苦?b 、为什么说失意不苦?C、为什么老、死也不算最苦 呢?
因为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若能达观,虽老死也不苦。这些都有办法解决,唯有一种东西若不解除便像千斤重的担子压在肩头。(负责任)
④ 看第二自然段:作者进一步推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2. 到底什么叫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答应人的事没做,欠钱没还,受了恩惠没报答,得罪了人没赔礼。
(个人是这样,家庭、社会、国家也是如此。)
人生没有苦痛 则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更重的了。
(从这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未了责任)
3.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① 从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尽了责任
②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真可畏不可言喻。
③ 在此,作者说了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它就是—?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④看第四自然段: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表面上看他们一辈子在感受苦痛,其实……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
4.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人因有责任而痛苦,也因尽责任而快乐,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你想解脱,就要尽责任,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任中寻找快乐
目标导学三:探究写法
1. 议论文写作方法:分-总
先分后总,是把所要表述的对象或主题分成若干部分或侧面,从不同角度渐次展开阐说或论述,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或归纳全文。文章先分写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和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 避责任。
2.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之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指出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对于责任“未解除”的具体情况,这里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这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然后将这种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
在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基础上再来论证“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就容易了,作者只增加“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为了解开这个结,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五、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负责任是人生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最大的痛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了的责任。
(分论点1)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大的快乐 比喻论证
中心论点 (分论点2) 对比论证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 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不能逃避
六、课后反思
1. 上课时创造了轻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语句,深层次思考问题,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通过感受主题美,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让他们感受作者对痛苦和快乐的阐述,充分理解议论文的论证和写作方法。
2. 但这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自主学习时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缺少教师有效的引领,使时间上前松后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