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3: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C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3: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C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含解析)01
    专题13: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C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含解析)02
    专题13: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C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含解析)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3: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C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3: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C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含解析),共19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古诗文(33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前三空每空3分,第4句每空2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13分)名句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在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引用杜甫的“ ’ ,鼓励学生坚定信念,勇攀顶峰。(杜甫《望岳》)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问题(20分)
    【甲】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①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②,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①愀然,表情变化的样子。②审自得者,对于自己的得失看得很清楚的人。审,明察。
    2.(2分)【甲】诗的作者是 (朝代)的郑燮;【乙】文的作者是宋代的 (人名)。
    3.(4分)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任尔东西南北风( ) (2)行修于内者( )
    4.(4分)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多利用自己而受到拘累的。
    B.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让自己受到拘累的。
    C.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
    D.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多利用自己而使自己拘累的。
    5.(4分)对【丙】文颜回“不愿仕”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有基本的保障。B.有高雅的兴趣爱好。
    C.可以向更多人学习。D.能坚守自己的志趣。
    6.(6分)【甲】诗中竹生长于破岩中,经历千磨万击,铸就 的品质。诗中含蓄地表现了诗人 的气节。【乙】文中莲生活在淤泥之中,却能“ ”,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君子 的品格的赞颂。【丙】文中颜回“ ”,却仍能坚持自己的选择,具有 的品质。
    二、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说明文阅读(15分)
    时间觉:神奇的第六感
    ①人类有哪些感觉呢?你可能会说出5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些感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之内,时刻影响着我们,但我们却不熟悉。
    ②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位伞兵,从几千米高空的飞机上跳出机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飞速地往地面坠落。在距地面只有200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安全地降落到地面。如果再迟2—3秒钟开伞的话,那可就来不及了,他会摔得粉身碎骨。那么,是什么使他在关键时刻,及时打开降落伞呢?这就是人类的第六感觉——时间觉。
    ③科学家发现,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当你问旁边的几个人:“现在几点了?”可能得到不同的回答:“快到6点了。”“大概过6点了。”“6点钟了吧?”因为他们都没带表,对时间没有充分的自信,所以都用了不确定的口气。
    ④就是同一个人,他的时间觉的准确程度,在不同的时候,也会不一样。当你回忆过去一段的平淡的日子时,由于记忆不深,你会觉得那段日子过得很快。相反,如果你想起了一段紧张的经历,比如是困在电梯里等待救援,因为印象深刻,历历在目,就会觉得那段时光是很漫长难忘的。
    ⑤时间觉还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在快乐的时候,会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而当痛苦时,日子就会变得很难熬。还有,你要赶到某地办件急事,一路上你一定会觉得汽车开得太慢,并不停地看手表,感到时间走得太快。
    ⑥时间觉属于生物钟的范畴。但令人吃惊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形成的。人刚生下来时,没有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之类的时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逐渐接受和适应了这些时间概念,并学会运用。
    ⑦在国外,时间觉已被心理学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针对学生在进入枯燥、单调的学习科目时,容易产生厌烦、疲劳、“度日如年”的感觉,科学家就采取改变外部刺激的方法,来调整时间觉。如把房间色调布置得明快悦目,播放轻松悠扬的音乐——使人们产生一种时间很容易过去的错觉,避免了厌倦感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⑧精神病患者丧失了对外界的感觉能力,无法对寒暑交替、昼夜轮回进行判断,专家就用恢复时间觉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治疗。当病人的时间觉正常之后,其他方面的功能就可能发生连锁反应,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
    ⑨不过,到现在为止,时间觉仍是一种神秘复杂的生理现象。只有我们彻底揭开了人体生物钟的秘密,才能让时间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7.(4分)本文围绕“时间觉”这一说明对象,介绍了 、 、 、 等内容。
    8.(3分)本文第③段、第④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9.(4分)本文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0.(4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一文中写到“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请从时间觉角度分析“老吏苦之”和“东坡洒然不倦”的原因。
    (二)记叙文阅读(22分)
    炒菜的时候放几颗星星
    ①以前,有各种各样的修理匠,修伞的、修碗的、修钢笔的、修表的。【甲】现在修理匠几乎不见了,东西用坏了就直接扔了,我们使用这些东西的成本降低了,消费欲被持续刺激,似乎我们活在世上就是为了消耗器物,生产垃圾。
    ②【乙】现在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锅漏了也是可以修好的。洞较小的话,就打个补丁;洞太大了,或者洞太多,就把整个锅底换掉。
    ③【丙】我家有好几口铝锅是换过锅底的。新的锅底是用铁皮镶的,像接烟囱一样,在连接的边缘处敲出可以互相扣嵌的Z形边,两片紧紧咬合在一起,再敲平、敲紧,于是新的锅底诞生了,滴水不漏,旧锅重新派上了用场。
    ④但是这种补法只适用于平底的屉锅或汤锅,圆底的炒锅就没法换锅底了
    ⑤记得我家有一口炒锅,锅底常年都是漏着的。有四五处洞,每个洞约芝麻大小。这么小的洞,也漏不出太多东西。于是在很多年里,就由它那么漏着,从没有正式补过
    ⑥但我妈会时不时“非正式”地补一下——她每次揉面的时候,揪米粒大的一点点面粒,按在锅底小孔处。烧菜时,大火很快把粘在那几处的面团烧焦,烧焦后的面疙瘩便暂时堵住了漏洞。虽然这种补法也顶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锅的确不漏了。不像之前,烧菜时,火大了还没事,火一小,锅底就磁啦磁啦响。那是从小孔处漏出去的油或汤水与高温激烈相撞后发出的细小尖叫声。那时,烧火的人透过明亮的灶膛,会看到锅底那几处小小的、激动的沸腾。
    ⑦这口锅用了很多年,用得越来越薄,小洞越来越多,【丁】但那些年里,不知为何,我们从没想过换一口新锅。
    ⑧在很多准备晚餐的时光里,总是没有太亮的照明。要么是马灯,要么是摇摇晃晃的蜡烛,它们的光芒只笼罩有限的范围。房间虽然因为它们有了些许光亮,却仍被黑暗所统治。板凳下面,灶台后面,天花板上,甚至火焰下方十厘米处,都黑得深不见底,正在炒菜的锅里也是黑暗。锅铲不停翻动,似乎想把黑暗搅拌得更加混沌。我手持锅铲,翻啊,搅啊。我们的食物充满黑暗。我们的果腹之物把这黑暗接引进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内部是黑暗的最终归宿。
    ⑨但锅底那几颗星星,永远明亮闪烁。
    ⑩我不停地翻炒,凝视那几粒忽隐忽现的星星。它们是红色的,极其明亮,在锅底的位置永恒不变,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永恒不变。我非常熟悉它们。它们嵌在锅底,嵌在我眼中,嵌在日后历久弥新的神秘记忆里。世界越黑,它们越亮;世界越饿,它们越亮;世界越咸,它们越亮。它们越亮,锅底就越脆弱。我小心翻炒,担心把锅底戳破;又用力翻炒,希望星星更多,越来越多,更亮,越来越亮。
    11.(4分)文章标题“炒菜的时候放几颗星星”有何作用?
    12.(3分)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对了,还有补锅的匠人。
    A.【甲】B.【乙】C.【丙】D.【丁】
    13.(5分)文章第⑤段说“记得我家有一口炒锅,锅底常年都是漏着的。”为什么这口炒锅没有正式补过?
    14.(5分)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那时,烧火的人透过明亮的灶膛,会看到锅底那几处小小的、激动的沸腾。”
    15.(5分)文中第⑩段划线句“我小心翻炒”与“又用力翻炒”是否矛盾?为什么?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同学们发现语文课要求阅读的许多名著书目都与英雄有关,但是同学们对于“英雄”的认识各不相同,大家打算举办一次“何为英雄”的主题班会,交流分享对英雄的认识。
    16.(4分)为了筹备主题班会,班委会对班级42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图是根据同学们对“了解最多的英雄类型”的回答结果所作的数据统计:
    根据上图,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该班同学了解的中国古代英雄比中国近代革命英雄多。
    B.该班同学了解的作品中虚构的英雄比中国当代英雄少。
    C.该班同学了解最多的英雄类型是中国古代英雄。
    D.该班同学了解最少的英雄类型是中国当代英雄。
    17.(6分)同学们为主题班会设计了一张海报,请根据海报内容和班会主题把宣传语补充完整。
    何为英雄?
    18.(4分)班级同学小A的妈妈是一名医生,曾经主动申请前往一线抗疫,大家决定要在班会课上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采访她,听听她对于“何为英雄”的看法。以下是同学们草拟的采访问题,请你筛选出其中不合适的两项( )
    A.你在医生这个行业干了几年?
    B.你为什么主动报名前往一线支援抗疫?
    C.您觉得英雄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D.您最欣赏的英雄是谁?
    E.您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19.(6分)班会课上,班长请你结合名著阅读篇目,简要谈谈自己对“何为英雄”的看法,请完成一篇100字以内的演讲稿。
    可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任选其一)
    四、作文(共60分)
    2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粗糙的双手,见证了勤劳与艰辛;温暖的双手,表达了关怀与善意;有力的双手,传递了信任和鼓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________的双手”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限填一个恰当的形容词;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专题13: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C卷)
    语文答案解析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古诗文(33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前三空每空3分,第4句每空2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13分)名句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在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引用杜甫的“ ’ ,鼓励学生坚定信念,勇攀顶峰。(杜甫《望岳》)
    【答案】 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者不可得兼 惟吾德馨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详解】考查名句默写。“燕”“兼”“德馨”“凌”“览”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问题(20分)
    【甲】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①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②,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①愀然,表情变化的样子。②审自得者,对于自己的得失看得很清楚的人。审,明察。
    2.(2分)【甲】诗的作者是 (朝代)的郑燮;【乙】文的作者是宋代的 (人名)。
    3.(4分)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任尔东西南北风( ) (2)行修于内者( )
    4.(4分)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多利用自己而受到拘累的。
    B.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让自己受到拘累的。
    C.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
    D.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多利用自己而使自己拘累的。
    5.(4分)对【丙】文颜回“不愿仕”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有基本的保障。B.有高雅的兴趣爱好。
    C.可以向更多人学习。D.能坚守自己的志趣。
    6.(6分)【甲】诗中竹生长于破岩中,经历千磨万击,铸就 的品质。诗中含蓄地表现了诗人 的气节。【乙】文中莲生活在淤泥之中,却能“ ”,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君子 的品格的赞颂。【丙】文中颜回“ ”,却仍能坚持自己的选择,具有 的品质。
    【答案】2. 清 周敦颐 3. 任凭,听凭 品行 4.C 5.C 6. 坚韧(坚贞) 刚正不阿(正直不屈) 出淤泥而不染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家贫居卑 安贫乐道
    【解析】2.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第一空,《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第二空,《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3.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任:任凭,听凭;
    (2)句意为:注意内心修养的人。行:品行。
    4.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知,知道;足,满足;利,利禄;自累,使自己受到拘累。
    正确翻译为: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
    故选C。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意思是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此我不愿做官。据此可知,颜回“不愿仕”的原因:生活有基本的保障:有高雅的兴趣爱好;能坚守自己的志趣。“可以向更多人学习”于文无据;
    故选C。
    6.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第一、二空,诗歌大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表现出了竹子坚韧的品格,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的气节;
    第三、四空,结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内容可知,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第五、六空,结合“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的内容可知,颜回“家贫居卑”;结合“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此我不愿做官)”,由此可知,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颜回回答说:“我无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此我不愿做官。”孔子听了深受感动改变面容说:“实在好啊,颜回的心愿!我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也是我的一点收获啊。”
    二、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说明文阅读(15分)
    时间觉:神奇的第六感
    ①人类有哪些感觉呢?你可能会说出5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一些感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之内,时刻影响着我们,但我们却不熟悉。
    ②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位伞兵,从几千米高空的飞机上跳出机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飞速地往地面坠落。在距地面只有200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安全地降落到地面。如果再迟2—3秒钟开伞的话,那可就来不及了,他会摔得粉身碎骨。那么,是什么使他在关键时刻,及时打开降落伞呢?这就是人类的第六感觉——时间觉。
    ③科学家发现,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当你问旁边的几个人:“现在几点了?”可能得到不同的回答:“快到6点了。”“大概过6点了。”“6点钟了吧?”因为他们都没带表,对时间没有充分的自信,所以都用了不确定的口气。
    ④就是同一个人,他的时间觉的准确程度,在不同的时候,也会不一样。当你回忆过去一段的平淡的日子时,由于记忆不深,你会觉得那段日子过得很快。相反,如果你想起了一段紧张的经历,比如是困在电梯里等待救援,因为印象深刻,历历在目,就会觉得那段时光是很漫长难忘的。
    ⑤时间觉还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在快乐的时候,会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而当痛苦时,日子就会变得很难熬。还有,你要赶到某地办件急事,一路上你一定会觉得汽车开得太慢,并不停地看手表,感到时间走得太快。
    ⑥时间觉属于生物钟的范畴。但令人吃惊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形成的。人刚生下来时,没有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之类的时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逐渐接受和适应了这些时间概念,并学会运用。
    ⑦在国外,时间觉已被心理学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针对学生在进入枯燥、单调的学习科目时,容易产生厌烦、疲劳、“度日如年”的感觉,科学家就采取改变外部刺激的方法,来调整时间觉。如把房间色调布置得明快悦目,播放轻松悠扬的音乐——使人们产生一种时间很容易过去的错觉,避免了厌倦感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⑧精神病患者丧失了对外界的感觉能力,无法对寒暑交替、昼夜轮回进行判断,专家就用恢复时间觉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治疗。当病人的时间觉正常之后,其他方面的功能就可能发生连锁反应,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
    ⑨不过,到现在为止,时间觉仍是一种神秘复杂的生理现象。只有我们彻底揭开了人体生物钟的秘密,才能让时间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7.(4分)本文围绕“时间觉”这一说明对象,介绍了 、 、 、 等内容。
    8.(3分)本文第③段、第④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9.(4分)本文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0.(4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一文中写到“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请从时间觉角度分析“老吏苦之”和“东坡洒然不倦”的原因。
    【答案】7. 个体差异 影响因素 形成原因 实际运用 8.不能。第③段主要写了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第④段主要写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时间觉的准确程度也有不同。第④段是在第③段基础上进一步体现这种差异,两段间存在递进关系。 9.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科学家可以通过采取改变外部刺激的方法,来调整时间觉,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0.时间觉受情绪的影响。东坡读《阿房宫赋》读得畅快,所以感觉时间过得飞快,老吏对书本不感兴趣,觉得时间变得难熬。
    【解析】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根据第③段“科学家发现,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第④段“就是同一个人,他的时间觉的准确程度,在不同的时候,也会不一样”可知,介绍了个体差异;
    根据第⑤段“时间觉还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在快乐的时候,会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而当痛苦时,日子就会变得很难熬。还有,你要赶到某地办件急事,一路上你一定会觉得汽车开得太慢,并不停地看手表,感到时间走得太快”可知,介绍了影响因素;
    根据第⑥段“时间觉属于生物钟的范畴。但令人吃惊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形成的。人刚生下来时,没有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之类的时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逐渐接受和适应了这些时间概念,并学会运用”可知,介绍了形成原因;
    根据第⑦段“在国外,时间觉已被心理学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针对学生在进入枯燥、单调的学习科目时,容易产生厌烦、疲劳、‘度日如年’的感觉,科学家就采取改变外部刺激的方法,来调整时间觉”,第⑧段“精神病患者丧失了对外界的感觉能力,无法对寒暑交替、昼夜轮回进行判断,专家就用恢复时间觉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治疗。当病人的时间觉正常之后,其他方面的功能就可能发生连锁反应,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可知,介绍了实际运用。
    8.考查说明顺序。
    明确观点:不能。第③段段首“科学家发现,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点明本段说明的内容: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第④段段首点明本段说明的内容“就是同一个人,他的时间觉的准确程度,在不同的时候,也会不一样”;由“每个人”到“同一个人”,可见第④段是在第③段基础上进一步体现这种差异,两段间存在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9.考查说明方法。
    第⑦段画线句“如把房间色调布置得明快悦目,播放轻松悠扬的音乐——使人们产生一种时间很容易过去的错觉,避免了厌倦感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列举将房间色调布置得明快悦目,播放轻松悠扬的音乐避免厌倦感的产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事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说明了前文“时间觉已被心理学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科学家就采取改变外部刺激的方法,来调整时间觉”的内容,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
    10.考查拓展延伸。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写苏东坡读书喜欢读书,读《阿房宫赋》到很晚还不觉得疲倦,而老吏却很苦恼,是因为对书本不感兴趣,觉得时间难熬;一“苦”一“洒然不倦”,从中能够看出时间觉受情绪的影响。印证了第⑤段首句这一内容。
    (二)记叙文阅读(22分)
    炒菜的时候放几颗星星
    ①以前,有各种各样的修理匠,修伞的、修碗的、修钢笔的、修表的。【甲】现在修理匠几乎不见了,东西用坏了就直接扔了,我们使用这些东西的成本降低了,消费欲被持续刺激,似乎我们活在世上就是为了消耗器物,生产垃圾。
    ②【乙】现在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锅漏了也是可以修好的。洞较小的话,就打个补丁;洞太大了,或者洞太多,就把整个锅底换掉。
    ③【丙】我家有好几口铝锅是换过锅底的。新的锅底是用铁皮镶的,像接烟囱一样,在连接的边缘处敲出可以互相扣嵌的Z形边,两片紧紧咬合在一起,再敲平、敲紧,于是新的锅底诞生了,滴水不漏,旧锅重新派上了用场。
    ④但是这种补法只适用于平底的屉锅或汤锅,圆底的炒锅就没法换锅底了
    ⑤记得我家有一口炒锅,锅底常年都是漏着的。有四五处洞,每个洞约芝麻大小。这么小的洞,也漏不出太多东西。于是在很多年里,就由它那么漏着,从没有正式补过
    ⑥但我妈会时不时“非正式”地补一下——她每次揉面的时候,揪米粒大的一点点面粒,按在锅底小孔处。烧菜时,大火很快把粘在那几处的面团烧焦,烧焦后的面疙瘩便暂时堵住了漏洞。虽然这种补法也顶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锅的确不漏了。不像之前,烧菜时,火大了还没事,火一小,锅底就磁啦磁啦响。那是从小孔处漏出去的油或汤水与高温激烈相撞后发出的细小尖叫声。那时,烧火的人透过明亮的灶膛,会看到锅底那几处小小的、激动的沸腾。
    ⑦这口锅用了很多年,用得越来越薄,小洞越来越多,【丁】但那些年里,不知为何,我们从没想过换一口新锅。
    ⑧在很多准备晚餐的时光里,总是没有太亮的照明。要么是马灯,要么是摇摇晃晃的蜡烛,它们的光芒只笼罩有限的范围。房间虽然因为它们有了些许光亮,却仍被黑暗所统治。板凳下面,灶台后面,天花板上,甚至火焰下方十厘米处,都黑得深不见底,正在炒菜的锅里也是黑暗。锅铲不停翻动,似乎想把黑暗搅拌得更加混沌。我手持锅铲,翻啊,搅啊。我们的食物充满黑暗。我们的果腹之物把这黑暗接引进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内部是黑暗的最终归宿。
    ⑨但锅底那几颗星星,永远明亮闪烁。
    ⑩我不停地翻炒,凝视那几粒忽隐忽现的星星。它们是红色的,极其明亮,在锅底的位置永恒不变,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永恒不变。我非常熟悉它们。它们嵌在锅底,嵌在我眼中,嵌在日后历久弥新的神秘记忆里。世界越黑,它们越亮;世界越饿,它们越亮;世界越咸,它们越亮。它们越亮,锅底就越脆弱。我小心翻炒,担心把锅底戳破;又用力翻炒,希望星星更多,越来越多,更亮,越来越亮。
    11.(4分)文章标题“炒菜的时候放几颗星星”有何作用?
    12.(3分)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对了,还有补锅的匠人。
    A.【甲】B.【乙】C.【丙】D.【丁】
    13.(5分)文章第⑤段说“记得我家有一口炒锅,锅底常年都是漏着的。”为什么这口炒锅没有正式补过?
    14.(5分)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那时,烧火的人透过明亮的灶膛,会看到锅底那几处小小的、激动的沸腾。”
    15.(5分)文中第⑩段划线句“我小心翻炒”与“又用力翻炒”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11.文章标题“炒菜的时候放几颗星星”交代了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中心,点名主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2.B 13.①因为这口炒锅是圆底的,没法换锅底。②每个洞约芝麻大小。这么小的洞,也漏不出太多东西。③母亲时不时“非正式”地补一下——她每次揉面的时候,揪米粒大的一点点面粒,按在锅底小孔处。所以说从没有正式补过。 14.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激动的沸腾”指代“锅底小孔处漏出去的油或汤水与高温激烈相撞后的现象”,赋予其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锅底小孔处漏出去的油或汤水与高温激烈相撞后的现象。 15.不矛盾。我小心翻炒,是担心把锅底戳破;而我又用力翻炒,希望炒锅出现更多的星星——漏洞,以此来驱散因物资匮乏带来的心理和现实的黑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11.考查标题的作用。
    联系第⑤段“记得我家有一口炒锅,锅底常年都是漏着的。有四五处洞,每个洞约芝麻大小”可知,文章标题“炒菜的时候放几颗星星”交代了写作对象;“星星”指锅底的小洞,作者看做星星,概括了文章中心,联系第⑩段“世界越黑,它们越亮;世界越饿,它们越亮;世界越咸,它们越亮。它们越亮,锅底就越脆弱”理解,暗示文章主旨,展现作者在贫穷年代仍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星星怎么能在炒菜的时候放呢?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2.考查语句的衔接。语句“对了,还有补锅的匠人”提到匠人,应放在乙处,“对了”指上文第①段的“现在修理匠几乎不见了”,“补锅的匠人”指第②段“锅漏了也是可以修好的。洞较小的话,就打个补丁;洞太大了,或者洞太多,就把整个锅底换掉”。所以放在乙处。故选B。
    13.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④段“但是这种补法只适用于平底的屉锅或汤锅,圆底的炒锅就没法换锅底了”可知,因为这口炒锅是圆底的,没法换锅底。
    结合第⑤段“有四五处洞,每个洞约芝麻大小。这么小的洞,也漏不出太多东西”可知,每个洞约芝麻大小。这么小的洞,也漏不出太多东西。
    结合第⑥段“但我妈会时不时“非正式”地补一下——她每次揉面的时候,揪米粒大的一点点面粒,按在锅底小孔处”可知,母亲时不时“非正式”地补一下——她每次揉面的时候,揪米粒大的一点点面粒,按在锅底小孔处。所以说从没有正式补过。
    14.考查赏析语句。
    “会看到锅底那几处小小的、激动的沸腾”赋予锅底小洞以人的神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第⑥段“那是从小孔处漏出去的油或汤水与高温激烈相撞后发出的细小尖叫声”分析,“激动的沸腾”指代“锅底小孔处漏出去的油或汤水与高温激烈相撞后的现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锅底小孔处漏出去的油或汤水与高温激烈相撞后的现象。
    15.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⑩段“我小心翻炒,担心把锅底戳破”可知,我小心翻炒,是担心把锅底戳破;结合第⑧段“我们的食物充满黑暗。我们的果腹之物把这黑暗接引进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内部是黑暗的最终归宿”,第⑨段“但锅底那几颗星星,永远明亮闪烁”分析,“又用力翻炒,希望星星更多,越来越多,更亮,越来越亮”是希望炒锅出现更多的星星——漏洞,以此来驱散因物资匮乏带来的心理和现实的黑暗,追求美好生活。表达出勤俭节约、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所以语句不矛盾。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同学们发现语文课要求阅读的许多名著书目都与英雄有关,但是同学们对于“英雄”的认识各不相同,大家打算举办一次“何为英雄”的主题班会,交流分享对英雄的认识。
    16.(4分)为了筹备主题班会,班委会对班级42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图是根据同学们对“了解最多的英雄类型”的回答结果所作的数据统计:
    根据上图,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该班同学了解的中国古代英雄比中国近代革命英雄多。
    B.该班同学了解的作品中虚构的英雄比中国当代英雄少。
    C.该班同学了解最多的英雄类型是中国古代英雄。
    D.该班同学了解最少的英雄类型是中国当代英雄。
    17.(6分)同学们为主题班会设计了一张海报,请根据海报内容和班会主题把宣传语补充完整。
    何为英雄?
    18.(4分)班级同学小A的妈妈是一名医生,曾经主动申请前往一线抗疫,大家决定要在班会课上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采访她,听听她对于“何为英雄”的看法。以下是同学们草拟的采访问题,请你筛选出其中不合适的两项( )
    A.你在医生这个行业干了几年?
    B.你为什么主动报名前往一线支援抗疫?
    C.您觉得英雄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D.您最欣赏的英雄是谁?
    E.您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19.(6分)班会课上,班长请你结合名著阅读篇目,简要谈谈自己对“何为英雄”的看法,请完成一篇100字以内的演讲稿。
    可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任选其一)
    【答案】16.D 17.梦想追逐者;平凡岗位上的努力前行者 18.AE 19.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6.考查图文转换。
    结合“了解最多的英雄类型”的调查数据可知,同学们了解的最多的英雄类型是中国近代革命英雄,超过15个,其次是中国古代英雄,在10到15个中间,再次是作品中虚构的英雄,是10个,最后是中国当代英雄,少于5个。故D表述正确,选D。
    17.考查宣传语。
    答题思路:扣住“何为英雄”这个问题,观察海报,回答这个问题,补全宣传语。从海报上可以看到不同的人,从左向右,有拿着公文包的白领,吹着号角的军人,拿着工具的工人,拿着锄头的农民,拿着显微镜的医生,拿着书本的教师。他们都是英雄,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因此可以补全宣传语:各自岗位上奋力拼搏者。
    18.考查口语交际。
    结合题干“听听她对于‘何为英雄’的看法”可知,要扣住“什么是英雄”这个中心问题去设计采访问题,B中“主动报名前往一线支援抗疫”本身就是英雄的行为,和题干中心问题相关;CD中直接有“英雄”二字,和中心问题相关;AE两项是关于职业从事年限、家庭教育,和“何为英雄”这个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故选AE。
    19.考查演讲稿。答题思路:围绕“何为英雄”这个中心,结合所给名著内容,完成100字以内的演讲稿。注意演讲稿的形式,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老师);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正文;结尾(如:谢谢大家)。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英雄是有着顽强意志、一心奉献的保尔;是嫉恶如仇、敢打敢拍的水泊梁山汉子;是为了家国、民族能忍受一切苦难的红军战士;英雄更是在各自岗位上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每个从业者,英雄可以是每个人,可以是我们自己,努力吧!奋斗吧!热爱吧!谢谢大家。
    四、作文(共60分)
    2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粗糙的双手,见证了勤劳与艰辛;温暖的双手,表达了关怀与善意;有力的双手,传递了信任和鼓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________的双手”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限填一个恰当的形容词;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例文:
    温暖的双手
    不管伤口有多深,妈妈的手会将它抚平;不管眼泪有多苦,妈妈的手会将它擦干;不管你的心有多冷,妈妈的手会将它捂热……这就是妈妈的双手,我心中最温暖的手。
    以前,每天放学妈妈总是拉着我的手回家,我从没注意过妈妈这双手的样子,我只是感觉这是一双温暖的手,给我许多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一天天长大了,一天,牵手和妈妈逛街,这是一双什么手啊?摸上去很粗糙,细细端详,手上长着许多茧子,而且还有些倒刺。看了妈妈的手,我情不自禁地心疼起来,妈妈整天为我付出了那么多,然而我还不知天高地厚的和她耍脾气,想想,我便内疚起来。
    妈妈的手是一双神奇的手。一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神农山玩,路上,我一直蹦蹦跳跳,突然,我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摔了一跤。我嚎啕大哭起来,爸爸妈妈看见我摔伤了,赶紧送我去山下的医院包扎。到了那里,医生先给我把伤口上的灰清洗干净,然后又给我涂了点药水,这时,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头,温柔地说:“现在好点儿了吧,别哭了,擦点药很快就会好了。”我感觉妈妈的手很神奇,仿佛像一味止痛药,伤口确实好了很多,不那么疼了。
    妈妈的手是一双万能的手,记得一次,我的作业本上不小心弄了墨汁滴,我非常着急,怕老师训我,妈妈见了,笑眯眯地用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刮刮,一会儿,一点儿痕迹也没有了,我惊讶不已,真是一双万能手。
    妈妈的手是一双闲不住的手,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做许多家务,做饭、收拾屋子、辅导我功课……不仅忙于事业,还忙于家庭,她用这双手给我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为我的成长付出辛苦,这双闲不住的手留给我童年许多美好回忆。
    妈妈的手抚平我的伤,温暖我的心,快乐我的童年,是我成长过程中最温暖的手。
    【详解】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以“_____的双手”为题可知,写作对象是“手”。根据写作要求,横线上补充的是形容词,不能是名词、代词等。可补充“温暖”“勤劳”“灵巧”“粗糙”“纤柔”“白净”“修长”“粗壮有劲”等。那这“手”是谁的呢?可以是自己、父亲、母亲、奶奶、陌生老爷爷等。“_____的双手”主要是写人,表现人物事件,表达自己对他(她)的独特情感。
    二、选材构思。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来写。如写妈妈“勤劳的双手”,可以写:每当天才麻麻亮,妈妈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早上,她一边做早点,一边洗衣服。上午和下午不是忙着做农活就是喂鸡喂猪。晚上,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帮我们姐妹俩织毛线衣等,表现妈妈的勤劳,表达对妈妈的感激、赞美之情。如写“奶奶温暖的手”,可以写:一个下午,倔强的我没有听奶奶的话,去上学时没有带伞。放学时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我正发愁焦急该如何回去时,奶奶早已经在教室门口守候了。她牵起我的手时,温暖了我一生等。本文写作时,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可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关试卷

    专题17: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C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17: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C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6: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B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16: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B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A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15:中考仿真模拟测试卷(A卷)-2024中考语文重难考点通关训练与模拟测试(江苏专用)(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