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选择题限时练3(附解析)
展开气流在移动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称为地形云,极具观赏价值的地形云主要有旗云(图1)和帽状云(图2)。据此完成1~2题。
1.旗云和帽状云形成的大气环境分别是( )
A.气流强劲 气流强劲
B.气流稳定 气流稳定
C.气流稳定 气流强劲
D.气流强劲 气流稳定
2.帽状云多出现在( )
A.平坦的高原B.低缓的丘陵
C.孤立的高山D.连绵的群山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气流顺迎风坡爬升至山顶时被强风阻挡,不得不“掉头”,形成旗云,且云层上空为上行空气,因此旗云形成时气流强劲,不稳定;由图2可知,气流顺迎风坡爬升,在峰顶冷却饱和,且周围盛行下行气流,气流稳定。第2题,平坦的高原和低缓的丘陵达不到水汽抬升而凝结成云的条件;连绵的群山高差不大,且高空气流易变得紊乱,不易形成稳定气流,很难形成帽状云;孤立的高山处,气流被山体抬升,山顶附近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可达到气流凝结条件,且山顶气流稳定,易形成帽状云,C项正确。
杞麓湖位于云贵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的地表径流出口。沿湖平原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下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据此完成3~5题。
3.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 )
A.湖中有泄水暗河
B.降水量远超蒸发量
C.气温低,蒸发弱
D.多冰雪融水汇入
4.Ⅰ时期,湖区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
A.湿热B.冷干
C.冷湿D.干热
5.研究发现,Ⅲ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原因最可能是( )
A.气温显著下降
B.农业引湖灌溉
C.径流汇入增加
D.入湖泥沙减少
答案:3.A 4.C 5.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湖位于云贵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断层中可能有泄水暗河,使得湖泊盐分外泄,形成淡水湖。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及其碳酸盐含量与湖泊水位呈显著负相关。读图可知,Ⅰ时期湖区沉积物的粒径偏小,碳酸盐含量偏低,因此该时期湖泊的水位应该偏高,即蒸发弱、降水多,故Ⅰ时期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冷湿。第5题,Ⅲ时期的全球气候特征是气候变暖,并没有出现气温显著下降的特征;“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此时湖泊水位较低,所以可以推测出,此时虽然降水量大,但用水量可能更大,导致湖泊水位较低,再加上该湖周边为重要农耕区,所以最有可能是农业引湖灌溉,使湖泊水位下降,B项正确;径流汇入增多会导致湖泊水位升高,碳酸盐含量应下降;湖泊周边是重要农耕区,受人类农耕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应有所增加,入湖泥沙应呈增加趋势。
我国风筝文化历经两千多年,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的风筝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昆明的“滇蜂”风筝(图1)造型最早是由北京的“沙燕”风筝(图2)转变而来,为了增强放飞效果,保证在当地稳定飞行,“滇蜂”增大了翅膀的后拉角度,使风槽变深、变陡;同时因长尾风筝在空间相对窄小的场地不易放飞,“滇蜂”舍去了“沙燕”风筝尾巴的部分,放大了翅膀的比例。据此完成6~7题。
6.由“沙燕”风筝到“滇蜂”风筝造型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 )
①风力大、风向多变 ②风力小、风向稳 ③地势高、起伏大 ④降水多、湿度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7.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人对“滇蜂”的外形不断进行改造,出现了童子型、歪桃型、寿星型、几何型等各种形状的风筝,出现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技术B.市场C.政策D.原料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滇蜂”增大了翅膀的后拉角度,使风槽变深、变陡,主要是适应当地风力大、风向多变的特点;同时因长尾风筝在空间相对窄小的场地不易放飞,“滇蜂”舍去了“沙燕”风筝尾巴的部分,放大了翅膀的比例,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地势高、起伏大的特点。风筝造型变化跟降水、湿度关系不大。第7题,“滇蜂”外形发生改变,主要是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
(2022·全国甲卷)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8~10题。
8.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量B.作物结构
C.耕地质量D.作物熟制
9.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 )
A.提高秸秆产量
B.增加秸秆种类
C.调整农牧结构
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
10.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 )
①作物轮作 ②土壤深翻 ③圈舍养殖 ④土地平整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8.D 9.C 10.A
解析:第8题,主要考查作物熟制。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主要受作物熟制的影响,吉林纬度较高,光热条件一般,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河南纬度较低,光热条件较好,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第9题,主要考查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结合材料“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可知,“粮改饲”有利于当地发展牧业,调整农牧结构。第10题,主要考查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结合材料可知,推进“粮改饲”工作,在玉米产区推广作物轮作,提高了土壤肥力,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圈舍养殖能减少牲畜对土地的破坏。
江西省樟树市是我国著名的金属家具产业基地,金属家具企业主打产品占据国内近50%的市场份额,年产值超200亿元,产品远销德国、俄罗斯等国,下表示意樟树市金属家具产业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11~13题。
11.阶段Ⅰ,樟树市金属家具产业发展的重心是( )
A.开拓市场B.增加利润
C.降低成本D.吸引资金
12.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 )
A.内部竞争加剧B.产业不断趋向分散
C.市场风险增大D.资金集中程度提高
13.阶段Ⅲ,樟树市金属家具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生产工厂,有利于( )
①提高樟树市就业率 ②扩大品牌影响力 ③降低运输和销售成本 ④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11.A 12.D 13.C
解析:第11题,第Ⅰ阶段是樟树市金属家具产业发展初期,该时期急需开拓产品市场,因此为提高销售量,产品只定出厂价,不定销售价。第12题,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通过兼并、淘汰落后企业,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统一销售价格,减少了内部的恶性竞争,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少数效益高的企业成为行业主导,资金集中程度提高。第13题,金属家具体积和重量大,运输成本高,在全国范围内建生产工厂,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输和销售成本,③正确。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厂也扩大了产品的品牌影响力,②正确。樟树市金属家具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生产工厂,对樟树市本地而言,减少了就业岗位,不利于提高就业率,①错误;只是生产要素的外移,对于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作用不明显,④错误。发展
阶段
时间
主要产品
方式
Ⅰ
1973—
2005年
保险柜
家庭作坊,只定出厂价,不定销售价
Ⅱ
2006—
2017年
钢制家具、安防设备、智能系统等
兼并、淘汰落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协会,在各地建销售门店,统一销售价格
Ⅲ
2018年
至今
智能家具、创意家具
大力推行“机器代人”,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生产工厂
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非选择题限时练3(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非选择题限时练3(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选择题限时练6(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选择题限时练6(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日本公路驿站对乡村发展的意义是,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收排有利于,苏木吉林湖,“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能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选择题限时练1(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选择题限时练1(附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合理的是,青藏地区人口流动的高值季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可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