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展开1.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形式,提高识别和防范诈骗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知道遇到诈骗行为应如何依法维权。
3. 通过实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识别电信诈骗的方法和应对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遭遇诈骗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话题,播放一段电信诈骗的真实案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一:2024年1月7日,绥阳县某中学学生小红(化名,13岁)在家中刷快手看见有一个明星QQ,添加QQ后对方称小红泄露了该明星的信息已经报警了,要求小红配合调查。随后对方就发来了一个二维码,要求小红扫描进群,进群后对方称是该明星的律师并发来了律师证。在对方的恐吓中小红立马配合对方打开手机摄像头对着父母的手机,然后按照对方的要求点开了父母的微信付款码,随即银行卡里的钱就被全部转走了,共计损失2万余元。
案例二:15岁女孩小莲在家收到QQ好友信息,对方称其微信无法登录,需要小莲帮忙转钱给朋友。小莲同意后,通过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扫码转账2500元。随后,小莲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自此发现被骗。
案例五:一名12岁男孩小明在某直播上结识了一个卖游戏账号的主播。小明看中了一个游戏账号,于是加了该主播QQ好友。随后,对方以需缴纳保证金等各种理由要求小明多次转账。小明将自己存的1.7万元零花钱都转给了对方,但还是没得到他想要的游戏账号,最终发现被骗。
案例三:2023年8月,桂林初中生袁某在刷抖音时,发现了一个明星的QQ号,添加后收到对方的信息,说是明星的助理恶意泄露明星的联系方式已经被抓起来了,现在要对添加好友的粉丝进行登记,如果拒绝就交给公安机关处理,随后更是发来律师函要求袁某接受审查。袁某按对方要求将云闪付的支付二维码提供给对方扫描,最后袁某被骗15万余元。
案例四:桂林小学生秦某在刷快手时看见可以免费领游戏皮肤,扫码后弹出提示说其利用漏洞侵占游戏公司财物,构成盗窃罪,要他配合调查,否则就报警处理。秦某害怕了,就按照对方要求扫码转账,最后被骗6万多元。
案例五:2023年8月7日,桂林灵川的中学生袁某拿家长的手机刷抖音时发现了一个明星的QQ号,袁某添加后收到对方的信息,说是明星的助理恶意泄露明星的联系方式已经被抓起来了,现在要对添加好友的粉丝进行登记,如果拒绝就交给公安机关处理,随后更是发来律师函要求袁某接受审查。袁某按对方要求将云闪付的支付二维码提供给对方扫描,最后袁某被骗15万余元。
.提问学生:"你们曾经接到过疑似诈骗的电话或短信吗?是如何处理的?"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个人经历,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
. 列举常见的电信诈骗的定义和手段 ,如冒充公检法、虚假中奖、网络购物诈骗等。
电信诈骗的定义: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
电信诈骗的手段:
1.虚假招聘类
近日,A女士在网页上看到了招聘小说配音员的广告,便点击链接后填入了个人姓名及手机号,随后“客服”添加了A女士微信,并发来了具体招聘内容:打卡三次系统培训课程后即可进行配音兼职,以时长获得兼职佣金。A女士在观看第二个培训课程时显示需充值3000元身份认证金才可继续观看课程,“客服”告知A女士这只是一个平台认证费用,课程都学完后费用会原路退回,A女士充值后发现还需垫付12800元的配音资格认证费,A女士再次充值后,“客服”又称还需提前垫付佣金税费,A女士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反诈中心提示:切忌轻信来历不明的兼职广告,需要缴纳保证金、税费、身份认证金的一律都是诈骗。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2.虚假中奖类
近日,B先生收到一陌生抽奖链接,点击后显示获得3000元,需填入个人信息领奖,随后页面显示需参与充值活动后将以返利形式收到中奖金额。B先生便充值了10次300元的公益活动,“客服”联系B先生称其操作失误,需进行账户修复,否则该3000元及返利无法退回,B先生便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5000元进行账户修复。对方又称B先生账号被冻结需缴纳解冻费,B先生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反诈中心提示:不明身份信息人的中奖通知往往背后隐藏着巨大陷阱,更应注意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要随便转发验证码给他人,在此呼吁广大群众可在官方应用平台下载注册登录“国家反诈中心APP”,打开来电短信检测功能,实时发现诈骗信息,保护自身财产安全。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3.网络交易类
近日,D女士收到某闲置物品出售平台的私信,一网友称要购买D女士出售的名牌包,D女士和对方商议好交易价格后,对方发来支付成功的截图,但随后又发来一张资金被冻结的截图,并告知D女士由于买家保障未开通需要D女士帮其扫码验证,并承诺其账户解封后全额退还费用。D女士扫描对方的二维码后,垫付保障金,“客服”又告诉D女士需再垫付5000元开通假一赔三权限,D女士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结束交易,遂报警。
反诈中心提示:在正规交易平台如果收到类似买家或者卖家发送的交易冻结等截图,请立即联系该平台正规客服,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陌生链接,不轻信对方的承诺,时刻保持警惕才能远离诈骗陷阱。一旦遇到此类诈骗情况,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4.杀猪盘类
近日,C女士在一交友软件上认识一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逐渐发展成为男女朋友关系。该男子称自己在部队当兵,平时喜欢投资理财增加积蓄。随着信任加深,该男子便在日常聊天中表示可以教其赚钱,C女士便在对方指导下进行投资。一开始,基本上都有不错的收益,C女士便将此消息告诉了自己的闺蜜,闺蜜加入投资后全部赔本,但该男子依然称继续投资一定可以回本,C女士意识到不对劲,遂报警。
反诈中心提示:网络交友需谨慎,杀猪盘类诈骗案例往往骗子都以交友为名义,建立起男女朋友关系后打消受害者的警惕心,诱骗受害者在虚假网站投资,此类诈骗往往耗时较长,被骗金额高。希望广大市民朋友平时多关注诈骗案例通报,多和亲友进行反诈宣传,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报警。
5.虚假服务类诈骗
2024年2月26日,礼县居民L女士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中国民航客服人员,称因极端天气原因,L女士预定的航班取消,现需要转接到支付宝理赔中心进行理赔,信以为真的L女士按照对方操作下载了视频会议软件,在对方的诱导下,分多次将向对方银行卡进行了转账,直至发现联系不到对方,才察觉被骗,遂报警,共计被骗101023元。
反诈中心提醒:凡办理各类服务事项,尽量到正规的相应官方服务机构当面办理,确实需要通过平台办理的,一定要通过官方推送的正规平台。对于短信、电话、网络平台等发送的相关服务信息,不要轻信,更不要在未经核准的情况下轻易转账汇款。
6.虚假贷款类诈骗
2024年2月29日,徽县居民Y先生收到一陌生短信,称其在某某平台有贷款额度,便点击了短信内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某小满”的APP,注册登录后显示有5W的贷款额度,便填写了银行卡申请提现,在提现阶段,客服称因Y先生银行卡输入多次错误导致银行卡被冻结,需要解冻资金,解冻后将随贷款一起返还,信以为真的Y先生便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账户进行了多次转账,直至联系不到对方才察觉被骗,遂报警,共计被骗119998元。反诈中心提醒:凡是在贷款发放前要求缴纳保证金、解冻费、刷资金流水或者索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任何声称“无抵押、低利率”的网贷平台都存在极大风险,如需贷款请到银行或正规信贷机构。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7.刷单诈骗
真实案例:2月28日,朗霞街道王某被人拉入一QQ刷单群,在群内通过点赞关注任务赚到了“返利金”。尝到甜头后王某通过群内链接下载名为“海看科技”的“专属刷单软件”,并在软件内接取刷单任务、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进行了转账。但就在王某想要将账户内的积分进行提现时却被告知操作失误导致账户被封,如需解封还要继续转账相同金额,生怕投资打了水漂的王某就又进行了转账。如此操作多次后王某猛然意识到自己被骗,共损失人民币47万元。一切刷单、做任务赚钱的信息都是诈骗,前期小额任务获取的返利只是犯罪嫌疑人投放的诱饵,诱导受害人加大投入,直至深陷泥潭。“动动手指就能在家躺着赚钱”这种好事不会从天而降,脚踏实地地赚取合法薪酬才是正道!
8.“防沉迷”骗钱财
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9.盗取微信号、QQ号进行诈骗
将学生微信号、QQ号盗号后,冒充学生本人向学生的亲戚、朋友借款,或者以学生发生交通事故、得病等为由,要学生亲戚、朋友转钱。
10.假明星发“假福利”
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
11.红包返利“杀鱼盘”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12.情色引流类刷单诈骗真实案例: 2月19日,朗霞街道黄某在车上发现一张涉黄贴纸,扫描二维码下载了名为“青苹果”的APP,注册登录后软件内“客服”告诉黄某想要“同城服务”需要先开通会员,还能赚取小额佣金。黄某在“客服”引导下向指定银行账户进行了转账,并被告知本金与佣金会在任务完成后返还。但随后“客服”又以“账户余额不足”、“返利账户错误”等理由继续要求黄某进行转账,转账完成后黄某意识到自己被骗,共损失人民币18万余元。
请记住,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诈骗者会不断创新和变化手段。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请求,是预防电信诈骗的关键。如果你收到可疑的信息或电话,务必谨慎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 分析诈骗者的心理和利用的漏洞,强调诈骗的危害性。
诈骗者的心理和利用的漏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诈骗者的心理:
1. 贪婪心理。
2. 欺骗技巧。
3. 社会工程学。
利用的漏洞:
1. 信息不对称。
2. 人性弱点。
3. 技术漏洞。
强调诈骗的危害性有助于引起人们对诈骗问题的关注和警觉,促使人们更加重视自我保护,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同时,也能够加强社会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利益。
如果不小心被骗了,以下这些步骤可以帮助你应对:
1.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尽量冷静地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2. 及时报警:向当地警方报案,提供尽可能多的证据和信息,协助警方调查。
3. 联系相关机构:如银行、电信运营商等,告知他们你的情况,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损失。
4. 收集证据:保留与诈骗相关的所有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短信等。
5. 更改密码:如果涉及到个人账户信息泄露,及时更改相关密码。
6. 告知亲友:让身边的人知道你的遭遇,避免他们也受到类似的诈骗。
7. 学习经验:反思被骗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再次上当。
.讲解防范诈骗的基本原则,如不轻信陌生电话、不透露个人信息等。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①下载注册国家反诈APP
主动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从源头上防止被骗。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轻信虚假信息
②不轻信虚假信息
对于在网络上找你借钱的好友,一定要打电话核实身份。网购在官方平台进行,出了问题尽量不要脱离平台进行交流。随便透漏个人信息
③不随便透漏个人信息
骗子会变换千万种手段来窃取你的信息,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信息安全!在和陌生人的交流中,不随便透漏个人的信息,更不要随便填写调查问卷。惕过于热情的陌生
④警惕过于热情的陌生人
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三)案例分析
. 分析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让学生理解诈骗者的操作手法。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识别和应对类似的诈骗行为。
.让学生模拟情景演练,加深印象,提高应变能力。
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1. 学习安全知识: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网络安全知识和个人信息保护方法。可以通过学校、家长、警方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2. 增强辨别能力: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和可疑行为。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和诱惑,对于涉及到个人信息、资金交易等敏感事项要保持警惕。
3.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银行账户等。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4. 谨慎网络行为:在使用互联网时,遵循安全规则,不访问可疑网站,不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
5.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家长、老师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分享遇到的问题和疑虑。他们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
6. 学会求助:如果遇到可疑情况或遭受诈骗,及时向家长、老师、警方或相关机构求助,不要害羞或犹豫。
7. 培养理性思维:学会分析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盲目跟从潮流或听信谣言。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家长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共同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如果中学生不慎泄露了个人信息,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补救措施:
1. 立即采取行动: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尽快更改相关账户的密码,如社交媒体、电子邮件、银行账户等。确保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2. 通知相关机构:如果个人信息涉及到银行账户、信用卡或其他金融机构,应该及时通知相关机构,让他们了解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监控账户活动:密切关注自己的账户活动,查看是否有异常的交易或未经授权的操作。如果发现任何可疑活动,应及时通知银行或相关机构。
4. 警惕诈骗电话和邮件:注意防范可能的诈骗电话和邮件。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来电或信息,不要提供进一步的个人信息或进行任何资金转移。
5. 报警:如果个人信息泄露导致了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可以考虑向当地警方报案。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协助警方进行调查。
6. 提高警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以后避免在不可信的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不随意分享个人信息,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
7. 关注个人信用报告:定期查看自己的信用报告,确保没有异常的信用记录或未经授权的贷款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情况下的补救措施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你遇到具体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以获取更准确的建议和指导。同时,教育中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是预防信息泄露的关键。
中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
- 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邮件等信息,尤其是涉及到钱财、个人信息等敏感内容的。
-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身份、家庭住址、银行账户等信息,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站上注册或留下个人信息。
- 学习防范知识: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 与家长沟通:及时与家长沟通,遇到可疑情况时向他们请教。
- 使用安全软件: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保护手机和电脑的安全。
- 谨慎网络交友:在网络上不轻易与陌生人交友,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
- 保持冷静:遇到可疑情况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如果上当受骗的金额较大,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法律援助:
- 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可以获得免费法律咨询,一般由当地司法局中的值班律师负责接待咨询,但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
- 前往当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一般有坐班律师负责接待,可以直接面对面咨询法律问题。
- 在线咨询: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律师,可能会遇到一些热心的律师愿意帮忙分析案情,但这种方式一般只能提供浅显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免费咨询是可以的,但如果案件纠纷比较复杂,需要请律师打官司,想要获得免费的法律援助是有条件的。建议你咨询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了解具体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四)法治教育
.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如《刑法》中关于电信诈骗的规定。
. 讲解当遭遇诈骗时应如何收集证据 、报警和维权。
遭遇诈骗时,收集证据、报警和维权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 收集证据:
- 保留所有与诈骗相关的通信记录,如短信、邮件、聊天记录等。
- 保存所有涉及钱款交易的凭证,如转账记录、收据等。
- 记录诈骗者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
- 报警:
- 尽快向当地警方报案,详细说明被骗的情况。
- 提供收集到的证据,协助警方进行调查。
- 按照警方的要求配合调查,如提供笔录等。
- 维权:
- 与相关机构联系,如银行、支付平台等,尝试追回损失的钱款。
- 如果是通过网络平台遭遇诈骗,可以向平台举报并寻求帮助。
- 寻求法律援助,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可能的维权途径。
. 强调法治精神,提醒学生守法维权,不参与、不协助任何违法活动。
(五)课堂总结
.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强调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防范电信诈骗的小能手。
.提出希望和要求 ,希望学生能够提高警惕,珍惜青春,远离诈骗。
四、总结
通过本次班会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全面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性和防范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法治意识。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使班会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有效。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深度。课后要及时收集学生的
反馈意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
够应用所学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2: 这是一份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2,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4: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4,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8: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8,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