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9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9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原卷版+解析)01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9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原卷版+解析)02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9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原卷版+解析)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9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9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原卷版+解析),共25页。


    【典例分析】
    例:【2023·广西桂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表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解析】
    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此句描绘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运用比喻修辞,把雕弓比作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决心;引用“射天狼”,委婉地指出边防重点。这一句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豪情。
    例:【2023·河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答案】
    赞美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从诗人对战斗场面以及对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刻画可看出诗人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详解】
    理解与把握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理解内容主旨是诗歌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往往会出现断章取义、把握不准确的现象,所以也是易失分题型之一。
    【对策】
    阅读方法解密:
    (诗人思想情感“六看”法)。
    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②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③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④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⑤看小序、注释:小序和注释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创作经过或背景,注释还能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⑥看关键词、句: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
    具体做法:通读全诗,从作者、题目、内容入手,推知大意,理解全诗,从而把握诗人情感。
    【强化训练】
    1.【2023·福建·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2.【2023·贵州毕节·中考真题】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借“观沧海”以“咏”其“志”,请写出所咏之“志”的含义。
    3.【2023·海南·中考真题】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4.【2023·河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注】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5.【2023·湖北黄石·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
    6.【2023·四川南充·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7.【2023·湖北咸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8.【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①。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②上秋帆远③,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谪居:贬官的地方。②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③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
    9.【江苏无锡2022中考真题】
    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千里雁”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
    2.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10.【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1.【2023·青海·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12.【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邢惇夫①
    (宋)黄庭坚②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注】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3.【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4.【2023·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古诗词鉴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2023·湖北潜江·中考真题】
    秋霁①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平芜:平旷原野。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6.【2023·浙江宁波·中考真题】
    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完成小题。
    【典故】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般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
    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南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
    ①伯奏、叔齐扣马而谏;
    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
    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野望》侧重从( )(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
    《南安军》侧重从( )(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9 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
    【典例分析】
    例:【2023·广西桂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表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解析】
    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此句描绘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运用比喻修辞,把雕弓比作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决心;引用“射天狼”,委婉地指出边防重点。这一句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豪情。
    例.【2023·河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答案】
    赞美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从诗人对战斗场面以及对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刻画可看出诗人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详解】
    理解与把握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理解内容主旨是诗歌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往往会出现断章取义、把握不准确的现象,所以也是易失分题型之一。
    【对策】
    阅读方法解密:
    (诗人思想情感“六看”法)。
    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②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③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④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⑤看小序、注释:小序和注释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创作经过或背景,注释还能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⑥看关键词、句: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
    具体做法:通读全诗,从作者、题目、内容入手,推知大意,理解全诗,从而把握诗人情感。
    【强化训练】
    1.【2023·福建·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
    “风雨”“晴”喻指人生逆境与顺境,不论雨天晴天、逆境顺境,旷达的词人都能坦然接受。
    【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但苏轼自己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萧瑟”“风雨”在此喻指作者人生中所遇的坎坷,喻指作者仕途不顺;联系“山头斜照却相迎”可知,风雨过后阳光自会到来,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磨难)”定会过去 ,“晴天(美好)”终会到来,作者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磨练,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2.【2023·贵州毕节·中考真题】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借“观沧海”以“咏”其“志”,请写出所咏之“志”的含义。
    【答案】
    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能够体现作者所咏之“志”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这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其为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而奋发进取,永不懈怠。
    3.【2023·海南·中考真题】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答案】
    示例: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真正的英雄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心里,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舍生取义。
    【解析】
    本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情感及拓展延伸。
    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明志。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要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忠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突出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崇高形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不肯屈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誓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始终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国家与民族需要时,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甘愿为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
    4.【2023·河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注】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
    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据此回答即可。
    5.【2023·湖北黄石·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乡愁,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写出思乡之情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诗歌首联写出飘泊羁旅的情怀;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蕴含旧事物终究阻挡不住新生力量的哲理;尾联见雁思亲,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捎一封家书到洛阳,点明主旨,表现出诗人的乡愁。据此综合作答即可。
    6.【2023·四川南充·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示例:尾联运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如答成“以动衬静”亦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回应着大自然的寂寞无语(意对即可)。表达了诗人超脱、淡泊的情怀(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与写作手法。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正是因为大自然如此寂静,才能听到钟磬之音,因此运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联系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意思是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由此得出正是大自然景象的空灵与纯净,让人世俗的想法全然消失,表达了诗人超脱、淡泊的情怀。
    7.【2023·湖北咸宁·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答案】
    【甲】: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吊古伤今,感慨物是人非,世事无常。借前朝覆灭往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国家正遭受战乱的感伤。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感情。
    【甲】:作者用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借用典故,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生子当如孙仲谋”,作者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乙】:“古台摇落后”,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秋入望乡心”中“望乡心”即乡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颌联写登台所望之景,“野寺人来少”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颈联继续写景,“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用笔细致。这两句表面上是发思古之幽情,但其底里深处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尾联议论抒情,“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作者眼见世事无常,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生旨。表面是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实则表达了对人生坎坷多难的伤感,对眼下国家遭受战乱的忧心和痛苦。
    8.【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①。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②上秋帆远③,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谪居:贬官的地方。②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③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
    【答案】
    甲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乙诗情谊真挚,表现了对友人的宽慰勉励之意,表达了乐观积极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甲诗“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表现军中苦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友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一个“空”字将诗人孤寂的形象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舍、对友人长途跋涉的牵挂以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乙诗首联诗人抓住二人都是被贬的遭遇,“嗟君此别意何如”从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分别的惋惜。“衡阳归雁几封书”写出路途遥远不能传信的归雁之景,表达对友人前行的担忧。“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秋高气爽、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苏获得精神的慰藉,诗人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不要烦恼悲伤。诗人对李、王二少府贬谪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劝慰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表现了对友人宽慰勉励之意,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感情。
    9.【江苏无锡2022中考真题】
    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千里雁”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
    2.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离别 漂泊
    (2)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月抒情,表达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苏诗尾联是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千里雁”,诗人以“雁”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写出了诗人的离别之苦。“九秋蓬”,诗人以“蓬”作比,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就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意思是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诗人借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表达了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天狼”,星名,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人通过引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0.【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瀑布不满足于小小溪润式的安乐,一往无前,最终东归大海,寄寓了作者不甘平庸、思有作为(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情怀。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意思是,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此诗前两句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表达出作者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11.【2023·青海·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答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
    【解析】
    考查元曲主旨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第一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作者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出了这首散曲的主旨。
    第二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句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于自己置身乱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对于现状有心思辨而无力改变的怆然与苍凉。
    12.【2023·湖北随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邢惇夫①
    (宋)黄庭坚②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注】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示例: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邢惇夫的怀念,对邢惇夫才华的赞美(对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伤感、悲叹);对人生易逝的慨叹;对随州的赞美)。
    【解析】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意思是:到了随州之后作的诗更加老成了,相隔万里的江山让我思绪泛滥,持笔纵横。表达诗人对邢惇夫才华的赞美之情;“眼看白璧埋黄壤”意思是:眼看就要埋入黄土之中了。表达诗人对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和对人生易逝的慨叹之情;“何况人间父子情”意思是:想起这人间的父子之情,无法侍奉父亲左右,更加觉得悲凉。表达诗人对邢惇夫的惋惜、悲叹和怀念之情。据此概括作答。
    13.【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家园故国之愁,吊古伤今之感。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家园故国的愁绪,以及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据此理解作答。
    14.【2023·四川广安·中考真题】
    古诗词鉴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望岳》这首诗通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的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5.【2023·湖北潜江·中考真题】
    秋霁①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平芜:平旷原野。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
    题目“秋霁寄远”意思是秋天雨停了,天放晴,写诗寄给远方的人。
    前三联主要是写景,最后一联抒情。“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的意思是只应该等待明月,即使千里之外,也和你共享同一轮明月。远隔千里,共赏明月,看出对对方的思念,故这里表达作者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16.【2023·浙江宁波·中考真题】
    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完成小题。
    【典故】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般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
    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答案】 ② 对隐居不仕的向往 ③ 以死明志的爱国之情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典故和情感的理解。
    第一空:由《野望》前三联可知,这是描写的傍晚看到的山村的景色,悠闲自在的人们缓缓地走向家园,所以表现出的是诗人对于这种风景的喜爱,那么进一步的就是想要隐居在这里,所以第一空填入的应该是第②个角度。第二空:表达的情感是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三空:由“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可知,诗人看到山河破碎,心中升起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志向,不愿投降,宁愿饿死也不愿,所以他运用的角度是第③个角度;第四空:表达的是诗人宁死不屈的爱国之情。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南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
    ①伯奏、叔齐扣马而谏;
    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
    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野望》侧重从( )(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
    《南安军》侧重从( )(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06记叙文阅读之主旨情感(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06记叙文阅读之主旨情感(原卷版+解析),共26页。

    易错点19 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 这是一份易错点19 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文件包含易错点19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解析版docx、易错点19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易错点06 记叙文阅读之主旨情感-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 这是一份易错点06 记叙文阅读之主旨情感-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文件包含易错点06记叙文阅读之主旨情感解析版docx、易错点06记叙文阅读之主旨情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9诗歌鉴赏之主旨情感(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