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1.(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ChatGPT真的能取代人类吗?
ㅤㅤ①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ㅤㅤ②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带给人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更多的突破性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
ㅤㅤ③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ㅤㅤ④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ㅤㅤ⑤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大学生之所以很快爱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重复教科书中的现成理论,再加上一点网络上能搜到的案例即可。
ㅤㅤ⑥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比如,比起创作一篇小说或写一篇原创散文,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这是因为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合不同词语实现模仿;还有人喜欢用人工智能作画,敲几个关键词,就能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但说实话,这些画充其量只是替代了某些“艺术工厂”的流水线式生产。
ㅤㅤ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l对话、Al写文章还是Al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从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于真正的创造。
ㅤㅤ⑧随着素材的积累,比ChatGPT更“聪明”、更“全能”的人工智能,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诞生。对此,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敞开胸怀,欢迎技术进步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改变。指挥机器的是人,不是机器本身,而要让机器的“大脑”更好地服务于人,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意志与创新创造。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机器当好“秘书”,在科学与文化领域一定会取得更深远的突破。
(基于命题需要,原文有删改)
(1)(3分)下列对“ChatGPT”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是一款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B.ChatGPT比其他人工智能客服“聪明”,缘于它使用了更多的突破性技术。
C.ChatGPT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较好地回答“主观题”。
D.ChatGPT的出现导致了一些行业从业者产生“本领焦虑”。
(2)(3分)下列对“目前人工智能不能真的取代人类”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对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只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
B.人工智能虽能解决大学里的不少作业,但这些作业并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C.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
D.人工智能拥有庞大的数据库,能够激发人类灵感,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3)(4分)读第⑧段,说说作者认为人类对人工智能应秉持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2.(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母亲的橙皮
ㅤㅤ①儿时,我是极盼家里来客的。只要客来,平时似乎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老屋里,母亲总能变戏法似的从某个角落里摸出一些诸如橙皮、饼干之类的点心。
ㅤㅤ②客人进屋后,待我们四兄弟与客人打过招呼后,母亲便会以各种理由,把我们全骗出去。此时,我们尽管脸上似乎有些不太情愿,但内心却是压抑不住的兴高采烈,因为我们知道,客人吃完走后,会有好多剩菜在等着我们,那时的客人多少还有些传统的做派,荤菜一般比较斯文,个别主菜甚至纹丝不动。至于点心,虽然母亲会抢在我们进家门之前就让它们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偶尔,母亲也会很体贴地给我们每人留下一两块。这是很馋人的,尤其是橙皮。
ㅤㅤ③橙皮是一味乡间点心,一味用柚子皮晒制的甜点心。在赣西山区,柚子俗称橙子,柚子皮自然也就相应地被唤作橙皮。
ㅤㅤ④橙皮的制作是个很诱人的活计,也是件很烦人的事情。曾见母亲忙碌它的过程:取来尚未成熟的柚子,剖开,切成厚度均匀的月牙形的薄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置于大锅中加水,放入铜钱铜镜之类的铜器和新鲜竹叶,煮沸,捞出,青白分明,边皮色青且透亮;滤干后,倒入调制好的糖水中“汇糖”,然后用筷子一片一片夹出,在晒盘中摊匀,不重叠,上覆干净的白纱巾,防虫透气,于太阳下晾晒;晒干后,再放入糖水中“汇糖”,如此反复两三次,即大功告成。
ㅤㅤ⑤母亲藏东西很有一套,但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有一年,母亲准备待客时,居然发现她晒制并藏好的橙皮凭空少了一半。经过母亲的逐个审问,最终,三弟不但饿了一餐饭,还挨了一顿皮肉之苦。原来三弟竟然好几次贴着屋梁摸进了二楼的仓房里,寻到了母亲藏橙皮的瓷瓮。他一次拿几块,竟不知不觉弄去了大半。只是,我一直也没搞清楚他究竟躲在哪儿吃的,他一天到晚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我居然都没有发现。母亲后来讲:“我打他倒不全是为了这几块橙皮。他吃独食不说,万一掉下来摔成残疾可怎么办?得让他长点记性。”
ㅤㅤ⑥在莲花、永新诸县的乡间,曾经,晒制点心是很有传统的,尤其是家里碰到嫁女的年份。当然,我母亲晒橙皮,倒不是为了嫁女。她的目的,除了待客之需,更多的似乎还是为了堵住我们四兄弟的馋嘴,免得出去给她“丢人现眼”。
ㅤㅤ⑦我们每次出门走亲戚,母亲总要不厌其烦地叮嘱一番做客之道:“吃饭夹菜,不要尽挑自己喜欢的,夹自己面前的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去翻菜,有些人家菜碗上面是肉,下面可能全是萝卜、骨头什么的,你一翻,人家的面子往哪儿搁?还有点心,拿点瓜子、花生意思意思就行了,橙皮、糖果这些好点心不要去动,人家可能就弄了一点来摆摆样子,你们下手不知轻重,人家往下招待其他客人怎么办呢?”
ㅤㅤ⑧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只是,她怎么也不会料到,她那些曾经视若宝贝东藏西藏的橙皮,竟会在果盘中闲得湿软。
ㅤㅤ⑨“她们是不是嫌我老人家不干净,我每次都洗了手的。”母亲有些伤感、委屈。母亲年纪大了,我们也不小了。每年,母亲依然会亲手晒制一些橙皮。每次回家,一看到我的女儿和我的侄子、侄女们,母亲便兴奋异常,总要神秘兮兮郑重其事地捧出一盘橙皮,并一本正经地给几个孩子分配,犹如当年给我们四兄弟分配一样。只是,小孩子们似乎并不领情礼貌性地接过后,有的直接放回了果盘,有的咬几口又放下了,有的甚至趁她不注意丢进了垃圾箱。母亲期待的那种欢悦争抢场景始终没有出现。母亲甚至不得不求援似的将橙皮塞到我手里,叮嘱我吃掉。而我却一片都难得完整地吃完。虽说,细品之下,橙皮依然是那股熟悉的淡淡的柚子香和一丝隐隐的微微的辣意,但那甜味却似乎浓得化不开,甜得“腻心”。
ㅤㅤ⑩如此几年,有一次,母亲终于有些负气地对我讲:“这么好的东西,你们都不吃,真是吃惯了嘴,下一年我不晒了!”
ㅤㅤ⑪我愣了一下,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她。
ㅤㅤ⑫母亲说到做到,她如今竟真的不再花那个闲工夫去晒什么橙皮了。其实,我早就隐约感到,母亲的橙皮已如眼下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庄,虽说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浸满了甜蜜,甜得让人在梦里都会有口水和泪水。
ㅤㅤ⑬母亲的橙皮,昨天很香,今天很腻。这无关感情,却关乎生活,仅此而已。
(基于命题需要,原文有删改)
(1)(5分)本文从“母亲招待客人”写起,围绕“橙皮”主要写了母亲与我们子孙辈之间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母亲精心制作橙皮待客——① ——② ——③
(2)(5分)第④段中,作者说“橙皮的制作是个很诱人的活计,也是件很烦人的事情”,作者认为“很诱人”和“很烦人”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5分)细读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每次回家,一看到我的女儿和我的侄子、侄女们,母亲便兴奋异常,总要神秘兮兮郑重其事地捧出一盘橙皮,并一本正经地给几个孩子分配,犹如当年给我们四兄弟分配一样。
(4)(5分)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结尾处“母亲橙皮,昨天很香,今天很腻”这句话的理解。
3.(7分)阅读名著《昆虫记》,完成问题。
ㅤㅤ①那些安居于自己领地中看守着自己的孩子们劳作的制蜜作坊的隧蜂,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一丝不苟。我同它们接触越多,就愈发地钦佩它们。清晨凉爽时,采集花粉的隧蜂们因找不到被太阳晒熟的花粉而闭门不出的时候,我就看见隧蜂门卫待在通道上端入口的自己的岗位上。它们一动不动地待在那儿,脑袋堵住入口,与地面持平,以防外来者侵入。如果我离得太近地观察它们,它们就稍稍后退,在暗处等着我这个不速之客离去。
ㅤㅤ②上午八点至十二点,采集高峰时,我又来观察。由于采集女工们进进出出,一片繁忙,我就看见那扇门一会儿开一会儿关的,忙个不停。这时是隧蜂门卫最紧张最累的时刻。
ㅤㅤ③午后,天气太热,花粉采集工们不再去田间野地里了。它们钻进住宅底部,油漆新建的蜂房,制作供虫卵所需的圆面包。隧蜂外婆始终留在上面,用自己那光秃秃的脑袋堵住大门。即使天气再热,门卫也不能午睡,因为必须保证全家人的安全。
ㅤㅤ④夜幕降临或者更晚一些,我又回来观察。我凭借提灯的光亮又看到隧蜂门卫仍旧如白天一样地忠于职守。其他的隧蜂都休息了,而门卫却没有,它明显的是担心夜间会出现的危险,而这些危险只有它才了解。那么它最后会不会回到下一层的安静处去呢?有这种可能,因为这么长时间的全神贯注的看家护院非常累人,必须休息休息。
(1)(3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4分)根据选段内容,概括隧蜂门卫的特点。两点即可。
4.(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下列对本诗理解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地点——咸阳城楼,远望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家乡长江中的汀洲。
B.颔联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局势的形象化勾画。
C.颈联写鸟飞、蝉鸣、绿芜、黄叶,写出了山雨欲来时城楼周边生机勃勃的情景。
D.尾联写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蕴含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
5.(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ㅤㅤ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ㅤㅤ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ㅤㅤ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3分)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4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A.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B.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C.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D.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3)(4分)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鲁交战,鲁国多次战败,鲁庄公内心惧怕,主动将遂邑之地献给齐国。
B.曹沫在齐鲁两国国君会面之际持匕首劫持齐桓公,可见其勇猛。
C.曹沫凭借一己之力,使得齐桓公锐气顿挫,被迫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
D.齐桓公不满曹沫的失礼之举想要毁约,被管仲以维护大国信誉为由成功劝阻。
(4)(4分)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二、表达。(共65分)
6.(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ㅤㅤ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①在这个_______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_______,终于_______。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_______的时光!②
ㅤㅤ③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④
ㅤㅤ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苍桑的时分,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A]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B]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C]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D]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ㅤㅤ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背负着它,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1)(3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濡养rú
B.麾下huī
C.苍桑
D.要诀
(2)(3分)下列依次填入文本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在这个_______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 _______,终于 _______。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 _______的时光!
(3)(3分)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A]将事业之外的赞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B]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c]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D]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A.,
B.,
C.。
D.,
(4)(3分)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背负着它,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A.我们耕耘着,播种着,收获着,背负着它,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B.我们背负着它,耕耘着,播种着,欣喜地,收获着走向生命的远方。
C.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D.我们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背负着它,走向生命的远方。
(5)(3分)将“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ㅤㅤ有个盲人在夜晚行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ㅤㅤ人生在世,命运多舛,难免会遇到种种不幸,倘若人人都像这位盲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既给别人带来方便与关爱,又给自己的人生驿站带来快乐与幸福,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充满光明和温暖。
ㅤㅤ万千大道理,其实一句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ㅤㅤ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
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阅读。(共55分)
1.【答案】(1)B
(2)B
(3)人类应该敞开胸怀,欢迎技术进步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改变;人类应该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在科学与文化领域取得更深远的突破。
2.【答案】(1)①母亲因橙皮丢失审问我们并惩罚三弟让他长记性。②母亲教导我们在亲戚家做客要讲规矩。③母亲因儿孙不喜欢吃橙皮不再晒橙皮。
(2)对橙皮的描写,如“厚度均匀的月牙形的薄片”“青白分明,边皮色青且透亮”等,体现出橙皮色泽诱人可口的特点,表明它“是个很诱人的活计;母亲剖柚子、切橙皮、漂橙皮、煮橙皮、给橙皮汇糖、晾晒,反复两三次才能成功,既反映出橙皮制作工序的精细讲究,也表达它是件很烦人的事情。
(3)示例①:通过人物的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神秘兮兮”“郑重其事”“一本正经”等词语表现母亲对橙皮的格外珍视,母亲分橙皮的仪式感传达出内心的自豪与喜悦。
示例②: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一看到”“捧”“分配”等动作表现了母亲对橙皮的格外珍视以及对孩子们的喜爱。
示例③通过一些量词、副词表现人物的心理。“每次”“总要”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对孩子们的喜爱,希望孩子们能吃到自己亲手晒制的橙皮。
(4)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橙皮对小孩极具诱惑力,是很香甜的;在物质丰盈的今天,橙皮对小孩已失去诱惑力,甚至让人腻得反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中一些美好东西逐渐消逝的无奈和感伤。也含蓄地传达了时代在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更新变化。
3.【答案】(1)选段主要描写了法布尔对隧蜂门卫工作和作息的观察。
(2)认真负责,忠于职守。
4.【答案】C
5.【答案】(1)B
(2)D
(3)A
(4)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大王一定要考虑这件事。”
二、表达。(共65分)
6.【答案】(1)C
(2)D
(3)B
(4)C
(5)B
7.【答案】略A.以勇力事鲁庄公
事:侍奉
B.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会:恰逢
C.欲倍其约
倍:背弃
D.所亡地尽复予鲁
亡:丢失
A.宏大
惊讶
思考
意义
B.庞大
惊讶
思考
创意
C.宏大
惊骇
沉思
意义
D.庞大
惊骇
沉思
创意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共7页。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