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展开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1月1日,我国“夸父一号”卫星成功地记录了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截至目前最大的耀斑。这是一个X5.0级耀斑,爆发的同时还伴随日冕物质抛射。“夸父一号”是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以“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为探测目标,绕地运行轨道距地球表面约720km,于2022年10月9日发射升空。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天体系统中,能包含“夸父一号”且级别最低的是( )
A.行星系B.恒星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X5.0级耀斑的爆发可能会引起( )
A.太阳辐射减弱B.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C.未来几天内我国部分地区电离层出现扰动D.各地极光灿烂
2023年10月15日,阿富汗西北部地区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8.2千米。据此完成3~4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所在圈层具有的特点是( )
A.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其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C.纵波无法通过D.有高大山脉的地方会更厚
4.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震救援,正确的做法是( )
A.应用RS技术确定地震震级B.应用GNSS技术制定灾区重建计划
C.应用GIS技术设计救援最优路线D.应用AR技术统计伤亡人数
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离地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乌鲁木齐逆温的形成主要与热力环流和地形相关。08时所测的数据为夜间发展形成的逆温层;20时所测得的数据为白天发展形成的逆温层。图1为乌鲁木齐市2014—2019年0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单位:m)的年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5~7题。
图1
5.据图可知( )
A.08时接地逆温厚度夏季变化较大
B.冬季20时接地逆温厚度与08时接地逆温厚度相差较小
C.08时离地逆温厚度和20时离地逆温厚度全年变化差异较大
D.20时离地逆温厚度最高值出现在3月
6.08时接地逆温厚度在一年中多数月份比20时接地逆温厚度大,原因是08时( )
A.太阳辐射较弱B.大气逆辐射较强
C.近地面风速较大D.地面温度较低
7.影响冬夏逆温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覆盖B.海拔高度C.昼夜长短D.风力大小
小海坨山地处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海拔2199米,属于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从山麓开始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呈现森林、灌丛、草甸的变化。小海坨山森林地带所对应的土壤类型为褐土。图2为自然环境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图。据此完成8~10题。
图2
8.推断小海坨山森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 )
A.有茎花、板根现象B.多革质叶片,表面有绒毛
C.叶片宽阔,春季发叶D.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叶片宽而厚
9.下列关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B.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C.延缓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D.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10.若对图中植被加以破坏,最可能导致该地区( )
A.地表径流变化增大B.降水量增大
C.地下径流增大D.植物蒸腾作用加大
冬季,东北的商场、菜场等门口总会挂着的厚重帘子,厚重的门帘总会大幅度飘向一侧。图3为门帘飘动的照片,据此完成11~12题。
图3
11.此生活现象与以下现象体现的地理原理一致的是( )
A.北方地区耕地覆盖地膜B.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
C.农田熏烟法预防霜冻D.城市楼群间风力较大
12.下列表示门两侧气压与气流,正确的是( )
A B C D
百度人口热力图是对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力度并在地图上可视化,某区域热力度越高,表示人口越密集。某课题组对2019年4月某一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百度人口热力图进行赋值得到热力值最大的区域(高热区),绘制了该周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高热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如图4所示。据此完成13~14题。
图4
13.工作日9:00-10: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主要是因为人口( )
A.从工业区向商业区聚集B.从休闲区向办公区聚集
C.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D.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
14.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变化表明,工作日较休息日( )
A.高度聚集时间更短B.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早
C.晚出晚睡特征明显D.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大
“岱崮地貌”是我国山东省沂蒙地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其崮体由崮顶、崮腰、崮底组成(如图5所示)。崮顶岩石很容易发现三叶虫化石,崮腰和崮底坡面多碎屑物质堆积。经过多重内外力作用而形成,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坡度逐渐由陡到缓的形态(图6)。据此完成15~17题。
图5 图6
15.“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④②①③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②④①③
16.“岱崮地貌”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与以下地貌相同的是( )
A.柴达木盆地的水上雅丹B.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C.我国西北的红柳沙包D.挪威海岸的峡湾
17.崮顶岩石形成的地质时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晚期裸子植物繁盛,森林茂密,是重要的成煤期
B.海陆多次变迁,联合古陆形成时期
C.大量铁、金等矿藏形成时期
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时期
2023年春运2月15日结束,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其中,营业性客运量约15.95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0.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5%,节前,以探亲流、旅游流为主,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发客流相对集中;节后,以返程流、务工流、学生流为主,成渝、东北、湖南、湖北等地区出发客流相对集中。近年来,“反向春运”比例不断升高。“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据此完成18~20题。
18.节前出发客流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南方地区的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来此避寒人数增加B.环境优美,吸引大量老年人
C.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D.侨乡众多,海外游客迅猛增加
19.春运结束前,北京出现流入人口小高峰,最可能是( )
A.外来务工人员B.外来经商人员
C.错峰旅游的老年人D.外来求学的学生
20.“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大部分老年人收入很高
③部分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二战后大量人口涌入巴黎,城区快速向郊区扩张。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城区面积105km2,1965年政府在巴黎外围近郊建了五座卫星城,建成区面积1.2万km2,至此巴黎大都市区逐渐形成。各城市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引导市中心区工业和人口向外围卫星城迁移,且城市之间划定绿地、农田边界。卫星城中新建筑尽量保持与老建筑风格上的协调。经过不断建设和整治,保持整个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均衡发展。图7为1965年前巴黎城区形态示意图,图8为1965年后大都市区形态示意图。
图7图8
(1)二战后大量人口涌入巴黎,给巴黎带来怎样的压力?(4分)
(2)说明巴黎卫星城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6分)
(3)说明巴黎大都市区在城市之间划定绿地、农田边界的主要作用。(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新加坡人口约563.7万(2022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700多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地形单一,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9为新加坡主岛及加冷河水渠修复前后示意图。
图9
材料二 图10为材料一中的M水坝景观图,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可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图10
材料三 新加坡为改善国家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同时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对碧山公园沿线的加冷河水渠进行修复(图9右上图),将单一功用性的混凝土结构河道转变为自然式河流,将原有的运河、排水渠道和湖泊改造成明快流动、清澈的小河、溪流等;市民可以在清澈的水边嬉戏、玩耍;连续流畅的水体与绿植和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河道两侧主要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将植物、天然材料(如岩石)和工程技术相结合(图9右下图)。
(1)分析新加坡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4分)
(2)说明M水坝建坝前后坝内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6分)
(3)分析加冷河河道整治中采用生态工程方法的好处。(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博斯腾湖湿地公园深居内陆,位于天山南麓,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呈蝶状谷地。由于山顶和谷底在不同时段受热不均,山顶和谷底之间往往会出现山风和谷风的转换。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湖岸线形状会影响湖陆风,研究表明,凹的湖岸线会削弱湖陆风循环。图11为博斯腾湖地区示意图,其中北侧A气象观测点与西北侧B观测点风速差异较大;图12为两观测站在垂直湖岸方向上逐时年平均风速日变化示意图,以观测站年平均风速日变化平均值为界,风向发生剧烈变化。
图11图12
(1)根据A和B气象观测站逐时年平均风速日变化示意图,比较两观测点湖陆风日变化的不同。(4分)
(2)结合材料,根据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分析博斯腾湖地区湖北侧风速大于湖西北侧风速的主要原因.(8分)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地理: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地理,共8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地理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地理答案,共4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地理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地理答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