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地理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练习解析版第1页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地理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练习解析版第2页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地理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具体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撑服务和文化服务等类型。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属于基础和前提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类型是( )
    A.供给服务B.支撑服务
    C.文化服务D.调节服务
    2.属于自然环境供给服务的是( )
    A.良好的空气B.舒适的气候
    C.优美的风光D.多样的矿产
    3.自然环境的( )
    A.各种服务功能是能够同时存在的B.服务功能只能存在一种或两种
    C.服务功能在利用上能够持续存在D.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食物供应方面
    【答案】1.B 2.D 3.A
    【分析】1.支撑服务是保障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良好的空气和舒适的气候属于调节服务,优美的风光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美学价值,属于文化服务,矿产为自然资源,属于供给服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能够同时存在的,如森林同时存在资源供给、动物栖息地、旅游观光、调节气候等多种服务功能。自然环境对人类提供持续服务是有条件和前提的,服务功能的主要表现也因地而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某湿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图中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 )
    A.防风固沙B.提供动物栖息地
    C.调蓄洪水D.增加海洋渔业资源
    5.人们利用闲暇时间来此旅游,体现了湿地的( )
    A.支撑服务B.调节服务
    C.供给服务D.文化服务
    【答案】4.B 5.D
    【分析】4.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图中的湿地景观的支撑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作为生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B项正确。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与防风固沙和增加海洋渔业资源无关,AD项错误。湿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蓄洪水,但图中的景观作为湿地公园,主要功能并不在于调蓄洪水,C项错误。故选B。
    5.人们利用闲暇时间来此旅游,可以从中获得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也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体现了湿地的文化服务,D项正确。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体现在为动物提供栖息地,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A项错误。该处湿地供人们闲暇时间旅游,供给服务是指自然环境提供自然资源,该湿地并不能体现湿地的调节服务和供给服务,BC项错误。故选D。
    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通常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撑服务和文化服务四大类。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原四种植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
    6.图中表示草原的最可能是( )
    A.甲B.乙
    C.丙D.丁
    7.据图判断,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水热条件B.地形地势
    C.土壤肥力D.灌溉水量
    8.对我国西北地区来说,目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最有效途径为( )
    A.拓展森林面积B.建设人工绿洲
    C.加大冰川融水量D.绿化沙漠区的土地
    【答案】6.D 7.A 8.B
    【分析】6.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较草原大,图中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最小,最可能为草原生态系统,甲乙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较大,则甲乙丙错误,即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7.从冬季到夏季,我国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植被逐渐茂盛,生长速度加快。图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在7月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判断出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A项正确。地形地势从图中的日期变化体现不出,B项错误。土壤肥力与季节的变化关系较小,C项错误。从灌溉水量来看,我国各地灌溉时间不一,且不会出现在夏季生态服务价值量最高的现象,D项错误。故选A。
    8.我国西北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制约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建设人工绿洲,可有效地提升西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B项正确。西北地区拓展森林面积的难度较大,且周期较长,A项错误。加大冰川消融量不符合实际,且可能导致其他生态环境问题,C项错误。绿化沙漠区的土地,周期较长,不是目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最有效途径,D项错误。故选B。
    自然环境按人类对它们的影响程度及它们所保存的结构形态、能量平衡,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人类改造原生环境,使之适应于人类的需要,促进了人类经济的发展。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
    9.下列属于原生环境的是( )
    A.热带种植园B.南极洲冰原
    C.我国东北平原D.印度德干高原
    10.一般说来,与原生环境相比,次生环境对人类提供的服务更多体现在( )
    A.供给服务方面B.支撑服务方面
    C.文化服务方面D.调节服务方面
    【答案】9.B 10.A
    【分析】9.根据材料可知,原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低,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南极洲冰原符合题意,故选B。
    10.次生环境是人类改造原生环境而来的,主要体现在使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更多,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更多食物、淡水、木材、矿产等各种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人类生存,A项与题意相符;支撑服务主要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文化服务主要指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精神享受、 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调节服务是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1-12小题。
    11.下列关于该地过度开发海岸带会影响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及其产生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破坏支撑服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影响调节服务,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③影响供给服务,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④破坏调节服务,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为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保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定期休渔B.停止围填造陆
    C.增殖放流D.防治水体污染
    【答案】11.D 12.B
    【分析】11.过度开发海岸带,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正常的支撑服务,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海岸带也是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能够调节海陆水分交换和减少海洋对陆地的不利影响,属于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过度开发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会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②④正确;河流含沙量多少与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有关,与海岸带无关,③错。①②④正确,故选D。
    12.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保护其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等功能。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围填造陆,所以应停止围填造陆,B正确;定期休渔、增殖放流、防治水污染不是根本措施,A、C、D错。故选B。
    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为龙感湖及周边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据材料,龙感湖地区湿地最能体现的自然环境作用是( )
    A.文化服务——净化水中污染物
    B.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支撑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
    14.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13.D 14.C
    【分析】13.由材料“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属于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D项正确。故选D。
    14.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①;由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龙感湖地区为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也是龙感湖地区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重要条件,③正确;大部分鸟类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因此该地区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④。故选C。
    由于往年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今年景区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400余人对15000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沙湖景区15000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A.增加景区经济收入B.防治景区沙漠化
    C.美化景区环境D.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
    16.相对往年,沙湖景区今年对芦苇的处理方式,将( )
    A.增加土壤肥力B.杜绝废弃物排放C.减轻大气污染D.不利于来年芦苇生长
    【答案】15.C 16.C
    【分析】15.由材料可知,该芦苇主要分布在景区,由此可以判断景区内植被的主要作用在于美化环境,而并非为了增加经济收入,A错误,C正确;芦苇属于湿地植被,具有净化空气、改善景区气候的作用,但不是景区芦苇的主要作用,D错误;芦苇生长在湿地内,湿地内不会存在沙漠化现象,B错误。所以选C。
    16.该区域摒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对芦苇进行收割,可以使芦苇进行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减少火烧芦苇带来大量烟尘,从而减轻大气环境污染,C正确;收割芦苇,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A错误;不会杜绝废弃物的排放,B错误;将芦苇收割对来年芦苇的生长没有太大影响,D错误。所以选C。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是一个自然通江湖泊,也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2016年7月中下旬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比去年整整提前2个月进入枯水期,湖底变成了壮阔的草原,千年石岛“落星墩”也全部露出水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材料二:鄱阳湖地区水系分布图及相关最新统计资料。
    材料三:据大数据资料统计发现:自2000年以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呈现枯水期逐步提前、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等现象,引发学者、媒体对湖区生态和周边生产生活的关注。为此,国内有很多学者建议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水利枢纽工程,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则认为,在对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并将无坝方案作为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优方案。
    (1)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鄱阳湖面积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①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②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③水利设施(水库)增加,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④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⑤无序人工采沙,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下泄速度。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分析】(1)湖泊水量减少的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方面作答。根据常识性原理总结出湖泊蓄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工农业用水、水库建设、植被破坏、泥沙淤积、人工无序采沙等)等进行合理分析。自然原因方面,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人为原因方面:随着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流域的河流上,水利设施的大量增建,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此外,人工采沙,不加节制,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外泄速度。
    (2)首先明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基本内涵,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湖泊萎缩的不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涵是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的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油樟属常绿乔木,喜湿喜暖,抗虫性较强,耐寒性较差,三年即可郁闭成林。油樟叶经蒸馏冷凝可提取樟油,樟油在日化、医疗等产业中用途较大。
    材料二:在某个季节,叙州区村民纷纷上山收集油樟落叶,并利用简易蒸馏器蒸煮樟叶,获取樟油蒸煮后的樟叶及山坡上的枯枝还可作为薪柴。其他季节村民可进城务工。
    结合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简析叙州区在低山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油樟的益处?
    【答案】就供给服务而言,种植油樟可以增加樟油产量,蒸煮后的樟叶及山坡上的枯枝还为农民提供了充足的生活能源;就调节服务而言,低山丘陵地区的油樟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油樟还可以抑制虫害;就文化服务而言,油樟林可以作为乡村旅游资源;就支撑服务而言,大量种植油樟可以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水循环、维护生物多样性。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自然环境具有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延长产业链、支撑服务等方面,解答本题时需要结合森林资源的共性服务功能以及材料中体现的油樟的个性服务功能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据材料,村民纷纷上山收集油樟落叶,并利用简易蒸馏器蒸煮樟叶,获取樟油蒸煮后的樟叶及山坡上的枯枝还可作为薪柴,体现了种植油樟的供给服务功能;在低山丘陵地区种植游樟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还可以抑制病虫害,体现其调节服务功能;同时,油樟林可以作为乡村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环进行开发,体现了文化服务功能;种植油樟可以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水循环、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体现其支撑服务功能。
    河流
    森林覆盖率
    大中型水库
    (个)
    十万亩以上灌区(个)
    赣江
    63.6%
    107
    20
    信江
    54.3%
    35
    10
    抚河
    53.0%
    18
    2
    饶河
    67.8%
    17
    1
    修河
    64.4%
    7
    3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类型与关系,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目的主要有,54%,43%,71%,7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精品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A 海洋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