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本试卷满分100分,共6页。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有时如倒挂金钩,有时像银盘高悬。月亮盈亏变化的各种形状,称为月相。国庆期间我市某学校要求高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月相观察。完成下面小题。
1. 月球上一片荒凉,看上去并无生命迹象,而月球的邻居——地球却生机盎然。主要是因为月球( )
A. 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B. 体积与质量太小
C. 宇宙环境不安全D. 缺少太阳光照
2. 根据图示月相,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变化过程的是( )
A. A→B→C→D→E→F→G→H→AB. F→A→G→B→F→C→H→D→F
C. E→A→G→B→F→C→H→D→ED. E→D→H→C→F→B→G→A→E
【答案】1. B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根据题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故离太阳的距离有一半时间比地球近,A错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月球的质量和体积相对很小,不能形成大气,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B正确;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月球围绕地球转,宇宙环境安全,C错误;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太阳位置适中,不缺少太阳光照,D错误。所以选B。
【2题详解】
根据月相变化规律的知识,月相的变化会经历新月、蛾眉月、上弦月、 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图中月相变化为:E新月→A娥眉月→G上弦月→B凸月→F满月→C凸月→H下弦月→D残月→E新月,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点睛】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作月相。
高山栎一般分布于海拔2600-4000米的山坡,某科考团队却在珠峰附近湾拔5800米的区域发现高山栎叶片化石,这些叶片化石形成于1500万年前。下图为部分地质年代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珠峰附近的高山栎叶片化石形成于( )
A. 元古宙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4. 高山栎叶片化石的发现反映该地经历了( )
A. 地壳抬升B. 地壳下降C. 海平面上升D. 海平面下降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珠峰附近的高山栎叶片化石形成于1500万年前。读图可知,距今6600万年以来都属于新生代,因此,珠峰附近的高山栎叶片化石形成于新生代时期,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高山栎一般分布于海拔2600-4000米的山坡,科考团队却在珠峰附近海拔5800米的区域发现高山栎叶片化石,海拔上升幅度达数千米,表明此期间该地经历了地壳抬升,A对;地壳下降和海平面上升只会使当地海拔下降,B、C错;海平面的下降幅度不可能如此之大,D错。故选A。
【点睛】生物在演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化石群有一种明确的可以确定的顺序,处在下部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有的在上部地层中也存在,有的则绝灭了但又出现一些新的种属。愈老的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愈原始,愈低级;愈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化石愈先进,愈高级。
下图为小明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他“把地球切成了一块西瓜的形状放在盘子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图中软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横波能顺利穿过B. 由坚硬岩石组成
C. 属于岩石圈D. 流动产生地磁场
6. 其他同学指出小明绘制的示意图存在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不包括( )
A. 古登堡面的位置标注B. 莫霍面的位置标注
C. 岩石圈的范围标注D. 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发源地,横波可以穿过,A正确。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上部,BC错误。地球内部的熔融外核是一个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的液态物质,这些金属具有高导电性和高热导性。地球自转和热对流会使熔融外核产生旋转,形成环流,而这些运动的电子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电流系统。这个电流系统是由电子在熔融外核中移动形成的,它产生的磁场穿透地球的表面并形成了地球的磁场,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图中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的位置标注反了,同时,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包括软流层,ABC错误。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绘制正确,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地理关联类下图为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③
8.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其形成过程不能体现的圈层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该诗句反映的是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植被的生长需要岩石圈提供无机盐,同时植被通过枯枝落叶的形式向岩石圈提供有机物。图中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③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在雾凇的形成过程中,水分涉及了水圈,在低温时水汽凝华涉及了大气圈,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主要附着在树枝等植被上,涉及了生物圈,没有涉及岩石圈,所以其形成过程不能体现的圈层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地球外部圈层通过生物圈与地球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地理环境。
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是描述电离层特征的一个重要参量。下图示意2023年11月北京地区电离层TEC平均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注:图中圆点代表每日该时TEC值,中间曲线代表平均值。
9. 电离层( )
A. 大气气压较高B. 天气状况复杂C. 受地面影响大D. 大气密度很小
10. 有时电离层TEC会急剧增大,导致其急剧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太阳活动强烈B. 温室效应增强C. 火山地震频发D. 臭氧空洞增大
11. 北京地区电离层TEC( )
①白天大,夜间小②白天小,夜间大③夏季大,冬季小④夏季小,冬季大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9. D 10. A 11. A
【解析】
【9题详解】
电离层位于60~500千米高空,海拔高,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天气状况单一,受地面影响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太阳活动剧烈时,喷发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增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会导致大气电离层的电离程度增强,使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增大,A正确。温室效应和火山地震频发主要在对流层影响不到高层大气,臭氧空洞也不在高层大气,与之无关,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电离层电子总含量与太阳紫外线密切相关,由图可知,北京地区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白天大、夜间小,故其与紫外线强度呈正相关;由于夏季太阳辐射和紫外线都强于冬季,故推测应该夏季大、冬季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电离层处在50km至几千千米高度间,温度在180~3000K范围之间,其带电粒子(电子和离子)的运动受到地磁场的制约,因此在电波传播领域又称电离层介质为磁离子介质。
2022年,庐山入选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云海是庐山的代表性风景。下左图为庐山云海月平均日数分布,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形成庐山云海的有利条件有( )
①水汽充沛②盛行上升气流③太阳辐射较强④盛行下沉气流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3. 庐山云海一年四季均会出现,但季节差异较大,出现最多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14. 庐山云海波涛汹涌时( )
A. ①增强B. ②减弱C. ③增强D. ④增强
【答案】12. A 13. B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水汽条件充沛,空气湿度大,加之山中对流旺盛,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上升过程中凝结,形成云海,①②正确;有云层遮挡,太阳辐射弱,③错误;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中水汽易蒸发,不易凝结形成云海,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结合左图信息可知,6-8月云海日数总数相对最多,所以出现最多的季节为夏季,其他季节明显较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庐山云海波涛汹涌时,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④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①减少),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弱),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增强(②增强)。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云海是山岳风景的重要景观之一,所谓云海,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高山之颠俯视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刚点燃孔明灯后,对其内部空气描述正确的是( )
A. 密度增大,气压升高B. 密度减小,气压升高
C. 密度增大,气压降低D. 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16.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17. 如在图中丙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 )
A. 向东B. 向南C. 向西D. 向北
【答案】15. D 16. C 17. B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下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孔明灯水平移动速度越快。读图可知,丙地等压线最稀疏,风速最小,受风力影响,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侧,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近地面吹北风,孔明灯有可能向南飞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
节能建筑是指通风、日照合理,耗电、耗气量少,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为某节能房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为窗户开关。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关于节能房屋中鹅卵石的主要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面光滑,利于室内散热B. 渗水性好,利于雨季房屋排水
C. 热传导慢,利于蓄积太阳辐射D. 比热容小,利于室内增温
19. 冬季通过控制甲、乙、丙、丁四个窗户开关,以减少屋内制热能耗的做法是( )
A. 甲、丙、丁打开,乙关闭B. 乙、丙、丁打开,甲关闭
C. 乙、丁打开,甲、丙关闭D. 甲、乙、丙打开,丁关闭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升温快,可较快提高室内温度,D项正确。节能房屋中铺设鹅卵石,与鹅卵石表面光滑度、雨季房屋排水无关,A、B项错误。鹅卵石热传导快,能够较快地将吸收的热量传导出去,C项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受热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乙处,丙关闭、乙打开,热空气流入室内;甲关闭,避免室外冷空气进入;丁打开,室内空气通过丁流至鹅卵石上方,补充流失的空气,形成热力环流,这样可以减少冬季室内的制热能耗,C项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苏州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水杯、浮漂和长尾夹等工具进行海水密度影响因素模拟实验。图为实验结果,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20.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
①甲水温高于乙②乙水温高于甲③丙盐度高于丁④丁盐度高于丙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1. 下列关于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副热带海区达最大B. 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C. 同纬度海区定相等D. 仅受海水温度影响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甲图浮漂出露多说明密度较大,温度较低的水密度较温度较高的水密度大,所以甲水温低于乙,①错误,②正确;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丙图浮漂出露多说明密度较大,盐度较高的水密度较盐度较低的水密度大,所以丙盐度高于丁,③正确,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低纬海区降水多,盐度较低,导致海水密度低,A错误;低纬度温度高、盐度较低,因此密度较小,高纬度温度低,海水密度高,因此世界海水密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B正确;世界海水密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海水密度主要由温度和盐度共同决定的,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强,盐度最高,赤道海区降水丰富,盐度较低,高纬度海区蒸发弱,盐度低,因此世界海水盐度分布是由副热带向高、低纬递减;影响海水表层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因素,因此世界海水温度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水密度主要由温度和盐度决定,低纬度温度高、盐度较低,因此密度较小,高纬度温度低,海水密度高,因此世界海水密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赤道附近海水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因降水丰富而盐度低,因温度高、盐度较低而密度小。
云杉有塔状树形和针状的树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关于云杉描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亚热带硬叶林B. 针状叶以抗寒抗旱
C. 具有明显季相变化D. 树干高大呈板状根
23. 云杉塔状的树形能够( )
A. 增加春季树枝挂果吸收阳光B. 增加夏季枝叶雨水接收面积
C. 减少秋季台风影响树干倒伏D. 减少冬季积雪覆盖压断树枝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云杉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B正确;云杉属于针叶林,亚热带硬叶林叶片多呈硬革质,非针状,A错误;云杉四季常绿,无明显季相变化,板状根起支撑作用,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植被,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塔状的树形不利于树枝挂果,易受雨水、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降低了挂果率,A错误;塔状树干可以减少顶部的阳光遮蔽,充分利用光照,增加夏季枝叶太阳光照面积,对雨水接收面积增加的影响较小,B错误;云杉分布纬度较高,不受台风的影响,C错误;云杉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塔形树冠表面坡度大,利于积雪滑落,减少冬季积雪覆盖压断树枝。D正确。故选D。
【点睛】云杉为中国宝贵树种,以华北山地分布为广,东北的小兴安岭等地也有分布。产于陕西西南部(凤县)、甘肃东部(两当)及白龙江流域、洮河流域、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及大小金川流域;云杉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生长缓慢,属浅根性树种。海拔2400-3600米地带,常与紫果云杉、岷江冷杉、紫果冷杉混生,或成纯林。云杉系浅根性树种,稍耐荫,能耐干燥及寒冷的环境条件,在气候凉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棕色森林土地带生长迅速,发育良好。在全光下,天然更新的森林生长旺盛。
2019年6月17日晓,四川长宁发生6.0级地震,其附近的宜宾、乐山等地居民通过电视、手机等收到了预警信息。地震发生时,P波上下振动且震动幅度较小,S波水平振动且破坏性较大。地预警是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特点,在S波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警报,以减小損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开发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①P波比S波传播速度快②S波比P波传播速度快③S波较P波破坏性强
④电磁波传播速度较地震波快得多⑤地球内能释放可提前预测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⑤D. ③④⑤
25. 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救火
B.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
C. 不要慌张的向外跑,打开门窗,确保逃生通道畅通
D. 行驶中的汽车立即原地停车,关好车窗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开发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理论依据是P波、S波到达地表存在时间差,P波比S波传播速度快,①正确,②错误;S波较P波破坏性强,③正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较地震波快得多,④正确;地球内能的释放在时间上不具有规律性,不能提前预测,⑤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地震发生摇晃时立即关火,减少失火的可能性,如果失火时应立即救火,故A对,不符合题意;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避免被坠落的石块砸到,故B对,不符合题意;不要慌张的向外跑,打开门窗,确保逃生通道畅通,故C对,不符合题意;行驶中的汽车应该开到空旷的地方,故D错,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地震来临时如何自救:
1、 地震来临时,为了防止地震引发火灾,如有可能,要尽量抢时间关闭煤气阀门、熄灭蜡烛等明火。
2、 就近躲避在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房屋。
3、 躲到内墙墙根、墙角或床、桌等相对坚硬的家具下面。千万不要跳楼。
4、 地震过后,为防范余震,应该有序、迅速地从安全通道(楼梯)撤到楼外的空旷地带,不要乘坐电梯。
5、在商场、展会、书店遇到地震,要尽量躲在立柱或墙角,避开玻璃窗、广告灯箱、高大货架、吊灯等危险物体。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6、体育馆、影剧院遭遇地震,避震方法是:护住头,蹲或趴在排椅下面。
7、避开高大建筑物(特别是玻璃幕墙)、塔架、烟烟囱等危险物,避开山崖、陡坎,防止山石滚落和滑坡。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无论昼或夜,多是晴朗天气。新疆也是著名的瓜果之乡,其中,阿克苏的冰糖心苹果驰名中外。冰糖心苹果中,近果核部分的果肉中糖分堆积成透明状,形成了特殊的“冰糖心”。研究表明,昼夜温差与果实糖分的积累呈正相关。
材料二: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填写图中字母或序号对应的地理现象名称:③____;C____。
(2)由A到B的箭头粗细变化,是____作用(填名称)所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与图中字母____所表示的____(填名称)关系密切,它属于____(填“长波/短波”)辐射。
(3)晴朗天空多呈蔚蓝色,与____(填图中字母或序号)关系密切,请具体解释其成因____。
(4)①作用____(填“具有/不具有”)选择性,简述其具体表现____。
(5)据材料一,新疆的昼夜温差____(填大/小)。试解释其原因____。
【答案】26. ①. 反射 ②. 地面辐射
27. ①. 削弱 ②. D ③. 大气逆辐射 ④. 长波
28. ①. ② ②. 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蓝光、紫光的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因此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29. ①. 具有 ②. 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红外线。
30. ①. 大 ②. 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晴朗天气,使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夜晚气温较低。因此新疆昼夜温差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地区”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①为大气中O3、CO2和H2O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②为大气中尘埃、小水滴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③为大气中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A为没被削弱的太阳辐射,B为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向外辐射的地面辐射,D为大气向地面辐射的大气逆辐射。
【小问2详解】
由A到B的箭头粗细变化,说明太阳辐射受到了削弱,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与大气逆辐射有很大关联,大气逆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因为它的波长比太阳辐射的短波长辐射要长,图中字母D所表示的是大气逆辐射关系,它属于长波辐射。
【小问3详解】
晴朗天空多呈蔚蓝色,这是由于大气散射所导致的,与②(大气散射)关系密切。当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短波长的蓝光和紫光被散射的程度更高,因此天空在我们看来呈现出蔚蓝色。
【小问4详解】
图中①表示大气中O3、CO2和H2O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在大气受热过程中,不同的气体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同。例如,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红外线。这种选择性吸收使得大气受热过程更加复杂。
【小问5详解】
据材料一,新疆的昼夜温差大。新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导致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在这种情况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因此,在晴朗的白天,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到达地面,使得地面温度较高,而在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导致地面温度较低。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新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2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描述A图所示地貌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2)B图是在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沙丘地貌,往往形成于我国__________地区。
(3)C图所示①②③④是__________地貌(地貌名称)演化过程,分析形成这种地貌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
(4)简要分析说明C图所示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__________。
【答案】27. 河流在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水流受海水顶托,泥沙不断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
28 ①. 风积 ②. 西北内陆
29. ①. 喀斯特 ②.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温暖湿润的气候
30. 不利影响:土层薄,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地形崎岖,不宜铺设交通网络。有利影响:适宜发展旅游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貌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流水沉积地貌、风力沉积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A图是三角洲地貌。形成过程为:河流在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携带能力下降,同时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从上游带来泥沙不断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
【小问2详解】
B图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往往形成于降水少、风力作用强的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小问3详解】
C图所示①②③④的是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的过程。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广布,溶蚀作用发育;温暖湿润的气候,气候越温暖潮湿溶解作用越强烈,喀斯特地貌越发育。
【小问4详解】
因为C图所示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从不利和有利两个方面分析。不利影响:流水侵蚀强烈,土层薄,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且地表水渗透严重,不适宜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地形崎岖,不宜铺设交通网络,交通建设成本高;有利影响:喀斯特地貌地形奇特,旅游资源丰富,适宜旅游业发展。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学小组到辽宁省大连大黑山原始森林区,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下左图)和土壤的剖面结构图(下右图)。
(1)左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环节。
(2)通过野外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对土壤矿物质等物理和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陡坡往往比缓坡土层____(薄/厚),原因是____。
(3)右图的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层中的有机质来源于____;剖面中甲层是____层,是颜色较深的层次。____层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大黑山山麓地带典型植被类型属于____林。
(4)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测量发现,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区的高,从自然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28. ①. 地表径流 ②. 下渗 ③. 地下径流
29. ①. 生物 ②. 成土母质 ③. 气候 ④. 薄 ⑤. 陡坡上地表的疏松物质迁移速率快,不容易沉积,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30. ①. 土壤表层的动植物残体 ②. 腐殖质 ③. 母质 ④. 温带落叶阔叶
31. 与喀斯特地区相比,该林区土层深厚,森林茂密,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枯枝落叶多,为土壤提供了大量有机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慢,利于有机质 的积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辽宁省大连大黑山原始森林区”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水循环、土壤的构成和剖面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图陆地内循环中序号①为地表径流;②为下渗;③为地下径流。
【小问2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①气候因素: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产生的影响。②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生物作用通过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实现,其中,食物链的形成与维持是至关重要的。③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其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机械组成(颗粒大小),影响了土壤的形成和性质。④时间因素:土壤是一个经历着不断变化的自然实体,形成过程是相当缓慢的。在酷热、严寒、干旱和洪涝等极端环境中,以及坚硬岩石上形成的残积母质上,可能需要数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土壤发生层。但在变化缓和的环境条件中、在利于成土过程进行的疏松成土母质上,土壤剖面的发育要快得多。⑤人类因素: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其它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农业生产活动是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对土壤矿物质等物理和化学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陡坡往往比缓坡土层薄,原因是陡坡的地形条件使得土壤更容易被侵蚀,使得土壤更容易被侵蚀,雨水冲刷和重力作用会使土壤从陡坡上流失,陡坡上地表的疏松物质迁移速率快,不容易沉积,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小问3详解】
右图的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层中的有机质来源于土壤表层的动植物残体,主要是生物残体和微生物的分解产物,包括有机物和腐殖质;剖面中甲层是腐殖质层,是土壤剖面中颜色较深的一层,是动植物死亡后残留下的有机物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逐渐转化形成;母质层是土壤剖面中最下层,由地表下一定深度内的岩石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风化碎屑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大黑山位于辽东地区,气候为温带气候类型,其山麓地带典型植被类型属于落叶阔叶林。
【小问4详解】
喀斯特地区以石灰岩地貌为主,地形崎岖,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土壤发育程度较低,土层较薄。而该林区地形较为平坦,土壤发育程度较高,土层深厚,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该林区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森林茂密,枯枝落叶多,为土壤提供了大量有机质。该林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高,降水量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等。而喀斯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机质分解速度快,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喀斯特地区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肥力较差。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浙江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浙江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浙江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浙江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四校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四校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