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清代《钦定西域同文志》中记载大量新疆地名中,包括自然景观类与人文景观类通名。下表为《同文志》地名通名统计表(部分),下图示意坎儿井剖面及竖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清代新疆地区地名中“雅尔”、“呼都克”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说明( )
A. 新疆地区江河多淤积B. 新疆地区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
C. 新疆地区水资源丰富D. 新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
2. 坎儿井是古代新疆吐鲁番地区人民建造的地下水利工程,先民采用油灯、土铲等常用农具,以人力手工劳动开凿坎儿井,形成了新疆独有的坎儿井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坎儿井主要利用坡度高差进行引水、输水
B. 竖井井口常有环形土堆旨防止水分蒸发
C. 油灯在开凿坎儿井中的作用为照明与定向
D. 坎儿井的修建体现了古人因势利导的智慧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新疆地区地名中“雅尔”、“呼都克”等出现比例很高,由此可知新疆的“坎”、“井”等人工建筑较多,结合所学可知坎儿井的工作原理是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由此可知新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高,D正确。新疆气候干旱,江河水资源有限,江河淤积较少,AC错误。新疆以高山、盆地地形为主,B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坎儿井的工作原理是将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坎儿井的修建体现了古人因势利导的智慧,AD选项描述正确。竖井是开挖暗渠时供定位、进入、出土和通风之用,为整个工程完成后检查维修之用;开挖时所取的土,堆积在竖井周围,形成环形小土堆,可以防止一般地面水入侵,B选项描述错误。油灯在开凿坎儿井过程中起到了照明和确定前进挖掘方向的作用,C选项描述正确。综上所述,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区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 地域 特点,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竖井、暗渠(地下渠道)、 明渠 (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韭园沟地处陕西,为黄河支流无定河中游的一条支沟,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沟壑,沟壑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3.3%,地面坡度≥25°的地区占60%。韭园沟于1953年开始综合治理,经过多年实践,形成坝系建设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模式。下图为黄土高原韭园沟小流域横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适合修建淤地坝的位置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4. 坝系工程建成后韭园沟( )
A. 沟谷数量增多B. 耕地面积缩小C. 洪峰水位升高D. 流域输沙减少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因此淤地坝要选在地势低的沟谷中,图中四地只有甲地位于沟谷之中,合适修建淤地坝,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4题详解】
坝系工程建成后,并不会明显改变韭园沟的沟谷数量,A错误;坝系工程建成后,淤地坝以上会出现平地,该平地可开垦为耕地,耕地面积有可能增加,B错误;坝系工程可以拦蓄部分地表径流,使得汇入韭园沟洪水量减少,洪峰水位不太可能会升高,C错误;坝系工程建成后,会拦截大量泥沙在淤地坝以上,因此减少了水土流失,流域输沙会减少,D正确。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工程措施如打坝淤地,修建梯田;保塬、护坡、固沟;平整土地,修建水库;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产业转移发生在国内,且省内的产业转移快于省际的转移,同时部分产业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后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产业链的转移尽管在发生,但是并没有大规模向中西部转移,绝大部分仍然留在东南沿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推测国内产业没有大规模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 )
A. 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B. 政策优惠力度较低
C. 综合比较优势相对较弱D. 营商环境差异较大
6. 目前,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 )
A. 纺织、石化工业B. 服装、汽车制造C. 家居、电子装配D. 家电、有色冶金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中西部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A不符合题意; 我国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产业转移,制定的优惠政策数量多、力度大,B不符合题意;中西部地区的营商环境比东部地区相对较差,但产业转移还需考虑其他因素,故不是国内产业大规模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与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距离消费市场较远等劣势,西部地区综合比较优势相对较弱,阻碍了东部地区的产业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C符合题意。故选C。
【6题详解】
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是我国东部地区淘汰的、适合东南亚地区发展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家居、电子装配产业的生产技术含量低、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流程完善,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低,适合迁往东南亚地区,C符合题意;石化工业主要是市场导向型产业,不宜大量转移,排除A;汽车制造附加值较高,对市场依赖性较大,不适合大量转移,排除B;有色冶金属于动力导向型产业,对能源需求量大,不适合大规模转移,排除D。故选C。
【点睛】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从产业转移的类型来看,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和原料产地,向市场和交通优越地转移,如钢铁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般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从产业转移的顺序来看,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来看,由发达地区流入到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到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有利于共建国家( )
A. 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B. 增加石油、天然气储备
C. 形成安全军事同盟D. 各类金属矿产资源出口
8. 为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繁荣,参与各国可以( )
A. 统一商品价格B. 加大资源开发C. 合作建设园区D. 统一发行货币
【答案】7. A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有利于共建国家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故A正确;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有利于共建国家增加石油、天然气的进出口,能增加石油、天然气进口国的天然气储备,故B错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有利于共建国家形成安全的经济同盟,不能形成安全的军事同盟,故C错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有利于共建国家各类金属矿产资源进出口,故D错误。所以选A。
【8题详解】
商品价格受市场影响,应在不同市场流通过程中根据供需而变化,不可能也不需要统一商品价格,排除A;各国资源状况各异,是否加大资源开发力度要根据本国发展需求来决定,排除B;参与各国合作建设园区,可充分发挥各国各地区位优势,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C符合题意;参与各国有独立的经济主权,拥有各自的货币体系,不具备统一发行货币的条件,也不需要统一发行货币,排除D。故选C。
【点睛】“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位于赣闽浙皖四省交界处的三清山被称为“世界花岗岩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馆”,研究发现,三清山正处于地质作用和造景的黄金期:幼年——青年早期,“巨蟒出山”是三清山景观“四绝”之一(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巨蟒出山”( )
A. 含有大量化石,风力侵蚀强烈B. 岩石疏松多孔,风化作用强烈
C. 垂直节理发育,流水侵蚀强烈D. 层理构造显著,冰川侵蚀强烈
10. 据图判断三清山处于幼年——青年早期的依据是( )
①山峰、石柱棱角分明②山体岩石裸露面积小
③石蛋少,球状风化弱④山体坡度缓,高差小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组成“巨蟒出山”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向上侵入的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花岗岩中不含有化石,A错误;花岗岩质地坚硬,结晶颗粒较大,疏松多孔的岩石为玄武岩,B错误;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出露地面后,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水分沿着节理渗入花岗岩中,流水侵蚀强烈,C正确;有层理构造的为沉积岩,该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无冰川侵蚀作用,D错误,该题选C。
【10题详解】
读图分析,三清山山峰、石柱棱角分明,表明三清山受外力作用时间短,①正确;图示山体岩石裸露面积大,②错误;球状风化弱,风化时间短,导致石蛋少,③正确;山体坡度大,高差大,④错误,BCD错误,该题选A。
【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1)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3)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
下表示意亚欧大陆40°N—50°N三地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气温、降水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①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
12. ③地1月降水距平值较高的原因是( )
A. 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B. 沿岸暖流流经,降水较多
C. 受地形阻挡,地形雨较多D. 受来自海洋的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据表可知,①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1月偏冷,7月偏热,1月和7月降水均偏少,说明当地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大,气候的大陆性强,在亚欧大陆40°N~50°N的范围内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符合题意;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表中①地气候特征明显不同,排除ACD。故选B。
【12题详解】
据表可知,与同纬度地区相比,③地1月和7月气温均偏高,特别是冬季气温偏高较多,1月(冬季)降水量明显偏多,7月(夏季)降水量明显偏少,说明降水集中在冬季,且冬季温暖,夏季炎热,由此判断,③地应为地中海气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湿润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A符合题意;地中海气候分布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该地附近海域往往是寒流流经,排除B;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分布面积广,地形雨影响范围有限,因此1月降水距平值较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地形雨,排除C;地中海气候不受季风影响,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排除D。故选A。
【点睛】亚欧大陆40°N~50°N地区涉及气候类型主要有四种: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太阳视运动是指地球的自转使位于地球上的人觉得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从而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运动的现象。下图为某节气我国某地太阳视运动图,图中日出、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日过后该地昼长变短,其节气可能为( )
A. 立春B. 立夏C. 立冬D. 立秋
14. 当太阳在M和N位置时,该地( )
A. 日影方位相同B. 太阳高度相同C. 太阳方位相同D. 地方时相同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地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昼短夜长,此日太阳直射点应在南半球,题意表明,该地位于我国某地,即位于北半球,该日过后该地昼长变短,说明直射点在该日过后往南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立夏(5月5日前后)、立秋(8月7日前后)两节气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排除BD;立春(2月4日前后)、立冬(11月7日前后)两节气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立春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立冬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C符合题意,排除A。故选C。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M、N两位置关于正午太阳位置对称,因此太阳高度相同,B正确;太阳位于N位置时,太阳位于东南,则日影朝向西北,太阳位于M位置时,太阳位于西南,则日影朝向东北,AC错误;太阳位于N位置时,处于正午之前,太阳位于M位置时,处于正午之后,地方时明显不同,D错误。故选B。
【点睛】节气日期表: 立春:02月3日~02月4日,春分:03月20日~03月21日, 立夏:05月5日~05月6日,夏至:06月21日~06月22日, 立秋:08月6日~08月9日,秋分:09月22日~09月24日, 立冬:11月7日~11月8日,冬至:12月21日~12月23日。
沃克环流(如下图所示)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侧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其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沃克环流增强时,图示地区( )
A. 东南信风减弱B. 西部暖水范围大幅缩小
C. 下沉气流变为上升气流D. 西部上升气流增多
16. 若沃克环流减弱,其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 登陆台风增多B. 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偏冷
C. 导致北涝南旱D.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偏晚
【答案】15. D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沃克环流增强,说明太平洋赤道海域西侧表层海水温度升高,东侧海水温度偏低,可能是东南信风增强,赤道暖流将热海水输送至西侧,西部暖水范围扩大,东南信风增强,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势力增强,AB错误;沃克环流由西部上升气流、东部下沉气流和水平气流构成,沃克环流增强表明西部上升气流增强,东部下沉气流增强,C错误,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沃克环流减弱,说明太平洋赤道海域西侧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则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位置偏南,我国雨带向北移动速度变慢,可能造成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偏晚,导致夏季雨带向北推移较缓,雨带停留在南方地区的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南涝北旱,D符合题意,排除C;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大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台风生成和发展,因此登陆我国的台风减少,排除A;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偏低,与亚欧大陆间的气压差减小,冬季风减弱,我国大部地区冬季偏暖,排除B。故选D。
【点睛】南半球低纬地区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性洋流转变为暖性洋流,这种现象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这种现象应是拉尼娜现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如图为某半球中纬度的锋面气旋。
(1)判断图示天气系统所在半球,请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2)从锋面类型、雨区位置、雨区范围等方面比较LX和LY所示锋面系统的差异。
(3)请从天气状况、气温、气压等角度分析B地即将发生的天气变化特点。
【答案】(1)北半球;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说明北侧纬度高,为北半球。
(2)锋面类型:LX为冷锋,LY为暖锋;雨带位置:LX在锋后,LY为锋前;雨带范围:LX范围小,LY范围大。
(3)(将经历暖锋过境),出现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半球中纬度的锋面气旋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的判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由等压线的气压值可判断,L为低压中心,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图中南侧风向为西南风,东侧风向为东南风,西侧风向为西北风,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冷锋雨区在锋后,暖锋雨区在锋前,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由图中的雨区位置判断该结构的北侧为冷气团一侧,说明北侧纬度高,为北半球。因此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由上题推断可知,北侧为冷气团一侧,由气流运动方向可知,LX为冷气团移向暖气团的冷锋;LY为暖气团移向冷气团的暖锋;从雨带位置:LX锋面向偏南方移动,雨区位于冷气团一侧,雨区在锋后,LY锋面向偏北方向移动,雨区也位于冷气团一侧,雨区位于锋前;从雨带范围看,LX雨带范围小,LY雨带范围大。
【小问3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地将经过的天气过程是暖锋过境,带来连续性降水,然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总面积约为447km2,最高峰海拔约为1412m,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尖峰岭海拔100m以下地区的植被多为稀树草原,海拔1200m以上地区的植被一般为苔藓矮林。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其中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下图示意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情况。
(1)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尖峰岭稀树草原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明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的原因。
(3)推测苔藓矮林植被所处的环境特征。
【答案】18. 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原。
19. 常绿季雨林位于落叶季雨林与山地雨林之间,其枯枝落叶量小于落叶季雨林,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少;相对山地雨林温度较高,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使得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20. 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海拔高,风力较强;地形坡度较陡,土壤层薄,肥力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尖峰岭林区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尖峰岭林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侧,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相对较少;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冬春季节晴天多,降水少,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稀树草原。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常绿季雨林位于落叶季雨林与山地雨林之间,常绿季雨林相对于落叶季雨林,其枯枝落叶量小于落叶季雨林,腐殖质少,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少,有机质含量较少;相对山地雨林,常绿季雨林分布海拔低,温度较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使得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所以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
【小问3详解】
苔藓矮林植被,分布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水汽易凝结,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海拔高,风力较强,林木容易受到风力破坏;由图可知,苔藓矮林处,地势起伏大,地形坡度较陡,水土易流失,土壤层较薄,肥力较低。
【点睛】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 年)》指出,将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为引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图1为中原城市群范围示意图。
材料二:焦作市因煤而兴,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资源型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90%以上。90年代末,随着煤炭等资源日益枯竭,焦作市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材料三:近年来,焦作市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以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为主线,立足现有基础做强锂电,加快发展钠电和氢电,以科技赋能打造“中部新能源材料城”,挑起转型发展的大梁。图2为焦作市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示意图。
(1)简要说明郑州在实现中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焦作市经济结构的弊端。
(3)阐述焦作市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转型的启示。
【答案】(1)以先进制造业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交通枢纽地位集散人流和物流;以科研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服务;以现代服务业提升金融等服务品质;以中心城市地位拉动周边发展。
(2)经济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自然(或矿产)资源依赖性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3)立足本地原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注重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或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协作),降低产业风险;产品、服务类型多样化,提高附加值。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河南焦作”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焦作市经济结构的弊端、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转型的启示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可知,郑州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并带动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郑州作为铁路枢纽城市,人流量和物流量都很大,可以以交通枢纽地位集散人流和物流;以科研创新能力为依托,为周边城市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和支撑;郑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高,可以提升金融等服务业的服务品质;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地位突出,可以拉动周边城市发展。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可知,焦作市因煤而兴,主要是资源型企业,经济结构单一,对煤炭的依赖性强,导致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差;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致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三可知,焦作市立足本地原有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础,利用当地电池发展优势,重点发展其优势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协作,延长工业生产的产业链,使产业风险降低;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类型,使其多样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9月,千岛湖配水工程从淳安千岛湖到杭州正式通水。该工程建设有113公里长的全封闭式自流输水隧洞,引千岛湖水到达闲林水库后,再通过供水工程线路流入杭州市。据统计,千岛湖配水工程每年从千岛湖引水9.78亿立方米。下图示意杭州千岛湖配水工程线路。
(1)指出该工程使用全封闭式自流输水隧洞引水的优点。
(2)分析千岛湖配水工程对千岛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3)说明千岛湖配水工程建成后对保障杭州市水资源安全的意义。
【答案】20. 全封闭隧洞引水可减少水分蒸发,保障引水水量;减少引水线路的水体污染,保障引水水质;自流输水可以节约能耗,降低运行成本。
21. 经济:将千岛湖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带动千岛湖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生态:从千岛湖引水可腾出库容,降低洪涝灾害的威胁。
22. 保障杭州市水资源供给量,保障杭州水资源供给的安全;确保水资源质量,提升人们饮水水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杭州千岛湖配水工程线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全封闭式自流输水隧洞引水的优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对比输水明渠,全封闭式隧洞可以减少水分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影响。全封闭隧洞引水减少与外界的联系,从而可减少水分蒸发,保障引水水量;全封闭隧洞引水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减少引水线路的水体污染,保障引水水质;千岛湖地势高,全程基本自流输水,可以节约能耗,降低运行成本。
【小问2详解】
分析千岛湖配水工程对千岛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考虑。千岛湖作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输出地,千岛湖配水工程有利于将千岛湖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千岛湖配水工程有利于带动千岛湖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千岛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易产生旱涝灾害,千岛湖配水工程从千岛湖引水可腾出库容,降低洪涝灾害的威胁。
【小问3详解】
水资源安全包括水量及其稳定性、水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千岛湖配水工程建成之后,杭州市作为调入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资源的调入量,保障了杭州市水资源供给;同时,采用全线封闭的地下隧洞自流引水,可调水质较好,提升杭州市人们饮水水质。
通名名称
翻译
数量(个)
郭勒
河
131
鄂拉
山
64
雅尔
坎
37
呼都克
井
17
地点
气温距平值/℃
降水距平值/mm
1月
7月
1月
7月
①
-4.3
6.7
-24.7
-41.3
②
-12.4
4.7
-30.7
117.7
③
2.3
0.8
44.3
-28.3
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共6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