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原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是因为其单体的排列顺序不同
    B.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不同氨基酸的区别是R基的不同
    C. 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单体,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D.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均含有由糖类参与形成的化合物
    2. 核膜内侧存在由特殊纤维丝状蛋白组成的核纤层(如图)。核纤层能维持细胞核正常形状与大小,有利于核与质之间的隔离与信息交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质上含有DNA,被称为遗传物质的载体
    B. 组成核纤层的蛋白质由结构①进入细胞核
    C. ②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核纤层被破坏后,细胞核的形态和功能均会发生改变
    3. 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人体饥饿时,主要依赖SGL蛋白协同转运N与葡萄糖分子:人体进食后,麦芽糖会在酶IM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小肠绒毛局部葡萄糖的浓度会高于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主要依赖GLU蛋白转运葡萄糖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SGL蛋白转运葡萄糖过程中不消耗ATP,是被动运输
    B. GLU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是协助扩散
    C. SGL和 GLUT2蛋白的数量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D. 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进行
    4. 绿脓杆菌可分泌含有鳌铁蛋白的囊泡。在铁缺乏的情况下,绿脓杆菌将囊泡分泌至“远处”与铁结合,并通过与细胞外囊泡融合,将铁摄入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绿脓杆菌吸收铁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 绿脓杆菌铁缺乏时,细胞外囊泡的分泌水平升高
    C. 含有鳌铁蛋白的囊泡的形成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D. 绿脓杆菌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了鳌铁蛋白的合成
    5. 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如支原体肺炎等)、病毒性肺炎(如新冠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糖类且都不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B.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C.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有效,对病毒性肺炎无效
    6. 下图是人体细胞中由单体形成多聚体的模式图,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形成的多聚体均以碳链为骨架
    B. 若单体为葡萄糖,形成的多聚体可为淀粉
    C. 若单体为氨基酸,生成的H2O中的氧来自羧基
    D. 抗体、RNA和肝糖原的合成都符合这个模式
    7. 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 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现有未贴标签的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植株若干,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 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种水稻根细胞加以鉴别,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用的 KNO3溶液浓度应高于 0.3%,但低于耐盐碱水稻的细胞液浓度
    B. Ⅱ组水稻在 0~1 小时内,水分子渗入细胞量大于水分子渗出细胞的量
    C. 1 小时后,Ⅱ组水稻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 K+和 NO3 -开始进入细胞
    D. 0~1 小时,耐盐水稻Ⅱ根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8.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核酸分子都是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的
    B. 核酸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P
    C. 核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D. 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5种核苷酸
    9. M6P受体蛋白是高尔基膜上的整合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经高尔基体内加工带上M6P信号的溶酶体水解酶,从而将溶酶体酶蛋白分选出来,然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将溶酶体酶蛋白装入分泌小泡形成初级溶酶体。M6P受体蛋白同M6P信号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它在pH为6.5~7的条件下与M6P信号结合,而在pH为6的酸性条件下脱落。一些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也有M6P受体蛋白存在,细胞膜表面pH呈中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内pH值呈酸性,有利于溶酶体水解酶从M6P受体上的脱落
    B. 细胞膜上的M6P受体的存在,可能与细胞回收错误分泌的溶酶体酶有关
    C. 溶酶体膜将水解酶与各种细胞器隔开,保护细胞内的正常结构不被错误分解
    D. 溶酶体中可以合成多种水解酶,但是溶酶体膜不会被这些水解酶分解
    10. N个氨基酸组成了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M个多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
    B. M个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C. 将这M个多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
    D. 这M个多肽至少含有N-M+Z个O原子
    11.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如图为酶促反应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增大
    B. 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增大
    C. Km值越大,表明酶与底物结合的能力越高
    D. 达到Vmax后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速率不再改变
    12. 如图是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处应为“演绎推理”,比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就属于此过程
    B. 图中②处应为“因变量”,比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有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就是此变量
    C. 图中③处应为“无关变量”,比如“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有机物产生量就是此变量
    D. 图中④处应为“干扰因素”,比如血红蛋白不适用于根据颜色反应的蛋白质成分检测
    13. 图中横坐标甲、乙、丙、丁表示某种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细胞。图中a、b、c表示各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可以与图中甲、乙、丙、丁相对应的细胞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B.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C. 卵原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第二极体
    D.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
    14.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 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 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 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15. 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精原细胞的个数是(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16. 下列有关自交和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交可以纯化显性优良品种
    B. 测交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
    C. 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D. 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17. 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基因B、b控制),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棕色为显性性状
    B. 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4
    C. 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
    D. 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应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
    18. 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
    D. 测交后代的比为1:1
    19. 现有某种动物的800对雌雄个体(均为灰体)分别交配,每对仅产下一个后代,合计后代中有灰体700只,黑体100只。控制体色的显.隐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分别用R、r表示。若没有变异发生,则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Rr的亲本数量应该是( )
    A. 100对B. 400对C. 700对D. 800对
    20.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甲、乙小桶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
    B. 从小桶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
    C. 甲、乙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之比均为1∶1,且两箱子中小球总数一定要相等
    D. 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
    二、不定项选择题
    21. 用2 ml·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取自同一部位的植物表皮,每隔相同时间在显微镜下测量视野中若干个细胞的长度x和原生质体长度y(如图1),并计算x/y的平均值,得到图2所示结果。对结果曲线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2 m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l·L-1的蔗糖溶液 的渗透压相等
    B. a点前比值不变说明表皮细胞水分子进出平衡
    C. b点前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D. c点后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2.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的信号分子必须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
    B. 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膜起着重要作用
    C. 用台盼蓝染色后,死细胞都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
    D.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并控制着细胞的遗传
    23. 某非环状多肽,经测定其分子式是C25HxOyN5S2,该多肽上有一个二硫键(-S-S-是由两个-SH缩合而成),其它R基团没有参与反应。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NO2)、天冬氨酸(C4H7NO4)、丙氨酸(C3H7NO2)、亮氨酸(C6H13NO2)、半胱氨酸(C3H7NO2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是35和8
    B. 该多肽彻底水解后能产生4种氨基酸
    C. 该多肽有四个肽键,为四肽化合物
    D. 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74
    24. 如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中通过逐渐降低离心速率最终分离出核糖体
    B. 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 步骤②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防止红细胞吸水涨破
    D. 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25.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纤维素和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DNA是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D. 脂质存在于部分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化合物
    26.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分裂Ⅰ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
    B. 图甲中有4个核DNA分子
    C. 处于图乙中的bc段的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D. 如果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就不会发生cd段的变化
    27. 下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均指有机物)变化情况操作流程及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植物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为Y+2X mg/h
    B. 14℃时植物呼吸作用和实际光合作用都大于13℃时
    C. 分别在上述四种温度下适宜光照维持10h再暗处理l0h,则该植物叶片在14℃时增重最多达30mg
    D. l6℃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都来自线粒体
    三、简答题
    28. 六磷酸肌醇(植酸)广泛存在于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禽类、猪等单胃动物不能分解植酸,饲料中植酸中的磷因不能被利用而随粪便排出,导致磷浪费。微生物分泌的植酸酶是一种畜禽饲料添加剂,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和无机磷,提高了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但pH和蛋白酶等许多因素会对植酸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科研人员对某种霉菌产生的两种植酸酶在不同pH条件下相对活性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如下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
    (2)图1中pH为1时,这两种酶的相对活性都较低,甚至失活,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植酸酶的提取工艺流程如下:配制培养基→霉菌接种→液体发酵→除去菌体和杂质→纯化获得粗酶制剂→酶活性测定。检测植酸酶的活性可用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表示。
    (4)已知雏鸡小肠中的pH约为6.0,小肠内含有胰蛋白酶,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胰蛋白酶对植酸酶A与B活性的影响,将两种植酸酶在含有等量胰蛋白酶的适宜pH缓冲液(pH=6.0)中保温一段时间,检测残留的植酸酶活性,结果如图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两种植酸酶中植酸酶___________更适合添加在雏鸡饲料中,理由是_________。
    29. 在家蚕遗传中,幼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不同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见下表。请回答问题:
    (1)组合一的子代同时出现黑蚕、淡赤蚕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色为显性性状。
    (2)组合二中,子代出现了数量相近的____________种表现型,由此推测亲代黑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这种杂交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30. 科研人员发现,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癌细胞也会进行旺盛的无氧呼吸。为研究该问题,科研人员完成下列实验。

    (1)图1中物质A为_____,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又称糖酵解,发生在_____。
    (2)葡萄糖氧化分解时,NADH需要不断被利用并再生出NAD+才能使反应持续进行。酶M和酶L均能催化NAD+的再生,但酶M仅存在于线粒体中,酶L仅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用溶剂N配置不同浓度2DG(糖酵解抑制剂)溶液处理分裂的癌细胞,结果如图2。

    ①图2中,糖酵解速率相对值为_____的组别为对照组,该组的处理方法是用_____处理癌细胞。
    ②图2表明,糖酵解速率相对值较低时,癌细胞优先进行_____;糖酵解速率相对值超过_____时,酶M达到饱和,酶L的活性迅速提高,保证NAD+再生,癌细胞表现为进行旺盛的_____。
    (3)综上所述,癌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旺盛无氧呼吸的可能原因是其生命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糖酵解速率过快,产生的NADH速率超过了酶_____的处理能力,造成NADH积累,从而提高酶_____的活性,乳酸大量积累。
    31. 图1表示某种生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CD段变化发生在____期
    (2)图2中,甲细胞中含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甲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
    (3)图2中,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段,对应于图3中的____(填字母)。
    (4)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请仔细观察丙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____。
    高一寒假收心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原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是因为其单体的排列顺序不同
    B.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不同氨基酸的区别是R基的不同
    C. 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单体,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D.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均含有由糖类参与形成的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它们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详解】A、糖原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是因为其单体连接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A错误;
    B、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不同氨基酸的区别是R基的不同,B正确;
    C、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单体,遗传信息蕴藏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正确;
    D、细胞膜中的糖被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含有核酸,核酸含有五碳糖,故三者均含有由糖类参与形成的化合物 ,D正确。
    故选A。
    2. 核膜内侧存在由特殊的纤维丝状蛋白组成的核纤层(如图)。核纤层能维持细胞核正常形状与大小,有利于核与质之间的隔离与信息交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质上含有DNA,被称为遗传物质的载体
    B. 组成核纤层的蛋白质由结构①进入细胞核
    C. ②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核纤层被破坏后,细胞核的形态和功能均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核膜: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核孔:核膜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
    【详解】A、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其中DNA是遗传物质,故染色质被称为遗传物质的载体,A正确;
    B、大分子物质由核孔进出细胞,组成核纤层的蛋白质由①进入细胞核,B正确;
    C、②是双层核膜,由四层磷脂分子构成,C错误;
    D、核纤层能维持细胞核正常的形状与大小,有利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隔离与信息交换,核纤层被破坏后,细胞核的形态和功能均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C。
    3. 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人体饥饿时,主要依赖SGL蛋白协同转运N与葡萄糖分子:人体进食后,麦芽糖会在酶IM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小肠绒毛局部葡萄糖的浓度会高于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主要依赖GLU蛋白转运葡萄糖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SGL蛋白转运葡萄糖过程中不消耗ATP,是被动运输
    B. GLU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是协助扩散
    C. SGL和 GLUT2蛋白的数量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D. 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葡萄糖通过SGLT1,运输方向是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载体,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通过GLUT2,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葡萄糖通过SGLT1,运输方向是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消耗ATP,是主动运输,A错误;
    B、葡萄糖通过GLUT2,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与SGLT1和GLUT2蛋白的数量有关,C正确;
    D、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有两种运输方式,并且这两种转运发生可同时进行,D正确。
    故选A。
    4. 绿脓杆菌可分泌含有鳌铁蛋白的囊泡。在铁缺乏的情况下,绿脓杆菌将囊泡分泌至“远处”与铁结合,并通过与细胞外囊泡融合,将铁摄入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绿脓杆菌吸收铁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 绿脓杆菌铁缺乏时,细胞外囊泡的分泌水平升高
    C. 含有鳌铁蛋白的囊泡的形成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D. 绿脓杆菌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了鳌铁蛋白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脓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根据题意可知,绿脓杆菌在铁缺乏的情况下,绿脓杆菌将囊泡分泌至“远处”与铁结合,并通过与细胞外囊泡融合,将铁摄入细胞,因此绿脓杆菌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入铁。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绿脓杆菌吸收铁的方式属于胞吞,因此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绿脓杆菌铁缺乏时,将囊泡分泌至“远处”与铁结合,并通过与细胞外囊泡融合,将铁摄入细胞,因此此时细胞外囊泡的分泌水平升高,B正确;
    C.绿脓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C正确;
    D.绿脓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内质网,D错误。
    故选D。
    5. 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如支原体肺炎等)、病毒性肺炎(如新冠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糖类且都不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B.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C.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有效,对病毒性肺炎无效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
    【详解】A、细菌、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A错误;
    B、细菌、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以后的碱基是A、T、G、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是A、U、G、C,所以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B正确;
    C、细菌和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其蛋白质在自身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均无效,D错误。
    故选B。
    6. 下图是人体细胞中由单体形成多聚体的模式图,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形成的多聚体均以碳链为骨架
    B. 若单体为葡萄糖,形成的多聚体可为淀粉
    C. 若单体为氨基酸,生成的H2O中的氧来自羧基
    D. 抗体、RNA和肝糖原的合成都符合这个模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都有各自的基本单位,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形成的多聚体。
    【详解】A、每个单体都是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该过程形成的多聚体也以碳链为骨架,A正确;
    B、人体细胞中不含淀粉,若单体为葡萄糖,形成的多聚体可为糖原,B错误;
    C、氨基酸与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产生的H2O中的氧来自羧基,C正确;
    D、抗体、RNA和肝糖原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它们的合成都符合这个模式,D正确。
    故选B。
    7. 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 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现有未贴标签的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植株若干,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 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种水稻根细胞加以鉴别,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用的 KNO3溶液浓度应高于 0.3%,但低于耐盐碱水稻的细胞液浓度
    B. Ⅱ组水稻在 0~1 小时内,水分子渗入细胞的量大于水分子渗出细胞的量
    C. 1 小时后,Ⅱ组水稻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 K+和 NO3 -开始进入细胞
    D. 0~1 小时,耐盐水稻Ⅱ根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一定浓度 KNO3中,Ⅰ组水稻原生质体体积增大,说明发生了渗透吸水,即是耐盐碱水稻,而Ⅱ组水稻原生质体体积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细胞液浓度较小,是普通水稻。
    【详解】A、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浓度 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该实验需要对未贴标签的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植株进行鉴别,故实验用的 KNO3溶液浓度应高于0.3%,图中曲线显示,Ⅰ组水稻吸水,是耐盐碱水稻,说明 KNO3溶液浓度低于耐盐碱水稻细胞液浓度,A 正确;
    B、在 0~1 小时内,Ⅱ组水稻失水,水分子渗入细胞的量小于水分子渗出细胞的量,B 错误;
    C、K+和 NO3 -一直可以进入Ⅱ组水稻,并未 1 小时后开始,C 错误;
    D、Ⅰ组水稻发生了渗透吸水,是耐盐碱水稻,而Ⅱ组水稻原生质体体积先下降后上升, 说明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细胞液浓度较小,是普通水稻,在 0~1 小时内,耐盐水稻Ⅰ组根细胞渗透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弱,D 错误。
    故选A。
    8.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核酸分子都是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的
    B. 核酸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P
    C. 核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D. 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5种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详解】A、每个核苷酸分子都是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的,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A错误;
    B、磷酸中有P,因此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B错误;
    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碱基的排列顺序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C正确;
    D、大肠杆菌细胞中有DNA和RNA两种核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9. M6P受体蛋白是高尔基膜上的整合蛋白,能够识别并结合经高尔基体内加工带上M6P信号的溶酶体水解酶,从而将溶酶体酶蛋白分选出来,然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将溶酶体酶蛋白装入分泌小泡形成初级溶酶体。M6P受体蛋白同M6P信号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它在pH为6.5~7的条件下与M6P信号结合,而在pH为6的酸性条件下脱落。一些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也有M6P受体蛋白存在,细胞膜表面pH呈中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酶体内pH值呈酸性,有利于溶酶体水解酶从M6P受体上的脱落
    B. 细胞膜上的M6P受体的存在,可能与细胞回收错误分泌的溶酶体酶有关
    C. 溶酶体膜将水解酶与各种细胞器隔开,保护细胞内的正常结构不被错误分解
    D. 溶酶体中可以合成多种水解酶,但是溶酶体膜不会被这些水解酶分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M6P受体蛋白同M6P信号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它在pH为6.5~7的条件下与M6P信号结合,而在pH为6的酸性条件下脱落。溶酶体内的pH为酸性环境,即带上M6P信号的溶酶体水解酶可在溶酶体内与M6P受体蛋白脱落,从而使水解酶被包在溶酶体内。
    【详解】A、M6P受体蛋白同M6P信号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它在pH为6.5~7的条件下与M6P信号结合, 而在pH为6的酸性条件下脱落,溶酶体内pH值呈酸性,有利于溶酶体水解酶从M6P受体上的脱落,A正确;
    B、细胞膜上的M6P受体的存在,可能与细胞回收错误分泌的溶酶体酶有关,B正确;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可水解多种化学物质,溶酶体膜将水解酶与各种细胞器隔开,保护细胞内的正常结构不被错误分解,C正确;
    D、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
    故选D。
    10. N个氨基酸组成了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M个多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
    B. M个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C. 将这M个多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
    D. 这M个多肽至少含有N-M+Z个O原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链状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链状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链状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链状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链状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A、氨基酸由C、H、O、N四种基本元素组成,有些氨基酸还含有S元素,因此M个多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A正确;
    B、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环状肽除R基外不含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M个多肽至少含有M-Z个游离的氨基或游离的羧基,B正确;
    C、每打开一个肽键需要一分子水,该M个多肽中肽键的数目为N-M+Z,C正确;
    D、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O原子,每条链状肽一端的羧基含有两个O原子,则M个多肽中至少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N-M+Z)+2(M-Z)=N+M-Z,D错误。
    故选D。
    11.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如图为酶促反应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增大
    B. 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增大
    C. Km值越大,表明酶与底物结合的能力越高
    D. 达到Vmax后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速率不再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反应物与酶结合的机会,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使其结构改变,从而使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的结构相似,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分子结构与底物不相似。
    【详解】A、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反应物与酶结合的机会,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增大,A正确;
    B、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从而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使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Km值减小,B错误;
    C、Km表示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低,C错误;
    D、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达到Vmax,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速率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12. 如图是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处应为“演绎推理”,比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就属于此过程
    B. 图中②处应为“因变量”,比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有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就是此变量
    C. 图中③处应为“无关变量”,比如“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有机物产生量就是此变量
    D. 图中④处应为“干扰因素”,比如血红蛋白不适用于根据颜色反应的蛋白质成分检测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也称刺激量或输入变量;因变量是指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或输出变量,它是实验自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无关变量是指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的统称,会影响实验结果。
    【详解】A、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故图中①处应为“作出假说”,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属于实验验证,A错误;
    B、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因变量是指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②处应为“因变量”,但“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底物不能选淀粉,因此检测的因变量不能是砖红色沉淀的有无,该实验一般选过氧化氢,因变量常检测氧气的产生速率,B错误;
    C、图中③处应为“无关变量”,比如“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就是此变量,但有机物产生量是因变量,C错误;
    D、图中④处应为“干扰因素”,比如血红蛋白不适用于根据颜色反应的蛋白质成分鉴定,以防颜色的干扰,D正确。
    故选D。
    13. 图中横坐标甲、乙、丙、丁表示某种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细胞。图中a、b、c表示各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可以与图中甲、乙、丙、丁相对应的细胞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B.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C. 卵原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第二极体
    D.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和DNA的含量变化:
    【详解】由图可知,c的数目可以为0,则c表示染色单体。当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单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2×染色体数目,则a表示核DNA分子数目,b表示染色体数目。初级精(卵)母细胞、减Ⅱ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染色单体数目=1∶2∶2,但初级精(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减Ⅱ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中的2倍,故乙、丙对应的细胞分别是初级精(卵)母细胞、减Ⅱ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精(卵)原细胞、处于减Ⅱ后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精细胞或精子(卵细胞或第二极体)中无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是精(卵)原细胞的一半,故甲、丁分别对应精(卵)原细胞或次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精细胞或精子(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故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精(卵)原细胞或次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初级精(卵)母细胞、减Ⅱ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精细胞或精子(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故选B。
    【点睛】结合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
    14.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 细胞①、②、③、⑤产生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 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 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详解】A、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符合,A错误;
    B、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而⑤图是分裂间期,看不出是有丝分裂间期还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错误;
    C、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
    D、④细胞分裂前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未断裂,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没条染色体2个DNA,共4个DNA,所以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D正确。
    故选D。
    15. 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精原细胞的个数是(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详解】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根据6个精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D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则图中精细胞:①ABd和④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ABD和⑥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Abd和⑤AbD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应来自两个精原细胞。综合以上可知,图中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
    故选C。
    16. 下列有关自交和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交可以纯化显性优良品种
    B. 测交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
    C. 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D. 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隐性个体,最终得到显性纯合体,A正确;
    B、测交可以用来验证分离定律,鉴定杂种子一代基因型,B错误;
    C、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也能,C错误;
    D、测交不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自交能,D错误。
    故选A。
    17. 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基因B、b控制),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棕色为显性性状
    B. 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4
    C. 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
    D. 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应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
    【答案】C
    【解析】
    【详解】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出现了棕鼠,说明黑色对棕色是显性性状,A错误;亲本黑鼠基因型都是Bb,后代黑鼠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1:2,即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3,B错误;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bb与其交配,若出现棕鼠,说明子代黑鼠是杂合子,C正确;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后代可能三黑一白、一黑三白、两黑两白、全黑、全白,D错误。
    18. 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
    D. 测交后代的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F2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A不符合题意;
    B、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B符合题意;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不符合题意;
    D、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基因型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现有某种动物的800对雌雄个体(均为灰体)分别交配,每对仅产下一个后代,合计后代中有灰体700只,黑体100只。控制体色的显.隐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分别用R、r表示。若没有变异发生,则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Rr的亲本数量应该是( )
    A. 100对B. 400对C. 700对D. 800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详解】根据分离定律Rr×Rr→3R_(灰体)∶1rr(黑体),结合题目信息,理论上基因型组合为Rr×Rr的亲本数量如果是400对,则会产生灰体300只,黑体100只。另外400只灰体子代的400对灰体亲本组合则为RR×Rr或RR×RR,B正确。故选B。
    20.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甲、乙小桶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
    B. 从小桶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
    C. 甲、乙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之比均为1∶1,且两箱子中小球总数一定要相等
    D. 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甲、乙箱子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
    B、从箱子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
    C、甲、乙箱子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之比均为1:1,但是两箱子中小球总数不一定要相等,C错误;
    D、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以保证小球被再次抓取的概率均等,D正确。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
    21. 用2 ml·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取自同一部位的植物表皮,每隔相同时间在显微镜下测量视野中若干个细胞的长度x和原生质体长度y(如图1),并计算x/y的平均值,得到图2所示结果。对结果曲线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2 m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l·L-1的蔗糖溶液 的渗透压相等
    B. a点前比值不变说明表皮细胞水分子进出平衡
    C. b点前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D. c点后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x和y分别代表细胞的长度和原生质体长度y,故x/y的比值越大,证明细胞失水越严重,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2 m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A正确;
    B、由题图可知:a之前不变的原因是一开始细胞失水较少,原生质体与细胞壁还未分离,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b点时x/y的比值达到最大值,此时细胞失水达到最大值,证明b点前细胞逐渐失水,故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C正确;
    D、c点时置于乙二醇溶液中的x/y的比值达到最大,此后逐渐变小,证明细胞吸水,即c点后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正确。
    故选B。
    【点睛】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2.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的信号分子必须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
    B. 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膜起着重要作用
    C. 用台盼蓝染色后,死细胞都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
    D.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并控制着细胞的遗传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流动性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死细胞会丧失选择透过性。
    【详解】A、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的信号分子其必须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但信号分子的受体有的在细胞膜表面,有的在细胞膜内,A错误;
    B、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壁起着重要作用,B错误;
    C、台盼蓝是细胞不需要的大分子,活细胞细胞膜具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中,而死亡细胞的细胞膜选择透过性丧失,大分子的台盼蓝能进入死细胞中,体现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功能,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溶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ABD。
    23. 某非环状多肽,经测定其分子式是C25HxOyN5S2,该多肽上有一个二硫键(-S-S-是由两个-SH缩合而成),其它R基团没有参与反应。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NO2)、天冬氨酸(C4H7NO4)、丙氨酸(C3H7NO2)、亮氨酸(C6H13NO2)、半胱氨酸(C3H7NO2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是35和8
    B. 该多肽彻底水解后能产生4种氨基酸
    C. 该多肽有四个肽键,为四肽化合物
    D. 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74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
    【详解】A、通过题目分析,每一个氨基酸只含有一个氮,而非环状多肽C25HxOyN5S2含有5个氮,所以该多肽含量有5个氨基酸,由于该多肽含有2个S,而氨基酸中只有半胱氨酸(C3H7NO2S)含有S,所以有2个半胱氨酸(C3H7NO2S)。再根据C的数目总共是25个,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NO2)、天冬氨酸(C4H7NO4)、丙氨酸(C3H7NO2)、亮氨酸(C6H13NO2)、半胱氨酸(C3H7NO2S)),去掉2个半胱氨酸(C3H7NO2S)的6个碳,还有19个碳,有3个氨基酸。所以这3个氨基酸是苯丙氨酸(C9H11NO2)、天冬氨酸(C4H7NO4)、亮氨酸(C6H13NO2)。所以氢原子的总数是11+7+137+7-8-2=35,氧原子的总数是:2+4+2+2+2-4=8,A正确;
    B、由A分析可知,该多肽由5个4种氨基酸组成,故彻底水解后能产生4种氨基酸,B正确;
    C、该多肽有四个肽键,为五肽化合物,C错误;
    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18+2=74,D正确。
    故选ABD。
    【点睛】
    24. 如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中通过逐渐降低离心速率最终分离出核糖体
    B. 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 步骤②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防止红细胞吸水涨破
    D. 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答案】AC
    【解析】
    【分析】分析实验图解:实验①步骤中用14C标记氨基酸,氨基酸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步骤②中加入蒸馏水,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使细胞吸水涨破;步骤③、④的目的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详解】A、该过程用差速离心法逐步提高离心速率最终分离出核糖体,A错误;
    B、14C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B正确;
    C、步骤②中加入蒸馏水会使细胞吸水涨破,破坏细胞膜,C错误;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AC。
    25.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纤维素和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DNA是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D. 脂质存在于部分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化合物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淀粉是植物体内的多糖类储能物质,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是DNA;磷脂构成细胞膜的骨架,脂肪水解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错误;
    B、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就是蛋白质,它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
    C、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
    D、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类,其中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都具有脂质,D错误。
    故选ACD。
    26.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分裂Ⅰ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
    B. 图甲中有4个核DNA分子
    C. 处于图乙中的bc段的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D. 如果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就不会发生cd段的变化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图;乙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图甲中一条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结果,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图甲中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则有4个核DNA分子,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图乙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说明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故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D、cd段使得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说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染色体,如果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可以分裂但姐妹染色单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则会发生cd段的变化,D错误。
    故选ACD。
    27. 下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均指有机物)变化情况的操作流程及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植物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为Y+2X mg/h
    B. 14℃时植物呼吸作用和实际光合作用都大于13℃时
    C. 分别在上述四种温度下适宜光照维持10h再暗处理l0h,则该植物叶片在14℃时增重最多达30mg
    D. l6℃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都来自线粒体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无光处理1h,叶片重量减少了X,可以代表呼吸速率;再经过光照处理1h,叶片重量与实验初相比,增加了Y,整个过程经过了两个小时的呼吸作用,因此实际光合速率=Y+2X mg/h,净光合速率=Y+X mg/h。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植物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为Y+2X mg/h,A正确;
    B、根据柱状图分析可知,13℃时的X、Y都比14℃小,因此14℃时植物呼吸作用和实际光合作用都大于13℃时,B正确;
    C、根据题意分析,分别在上述四种温度下适宜光照维持10h再暗处理l0h,四种温度下的增重分别为10×2=20mg、10×3=30mg、10×2=20mg、10×1=10mg,C正确;
    D、16℃时植物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则其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除了来自于线粒体,还要从大气吸收,D错误。
    故选ABC。
    三、简答题
    28. 六磷酸肌醇(植酸)广泛存在于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禽类、猪等单胃动物不能分解植酸,饲料中植酸中的磷因不能被利用而随粪便排出,导致磷浪费。微生物分泌的植酸酶是一种畜禽饲料添加剂,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和无机磷,提高了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但pH和蛋白酶等许多因素会对植酸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科研人员对某种霉菌产生的两种植酸酶在不同pH条件下相对活性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如下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
    (2)图1中pH为1时,这两种酶的相对活性都较低,甚至失活,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植酸酶的提取工艺流程如下:配制培养基→霉菌接种→液体发酵→除去菌体和杂质→纯化获得粗酶制剂→酶活性测定。检测植酸酶的活性可用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表示。
    (4)已知雏鸡小肠中的pH约为6.0,小肠内含有胰蛋白酶,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胰蛋白酶对植酸酶A与B活性的影响,将两种植酸酶在含有等量胰蛋白酶的适宜pH缓冲液(pH=6.0)中保温一段时间,检测残留的植酸酶活性,结果如图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两种植酸酶中植酸酶___________更适合添加在雏鸡饲料中,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1)pH和植酸酶的种类
    (2)过酸会使植酸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3)植酸酶所催化植酸分解为肌醇和无机磷的反应速率
    (4) ①. A ②. 在含有胰蛋白酶的pH=6.0缓冲液中保温较长时,残留的植酸酶A相对活性较高
    【解析】
    【分析】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它们没有给过氧化氢分子提供能量,而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小问1详解】
    图1中自变量包括横坐标对应的不同pH以及植酸酶的种类。
    【小问2详解】
    植酸酶是蛋白质,图1中pH为1时,这两种酶的相对活性都较低,甚至失活,原因可能是过酸会使植酸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小问3详解】
    酶的活性即是酶的催化效率,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植酸的分解速率表示,即植酸酶所催化植酸分解为肌醇和无机磷的反应速率。
    【小问4详解】
    根据图2分析,植酸酶A与胰蛋白酶共同孵育一段时间后活性高于植酸酶B,即在含有胰蛋白酶的pH=6.0缓冲液中保温较长时,残留的植酸酶A相对活性较高,故植酸酶A更适合添加在雏鸡的饲料中。
    29. 在家蚕遗传中,幼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不同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见下表。请回答问题:
    (1)组合一的子代同时出现黑蚕、淡赤蚕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色为显性性状。
    (2)组合二中,子代出现了数量相近的____________种表现型,由此推测亲代黑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这种杂交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性状分离 ②. 黑 ③. 两 ④. Dd ⑤. 测交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组合一的亲本均是黑蚕,而子代同时出现黑蚕、淡赤蚕,可推知亲本黑蚕为杂合子Dd,杂合子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形状与隐性性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性状分离,子代出现淡赤色,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故黑色为显性性状。
    (2)根据题意可知,组合二中,子代出现了数量相近的两种表现型,由此推测亲代黑蚕为杂合子,基因型为Dd,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种杂交方式称为测交。
    【点睛】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亲本、子代的表现型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30. 科研人员发现,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癌细胞也会进行旺盛的无氧呼吸。为研究该问题,科研人员完成下列实验。

    (1)图1中物质A为_____,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又称糖酵解,发生在_____。
    (2)葡萄糖氧化分解时,NADH需要不断被利用并再生出NAD+才能使反应持续进行。酶M和酶L均能催化NAD+的再生,但酶M仅存在于线粒体中,酶L仅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用溶剂N配置不同浓度2DG(糖酵解抑制剂)溶液处理分裂的癌细胞,结果如图2。

    ①图2中,糖酵解速率相对值为_____的组别为对照组,该组的处理方法是用_____处理癌细胞。
    ②图2表明,糖酵解速率相对值较低时,癌细胞优先进行_____;糖酵解速率相对值超过_____时,酶M达到饱和,酶L的活性迅速提高,保证NAD+再生,癌细胞表现为进行旺盛的_____。
    (3)综上所述,癌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旺盛无氧呼吸的可能原因是其生命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糖酵解速率过快,产生的NADH速率超过了酶_____的处理能力,造成NADH积累,从而提高酶_____的活性,乳酸大量积累。
    【答案】(1) ①. 丙酮酸 ②. 细胞质基质
    (2) ①. 100 ②. 用等量不含2DG的溶剂N ③. 有氧呼吸 (需氧呼吸) ④. 60 ⑤. 无氧呼吸(厌氧呼吸)
    (3) ①. M ②. L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小问1详解】
    葡萄糖氧化分解第一阶段是分解成丙酮酸,并产生少量的[H],故物质A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小问2详解】
    ①2DG为糖酵解抑制剂,会减慢糖酵解的速率,所以相对值为100的组别为对照组;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该组的处理方法是用等量(不含2DG)的溶剂N处理癌细胞。
    ②图2表明,糖酵解速率相对值较低时,酶M的活性大于酶L,酶M仅存在于线粒体中,所以癌细胞优先进行有氧呼吸;糖酵解速率相对值超过60时,酶M达到饱和,酶L的活性迅速提高,保证NAD+再生,癌细胞表现为进行旺盛的无氧呼吸。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酶M和酶L均能催化NAD+的再生,但酶M仅存在于线粒体中,酶L仅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旺盛无氧呼吸的可能原因是其生命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糖酵解速率过快,产生的NADH速率超过了酶M的处理能力,造成NADH积累,从而提高酶L的活性,乳酸大量积累。
    31. 图1表示某种生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CD段变化发生在____期
    (2)图2中,甲细胞中含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甲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
    (3)图2中,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段,对应于图3中的____(填字母)。
    (4)图2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请仔细观察丙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____。
    【答案】(1) ①. DNA分子复制 ②.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
    (2) ①. 4 ##四 ②. 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
    (3) ①. BC ②. B
    (4) ①. (第一)极体 ②. (交叉)互换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
    1、图1:AB段形成的原因DNA的复制;BC段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2、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图3:A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1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AB段代表分裂间期DNA的复制,CD段代表着丝粒分裂, 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甲细胞中染色体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细胞每端各2对同源染色体,共4对同源染色体。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所以甲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
    【小问3详解】
    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对应于图3中的B。
    【小问4详解】
    图2中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不均等, 可知此生物为雌性,丙图所表示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和颜色,丙细胞的名称是(第一)极体。该种生物基因型为EeFf,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经复制产生的, 染色单体上所含有的基因应是相同的。据图可知,乙细胞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出现了等位基因,则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片段(交叉)交换。
    杂交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黑蚕
    淡赤蚕

    黑蚕×黑蚕
    3
    1

    黑蚕×淡赤蚕
    1
    1
    后代表现型
    亲本基因型组合
    亲本表现型
    全显
    AA×AA (或Aa或aa)
    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全隐
    aa×aa
    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1:1
    Aa×aa
    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显:隐=3:1
    Aa×Aa
    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
    杂交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黑蚕
    淡赤蚕

    黑蚕×黑蚕
    3
    1

    黑蚕×淡赤蚕
    1
    1

    相关试卷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