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精品同步练习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02-专项素养综合全练 生物的呼吸--北京课改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02-专项素养综合全练 生物的呼吸--北京课改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共7页。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二)生物的呼吸类型一 人的呼吸1.(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期中)人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B.吸入气体时,胸廓容积变小,肺收缩C.肺活量增大利于组织细胞得到更多氧气D.坚持适量的运动利于改善和提高肺活量2.【识图分析题·模式图】(2023湖南邵阳中考)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完成过程②④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B.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C.人体吸气导致胸廓扩大D.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3.(2023江西中考模拟)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容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呼气,膈肌舒张B.b→c:吸气,膈肌收缩C.c→d:胸廓容积扩大D.c→d: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4.(2023山东滨州中考改编)学习了人的呼吸相关知识后,同学们阐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肺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C.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5.【跨学科·数学】(2023北京二中教育集团期中)人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都与压力有关。(其中NaCl溶液为氯化钠溶液,O2为氧气,CO2为二氧化碳)(1)溶液的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的溶质颗粒的数目多少,血浆的渗透压对维持细胞的形态至关重要。把红细胞放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形态会发生变化(如图1)。可知红细胞在浓度为 的NaCl溶液中可以维持正常形态,在进行人体细胞观察、静脉输液以及临床上多使用这一浓度的NaCl溶液。 (2)左心室收缩产生压力,将血液推入 (填血管名称),同时对血管壁形成侧压,使血管扩张。当心室舒张时,动脉发生回缩,管壁的回弹压力再次推动血液前行。因此心脏射血是间断的,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是连续的,且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静脉中的压力。 (3)气体总是由压力大的地方流向压力小的地方,由图2分析可知,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内部的原因是 。据图3可知,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时,氧气分压明显 ,血液成分的变化为 。因此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需要机体内压力的动态平衡或调节,压力差是促进机体内物质交换的动力。 类型二 植物的呼吸6.【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北京中考模拟)小亮为研究呼吸作用而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瓶升温,乙瓶不升温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乙瓶C.该装置不能证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甲、乙两瓶应放在相同的环境中7.【跨学科·数学】(2023北京大兴期中)温度调控是温室大棚中番茄生产的重要环节,科研人员研究利用昼夜温差调控番茄生长与产量,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图1是在日平均温度为18 ℃时,不同昼夜温差下番茄株高的变化;图2是在日平均温度为18 ℃、25 ℃时,不同昼夜温差下番茄单株产量的情况。(B7206003)(1)番茄植株的生长主要与细胞的 和 有关,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来自叶进行的 。 (2)据图1分析,在日平均温度为18 ℃时,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昼夜温差更利于番茄植株生长,该实验中最适宜番茄植株生长的昼夜温差是 。据图2分析,该实验中增加番茄单株产量最适宜的条件是 。 (3)结合图1、图2从物质合成与分解的角度解释,一定条件下增大昼夜温差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与提升产量的原因: 。 答案全解全析1.B 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横径、纵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入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组织细胞得到更多氧气。科学的体育锻炼,使呼吸肌发达,从而改善和提高肺功能。2.C 人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导致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此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从而实现吸气。3.C 曲线图中,a→b、c→d表示肺容量减小,此时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为呼气过程。曲线图中,b→c表示肺容量增大,为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4.B 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氧气含量。5.(1)0.9% (2)主动脉 大于 (3)空气、肺、血液和组织细胞处的氧气分压依次减小 升高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解析 (1)由图1可知,红细胞在浓度为0.9%的NaCl溶液中可以维持正常形态。(2)左心室收缩产生压力,将血液推入主动脉,同时对血管壁形成侧压,使血管扩张。当心室舒张时,动脉发生回缩,管壁的回弹压力再次推动血液前行。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大于在静脉中的压力。(3)气体总是由压力大的地方流向压力小的地方。由图2分析可知,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内部的原因是空气、肺、血液和组织细胞处的氧气分压依次减小。据图3可知,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时,氧气分压明显升高,血液成分的变化为含氧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6.B 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其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甲瓶会升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乙瓶内不升温,也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对照实验的唯一变量是种子生命力的有无,其余条件应完全相同,因此,甲、乙两瓶应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该装置不能证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7.(1)分裂 生长 光合作用 (2)增大 12 ℃ 日平均温度为25 ℃,昼夜温差为6 ℃ (3)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解析 (1)番茄植株的生长主要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变大。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来自叶进行的光合作用。(2)据图1分析,在日平均温度为18 ℃时,昼夜温差越大,番茄植株生长越快,因此,在日平均温度为18 ℃时,昼夜温差为12 ℃最适宜番茄植株生长。据图2分析可知,在日平均温度为25 ℃时,昼夜温差为6 ℃时番茄单株产量最大。(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都与温度呈正相关。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从而使植物体内净积累的有机物增多。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二)生物的呼吸类型一 人的呼吸1.(2023北京一七一中学期中)人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B.吸入气体时,胸廓容积变小,肺收缩C.肺活量增大利于组织细胞得到更多氧气D.坚持适量的运动利于改善和提高肺活量2.【识图分析题·模式图】(2023湖南邵阳中考)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完成过程②④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B.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过程③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C.人体吸气导致胸廓扩大D.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3.(2023江西中考模拟)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容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呼气,膈肌舒张B.b→c:吸气,膈肌收缩C.c→d:胸廓容积扩大D.c→d: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4.(2023山东滨州中考改编)学习了人的呼吸相关知识后,同学们阐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肺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C.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5.【跨学科·数学】(2023北京二中教育集团期中)人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都与压力有关。(其中NaCl溶液为氯化钠溶液,O2为氧气,CO2为二氧化碳)(1)溶液的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的溶质颗粒的数目多少,血浆的渗透压对维持细胞的形态至关重要。把红细胞放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形态会发生变化(如图1)。可知红细胞在浓度为 的NaCl溶液中可以维持正常形态,在进行人体细胞观察、静脉输液以及临床上多使用这一浓度的NaCl溶液。 (2)左心室收缩产生压力,将血液推入 (填血管名称),同时对血管壁形成侧压,使血管扩张。当心室舒张时,动脉发生回缩,管壁的回弹压力再次推动血液前行。因此心脏射血是间断的,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是连续的,且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静脉中的压力。 (3)气体总是由压力大的地方流向压力小的地方,由图2分析可知,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内部的原因是 。据图3可知,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时,氧气分压明显 ,血液成分的变化为 。因此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需要机体内压力的动态平衡或调节,压力差是促进机体内物质交换的动力。 类型二 植物的呼吸6.【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北京中考模拟)小亮为研究呼吸作用而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瓶升温,乙瓶不升温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乙瓶C.该装置不能证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甲、乙两瓶应放在相同的环境中7.【跨学科·数学】(2023北京大兴期中)温度调控是温室大棚中番茄生产的重要环节,科研人员研究利用昼夜温差调控番茄生长与产量,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图1是在日平均温度为18 ℃时,不同昼夜温差下番茄株高的变化;图2是在日平均温度为18 ℃、25 ℃时,不同昼夜温差下番茄单株产量的情况。(B7206003)(1)番茄植株的生长主要与细胞的 和 有关,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来自叶进行的 。 (2)据图1分析,在日平均温度为18 ℃时,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昼夜温差更利于番茄植株生长,该实验中最适宜番茄植株生长的昼夜温差是 。据图2分析,该实验中增加番茄单株产量最适宜的条件是 。 (3)结合图1、图2从物质合成与分解的角度解释,一定条件下增大昼夜温差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与提升产量的原因: 。 答案全解全析1.B 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横径、纵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入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组织细胞得到更多氧气。科学的体育锻炼,使呼吸肌发达,从而改善和提高肺功能。2.C 人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导致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此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从而实现吸气。3.C 曲线图中,a→b、c→d表示肺容量减小,此时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为呼气过程。曲线图中,b→c表示肺容量增大,为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4.B 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氧气含量。5.(1)0.9% (2)主动脉 大于 (3)空气、肺、血液和组织细胞处的氧气分压依次减小 升高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解析 (1)由图1可知,红细胞在浓度为0.9%的NaCl溶液中可以维持正常形态。(2)左心室收缩产生压力,将血液推入主动脉,同时对血管壁形成侧压,使血管扩张。当心室舒张时,动脉发生回缩,管壁的回弹压力再次推动血液前行。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大于在静脉中的压力。(3)气体总是由压力大的地方流向压力小的地方。由图2分析可知,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内部的原因是空气、肺、血液和组织细胞处的氧气分压依次减小。据图3可知,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时,氧气分压明显升高,血液成分的变化为含氧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6.B 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其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甲瓶会升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乙瓶内不升温,也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对照实验的唯一变量是种子生命力的有无,其余条件应完全相同,因此,甲、乙两瓶应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该装置不能证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7.(1)分裂 生长 光合作用 (2)增大 12 ℃ 日平均温度为25 ℃,昼夜温差为6 ℃ (3)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解析 (1)番茄植株的生长主要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变大。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来自叶进行的光合作用。(2)据图1分析,在日平均温度为18 ℃时,昼夜温差越大,番茄植株生长越快,因此,在日平均温度为18 ℃时,昼夜温差为12 ℃最适宜番茄植株生长。据图2分析可知,在日平均温度为25 ℃时,昼夜温差为6 ℃时番茄单株产量最大。(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都与温度呈正相关。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从而使植物体内净积累的有机物增多。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