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3山东栖霞期末)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石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B.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学说的第一步
C.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D.现在的地球环境不可能形成原始生命
2.【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山东莱芜期末)如图是米勒的模拟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8251001)( )
A.米勒实验可说明在原始地球上可合成有机物
B.②内收集到了多种大分子蛋白质
C.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④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2023山东牡丹期中)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证据( )
A.化石证据 B.分子生物学证据
C.解剖学证据 D.体型的大小
4.【新独家原创】“a→b→c→哺乳类和e”为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8251003)( )
A.a和b都只生活在水中
B.c体温恒定,属于陆生脊椎动物
C.e和始祖鸟有亲缘关系
D.古猿不属于哺乳类
5.(2023山东汶上期中)在进化过程中,螳螂家族出现体形类似兰花,四肢如花瓣般的兰花螳螂。它利用花瓣般的形态引诱猎物,捕食昆虫,是目前有记录的唯一一种将“伪装成一朵花”作为捕食策略的动物。下列关于兰花螳螂的相关解释,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为捕食昆虫产生了四肢如花瓣般的变异
B.体形类似兰花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C.与其他螳螂之间不存在生存斗争
D.其特有的捕食方式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6.【时事热点·科学前沿】(2023山东桓台期中)基因组测序研究在媒体里热闹地反复出现,让这样一些数字为普通公众所熟悉:人与果蝇共享60%的遗传信息,与老鼠的相似度是80%,与黑猩猩的相似度约为99%。两个人之间的基因最多相差0.1%,所以黑猩猩与人的相似程度令人惊讶。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类人猿
B.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C.黑猩猩将来可能成为人类
D.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7.【生活情境·仙人掌】(2023山东夏津二模)仙人掌原产于墨西哥、西印度群岛、百慕大群岛和南美洲北部,明末时引入中国。仙人掌主要以“耐旱”而闻名,下列选项中与其适应干旱环境无关的是(B8261001)( )
A.叶退化成刺,减少水分的散失
B.茎肥厚,有利于贮存水分
C.根发达,能从沙漠深处吸收水分
D.防沙固土,能减少空气污染
8.【跨学科·语文】(2023山东武城期末)下列语句中,能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9.(2023山东淄博博山中学期末)下列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鱼缸中所有鱼、水草
B.一个池塘及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C.淋漓湖里的全部鱼类和浮游生物
D.孝妇河中的全部微生物
10.【识图分析题·模式图】(2023山东沂南一模)如图是芦苇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的关系简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8262003)( )
A.芦苇属于生产者,蟹和昆虫属于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有1条食物链
C.蟹的数量减少可能会引发虫害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铬污染,蟹体内铬的含量最高
11.【跨学科·数学】(2023山东郓城期中)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假如它们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属于生产者的生物种类最可能是(B8262002)( )
A.甲 B.丙 C.乙 D.丁
12.(2023山东甄城期末)下列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B.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同一生物的营养级是相同的
C.在食物链中随着生物营养级的升高,生物积累的有毒物质增多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13.【时事热点·生命共同体】(2023山东宁阳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D.农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弱
14.【时事热点·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3山东招远期末)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遗传的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数量的多少
C.为了丰富物种的多样性,我国应该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D.我国是苔藓植物、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15.(2023山东海阳期中)我们也要注意爱护路边的野草,这主要是考虑到它们具有(B8263002)( )
A.潜在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C.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
D.直接的经济价值
16.【主题教育·健康生活】(2023山东泰山二模)下列关于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与人类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可以应用在酸奶、酸菜、醋的加工制作中
B.在酿造白酒的过程中,要依靠酵母菌分解谷物中的淀粉产生酒精
C.袋装火腿肠包装上有注明:胀袋起包,禁止食用,原因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并导致食物变质
D.保存生鲜食品时要放进冰箱中冷藏主要是为了降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7.【主题教育·健康生活】(2023山东乐陵中考一模)下列关于食品保存方法及原理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水果制成罐头——提高水果中营养物质含量
B.将牛肉放入冰箱冷冻室——低温抑制微生物繁殖
C.将香菇、木耳等烘干——除去微生物所需的有机物
D.将蔬菜低温保存——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18.(2023山东枣庄期末)21世纪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世纪。如图是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虫性状是由杀虫毒素基因控制的
B.苏云金芽孢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C.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
D.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19.(2022山东东营期末)克隆猴“中中”“华华”已经快5岁了,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如图为克隆猴“中中”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中”的性别与受体猴一致
B.“中中”的皮肤中含有具有保护功能的上皮组织
C.“中中”和“华华”的结构层次不同
D.图中标号①所示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20.(2023山东山亭期末)生物圈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我们不应该( )
A.发展生态农业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加强环保立法 D.毁林造田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含评分细则]【教材变式·P61巩固提高T1变式】(2023四川内江中考)(15分)湖泊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某地有A、B两个湖泊,位于上游的湖泊A可通过两个泄洪闸与湖泊B连通(如图所示)。经调查,湖泊A中生活的四种生物及其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如表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B8262004)
(1)根据表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
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该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
调查发现,当湖泊B受到轻微污染后能通过自身净化作用消除污染,但污染过于严重,就会导致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角度分析,该事实说明
。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A、B湖泊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合理利用湖泊A、B对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如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适时开闭泄洪闸,协调利用水资源,能起到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使用价值。
22.[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3山东滕州期末)(15分)如图表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历程的解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所示的古代长颈鹿个体颈的长短不同,有的长,有的短,这种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这些差异是可 的。在长颈鹿的进化中,颈长属于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图②所示的现象叫做 ;此过程会由于 和过度繁殖而愈加激烈。
(3)从图③可以看出,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原因是 。
(4)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或淘汰的过程中,食物起到了 作用。
(5)由图可知,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且是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23.[含评分细则]【探究实践题·评价实验方案】(2022河南许昌二模)(15分)制作面包依赖于酵母菌在一定温度下的呼吸作用。学习了有关酵母菌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不同的温度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不同。澄清石灰水越浑浊,说明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呼吸作用越强。
实验步骤:①取两组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
②向甲的A瓶中加入20 mL酵母菌培养液,向乙的A瓶中加入“?”再向甲、乙的B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注:A瓶中都预留了足够的空气)。
③甲组放于5 ℃左右条件下培养,乙组放于25 ℃左右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B8271001)
(1)依据题目信息,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实验设置乙组的目的是 。步骤②中,向乙装置的A瓶中应加入
。
(3)根据所学知识预测
实验结果: (填“甲”或“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另一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不明显。
得出结论: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强弱有影响, 温度下酵母菌呼吸作用较强。
24.[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湖南长沙中考)(15分)作为顶级捕食者,长江江豚成为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指示物种,受到极大的关注。2022年9月,我国启动了第四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四次考察结果如表所示:
(1)长江江豚需要浮出水面进行呼吸,考察队员一般用肉眼和 (填“放大镜”“显微镜”或“望远镜”)进行观察监测。除此之外,考察队员还使用了水下声学监测、环境DNA监测等方法,使用多种方法监测的目的是 。
(2)据表可知,近5年(2017~2022年)长江江豚总数量逐渐 ,这得益于在“长江大保护”理念的指引下,长江十年禁渔和《长江保护法》等措施的施行,保护了长江江豚的 。
(3)据表绘制2006~2022年洞庭湖长江江豚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
一、选择题
1.C 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C错误。
2.B 米勒实验能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②内收集到了包含多种氨基酸在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不是大分子蛋白质,B错误。
3.D 体型的大小是研究生物时观察的一个方面,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4.C a为鱼类,b为两栖类,两栖类的成体营水陆两栖,A错误;c为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属于陆生脊椎动物,B错误;e为鸟类,始祖鸟具有与鸟类相似的特征,其与鸟类有亲缘关系,C正确;古猿属于哺乳类,D错误。
5.D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兰花螳螂不能“为捕食昆虫”而主动“产生了四肢如花瓣般的变异”,A错误;体形类似兰花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兰花螳螂与其他螳螂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C错误;兰花螳螂特有的捕食方式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6.D 人与黑猩猩的遗传信息相似度约为99%,这说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D正确。
7.D 仙人掌能防沙固土,减少空气污染,是仙人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是适应干旱环境的表现。
8.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的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的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的是光照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的是水影响了生物禾苗的生长;“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描述的是阳光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D错误。
跨学科解读 本题结合语文诗句,考查学生有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生物学知识,体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9.B 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地域内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A、C、D均只有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池塘及池塘里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正确。
10.B 题图生态系统有两条食物链:芦苇→蟹,芦苇→昆虫→蟹,芦苇属于产生者,蟹和昆虫属于消费者,A正确,B错误;在食物链芦苇→昆虫→蟹中,蟹与昆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蟹数量的减少可能会引发虫害,C正确;在该生态系统中蟹的营养级最高,若该生态系统存在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蟹,D正确。
11.A 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越高,因此图中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为:甲→乙→丁→丙,则属于生产者的生物种类最可能是甲。
跨学科解读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生物富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正确理解数学柱状图的基础上,分析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体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12.B 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同一生物的营养级不一定相同,B错误。
13.C 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构成,C错误。
14.A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遗传)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丰富程度,B错误;外来物种可能会因当地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影响当地生物的生存,会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之乡”,D错误。
15.B 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维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净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良土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潜在使用价值是指目前尚未被人们发现、利用的价值。可见爱护路边的野草,这主要是考虑到它们具有生物多样性中的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6.C 制醋要用到醋酸菌,A错误;在酿造白酒的过程中,要依靠酵母菌分解谷物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B错误;火腿肠胀袋说明袋内已经有大量微生物繁殖,因为微生物繁殖代谢时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使包装袋鼓起来,食品可能已经变质,不能再食用,C正确;在生产实践上保存生鲜食品时应该适当降低温度,使生鲜食品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D错误。
17.B 将水果制成罐头的过程中,经历挑选、去皮、装罐、排气、密封、加热杀菌、冷却等工序,最终达到无菌真空状态,从而延长食品保质期,A错误;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以将牛肉放入冰箱冷冻室保存,B正确;将香菇、木耳等烘干,去除水分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C错误;将蔬菜低温保存,目的是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D错误。
18.B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19.B “中中”的性状与为它提供细胞核的猴的性状大体相同,与受体猴的性状不一致,A错误;“中中”的皮肤中含有具有保护功能的上皮组织,B正确;“中中”和“华华”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C错误;图中标号①所示的过程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D错误。
20.D 毁林造田,增加耕地,是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我们不应该毁林造田,D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1.(1)小球藻→水蚤→小虾→小鱼 小虾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物质循环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间接
【评分细则】 (1)第1空3分,第2空2分。答错不给分。(2)2分。答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即可,意思相近即可给分。(3)每空2分。第3空写“人”不给分。(4)2分。
解析 (1)由表格里的信息可知,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以下2条:小球藻→水蚤→小虾→小鱼;小球藻→小虾→小鱼。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小球藻→水蚤→小虾→小鱼,该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小虾。(2)每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合理调整A、B湖泊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4)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的生态功能。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适时开闭泄洪闸,协调利用水资源,能起到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22.(1)遗传 有利 (2)生存斗争 食物减少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4)选择 (5)不定向
【评分细则】 (1)每空2分。(2)每空2分。第1空写“生存竞争”不给分。(3)3分。写“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也给分。(4)2分。(5)2分。
解析 (1)图①所示古代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肢长和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因此在长颈鹿的进化中,颈长属于有利变异。(2)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图②所示的现象叫做生存斗争,此过程会由于食物减少和过度繁殖而愈加激烈。(3)从图③可以看出,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原因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或淘汰的过程中,食物起到了选择作用。(5)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23.(1)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强弱有影响 (2)进行对照 20 mL酵母菌培养液 (3)乙 25 ℃左右
【评分细则】 每空3分。(1)写“温度影响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或“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强弱没有影响”也给分,合理即可。(2)第1空写“做对照”也给分。第2空写“等量酵母菌培养液”也给分。
解析 (1)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作出的假设是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强弱有影响。(2)本实验中设置乙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设计对照实验时,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向甲的A瓶中加入20 mL酵母菌培养液,向乙的A瓶中也应加入20 mL酵母菌培养液。(3)实验结果:乙实验装置中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澄清的石灰水会明显变浑浊;甲装置中的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较少,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不明显。得出结论:25 ℃左右温度下酵母菌呼吸作用较强。
24.(1)望远镜 使结果全面准确 (2)增加 栖息地 (3)见解析
【评分细则】 每空3分。(2)第2空写“栖息环境”也给分。
解析 (1)望远镜是一种光学仪器,通过收集和聚焦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加清晰和放大。长江江豚需要浮出水面进行呼吸,考察队员一般用肉眼和望远镜进行观察监测。考察队员还使用了水下声学监测、环境DNA监测等方法,使用多种方法监测的目的是使结果全面准确。(2)近5年(2017~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数量由1 012头变成1 249头,数量是逐渐增加的,这得益于在“长江大保护”理念的指引下,长江十年禁渔和《长江保护法》等措施的施行,保护了长江江豚的栖息地(栖息环境)。(3)据表中的数据可绘制2006~2022年洞庭湖长江江豚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如下所示: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成分
小鱼
小虾
小球藻
/
小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
小球藻
考察
时间
长江江豚数量(头)
全流域
长江干流
洞庭湖
鄱阳湖
2006年
1 800
1 200
150
450
2012年
1 045
505
90
450
2017年
1 012
445
110
457
2022年
1 249
595
162
492
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这是一份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一)--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这是一份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一)--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素养综合测试--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这是一份期中素养综合测试--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