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展开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 变黄的杨树叶子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
A. 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B. 杨树能够生长和繁殖
C. 杨树能够进行呼吸D. 杨树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满足自身及其他生物的营养,A错误。
B.杨树的繁殖是指产生下一代,生长是指个体由小变大,B错误。
C.杨树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C错误。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和人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因此,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需要用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
B. “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烧瓶的瓶口形状不同
C. “观察叶片的结构”时,需要用碘液对叶片临时切片染色
D.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显微镜要用高倍物镜观察血管及血液的流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A.“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取材前,先用凉开水漱口,再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并用镊子分散,A正确。
B.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微生物,B错误。
C.使用低倍镜观察叶片临时切片时,由于叶肉细胞有叶绿体是绿色的,不用染色,也能看清楚细胞结构,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范围较大,“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显微镜要用低倍物镜观察血管及血液的流动,D错误。
故选A。
3. 下列有关生物圈和栖息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
B.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因素决定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C.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D.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的栖息地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详解】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构成生物圈,A错误。
B.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群,如苔藓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B正确。
C.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正确。
D.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D正确。
故选A。
4. 如图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转动转换器,镜头a换成b时,视野变暗
B. 若要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需选用目镜和物镜组合为图中a、d
C. 对光时,怎么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视野始终漆黑一片,原因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大
D. 如果发现显微镜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和反光镜污点均未动,则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物镜:物镜上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图中a和b是物镜;c和d是目镜。
【详解】A.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因此a是低倍物镜,b是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a低倍物镜换成b高倍物镜时,视野变暗,故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图中a、b有螺纹为物镜,c、d无螺纹为目镜。目镜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物镜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若要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需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短目镜c和放大倍数大的长物镜b,故B错误。
C.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前,对光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明亮的视野会影响后面的观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反光镜没有调节到位;遮光器没有选择合适光圈;可能遮光器遮住了通光孔。与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大没有关系,故C错误。
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上,不动就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污点动就在玻片上,不动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上,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污点不可能在反光镜上,故D错误。
故选A。
5. 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B、C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
B. 该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①过程
C. 过程①②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D. B细胞和C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两个,然后是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A神经细胞或神经组织、B上皮组织、C肌肉组织。
【详解】A.A神经细胞或神经组织、B上皮组织、C肌肉组织,它们都是由动物细胞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A正确。
B.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能进行①过程,而不是该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①过程,B错误。
C.①表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②表示细胞分化,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所以过程①②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C正确。
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因此B细胞和C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6. 下列对多细胞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动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都属于保护组织
B. 在结构层次上比较,松鼠有系统,松树不具有系统
C. 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主要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
D. 人体内担负着运输氧气和养料的组织属于输导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植物的基本组织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分布于植物体表、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分布于动物体表、具有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上皮组织,动物没有保护组织,A错误。
B.在结构层次上比较,松鼠属于动物,有系统,而松树属于植物,则不具有系统,B正确。
C.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C错误。
D.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有营养、保护等功能。它担负着运输任务,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带是多细胞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 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C.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具有根、茎、叶,体内没有输导组织
D. 被子植物是生物圈中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分布极广的类群
【答案】D
【解析】
【分析】(1)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3)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
【详解】A.海带是多细胞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它的根状物固着在浅海岩石上,A错误。
B.银杏是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则银杏没有果实,故银杏的种子是“银杏”,又叫“白果”,B错误。
C.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体内没有输导组织,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C错误。
D.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种子有果皮包被,首先果实使得被子植物的种子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次有些果实的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传播;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诱使动物来吃,利于播种,因此被子植物是生物圈中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分布极广的类群,D正确。
故选D。
8. 用显微镜观察某陆生植物一片叶的上下表皮,视野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是上表皮
B. 乙从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C. 细胞a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结构b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甲是下表皮气孔多、乙是上表皮气孔少;a是表皮细胞、b是气孔。
【详解】A.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该植物为陆生植物因此下表皮比上表皮的气孔要多,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甲是下表皮,A错误。
B.乙是上表皮,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B错误。
C.a是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b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D正确。
故选D。
9. 下列几种情况中,移栽植物容易成活的是()
A. 气温25℃,阴天,无风B. 气温37℃,晴天,有风
C 气温25℃,晴天,有风D. 气温37℃,阴天,无风
【答案】A
【解析】
【分析】移栽植物的时候如果蒸腾作用强,植物就会体内缺水容易死掉,移栽后植物根系还没长好,吸水不足,也要尽量减弱蒸腾作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剪掉部分枝叶,遮阳、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
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详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受温度、光照强度和风速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加强;光照增强,气孔也张开,蒸腾作用加强;风速增大,蒸腾作用加强。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通过比较只有A选项蒸腾作用强度最弱,A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蒸腾作用的应用。
10. 如图是正常生长的粮食作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Ⅰ是光合作用曲线,Ⅱ是呼吸作用曲线
B. 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 若一天中a>b+c,则植物会积累有机物
D. 阴雨天气a区域的面积会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A.图Ⅰ中只在6点~18点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因此是光合作用曲线;图Ⅱ在0点~24点全天(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因此是呼吸作用曲线,A正确。
B.曲线Ⅰ是光合作用,曲线Ⅱ是呼吸作用,所以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
C.正常情况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才能积累,植物体才能正常生长。图中a表示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去植物白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b+c表示植物夜间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因此a>b+c,植物才能积累有机物,C正确。
D.图中a表示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去植物白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阴雨天气,光合作用减弱,阴雨天气a区域的面积会减小,D错误。
故选D。
11. 同学们利用萌发和煮熟的绿豆种子探究呼吸作用,密封一段时间后打开瓶塞,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只能在晚上无光时进行
B. 甲瓶中蜡烛熄灭,说明产生二氧化碳
C. 乙瓶中蜡烛继续燃烧,说明产生氧气
D. 处于萌发状态的是甲瓶中的种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会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据此解答。
【详解】A.实验验证的呼吸作用,有没有光都能进行,A不符合题意。
B.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B不符合题意。
C.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C不符合题意。
D.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而甲瓶中的蜡烛熄灭,说明甲瓶中的种子处于萌发状态,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下列关于几种动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鲸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
B. 涡虫、沙蚕两侧对称,属于蠕虫动物
C. 青蛙是脊椎动物,体温不恒定
D. 虾体表有甲壳覆盖,属于软体动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节肢动物的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变温动物是指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详解】A.鲸属于哺乳动物,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胎生哺乳,A正确。
B.涡虫和沙蚕不仅都是两侧对称的动物,而且它们分别代表了扁形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的特征成员,这两类动物都属于多孔动物界中的蠕虫动物,B正确。
C.青蛙的身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其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C正确。
D.虾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蚯蚓依靠肌肉收缩和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B. 鸟的胸肌发达,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
C.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D. 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4)人体的运动靠运动系统进行,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
【详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A正确。
B.鸟发达胸肌一端都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翼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B错误。
C.一般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C正确。
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D正确
故选B。
14. 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①失去雏鸟的蓝山雀给金鱼喂食 ②蚯蚓走迷宫 ③鲫鱼觅食 ④宠物狗到指定地点大小便 ⑥鹦鹉学舌 ⑥马戏团的老虎钻火圈
A. ①④⑤⑥B. ①③C. ④⑤⑥D. ②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①失去雏鸟的蓝山雀给金鱼喂食、③鲫鱼觅食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②蚯蚓走迷宫、④宠物狗到指定地点大小便、⑤鹦鹉学舌、⑥马戏团的老虎钻火圈都是动物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5. 某同学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后,得出下列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
A. 需要用放大镜观察酵母菌和青霉的菌丝
B. 黑根霉顶端的黑色是孢子囊的颜色
C. 青霉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酵母菌细胞中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
【详解】A.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观察时必须用显微镜,青菌菌丝比较细小,也需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A错误。
B.黑根霉属于多细胞真菌,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黑根霉顶端的黑色是孢子囊的颜色,B正确。
C.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青霉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异养,C正确。
D.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细胞内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组成,细胞质内液泡,但是没有叶绿体,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叙述中,疾病与病因不相符合的是( )
A. 坏血病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
B. 佝偻病与缺乏维生素D或钙有关
C. 贫血与铁摄入过多有关
D. 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详解】A.维生素C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A正确。
B.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二者缺乏都会导致儿童出现佝偻病,B正确。
C.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人体缺铁易患贫血,C错误。
D.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可通过食用动物肝脏、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A,D正确。
故选C。
17. 下列关于合理营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每天以牛奶、蛋、蔬菜和水果为主食
B. 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因为长期吃霉变的食物容易诱发癌变
C. 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
D. 不常吃太咸的食物,因为太咸易使人血压升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A.要求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A 错误。
B.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等有害有毒物质,则长期吃霉变的食物容易诱发癌变,因此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B正确。
C.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则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C正确。
D.当人体摄入过多的盐时,体内的钠离子浓度会上升,为了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身体会保留更多的水分,这种水分的潴留会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可见太咸易使人血压升高,因此应不常吃太咸的食物,D正确。
故选A。
18. 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和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曲线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X代表淀粉的消化,初步消化在①
B. 曲线Z代表蛋白质的消化,⑤分泌的消化液有利于它的分解
C. 曲线Y代表脂肪的消化,最终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
D. D部位对应的结构是④,内含能消化X、Y、Z的多种消化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左图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小肠,⑤肝脏,⑥大肠。
右图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曲线X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Z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曲线Y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
【详解】A.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结合分析可知,曲线X代表淀粉的消化,初步消化在①口腔,A正确。
B.[⑤]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过胆管流入胆囊中储存,消化食物时再通过胆管进入小肠中。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所以,曲线Z代表蛋白质的消化,⑤肝脏分泌的消化液不能有助于蛋白质的分解,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曲线Y代表脂肪的消化,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C正确。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小肠还有胰腺分泌的胰液,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除此之外,小肠内还有胆管输送胆汁,胆汁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但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因此,D部位(小肠)对应的结构是④小肠,内含能消化X、Y、Z的多种消化酶,D正确。
故选B。
19. 如图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可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B. 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
C. 该实验现象是①不变蓝,②变蓝
D. 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A.①和②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A正确。
B.37℃是模拟人口腔的正常体温,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B正确。
C.①号试管中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②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C错误。
D.实验结果①号试管内变蓝,②号试管内不变蓝,可以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0. 有关显微镜视野内的血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没有细胞核并且数量最多
B. ②可以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C. 血液由图中①②③组成
D. ③可使伤口快速止血并结痂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
【详解】A.①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正确。
B.细胞核中含遗传物质(DNA),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因此,②白细胞可以用来做DNA亲子鉴定,B正确。
C.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组成,C错误。
D.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可见,③血小板可使伤口快速止血并结痂,D正确。
故选C。
21. 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为静脉,内流静脉血
B. 血管乙、丙、丁血流速度关系为:丙>丁>乙
C.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乙→丁→丙
D. 图乙、图丙和图丁所示的血管都能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图乙是动脉血管,图丙是静脉,图丁是毛细血管。
【详解】A.图甲中若血液由c向a流动,即把血液流回心脏,则该血管为静脉血管,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
B.乙动脉血流速度快,丙静脉血流速度慢,丁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因此,三者的血流速度关系为:乙>丙>丁,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乙→丁→丙,C正确。
D.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图甲、乙血管不具有此特点,因此不能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C。
22.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皮肤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皮位于皮肤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
B. 皮肤内与调节体温直接相关的结构是汗腺与血管
C. “一针见血”说明表皮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真皮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能感觉到冷热等刺激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详解】A.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表皮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A正确。
B.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其中皮肤内与调节体温直接相关的结构是汗腺与血管,B正确。
C.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因此“一针见血”至少已伤及到真皮了,C错误。
D.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感觉到冷热触痛,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D正确。
故选C。
23. 运动员们在参加黄河口国际马拉松比赛时,呼吸、心跳加快,其吸入的氧气到达下肢骨骼肌细胞的过程中,可以不经过的结构是( )
A. 肺静脉B. 肺动脉C. 左心房D. 主动脉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详解】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外界空气通过呼吸运动到达人体肺内,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经肺静脉、的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动脉,最后到达肌细胞,氧气在心肌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运动员吸入的氧气被运送到骨骼肌时,不需要经过的部分是肺动脉。
故选B。
【点睛】关键是把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24. “关爱生命,选择健康生活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增加心脏负担
B. 突发心血管疾病患者突然倒地不起时,应立即将病人扶起并移至安全处
C. 遇到溺水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120电话
D. 为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青少年应均衡饮食,不吸烟,不酗酒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娱乐习惯、参加社会活动的习惯等,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均衡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戒烟限酒等。如果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详解】A.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尼古丁能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增加心脏负担,A正确。
B.突发心血管疾病患者突然倒地不起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不能立即将病人扶起并移动,防止发生二次伤害,B错误。
C.遇到溺水停止呼吸者,正确的应急措施包括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拨打“120”电话,C正确。
D.长期酗酒、吸烟或食用过多油脂类食物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戒烟、限酒或均衡饮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因此为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青少年应均衡饮食,不吸烟,不酗酒,D正确。
故选B。
25. 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萝卜储存久了会空心,原因是水分大量散失
B. 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C. 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以固氮,提高土壤肥效
D. 凉拌番茄时,过一会发现盘中有许多水,这些水来自番茄细胞的液泡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4.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A.萝卜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因此,新鲜的萝卜存放时间长了,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有机物,出现空心、重量减轻的现象,A错误。
B.吃饭时大声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上,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因此,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B正确。
C.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利用,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植物能够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C正确。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凉拌番茄时,过一会发现盘中有许多水,这些水来自番茄细胞的液泡,D正确。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非选择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50分,请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在答题纸上作答。
26. 同学们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据图回答问题。
(1)显微镜对光时,除了⑤之外还需要依次调节图一中的___结构(填数字);观察临时装片时,首先从侧面注视物镜,同时双手转动[ ]___使镜筒慢慢下降。
(2)图二所示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为___(用字母表示),步骤D滴加的液体为___。如果观察时视野中有气泡,是步骤___(填字母)操作不当。
(3)细胞呈紫色的性状能代代遗传,与图三中的[ ]___有关,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它的颜色比其它结构的颜色要___。
(4)与动物细胞相比,图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填序号)。
(5)兴趣小组的同学还观察到某些植物细胞中存在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___(顺时针/逆时针)。
【答案】26. ①. ①③⑦ ②. ⑤粗准焦螺旋
27. ①. DCBAE ②. 清水 ③. A
28. ①. 6细胞核 ②. 深
29. 13 30. 逆时针
【解析】
【分析】图一显微镜的结构:①转换器、②物镜、③遮光器、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反光镜。图二中:A是盖盖玻片、B是将材料展平、C是撕取薄膜、D是滴清水、E是染色。图三是植物细胞,其中: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液泡、4是线粒体、5是细胞质、6是细胞核、7是叶绿体。
【小问1详解】
显微镜的对光步骤: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①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③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⑦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因此显微镜对光时,除了⑤之外还需要依次调节图一中的①③⑦。观察临时装片时,首先从侧面注视物镜,同时双手转动⑤粗准焦螺旋(因为粗准焦螺旋能够使镜筒大幅度升降)使镜筒慢慢下降,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小问2详解】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故图二所示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D滴清水、C撕取薄膜、B将材料展平、A盖盖玻片、E染色。步骤D是往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失水变形;如果观察时视野中有气泡,是步骤A盖盖玻片操作不当,盖盖玻片时,应该使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小问3详解】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此细胞呈紫色的性状能代代遗传,与图三中的6细胞核有关,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它的颜色比其它结构的颜色要深,因为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小问4详解】
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叶绿体(绿色部分具有)等。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也没有叶绿体,因此与动物细胞相比,图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1细胞壁、3液泡。
【小问5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变,即显微镜视野中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实际液体的流动方向一致。图示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因此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还是逆时针。
27.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三个钟罩中放入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注:乙钟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晴天的上午进行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若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应选的实验装置是___,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
(2)若选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抽取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得出的结论是___。
(4)分别在甲、乙、丙中各取一片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___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后漂洗、滴加碘液,变蓝的是___装置中的叶片。
(5)受该实验的启发,要提高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写出其中一条即可)。
【答案】27. ①. 甲丙 ②.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8. 二氧化碳 29. ①.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 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0. ①. 叶绿素 ②. 甲
31.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图中:甲和乙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甲和丙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小问1详解】
若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则实验变量为光照,即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光照,由题图可知,甲装置和丙装置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光照,因此若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应选的实验装置是甲和丙。
把盆栽的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植物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小问2详解】
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则甲装置中含有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则乙装置中不含有二氧化碳,因此甲装置和乙装置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二氧化碳,可见甲和乙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则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小问3详解】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题图可知,丙装置是密封不透明的,因此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则抽取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4详解】
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甲装置有光照和二氧化碳,则甲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等有机物;乙装置没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乙中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等有机物;丙装置没有光照,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则丙中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等有机物。淀粉遇碘变蓝,因此滴加碘液后,甲中的叶片变蓝,乙和丙中的叶片不变蓝。
【小问5详解】
由实验可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则要提高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28. 图一中①-⑦代表金丝猴、朱鹮、苏铁、新冠病毒、大肠杆菌、满江红和向日葵七种生物分类表解图;图二是鸟类呼吸系统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生物的特征写出图一中①的生活方式是___;②的生殖方式是___,③所代表的生物是___。
(2)请完善图一中a、c两处分别应该填写的内容:___、___。
(3)⑦所对应的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
(4)朱鹮的呼吸方式比较特殊,不论是吸气还是呼气,肺内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通过,从而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这与它具有图二中[ ]___结构有关。(括号内填写字母,横线上填写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5)生物学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分类,可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上述七种生物中,与苏铁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___。
【答案】28. ①. 寄生 ②. 分裂 ③. 满江红
29. ①. 种子植物 ②. 真菌
30. 胎生、哺乳 31. 2气囊
32. ⑤向日葵
【解析】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鸟类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分布于内脏之间、肌肉之间和骨的空腔里,气囊都与肺相通,有储存空气、协助呼吸的功能。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供给鸟类飞翔时充足的氧气,有利于鸟类的飞翔。分析题目,可知图一中①新冠病毒,②是大肠杆菌,③是满江红;④是苏铁;⑤是向日葵;⑥是朱鹮,⑦是金丝猴。 图二中,1是气管,2是气囊,3是肺。
【小问1详解】
图一中的①无细胞结构,除病毒以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故①所代表的生物是新冠病毒。 病毒的结构极其简单,主要由DNA和的蛋白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生活方式是寄生。图一中的②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②所代表的生物是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靠分裂进行生殖。图一中数字③是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故③是满江红。
【小问2详解】
根据繁殖方式,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因此甲图中a是种子植物;真核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故c是真菌。
【小问3详解】
动物的生殖包括卵生和胎生,故甲图中b表示胎生,⑦为哺乳动物金丝猴。其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幼崽出生时已经基本发育完整,所以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小问4详解】
朱鹮属于鸟类,由于体内有发达的2气囊,不论是吸气还是呼气,肺内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通过,能进行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
【小问5详解】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相似度越小;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相似度越高。上述题目分析已知①是新冠病毒,②是大肠杆菌,③是满江红,⑦是金丝猴。④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是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 故④是苏铁。⑤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故⑤是向日葵。⑥是卵生动物,故⑥是朱鹮。因此以上七种生物中,与苏铁亲缘关系最近的是⑤向日葵。
29. 图一是人体内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二是人体部分呼吸过程示意图,图三是某人在一个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心脏壁最厚的腔是___(填序号),①舒张,②收缩,①②之间的瓣膜___(填“打开”或“关闭”)。
(2)图一中D框内表示___之间的气体交换,这个过程通过___实现,在此处氧与___结合。
(3)图一中进行过程[1]时,膈肌处于图二中___位置(填A或B),此时肺内气压变化如图三___段变化。
(4)临床上给新冠炎症病人点滴药物,将药物注入到静脉中,经___到达C处毛细血管(用箭头和数字表示)。
(5)如果图一⑧处大量出血,急救时可在___(填“近心端”或“远心端”)压迫止血。
【答案】29. ①. ④ ②. 关闭
30. ①. 肺泡与血液 ②. 气体扩散(或气体扩散作用) ③. 血红蛋白##红细胞
31. ①. A ②. bc
32. ⑧→①→②→⑤
33. 远心端
【解析】
【分析】图一: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主动脉,⑧上下腔静脉,1呼气,2吸气;C肺泡,D肺内气体交换(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图二:A→B表示吸气,B→A表示呼气。
图三:ab段表示吸气,bc表示呼气。
【小问1详解】
心脏由心肌构成,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①右心房、②右心室四个腔组成,其中④左心室内壁是最厚的,这是与④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
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循环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可见①右心房舒张,②右心室收缩时,①右心房与②右心室之间的瓣膜关闭。
【小问2详解】
人体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等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图中的C表示的肺泡,则D框内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这个过程通过物理性的气体扩散过程实现,气体分子不论是在气体状态或溶解在体液中,都是不断运动的,具有扩散性,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
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小问3详解】
图一中的过程1是体内气体排出,则表示的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膈顶上升,使得胸腔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高于外界空气的气体压力,从而气体就被排出,图三中,ab段的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bc段的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图一中进行过程[1]呼气时,膈顶上升,则膈肌处于图二中A位置,此时肺内气压变化如图三bc段变化。
【小问4详解】
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临床上给新冠炎症病人点滴药物,将药物注入到静脉中,药物到达C肺泡的途径是注射处静脉→⑧上腔静脉→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C肺泡。
【小问5详解】
图中⑧是上、下腔静脉,属于静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因此如果图一中的⑧上、下腔静脉处大量出血,急救时可在远心端压迫止血。
30. 图一表示小麦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模式图。图二是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适宜温度和氧气等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图三1~6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植物的三大作用,在光照充足时,植物叶片吸收的气体主要是___;图中能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生理作用是[ ]___作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___作用。
(2)图二中的a点时,小麦叶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对应图一中的___(填字母)作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a点会向___(填“上”或“下”)移动。
(3)图二中的b点时,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图三中的___(填数字)过程。
(4)如果在相对封闭的温室中,某植物的叶片受到阳光的照射而生长,一昼夜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如图四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
【答案】30. ①. 二氧化碳##CO2 ②. B光合作用 ③. A蒸腾作用
31. ①. A、C ②. 上
32. 5、6 33. B
【解析】
【分析】(1)图一中: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2)图二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b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bc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2)图三中:1叶绿体向外界释放氧气,2叶绿体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3线粒体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4线粒体从外界吸收氧气,5叶绿体给线粒体提供氧气,6线粒体给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图一表示植物的三大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和A蒸腾作用,在光照充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更强,叶片吸收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可见,图中能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生理作用是B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可见,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可见,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蒸腾作用。
【小问2详解】
图二中的a点(光照为0)时,小麦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对应图一中的A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氧气的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即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植物呼吸作用降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减少。所以,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图二中的a点会向上移动。
【小问3详解】
图二中的b点时,小麦叶肉细胞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是0,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图三中的5叶绿体给线粒体提供氧气、6线粒体给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
【小问4详解】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只有在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时,植物才能积累有机物。如果在相对封闭的温室中,某植物的叶片受到阳光的照射而生长,说明植物积累了有机物。可见,一昼夜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如图四的B曲线所示,因为四个曲线图中,只有B曲线的终点高于起点,意味着植物积累了有机物,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1. 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出体外,如图示相关的一部分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B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有___,图中进行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
(2)血液流经B系统的主要消化器官后,变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___血。
(3)A系统中能够运输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的是___。
(4)人体内营养物质和氧气最终到达D结构,则D是___。
(5)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单位,由图中___组成(填序号),表所示健康人原尿、尿液等的主要成分及含量,样本一取自[ ]___,样本三中尿素含量比样本一高的主要原因是___。
(6)人体的排泄器官除了肾脏,还有皮肤和___。
【答案】31. ①. 胆汁、肠液、胰液 ②. 小肠
32. 静脉 33. 血浆
34. 组织细胞 35. ①. ②③⑤ ②. ③肾小囊 ③. 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
36. 肺
【解析】
【分析】1.题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③肾小囊,④出球小动脉,⑤肾小管;A是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呼吸系统,D是组织细胞。
2.表格中:样本一含有葡萄糖和微量蛋白质,因此是原尿;样本二含有葡萄糖和较多的蛋白质,因此是血浆;样本三不含有葡萄糖、蛋白质,而含有较多的尿素,因此是尿液。
【小问1详解】
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可见,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可见,图中进行a吸收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小问2详解】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流经小肠的血液循环部分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故血液流经小肠后,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可见,血液流经B消化系统的主要消化器官(小肠)后,变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小问3详解】
血浆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55%,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可见,A循环系统中,能够运输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的是血浆。
【小问4详解】
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可见,人体内营养物质和氧气最终到达D,D是组织细胞。
【小问5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可见,每个肾单位由②肾小球、③肾小囊和⑤肾小管组成。 结合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样本一液体中含有葡萄糖,也含有微量的蛋白质,因此该液体是取自③肾小囊的原尿。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将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可见,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分,导致尿素浓度大大提升。所以,样本三(尿液)中尿素含量比样本一(原尿)高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
【小问6详解】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的排泄器官除了肾脏,还有皮肤和肺。物质
样本一
样本二
样本三
水
98
90
96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9
0.9
1.1
蛋白质
0.03
7.5
0
尿素
0.03
0.03
1.8
19,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19,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共29页。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济南市天桥区中考生物三模: 这是一份2023年济南市天桥区中考生物三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