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1.下列选项中,符合语境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端午节的家宴上,王苗给爷爷奶奶敬茶,她说:“爷爷奶奶,端午节安康!祝你们生活潇洒,心情愉快,年年高升!”
B.“这周我们班拿到‘流动红旗’,”班长兴奋地说,“主要归咎于班主任的英明管理,也是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们再接再厉。”
C.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班长拟写的倡议书中写:“节约用电,务必做到人走灯灭;光线充足时绝不要开灯;电脑用完后必须及时关机……”
D.主题班会邀请校长参加,邀请函上这样写:“校长您好,本周五下午5时整在初二(1)班举行‘健康成长’主题班会,特请您莅临指导。”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善用互联网,有效利用其中海量的信息,可以扩大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不善用它,沉迷其中,把时间花在游戏和无意义的浏览、聊天上,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__________(发扬长处,避开短处),有效利用网络帮助我们学习,让互联网更好地(peí bàn)我们健康成长!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效率__________ ② (péi bàn)__________
(2)根据括号中画“ ”的内容提示,在文段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成语。
(3)提取画“__________”句子的主干。
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半山半水亦文章”。有些山水能使人忘却世俗的焦虑与不安,“(1)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南山让陶渊明流连忘返;“鸢飞戾天者,(2) 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3)__________”,富春江的山水使吴均心生感慨。有些山水能勾起人的无限愁思,“日暮乡关何处是?(4) __________”,勾起的是崔颢的乡愁;“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5)__________”,勾起的是朱敦儒的国恨。有些山水能折射人生境界,“大漠孤烟直, (6)__________”折射的是王维的慷慨达观;“山川之美,(7) __________”折射的是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与自得。
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新闻的相关知识,正正同学对新闻产生了很大兴趣。下面是他收集的一则新闻,阅读此新闻,回答问题。
标题:__________
来源:今晚报发表 时间:2022/10/02
由河南卫视制作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2022重阳奇妙游》明日在河南卫视和优酷播出。节目以“登高”“赏秋”为主题,周笔畅、胡夏等加盟,通过形式丰富、情感浓厚的节目,呈现一场多维文化的奇妙夜,重新解读和感悟重阳的内涵。
节目中,“敬老感恩”是不变的主题。由胡夏演唱的原创歌《借光》,以父辈与孩子的关系为切入点,以新颖的演绎模式代入敬老题材,表达两代人之间浓厚的情感。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男子舞蹈《登高抒怀》,将诗的意境融合在表演中,体现中国文人对大自然的认知和寄情山水间的向往。
(1)下面关于新闻的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六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新闻体裁包括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上面这则新闻属于新闻特写。
C.新闻采访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例如:不要强求采访对象回答不愿回答的问题;拍摄人物照片时,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D.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的语言注重准确、简练、易懂。
(2)请给上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字数在10~20字之间。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5.下列是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简洁明快地勾画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迷人眼”“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百花盛放使人眼花缭乱,春草深密欣欣向荣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6.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出行》写的是初春景色,那么《春兴》一诗描写的是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侍御:侍从妃子。
7.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喟然叹曰
B.行拂乱其所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D.空乏其身 庭下如积水空明
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9.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甲】文说说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10.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对联的神韵
杜永道
①对联也称“楹联”“春联”等。2006年“楹联”作为一种“习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时写春联、贴春联则是神州大地流传久远、根深蒂固的年俗,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最早的春联,距今已有千年之遥。
②严谨的对联讲究字的声调。虽然在遥远的《诗经》时代已意识到字调的不同,但归纳出“四声”,是南北朝的事了。“四声”引导出的“平仄”把数不尽的汉字“二元化”,分为“平”“仄”两类,借以在“对仗”中形成有规律的音高起伏,制造出一种优雅的音乐美。南朝齐武帝时讲求声律的“永明体”,是唐诗先驱,为繁花似锦的唐诗盛世,开辟出浩荡前行的大道。
③从修辞手法说,对联天生“身兼数职”,如“对偶+对照”“对偶+比喻”“对偶+夸张”等,耐人品味。“对偶”传统上要求两联平仄对应。古来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而今普通话已无入声,从东北到西南辽阔的“官话区”多为四个调类,没有入声。因此人们常难于分辨出入声字。许多人便简洁地将一、二声视为平,三、四声视为仄。这种划分虽不严格合于历史上的平仄,但也构成了语音调值上“平”“升”跟“曲”“降”的规律性对应和变化,在“语音美”上有积极意义。
④对联是成对出现的,所以只能说“一副对联”,不能说“一幅对联”。“成双成对”的对联,似乎隐含着先人“对称成双才稳定恒久”的意念。这种意念也显现在古建上:北京有“乐直门”,也有“西直门”;有“左安门”,又有“右安门”;有“崇文门”,还有“宣武门”。
⑤贴对联时,一般上联贴在右面,下联贴在左面。这跟古人从右向左竖行写字的习惯是一致的,现在竖排文稿,走向也是从右向左。在平仄上,按传统习惯,上联最后一字为仄,下联最后一字属平。
⑥新时代的对联,在构造形式上,呈现出某些嬗变。第一,对应的词,词性可以不同。如“共度中秋同庆团圆”中,相对应的“中秋”跟“团圆”,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第二,不拘泥于平仄相对。“小草编大舞台”中,上下联都是“仄仄平”。第三,上下联可有相同的字。如“传承家风涵养新风”中,上下联皆有“风”,且处于对应关系。第四,深层结构可以不同。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中,“提高+政治站位”跟“强化+使命担当”都是动宾结构。这也就是说,新时代的对联,往往只需字数相等、第一层结构相同,即可成联。
⑦有趣的是,爱求新求异的人别出心裁地把对联用于标题,创出新潮的“提示语+冒号+对联”样式。如《新征程:明确新目标谱写新篇章》《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读来新颖、醒目。
⑧汉语中的对联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强劲的表现力,受到青睐,活跃于各种文本。
(选文有改动)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中华对联的神韵体现在哪些方面。
12.说说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3.小石找到一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慌乱之中弄混了上下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帮助小石判断它们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并说明理由。
①处事无奇但率真 ②传家有道惟存厚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朱自清先生
徐知免
①记得幼年时候,我在家乡的一所实验小学读书,二年级的级主任沙老师选了一些当代作家的散文让我们阅读,还要背诵,其中就有朱自清先生的作品。那文章开头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些散文精品油印出来,老师给我们用浅红色绒线订成一个本子。这印象至今依然鲜明不褪。
②后来我之所以认识朱先生,大概还是吴达元老师介绍的。40年代初,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朱先生住在昆明北门街西南联大单身教员宿舍——这地方刚好就在我所就读的中法大学斜对面,中间隔着一条叫作丁字坡的石板砌的坡路。这是一座老式戏园模式的建筑,背后就是圆通公园。
③当时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我还在一家报刊工作,任兼职编辑。我去向朱先生约稿,但约稿的事我现在一点都不记得了,反正是拿到稿子招呼一声就回报社了;至今仍留在脑海中的是那篇文章登出来后我去送样刊和稿酬的那一天的事。
④这天下午,我兴冲冲地走进联大教员宿舍,朱先生就在大厅的长桌旁边接待我。我把报纸递给了他,他找到他的那篇文章:《人话》。看着着着,他脸红了,不高兴地对我说:
⑤“你们怎么随便改动我的稿子呢?”
⑥我申辩没改他的稿子。
⑦朱先生指着报上的文章说:“怎么没有改呢?这里原来是‘呆’字,不是给改成‘待’字了吗?”他又说,他之所以这样写,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不是随便下笔。这两个字有时虽可代用,但“味儿不一样”。
⑧他很生气,甚至有点口吃。我表示歉意,说回去查一下,然后告辞。
⑨回到报社,了解过后,才知道这个字确实是编辑部改的。
⑩这篇题目为《人话》的文章一开头就写道:
⑪“在北平呆过的人应该懂得‘人话’这个词儿……”
⑫果然,朱先生原稿上写的“呆”字被用红笔改成了“待”字。
⑬这件事直到五十年后还被提起。1994年,我访法归来,经过北京,去看望老友熊剑英兄(他四十年代时任《大国民报》主编),他拿出一本《朱自清全集》第三卷来,翻到那篇文章,说:“就是这一篇。后来朱先生要编选成集,他身边的那份剪报遗失了,曾托人找我,我抄了一份给他寄去,他曾回信表示感谢。你看,朱先生在序言中还郑重地提到这件事。真是学人风范呢!”
⑭我想,像这样的一位散文大家,他写作的态度实在是十分严谨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经过仁细推敲,然后定稿;作为编辑,怎么可以随意改动呢?一定要改,也应当先向作者提出才是啊。好像巴金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讲过,担任编辑首先要学会不改稿(手头无原文,记得意思如此),这就是要人慎重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思吧。
⑮跟朱先生第一次见面就是这样的不愉快,但第二次见面时的谈话却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这时,那份报刊早已停办。这一天,我正从青云街走上坡去,正好遇到他同路。朱先生说:“你最近在报上写了篇叫《绘画》的文章,是吗?”
⑯我说:“是的,朱先生。”
⑰他问道:“那个副题‘给渭源人看看的’,‘渭源人’是指谁呢?”
⑱我告诉他这是我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同学,现在联大念书,叫张书城。他的家乡是甘肃渭源。
⑲“哦,”朱先生说,“写得好。我希望你多写些这样的散文,写它几十篇,我来给你出集子。”
⑳我从来没有听过朱先生的课,但听到先生的称赞心里很愉快。这是他对后生的一种热情鼓励,真是令人难忘。不过,在当时,跟不少青年人一样,我更为闻一多老师所吸引,总是怀着满腔热情,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时已经失去了某些“闲情逸致”了。我没有再写这类抒情文字,也不曾再去拜访过朱先生。
㉑战时教授的生活是异常清苦的。朱先生一家人都在四川,就他一个人在昆明。我有时看见他从街上走过,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坐在云大校门斜对过的那家茶馆里喝茶——当时云大的门是朝东开的,不像现在的大门朝南—一昆明的冬季不冷,一般是不下雪的,但是这一年,不知怎么的,灰色的天空里却骤然飘起了点点雪花,这时,我看见有个戴圆边眼镜的中年人,身上披着一条深棕色的毛毯,冒着雪,从丁字坡瑟瑟地走下来。那正是朱先生。
㉒去年夏天我重返昆明,偿我多年宿愿,我特意两度从青云街走上北门,旧日南菁学校的故址上新建了一所中学,矗立着一排排白色的楼房,那个曾经作过西南联大教员宿舍的古老戏园已经荡然无存。丁字坡还在,依旧是石头路,但石板已大部倾圮,破损,显露出褐黄色泥土。坡的两旁,长着仙人掌和一种白色花枝的亚热带植物,垂条扶疏,一片烂漫。
(选文有改动)
14.梳理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15.选文交代“我”为闻一多老师所吸引的事,有什么用意?
16.请从景物描写或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7.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朱自清先生怎样的情感?
18.选文中朱自清先生提到汉语言文字的“味儿”,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味儿”理解为“意味”。《背影》一文中写“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儿。……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解读“终于”一词的“味儿”。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昆虫记》的片段:一只蜜蜂过来喝蜜了。时机来了,蟹蛛猛扑上去,用毒钩抓住这冒失鬼的翅尖,而长长的爪子则笨拙地将其勒住。几秒钟过去了,蜜蜂尽力反抗,可是攻击者在它的背上,它的针刺不到。这样的肉搏不能持续很久,否则蜜蜂会逃脱。于是,蟹蛛松开了蜜蜂的翅膀,迅猛而准确地咬住它的颈部。毒钩一旦刺入,战斗也就结束了,死亡随之而来。蜜蜂就像是被雷突然击中一样。它原来还在猛烈地扑腾,可现在只剩下跗骨还在微微颤抖,这是最后的抽搐,接着它便不动了。
【材料二】名家对《昆虫记》的点评:
①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和书写。
——罗斯丹
②法布尔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罗曼·罗兰
【材料三】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19.请结合【材料一】所选片段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谈谈你更赞同【材料二】中哪一位名人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20.【材料三】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_______”。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21.“长大”不仅意味着独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懂得感恩、尊重法治、强调担当,年轻的心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日报》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自身感受或所见所闻,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不少于600字。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基础知识综合
评卷人
得分
三、句子默写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性学习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评卷人
得分
六、对比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七、现代文阅读
两次交往
事件
朱自清先生的美德
第一次见面
朱先生对随便改动他的稿子很不高兴。
(1)___________
第二次见面
(2)_____________
提携后辈
评卷人
得分
八、名著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九、作文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得体。
A.“生活潇洒”是年轻人之间的祝福语,“年年高升”一般用于职场方面的祝福,不适合用于老年人,选项表达不得体;
B.“归咎”指总结过错原因推脱或寻找代替品,此处表示对班长管理班级的赞赏,应该用“归功”,选项“归咎”表达不得体;
C.“务必”“绝不要”“必须”等词态度过于绝对强硬,不符合“倡议书”的表达特点,选项表达不得体;
故选D。
2.(1) xià lǜ 陪伴
(2)扬长避短
(3)我们享受便利。
【详解】(1)本题考查识记字音字形。
①效率(xià lǜ):指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等条件下、最有效地使用资源以满足设定的愿望和需要的评价方式。
②陪伴(péi bàn):指随同做伴。
(2)本题考查成语。
根据括号内对所填成语的解释“发扬长处,避开短处”以及后文“有效利用网络帮助我们学习”可知,所填的成语应该是“扬长避短”。
(3)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
依次找出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三个中心语合起来就是句子主干。
“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一句中,主语是“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是限定主语的定语成分;“享受”是谓语动词;“正”是修饰谓语动词的状语;“便利”是宾语中心语,“互联网的”修饰宾语中心语。所以该句的主干是:我们享受便利。
3. 山气日夕佳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长河落日圆 古来共谈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佳、峰、窥谷、反、愁、垂地、圆”等字词容易写错。
4.(1)B
(2)示例一:“重阳奇妙游”带你敬老、登高
示例二:“奇妙游”重新解读和感悟重阳
【详解】(1)本题考查新闻知识。
B.消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这则新闻是对事件的简短报道,是消息,不是新闻特写。
故选B。
(2)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可从新闻的导语中提炼关键信息来拟写。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段。根据其中的“《2022重阳奇妙游》明日在河南卫视和优酷播出”“呈现一场多维文化的奇妙夜”可拟写为:《2022重阳奇妙游》呈现文化奇妙夜。或结合“重新解读和感悟重阳的内涵”拟写为:《2022重阳奇妙游》——对重阳的重新解读与感悟。意近即可。
5.C
6.暮春 “杨柳阴阴”、 “残花落尽”(或“残花”) “流莺”
【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因为是早春,花儿不是成簇成簇的生长,因而用“乱”来形容;春草还没有长得丰茂,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写出了西子湖畔百花盛放使人眼花缭乱,春草深密欣欣向荣的景象”有误;
故选C。
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内容。
结合《春兴》中“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一句可知,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杨柳阴阴”,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残花落尽”“流莺”,写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体现暮春时的景象。
据此可知,《春兴》一诗描写的是暮春的景色,可通过“杨柳阴阴”、“残花落尽”(或“残花”)、“流莺”这些词语看出。
7.C
8.(1)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9.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10.(1)“谄谀者众”; (2)无“法家拂士”。
【解析】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这样/……的样子;
B.扰乱/杂乱;
C.两词意思相同,都是“所以”的意思;
D.使……贫穷/与“明”连在一起,形容水的澄澈;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句重点词:征,征验、表现;色,脸色;发,显露、流露;声,言谈;喻,了解、明白。句意: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句重点词:内外,朝廷内外;过,过失;是以,因此。句意: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题干要求分析造就人才的关键因素。根据“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可知,艰难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从“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可知,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应该积极乐观,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才。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以看出,舜、傅说、管仲等六人在艰苦环境下,通过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增长才干,才有所作为;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据此作答即可。
10.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根据【甲】文第二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常常会覆灭;联系【乙】文“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内外不闻吾过”可知,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是缺少直言进谏的贤臣,即缺少“法家拂士”。根据【乙】文“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可知,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是说谄媚话的人太多,即“谄谀者众”。
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11.(1)讲究字的声调,有音乐美。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满意趣。
(3)成对出现,隐含美好祝愿。 (4)能顺应时代发展,充满活力。(意思对即可)
12.举例子,列举了北京的地名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对联隐含“对称成双才稳定恒久”的意念。
13.②是上联,①是下联。因为2的最后一个字“厚”是四声,为仄,属于上联;①的最后一个字“真”是一声,为平,属于下联。
【解析】11.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本题可结合第②段“严谨的对联讲究字的声调。……借以在‘对仗’中形成有规律的音高起伏,制造出一种优雅的音乐美”,第③段“从修辞手法说,对联天生‘身兼数职’,如‘对偶+对照’‘对偶+比喻’‘对偶+夸张’等,耐人品味”,第④段“对联是成对出现的,……‘成双成对’的对联,似乎隐含着先人‘对称成双才稳定恒久’的意念”,第⑧段“汉语中的对联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强劲的表现力,受到青睐,活跃于各种文本”等内容概括作答。意对即可。
1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选文第④段列举了北京的“乐直门”“西直门”“左安门”“右安门” “崇文门”“宣武门”的例子,说明了对联隐含先人“对称成双才稳定恒久”的意念这一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
1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依据文章第⑤段“在平仄上,按传统习惯,上联最后一字为仄,下联最后一字属平”,①句“处事无奇但率真”的最后一个字“真”是一声,为平,是下联;②句“传家有道惟存厚”的最后一个字“厚”是四声,为仄,属于上联。
14. 严谨的学人风范 朱先生鼓励“我”多写散文并愿意帮“我”出集子。
15.解释了“我”没有再写这类抒情散文的原因,流露出遗憾之情。
16.角度一:景物描写,写天气阴沉飘雪,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衬托朱自清先生生活的窘迫。
角度二:外貌描写,写出朱自清先生生活清苦,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17.表达了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18.更能体现父亲犹豫、反复、纠结、矛盾的心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细致入微、深沉、含蓄。
【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
第(1)空:根据第④段“看着看着,他脸红了,不高兴地对我说”,第⑤段“你们怎么随便改动我的稿子呢?”第⑬段“你看,朱先生在序言中还郑重地提到这件事。真是学人风范呢!”第⑭段“我想, 像这样的一位散文大家,他写作的态度实在是十分严谨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经过仔细推敲,然后定稿”可知,朱自清先生严谨的学人风范;
第(2)根据第⑲段“写得好。我希望你多写些这样的散文,写它几十篇,我来给你出集子”,第⑳段“这是他对后生的一种热情鼓励,真是令人难忘”可知,朱先生鼓励我多写散文并愿意帮我出集子。
15.本题考查情节作用。
根据②段“不过,在当时,跟不少青年人一样,我更为闻一多老师所吸引,总是怀着满腔热情,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时已经失去了某些‘闲情逸致’了”可知,“我”为闻一多老师所吸引解释了之后没再写抒情类散文的原因,同时,“也不曾再去拜访过朱先生”流露出“我”的遗憾之情。
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注意从环境描写或者人物描写的角度出发。
示例:景物描写:“灰色的天空”“点点雪花”,写出了天气的阴沉寒冷,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衬托出朱先生生活的困窘。
人物描写,“戴圆边眼镜”“身上披着一条深棕色的毛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写出了朱先生生活的清苦,“瑟瑟地走下来”表达了对朱先生的同情。
1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作者回忆两次和朱先生见面的事情,第㉒段写“去年夏天我重返昆明,偿我多年宿愿,我特意两度从青云街走上北门”重返昆明回到丁字坡的事情,表达出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怀念;由朱先生对随便改动他的稿子很不高兴、朱先生鼓励“我”多写散文并愿意帮“我”出集子的事情,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严谨的学人风范、提携后辈精神的赞美和崇敬。
18.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
选文中的两个“终于”特别“有味儿”,“终于”意为“最终、到底”。说明在到底要不要自己送“我”去的选择中,父亲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两个“终于”体现了父亲犹豫、反复、纠结、矛盾的心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细致入微、深沉、含蓄。
19.示例一:我赞同①,因为这段文字作者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蜜蜂和蟹蛛两个生灵,体现了一种万物平等的生命哲学观;通过细致深入的观察,将动物捕食的过程写得充满动态,富有画面感;同时,描绘了蟹蛛捕食蜜蜂的战斗场面,在生动、有趣、幽默的描述中又不失具体、准确、科学的表达。
示例二:我赞同②,因为这段文字通过细致深入的观察研究,对昆虫了解透彻,描绘了蟹蛛捕食蜜蜂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为读者展示了新奇神秘的昆虫世界;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并将蜜蜂和蟹蛛拟人化,读来情趣盘然。
20.红小鬼 我认为“勇者”是信念坚定、乐观坚强的人。“红小鬼”们相信红军,相信革命,在长征途中,历经艰难困苦,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他们就是真正的“勇者”。
【解析】19.本题考查对名著的评价。先明确自己赞同哪一位名人的评选,然后结合并分析材料一所选片段的内容和语言特点,陈述自己的理由,不少于两点。
示例一:我赞同罗斯丹的评价,【材料一】中“尽力反抗”“冒失鬼”等词展现出作者对蜜蜂和蟹蛛这两种昆虫的态度:富有情感、尊重、平等,表现出一种尊重万物的、平等的生命哲学观;【材料一】中“猛扑”“抓住”“勒住”等词具体而细致地描绘了蜜蜂和蟹蛛的战斗场面,画面感极强,体现了美术家的眼光;“笨拙”“冒失鬼”等词富有情感,这样的词语让文章读起来情感浓郁,生动有趣,具有文学性。
示例二:我赞同罗曼·罗兰的评价,【材料一】这段文字非常细致、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蟹蛛捕食蜜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作者经过细致、深入、长时间的观察、研究获得的;“这样的肉搏不能持续很久,否则蜜蜂会逃脱。于是,蟹蛛松开了蜜蜂的翅膀,迅猛而准确地咬住它的颈部”等内容则表现出作者对这两种昆虫的了解,对昆虫世界的了解。“尽力反抗”“冒失鬼”“笨拙”等词则生动而有趣地描绘了昆虫世界,表现出作者优秀的语言表现力。
20.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及阅读迁移的能力。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原著内容可知,【材料三】中的“他们”,是少年先锋队“模范连”,由于他们参加红军的年龄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埃德加·斯诺将他们亲切地称为“红小鬼”。
“勇者”本意是指从危机中拯救人们的、勇敢的英雄。在红军长征队伍中,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表现出了无所畏惧、乐观的品质。他们心中有信念,相信红军,相信革命,他们就是“勇者”。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应该有红军战士那种迎难而上,不畏挫折,越挫越勇的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示例:红军们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们就是勇者。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勇气的力量,我觉得我们从小就要树立志气与目标,碰到困难,要勇于迎难而上,做一个生活的勇者。
21.例文:
那刻,我长大了
“今晚学的什么?”父亲质问道。
我听出了气氛里的火药味。“复习基……基础知识,”我迟疑地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回来后的第一句话便露出了马脚。
“去哪儿了?”父亲继续问。“上……同学家了。”我意识到父亲已知道我没去上课,便改了口。“哪个同学?”父亲的语气变得轻蔑,音调上扬。一丝恐惧从心里涌出。我知道纸已经包不住火了。
“你今天晚自习应该上写作指导课。你去的却是网吧,没错吧!”父亲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我那脆弱的伪装。我的全身震悚起来,下意识地靠在墙上。“我以前说过什么?绝对不许逃课、撒谎,你忘了吗?”“没……有”。我鼓足了全身的勇气,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父亲解下了皮带,握着皮带的手朝一旁的桌子隐约点了点。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可那早已镶嵌在墙上的身躯却与神经断开了连接,一动也动不了。
“撅屁股——”父亲突然大喝一声,我软绵绵的身躯惊得坐到了地上,不过神经的连接恢复了。我运起身体的气力,蹒跚地走到桌子旁,惊恐地伏在上面。
一声皮带撕裂空气的响声宣告着我身上一道血印的产生。劈啪声,空气撕裂声,我腹痛的闷哼声,交织在一起,眼泪从脸上滑落。撕裂声没有停止,我恐惧的身体也被疼痛占据了,我的脑子也麻木了。
就在这麻木中,屋里却如石破天惊般传出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叫声,“住手,别……打了!”母亲随着叫声从屋里冲了出来,脸上挂满了泪水。原来我的母亲一直在家里!我的五脏六腑好像被人掏走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在这间房子里最痛的不是我,而是母亲。她既为我犯错而伤心,又不忍看我挨打,就躲在了屋内。终于她再也无法忍受了。那刺耳的皮带声刺痛的是她的心。
父亲顿了一下,似乎在犹豫该怎么办。
而我的身上霎时已感觉不到疼痛了。母亲的泪水如同醍醐灌顶,使我顿时明白:我的身边有两道坚固的屏障,一道是坚硬粗糙的,一道是温和柔软的,虽然外表不同,但材料是一样的,都是用爱筑成的。
爸妈用他们不同方式的爱为我抚平了身上的伤痛,但随之而起的是剧烈的心痛:“妈,没事的。”我拭干了母亲脸上的泪水,顿了顿,又转向父亲:“爸,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为了……妈和你。”
父亲手中的皮带无声地滑落到了地上。随之而至的,是一个深爱自己儿子的父亲晶莹的泪。
那一刻,在这晶莹的泪光中,我突然长大了。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材料的关键词是“长大”和“责任”。什么是“长大”?“长大”即“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增高,还可以是品德方面的成长:会帮助同学了,为父母做事了,能恪守诺言、坚持原则了……还可以是学习方面的成长:能坚持不懈地学习了,能主动探索知识了,知道细心的重要性了……还可以是能力方面的成长:学会了一项技能,能够独立做一些事情了……在失败中的成长:在失败中得到启发,在矛盾中得到教训,在后悔中得到成长……可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长大,围绕独立、责任,懂得感恩、尊重法治、强调担当等写作。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
二.选材构思。作文选材很广泛,可以从自己的成长中选取事件,所写事件因家长或老师等人的决断使你不满,从而产生分歧,然后写出是怎样在矛盾和分歧中体现“我”的独立、自主、决断、责任、担当;或在成长中遇到困难、挫折,自己总是在父母亲人的庇护下度过,经历了某件事后突然领悟到父母很辛苦,“我”已长大,应该为父母遮风挡雨了,成长的路上,总要自己去面对一些事情,总要学会独立担当,学会长大。作文要突出矛盾,突出“我作主”。按照本题要求写作记叙文,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领悟。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可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突出作文的主旨,给读者带来亲切的感受。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6,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16,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诗词原句填空,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