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湖南省衡阳县井头镇大云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物理试题
展开1. 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船B. 小明C. 岸边的树D. 妈妈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爸爸与行驶的船、小明以及妈妈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行驶的船、小明以及妈妈为参照物,爸爸是静止的;而爸爸与岸边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爸爸是运动的,故C正确.
2. 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小球要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要相同,通过观察发现,只有A的小球间距是相等的,故它做匀速直线运动.
3. 游客在山西名胜古迹莺莺塔侧以石扣击,竟能听到塔上发出清脆悦耳的蛤蟆声,游客能分辨出是蛤蟆声主要依据声音的( )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人耳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游客能分辨出是蛤蟆声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A. 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 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 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 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波形图可知,钢琴与长笛的振动幅度与频率相同但波形不同,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音色与波形状有关,则二者响度与音调相同,但音色不同,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 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 乙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解析】
【详解】解: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不用力甩液柱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只被测者的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才会发生变化,如果被测者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38℃;所以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确.答案为C.
点睛: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据此作答.
6.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 )
A.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由乒乓球的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B. 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
C. 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
D. 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这就是“放大思想”在物理实验中的体现.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发声时虽在振动,但不易直接观察,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可以发现乒乓球被弹起,从而证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放大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响度不同,振幅虽然变化,但不是很明显,不容易观察;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差别,从而比较振幅变化,采用的是放大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符合题意;
D.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变化会引起其体积的变化,温度计的毛细管内径非常小,其中的液体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非常明显,可以直观反映温度变化,采用的是放大法,故D不符合题意.
7. 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 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则入射角、折射角分别是( )
A. 20°、70°B. 20°、20°
C. 70°、20°D. 70°、70°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等于20°,所以入射角为
90°﹣20°=70°
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70°;因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等于90°,所以反射角与折射角之和等于90°,故折射角为
90°﹣70°=20°
故选C。
9. 近年来,刷脸支付已成为付款的常见方式,如图所示。消费者刷脸时面对摄像头, 系统将摄像头拍到的人像与后台信息对比,确认后完成付款。关于刷脸支付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镜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B. 人脸通过摄像镜头成放大的实像
C. 人脸应该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 若要像变大,人脸应该远离镜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摄像镜头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C.刷脸时,人脸应该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正确,B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若要像变大,人脸应该靠近镜头,故D错误。
故选C。
10.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如图,
u=v=2f=20cm
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
f=10cm,
故A错误;
B.当
u=15cm
时,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
u=25cm
时,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
11. 下列四幅图中,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 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C. 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 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矫正的方法;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故选C。
12. 11月12日,云南昆明的天空中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一座巨大的建筑物金光闪闪地似乎悬浮在天空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那么与海市蜃楼形成有关的光学原理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散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引起的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3. 由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体积相等两种实心球,按照如图所示方式,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盘内,天平仍平衡。则甲、乙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 3∶4B. 4∶3C. 2∶3D. 3∶2
【答案】D
【解析】
【详解】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且甲乙体积相同,根据公式可得,由此可得
则有
解得
ρ甲∶ρ乙=3∶2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 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从空间站回到地球,把来自太空的纸星星送给女儿。纸星星从太空返回地面后( )
A. 质量变小B. 质量变大C. 质量不变D. 重力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位置无关,因此质量不变;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回到地球上后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纸星星的重力变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如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 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8g
C. 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m3
D.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kg/m3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甲知,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故A错误;
B.对于天平来说,其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2g,故石块的质量是
50g+20g+1.4g=71.4g
故B错误;
C.据图甲中可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是60mL,放入石块后的体积是80mL;石块的体积为20mL,合20cm3,故C错误;
D.故此时石块的密度是
故D正确。
故选D。
16.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墙内混入的是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由于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它的温度会持续下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以下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屋顶的霜B. 窗玻璃上的冰花C. 树枝上的雾凇D. 水面上的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B.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C.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D.水面上的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
选项D和ABC形成原因不同。
故选D。
18. 在地球上,生灵之声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之声吐露着无穷无尽的秘密,根据所学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交响音乐会中,我们通过音调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发生前会发出超声波
D. 中考时,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主要是音色不同,所以分清是哪些乐器在演奏是依据音色不同,故A错误;
B.声音不能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发生前会发出次声波,故C错误;
D.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9. 小明在水平地面上水平推动一物体前进,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在第2s时的速度为______,在1~6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答案】 ①. 0.5m/s ②. 3.5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物体在1~4s的速度为,物体在的速度为,则该物体在第2s时的速度为。
[2]由可知得,物体在1~4s内通过路程
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
所以,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
20.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段平直的公路上一起向东行驶,当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 时,它们行驶所花费的时间之比是 4∶3,则甲、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_行驶.
【答案】 ①. 9:10 ②. 西
【解析】
【详解】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 时,它们行驶所花费的时间之比是 4∶3,根据得,甲、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
;
两车都相对于地面向东行驶,甲车慢,乙车快,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行驶.
【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类似这样题中给的条件为数据的比,只要将比的前、后项分别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21.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同学们往往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变化,变声期就是其中之一,变声期后男同学的声带会变得更加宽、厚,所以 _____会变得沉而粗;但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_____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 ①. 音调 ②. 音色
【解析】
【详解】[1]变声期后男同学的声带会变得更加宽、厚,声带越不容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低,所以音调会变得沉而粗。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音色不同。所以我们都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22. 勤劳的蜜蜂飞出去采蜜时翅膀每秒振动为440次,但它们满载而归的时候,翅膀每分钟振动1.8×104次,则蜜蜂采蜜归来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 _____Hz,它比蜜蜂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音调 _____(选填“高”或“低”),有丰富经验的养蜂人据此判断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归来。
【答案】 ①. 300 ②. 低
【解析】
【详解】[1]满载而归的时候,翅膀每分钟振动1.8×104次,则每秒振动300次,则蜜蜂采蜜归来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300 Hz。
[2]蜜蜂飞出去采蜜时翅膀每秒振动为440次,即振动频率为400 Hz,采蜜归来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300 Hz,则采蜜归来时比蜜蜂出巢时双翅振动频率小,所以采蜜归来时比蜜蜂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音调低。
23. 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若要测量此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最好选_________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液态萘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_____做测温物质。
【答案】 ①. 酒精 ②. 水银
【解析】
【详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南极最低气温可达﹣89℃,远低于水银的凝固点,要测量﹣89℃的温度,即需要凝固点低于该温度的物质,故不能用水银温度计,应选用测温物质为酒精和甲苯的温度计,而其中最好选用测温物质为酒精的温度计。
[2]要量液态萘的温度,液态萘的温度范围是80.5℃~218℃,所以要测量液态萘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水银做测温物质。
24. 用久了的黑板常会因“反光”而看不清写在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而毛玻璃黑板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这是因为光射到毛玻璃黑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_。
【答案】 ①. 镜面反射 ②. 漫反射
【解析】
【详解】[1]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2]光射到毛玻璃上发生了光的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所以毛玻璃黑板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5. 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AB的入射光线和CO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知,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据此完成AB的入射光线和CO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点燃蜡烛后,在调整过程中,应调整光屏、凸透镜或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上;
(2)当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实像;生活中我们使用的_________就是利用了该原理(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3)小明将自己的一个近视眼镜片放在图中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4)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可将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以便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
(5)若遮住凸透镜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答案】 ①. 同一高度 ②. 缩小 ③. 照相机 ④. 右 ⑤. 下 ⑥. 完整的像
【解析】
【详解】(1)[1]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像最好成在光屏的中心,只有透镜、光屏、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整个实验过程中像能成在光屏中心。
(2)[2] [3]观察图像可知,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情况工作的。
(3)[4]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此时像的位置远离凸透镜了,因此,为了让像成在光屏上,必须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向右移动。
(4)[5]蜡烛燃烧变短的过程中,它发出的通过凸透镜中心的光线在光屏上的落点就会向上移动,因此,要想像依然成在光屏的中间,需要将透镜向下移动。
(5)[6]将透镜遮住一半,只是减小了通过透镜的光的强度,像变得模糊一些。但烛焰发出的光通过透镜其他部分依然能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
27. 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中:
(1)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______(选填“A”或“B”)固定夹的位置;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
(3)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是因为______;
(4)图乙是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则水的沸点为______℃,说明当时的大气压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或“=”),a、b两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A.酒精灯的火焰相同,a组水的质量大
B.水的质量相同,b组酒精灯的火焰小
【答案】 ①. A ②. 93 ③.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能继续吸热 ④. 98 ⑤. < ⑥. B
【解析】
【详解】(1)[1]组装实验装置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先根据酒精灯火焰的位置,确定A固定夹的位置。
(2)[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为93℃。
(3)[3]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会,这是因为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会继续吸收热量。
(4)[4]由于水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根据图乙即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为98℃。
[5]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升高,沸点升高,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为100℃,故此时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6]乙图中看出,两图像中水的初温相同,且沸腾时温度相同,故a、b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或酒精灯火力不同。
A.酒精灯的火焰相同,相同时间里a、b组的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从图中可知b组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则b组的水的质量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的质量相同,从图中可知b组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则b组的水吸收的热量较少,即b组酒精灯的火焰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8. G530次列车由南宁东开往北京西,自南宁东到北京西铁路长约2576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G530次列车当天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求:
(1)G530次列车由桂林北到武汉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G530次列车由南宁东到北京西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保留一位小数)
(3)中途G530次列车以40m/s的速度完全通过某一高架桥,用时70s,已知列车全长360m;求:
①该高架桥的长度;
②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的时间。
【答案】(1)4h6min;(2)234.2km/h;(3)①2440m,②52s
【解析】
【详解】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从桂林北到武汉所用的时间为
t₁=t到-t出=18∶19-14∶13=4h6min
(2)由时刻表知G530次列车11∶48从南宁东出发,22∶48到达北京西,列车的运行时间为
t2=22∶48-11∶48=11h
南宁东到北京西的平均速度为
(3)①火车通过高架桥行驶的路程为
s3=v3t3=40m/s×70s=2800m
因为
s3=L车+L桥
高架桥的长度为
②火车全部在高架桥上所行驶的路程为
由得,火车全部在高架桥上的时间为
答:(1)G530次列车由桂林北到武汉所用的时间是4h06min;
(2)G530次列车由南宁东到北京西的平均速度为234.2km/h;
(3)①该高架桥的长度为2440m;
②火车从车尾刚好进入该高架桥直到车头恰好到达该高架桥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为52s。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萘
熔点/
80.5
沸点/
357
78
111
218
车次
到站、发车时间
南宁东
桂林北
武汉
北京西
G530
到站时间
……
14∶10
18∶19
22∶48
发车时间
11∶48
14∶13
18∶22
……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教联体开学考试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教联体开学考试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作图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测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井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测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枣阳市鹿头镇初级中学八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枣阳市鹿头镇初级中学八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在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