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当堂检测题
展开读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自然资源是( )
A.太阳能B.风能
C.森林D.水资源
2.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下垫面D.人类活动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常出现空间不匹配的问题,例如我国存在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空间不匹配的情况,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成为应对措施之一。下图示意我国山西、湖北、河北、黑龙江、西藏五省区的耕地和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所对应省份正确的是( )
A.甲——黑龙江B.乙——湖北
C.丙——西藏D.丁——河北
4.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
A.甲省水资源短缺缓解,耕地面积扩大
B.乙省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比例上升
C.山西省灌溉水量增加,土壤盐碱化加剧
D.丙省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收入增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支撑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也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完成5~6题。
5.作为我国重大工程的“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的哪种问题( )
A.总量较低B.空间分布不均
C.质量较低D.时间分布不均
6.下列关于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措施,错误的是( )
A.坚持立足国内,加大勘探力度
B.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保障海外资源安全供应
C.重视资源节约,避免资源浪费
D.坚持开发资源为第一目标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工矿区及农村地下水污染分布状况。读图,完成7~8题。
7.Q地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沙质地貌,地表水下渗量大
B.径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
C.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D.建筑密集,排水系统不健全
8.工矿区水污染治理可采取的最为直接的途径是( )
A.通过技术手段改革生产工艺,减少污水排放量
B.向地下水体中投放化学试剂,吸附和消耗有害物质
C.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
D.修筑跨流域调水工程,依靠水循环稀释地下水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有“东方多瑙河”之美称。该河流源于我国青海唐古拉山,全长4880千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个国家,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太平洋。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9~10题。
9.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
A.边界问题B.生态恶化
C.技术薄弱D.资金短缺
10.有关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 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 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的发展 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面积比重示意图,图示四个地区为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四个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区域面积B.气候类型
C.海陆位置D.农业活动
2.对四个地区耕地面积差异影响最大的是( )
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
C.水土配置D.国家政策
3.缓解甲、乙两区域人地矛盾的有效措施是( )
A.跨区域大规模人口迁移
B.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C.实施跨区域粮食调配
D.改变现有耕地类型
下图为2018年冬季渤海海冰覆盖率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2018年冬季渤海海冰覆盖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近岸和北部海湾海冰覆盖率高
②随着海冰离岸距离的增加,海冰覆盖率逐渐降低
③西岸海冰覆盖率高于东岸
④北岸海冰覆盖率高于南岸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导致秦皇岛和P地附近海岸海冰覆盖率差异的因素是( )
A.纬度B.离岸距离
C.陆地面积D.冬季风
6.在渤海海域大规模开发海冰可能会导致( )
A.冬季风暴对海岸破坏加重
B.海区海水盐度降低
C.淡水资源短缺
D.海区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下图为2022年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据此完成7~8题。
7.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北斗卫星系统
8.四川地区防治旱灾最不可行的措施为( )
A.人工降雨B.开采地下水
C.跨流域调水D.修建水库
浙江舟山嵊泗县是一个海岛县,由404个大小岛屿组成,列岛地形起伏,水系短小,谷地浅凹,多岙湾岬角。1997年,我国首次在该县建成反渗透海水淡化产业化工程,截至2017年底,居民生活使用淡化水达8.31万吨/日,淡化水接入供水管网前,通常会与当地水库水勾兑。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之一。淡化水供水率和水质均有较好的保证,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小;但淡水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综合利用。下图为舟山海水综合利用流程简图。据此完成9~11题。
9.嵊泗县居民日用淡化水量较高,主要是因为该地( )
A.技术先进B.降水较少
C.河短湖少D.输水便利
10.该地淡化海水与当地水库水勾兑的目的主要是( )
A.降低淡化水生产压力
B.提高供水品质
C.进一步降低供水盐度
D.降低供水成本
11.舟山对海水进行综合利用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①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②减少高盐污染排放
③降低海洋生态脆弱性 ④降低盐业生产成本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联酋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主要集中在冬季,全国用水量的51%来自地下水。面对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人提出“造山引雨”的设想。据报道,2015年2月阿联酋拨出40万美元研究经费,用于“造山引雨”项目研究。下图示意阿联酋位置。
(1)简析阿联酋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2)说出阿联酋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3)若实施“造山引雨”,说明其“造山”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及原因。
京津冀城市群地处华北平原中北部,北靠燕山山脉,东邻渤海,西倚太行山,以平原地形为主,属温带季风气候和半湿润地区,属海河流域。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水资源极为短缺和用水效率较高的地区之一。读《1956~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图,完成1~3题。
1.1956年到2014年,京津冀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为( )
A.减少 降水量减少
B.减少 蒸发量增大
C.增多 下渗量减少
D.增多 融雪量增加
2.京津冀城市群多年平均水资源变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出( )
A.空间分布不平衡,且有增大趋势
B.北部、西部城市总量大
C.南部、东部城市变化幅度大
D.保定市变化幅度最小
3.为实现人水协调,基于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应当( )
A.控制北京、天津城市规模
B.限制产业规模扩张
C.引导人口向周边城市集聚
D.加大西北部水资源开发力度
青草沙水库位于长江南支入海口的长兴岛,圈围近70平方公里的水面,是上海市多个自来水厂的水源地。下图示意青草沙水库工程及其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5题。
4.与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比较,青草沙水源地的优点是( )
①水质较好 ②水量稳定 ③输水泵站用电少 ④上溯海水影响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每年5~9月,青草沙水库采取“上游水闸引水,下游水闸排水”的运行方式,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围堤安全度汛
B.减少库区泥沙淤积
C.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D.利用水位落差发电
2022年9月,在南京主城区的江段水面上不时跃出成群结队的长江江豚,引来众多市民驻足观看。专家表示,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下,长江“十年禁渔”,水生生态环境正在持续变好,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与实践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②加大投资,全面开发长江流域水能资源
③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
④加强下游地区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工作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③④
7.关于长江流域发展与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域内的矿产和能源需要严格保护,不能开发利用
B.全面提高航运能力,减少铁路、公路运输建设费用
C.上游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比中下游沿江地区更加艰巨
D.注意协作开发,注重防洪、通航、发电的综合利用
人工增雨潜力是指云系通过人工影响增加地面降水的能力。当云的中低层存在上升运动时,降水才能发展和持续,才有可能存在人工增雨潜力,因此把上升气流作为影响人工增雨潜力的前提条件。下图为某时刻该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和气温垂直分布剖面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示锋面的性质和锋面移动方向分别是( )
A.暖锋 向东北方向移动
B.暖锋 向东南方向移动
C.冷锋 向西北方向移动
D.冷锋 向西南方向移动
9.图示P区人工增雨潜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暖气团水汽含量丰富,且被迫抬升
B.位于暖锋锋前,降水区域范围较大
C.位于冷锋锋后,锋面系统带来降水
D.冷气团移动速度较快,降水强度大
10.受锋面移动的影响,P区人工增雨潜力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先变小,后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
C.一直变大D.一直变小
2022年7月我国初步划定38个国家级地下水储备重点区,保障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用水安全。下图为长江流域四个站点水位记录。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2021年相比,2022年夏季( )
A.副热带高气压强大,脊线位置偏南
B.长江流域形成辐射性高温天气
C.皖江沿岸地带多强对流天气
D.日本、东北一带台风活动增强
12.我国初步划定地下水储备区,其主要目的是( )
A.替代地表水,保障供水稳定
B.增加农业用水,提高粮食产量
C.提高水质标准,控制用水量
D.保护水资源,应对突发事件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程海地处云南西北部,原属金沙江水系,1690年前后水位快速下降,形成封闭型湖泊。近年来,程海水体富营养化渐趋严重。受太阳辐射等因素影响,程海水文特征的垂直分布季节差异显著,夏季出现稳定的热力分层,表层、底层湖水停止交换;冬季热力分层消失。在缺氧的环境下,底泥中的有机盐分更容易被降解矿化,释放出营养盐类。下图示意程海不同季节水温、溶解氧随深度的变化。
(1)与我国大部分湖泊不同,程海冬季表层浮游生物量仍较大。从程海冬季气候特点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分析程海夏季热力分层现象对冬季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3)与长江中下游湖泊相比,程海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更高,请说明理由。
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信息,可知该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该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西北明显偏少,所以可以推测出该自然资源是水资源,D正确;再结合四个选项,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A错误;风能资源丰富的是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地区,B错误;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横断山区,C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上题结论,该自然资源为水资源,影响该水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我国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导致水资源从东南向西北递减,B正确;太阳辐射、下垫面对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影响不大,A、C错误;我国人口、经济活动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人类活动用水量大,因此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不是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3~4.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黑龙江省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面积大,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河流众多,水资源较多,与图中甲省区特征相似,A正确;湖北省位于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多低山丘陵,平原面积不大,耕地面积不大,与图中丙省区特征相似,B错误;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多大河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但气候高寒,只有少量河谷地区可以耕种,耕地面积小,与图中丁省区特征相似,C错误;河北位于华北平原,耕地面积较大,但降水较少、蒸发较强,水资源量少,与图中乙省区特征相似,D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第3题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黑龙江、河北、湖北、西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没有涉及甲省(黑龙江)和山西省,不会缓解其水资源短缺、增加灌溉水量等,A、C错误;乙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入地,水源大量输入,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但一般不会使第一产业比例上升,B错误;丙省(湖北省)为南水北调工程的输出地,可以使当地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从而使得收入增加,D正确。故选D。
5~6.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B正确。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A错误。南水北调与水资源的质量无关,C错误。时间分配不均需要通过修建水库等储水设施解决,D错误。故选B。第6题,维护国家资源安全,需要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均能维护国家安全,不符合题意。故选D。
7~8.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城市密集区地表硬化比重大,并非沙质地貌,地表水不易下渗,A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径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B正确;当地为城市密集区,地势低平,但并不低洼,C错误;建筑密集,排水系统不健全,属于人为原因,D错误。故选B。第8题,通过技术手段改革生产工艺,减少污水排放量,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是最为直接的途径,A正确;向地下水体中投放化学试剂,会吸附和消耗有害物质,也会造成二次污染,B错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也是治理水污染的途径,但不是直接的措施,C错误;修筑跨流域调水工程,投资较大,依靠水循环稀释地下水,效果较差,会扩大污染范围,D错误。故选A。
9~10.答案:9.A 10.C
解析:第9题,湄公河发源于中国,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注入南海,它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由于流经国家众多,因此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边界问题。故选A。第10题,湄公河上游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对湄公河流域开发可以推动我国西部大开发,①正确;新疆和中亚地区不属于湄公河流域,不能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②错误;流域的开发能够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③正确;湄公河连接中国和东盟,流域开发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④正确。故选C。
关键能力综合练
1~3.答案:1.B 2.C 3.C
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气候类型决定了降水量多少和蒸发强弱,是导致水资源总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区域面积对水资源总量影响较小,A错误;南北方的海陆位置差异较小,但水资源差异显著,C错误;农业活动对水资源总量影响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B。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要成为耕地需有一定的水源和土壤条件,即水土配置,C正确;耕地面积差异与地形类型、人口分布、国家政策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影响最大的,A、B、D错误。故选C。第3题,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甲、乙两区域分别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地区粮食生产条件差异明显,所以实施跨区域粮食调配能够有效缓解两区域人地矛盾,C正确;跨区域大规模人口迁移、改变现有耕地类型不切实际,A、D错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缓解两区域人地矛盾作用较小,B错误。故选C。
4~6.答案:4.B 5.D 6.A
解析:第4题,分析图中等值线数值可判定:近岸和北部海湾海冰覆盖率高;随着海冰离岸距离的增加,海冰覆盖率逐渐降低;西岸海冰覆盖率低于东岸;北岸海冰覆盖率高于南岸。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第5题,分析图中等值线数值可判定,秦皇岛附近海岸海冰覆盖率低于P地。读图可知,秦皇岛和P地纬度相当,且均位于沿海地区,A、B错误。渤海海域冬季盛行的西北风,推动海水自西向东流,驱动渤海西岸海冰做离岸漂移,东海岸海冰向岸堆积,图中P地位于东岸,秦皇岛位于西岸,因此秦皇岛附近海岸海冰覆盖率低于P地,D正确。陆地面积对海冰的形成影响很小,C错误。故选D。第6题,海冰的开采是获取“漂浮”在海面上类似于淡水的海冰资源。渤海周边有河流(淡水)注入,同时渤海并非封闭,与外界海洋存在着海水交换,因此海冰的开采并不会导致其海水盐度降低,B、C错误。海水温度高于海冰,因此海冰开采可能导致海区气温升高、气压降低,D错误。读图可知,随着海冰离岸距离的增加,海冰覆盖率逐渐降低,因此在渤海海域大规模开发海冰主要发生在渤海沿岸地区,采冰会导致未结冰区域离大陆更近,从而使得冬季风暴引发风暴潮冲击海岸,加重对海岸的破坏,A正确。故选A。
7~8.答案:7.C 8.A
解析:第7题,遥感主要应用于获取信息、灾害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C符合题意;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北斗卫星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导航、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及高程等方面,A、D不符合题意;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适用于数据的管理、处理与分析,类似于“人脑”,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第8题,防治旱灾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实现,也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储存雨季的水资源实现,适当开采地下水也可以获取水资源,B、C、D都属于可行性措施。人工降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二是有凝结核,所以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人工降雨,人类只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使空中的水汽凝结降落地面,并不能“人工造雨”,对于长期干旱的地区而言,其实用性较差,故答案选A。
9~11.答案:9.C 10.D 11.D
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先进的技术为海水淡化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但这并不是舟山嵊泗县建设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原因,故选项A错误;舟山嵊泗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选项B错误;浙江舟山嵊泗县为岛屿,河流短小,湖泊较少,淡水资源紧张。同时,靠近海洋,海水资源丰富,所以建设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故选项C正确;经海水淡化后的水接入供水管网前,通常会与当地的水库进行勾兑,并不是直接接入用户供水管网,输水过程较复杂,并不便利,故选项D错误。故选C。第10题,通过将淡化海水与当地水库的水进行勾兑,勾兑后的水接入原先的供水管网,从而不必为淡化的海水专门建设供水管网设施,降低了供水成本,故选项D正确。淡化海水和当地水库的水均为淡水,进行勾兑并不是为了提高供水品质,故选项B错误。与降低供水盐度以及降低淡化水生产压力等关系不大,故选项A、C错误。故选D。第11题,通过对海水的综合利用,浓盐水发展盐场制盐和氯碱工业,减少了高盐污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生态的稳定性,并不会降低海洋生态的脆弱性,故说法②正确,说法③错误;同时,通过浓盐水发展盐场制盐,生产食盐,降低了盐业生产成本,故说法④正确;据图可知,并没有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图中展示的是产业链的增多和延长,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但没“循环”,故说法①错误。故选D。
12.答案:(1)冬季盛行东北风,东北风越过海洋(波斯湾),带来一定数量的水汽,形成相对较多的降水。
(2)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破坏地下水环境。
(3)海陆位置因素:沿海地区,受海风影响大,水汽充足;地形因素:地势较高处可降低工程成本;人口分布因素:工程实施需要人口搬迁,影响人们生活生产。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联酋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风,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吹来,气流干燥,降水少;冬季受亚洲高压的东北风影响,东北风越过海洋(波斯湾),带来一定数量的水汽,登陆后形成迎风岸,降水较多。(2)根据所学可知,阿联酋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出现地下水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影响地面的建筑和地下管线以及道路等;在沿海地区还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引起海水倒灌,使地下水变咸,破坏地下水环境。(3)根据所学可知,造山引水,是为了增加地形雨。所以要考虑水汽是否充足,上升冷却成云致雨的动力是否充足,因此要考虑海陆位置因素:沿海地区,受海风影响大,水汽充足;地形因素:地势较高处可以形成迎风坡降水,并能形成自流引水,可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还要考虑人口分布因素,因为工程实施需要人口搬迁,影响人们生活生产,应选在人口较少的地方,以减少搬迁费用。
核心素养升级练
1~3.答案:1.A 2.B 3.A
解析:第1题,对比2001~2014年和1956~2000年两个时段年均水资源量柱状图可知,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C、D错;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造成降水量减少,最后导致年均水资源量减少,A对;历经时段较短,因气温升高而出现蒸发量增大,对年均水资源量减少的影响极为有限,B错。故选A。第2题,图示中不同地区,柱状高低不同,反映不同区域间水资源量分布不平衡,但2001年之后有缩小,不均衡性在减小,A错;观察1956年到2014年的总柱状情况,北部、西部城市柱状比南方高,说明水资源总量大,B对;对比2001~2014年和1956~2000年两个时段年均水资源量柱状图可知,北京、承德、唐山、保定减少幅度比南方城市的多,C错;就单个城市相比而言,衡水市减少幅度最小,D错。故选B。第3题,京、津为京津冀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城市,城市规模大,但图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供需矛盾突出,可通过控制规模以达到缓解用水紧张的目的,A对;应当限制耗水量大的产业,才能达到控制用水量的目的,B错;基于水资源空间分布,只有引导人口向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周边城市集聚,才能实现人水和谐发展,C错;西北部为河流中上游,加大水资源开发会加剧流域内中下游其他城市的用水紧张,D错。故选A。
4~5.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易受周边生产生活的影响,水质较差,青草沙水源地受陆地排污的影响较小,其水质相对较好。同时,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过境的径流量更大,水量丰富且水量更为稳定,①②正确;青草沙水源地是上海市多个自来水厂的水源地,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输水泵站用电更多,而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地势相对较高,水动力条件更好,输水泵站用电少,③错;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易受海水上溯的影响(所以图中建设了围堤),④错。故选A。第5题,每年5~9月水温较高,浮游生物以及藻类的繁殖速度快,青草沙水库采取“上游水闸引水,下游水闸排水”的运行方式,加快库区水体更新速度,减少水体在库区的停留时间,从而预防水体富营养化,C正确;保障围堤安全度汛不是其主要目的,A错;该措施主要加快库区水体的更新速度,与减少库区泥沙淤积关系不大,B错;青草沙水库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并不承担发电功能,D错。故选C。
6~7.答案:6.A 7.D
解析:第6题,依据课本知识,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长江流域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①正确;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③正确;加强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④错误;加大投资,全面开发长江流域水能资源有可能造成生态破坏问题,大力推广淡水鱼养殖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与“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不符,②错误。所以选A。第7题,长江流域发展与建设“不搞大开发”不是绝对不开发,长江流域的资源和能源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不能开发利用,A错误;减少铁路、公路运输建设费用不合理,故B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水污染防治问题比上游地区更加突出,C错误;长江流域应该协作开发,加强防洪、通航、发电综合利用,D正确。所以选D。
8~10.答案:8.D 9.A 10.B
解析:第8题,根据图示气团运动方向并结合图示纬度,冷气团自北向南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可知该锋面的性质为冷锋,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偏,故锋面向西南方向移动,D正确。故选D。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当云的中低层存在上升运动时,降水才能发展和持续,才有可能存在人工增雨潜力。P区位于暖气团一侧,且暖气团来自西南方向,水汽含量大,当暖气团被迫抬升降温时,水汽凝结产生降水,A正确。B、C、D未体现上升气流作为影响人工增雨潜力的前提条件。故选A。第10题,暖气团被迫抬升降温,水汽大量凝结,此过程增雨潜力大,当冷锋锋面完全移动到P区后,P区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气团中水汽含量减少,人工增雨潜力减小,即人工增雨潜力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B正确。故选B。
11~12.答案:11.B 12.C
解析:第11题,图中显示,2022年夏季长江上中下游水位比2021年降低,可推知长江流域降水少。副高强大,位置偏北,A错。干旱少雨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形成高温天气,B对。副高气流下沉,不利于强对流天气形成,C错。副高强大,阻碍台风北上,D错。故选B。第12题,划定地下水储备区,并不能替代地表水,A错误;可以增加农业用水,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提高水质标准,控制用水量,着重保障用水安全,是划定地下水储备区的主要目的,C正确;是为了应对重大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水污染等突发意外事件可能造成的水资源短缺,不是应对突发事件,D错误。故选C。
13.答案:(1)(与我国大部分湖泊相比,)程海所处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仍能满足浮游生物生长的热量需求,冬季该地光照仍较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2)夏季(热力分层显著,表层、底层湖水停止交换,)底层缺氧,底泥有机盐被降解矿化,释放营养盐,储存在湖泊底层,冬季,热力分层消失,底层营养盐被带到表层,(由于气候条件能够满足藻类生长需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较严重。
(3)湖泊封闭,水体流动缓慢,交换周期长,纬度低,冬季光热条件较好,富营养化发生的时间长。经济、技术较落后,防治力量薄弱。
解析:(1)由材料“程海地处云南西北部”可知,与我国大部分湖泊相比,程海所处纬度较低,且在昆明准静止锋暖气团控制下,冬季气温较高,仍能满足浮游生物生长的热量需求,地处云南西北部,地势较高,冬季该地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光照仍较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所以程海冬季表层浮游生物量仍较大。(2)根据材料“夏季出现稳定的热力分层,表层、底层湖水停止交换;冬季热力分层消失。在缺氧的环境下,底泥中的有机盐分更容易被降解矿化,释放出营养盐类”可知,夏季热力分层显著,表层水温高,底层水温低,表层、底层湖水停止交换,底层溶解氧很低,出现缺氧环境,在缺氧环境下,底泥有机盐被降解矿化,释放营养盐,储存在湖泊底层;冬季,热力分层消失,表层水温下降,表层和底层湖水交换频繁,底层营养盐被带到表层,由于冬季水温仍较高,光照较强,能够满足藻类生长需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较严重。(3)由材料“程海地处云南西北部,原属金沙江水系,1690年前后水位快速下降,形成封闭型湖泊”可知,湖泊封闭,水体流动缓慢,交换周期长;而长江中下游湖泊与长江水相连,与长江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流动性好,水体更新速度快于程海。纬度低,冬季光热条件较好,富营养化发生的时间长。程海地处西部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经济、技术较落后,防治力量薄弱。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我国水资源概况
知识点二
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知识点三
跨境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核心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448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复习练习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公海的范围一般是,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基本上分布在,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有利于,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448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节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复习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捕捉及其综合利用可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448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天然气分布的主要制约条件是,茂名高岭土的主要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