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统编版).docx
    • 原卷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统编版).docx
    • 原卷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必修下册1~2单元】(统编版).docx
    • 原卷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必修下册1~2单元】(统编版).docx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3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3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3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统编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统编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必修下册12单元统编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必修下册12单元统编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答案】
    1.C 2.D 3.B
    4.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阐述,论证有力。②论证语言严谨。如“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严谨。③论据选择典型,文中选择了莎士比亚悲剧和《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
    5.示例一:①宝、黛的爱情悲剧,主要源自于他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当时周围人的人生见地不同。贾府人看重封建大家族政治势力关系网的维系,而宝黛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②宝、黛爱情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黛的爱情悲剧。
    示例二:①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自于宝、钗二人的人生见地不同。宝玉追求自由本真,厌恶仕途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理性现实,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也只能是悲剧。②宝、钗婚姻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钗的婚姻悲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可见,原文是“不是如此”,而非“不只如此”。
    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错误,曲解文意。“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鲁迅的观点。
    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错误。根据原文“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可知,是“表面上说”不是伤时骂世,“有意规避”的说法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可知,作者认为新生事物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的缘故。而且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说法曲解文意,且过于绝对。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分析可知,《红楼梦》的悲剧不是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而造就的悲剧。
    ACD中《孔雀东南飞》《雷雨》《边城》中的悲剧均源于社会以及个人之思想、性格、人生见地之不同,都未涉及善恶之攻伐。
    B.《哈姆莱特》讲的是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这已经涉及到了善恶之征伐。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论证方法来看,文章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看法“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利的论证了“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一观点;然后举《红楼梦》的例子“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来佐证,论证有力。
    从论证的语言来看,用语严谨,如“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词语的使用,表述严谨。
    从论据的选择来看,文中选择了莎上比亚悲剧来论证“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选择《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论据与论点高度统一,论证有力。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分析可知,宝、黛追求爱情自由,而他们的这种追求与身边人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
    结合“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分析可知,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自于宝、钗二人的人生见地不同。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也只能是悲剧。
    结合“《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分析可知,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是必然的,而宝黛爱情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加剧了宝黛爱情的灭亡,也加剧了宝、钗的婚姻悲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答案】
    6.D 7.A
    8.(1)早晨景物描写和泰山余脉的描写,为故事开展提供背景或以乐景衬哀情;(2)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仲尼和子贡二人的心理变化;(3)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4)结尾用泰山余脉象征孔子,用薄暮笼罩暗示孔子死亡的结局。
    9.第一问:仲尼是一个头发皤白,身体衰老的哲人;曾经怀抱理想,四处奔波,宣传政治主张;晚年寂寞孤独,面对嘲讽,仍然不改初衷。
    第二问:子贡是一个锱铢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师仲尼的思想;他的形象反衬、衬托、对比了仲尼追求理想的执著与坚守。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 “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理解有误。依文意“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幽扬!怎样的美丽呀!”可知,仲尼惧怕的更多的是寂寞孤独,他仍然有所期待。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 “向往热闹的心情”分析有误,他盼着有消息来,是盼着这世道能够有所改变。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开头的景物描写是“鸟儿们的晨歌将罢,草地上的露珠,一颗颗地映着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这充满了生机的美好景物与孔子“皤白老叟”的衰老形象形成对照,有以乐景衬哀情的作用;而“北方的云雾已散,蔚蓝的泰山余脉,远远起伏地,展开在他的面前了”则为后文的故事及人物对话提供了场景和背景;同时“泰山”也有象征意义,烘托了孔子的形象;
    中间的景物描写是“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石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据在树之巅,叫了起来了”。在这之前,师生两个的对话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孔子一直在追问泰山是否崩堕,在述说自己的梦;而子贡却在说先生的病,他只是偶尔路过来看先生。因而师生两个的心情都有变化:前面写孔子刚见到子贡的时候“两目射出来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后又“方才的兴奋,立刻又归于消歇”“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而子贡先是“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了”,后又感到“出乎意外,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在师生对话中插入的这段景物描写,尤其是太阳“被几片浮云遮护着”,配合二人交谈时氛围的变化以及仲尼和子贡二人的心理变化;
    而“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这段关于雄鸡的描写则让孔子想到了仲由,想到了自己对理想的执着,想到了弟子们的离散,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是“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这里的“泰山”象征着孔子,而“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则象征孔子生命之光的黯淡,暗示了孔子的生命终结。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及作用的能力。
    先看孔子的形象。
    “皤白老叟”“皱纹消瘦的颊”“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这些描写表面孔子已经是一个衰老的老人,但他仍然在思考“泰山,有崩颓的那一天吗?”,他依然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哲人;
    他执着的追求理想,“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他甚至为了理想抛弃了家室,“家室啊,是我行为的障碍,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抛弃在比云还缥缈的虚无之乡了”,他甘愿为了理想去死,“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的光荣!怎样的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幽扬!怎样的美丽呀!”。可见仲尼曾经怀抱理想,四处奔波,宣传政治主张;
    而晚年的仲尼自己住在陌生的故乡,住在泰山脚下,他很孤独寂寞,“他只是想着,或者有一个弟子能够来吧,或者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吧!”;然而面对嘲讽,他依然不改初衷,“遍地的野花,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含着几分嘲讽的意味意,但是他对于这些自然的景象,此时毫不注意”“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终身作一个东西南北的流浪人;郑人为我编成歌谣,说我茫茫如丧家之狗,这四字,真是恰当啊!”。
    再看子贡的形象。
    “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这里来了”,孔子的话表面子贡是一个锱铢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面对孔子的提问,他无话可答,“善于辞令的子贡,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他只要不断地说“——先生……”,可见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师仲尼的思想;
    子贡的作用:
    子贡与孔子不是一类人,孔子毕生追求理想,执着而坚定;而子贡是个追求物质利益的商人,他在意的只是世俗的东西。他的形象反衬了仲尼追求理想的执著与坚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答案】
    10.CFG 11.B 12.C
    13.(1)现在君王您爱护老年人恩惠无所不及,这是治国的根本啊。
    (2)人家将要扔掉这鱼,现在先生将要祭拜他,为什么呢?
    14.①物质上:制民之产,种植养殖勿失其时,使百姓不饥不寒。②精神上:驱民向善,以庠序之教、孝悌之义教化百姓。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待)饥饿的人就给他吃的东西,(对待)寒冷的人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培育他。
    “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结构一致,各自断开,应在C、F处断开;
    “将”“养”意思相近,“育”“长”意思相近,且“将之养之”“育之长之”结构一致,因此应断成“将之养之”“育之长之”,G处断句。
    故在CFG处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讲道义;取道。句意:我不讲道义。/取道芷阳,从小路走。
    B.错误。连词,表并列或递进;连词,表转折。句意:看见年老的人背负柴草面带饥色。/(靛青是)从蓝草当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深。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是因为孔子是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财物腐烂的圣人”错,曲解原意,原文是孔子认为打渔人是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的财物腐烂的人,是圣人。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爱”,爱护;“逮”,及;“本”,根本。
    (2)“弃”,扔掉;“吾子”,对对方的敬称,先生或您;“何也”,为什么呢?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可知,物质上:制民之产,种植养殖勿失其时,使百姓不饥不寒;
    ②由“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可知,精神上:驱民向善,以庠序之教、孝悌之义教化百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婴儿一样。(对待)饥饿的人就给他吃的东西,(对待)寒冷的人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培育他,总担心他不能长大成人。
    齐桓公北伐山戎氏,他的军队取道(经过)燕国,燕国国君走出国境迎接桓公。桓公问管仲:“诸侯之间迎接一定要出国境吗?”管仲说:“不是天子就不出国境迎接。”桓公说:“这样的话是燕国君主畏惧我而有失礼仪了。我不讲道义,致使燕国国君有失礼仪。”于是将燕国国君所到之地割让给燕国。诸侯听到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贺。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年老的人背负柴草面带饥色。景公很同情他,叹息说:“叫官吏奉养他。”晏子说:“我听说,喜欢贤能之人而哀怜无能之人,是保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王您爱护老年人恩惠无所不及,这是治国的根本啊。”景公听了面带喜色地笑了。晏子说:“圣明的君王见到圣贤之人就喜欢圣贤之人,见到无才能之人就哀怜无才能之人;我现在请求把那些年老羸弱无人供养的人,那些没有家室的鳏男寡女,按照等级供给他们生活用品。”景公说:“好吧。”于是,年老病弱的人有了供养,鳏男寡女有了家室。
    孔子到楚国去,有个打渔的人诚恳地向孔子献鱼,孔子不接受。献鱼的人说:“天气炎热,远离鱼市,卖鱼又无人购买,原想扔掉它,不如献给先生。”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让弟子打扫尘秽,将要祭拜鱼,弟子说:“人家将要扔掉这鱼,现在先生将要祭拜他,为什么呢?”孔子说:“我听说,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的财物腐烂的人,是圣人,现在接受圣人的赏赐,能不祭拜吗?”
    材料二
    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却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普通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等到犯了罪,然后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在位,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向上能赡养父母,向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能够温饱,荒年也不至于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百姓很容易跟着国君走。如今,规定百姓的产业,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荒年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的衣服了;畜养鸡、小猪、狗、大猪等,不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耽误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老年人能穿丝帛、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称王,还从没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
    15.B
    16.“怆情”是伤感之意。①首联说“老去相逢”,兄妹离别多年,相逢时年华已逝,岁月沧桑,令人伤感。②颈联说“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兄妹多年不见,好不容易相聚,可王命在身,很快又要离别。相聚时光太短暂,令人伤感。③王安石年已不惑,可是变法大志还未实现,难免有壮志难伸之感,情绪低落。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B.“这些细节都透露出王文淑家境的贫寒,以及王安石对妹妹的同情与关怀”错,这里表现的是亲人之间的自然随意,体现出手足之情和家庭之乐。说王淑文家境贫寒,王安石同情妹妹,没有依据。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情感主旨能力。
    本诗首联“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以议论起,用递进法展开。先说自己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在年轻时就对离别看得很重,到了年老,即使是会面,也引起心中的伤悲。
    颔联“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写会面时的亲情。兄妹俩随意准备了些酒菜,只是为了把酒谈话,话很多,一直到夜间,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说着。“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诗人从时间空间入手,写出了诗人与妹妹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又要离开去万里外的异域,诗人自己不能预料会面的日子,诗就在无可奈何的气氛中结束。“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尾联“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写诗人面对妹妹询问,坚定地回答,见到大雁南飞,我就会从北国带回消息了,但也仅仅是期待,毕竟世事难料,只能徒然安慰,既是回答妹妹,又是宽慰自己,反而倍增了怆然之情。再结合注释“本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辽国之前。王安石时年四十岁,此前曾上书变法,但未被采纳”分析,可知王安石年已不惑,可是变法大志还未实现,难免有壮志难伸之感,情绪低落,抒发不知何时相聚的悲伤之情。
    17.(6分)【答案】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矣、须臾、渺、予、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答案】
    18.①人山人海 ②耳濡目染 ③如痴如醉
    19.B
    20.①“只有”意为单一,表明“秦川”戏曲的匮乏;“只能有”意为唯一,表明“秦腔”是唯一适应“秦川”地域特征和百姓的戏曲。
    ②两个连用,构成一种强调,进一步凸显了秦腔对于秦地及秦人的重要性。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戏场里除了合围戏台的人群,还站满了贩卖各种小吃的商贩”可知,该句的意思是指戏场里聚集的人已经非常多了,所以可用成语“人山人海”,解释为: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第二空,根据“黄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都喜欢吼两声秦腔”可知,生活在这里的人从小就能听到吼秦腔的声音,受了这些影响,他们大多都会唱秦腔,所以可用成语“耳濡目染”,解释为: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第三空,根据后文“却又格外清醒”可知,此处指的是听者在听戏曲时的感受,像是喝醉了酒一样,但又佷清醒,所以可用成语“如痴如醉”,解释为:好像喝醉了或傻了一样,形容对人或事物极为迷恋或陶醉,以至达到精神恍惚、不能自制的程度。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修辞及关联词语的能力。
    A.“表示递进”说法错误。第一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C.“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羌笛何须怨杨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揪心裂肠的唱腔熨平了心中的皱纹”运用的是拟物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熨平”形容“唱腔”,是拟物,用“皱纹”来比喻内心的愁苦,是比喻。
    D.“应该放在后引号内”说法错误。该处引号内的内容是间接引用,引号后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外。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只有”和“只能有”的含义,“只有”解释为仅有,强调的是单一性,表明“八百里秦川”戏曲种类的匮乏:“只能有”强调的是唯一性,表明“秦腔”是唯一可以适应“秦川”地域特征和百姓的戏曲。
    “只有也只能有”这两个含义相似的词语连用,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强调的是秦腔对于秦地的重要性;“八百里秦川劳作的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能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凸显的是秦腔对于秦人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
    21.①不容易导致过敏 ②吃药控制不住 ③一是避免接触过敏原
    22.花粉过敏是人体接触到某种花粉后所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的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症状主要为流鼻涕、打喷嚏、眼睛痒等,严重损害人类健康。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语境“春天里,桃树、杏树等树木的花, ,因为它们都是‘虫媒花’,花粉颗粒大而重,在空中飘散的较少”,以及后文“杨树、柳树、榆树等树木的花,比较容易导致过敏”,可知此处说明不易导致过敏的花,所以可填“不容易导致过敏”。
    ②根据语境“如果症状比较明显, ,建议大家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及前文“如果花粉过敏的症状比较轻,而且没有哮喘史,可以口服抗组胺药,比如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可知,此处应该填写有关药物治疗的内容,所以可填“吃药控制不住”。
    ③根据语境“应对花粉过敏, ,比如使用花粉阻隔剂,不让花粉接触到鼻黏膜”,以及后文“二是用药控制,在过敏时吃药控制症状;三是进行免疫治疗,就是大家所说的脱敏治疗”,可推断出是避免接触花粉,故可填“一是避免接触过敏原”。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三处:
    一是“过敏性的一种疾病”语序不当,应改为“一种过敏性的疾病”。
    二是“发病逐年上升”,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发病率逐年上升”。
    三是“损坏人类健康”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损害人类健康”。
    故改为:花粉过敏是人体接触到某种花粉后所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的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症状主要为流鼻涕、打喷嚏、眼睛痒等,严重损害人类健康。
    四、写作(60分)
    23.(60分)
    【答案】
    例文:
    定而后静,虑而后得
    春秋时期,重耳流亡至楚,楚王以礼待之,重耳以退避三舍回报。子玉听说后,请求杀重耳以绝后患,又在三年之后的晋楚之争中一意孤行,以至楚军大败。
    从这则故事中不难发现重耳遵信守诺,楚王道德高尚,而子玉则是目光短浅且意气用事,最令我辈警醒。从子玉这个人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定”“静”“虑”的重要性。
    “定”是指定力。只有内心不急躁,才能去持守一份定力。这里的定力,可以是自己日积月累养成的品德,也可以是自己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就子玉而言,见重耳雄韬伟略而失去内心之定,急于杀之而后快;见对手避退三舍就再难指挥若定,忘记楚成王的叮嘱,也置兵法战术于不顾,这些都违背了作为一个将领应该有的品质:能镇静,有定力。“定”的作用是让人在怒不可遏或是兴奋冲动时都能保持冷静的思考,懂得明智地权衡判断,守住起码的操守和底线,不做违背天良的事,不做违背天道的事。它像一座灯塔,在人们看不清道路时告诉人们,你应该去向何处。
    定而后能静。“静”是指冷静、清醒。楚臣子玉听闻重耳之言,便立即向楚王请命,此为不冷静;欲杀重耳以绝后患,此为不清醒。能“静”之人可澄明心胸,见全局望长远,而不会被眼前的浮云遮蔽心智。后子玉趁退而击,全然没有想到对方留的“后手”,此为不冷静;此番惨败在于急功近利,似乎胜利唾手可得,此为不清醒。能“静”之人必有大海一样波澜不惊的大气象,遇到事情不骄不躁,徐徐图之,给自己留下一份进退的空间。
    静而后能虑。“虑”指考虑周全。从本则故事来看,子玉有多个方面“不虑”:一是没有想起重耳的承诺,退避三舍不是仓皇败逃,而是谦逊守诺。二是没有牢记成王的叮嘱,一意孤行,只从“求胜”这一角度来考虑问题,不只在军事上吃亏,更在道义上完败。三是急于冒进,置楚军将士的性命于不顾,以致于两翼歼灭,楚军大败。所以考虑周全不仅要想到过去,审查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还要审视当下的周遭环境,更要考虑到彼此的处境与情况,见他人未见之隐患,料他人未料之利害。这样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能行而无亏,行而无憾,有所“得”了。
    《大学之道》中有言:“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子玉来看这句话,可知圣贤诚不欺我。可以说为人处世之道就囊括在这一句话中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涉及三个人物:重耳、楚成王、楚臣子玉,在事件发展中展现性格,明确道理。事情分成两个阶段,一是重耳流亡于楚,一是晋楚相争,前后互相照应。我们可以分阶段梳理一下故事中体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三年前,重耳是落魄公子,流亡到楚国,被问如何报答,他的回答既没有傲慢无礼目中无人,也没有丧失底线曲意逢迎:他日如两军相遇,晋当退避三舍,再相周旋。可见其不卑不亢,坚守底线。三年前,楚成王对重耳以礼相待。“楚国的忧惧,在于自己不修养美德。我如果品德有亏,杀了重耳又有什么作用?”可见其以礼待人,反省自我,看重道德修养。三年前,子玉请求杀了重耳,以绝后患。可见其看似清醒,但不讲道德。三年后,重耳兑现诺言,在晋、楚之战中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可见其信守承诺,知恩图报。三年后,重耳在晋、楚之战中,告诫子玉不要冒进。可见其清醒、谨慎、保守。三年后,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大败。可见其急功近利,冒进求成。
    题目要求感触“最”深,故要体现权衡比较,这是论述背景,也可以作为审题过程中的思考。因此,作文中涉及比较就可视为符合题意,关键还在于对结果“最”的论证,这是主体。如果一句都没有涉及,可以视为审题不够严谨。因此,若选重耳对自己感触最深,可借此说明应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处世,在落魄时仍应坚守底线、保持自尊方可被人尊重,或以知恩守信的态度待人,也可说应当一诺千金,守信重诺是君子美德,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无愧于己的选择,还可从退避三舍的智慧去论述,说明有时候我们也应当通过“退”去寻找“进”的机会,累积“进”的力量。若选成王,则可重点从仁义宽广的角度去论述,说明对自己来说我们应当与人为善,内美修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遇到问题时应当反求诸己,这才是检验自身修养的方式,从为人处世角度来说,可指出应胸怀宽广,以礼待人,以一颗坦诚之心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对此,还可适当升华,说明仁义和善举是一个国家的道德、气节之体现。若选子玉的角度,则可在批判中反思总结,或者说明有小才而无大德,终难成大事,或者指出背信弃义难免埋下祸端,贪功冒进只会满盘皆输。
    立意:
    1.以大度气概眺望明媚未来。
    2.怀少年之壮气,一言九鼎。
    3.修炼内在,破除外界纷扰。
    相关试卷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专题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专题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