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只有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
B.可表示电子数为8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图
C.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都符合构造原理
D.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能级有7个原子轨道
B.np能级都有3个相互垂直的原子轨道,且能量相等
C.从空间角度看,2s轨道比1s轨道大,其空间包含了1s轨道
D.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5个轨道中的元素有2种
3.下列原子的电子跃迁能释放光能形成发射光谱的是( )
A.B.
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邻羟基苯甲酸的沸点高于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
B.能层序数的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16个电子
C.可与水形成氢键这种化学键
D.铯原子的2s与5s电子云轮廓图均为球形,但其半径不同
5.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
A.若Mn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则违反了构造原理
B.若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图为违反了泡利原理
C.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符合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
D.泡利原理、洪特规则、构造原理都是核外电子排布满足能量最低的条件
6.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下列对其核外电子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4种不同的伸展方向B.有5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C.有5种不同的运动范围D.有14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7.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B.原子核外L层上有8个电子的X原子与M层上有8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Y原子
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的Y原子
8.有关周期表和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介于B和N之间的元素有1种
B.周期表p区所有元素,电子最后填入的能级均为p能级
C.同一周期,第ⅡA族元素电负性大于第ⅢA族元素
D.周期表第14列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
9.前四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分属不同周期。X的最高能级的电子数比电子层数多1,Y的最高价含氧酸为具有吸水性的弱酸,Z与W中均存在单电子,且两者单电子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均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为Y
B.X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其同周期相邻元素
C.Z元素在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
D.W与X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键
10.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正化合价:
B.Z和R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D.Z的氧化物既可以和盐酸反应,也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溶于可以用“相似相溶”规律解释
B.、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C.由于甲基()的推电子效应,HCOOH的酸性小于的酸性
D.分子中无手性碳原子
12.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为杂化,且杂化轨道容纳了1对孤电子对的是( )
A.、B.、C.、D.、
13.常温时将的溶液与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混合后两者的体积可以相加),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有关所得混合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混合液中
B.混合后溶液
C.所得混合液中存在
D.混合后溶液中存在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结构式:
B.中的4个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C.的VSEPR模型:
D.用原子轨道描述氯化氢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
15.一种麻醉剂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X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强酸
B.Z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的第一电离能
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E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D.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
16.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
B.工业合成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C.啤酒瓶开启后,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D.将一氧化碳中毒者放入高压氧舱,增大氧气浓度缓解病情
二、填空题
17.依据原子结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
(2)Cu、K、O、F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排列顺序错误的是______。
A.元素的电负性: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C.离子半径:D.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4)下列硼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高的为______(填选项字母)。
A.B.
C.D.
(5)O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______种,其原子半径______(填“大于”或“小于”)。
18.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铜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As与N同族。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杂化类型为______,其沸点比的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2)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Zn和Cu组成,第一电离能: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阳离子的颜色与未成对电子数有关。例如:、、等。呈无色,其原因是____。
19.有七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D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原子轨道呈______形。
(2)G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____________,位于______区,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3)写出由A、B、E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4)检验F元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心原子采用____杂化,其键角比中键角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如下分子:①②③④⑤⑥⑦HCl⑧⑨⑩
①上述分子中每个原子周围都满足8电子结构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分子中σ键和π键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③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有______(填序号)。
④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的分子是______(填序号)。
(3)某有机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分子中σ键和π键之比为9:3
②该物质中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
③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
④该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21.尿素是人体和动物的代谢产物之一,氨基甲酸铵()是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中间产物。
(1)合成尿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Ⅰ.
Ⅱ.
①总反应的______。
②若反应Ⅱ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
③能定性表示反应Ⅰ的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填“A”或“B”)。
④尿素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尿素废水使水体富营养化,通过电解法处理后可排放,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装置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电子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产生发射光谱,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会产生吸收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总称为原子光谱,A错误;
符合构造原理,可表示电子数为8的基态O原子的电子排布图,B正确;
并不是所有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都符合构造原理,如基态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不遵循构造原理,C错误;
2p和3p的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但是能层不同,原子轨道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故2p轨道能量低于3p轨道,D错误。
2.答案:D
解析:A.同一轨道中电子只能有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f轨道可容纳14个电子,有7个轨道,故A正确;
B.p能级有3个相互垂直的原子轨道,其电子云都是哑铃形的,由于3个轨道均是同一个能级,所以3个轨道的能量是相同的,故B正确;
C.2s轨道包围1s轨道,其空间包含了1s轨道,故C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4.答案:D
解析:A.由于对轻基苯甲酸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故邻经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轻基苯甲酸的熔、沸点低,故A错误;
B.能层的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32个电子,故B错误;
C.氢键不是化学键,故C错误;
D.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能层越大,球的半径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
6.答案:C
解析:A.硅原子为14号元素,电子排布式,共2种轨道,S轨道为球形只有1伸展方向,p轨道有3种伸展方向,则有4种不同的伸展方向,故A正确;
B.硅原子为14号元素,电子排布式,所以有5种不同能量的电子,故B正确;
C.硅原子为14号元素,电子排布式,则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有3种不同的运动范围,故C错误;
D.硅原子为14号元素,则核外有14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7.答案:C
解析:A.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可能为H与碱金属元素,性质有相似地方,都具有还原性,但与ⅠB族元素性质不同,虽然最外层也有1个电子,故A错误;
C.2p轨道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X为B元素,3p轨道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Y为Al,二者的性质相似,故C正确;
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为H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为Be,二者性质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的2p能级处于半满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第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介于B和N之间的元素有2种:C和O,故A错误;
B.周期表p区元素,电子最后填入的能级不一定为p能级,如He元素电子最后填入的是1s能级,故B错误;
C.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则同一周期第ⅡA族元素电负性小于第ⅢA族元素,故C错误;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位于周期表第14列(第IVA族),故D正确。
9.答案:B
解析: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电负性减弱;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为X,故A错误;
B.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N的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变弱;Z为钾或铜,若为铜则不成立,故C错误;
D.W与X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含有N-N非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X为氧元素没有最高正价,A项错误;
B.Z和R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铝,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B项错误;
C.Z为铝元素,Y为钠元素,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铝,即,C项错误;
D.Z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既可以和盐酸反应,也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11.答案:A
解析:和均是非极性分子,依据“相似相溶”规律,易溶于,A正确;、的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B错误;由于甲基()的推电子效应,使羧基中的羟基极性减小,羧酸的酸性减弱,所以HCOOH的酸性大于的酸性,C错误;手性碳原子是指与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该有机物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D错误。
12.答案:D
解析:D.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是杂化,杂化轨道容纳了1对孤电子对,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是杂化,杂化轨道容纳了1对孤电子对,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答案:C
解析:常温时将pH=3的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则醋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溶液中的溶质是醋酸钠。
A.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醋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则,故B错误;
C.原溶液中,等体积混合后,体积增大一倍,浓度降为用来的一半,根据物料守恒得,故C正确;
D.混合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故D错误。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A
解析:A.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强酸,故A正确;
B.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O的第一电离能大于C的第一电离能,故B错误;
C.HF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可以升高其沸点,HF的沸点比HCl高,故C错误;
D.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杂化方式为杂化,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B
解析:A.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相当于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加了大量的生成物氯离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所以可以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工业合成氨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高温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选;
C.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开启啤酒瓶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煤气中毒病人血液中的化学平衡,CO中毒的病人置于高压氧舱,会使平衡逆向移动,让一氧化碳失去和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B。
17.答案:(1);
(2)K;F
(3)B
(4)D
(5)5;小于
解析:(2)通常情况下,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小,则Cu、K、O、F四种元素中K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所以F的电负性最大。
18.答案:(1)三角锥形;;低;分子间存在氢键
(2)大于;Zn的核外电子排布为全满稳定结构
(3)的核外电子排布为,无未成对的电子
解析:(1)元素As与N同族。的中心原子As的价层电子对数4,包括3对成键电子和一对孤对电子,故立体结构为三角锥形,杂化类型为,分子间存在氢键,故的沸点比的低;
(2)因为Zn的核外电子排布为全满稳定结构,故第一电离能:大于;
(3)研究发现,阳离子的颜色与未成对电子数有关。因为的核外电子排布为,无未成对的电子,所以呈无色。
19.答案:(1)哑铃
(2)第四周期ⅦB族;d;
(3)
(4)焰色试验;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变成激发态电子,电子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解析:(4)F是K元素,检验K元素的方法是焰色试验,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或基态时,将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20.答案:(1);大;、中心O均为杂化,中O有1对孤电子,中O有2对孤电子,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对孤电子对的排斥力,因而键角大
(2)②⑤⑥;1:1;②⑤⑦⑧;②⑤
(3)②③
解析:
21.答案:(1)-43kJ/ml;C;B;
(2)
解析:(1)活化能较大的基元反应为慢反应,反应Ⅱ活化能较高且放热,反应Ⅰ活化能较低且吸热,故选C;
2反应Ⅰ:,可见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B符合;
中存在碳氧双键,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2)由图可知,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则右侧为电解池的阴极,左侧为电解池的阳极,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电极方程式为:。
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个
C元素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
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G在周期表的第七列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晋中平遥县二中校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晋中平遥县二中校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佳木斯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