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校际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展开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有什么样的作品就有什么样的读者,反过来,有什么样的读者也就有什么样的作品。“阳春白雪”有人需要.“下里巴人”也一样有人需要。作为一个作家,你的生活属性必然决定着你作品的用性。你要是常年生活在一个极其孤独的小天地里,那你就不可能写出轰轰烈烈、情绪饱满、黄钟大吕似的史诗般的时代文学;而如果你要是时时关注着社会的变迁和老百姓的生活,那你同样不可能一直只写那些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的消闲和游戏之作。对一个作家来说,生活本身、题材本身并不决定作品的优劣,决定作品优劣的东西应该是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文学的理解。
我们总是埋怨读者的水平太低,埋怨知音难觅,以至想把自己的作品留到下个世纪供人们去研究。下笔之前,我们总是想着应该如何突破,如何超越,如何让专家们耳目一新,如何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这种既有的观念已经变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成为我们的下意识,时时刻刻在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写作。
面对着自己以往的作品,连我自己也感到说不出的震惊。为什么与这块土地血肉相连的自己,会把自己的眼光时时盯在别处?又是在什么时候自己对自己以往的责任、理想和忧患意识放弃得如此彻底而又不屑一顾?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又是什么促使自己变成了这样?我们似乎很少有人这样去想去做:我这一部作品就是要写给最普通最底层的老百姓看,写给这近十亿的农民和工人看。
面对着市场和金钱的诱惑,我们的承受能力竟也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或者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和职责;或者把世界看得如此虚无和破碎;或者除了无尽的愤懑和浮躁外,只把写作作为一场文字游戏……写作如果变成这样的一种倾向,那么老百姓的生活也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处处都有生活,处处都有素材,处处都能产生语言游戏的欢欣和情欲,时代和生活也就没了任何意义。于是我们的作品离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读者群也越来越小。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却又拿出“边缘化”“多极化”的理论,以印证文学的倍受冷落和读者群的减少势在必然。
面对着国家翻天覆地、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变迁,无动于衷,冷静得出奇的一些作家们却仍然高高在上地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依然故我地做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文学梦。或者一览众山小地显示着自己的清高,或者把自己贬为微不足道的码字匠。也许这才是文学跌入低谷无法自拔的最致命的原因。
作家不是救世主,但作家绝不可以远离时代和人民。不关注时代和现实、没有理想和责任的作家,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但绝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简单得再不能简单的道理:文学不关注人民,人民又如何会热爱文学?如果我以前没有真正想过我的作品究竟是要写给谁看的,那我现在则已经真正想过和想定了,我的作品就是要写给那些最底层的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看,永生永世都将为他们而写作!
(摘编自张平《〈抉择〉代后记》)
材料二:
赵树理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的异端,他早年曾接受过新文学的影响,但很快就发现新文学传统的圈子过于狭小,无法真正提供农民所需要的精神食粮。他是属于中国民间传统中比较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热情的农村知识分子,他把民间传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自愿当个“文摊文学家”,完全出于自觉的选择。这一方面取决于他来自山西民间社会的家庭背景和浸淫过民间文化熏陶的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他在战争年代感觉到了农民将会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民间文化传统也应该风云际会,获得复兴。所以他始终想绕过新文学传统,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的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他把自己的小说解释为“问题小说”,所谓“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都包含了这种意思。他所说的“起作用”,不仅仅是利用通俗方法将国家意志普及远行,也包含了站在民间的立场上,通过小说创作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这才是赵树理拥有的一般民间艺人所不可取代的特性。他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创作的重要作品,虽然也表现出特定政治环境下的农村生活,但那是用民间的山泉洗过一遍的生活,显现出民间的本色。作为农民的代言人,他本能地发现,在农村,对农民最大的危害,正是农村“基层干部是混入了党内的坏分子”(周扬语)。《小二黑结婚》写农民的自由恋爱,却先写一个三仙姑,一个因为爱情得不到满足而装神弄鬼的女巫,接着是农村流氓窃取村政权为非作歹,压制青年农民的自由恋爱如金旺那样的地痞流氓,小元那样的旧势力跟屁虫,小旦那样随风转的地头蛇,以及小昌那样“轮到我来捞—把”的坏干部……他的小说的矛盾冲突大都是围绕这样一批农村旧势力和新政权结合的坏人而展开的,这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才会发现的问题。他的创作曾被一些用所谓阶级斗争的眼光来“深刻”看问题的人批评为“模糊了阶级观点”,但如果从当时的农村实际生活斗争来看,赵树理的小说何止深刻,可以说是相当尖锐地揭示了抗日根据地农村新的阶级斗争和农民的愿望。自觉的民间立场形成了赵树理特有的叙事美学和艺术风格,他说:“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识字人读,并通过他介绍给不识字人听的。”他时刻想的是“自己供给的精神食粮群众能不能吃进去”。必须了解赵树理特殊的创作对象和创作观念,才能真正了解他创作的美学意义。一般来说,文学艺术“为工农兵服务”是五六十年代作家所共同遵循的创作方向,但像赵树理那样,把自己的文学对象具体规定为“农村中识字人”(大约不会超过中学毕业的文化程度)和“不识字人”,应该说是很少见的。
(摘编自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创作要面向群众,都重点强调文学要立足于农民,二者有相同的关注点和针对性。
B.材料一认为作品与读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作品的好坏取决于读者的生活态度和对文学的理解。
C.面对时代的变迁,作家们有的自我封闭,有的自命清高,还有的妄自菲薄,这是文学走向困境无法自拔最致命的原因。
D.赵树理的作品在“政治上起作用”,指的是他用文学作品既能够宣传推广国家意志,也可以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自己封闭在小天地中的作家写不出史诗般的文学作品,这表明作家的生活背景对作品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B.“作家不是救世主,但作家绝不可以远离时代和人民”,这体现出张平对作家职责的定位,即要有服务时代和人民的意识。
C.赵树理把自己的文学对象具体规定为“农村中识字人”和“不识字人”,由此可见他所谓的“问题小说”缺少深刻性。
D.赵树理时刻想着“自己供给的精神食粮群众能不能吃进去”,可见他努力避免“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党八股文风。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先提出作品的评价标准,然后结合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认识,批判了错误的文学观念,最后表达了自己为人民写作的决心。
B.材料一列举了作家们面对市场和金钱的诱惑的种种表现,是为了证明作家的承受能力脆弱,创作离百姓生活越来越远。
C.材料二善于运用引用的论证方法,例如用赵树理的话语阐述其创作理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更易理解。
D.材料二作者提取了“文摊文学家”“问题小说”“为工农兵服务”这些赵树理的创作要素,用来证明他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的异端。
4.材料一中使用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请结合文本解释它们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4分)
5.材料二说“自觉的民间立场形成了赵树理特有的叙事美学和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①
迟子建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尼都萨满是我父亲的哥哥,是我们乌力楞的族长。
我有一个姐姐,叫列娜。那年秋天,列娜病了。她躺在狍皮褥子上昏睡着。父亲请尼都萨满来给列娜跳神。他一边舞蹈一边唱着,寻找着列娜的“灵魂”。后来他突然倒在地上。他倒地的一瞬,列娜坐了起来朝母亲要水喝,还说她饿了。而尼都萨满苏醒后告诉母亲,一只灰色的驯鹿仔代替列娜去一个黑暗的世界了。母亲拉着我的手走出希楞柱②,我在星光下看见了先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小驯鹿已经一动不动地倒在地上了。我还记得第二天鹿群回到营地的时候,那只灰色的母鹿不见了自己的鹿仔,它一直低头望着曾拴着鹿仔的树根,眼里充满了哀伤。从那以后,原本奶汁最旺盛的它就枯竭了。直到后来列娜追寻着它的鹿仔也去了那个黑暗的世界,它的奶汁才又泉水一样涌流而出了。
那一年,北部的营地被铺天盖地的大雪覆盖,驯鹿找不到吃的,我们不得不向南迁移。途中,由于连续两天没有打到猎物,要被活活地饿死了。我们不得不靠近额尔古纳河,用冰钎凿开冰面捕鱼来吃。黄昏时,我们在额尔古纳河上燃起舞火,吃烤鱼。我们把狗鱼喂给猎犬,将大个的哲罗鱼切成段,撒上盐,用桦树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转着。很快,烤鱼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
在那个夜晚,姑姑告诉我,河流的左岸曾经是我们的领地,那里是我们的故乡。三百多年前,俄军侵入了我们祖先生活的领地。祖先们被迫渡过额尔古纳河,在右岸的森林中开始了新生活。众多的氏族都在岁月的水流和风中离散了。
在勒拿河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放养驯鹿。我从来没有见过哪种动物会像驯鹿这样性情温顺而富有耐力,它们虽然个头大,负载着很重的东西,但非常灵活。它浑身是宝,皮毛可御寒,茸角、鹿筋等名贵药材,可换来我们的生活用品。罗林斯基是个俄国人,他每年都会到我们这里来,他上山给我们送来的是酒、面粉、盐、棉布以及子弹等东西,下山带走的则是皮张和鹿茸。他很喜欢列娜,每次上山,总要给她单独带一样东西,刻着花纹的铜手锅啦,或是小巧的木梳子。
列娜离开我们的那一年,正是打灰鼠的季节。那时母亲的身体和精神都不太好,已经好几天没有走出希楞柱了。所以当尼都萨满说那一带灰鼠少了,要搬迁的时候,父亲是反对的。我看见父亲和尼都萨满发生正面冲突。想着尼都萨满能在跳神的时刻让灰色的驯庞仔死去,我很担心他会用那样的办法在一夜之间把父亲弄得无声无息了。我把这想法对列娜说了,列娜说,今晚咱们跟着他睡,这样就能看着他,不让他跳神。
第二天早晨,我们醒来时,尼都萨满已经起来了,他在煮鹿奶茶。香味舔着我们的脸颊,我和列娜在那里吃了早饭。列娜接连打着呵欠,面色发黄,她悄悄告诉我,她一夜没睡,她怕尼都萨满半夜起来跳神,所以一直在黑暗中睁着眼睛看着他。
我们按尼都萨满的意愿,离开了旧营地。搬迁的时候,白色的玛鲁王③走在最前面,其后是驮载火种的驯鹿。再接着是背负着我们家当的驯鹿群。男人们和健壮的女人通常是跟着驯鹿群步行的,实在累了,才骑在它们身上。
列娜平时爱骑一头白花的褐色驯鹿,可那天她要把鞍桥搭在它背上的时候,它一锉身身闪开了,不肯为她效力的样子。这时那只奶汁干枯的灰驯鹿自动走到列娜身边,温顺地俯下身,列娜什么也没想,顺手就把鞍桥搭在它身上,骑上去。列娜骑着的驯鹿开始时是走在我前面的,可走着走着,它就落在了后面。列娜在我前面的时候,我见她的头老是一点一点的,似乎在打瞌睡。
我们从太阳当空的时候出发,一直把太阳给走斜了,才到达新的营地。那里是一片茂密的松林,已经能看见在树丛中窜来窜去的灰鼠了,尼都萨满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就在大家把驯鹿身上的物品卸下来,男人们准备搭建希楞柱,女人们划拉了干枯的树枝,把火笼起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列娜不在营地。我呼喊她的名字,可是不见回音。父亲一听说列娜不见了,就去找她骑乘的那头灰色驯鹿。驯鹿在,不过它落在队伍的最后面,垂着头,看上去很哀伤。父亲和哈谢意识到列娜出事了,连忙各自骑上一只驯鹿,沿着原路去寻找列娜。母亲看着列娜骑过的驯鹿,大约想起了它的鹿仔曾代替列娜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如今列娜从它身上失踪了,一定不是什么好兆头,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
我们在营地盼着列娜归来。把天给盼黑了,把星星和月亮盼出来了,直到深夜,父亲和哈谢骑着驯鹿才回来。他俩找到早已冰凉的她,就地把她葬了。父亲说,他找到列娜的时候,她紧闭着眼睛,嘴角还挂着笑,好像在做一个美梦。她一定是睡熟了,才从驯鹿身上掉下去,跌到柔软的雪地后,接着睡下去。她是在睡梦中被冻死的。
此时那头灰色的驯鹿又有奶了,它的奶对母亲来说就像噩耗一样,她每天都要蹲在它身下狠命地挤奶,恨不能立刻把它挤得干枯。灰驯鹿终日哆嗦着腿忍受着。
春天的时候,罗林斯基骑着马来到我们的营地,当他知道列娜已经不在了的时候,脸立刻就阴沉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他带着一捆又一捆的灰鼠皮离开营地的时候,我见他把一样东西挂在了一棵小松树上。我发现那棵树在一闪一闪地发光。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面小圆镜子,它一定是罗林斯基带给列娜的礼物!镜子里反射着暖融融的阳光、洁白的云朵和绿色的山峦,那小小的镜子似要被春光撑破的样子,那么的饱满,又那么的湿润和明亮!
列娜消失的那天晚上,我心里难受,就是哭不出来。我没有想到凝聚到这面小小的圆镜子里的春光,竟然把我淤积在心底的泪水给淘了出来,我放声大哭着,把树上的鸟都惊飞了。
(摘编自迟子建同名小说)
【注】①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邪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其民族的百年历史和文化变迁。选文背景是19世纪初。②希楞柱: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③鄂温克族人将其祖先称为“玛鲁”,视其为族人的保护神。搬迁时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白色公驯鹿是被选出来驮神像的“玛们王”。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选文部分围绕列娜,描述了中俄边界鄂温克人与驯鹿相依为生,为了生存不时迁移的游猎生活。
B.鄂温克人信奉玛鲁神和萨满教,搬迁时由“玛鲁王”驮着玛鲁神像走在队伍最前面,遇到重大事件要听从萨满的意旨。
C.列娜善良、天真,她怕尼都萨满半夜跳神伤害父亲而彻夜未眠,这一点赢得俄国商人罗林斯基的喜欢,他常单独给她小礼物。
D.鄂温克人生存环境恶劣,有严寒天气的威胁,更有异族对他们生存领地的侵占,导致众多氏族离散,生活艰难。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年届九旬的“我”的口吻来讲述一个民族生存现状,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而且使故事显得既亲切感人又沧桑久远。
B.小说客观真实地描写了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状态,人物与场景描写细腻,用笔冷静,充分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
C.列娜平时骑的褐色驯鹿不为她效力,于是她换骑了灰色驯鹿,后来还在驯鹿上打瞌睡,这些情节为后文列娜的死埋下了伏笔。
D.选文用词精妙,例如“香味舔着我们的脸颊”中的“舔”,“一直把太阳给走斜了”中的“走斜”,这些用语都自然贴切,生动传神。
8.驯鹿在鄂温克人心中占有怎样的地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文中结尾部分描写了镜子里反射着的饱满明亮的春光景象,这样写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创作意图?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①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节选自《晏子春秋》)
材料二:
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不对,又问三,皆不对。公曰:‘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晏子曰:‘婴闻孔子之荆,知白公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弑君,非圣贤之行也。’”
诘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是时鲁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卫反鲁,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谋作乱。乱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
曹明问子鱼曰:“观子诘墨者之辞,事义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复起,对之乎?”答曰:“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失其正,虽一人犹不能当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矫称晏子。晏子之善吾先君,吾先君之善晏子,其事庸尽乎?”曹明曰:“可得闻诸?”子鱼曰:“昔齐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善治,可以霸诸侯乎?’对曰:‘官未具也,臣亟以闻,而君未肯然也。臣闻孔子圣人,然犹居处倦惰,廉隅不修,则原宪、季羔侍;血气不休,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勤,则颜回、冉雍侍。今君之朝臣万人,立车千乘,不善之政,加于下民者众矣,未能以闻者,臣故曰官未备也。’此又晏子之善孔子者也。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此又孔子之贵晏子者也。”曹明曰:“吾始谓墨子可疑,今则决不妄疑矣。”
(节选自《孔丛子·诘墨》②)
【注】①晏子:晏晏,名婴,字仲,谥平,世人多称平仲。为春秋时期齐国国相。②《孔丛子》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家族后裔的言语行事的书,鲁国孔鲋撰。孔鲋,字子鱼,秦末儒生,孔子八世孙。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3分)涂黑。
居期年A孔子去B鲁之C齐D景公E不纳F故困G于陈蔡之间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文中指抵挡,与《登泰山记》中“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一句的“当”意思相同。
B.阴,文中指私下里,与《醉翁亭记》中“佳木秀而繁阴”一句的“阴”字意思不同。
C.荆,古代常指九州中的荆州,也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别称,文中此处指楚国。
D.称,文中指提及,与《屈原列传》中“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一句的“称”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担心孔子做鲁相对齐国不利,晏子就设计让孔子既不被鲁国重用,又不被齐国接纳,使其困于陈蔡之间。
B.墨子引用晏子和景公的对话,说孔子曾经鼓动楚国臣子以下犯上,弑杀国君,孔鲋认为这是诽谤,用事实进行了驳斥。
C.齐景公想称霸诸侯,晏子认为还不具备条件,他认为即使孔圣人也需要弟子们的劝勉,齐君要称霸也应有相应的辅佐官员。
D.曹明说自己当初觉得墨子诋毁孔子的言论有点可疑,经孔鲋有理有据地陈述,就不再怀疑孔子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
(2)官未具也,臣亟以闻,而君未肯然也。
14.孔鲋认为墨子是在“谤毁圣人”,孔鲋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②,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天,贬居江州长达四年的诗人,奉命移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官职虽有升迁,职所却更加僻远,赴任途中经过岳阳楼,题写了这首诗。②图障:画幅,画幛。唐人喜画山水为屏障,并张挂在庭堂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写眼前看到的景象,后写登上岳阳楼观景,既照应了标题,后一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B.颔联上句写草木与洞庭湖水色相接,下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湖水红波荡漾,辽远开阔的景色一直延伸到长安附近。
C.颈联寓情于景,悲凉凄苦的啼猿,渺小孤独的旅雁,正是诗人长途仕宦、行旅艰难的形象写照,景中蕴含了丰富感情。
D.本诗在用词上朴素平易,抒情委婉含蓄,虽然没有杜甫《登岳阳楼》中表现出的恢宏气象,但也自有不凡的格调。
16.清朝学者何焯在《白香山诗集》中评点此诗:“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常从不同的角度写“愁”的情绪,例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愁怨的长度,而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愁怨比喻为春水,不仅写出愁怨的长度,还突出了它时间上的连绵不绝,有力度还有深度。
(2)《种树郭橐驼传》中,借郭橐驼的种树之道,说明了“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事无巨细地作出要求,如同“他植者”那样早晚抚视、频繁看护,甚至“________,________”,如此这般只会“害民”。442
(3)小刚想给即将分别的同窗好友写赠言,回想一起度过的三年学习时光,就想引用有关修身励志的先秦诸子之言或者昂扬激情的盛唐诗句来激励同窗好友,于是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梧桐属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树身高大挺拔,向上可达二十多米,树皮平滑翠绿,树叶浓密,显得一片郁郁葱葱,因此又名“青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白居易的这两句诗,把梧桐碧叶青干、桐荫婆娑的景趣描写得可谓是( )。
梧桐树木材轻软,__①__,传说中很多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做成的。梧桐树皮可以用来造纸或者做成绳索,种子炒熟可食用或榨油。__②__,它的叶子、花、根和种子都可以入药,可治腹泻、疝气、须发早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梧桐树树形优美,且易于修剪整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用于园林观赏。梧桐生命力很强,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还能抵抗烟尘、隔离噪音,__③__,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和厂矿区环境净化。
在传统文化里,梧桐因有引凤的传说而具有传奇色彩。“( , )”,从这个俗语就可知道,梧桐是象征着祥瑞的。
18.请根据语境,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一个成语和一个俗语。(3分)
(1)填入的成语是: (1分)
(2)填入的俗语是: , (2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长期以来,儿童文学中的动物形象通常是作为工具性价值和“他者”存在的,动物处于依附和从属的地位,不是具有自主行为和自我意识的主体。
如今,越来越多的作家和研究者重新认识并发掘了动物在儿童文学中的重要作用,赋予它们与人类同等地位,人与动物之间的对立关系亦出现了更多松动与消解。例如叶广芩最新出版的《猴子老曹》,动物被视作“同伴物种”,重新构建起一种人与动物互相尊重与平等交往的关系,向少年儿童读者传递一种独特的生态文明。
作者塑造了具有感恩、善良、自尊等良好品格的猴子形象,同时也传递出作者对于生命和生存的思考和观照。叶广芩通过对秦岭自然环境的描写,搭建起一幅富有生机活力和灵气韵味的生态图景,野生动物在图景中时隐时现,呈现出活泼、健康、独立和野性的生命状态。比如秀儿与爷爷在雪中穿过秦岭大梁时,“走着走着,秀儿听到路边杂树林里有声响,风雪中眼见着一个黄色黑斑的身影倏地一闪,没了踪影”。
《猴子老曹》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看的秦岭生态说明书,也是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礼赞生命和生存的思政课教科书,更是一部文化底蕴深厚、情节高潮迭起、童趣盎然的故事书。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根据语境加以修改。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如果删去,并不影响文意的连贯畅通,然而表达效果却不如原文,请你简要分析。(5分)
2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5个字)(2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材料可以看出,现在很多作家都在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礼赞生命和生存。2000年时,为了强调人类在地质和生态中的核心作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提出了“人类世”的概念。他认为,人类已经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重要力量。“人类世”虽然是地质学上的名词,但却提供了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秘密★启用前
2024年省际名校联考一(启航卷)
语文参考答案详解及评分说明
A卷选择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1.(3分) D (A项“都重点强调文学要立足于农民”错,材料一并没有特指立足于农民,所以“有相同的关注点和针对性”也有误解;B项“取决于读者的生活态度和对文学的理解”错,原文是针对作家来说,而不是读者;C项“这是文学走向困境无法自拔最致命的原因”错,可能变成必然,原文是“也许这才是……的原因”)
2.(3分) C(“缺少深刻性”错,原文说“赵树理的小说何止深刻,可以说是相当尖锐地揭示了……”)
3.(3分) C (原文是“‘为工农兵服务’是五六十年代作家所共同遵循的创作方向”,这并不能证明赵树理是“异端”)
(二)现代文阅读Ⅱ(6分)
6.(3分)B(“这一点赢得俄国商人罗林斯基的喜欢”错,文中说罗林斯基喜欢列娜,但没说原因)
7.(3分)D (“充分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欠妥,选文不仅有客观自然的描述,也有魔幻传奇的色彩,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9分)
(一)文言文阅读(6分)
11.(3分)A (《登泰山记》中“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一句的“当”字意思是“在”或“对着”,与文中“抵挡”意思不同)
12.(3分)A (“使其困于陈蔡之间”不是晏子的计策)
(二)古代诗歌阅读(3分)
15.(3分)B (“一直延伸到长安附近”理解错误,诗中“近长安”是虚写不是实写)
B卷选择题答案
1.D 2.C 3.D 6.C 7.B 11.A 12.A 15.B
A、B卷非选择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0分)
4.(4分)
①“阳春白雪”一般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在本文中作者用来指反映时代大主题的精深高雅的文学作品;“下里巴人”一般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本文用来指面向民间、反映普通人生活的通俗文学作品。
②作者用这两个成语,意在对比说明读者需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6分)答案示例:
①“自觉的民间立场”是赵树理形成特有的叙事美学和艺术风格的基础。
②“自觉的民间立场”体现在特殊的创作对象和创作观念两个方面。他把创作对象选择为普通农民,反映处于变革时代中农民的喜怒哀乐。他的创作观念是将民间文化与实际的政治工作相结合,通过文学作品宣传普及国家意志,并向上传递民间的声音,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美学。
③他时刻想着“自己供给的精神食粮群众能不能吃进去”,所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创作,让文化层次低的人也能看得懂,如此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山药蛋派”风格)。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10分)
8.(4分)
①鄂温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与驯鹿相依相生。驯鹿为他们驮载重物,也为他们换来生存物资,而他们也跟随着驯鹿的生存需要而进行迁移。
②驯鹿被鄂温克族当成有灵性的动物,是鄂温克族生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鄂温克族人把选出来驮祖先神像的驯鹿尊称为“玛鲁王”,搬迁时让它走在队伍最前面;族人也爱惜驯鹿,轻易不骑乘。他们认为驯鹿有时也会和人的生命互相替代。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答案示例
①作者用镜子反射美好的春光景象这一构思,是为了形象化地再现列娜的纯真善良,让读者对列娜这一形象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②圆镜子里的春光景象,引发了“我”对姐姐的怀念,以致“放声大哭”,作者用这样的情节表现出内敛的鄂温克人情感爆发的一面。
③作者对镜中春光景象诗意化的描写,暗示了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延续的主题,呈现了鄂温克人坦然面对生死的生命哲学。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10.(3分)A D F (原句标点应为: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3.(8分)
(1)(当)孔子极力劝谏鲁君而(鲁君又)不采纳他的建议时,孔子一定会认为鲁君骄纵傲慢而来齐国,国君您不要接纳他。(4分。大意1分,“强”“骄”“纳”各1分)
(2)贤能的官员还未完备,我多次把这事报告给您听,可您总不认为这是对的。(4分。大意1分,“具”“闻”"然"各1分)
14.(3分)
①墨子所举晏子涉及孔子的言论与事情发生的时间有出入。楚惠王任用白公胜时,孔子已经回到鲁国五年了,白公胜与石乞作乱时,孔子已死百天。
②而晏子一向是赞赏孔子的,不会否定孔子的德行,可见墨子毁谤孔子所借用的晏子言论是凭空捏造的。(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16.(6分)答案示例:
①此地虽风景壮阔美丽,但因偏远,贵人们不会来此,只能画在屏风上,放到华堂之上欣赏。
②洞庭湖的壮美风景对华堂贵人而言是赏心悦目的,但对此刻的诗人而言,却能触动去国怀乡之愁、漂泊无依之叹。
③身份变化的对比,揭示出华堂贵人与天涯迁客境遇与心情的极大反差,表达了诗人宦途坎坷的悲苦与愤懑之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6分)
(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示例:①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二章》)
②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③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适《燕歌行并序》)
④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⑤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9分)
18.(3分)
(1)淋漓尽致
(2)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成语1分,俗语2分。如有错别字不给分。只要符合语境,意思对即可)
19.(6分)
①可用来制作乐器
②梧桐还有药用价值
③具有很强的城市环境适应性
(每句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4分)
修改后的句子为:叶广芩最新出版的《猴子老曹》,把动物视作“同伴物种”,重新构建起一种人与动物相互尊重与平等交往的关系,向少年儿童读者传递一种独特的生态文明思想。
(本语句有两处语病,①“动物被视作‘同伴物种’”是被动句,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主动句。②“向少年儿童读者传递一种独特的生态文明”成分残缺,应在“生态文明”的后面补出宾语中心语“思想”。改对一处给2分)
21.(5分)
①从内容上说,画横线的语句是作者为前文所说的“野生动物……呈现出活泼、健康、独立和野性的生命态”而找的一个例子,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②从表现手法上说,在议论说明性的文字中添加这样一段细节描写,使得文字更加灵动而富有变化,更有表现力。
③从文段主旨上说,这样的描写增加了秦岭自然环境的神秘性,凸显了自然生态的野性美。(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22.(2分)
叶广芩的新书《猴子老曹》把动物视作“同伴物种”,向孩子们传递独特的生态文明思想。(前半句、后半句各1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60分)写作指导:
(1)抓住几个核心概念:
①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人类已经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重要力量;
③礼赞生命和生存,理解生命的意义。
(2)立足于“我”的视角,重点写“我”应该怎么做。
(3)可以适当结合必修上教材“人与自然”单元。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担任了鲁国的国相,齐景公对此很忧虑,就对晏子说:“邦邻有圣人,便是敌对国家的忧患。现在孔子当了鲁国的国相可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君主不用忧虑。那鲁国的国君,是个懦弱的君主;而孔子,是圣明的国相。国君不如私下表示器重孔子,假装许他做齐国的国相。(当)孔子极力劝谏鲁君而鲁君又不采纳他的建议时,孔子一定会认为鲁君骄纵傲慢而来齐国,国君您不要接纳他。和鲁国断绝关系,又不能在齐国接受委任,(这样)孔子就会陷入困境。”过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去,景公不接纳,所以(孔子)被困在陈、蔡两国之间。
材料二:
墨子说:“齐景公向晏子询问孔子的为人,(晏子)却没有回答,(景公)再三询问,(晏子)还是没有回答。景公说:‘对我谈论孔子的人有很多,都认为(他)是个圣贤。今天向你询问你却闭口不言,这是什么缘故?’晏子说:‘我听说孔子去楚国的时候,明明知道白公胜将要谋乱,还把石乞推荐给他。(孔子)鼓动臣子以下犯上,纵容臣子弑杀国君,这不是圣贤的行为。’”
(孔鲋)驳斥墨子道:“楚昭王在位的时候,夫子应昭王之聘前往楚国,因没有被任用而返回,周游于陈、宋、齐、卫等国。楚昭王去世后,惠王继位。楚惠王十年,令尹子西才召回王孙胜,把他封为白县县公,此时为鲁哀公十五年,夫子从卫国回到鲁国已经过了五年了。白公胜在被封爵一年后才图谋作乱。叛乱之事发生在哀公十六年的秋天,而此时夫子已去世一百天了。墨子即使要诽谤诋毁圣人,(就)凭空捏造不实之词,怎奈这件事在时间上根本不吻合,又能怎么样呢?”
曹明问孔鲋道:“我看您责问墨子的言论,事实与墨子的话正好相反,墨子太荒谬了。假如墨子能够复生,您还会和他们辩论吗?”孔鲋回答说:“如果我的责问能够符合礼法,即使有一百个墨子我也能驳倒他。假如我没有掌握正理,哪怕是一个墨子我也抵挡不住。墨子所征引的,都是假冒晏婴之名的言论。晏婴对我先祖孔子的赞赏,先祖孔子对晏婴的称誉,这样的事怎么能说得完呢?”曹明说:“能说给我听听吗?”孔鲋说:“从前齐景公问晏子,‘我要想好好治理国家,能够称霸诸侯吗?’晏婴回答说,‘贤能的官员还未完备,我曾多次向您建议,可您总是不以为然。我听说孔子是圣人,如此还会有倦怠懒惰、行为不当的时候,就有原宪、子羔从旁相劝;当他萎靡不振、心灰意冷的时候,就会有子路、子夏从旁鼓舞志气;当他德欠高尚、行不勤勉的时候,就会有颜回和冉雍善意勉励。如今您有朝臣上万,兵车千乘,强加给百姓的恶政实在太多了,然而却没有谁能告诉您实情,所以我说现在贤能的官员还没有完备。’这又是晏婴对孔子的赞誉。(而孔子则)说,‘晏子善于与人交往,交往时间越长,别人越尊重他。’这又是孔子看重晏婴的地方。”曹明说:“当初我也觉得墨子攻击孔子的话有点可疑,但现在我决不会再胡乱怀疑孔圣人了。”
2024山西省省校际名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山西省省校际名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12页。
山西省省校际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试题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省校际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试题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2页。
2023届山西省省际名校联考(启航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西省省际名校联考(启航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1页。